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舞蹈学术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舞蹈学术论文发表

(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1、《开启又一扇高等舞蹈教育之窗》,独立,2000年第3期《舞蹈》2、《关于师范院校舞蹈系专业建设的思考》,独立,2003年第10期《舞蹈》3、《剧目课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独立,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探索中国古典舞审美现象》独立,2004年,《韩国国家清州艺术》5、《舞蹈本科民族民间舞教学样式的新思考》独立,2004年9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学术论文论坛集;6、《舞蹈求学者的梦想通道——针对舞蹈专业应试指导》,独立,2004年9月中国文艺出版社7、《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剧目课教学体系”的建设》,独立,2005年《舞蹈》第3期8、《解读芭蕾》,独立,2006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校刊9、《中国舞蹈专业课期末考试方法辨》,独立, 2006年《舞蹈》第11期10、《东西方舞蹈教育比较》,独立,2007年4,澳门国际高等舞蹈教育论坛,宣读、发表论文11、《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独立,2007年9月全国艺术院院长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2007年第12期《中国艺术教育》1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特征》,独立,2007年11月韩国国际舞蹈高峰论坛论文集、收录韩国国家图书馆13、《谈校园舞蹈文化建设》,独立,2008年2月《中国艺术教育》15、《舞蹈自由职业者—进行时与将来时》,独立,2008年第3期《舞蹈》16、《桃李春风十年灯——探索中进取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独立,2008年第7期《舞蹈》17、《舞蹈编创课程的设置与内涵》,独立,2008年11期首师大出版社18、《综合大学舞蹈编创课程的建构》,独立,2009年2期《舞蹈》19、《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独立,2010年《韩国际舞蹈高分论坛》韩国家舞俑研究会20、《意思≠意义》,独立,2010年8期《舞蹈》21、《中国舞蹈艺术需要与经营联姻》,独立,2010年第8期《舞蹈》22、《专业技能是舞蹈高等教育唯一的教育价值吗?》,独立,2010年第六届高校艺术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市场化问题》,独立,2010年8月,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论文集;24、《儿童舞蹈自主编创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独立,2010年11月,《中国艺术报》;25、《启发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探索》,独立,2011年10月大韩舞俑协会国际研讨会特刊;26、《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舞剧白鹿原》,独立,2012年1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评论;27、《教学的“显微镜”,教育的“望远镜”》,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校庆特刊;28、《透视当代中国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第一作者,2014年,中韩高等艺术教育论坛论文集;29、《童年在舞蹈的“呼吸”中成长》第一作者,2015年,《舞蹈》第九期。30、《在舞蹈教育丛林中寻找突破口》第一作者,2015年东盟教育论坛论文集。(二)出版学术著作10部:1、《舞蹈构成法》,2000年5月,中国当代出版社;2、《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已再版11次),200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3、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课题《中国舞蹈卷》核心成员,2010年8月;4、《汉画像舞蹈图像的表达》,2011年8月,民族出版社;5、《田培培告诉你学习舞蹈的100个秘密》,2012年,南海出版社;6、《舞蹈艺术经营》,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7、《全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规划教材:舞蹈与形体训练(综合院校、职业院校适用)》,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8、《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一二年级) 趣味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9、《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三四年级) 快乐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0、《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五六年级) 情境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1、《舞蹈艺术创作》,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2、《舞蹈创作法》,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出版系列性多媒体教材5套:1、《幼儿园英语律动舞蹈示范课》(启蒙、小班、中班、大班)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2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2、《儿童舞蹈表现力阶梯训练》(启蒙篇、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4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3、《5分钟形体训练》(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系列教材 ,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4、《舞蹈特长生考前辅导系列》(小学升初中篇、初中升高中篇、高中升大学篇)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5、《实用舞蹈宝典》(青少年、企业、节庆日)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四)主持学术科研项目20余项:1、教学改革研究《剧目课教育教学体系》,2004年5月,主持,优秀成果奖;2、课程建设《舞蹈编创技法课》,2005年10月,主持,优秀成果奖;3、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指南》,2005年10月,主持,优秀成果奖;4、教学改革研究《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考试方法探索》,2006年4月,主持 ,优秀教改立项奖;5、北京市重点科研《技术与力学实验室》,2006年—2010年,主持,完成;6、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舞蹈经营本科教学体系建设》,2006年—2007年,主持,优秀成果奖;7、课程建设《现代舞训练与编创》,2006年12月 ,主持,发表论文;8、课程建设《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2008年—2009年,主持,出版教材(教育部指定艺术本科专业教材;9、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与舞蹈美育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2010年,主要成员;10、《舞蹈本科教育如何与娱乐业人才需求接轨的研究》,主持,科研一等奖;11、《对小学生编创启蒙课的设想》,2009年—2010年,主持,科研一等奖;12、《针对舞蹈类本科生就业趋向的分析与探索》,2008年—2009年,主持,科研一等奖;13、精品课程《舞蹈编创课程体系》,2010年5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4、《针对当代中国青少儿舞蹈教师现状的调研与分析》,2011年,主持 ,优秀科研;15、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中国舞蹈史》,2010年—2012年,主要成员;16、北京市研究生精品课程《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2012年3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7、北京市重点科研《音乐与舞蹈学——创新与理论研究创新团队》,2012年9月 ,主持,完成;18、儿童舞蹈教学与创作方法课程体系研究,2013年4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9、“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精品课程群建设延伸性研究,2013年5月,主持,优秀科研奖;20、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211工程建设)“舞蹈教育博士点主文献建设”,2013年9月,主持,完成;21、《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特邀持续性项目, 2014年,主持,在研;22、课程群与团队建设项目《儿童舞蹈教学与创作课程群》,2014年,主持,在研。

