不能简单的说哪个级别期刊好。这种分类方式不是官方的分类定义,主要是根据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来区分的,并不代表刊物的好坏。所以具体期刊的好坏只能具体来看,并不能光看省级还是部级或者国家级来区分好坏的。
看期刊哪一个级别好,其实主要是看符不符合要求,是否是正规刊物等,具体可以落实某一本期刊上,不应简单以级别来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各个地方下发期刊发表要求,省级和部级是合并称呼的,即省部级期刊,而这个省部级期刊=省级期刊,他同国家级期刊有所区分。
非核心期刊一般可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种,主要的区别在于以及主管和主办单位的区别,国家给刊物划分级别,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或是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期刊。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都是普刊,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管单位的不同,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种级别上的区分也主要就是根据主管单位不同来划分的,除了国家级、省级以外,还有地市级、部级期刊。
至于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哪个好,总体来看二者在刊物水平和质量上差别不是特别大,但是多数国家级期刊确实比省级期刊质量和水平要高一些,但这个差距并不会像核心期刊和普刊的差距那样明显,所以说,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是同一水平的刊物,作者选择哪一个发表要看具体的发表要求了。
目前国内作者发表论文首选还是普刊,省级和国家级期刊仍然是多数人的首选,在毕业、评职称中,二者的认可度和加分状况差不多,没有太大差别,因此,选择省级期刊或者国家级期刊,差别也不是很大,都是受认可的。
在职称评审中一般要求都是发表省级及以上刊物即可,从这个要求中也不难看出二者差距并不大,所以选择任何一个都是可以的,以上就是对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区别的介绍。
认可度很高。《新型工业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期刊。《新型工业化》栏目:国内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综述、设计与研究、前沿动态、科研通讯、评论与应用。
《新型工业化》是由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 ,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仅仅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 。更不属于 国家级核心期刊。
不是的。是普刊
工业制造是。
不是的。是普刊
工业制造是。
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会刊。1983年创办,是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包装机械所主编的大型技术刊物。该刊为胶印彩色封面,大16开本,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20/TS,国际刊号:ISSN1005-1295,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0018。国外发行代号:Q4791。《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设计、包装工艺、工艺装备、包装材料、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内容,辟有专家论坛、试验研究、设计探讨、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技术综述、经验交流、标准规范、供求信息、简讯、信息窗等栏目。该杂志宗旨是传递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开发信息,促进我国包装与食品机械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该刊以全国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特色,读者面广,信息量大,已出版发行116期,深受读者欢迎。 《流体机械》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试验研究、设计计算、产品开发、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应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进展、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行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流体机械》于1972年创刊,197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以(73)一机情字1493号文批准改为《化工与通用机械》,主办单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限国内发行。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更名为《流体工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主办,正式作为学会会刊,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编辑出版。1993年国家科委以(93)国科发信字014号文批准将《流体工程》更名为《流体机械》。1994年国家科委以国科函[1994]117号文批准《流体机械》登记地由北京改为合肥,刊号改为CN34-1144/TH。《流体机械》从创刊至2006年9月,总计出版34卷411期,发表文章约5800篇。出版增刊2期,发表文章169篇。1972年6月~2000年3月主编为邓立文,2001年4月至今主编为宋东岚。近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围绕着“打造行业知名期刊”的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进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30多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一直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理论性、应用性并举”的办刊方针,以“学术性、综合性、指导性”为刊物特色,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应用;交流生产使用经验,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压力容器》是中国压力容器行业1981年创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标准规范、试验研究、材料工程、设计计算、结构分析、制造与安装、技术进展、安全分析、检验与修复、使用管理、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压力容器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压力容器》杂志为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约10万字。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代号:26-10;海外发行代号:1529BM。《压力容器》的前身为《国外压力容器》,是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以科情编字(117)号文批准创办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国外压力容器》更名为《压力容器》,正式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会刊,刊号为:CN34-1058/TH,1984年1月正式出版,当时为双月刊,96页。2000年5月中国科协宣传部以科协宣发字[2000]027号文批准《压力容器》由双月刊改为月刊,页码由96页改为64页。实际到2002年1月《压力容器》正式改为月刊。《压力容器》从创刊至2006年5月,总计出版23卷161期,发表文章3367篇。出版增刊1期,发表文章108篇。1984年1月~2002年1月主编为邓立文,2002年1月至今主编为岳洋。20多年来,《压力容器》杂志一直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努力将杂志打造成行业知名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随着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措施的实施。《压力容器》杂志将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的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全国压力容器的同仁携手,共同推动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而学术论文对个人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学术论文发表知乎,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发表知乎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台湾经济转型与浙江经济发展比较 摘要: 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转型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转型。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一个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进入农业、工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跻身“新兴工业地区”行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在经济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浙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浙江目前状况与台湾20世纪80年代相似 我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矛盾问题,与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相同。1986年台湾人均GNP为3993美元,我省人均GDP2006年达到3998美元,2007年提高到4883美元。处于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7%和36.4%。也与1986年台湾城乡恩格尔系数37.6%和41.2%大体相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划分标准判断。我省目前正处于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小康迈向富裕的过渡阶段。二是产业结构基本相似。台湾中小企业比重占98%,我省中小企业比重占到99%。在产业结构中,2007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5.5:54.1:40.4,与1986年台湾5.6:47.1:47.3的三次产业结构相近。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我省轻、重之比为54.8:45.2。与1986年台湾的51.5:48.5基本相当。三是开放格局基本一致。2007年我省出口依存度为55%,台湾1986年为50%。 欧盟、美国、日本是我省目前三大主要出口市场,比重分别为26%、19.2%和6.88%。1986年台湾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比重分别为48%、11.4%、10.8%。目前我省贸易顺差626.2亿美元,占GDP比重为31.9%,台湾1986年贸易顺差为157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0.3%。而且,我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与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基本相同。一是资源要素短缺。1986年台湾资源要素制约经济发展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紧张、矿产资源贫乏,石油95%依赖进口,制造业劳动力供需矛盾比较尖锐。目前我省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缺水问题凸现。能源原材料90%以上依靠外部调入,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工人紧缺。二是劳动成本上升。台湾劳工工资自1980年代以来上升较快,1986年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比上年上升了15.8%,分别高出当年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4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劳动成本上升使台湾劳动密集型产品陷入劣势。近年来我省劳动工资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大幅上升,导致一些产品价格低廉优势的逐渐丧失。三是创新能力较弱。1986年台湾研发经费占GDP比例为1.14%,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引进比例高达56.4%。目前我省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1.34%,技术对外依存度为63%。四是货币升值压力加大。