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要想撰写一定的理论文章,必须要在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上下功夫,只有打好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提高自己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撰写理论文章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新措施。这些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包括政治管理、党务管理、市场经济管理、信息化管理、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管理等各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为自己撰写理论文章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2,要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是撰写理论文章必须要打好的一个基础。对于现代法治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是必须要应用法律知识来加以衡量的。这些问题,包括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精神文明领域等各相关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需要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阐述,从而使理论文章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深刻论证。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符合国家法治精神。3,要深入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我们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高于实践,从而对实践产生相应的指导作用。所以说,要想写好有针对性的理论文章,必须对文章所涉及领域的业务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且,掌握相关领域事业发展规律,从而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去深入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观点,提出新思路。这样的理论文章,才能够有新意,才能够对相关领域业务工作有借鉴性、有指导性。4,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研究都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的深入分析,都是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充分印证。所以,要对理论文章涉及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以深入基层调查访问,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更可以进行相关的网络征信,从而不断提高调研研究的准确性和实效性。5,要学习理论文章的写作技巧。撰写理论文章,不同于撰写行政公文那样简单。撰写理论文章,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对社会问题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找到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这就需要你有较强的归纳能力,有较高的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行综合的整理,从而使这些第一手材料更加准确精炼。另外,还需要进行较系统的理论阐述,也就是对相关的观点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从而,使理论文章做到内容翔实,阐述深刻,观点鲜明,层次分明,阐述深刻。
河北日报发理论文章好发如下:1、将文章打印成纸质稿件并寄到河北日报社,同时附上个人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2、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河北日报社的编辑审核。如果稿件符合要求并且质量较高,会被选中发表在河北日报上。
“浙江新闻客户端”,这是浙江日报集团旗下的APP产品。
下面说说投稿注意事项
一、稿件内容必须要做到真实,且发生在浙江的事件,或必须跟浙江有关。
二、稿件内容不能通篇废话套话,不能假大空,不能太空洞无物。
三、稿子最少带两三张图片,需要高清且有版权。
四、政府单位、社会活动、地方动态等内容出稿率高,商业性质通过率低。
五、编辑老师可能会对稿子的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做不到一一通知投稿者。
来源:加分广告