刘小春,男,汉族,1952年11月出生,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人,大学文化,副研究馆员,现任八步区文化馆馆长、贺州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校长 、八步区政协常委、贺州市政协委员、广西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全国著名的瑶学专家、瑶族舞蹈专家,先后在《社会科学》、《瑶学研究》、《中国舞蹈论坛》等学术权威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编写专著100多万字,代表专著《桂东瑶舞探秘》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瑶族舞蹈的开山之作,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和好评。他创作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曾荣获国家文化部、自治区、贺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他先后被梧州地区、贺州地区、贺州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称号,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刘小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父亲早逝,他14岁便辍学,进入原贺县光明化工厂当工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湮灭他求知的欲望,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总是抱着一种奋发努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当时没有钱买书,就借书来看。在当工人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阅读各种书籍,并开始写诗、写小说,在地区、县里的刊物上发表。由于文笔较好,他19岁时被任命为贺县光明化工厂职工子弟小学校长,1975年10月被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任《浮山》刊物的主编。1977年,改革春风吹拂中华大地,举国上下呈现出一派青年人求学求知的新风,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自学完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1984年参加广西高等自学考试,经过艰苦的努力,1986年、1996年先后获得自学考试中文大专文凭和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从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1975年进入文化馆工作后,通过几年的实践,刘小春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性。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便下乡采风。二十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八步区每个乡村,深入到瑶山壮寨,爬山涉水行程6万余里,采访民间艺人3000多名,收集资料100多万字。艰苦的调查工作,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上世纪80年代,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工程——全国艺术科学十大集成搜集、编写工作全面开展,他承担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广西卷·贺县资料汇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广西卷·贺县资料汇编》的编写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两大集成贺县歌谣、故事、传说、民族民间舞蹈的搜集、编写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自治区十大集成编委邀请到南宁,担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广西卷·瑶族舞蹈》编辑,1990年被评为十大集成先进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多年致力瑶族舞蹈研究的基础上,他编撰了《桂东瑶舞探秘》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瑶族舞蹈的专著,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他还编撰了桂东壮族文化研究专著《南乡春色》、贺县民俗志书《贺县乡上情》以及《中华舞蹈志·广西卷》、《瑶族通史·瑶族舞蹈》、《广西大百科全书·传统舞蹈》等学术著作,发表了瑶族舞蹈论文《试论长鼓舞蹈文化在瑶族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并获瑶族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他被特邀出席首届中国舞蹈节中国舞蹈论坛,并在大会上宣读题为《试论广西民族舞蹈文化生态的失衡与自新》的论文,该论文已收录入中国舞蹈论坛论文集。2005年他主持贺州非物质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申报工作,于2006年获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他主持的《客家山歌剧》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名录获得成功。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刘小春几十年潜心研究民族文化的先进事迹,引起很大反响。刘小春的母亲曾是广西桂林桂剧团的名旦。因此,他在孩提时期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在他身上表现出对艺术的天赋和执着的追求。在文化工作中,由最初的文学创作转变到舞蹈创作上,凭借多年专心瑶族舞蹈研究的成果,1986年他创作的瑶族舞蹈《歌堂夜》获得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编导表演三等奖。自此,他开始了舞蹈创作的生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陆续创作的一批文艺作品先后在全国、自治区舞蹈比赛中获得好评或奖励,如瑶族舞蹈《瑶年鞋》、《闹春铃》、《我从海上来》、《天帽》、《圣鼓》等参加广西民族舞蹈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瑶族舞蹈《瑶鼓风韵》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民族之光》演出,获得巨大反响;壮族舞蹈《板鞋抢亲》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及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特别奖,舞蹈《贺州鼓神》、《壮乡秋色》获金、银奖;绝技舞蹈《中华龙抬头》获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金奖及广西中等专业艺术院校“红铜鼓”大赛特等奖;瑶族舞蹈《盘王大歌》、壮族舞蹈《月光上的绣球》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他从未受过专业舞蹈训练,却成为全国著名的舞蹈家,被誉为广西舞蹈界的奇才,为贺州乃至广西的民族舞蹈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作为文化馆馆长,组织策划群众文化大型活动也是他的主要工作。1991年至1992年,他带领贺县100多名瑶族青年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他作为这次文艺表演第四场分场编导,亲自参与创作,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担任1995年贺县招商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贺县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贺州地区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等大型广场文艺活动的总导演,进入21世纪又先后担任贺州市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贺州市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第七届至第十届中国瑶族盘王节、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桂林恭城桃花节、贺州市第一届文化艺术节、2008年黄洞瑶族盘王节、八步区首届运动会、2009年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等大型活动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总导演,其执导的文艺表演,艺术手法独特、艺术品味较高,群众参与人数众多,多次受到领导、群众的高度赞扬。刘小春作为一名基层文化馆馆长,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群众文化事业努力工作,深入到厂矿、乡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村屯文艺队伍的排练、演出,排练节目100多个,演出近千场,每年辅导排练、演出达到100多个工作日。1995年,刘小春创办了贺州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十多年来教学成果显著,培养了民族舞蹈专业学生600多人,成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典范,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职业教育合格学校。在刘小春的带领下,八步区文化馆为群众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广西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县(区)文化馆。这些成绩与荣誉,凝结着刘小春几十年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中央电视台以《文化馆长》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几十年来,刘小春对群众文化事业执着的追求和默默的奉献,为我们民族民间文化、群众文化事业传承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事业的守望者。