台湾由于连年对美贸易出超。台币升值压力骤增。1986年台币兑美元比上年升值近11%。近年来我省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人民币连续升值,对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五是环境保护压力增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民众环保意识增强,1986年发生了鹿港反杜邦运动和宜兰拒绝台塑集团投资建厂等事件。近几年来我省群众对环境诉求越来越高,已经先后发生了多起因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台湾80年代中期推动经济转型的举措和成效 台湾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在1952年至1960年之间,由殖民经济形态转为进口替代工业发展阶段,初步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第二次转型在1961年至1985年,重点是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形成外向型经济体系。第三次转型是从1986年以来,着力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建立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主导的转型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 1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台湾在1986年召开了第三次科技大会。相继制定出台《科技发展十年规划》、《科技专案计划》、《高技术产业水准政策纲要》等政策法规,大幅度提高科技专案预算,增加科技投入,建设高速电脑中心、国际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生物科技中心、作物种源中心等“四大中心”,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同时,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围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应用性研究开发,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和各项工业技术服务。从1996年至1986年的10年间,台湾科研经费增长了4.8倍,科研经费占GNP的比例从1.14%提高到1.85%,专门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重由5.4%提高到11.9%,台湾地区整体科技实力IMD世界排名为第7位。 2制定产业导向政策,推进产业加快升级。台湾提出发展“策略性工业”,制定《策略性工业之适用范围》,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确定资讯、通讯、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污染防治、医疗保健、特用化学品与制药、航空太空、消费性电子及高级材料等10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光电、软件、工业自动化、材料应用、生物科技和能源节约等8大关键技术。对划入策略性工业的新兴产业。通过免税、加速折旧、纳税限额、放宽保留盈余、关税减免以及融资安排等方式,给予租税奖励和贷款照顾,同时发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带动作用,使台湾从传统制造加工基地迅速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基地。1999年与1986年相比,农业就业比重由17%下降到5.4%,工业就业比重由41.6%下降到37.2%,服务业就业比重由41.4%上升到54.5%。高科技产业比1986年增长1.7倍,高科技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38.4%,微型电脑、监视器、电脑终端机等11项高科技产品的产值排名世界第一。 3加强扶持中小企业,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台湾制订了《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辅导中小企业方案”,确立个案整体辅导、提供市场咨询、协调厂商合作、帮助企业融资、加强人才培训和对外投资辅导等6项主要任务,并建立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以强化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健全分工协作网络,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群。至1994年中卫体系产业群已达113个,受影响的厂商有1.5万家,产值影响率为45%。同时,在财税扶持上,实施“两税合一”方案,规避重复征税,激励中小企业扩大投资,并设立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和7家地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实行优惠利率贷款,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筹资4.5亿元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融资服务。 4推动公营事业民营化。加快金融市场自由化。台湾制定了《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和《全民优惠释股方案》,采取“出售股权、标售资产、以资产作价与民间合资成立民营公司、公司合并且存续企业为民营企业以及办理现金增资等5种方式实施公有企事业民营化改革。同时,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鼓励岛外银行到台湾设分支机构,废止中心汇率制度,放松外汇管制,放宽银行利率,实施利率市场化,支持银行开发保证金交易、利率互换、买卖期权等金融商品。到1996年6月底为止。共有40家外国银行在台湾设立了65家分行以及27家办事处。1997年有10多家民营新银行存贷款额超过1000万元新台币。1999年8月,共成立了124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2400余家高科技企业,保证创业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强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 5调整外贸 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台湾为了适应 经济国际化趋势,实行“分散市场”策略,大力实施“亚太战略”,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台商投资东南亚,协助台商拓展中东欧新兴市场,大幅调减关税,降低进口管制,鼓励加工贸易。在高雄、台中港区设置海空联运的仓储转运区,在中岛、成功、台中港和小港4地设置4个专区。调整出口加工区功能,使外贸重心逐步由美国移向亚洲。到1997年,台湾对美国市场依赖从1987年的44%下降24%,对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市场依赖由8%提高至24%。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由1986年的27.6%上升到52.5%。对美国和东南亚投资比重下降了25.3%和32.4%,对祖国大陆投资上升了64.6%。外贸顺差失衡得到矫正,1993年外贸顺差比1987年减少了104.95亿美元,外汇储备趋缓。汇率开始趋于稳定。 6实施环保节能措施,着力降低能源消耗。台湾相继制定出台《 环境保护法基本草案》和《环境研究发展规划》等56项法规,大力实行能源多元化政策,提高使用核电比例,推动太阳能利用,推进石油进口地多元化,逐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同时,实施经济鼓励。推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改造,开展能源节约技术和再生能源研发, 组织专家到企业提供节能技术的诊断服务。促进再生能源利用,降低传统能源消耗。政府机关率先实施减少10%的油、电、水用量,以引导全民节约能源。1981年至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以年均0.90%的速度递减。石油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由1981年的67.65%下降到1991年的53.47%。 三、借鉴台湾 经验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和建议 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阶段。我们可借鉴台湾的经验和做法,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 1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台湾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目前我省已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基地12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645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7家,行业与区域创新平台26个。但在现有县级以上自然科学和技术研发领域中,研发机构规模偏小,100人以下占4/5,产业技术 应用研究比例偏低,应用研究成果应用只占51.8%。为此,我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资源整合,推动研发机构联合,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行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引领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以新竹科学工业园为重点的高科技园区,在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目前我省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13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6家,但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等弱点。要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各项配套功能。提升高新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特别是环杭州湾高新区要致力于建成全省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 3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建立中心卫星工厂制度,把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配套体系,是台湾提高中小企业产业配套生产能力的主要做法。我省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业辅导、技术开发、融资担保、品牌建设、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国际交流、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生产体系,引导中小企业纳入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强化企业专业化分工与配套协作,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4加快地方金融创新,增强金融对产业的支撑。发挥金融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是台湾推进经济转型的成功之处。目前我省民间资本充裕,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地方金融业的潜力巨大。要加快我省地方金融改革,推动地方商业银行资产重组,扩大地方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试点 工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并努力构建我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浙江板块”。规范发展产权市场,扩大产权交易规模,促进产权合理流动。积极培育地方风险投资公司,引进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 5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台湾推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我省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环保节能新技术研发,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社会各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积极优化能源结构,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化工业示范园区。 6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构筑内外一体化的开放格局。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下,我省要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扩大与世界各国在科技、人才、 教育、环保、 文化、医疗以及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提高服务贸易的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分散贸易风险,减少贸易摩擦。建设和完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推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和保税 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我省国际资本集聚和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把利用外资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和市场战略联盟,鼓励民营企业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资源基地、营销 网络和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看了“学术论文发表知乎”的人还看: 1. 发表医学专业学术论文(2) 2. 核心医学学术论文 3. 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4. 学术论文的发表方法 5. 学术论文的发表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正>《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新型工业化》《智慧健康》《首席财务官》《IT经理世界》《新金融世界》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赛升传媒有限公司及北京《IT经理世界》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期刊。自即日起,以上六种刊物仅通过电子邮件(E-mail)对外公开征稿。作者投稿请直接通过邮箱发送稿件,来稿需留个人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除上述渠道外,刊物不再通过其他方式接收稿件。如有疑问,请直接通过如下方式联系编辑部,以免。