从事戏剧影视创作数十年,有30多部作品由多个剧团上演及拍成电影电视。编剧人生魏峨,1931年生,为辛亥革命者魏兰后人。他幼承家学,颇有艺术天赋。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入朝鲜。1955年魏峨从部队复员,1956年分配到浙江省文化局,为《俱乐部》文艺半月刊编辑。魏峨与钱法成由刊物结识、共事,并因此而谱写了一段浙江当代戏剧创作中“魏峨与双戈”的历史。1958年秋天的一个午夜,省文化局第一副局长王顾明十万火急地交给魏峨一个任务,要求马上赶写出一个《赶上英国》的剧本,第二天晚上要在人民大会堂向全省劳模作汇报演出。魏峨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到钱法成家,两人一商量,旋即赶回机关,此时已是凌晨两点钟了。两人抓紧构思、创作,草稿就直接刻在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印出,剧本全部印好后已是早上6点。他俩一宵未睡,又马不停蹄赶往来杭演出的嘉兴越剧团驻地,将油印剧本交给剧团。剧团领导立即付诸行动,按照剧本分配角色,迅速投入排练,当天晚上就在省人民大会堂向全省劳模作汇报演出,第二天《浙江日报》头版刊登专题报道,祝贺演出成功。如今,这个明显带有政治烙印的剧本,已随着那个时代的逝去而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这段两人第一次合作的创作经历却令他们终生难忘。从五十年代开始,两人一起工作,一起下乡,一同编刊物,六十年代初开始合作戏剧创作,从艰难的《卧薪尝胆》,到后来的《胭脂》、《于谦》。他们一起熬夜,一起欢笑,一起苦恼,甚至一起流泪,在工作之余,同访名山,共游胜景,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在钱法成戏剧创作生涯中,有几个代表性剧作是他们创作思想的宝贵结晶,也是两人情同知己的友谊见证。1959年文艺半月刊《俱乐部》因纸张紧张而停刊,编辑部也因此撤销。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懊丧的消息竟为魏娥与钱法成打开了成为专业编剧的大门。由于两人之前写的《赶上英国》的剧本反响很大,两人的创作潜能也因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重视。在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商景才及省文化局、省文联的培养下,已成为合作伙伴的魏娥与钱法成,从原来的编辑岗位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1960年初,两人和浙江婺剧团的编剧方元同志共同合作,开始创作《卧薪尝胆》的剧本。“当时三个人凑在一起,由于任务紧,赶时间,写得很辛苦,但彼此之间的合作都很愉快,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钱法成把这个三人创作组比作一只三足鼎立的香炉,脚是各自的,而肚子只有一个,三人共同合用,真是亲密无间。剧本刚写了半个月,领导上就把浙江婺剧团拉到杭州,包下剧场,等他们写出一场,婺剧团就接着排一场。这样紧密的周期,使得剧本最后完稿的同时,舞台呈现也已形成。戏一公演,引起了极大关注。不久后,茅盾到浙江,省领导请他观看了新戏《卧薪尝胆》。茅盾看后,写出了10余万字的评论文章《论历史与历史剧》,一时引起全国极大的关注,后印成单行本,《人民日报》整版发表了其中的主要内容。这篇具有时代意义的戏剧评论的诞生,一定程度是因观看《卧薪尝胆》而生发的。文章的首句写到“在杭州看了《卧薪尝胆》”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文中,茅盾对该剧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这些对钱法成、魏峨、方元三人今后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20年后的1980年,魏峨、钱法成和方元三人重又聚首,重温了茅公的这篇评论文章,并对《卧薪尝胆》重新作了修改。剧本在原有基础上突出了西施这一人物,剧名也由此更改为《西施泪》。修改后的剧本仍由浙江婺剧团排演,收获了许多殊荣。是年,该剧荣获中国剧协浙江分会戏曲创作奖。1981年,《西施泪》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艺术片,该片获得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百花”奖。
观众们提到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首先必提的是《第八个是铜像》,笔者曾经对此作了一点分析。
几乎是同时,当年的观众还要提到另一部看不懂的阿尔巴尼亚电影,这就是《脚印》。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竟然在观众那里得到众口一词的感受?
《脚印》这部电影是在1971年在国内公映的,算是比较早期的阿尔巴尼亚电影。
据《上海文化年鉴 1992》后附录的“上海文化史大事记(1966 1976)”记载:1971年11月28日,为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27周年,上海即日起上映阿尔巴尼亚故事片《脚印》和《勇敢的人们》。
在浙江的一本文化志里,也提到:1971年12月17日,为配合阿尔巴尼亚解放27周年纪念活动,杭州市上映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勇敢的人们》和《脚印》。《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广阔的天地经风雨,矫健的山鹰在翱翔——<勇敢的人们>观后》和《一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争夺战——<脚印>给我们的启示》。
更早一些的评论,出现在全国的大报上,我们看看当时的评论标题。
1971年12月2日《解放军报》:前进在革命化的大道上。
1971年12月5日《北京日报》:光辉的道路。
1971年12月7日《文汇报》:前进的步伐。
1971年12月8日《光明日报》:永不停止的脚步。
1971年12月8日《光明日报》:知识分子的光辉道路。
从这些文章的标题来看,电影应该是主题积极,黑白分明,简单干脆,怎么会生出“看不懂”之说?