如果报的是舞蹈理论就要先递交导师一篇论文合格后才能进行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要考的通常分为四科,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科目

舞蹈专业学术论文发表

要发表所有考生必须提交至少1篇(部)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论著,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提交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或1部论著。

如果报的是舞蹈理论就要先递交导师一篇论文合格后才能进行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要考的通常分为四科,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科目

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省级以上舞蹈学术期刊

刊物可以分为学术性期刊和非学术性期刊学术性期刊 按类型分可以是核心期刊 普刊普刊 按照级别分类就可以分为 国家级 省级省级以上刊物就表示包含(国家级 跟核心期刊)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报,以下为个人经验所得结论。1、挂失登报的要求是刊登市级以上报纸,省+国级都行。2、跑报社、找黄牛,自助刊登,最后选择了小程序自助刊登,因为香呀。3、在支付宝或微信搜【跑政通】,里面点极速登报办理;4、方便的是一次性市级以上报纸价格都出来,选个最实惠的,报纸快递到家。

中华风杂志属省级刊物

省级.中华风属于省级刊物《中华风》杂志创刊于2004年,在全国有300多个工作站及其联络员,每期印数20000份。

关于舞蹈专业学术论文发表

(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1、《开启又一扇高等舞蹈教育之窗》,独立,2000年第3期《舞蹈》2、《关于师范院校舞蹈系专业建设的思考》,独立,2003年第10期《舞蹈》3、《剧目课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独立,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探索中国古典舞审美现象》独立,2004年,《韩国国家清州艺术》5、《舞蹈本科民族民间舞教学样式的新思考》独立,2004年9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学术论文论坛集;6、《舞蹈求学者的梦想通道——针对舞蹈专业应试指导》,独立,2004年9月中国文艺出版社7、《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剧目课教学体系”的建设》,独立,2005年《舞蹈》第3期8、《解读芭蕾》,独立,2006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校刊9、《中国舞蹈专业课期末考试方法辨》,独立, 2006年《舞蹈》第11期10、《东西方舞蹈教育比较》,独立,2007年4,澳门国际高等舞蹈教育论坛,宣读、发表论文11、《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独立,2007年9月全国艺术院院长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2007年第12期《中国艺术教育》1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特征》,独立,2007年11月韩国国际舞蹈高峰论坛论文集、收录韩国国家图书馆13、《谈校园舞蹈文化建设》,独立,2008年2月《中国艺术教育》15、《舞蹈自由职业者—进行时与将来时》,独立,2008年第3期《舞蹈》16、《桃李春风十年灯——探索中进取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独立,2008年第7期《舞蹈》17、《舞蹈编创课程的设置与内涵》,独立,2008年11期首师大出版社18、《综合大学舞蹈编创课程的建构》,独立,2009年2期《舞蹈》19、《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独立,2010年《韩国际舞蹈高分论坛》韩国家舞俑研究会20、《意思≠意义》,独立,2010年8期《舞蹈》21、《中国舞蹈艺术需要与经营联姻》,独立,2010年第8期《舞蹈》22、《专业技能是舞蹈高等教育唯一的教育价值吗?》,独立,2010年第六届高校艺术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市场化问题》,独立,2010年8月,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论文集;24、《儿童舞蹈自主编创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独立,2010年11月,《中国艺术报》;25、《启发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探索》,独立,2011年10月大韩舞俑协会国际研讨会特刊;26、《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舞剧白鹿原》,独立,2012年1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评论;27、《教学的“显微镜”,教育的“望远镜”》,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校庆特刊;28、《透视当代中国舞蹈本科人才培养》第一作者,2014年,中韩高等艺术教育论坛论文集;29、《童年在舞蹈的“呼吸”中成长》第一作者,2015年,《舞蹈》第九期。30、《在舞蹈教育丛林中寻找突破口》第一作者,2015年东盟教育论坛论文集。(二)出版学术著作10部:1、《舞蹈构成法》,2000年5月,中国当代出版社;2、《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已再版11次),200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3、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课题《中国舞蹈卷》核心成员,2010年8月;4、《汉画像舞蹈图像的表达》,2011年8月,民族出版社;5、《田培培告诉你学习舞蹈的100个秘密》,2012年,南海出版社;6、《舞蹈艺术经营》,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7、《全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规划教材:舞蹈与形体训练(综合院校、职业院校适用)》,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8、《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一二年级) 趣味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9、《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三四年级) 