不是水刊。《新型工业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期刊。《新型工业化》栏目:国内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综述、设计与研究、前沿动态、科研通讯、评论与应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智能工业化(管控一体化、测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智能电力及通信技术等)2. 智能制造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工业等)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自动化工程技术与应用、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基于网络的自动化等。3.新型材料及材料工业研究。
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会刊。1983年创办,是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包装机械所主编的大型技术刊物。该刊为胶印彩色封面,大16开本,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20/TS,国际刊号:ISSN1005-1295,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0018。国外发行代号:Q4791。《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设计、包装工艺、工艺装备、包装材料、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内容,辟有专家论坛、试验研究、设计探讨、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技术综述、经验交流、标准规范、供求信息、简讯、信息窗等栏目。该杂志宗旨是传递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开发信息,促进我国包装与食品机械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该刊以全国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特色,读者面广,信息量大,已出版发行116期,深受读者欢迎。 《流体机械》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试验研究、设计计算、产品开发、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应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进展、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行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流体机械》于1972年创刊,197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以(73)一机情字1493号文批准改为《化工与通用机械》,主办单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限国内发行。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更名为《流体工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主办,正式作为学会会刊,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编辑出版。1993年国家科委以(93)国科发信字014号文批准将《流体工程》更名为《流体机械》。1994年国家科委以国科函[1994]117号文批准《流体机械》登记地由北京改为合肥,刊号改为CN34-1144/TH。《流体机械》从创刊至2006年9月,总计出版34卷411期,发表文章约5800篇。出版增刊2期,发表文章169篇。1972年6月~2000年3月主编为邓立文,2001年4月至今主编为宋东岚。近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围绕着“打造行业知名期刊”的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进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30多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一直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理论性、应用性并举”的办刊方针,以“学术性、综合性、指导性”为刊物特色,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应用;交流生产使用经验,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压力容器》是中国压力容器行业1981年创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标准规范、试验研究、材料工程、设计计算、结构分析、制造与安装、技术进展、安全分析、检验与修复、使用管理、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压力容器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压力容器》杂志为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约10万字。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代号:26-10;海外发行代号:1529BM。《压力容器》的前身为《国外压力容器》,是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以科情编字(117)号文批准创办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国外压力容器》更名为《压力容器》,正式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会刊,刊号为:CN34-1058/TH,1984年1月正式出版,当时为双月刊,96页。2000年5月中国科协宣传部以科协宣发字[2000]027号文批准《压力容器》由双月刊改为月刊,页码由96页改为64页。实际到2002年1月《压力容器》正式改为月刊。《压力容器》从创刊至2006年5月,总计出版23卷161期,发表文章3367篇。出版增刊1期,发表文章108篇。1984年1月~2002年1月主编为邓立文,2002年1月至今主编为岳洋。20多年来,《压力容器》杂志一直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努力将杂志打造成行业知名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随着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措施的实施。《压力容器》杂志将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的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全国压力容器的同仁携手,共同推动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院简介西安财经学院坐落在古都西安南郊,现有长安、雁塔、翠华3个校区,占地面积1579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有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协议,共建西安财经学院。©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西安财经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建校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 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学府。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有4个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有37个本科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011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416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200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10年学校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2012年我校参评学科总体成绩良好,统计学位次百分位为37%,应用经济学位次百分位由第二轮的69%上升至51%,工商管理学科首次参加评估,位次百分位为63%。在具有硕士授权的同类院校中,我校统计学位次并列第1,应用经济学位次并列第9,工商管理位次并列第30。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拥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4个校级科研基地。2006-2010年,教师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61项,3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已然形成浓郁的西财特色,2010年学校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社会,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八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校师生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为目标,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努力奋斗!近百名外籍专家和国内著名统计学家、经济学家、人文学家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拥有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西部农村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资 西安财经学院翠华西校区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基地。