而实际上,对这个电影“看不懂”的呼声,可以说在我们的耳边不绝如缕,时有所闻。
这部电影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欢迎,在《话说周晓文》(毛果著)一文中,介绍中国导演周晓文的电影启蒙历程,引述了周晓文的回忆: “《多瑙河之波》看得最多,不下十几遍吧!《脚印》看了七,八遍。”
看了多遍,应该有看不懂的因素在内。
再看《“文革”记趣》(作者:钟利戡)一文,作者就直指:“阿尔尼亚有部《脚印》的影片,放映看完,多数人不知所云。”
在《划痕的岁月:表述我们难忘的记忆》(高峰著)一书中引用了剧作家金作人的一封信,提到:“‘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这是观众在看完《脚印》之后得出的结论。该片采用了大倒叙和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看惯因果式线状结构影片的中国观众很难适应,当然,阿尔巴尼亚其它电影中镜头的快速切换,人物及细节交代的简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叶圣陶与叶至善合著的《叶圣陶家书》中,也有很大的篇幅,记载了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钱钟书当年在《围城》里讽刺:名人写信,有一种表演欲在内,都考虑日后发表的。
不能说叶氏父子当年连篇累牍写的通信,没有想到日后会出版。我们今天在两个人的书信中,正看到父子俩在 历史 的孤寂中,作出热闹的双簧式表演。
因为是表演,所以,他们之间写的书信并不一定是心中所想,不过,也能大体看到一点时代的印痕。
在叶至善的信中,提到了阿尔巴尼亚的这部电影。
1972年5月10日叶至善的信中写道:“类似的故事,有阿尔巴尼亚的故事片《脚印》讲的是一位医生思想的转变。这位医生出身是好的,手术非常高明。他认为救活过不少人,受人感激、尊敬,都是应该的。后来他医治一个工人。这个工人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抢救他的同事,炸掉了两条腿。手术过后,医生去查病房,正好那几个被救的同事来探望那个工人。他们一见面就谈技术革新的事,医生感到非常奇怪:这些人不是这个工人不顾自己的死活,把他们救出来的吗?怎么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呢?真出于他的意料。他就把这件事对一个朋友说了,那个朋友回答得很好,说因为他们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像他那样干的。这个医生才悟到,自己离开劳动人民已经很远了,于是主动要求到边境去接受改造。这张片子就思想性讲,是相当高的。可是他们习惯于用倒叙手法,还有些不必要的穿插,使人不容易理清头绪。”
叶圣陶回信,如果有票,他是会去看的。可见对儿子的推荐,他还是感兴趣的,并没有歧视这是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从这里可以看出,阿尔巴尼亚电影对中国的文化融入与介入,要比我们后来避而不谈、佯装不知的鸵鸟状态要复杂得多。
儿子看到父亲对他上一封信中所提及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有兴趣,在5月16日这封回信中,进一步阐述了电影的内容,这是所有先期看过电影的观众,都喜欢表现出来的心理趋向,他写道:“《脚印》那个电影,要看懂得花点脑筋。他是从一个暗杀案开的头,就是这个医生被暗杀了,有人怀疑他是自杀,处理这案件的公安人员认为必须经过调查才能定案。于是他访问了医生的父亲、妻子、同事、朋友,这些人都叙述了医生生活的片断,里面还插进了这些人自己的生活,因此看起来头绪很乱。爹爹去看之前,最好叫三午把故事大概说一下。这个主题用侦探片的形式来表现,实在没有必要。”
这里提到的“三午”是叶圣陶的长孙。其实按照叶圣陶的文字功底,看这样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完全能够自己消化电影里的迷津,用不着别人指手划脚,但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脚印》确实有一点“烧脑”。
与叶圣陶大师被怀疑成看不懂,倒是不少民众在这个电影里读到了他们需要的理解。
据交通技工教育研究会编《交通技工教育优秀文集》所收录的《师德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作者:林景辉、魏雪芬)却把《脚印》作为文章的论据:“阿尔巴尼亚影片《脚印》中有这样一句话:和朴实的人在一起,可以纯洁灵魂。”
可以看出,这部论文集是把《脚印》作为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言论来引用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然沿用阿尔巴尼亚电影里的论点作为支撑自己理念的信息源,确实有一点不可思议。
在毕熙东著《足球老纳:从德国到中国》中的一篇文章“足球不是轮盘赌——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之我见”中,作者也涉笔成趣地提到了《脚印》带来的记忆:“ 倒底谁造就谁?在十年动乱期间,只有阿尔巴尼亚的故事片有资格进口。我却记住了影片《脚印》中的一句名言:是医生造就了手术室,而手术室不一定就造就医生。本届世界大赛呈现出的纷乱现象,真个儿是触及了人们的灵魂。”
只是作者在这里发生了记忆错位,其实文中的这句话,并不是《脚印》里的台词,而是另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创伤》中的对白。这两部电影表现的都是医生如何离开大城市,来到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矛盾冲突也主要来自于夫妻之间,都是丈夫积极,妻子拖后腿,主题构思非常接近,所以才造成了作者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记忆。
而《脚印》当年就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思想撞击。