快乐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0、《小学舞蹈课领先教材(五六年级) 情境篇》(进入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1、《舞蹈艺术创作》,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2、《舞蹈创作法》,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出版系列性多媒体教材5套:1、《幼儿园英语律动舞蹈示范课》(启蒙、小班、中班、大班)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2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2、《儿童舞蹈表现力阶梯训练》(启蒙篇、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4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3、《5分钟形体训练》(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系列教材 ,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4、《舞蹈特长生考前辅导系列》(小学升初中篇、初中升高中篇、高中升大学篇)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5、《实用舞蹈宝典》(青少年、企业、节庆日)系列教材,第一作者,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四)主持学术科研项目20余项:1、教学改革研究《剧目课教育教学体系》,2004年5月,主持,优秀成果奖;2、课程建设《舞蹈编创技法课》,2005年10月,主持,优秀成果奖;3、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指南》,2005年10月,主持,优秀成果奖;4、教学改革研究《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考试方法探索》,2006年4月,主持 ,优秀教改立项奖;5、北京市重点科研《技术与力学实验室》,2006年—2010年,主持,完成;6、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舞蹈经营本科教学体系建设》,2006年—2007年,主持,优秀成果奖;7、课程建设《现代舞训练与编创》,2006年12月 ,主持,发表论文;8、课程建设《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2008年—2009年,主持,出版教材(教育部指定艺术本科专业教材;9、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与舞蹈美育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2010年,主要成员;10、《舞蹈本科教育如何与娱乐业人才需求接轨的研究》,主持,科研一等奖;11、《对小学生编创启蒙课的设想》,2009年—2010年,主持,科研一等奖;12、《针对舞蹈类本科生就业趋向的分析与探索》,2008年—2009年,主持,科研一等奖;13、精品课程《舞蹈编创课程体系》,2010年5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4、《针对当代中国青少儿舞蹈教师现状的调研与分析》,2011年,主持 ,优秀科研;15、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中国舞蹈史》,2010年—2012年,主要成员;16、北京市研究生精品课程《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2012年3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7、北京市重点科研《音乐与舞蹈学——创新与理论研究创新团队》,2012年9月 ,主持,完成;18、儿童舞蹈教学与创作方法课程体系研究,2013年4月,主持,优秀科研奖;19、“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精品课程群建设延伸性研究,2013年5月,主持,优秀科研奖;20、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211工程建设)“舞蹈教育博士点主文献建设”,2013年9月,主持,完成;21、《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特邀持续性项目, 2014年,主持,在研;22、课程群与团队建设项目《儿童舞蹈教学与创作课程群》,2014年,主持,在研。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下面是学术堂最新整理的关于舞蹈的论文题目:1.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2.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3.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4.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5.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6.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7.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8.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9.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10.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11.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12.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14.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15.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16.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要素研究17. 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8. 试论赏识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19.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艺术审美20. 铜梁龙舞的舞蹈语态与审美风格