建有中央与陕西省共同资助建设的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中心、财税信息化管理实训中心、企业策划与设计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22个实验室(实训中心)和102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西安财经学院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2-2006年,学校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8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625篇,权威期刊发表及EI、SCI、ISTP收录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教材133部,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1项,有3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统计与信息论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英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布莱德福大学、格拉摩根大学、美国库克大学、拓玛斯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完成了比利时弗拉芒政 西安财经学院翠华东校区府资助的发展合作项目、“联合国P-44 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项目”、“欧盟在华投资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经济管理人才,积淀了较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 邮编:710100编辑本段现任领导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杨学义西安财经学院杨学义,1953年生,汉族,陕西省安康市人,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陕西经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2年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2006年4月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兼任西安财经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新校区照片1(18张)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工会授予“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荣誉称号,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面主持党委工作,主管组织部(党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主要科研成果:著有《企业管理理论创新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装备采办论纲》(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装备成本管理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等;主持《2006-2015期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研究》(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90)、《西部地区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2006]06BJY062)等国家、省部研究课题多项;获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社会兼职: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总会计师学会,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西安市商品学会会长。西安财经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健西安财经学院胡健,1959年生,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历任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主任、《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副院长、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2006年4月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主管人事处、计划财务处、高教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经济学和企业技术管理。主要业绩与成就: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学术奖励10余项,在SPE、IAEE等国际学术会议和《资源科学》、《石油学报》、《统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教材2部、译著1部。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代表性成果:《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油气储量的价值评估方法与资产化管理制度设计》(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油气资源价值分级与有偿使用的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分一发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新校区照片2(14张)党委副书记:贾崇吉阎东明纪委书记:阎东明副院长:周作斌薛小荣张社民吴志勇丁巨涛编辑本段学院改革学院重视教学与科研并举,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截止目前,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00多部,承担和参与了各类科研课题1000多项。学院不断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地处古都西安东南郊高等院校文化聚集区,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大雁塔、兴庆宫等盛唐遗址相邻,有非同一般的文化气氛。现有校园2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仪器设备总值达1230多万元。学院作为陕西省重点扶持的高校,争取到本世纪末,在册生达到8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人,研究生300人。面向21世纪,学院正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把一个规模效益高的、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质量好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为陕西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学术队伍博士生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杨学义 装备经济学胡健 产业经济学王振龙 经济统计学丁德科 装备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学科 导师姓名统计学 王振龙、王佐仁、王培勋、东方社奇、李萍、陈正、刘树枫、王国梁、张爱婷、李佼瑞、朱钰、张文红、张维群、刘润芳、韦艳企业管理 张完定、薛小荣、刘小冬、杨学义、李颖、王浩鸣、郁广健、王柏林、刘敏、张谦、宋世民、刘晓宁、薛玲仙、田艳、程书强、苏玉珠、赵广信、姚波、王亚玲、孙晓琳、刘总理、陈淑芳、康萍、郭晔、马君财政学(含税收学) 铁卫、陈春生、娄爱花、刘明、胡碧、李社宁产业经济学 丁巨涛、胡健、丁德科、刘丁有、贾崇吉、李丽辉、王武瀛、吴旺延、王军生、任维哲、杨太康、高全成、邢方、苏永乐、王克西、王新安、焦兵、何秀玲、贾彧、归秀娥、王恩胡经济法学 周作斌、白呈明、陈晓莉、史卫民、崔艺红学科带头人学科 姓名统计学 王振龙教授、焦振勇教授财政学 铁卫教授金融学 陈春生教授区域经济学 薛小荣教授数量经济学 邱丕群教授企业管理 张完定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敏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 刘小冬教授计算机系统结构 陆中华研究员(兼)国防经济 丁德科研究员教育经济与管理 杨学义研究员经济法学 周作斌教授中国当代文学 沈奇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佐仁教授产业经济学 高全成教授政治经济学 王武瀛教授专家人才 1.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杨学义2.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广森贺铿吴敏樊光鼎童忠勇胡健唐庆山刘延年杨学义3.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胡健铁卫程书强4.陕西省教学名师:王佐仁周作斌刘小冬张瑞年铁卫丁巨涛5.陕西省优秀教师:王佐仁丁巨涛6.陕西省师德标兵:贾宗武王培勋康萍王卓慈7.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雷向辰8.校聘学科(学术)带头人:刘小冬王佐仁李佼瑞东方社奇铁卫王恩胡李社宁白呈明陈晓莉编辑本段专业设置西安财经学院专业设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设有经济理论、西部经济、金融研究、财政与税收、财务与会计、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三农”问题、秦文化与经济、国防经济等栏目。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及硕士生等相关人员。创刊20多年来,该刊密切跟踪并探索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已成为一份经济学领域内颇受关注的学术期刊。该刊现为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专家推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编辑本段院系设置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简介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于2009年12月成立的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崭新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实验室2个——公共管理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学院目前拥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读博士2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24项,地厅级35项。教师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学术专著7部,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科研奖3项,其中《政治文明视域中的农民政治参与》专著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近几年共出版教材3部,其中1部获国家统计局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成果《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拥有较强的学生管理团队,其中一人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扎实推进“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制度”的思想教育模式颇具特色,受到了校党委的表彰。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目前,学院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质量有效提高,在校生已达722人。管理学院学院简介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65人,在校本科生1698人。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教师队伍中有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库专家” 2人、入选教育部“西部人才培养计划” 2人、海外人才引进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回国人员1人、陕西省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人。为加大学术交流、汲取学科最新成果,近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在国内外做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并做大会报告。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国内财经类院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教学实验、实践环节,建有央省共建的管理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特色学科实验室2个,还有投资494万元,建筑总面积为710M2的ERP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农业技术实训中心和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等4个校内实训、实验基地。建立了金蝶管理软件公司、陕西省建筑第八工程公司、西瑞集团等20多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2009年,我院成功主办并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ERP)陕西赛区的比赛,同年,在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生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十强精英团队”的荣誉称号。在2007、2008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也分别取得全省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122表篇,被SCI、EI、ISTP和CSSCI检索论文16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6部。