我们在《雷锋式的好战士黄观顺》(1973年出版)一书中,看到传主的一则日记,对《脚印》给予自己的教育冲击力,作出了记录与记载:“一九七二年三月六日看了阿尔巴尼亚故事影片《脚印》以后,我感到对我的教育极为深刻。它是教育我们青年人的一部好影片。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贪图安逸,更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道一个人的进步应归功于党和人民,而决不能把同志们帮助的结果看成是自己骄傲的资本。”
而更多的记载,出现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作者的笔下。上海作家殷慧芬在《梦中锦帆》中把电影《脚印》融入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中,小说中写道:“李小蓉说也挺欣赏《脚印》里的那个外科医生,他潇洒才华出众,可惜他死了,他被人杀害了。锦帆说影片里的脚印象征了人生的足迹。李小蓉说哎哟我怎么没想到,我还觉得这片名文不对题我真傻。”
在毛寄萍所著《欲罢不能》(2007年版)中也写道了阿尔巴尼亚这部电影给人物带来的牵动效应:“她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阿尔巴尼亚叫《脚印》的电影,女主人公向别人倾诉和丈夫的感情的那句话:结婚已经五年了,可是我们还像刚恋爱那样。她完全沉浸在一种幸福的感觉之中,开始的因为偷情而产生的忐忑,因怕别人发现而产生的恐惧,因行为越轨而产生的隐隐约约的罪恶感荡然无存。”
连环画也没有放过《脚印》,这本连环画标明根据阿尔巴尼亚电影改编,由王佩家改编,向群等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74年1月出版第1版,印数达到惊人的280000册。
这本连环画将电影里产生弄不懂的回忆场景全部删掉,理清了头绪,而且把无关的人物回忆也给省略掉了,倒是理解电影的一个比较好的通俗读本。
而就是这样一部不入今日电影界名流法眼的阿尔巴尼亚电影《脚印》竟然也成为早年的电影教科书的成功范例,而今天这些范例,则大多数是唯好莱坞电影马首是瞻的。
在卜召林主编的《电影学简编》(1992版)中介绍“对话蒙太奇”这一技巧的时候,写道:
对话式蒙太奇也是比较经济、比较简要的处理方法。这样的画面组接,既推进了电影故事情节,又合情合理。这也是在中外电影史上大量运用的一种手法。下面是《脚印》中的情节。
护士:“阿尔丹大夫祝你成功。”
阿尔丹:“谢谢”。
“成功和失败往往是毫厘之差”,说这话的已是在另一个场景里的教授。
那么,赞声一片的《脚印》为什么叫人看不懂呢?
这一点,在叶至善给父亲的信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电影通过回忆介绍了牺牲在敌人枪口之下的阿尔丹大夫的生平事迹。
这种表现手法,与《第八个是铜像》如出一辙,甚至在《宁死不屈》里,也是通过主人公米拉被捕之后不断闪回的回忆,来表现过往的经历。
看来,阿尔巴尼亚电影很喜欢这种大面积的回忆手法,而正是这种手法运用较多的电影,就是中国观众看不懂的“重灾区”。
《脚印》里,开始是一个悬念的结局,阿尔丹大夫在边境地区行医时,突然死去,手上发现枪支,最容易作出的判断,是他自杀身亡。于是警察展开调查,通过走访他的父亲、妻子、同事及病人,来全面了解他的思想动向,与《第八个是铜像》不同的是,《脚印》里的阿尔丹医生更具有《罗生门》的“视角决定观感”的色彩。
《第八个是铜像》是人物事迹互不干扰的并列式的拼盘式组接,而《脚印》则是人物事迹的因果式拼盘式组接,各组回忆里因回忆角度的不同,必然会有冲突的地方,这形成了《脚印》里的人物形象处于一种拨开云雾、移显换影的状态。
阿尔丹大夫在别人的多角度回忆中,性格与思想都是递进的,最后落脚点是证明了他是一个好大夫,而不是一个可能叛国未成的自杀者。
正如叶至善在信中所说,《脚印》采用了一个悬疑式的结构,并不一定是成功的。因为整个电影里,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的部分,而最后突然来了一段神秘的死亡事件,把一起思想冲突的电影非要拉扯上凶杀事件,这两者之间显得有一点不伦不类。
实际上,整个电影的回忆,就是说明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虚荣、自私、满足于个人幸福的医生,如何实现了价值观的转变,投身到服务 社会 的更有意义的人生之中。
这显然在后来的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转型变革中,证明这是一条非常难以实现的道路,而当下的阿尔巴尼亚民众,却把选择方向放在意大利、希腊这些二战中与阿尔巴尼亚为敌的国家,也就是电影里的叛逃者亟欲前往的国家。
也就是说,《脚印》里的大夫的思想转变,恰恰是逆行着现实中的民众的思想趋向的。
因此,《脚印》这样的影片,反过来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内民众却是想出国的,而不是像电影里歌颂的大夫那样,一心意图扎根基层。
所以说,英雄们的行迹与行踪,总是逆行着 社会 的趋向与思潮的。
电影里还通过一位姑娘之口,对那个时代作了总结:“我们的后代会羡慕我们这个艰难的时代,这个时代一年就等于一个世纪。”
其实事实上恰恰相反,现今的阿尔巴尼亚恰恰忘记了那个时代。
在电影里,英雄们被树立为榜样,告诉民众与世俗的选择的另一种相反的可能。这就是英雄法则的存在价值,好莱坞电影也概莫例外。
影响《脚印》里的大夫思想转变的因素,是电影重点表现的区域。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阿尔丹从开始时沉湎于个人主义与家庭小圈子里,发生思想转变,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
大夫与同事外出游玩,遇到了童年小伙伴的妈妈,当年他们在乡里,得到过这位农村大娘的照顾,后来小伙伴牺牲在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中,这给了阿尔丹以传统教育,觉得自己不应该忘了本。这是促成他回乡行医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夫在收治病人的过程中,有一位工人因为保护同事,而自己受了伤,断了条腿,大夫本来是救治病人的,但反过来也被病人所救治,这一点,使他改变了高高在上的观念,扭转了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上帝般的存在。
