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国家出台了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亦是非常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以及指导性文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7年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也具体制定了关于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现已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有129个,包括7个高技术产业基地、32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9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登录大连大学官网。2、进入学生平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3、点击毕业论文写作,点击浏览。4、找到开题报告文档,点击打开,然后点击确定即可上传。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生开题报告需要通过厦门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上传,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点击“学生服务-学生提交”,然后选择“开题报告”,根据提示上传文件即可。
厦门理工学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学校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合署)厦门理工学院。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厦软、思明、集美三个校区,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1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专任教师近1100人。[1]中文名称厦门理工学院校训明理精工、与时偕行外文名称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歌《理工之歌》简称厦门理工·XMUT
施钢,博士,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材料教研室副教授,国际材料工程协会(ASM International)会员,福建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厦门市科技咨询评估专家,主要从事冶金与材料工程、结构强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厦门理工学院 普通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福建厦门市
官方电话:
电子邮箱: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 “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 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 “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 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 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 “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 /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 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 “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厦门理工学院不是211。厦门理工学院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国家中心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厦门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等。 学校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合署)厦门理工学院。201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2018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所谓推荐专家,指的是你所写的论文必须有论文涉及领域的专家的点评和推荐信,厦门理工学院的学报才会受理。就这个意思。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国家中心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4.3万余册,电子图书531.9万册。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新丝路时尚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等19个院、部。学校现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车辆工程和电气工程),5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0438人(含研究生284人,留学生113人);专任教师11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8.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0.7%,“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2.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学校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厦门市十大千亿产业链,布局发展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等8个学科专业群。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4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和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培育学科,建有1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六联合”、“二元制”、“卓越应用人才”等多种培养方式。2012年以来,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自2013年起部分专业在福建省及其它部分省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篮球(女子)和健美操两个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2014年以来,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已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300项,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工程算量、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近200项。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软件大赛等部分赛事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冠军。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52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8项,含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项;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81项,省级540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14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台湾IEET认证。针对我校办学特点,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质。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自助互助的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富有厦门理工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障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4年至今,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242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横向科研经费达1亿元,2017年度横向经费达5600万元。),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7项、厦门市科研奖励15项。2017年10月,我校喻志阳博士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在材料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建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拥有“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光电技术与器件”、“功能材料及应用”等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和“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软件评测”等2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5个以及厦门市科研平台18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是厦门市第二家、集美区首家大学科技园,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全国高校首个国际化离岸孵化器——“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与玉晶光电、宸鸿科技、冠捷集团、联芯电子、麦克奥迪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进行项目成果交流,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建有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2017年与厦门华联电子、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家电智能控制器绿色制造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获批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达8200万元。