承担科研郁广健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04XJL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薛玲仙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完善政策研究 05XJY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程书强电子商务信息智能统计研究 06XTJ00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韦 艳婚姻挤压下的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福利和促进政策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项目(青年项目)孙晓琳 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统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项目(西部项目)薛玲仙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路径及管理研究 2003KR60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刘晓宁 陕西新经济发展的机遇研究 2003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程书强 陕西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200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谦 西部地区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企业组织研究 03JS032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程书强西部地区企业CIS策划设计方法研究 03JS03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薛玲仙 陕西中小型企业文化变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2004KR98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赵广信 “一线两带”建设中基于产业集群与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2004KR100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郁广健 大西安商业带空间布局及运作模式研究 2004KR11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张完定、程书强 陕西省科技型风险投资企业创立和运作及家庭企业治理模式研究 2004G1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薛玲仙 退耕还林后区域性非农耕经济形态下农民市场观念培育研究 04C008S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赵广信 西部企业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04JS29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王柏林 发展陕西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研究 04JS3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姚宏 陕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2005KR13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于立新 大西安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与产业集群组织研究 2005KR14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刘江龙 陕西风险投资体系与城市创新系统联动运作研究 2005KR45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崔智敏 陕西民营资本投资决策预警机制研究 2005KR85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程书强 陕西民营经济融资困境与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研究 05E025Z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崔智敏 关中地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 05E028S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程书强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智能统计的设计与实现 LX2005-Y34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孙晓琳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LX2005-Y3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张完定、程书强 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及陕西家族企业股份制改造实证研究 05JS64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宋世民、李慧 基于竞争力的陕西企业信息化发展与“西咸经济一体化” 05JS65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王柏林 陕西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转换的互动研究 06E022S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 谦 陕西生态建设模式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 06E005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韦 艳 陕西省出生性别比例偏高地区婚姻挤压问题研究 06G002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姚 波 陕西省民营经济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 06E017S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刘晓宁 陕西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06D004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李 颖 基于建设陕西新农村的流通生产力问题研究 2006KR29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崔智敏 西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LX2006B3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姚 波 信息化背景下统计网站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LX2006B43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郁广健 陕西大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LX2006C2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王亚玲 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创新研究 2007KR61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周艳春 陕西民品自主创新的现状及提升能力的对策研究 2007KR16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刘晓宁 基于现代农业的陕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7KR34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许 妮 陕西桑蚕丝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07KR5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苏玉珠 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及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007KR6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清置旗。巴尔虎,系蒙古族喀尔喀部落之一部名。由于巴尔虎蒙古人迁至呼伦贝尔的时间不同,故称先来为陈巴尔虎,后来者为新巴尔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邕江之滨、相思湖畔,是自治区人民 *** 直属、自治区工信委主管的、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厅级综合性本科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为开办于1951年5月的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班,历经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广西省人民 *** 行政干部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五七干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干部学校的历史沿革,于1983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 *** 批准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邕江之滨、相思湖畔,是自治区人民 *** 直属、自治区工信委主管的、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厅级综合性本科高校。学院的前身为开办于1951年5月的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班,历经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广西省人民 *** 行政干部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五七干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干部学校的历史沿革,于1983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 *** 批准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学院秉承"大规模培养经济管理人才,致力于服务广西经济建设"的办学传统,凸显"服务行业企业、校企协同创新、职前职后融通"的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大规模、多层次、高成效地培养、培训了一大批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工商企业的高素质套用技术型人才,在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享有较高的办学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调查表明,学院毕业的学员(生)遍及广西各级各类 *** 经济管理部门,广西大量中小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以及近60%的规模以上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有在学院学习的经历,学院因此被誉为广西经济管理人才基地、企业家的摇篮。
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李明辉
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朱朝霞
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力
学院副院长:陈立基
学院副院长:何品荣
学院副院长:韦复生
学院副院长:王萍
学院副院长:陈湘桂
学院纪委书记:苏洁
1951年5月 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班
1951年10月 广西人民革命大学
1954年1月 广西省人民 *** 行政干部学校
1974年7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七干部学校
1979年4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干部学校
1983年7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建有教育部"全国物联网技术套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立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5个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实验室,以及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验室等2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拥有"广西-东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究中心"、"语言文字、文化信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学院获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73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52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466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08篇;出版著作、主编教材89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共2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其他1项;学报被评为广西十佳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拥有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51.30亩,其中现校区311.09亩,基础设施完备、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便利、服务设施健全;图书馆藏书已超过71.28万册,另有纸质期刊557种、电子期刊5810种。新校区建设已纳入自治区"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建设。