影片里,阿尔丹的父亲是一个军官,后来解甲归田,他对儿子的变质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你把人民给予的荣誉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脱离人民,忘记是谁培养了你。”而同事也直指阿尔丹脱离现实,搞纯粹的理论研究,热心于维护自己的威望,而不是服务于民众。这些观念,在主人公触碰到病人的感人行为之后,迅速由理论转化为行动实践,从而实现了思想的转变。
《脚印》一片,虽然是局限于一个医生的生活,但是 社会 广度还是超乎寻常的。影片里,还提及了苏联中断了的援助,工厂通过自力更生,来应对突袭的困难。包括当时严酷的 社会 环境,边境地区的复杂形势,都能够映射出国家面临的现状。在这样的形势下,医生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到边境地区服务乡民们,便使他的这种选择具有了整个 社会 背景支撑的纵深力道。
而影片里的凶手,正是那个曾经送吊灯给医生的所谓好友,影片在最后结尾中,略去了推理与侦察,直接把凶手给推了出来,这也是阿尔巴尼亚电影不屑于进行逻辑分析导致电影让人莫名其妙的原因之一。
《脚印》在一部简单的主题电影中,加入了那么多元素,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它的主题意旨,也让电影七岔八岔,枝节太过繁复,最后就让人得出“看不懂”的印象了。实际上,电影的主题还是非常鲜明的,当时报纸上对它的概括是很一锤定音,毫无歧议的,正说明它并不难被看懂,至少看过电影的观众,可能不一定梳理出电影叙事的脉络走向,但电影传达出的内容,还是一目了然的。
我有一篇农村清洁工程的稿子,怎么在网上向浙江日报上投
有。网站都有记录的。先发表的有版权。
论文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论文作者对论文享有著作权。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一、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不予保护的对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单纯事实消息;(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二、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有:(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著作权人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已经发表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三、除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严重的,还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5.未经许可,播放、复制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6.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他人提供主要用于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的,或者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7.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信息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信息未经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仍然向公众提供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如果你是以营利为目的,那么使用别人的作品是需要版权所有人同意或者支付报酬的,否则便属于违法侵权。
《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侵权行为: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扩展资料:
案例:
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破获了安徽省首例特大网上侵犯著作权案,许某等人搭建13个盗版网站,随意复制他人文字作品500余万份,点击量达18亿次,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由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权利人根据著作权法等法律的规定,享有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主要是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五个方面权益。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还包括了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拥有的著作邻接权。就许某等人的“经营活动”看,未经他人允许,以营利为目的,随意复制文字作品500余万份,已经违反了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规定。