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舞蹈学硕论文发表

一般学校规定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一篇毕业资格论文,这就是说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省级刊物,就是其主管单位是省级机构;二是公开刊物,就是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刊物。查询刊物是否正规可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期刊查询,输入杂志名字就能查到相关情况,查不到的就是非法刊物。发表论文要尽量与杂志社直接联系,图书馆的杂志上、中国知网上都能查到相关联系信息,这样最可靠。我就是学术杂志的编辑,有不懂可以再问我

一般都是有核心,国家级,核心,这个几个级别的,一般期刊上都是有说明的,没啥多大要求的。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

论文发表第一级别:T类

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特种期刊论文,主要是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发表难度是最大的,大多数作者都无法达到这一级别。

论文发表第二级别:A类

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权威的核心刊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等检索系统上所收录的论文,或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发表难度仅次于T类,并且对英文有很高的要求。

研究生也是可以发表论文的,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筛选需要投稿的几个期刊,详细看看投稿要求,比如字符,引用率,参考文献等。2,根据期刊要求撰写论文,修改论文。3,投稿,等待杂志社审稿,检测等。4,杂志社会针对文章给出意见返修等,这个时候需要你修改。5,审核通过后,给杂志社缴费,6,等待出刊

你好!研究生对刊物的级别要求,一般都是发核心较好。如果没这个要求的话,普通的国家级也可以满足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