经过60多年的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学院已发展成为以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为主,全区各级各类经济管理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并举的高等院校。学院现设有会计系、财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贸易经济系、土木建筑系、信息管理系、文化与传播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计算机系以及公共课部、社科部、继教部等13个教学系部,1993年开设成人本科专业,现有本科专业 22个、专科专业22个,普通专科专业 42个,分布在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生近10000人,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6040人(其中普通专科生5163人、成高学生877人)。
学院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2人,教职工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8人、副高级职称116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240人,其中博士22人;聘请了91名行业企业 *** 教师。
学院以打造"综合实践教学"品牌为抓手,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高素质套用性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先后8次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以主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天职,大力推进校政、校地、校企深度合作,紧扣地方特色、面向社会需求,全面拓展服务广西的渠道和空间,系统构建服务广西的机制和平台,积极为自治区人民 *** 及有关部门、地市决策和各级各类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自2010年起,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广西重大课题研究招标课题共6项,凸显了服务广西的特色和优势;主持自治区工信委委托项目"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等多个项目及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等合作研发"黄金水道航运北斗/GIS智慧型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套用"等多个项目。
学院还是广西各级各类经济管理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承担了广西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统考培训、"一长三总师"轮训、党委书记及政工干部培训、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市县经委(财委、农委、建委)主任任职能力培训等任务,承担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培训、经济体制改革培训、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全区中小企业培训工程等培训工作。
学院重视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先后与越南国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与重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办了本科教育,与天津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开办了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
学院的办学成就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院先后获"全国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优秀院校"、"全区优秀成人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单位"、"自治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首府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以培养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多年来,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毕业时既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又拿到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等级。学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毕业生显示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套用操作能力、具有坚实的社会竞争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为进一步发挥学院在广西工业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领域高素质套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丰富办学经验和独特办学优势,切实为加快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非公有制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人才支撑,在自治区人民 *** 的统一部署下,学院做出了改制转型为套用技术型普通本科院校的战略决策。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紧紧围绕实现改制转型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陈巴尔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8°48′—50°12′,东经118°22′—121°02′,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全系水界)。中文名称: 陈巴尔虎旗 行政区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国东北 下辖地区: 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完工镇 政府驻地: 巴彦库仁镇 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市西北部 面积: 21192平方千米 人口: 6万(2004年) 气候条件: 中温带半温润和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目录地理位置介绍概况历史沿革陈巴尔虎旗行政区划一览陈巴尔虎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一、综合二、农牧业三、工业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五、邮电业和旅游业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七、财政、金融、税收及保险业九、人口与就业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情况相关一、环境二、发展三、文化地理位置 介绍 概况 历史沿革 陈巴尔虎旗行政区划一览陈巴尔虎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综合 二、农牧业 三、工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五、邮电业和旅游业 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七、财政、金融、税收及保险业 九、人口与就业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情况相关 一、环境 二、发展 三、文化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陈巴尔虎旗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陈巴尔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尔苏木、特尼河苏木、哈达图苏木。旗政府驻巴彦库仁镇。 2000年,陈巴尔虎旗辖3个镇、7个苏木。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67882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巴彦库仁镇 22632、宝日希勒镇 19473、完工镇 4079、西乌珠尔苏木 1647、东乌珠尔苏木 1998、哈尔干图苏木 1208、巴彦哈达苏木 1893、鄂温克民族苏木 5516、哈达图苏木 4647、特泥河苏木 4789。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 陈巴尔虎旗行政区划一览:全旗辖3个镇、5个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完工镇、西乌珠尔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鄂温克民族苏木、特泥河苏木。(以下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巴彦库仁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个居委会。 宝日希勒镇:辖 新兴、胜利、创业、向阳、奋斗5个居委会;布敦胡硕、库热格太2个嘎查。 完工镇:辖 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巴音布日德、哈腾胡硕、哈日诺尔、乌布日诺尔、完工、安格尔图、宝日汗、哈尔干图8个嘎查。 西乌珠尔苏木:辖 西格登塔拉、萨如拉塔拉、乌珠尔3个嘎查。 东乌珠尔苏木:辖 海拉图、额尔敦乌拉、巴音乌拉、查干诺尔4个嘎查。 巴彦哈达苏木:辖 乌兰础鲁、巴彦哈达、格根胡硕、呼和温都尔、呼和道布5个嘎查。 鄂温克民族苏木:辖 阿尔山、辉屯、毕鲁图、那吉、哈吉、恩和、雅图克、孟根诺尔8个喳查。 特泥河苏木:乡直。 国营哈达图牧场:场部;第一~第十六16个生产队。 国营特泥河农牧场:场部;第二~第十一10个生产队。 国营浩特陶海牧场:第一~第六6个生产队、那吉分场。陈巴尔虎旗行政区划一览巴彦库仁镇:辖 巴彦、多蓝、苏优勒、图布新四个社区;巴彦哈达、乌兰楚鲁、呼和道布、呼和温都尔、葛根胡硕五个嘎查。 宝日希勒镇:辖 新兴、胜利、创业、向阳、奋斗5个居委会;布敦胡硕、库热格太2个嘎查。 完工镇:辖 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巴音布日德、哈腾胡硕、哈日诺尔、乌布日诺尔、完工、安格尔图、宝日汗、哈尔干图8个嘎查。 西乌珠尔苏木:辖 西格登塔拉、萨如拉塔拉、乌珠尔3个嘎查。 东乌珠尔苏木:辖 海拉图、额尔敦乌拉、巴音乌拉、查干诺尔4个嘎查。 巴彦哈达苏木:辖 乌兰础鲁、巴彦哈达、格根胡硕、呼和温都尔、呼和道布5个嘎查。 鄂温克民族苏木:辖 阿尔山、辉屯、毕鲁图、那吉、哈吉、恩和、雅图克、孟根诺尔8个喳查。 特泥河苏木:乡直。 国营哈达图牧场:场部;第一~第十六16个生产队。 国营特泥河农牧场:场部;第二~第十一10个生产队。 国营浩特陶海牧场:第一~第六6个生产队、那吉分场。编辑本段陈巴尔虎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一、综合2008年我旗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较上年有较大提高,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1234万元(现价),增长18.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815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1750万元,增长27.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29489万元,增长36.2%,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2261万元,增长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8670万元,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2.5:42.0:35.5调整为19.5:48.8:31.7。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2060元,增长18.3%(可比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对经济有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还处在建设阶段,拉动作用还没有显现,拉长经济产业链仍然需要过程;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牧民增收措施还需要强化、机制还需完善、渠道还需拓宽;非公企业的水平不高、份额不多,服务业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业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二、农牧业2008年,陈旗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按照“东粮西草、远肉近乳”的产业布局,构建了绿色生态农畜产品基地。