就此案来说,许某等人首先应当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他们利用专业技术,架设盗版网站,租用服务器,未经授权随意复制他人文字作品牟利,侵犯了掌阅、起点、阅文等30多家正版网站的著作权。与多家广告联盟合作,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著作权利人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至于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主要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著作权侵权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青报:复制作品500万份,网上侵犯著作权须依法严惩
第一、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根据该规定,文章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作品。第二、你可以通过提供文章手稿等证据证明你是改文章的作者。第三、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根据该规定,对方的行为已经侵害了你对作品所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工具/原料:今日头条APP。
1、首先在我们的手机桌面上找到今日头条并点击它。
2、然后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发布。
3、接着找到发图文并点击它。
4、然后编辑我们想要的文字和图片。
5、最后点击发布就可以了。这样操作完成,我们就在手机今日头条上发表了文章了。
请问今日头条怎么发文章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遇到过,挺容易解决的,接下来就跟大家讲讲应该怎么操作:
工具:华为p40,今日头条9.2.2
第一步,打开今日头条APP,选择右下角我的。(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在打开的页面中间部位,选择创作中心功能下的创作首页。(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进入创作首页界面后,选择右上角的发布,页面下面会弹出个小窗口,通过窗口可以选择发布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编辑自己想要发布的内容,完成后点击发布即可。(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解决请问今日头条怎么发文章的所有步骤啦,对你有用的话记得帮忙点赞点关注呀~
权限先获得,再谈别的事。
在头条上发表文章的方法是: 1、首先打开已登录过账号的【今日头条】APP,进入主页面后点击右上角【发布】; 2、选择【发图文】,写好内容并添加配图,编辑完成后点击右上角【发布】即可。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由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2012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头条号”是今日头条针对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推出的专业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帮助内容生产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截至2016年11月底,已有超过39万个个人、组织开设头条号。其中约有30万自媒体头条号,以及政府、媒体、公司等其他类型的头条号约9万个。
注册一个今日头条个人账号。进入今日头条首页后,选择“发表”;选择【发图文】;写好内容并添加配图,编辑完成后点击右上角【发布】即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究竟是要发布文章还是发布视频。无论是视频还是文章,都可以在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上赚钱。更多关于今日头条如何发文章,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1、百度搜索今日头条,点击如图所示,进入该网站。
2、在网站首页可以看到右上角的登录选项,可选择微信登录、QQ登录。
3、登录成功后点击右上角的发文选项。
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发表短文章。
5、如果需要发表长文章,勾选发表长文点击右上角弹出的一行字。
6、在跳转的页面中点击注册今日头条的账号。
7、最后点击发布长文,即可进行长文章发布。
首先打开今日头条,在首页的右上角找到“发布“字样。然后点击“发布”,就出现绿框框的内容,然后选择你是发图文还是写文章还是发视频等。
如果你是写文章,那就点击“写文章”。然后出现以下界面
这样你就可以写文章了。
写完之后点击右上角“发布”。你的文章就发出去了。需要提醒的是:在首页右上角那块发文章等是没有收益的,但是如果你的文章写的好,看的人多,说不定会收获很多粉丝。要想文章有收益,必须在“我的”界面的“作品管理”里写文章。
点开“作品管理”进入以下界面。看到右上角红?的那个笔没?点开笔,出现以下界面
其实这个界面跟前面写文章的界面是一样的,然后,你在这里写文章就有收益了。但是要想有收益,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只有写出好文章,得到平台的认可,成为某领域的优质创作者,后面得到的收益就越来越多。
其实我自己也是个新手。正式入驻头条才一个月。刚懂了一点点全部分享给你了。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