参与冠捷显示器和中国航天集团联合申报的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液晶电视绿色制造关键工艺开发与系统集成”共获批1200万项目资助。建设了首个福建省高校产学融合系统,实施“先导项目”,2016年以来,发布市科技局、经信局及自主征集的企业技术需求300余项,投入2000余万元,培育15个先导科研团队,带动315名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推进了学校转型工作。累计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7.196亿元,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国际交流多元拓展,闽台合作成果丰硕。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54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福建省唯一)。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2010年起成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先后以“3+1分段对接”、“4+0”模式联合培养人才;两岸校校企共建海峡商贸学院、微电子学院;两岸高校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所5个;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2017年5月及2018年1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等市领导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成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泰斗潘懋元先生带队到校考察调研,高度肯定了我校“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及“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指出学校发展紧贴厦门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办学成效显著。在近几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本科高校内涵建设评价和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中,我校主要指标均居同类高校前列。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7)》显示,我校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发展潜力第7名。
厦门理工学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学校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合署)厦门理工学院。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厦软、思明、集美三个校区,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1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专任教师近1100人。[1]中文名称厦门理工学院校训明理精工、与时偕行外文名称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歌《理工之歌》简称厦门理工·XMUT
所谓推荐专家,指的是你所写的论文必须有论文涉及领域的专家的点评和推荐信,厦门理工学院的学报才会受理。就这个意思。
1、登录大连大学官网。2、进入学生平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3、点击毕业论文写作,点击浏览。4、找到开题报告文档,点击打开,然后点击确定即可上传。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生开题报告需要通过厦门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上传,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点击“学生服务-学生提交”,然后选择“开题报告”,根据提示上传文件即可。
厦门理工学院 普通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福建厦门市
官方电话:
电子邮箱: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 “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 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 “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 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 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 “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 /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 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 “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厦门理工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厦门理工学院怎么样和厦门理工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厦门理工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厦门理工学院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2011年10月,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建设高校”。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1464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含研究生,留学生)。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81年 公立 理工 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理工学院师哥师姐说 1、理工学院这几年发展的很不错,厦门北站开通后,交通方便了不少,到厦门岛内市区的950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到其他地方的公交车等车时间也在15到20分钟之间记得大一刚进学校时就觉得学校很大一片,学校的总体布局很有意思,是一个八卦太极图~理工湖很美,食堂饭菜总类挺多的,但是吃久了肯定会腻,校外有各种小餐馆供聚餐,聊天之用,校门口的小吃也不错,特别手抓饼很好吃,至今没吃过比...更多理工学院这几年发展的很不错,厦门北站开通后,交通方便了不少,到厦门岛内市区的950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到其他地方的公交车等车时间也在15到20分钟之间记得大一刚进学校时就觉得学校很大一片,学校的总体布局很有意思,是一个八卦太极图~理工湖很美,食堂饭菜总类挺多的,但是吃久了肯定会腻,校外有各种小餐馆供聚餐,聊天之用,校门口的小吃也不错,特别手抓饼很好吃,至今没吃过比他家更正宗的手抓饼啦~学校的老师都还不错,我是管理学院的,我们老师大部分专业知识都很过硬,讲课清晰明了,对学生都认真负责,我们老师王斌义,伊俊敏都出过书,是挺厉害的老师学习氛围挺浓的,每次我备战各种考试去图书馆时,都要起早抢位子,爱读书的人占大部分,考资格考试的,读研的,巩固专业知识的当然,以为上大学就是玩,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的也有,但是我觉得那些不想读书,以不挂科为目标的人来评价理工学习氛围很差等等,完全是没资格说这种话的,再好的学校也有自甘堕落的人存在!宿舍是按班级分好的,现在有空调,电风扇,可以使用吹风机(但是要报备给生管),有公共开水房和洗衣机房 2、集大基本接近一本线,理工的话,在福建二本中还可以现在交通改善,比较方便,考研没有限制,都可以考推荐外语、机制、车辆,国商、物流等专业 3、呵呵就让我这个理工学长来给你解答吧1.学校如何真的是因人而异啊,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是新校区所以自然到处都是很新教学环境都差不多,生活环境是6人一宿舍具体情况很多人有提,学生素质也是因人而异但普遍不错,就业的话只要你想要工作都能找到只不过是你是否喜欢是否满意2.搬到新校区是真的之前的老校区在思明区现在跑到集美区来了3.我的是纯手工打的至于你选不选我...更多呵呵就让我这个理工学长来给你解答吧1.学校如何真的是因人而异啊,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是新校区所以自然到处都是很新教学环境都差不多,生活环境是6人一宿舍具体情况很多人有提,学生素质也是因人而异但普遍不错,就业的话只要你想要工作都能找到只不过是你是否喜欢是否满意2.搬到新校区是真的之前的老校区在思明区现在跑到集美区来了3.我的是纯手工打的至于你选不选我,我都觉得没关系,但有一点你可以放心,上面的信息是真实的,这也有利于想了解此校之人作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4、就业率蛮高知名度在本地算蛮好,地理位置偏僻,集美文教区,厦门北站旁师资力量还可以,,,,大部分老师是名校的硕士或者博士 5、表示,对网上东西一直都不信就这样说,其实很多学校真的差不多,不管一本二本师傅领进门,这就是大学我们学校的文科还不错,不知道你要问哪个专业?财管和外语系比较突出,就业神马的靠自己 6、学校很不错呢,在厦门宿舍质量是不错的呢,非常好,热水费嘛嘿嘿有漏洞呢 7、这个学校的专科分数也是很高的专业都还可以在福建比较有名就业前景很好 8、姑娘未来的学校绿化方面做得还是挺到位的教学楼感觉也蛮不错校园中央有个小山,这条路通往山上其实也算不上山,姑且叫小山坡吧山坡上基本都是植被,绿草绿树,还有小花,有几只指甲盖大小的蝴蝶在花间嬉戏姑娘独自走在这小路上,有凉风习习而过,夹杂着点点树叶的清新味道,一步三蹭地,倒也悠闲自在 9、那个专业是新开的,感觉还不错,学校投入挺多的;厦门就业情况比较严峻,但如果你基础扎实且确实有能力的话,只要面试时合理地表达出来还是能顺利找到工作;至于考研,我们班很多人在考,看个人兴趣吧,至于该专业的考研详情要上网去查,看你喜欢哪所大学(本人是理工07级学生) 厦门理工学院历年排名 厦门理工学院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016 404 12 理工 139 60.66 2015 412 10 理工 138 60.63 2013 467 9 理工 135 60.05 2012 454 9 理工 129 0.10
一般是有CN号的正规刊物就可以了。可以去找中华论文联盟,貌似有提供代发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厦门大学读博士承认通讯作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硕博连读选拔的,还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厦门大学为论文,和学生的第一署名单位在二类及以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是承认第二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