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业生产明显提高。 2008年全旗农牧林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99426.3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种植业产值47322万元,同比增长27.6%;牧业产值45958.1万元,同比增长1.6%;林业产值380.2万元,同比增长11%;渔业产值4990万元,同比增长63.9%;服务业产值776万元,同比增长36.1%。 年末牲畜头数达到527111头(只、口),比上年同期纯增4.17%,能 陈巴尔虎旗农牧业繁殖母畜头数达424846头(只),比上年同期纯增7.6%,其中大畜能繁殖母畜82907头(匹、峰),同比纯增18%,小畜能繁殖母畜341643只,同比纯增5.4%。良种及改良种牲畜468248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占总牲畜头数的89.14%。 我旗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资源管理。2008年人工种草9.2万亩,饲料地种植9.2万亩,围栏草场92.6万亩,退牧还草90万亩,草场改良43万亩,禁牧完成60万亩、休牧完成890万亩,草畜平衡落实2050万亩。全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面积为1.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植被恢复完成0.6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0.5万亩,围栏封育0.5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3450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5955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粮食总产量140584吨,同比增长28.56%;油料播种面积22553公顷,同比增长21.1%,油料总产量28409吨,同比增长44.6%;蔬菜播种面积223公顷,同比减少4.3%。三、工业工业是我旗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08年,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50.66%;完成销售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53.48%;完成工业增加值125035万元,累计增速3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2.9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亿元, 实现销售产值4.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9亿元,实现销售产值0.8亿元;其它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9亿元,实现销售产值0.9亿元。全旗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295万元,同比增长10.23%;完成工业增加值4454万元,增速8.12%。2008年,我旗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率为5.48%。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以旗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重点实施“七七七 ”工程为契机,把抓好结转续建项目的建设和跟踪、抓好新建开工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推进后续项目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来实施。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694万元,同比增长64.8%,完成全年任务30亿元的115.23%。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167万元,同比增长84.7%,完成全年任务21.42亿元的154.14%。全年施工项目29个,其中新建项目13个。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48万元,同比增长 6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0167万元,同比增长8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279万元,同比下降 55.2%。 2008年全旗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个,其中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2个。引进旗外(国内)资金558502万元,同比增长99.4%,完成旗自定目标34.8亿元的160.5%。其中:引进市外(国内)资金558102万元,同比增长105.2%,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38亿元的146.9%。五、邮电业和旅游业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32万元,同比减少7.6%;移动和联通业务收入2339万元,同比增长23.1%;邮政业务总量297万元,同比增长23.8%。截止2008年末,全旗有固定电话和小灵通共有12863部,比上年减少2337部;全旗宽带用户达到3205户。 我旗旅游业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民俗文化内涵,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另外,由于今年雨水充足,草肥水美,旅游业效益在旅游旺季持续攀升。全年接待 旅游人数46.13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173人次,入境旅游收入85万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8117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3亿元。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2008年,我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8770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县的零售总额8164.5万元,同比增长27.5%,市场占有率43.5%;县以下零售总额10605.5万元,同比增长22.4%,市场占有率56.5%。 2008年,我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68%。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仍居首位,比去年同期上涨12.08%。七、财政、金融、税收及保险业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原口径)完成41029万元,同比增加10032万元,同比增长32.3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463万元,同比增长61.7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 490万元,增长22.1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8945万元,同比增长47.5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86万元,农林水事物支出4250万元,教育支出4941万元。 金融业各项存贷业务运行较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0717万元,同比增长8.2%;各项贷款余额15039万元,同比下降56.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4596万元,同比增长17.8%;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96487万元,同比增长5.2%;全年银行现金支出214016万元,同比增长2.6%。 税收收入再创新高。截止2008年12月31日,陈旗地税累计入库地方各项税费23965万元,同比增收2274万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7840万元,社保费收入5770万元,残疾人保障金15万元,工会经费56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3万元,水利建设基金281万元。陈旗国税入库税收收入12770万元,同比增收2516万元,增长24.5%。其中增值税收入12481万元,消费税收入3万元,企业所得税127万元,个人所得税65万元,车辆购置税94万元。 保险业运行平稳,参保人数逐渐增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078.1万元,同比增长25.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56.1万元,同比增长8.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122万元,同比增长45.6%。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377.4万元,同比下降7.0%。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62.1万元,同比下降28.9%;人身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115.3万元,同比增长209.1%。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全旗共有小学6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46名、职业高中在校生220名、初中生2 520名、小学生3 685名。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校舍扩建25 058平方米,幼儿园新建校舍4 168平方米。 文化新闻事业稳步发展。全旗文化馆1所,乌兰牧骑1个,体育馆1所,文化站5所,电视台1所,有线电视台1所,博物馆1个,展厅面积4 048平方米、馆藏展品2 248件。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100%。全年放映电影150 场(次)、观众4万余人,图书馆1个、藏书1.9册,读者20 000余人。 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旗现有卫生机构(国有集体)15所,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6所,卫生技术人员382人、医疗床位217张;个体门诊24所,卫生技术人员35人,医疗床位118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监督所1个。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事业顺利开展,新农参合率达到99.53%。九、人口与就业2008年全旗户籍人口59736人,同比下降0.16%,其中非农业人口49002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2024人,占总人口的53.6%。出生514人,人口出生率8.60‰;死亡279人,人口死亡率 4.67‰;人口自然增长率3.93‰。2008年全旗失业人口881人,同比增长6.5%,全年下岗职工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418人,同比下降27.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7%。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情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5元,同比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支出11105.09元,同比增长54.9%,其中消费性支出8928.3元,同比增长59.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3%。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12元,同比增长24%。牧民人均支出9339.3元,同比增长40.5%,其中消费性支出4167.16元,同比增长4.3%,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年末全旗在岗职工人数15426人,同比增长0.04%。其中:国有单位职工人数14983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366人,其 陈巴尔虎旗他单位职工77人。2008年全旗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年末全旗工资总额35684.2万元,同比增长30.5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34404.6万元,同比增长30.68%;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1125.3万元,同比增长44.05%;其他单位职工工资154.3万元,同比减少29.74%。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08年全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429户,3956人,其中城镇居民2045户,3330人;牧区居民384户,626人,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587万元。全年442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182万元,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754万元。154名牧民了参加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费155万元。全年共计1749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086万元,基金支出1698万元;共计742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129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12.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54%。全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 494人,比上年增长5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 741人,其中在职职工12 035人,退休职工3 706人,全旗工资总额27 146万元,同比增长5.8%,农村牧区参加医疗保险的721人,参加失业保险6 405人,有564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全旗有1 751户、2 832人得到政府最低保障,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386万元。全旗有社会福利机构1个,职工10人、床位45张、收养老人33人。编辑本段相关一、环境陈旗历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古战场,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早在1732年,巴尔虎蒙古部族就来此驻牧戍边,至今已有276年历史,1919年建旗,至今89年。境内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14个民族,6.9万人口。陈旗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草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5%,包括世界唯一的纯天然草甸草原,有“天下第一草原”、“天堂草原”之美称,是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有“天下第一曲水”美名的莫日格勒河和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等5条河流,大小湖泊317个,天然矿泉95处。森林面积965平方公里,木材蓄积量881万立方米。地表野生植物553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70亿吨,另有金、铜、钼、铅锌、硫铁、萤石、闪长岩、芒硝、硅石、石油、天然气等14种矿藏。 陈旗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拥有新石器时代的古墓葬、鲜卑墓群、辽代古城和成吉思汗边墙等历史人文景观。1.58万平方公里纯天然草甸草原,地域辽阔,绿草如茵,蓝天、白云、绿地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沉淀了丰厚的草原文化底蕴,更为草原增添了特有的神韵。 多年来,陈巴尔虎旗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度关注生态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十五”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草原生态论坛,理性思考和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以重点沙化退化地区和主要交通沿线生态恢复治理为突破口,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地方财政资助、牧户自筹等形式,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生态建设资金近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大会战、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程,累计治理沙化退化草场5.42万亩、草原建设规模达到4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开展耕地核查和《草原法》执行情况检查,对非法开垦和破坏草原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规范林区采伐管理和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秩序,严格执行“关井压产”政策。 陈巴尔虎旗2006年,陈巴尔虎旗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工业项目集中布局,点状开发。实施防沙治沙攻坚年工程,将5000余万元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生态建设,治沙2.7万亩、禁牧60万亩、退牧220万亩、退耕10万亩,实现了沙区牧民生态移民的破题,争取到沙化地区的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治沙,打破了治沙主体政府部门的单一性,形成了多元化主体治沙的局面。并成功承办了呼伦贝尔市治沙现场会,荣获全市林业工作二等奖和林业系统生态建设工作第一名。2007年,整合农牧、林业等项目资金2,030.33万元,完成退耕10万亩,退牧还草70万亩,人工草地10万亩,休牧900万亩,禁牧60万亩,沙地治理2万亩。有效控制了草原沙化退化蔓延趋势。 在治理的同时,陈巴尔虎旗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规划和制度建设,针对草原生态建设,编制了《陈巴尔虎旗2006-2015年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和《陈巴尔虎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草原保护、建设、管理方面的政策,主要有《陈巴尔虎旗草原管理办法》、《陈巴尔虎旗关于加强打草场管理工作的决定》、《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草原上采挖野生药材的通告》、《陈巴尔虎旗草畜平衡管理办法》、《陈巴尔虎旗非牧民使用草场管理办法》等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预防遏制了草原生态破坏行为。二、发展按照“生态立旗,牧业稳旗,工业富旗,开放强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思路,多年来,陈巴尔虎旗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巩固优化了一产,发展壮大了二产,促进提高了三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5:42:35.5,实现了一产趋精,二产趋强,三产趋大的良好经济格局。 在农牧业方面,依托优势草原资源,保护与发展并重,按照“东粮西草、远肉近乳”产业化布局,构建了绿色生态农畜产品基地。为保证草原的生态平衡和永续利用,大力推行退耕还草、围封禁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并按照稳步发展、提高质量的原则,实施“增牛控羊”和“牲畜良种工程”,优化畜群结构,实现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减少到95.2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稳中有升,达到10.1万头,同比增长1%;良改比重达到92%。鲜奶产量达21.5万吨,同比增长6.3%;肉类产量达1.65万吨,同比增长3.1%;粮油总产量12.9万吨,同比下降25.4%。 在工业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资源转换和总量扩张的道路,构建能源重化工基地。依托煤炭、有色金属、农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乳制品加工、肉类深加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广应用。有效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节约用地工作,开发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水等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产业。2007年,实现工业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33.4% 在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方面,构建了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北疆风情旅游基地。突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主题”,充分发挥“天堂草原”、“天下第一曲水”等独特的生态效应,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合、旅游项目开发等三个突破。构建形成了以草原、口岸、边境、河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为主题的呼伦贝尔旅游黄金线,培育形成了“中国最美的生态大草原”旅游品牌。2007年,境内呼和诺尔景区通过“AAAA”级评定,全旗共接待游客43万人,同比增长26.8%,旅游总收入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27.2%。 旗所在地巴彦库仁镇先后被中国民协评为“那达慕之乡”;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六星级文明城镇”;被自治区评定为“内蒙古民族风情名镇”。目前,陈巴尔虎旗结合“生态旗”创建,正在积极努力开展“绿色文明单位”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等活动。充分利用典型的示范带动,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发展,宣扬绿色生态、绿色环境理念,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富裕、文明、和谐、安全的发展。三、文化白苏古郎:男,1982年出生在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他的记忆深处,耳旁常常响起的是父亲拉着自制的民族乐器,自编自唱自伴奏的歌声。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他就对蒙古音乐艺术情有独钟,凭着这份执着的追求,2001年春,18岁的他毅然告别故乡,独自一人踏上漂泊他乡拜师学艺的征途。 古郎为了学习,特意在呼和浩特市某马头琴厂打工,下定决心努力钻研马头琴制作工艺,求学之路很苦也很累,但他都默默承受下来,用他的话说是不混出人样来决不回故乡!功夫不负苦心人,2005年冬,他学有所成,选择了来到马头琴之乡——吉林前郭尔罗斯制作马头琴,从事了他所热爱而又让他值得骄傲的事业,有幸能用自己这双勤劳的双手,来弘扬本民族文化。 懂行的人都知道,要做好一个品质优良的马头琴,制作所经过的程序非常复杂,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工艺要求也很精细,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完成所有的工序靠的就是一双手。传统的马头琴只有马头,没有其它雕刻,古郎制作的马头琴有所不同,经过他不断创新,马头琴的马头下还刻上一个龙头,中国有句老话,龙马精神就体现在古郎的马头琴上。他制作的马头琴声音纯正浑厚,能够赋予它民族的灵魂,曾得到过齐峰、容中尔甲,赛音吉雅等歌唱家的高度赞赏,远销各地,常常是供不应求。 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但他深知这才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他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养和提高技艺,更加完善马头琴制作工艺,打响自己的品牌,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创事业,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古郎为人善良淳朴,有着草原儿女坚韧、热情、豪爽的性格,同他结交的朋友很多,他也希望通过宣传,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技艺,将民族 艺术发扬光大。 付春成:男,1973年出生于陈巴尔虎旗。满洲里市诗词、文学协会会员,呼伦贝尔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在《满洲里报》及刊物《猛犸》有几十篇诗歌、散文、随笔、评论、短篇小说发表。作品《草原的月》、《苍蝇》、《关于文凭的一点杂想》、《额尔古纳河畔的岸柳》、《家乡的河流>》等二十几篇各类体裁的文章被“中国作家网”收录。短篇小说<生命的抉择>在"国际艺术界""当代小说"专栏收藏!文章异地政府网均有收录.获奖散文《永远的丰碑》在"我与《满洲里报》征文"书籍中有收录.白鹿书院有个人文集发表、香港凤凰网有多篇文章被评为精华网文,并有诗歌评论文章收录在凤凰网刊,在新华网个人创办“中国现代作家”圈,目前为自由职业者! 【民族博物馆建成开馆】总投资2 818万元的集博物馆、档案馆、会议中心于一体的博物馆大楼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万平方米、高度为25米,是陈巴尔虎旗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主题设计突出马背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厚重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展厅总面积为4 048平方米,共设:历史展厅、自然展厅、民俗展。
直接去知网上查询不就好了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各个专业的期刊都不一样,你说一下你的专业呀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