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外国发表科技成果论文

发布时间:

外国发表科技成果论文

SCI 期刊中文名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因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及其收录的论文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多数重要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而成为了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考核评价标准。

SCI论文,就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

SCI论文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论文,它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视SCI论文的发表的。

就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科研工作者是发表SCI文章的主要群体,要想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达到国际认可的先进水平,不发表SCI文章很难有说服力,因此,SCI文章发表是国内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目标,总体来说SCI文章的国际认可度是国内学术期刊无法比拟的,包括各类核心期刊。另外,SCI论文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审核所需时间未必会长,但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光需要足够的学术能力,还需要很好的写作能力。

拓展资料:

SCI论文的重要性:

SCI论文,是指被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

我国民众对SCI论文概念模糊,小部分民众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此期刊由南京大学引入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扩展资料:

SCI由外国机构创办,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但随着SCI论文相关标准“独霸”教育、科研领域各类重要核心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弊端日益凸显。

“SCI论文至上”扭曲岗位评价导向。广东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说,当前教职工的科研项目、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都与SCI论文指标挂钩,这导致指标与岗位标准错位,导致管理、教辅等非科研岗位职工也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

部分优秀的毕业论文主要发表在毕业学校的学报上,多数水平一般的毕业论文学校会将其编纂成论文集。少数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会发表在国内顶级专业期刊上。冷门前沿学科尖端问题的论文经大专家的推荐,可以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论文上,但这样的先例极少。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发表的途径与国内大同小异,但是论文成果市场化的机遇比国内多一些。

外国人发表科技成果论文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同时在线发表了 沙特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在膜分离提炼石油、 纯化天然气领 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KAUST)均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位于沙特吉达,是一所专攻理工领域的国际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办于2009年9月,兴建时耗资约167亿人民币, 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大学。 目前只招收硕士和博士,提供各种精品宿舍选择,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等,每年可以申请最高9万美元的奖学金,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实验室和用不完的科研经费。

在第一篇Science中,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 Suzana P. Nunes教授 课题组 报道了 一种通用策略来制造具有10 nm超薄选择性层的聚三唑膜 ,该选择性层包含用于 分离烃的亚纳米通道 。该过程涉及使用 经典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方法(NIPS)和热交联 。膜选择性可以调整到 典型纳滤范围的下限(200至1000 g/mol) 。聚三唑膜可以 富集高达80%至95%的碳原子数小于10的烃(140g/mol) 。这些膜 优先分离石蜡而不是芳烃成分,使其适合集成到混合蒸馏系统中进行原油分馏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olytriazole membranes with ultrathin tunable selective layer for crude oil fractiona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另一篇Science来自 KAUST的先进膜与多孔材料中心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部 Mohamed Eddaoudi 科研团队 , 他们将 MOF 纳米片嵌入聚合物基质中时,形成混合基质膜,在天然气中表现出优异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选择性,并且具有去除硫化氢的能力 (详见今日第二条推文)。。

第一篇Science解读:膜分离,这次直接提炼石油!

分离过程在化学、制药和石化行业中必不可少,并广泛用于净化溶剂和化学品、溶剂交换、催化剂循环和回收。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蒸发和萃取是能源密集型的。这些分离占资本和运营成本的40%到70%。 其中原油分离——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石油产品的过程——是燃料和商品产品供应链的关键过程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目前全球石油和液体燃料的产量约为每天1亿桶,到2050年将继续增长。在缺乏燃料和各种石油产品的竞争替代品的情况下,碳氢化合物行业必须积极减少其运营的碳足迹。 这就是先进的膜分离策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为与蒸馏等更传统的方法相比,膜分离可以大大降低能源需求。此外,膜可以很容易地集成,以使用现有基础设施创建混合过程。

Figure 1. 传统的原油精炼厂消耗大量能源来为分离过程提供动力

虽然无机材料可能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溶剂稳定性,但它们也有局限性:成本高、机械性能差和难以扩大规模。 聚合物膜比大多数无机膜便宜,易于加工,并且可以集成到大型模块中 。然而,只有少数几类聚合物材料在工业上用于非水溶液的纳滤,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醚醚酮)和具有固有微孔性 (PIM) 的聚合物正在评估中。 在许多情况下,当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时,膨胀效应会影响分离性能。 最近,报道了一系列 PIM 类聚合物,它们显示出有吸引力的原油分离。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分离,需要更多的材料来处理工业条件并成功分离复杂的混合物。 克服渗透性和选择性的权衡,特别是在原油精炼等行业,没有明显的膜老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鉴于此,来自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 Suzana P. Nunes教授 课题组 报道了 一种通用策略来制造具有10 nm超薄选择性层的聚三唑膜 ,该选择性层包含用于 分离烃的亚纳米通道 。该过程涉及使用 经典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方法(NIPS)和热交联 。膜选择性可以调整到 典型纳滤范围的下限(200至1000 g/mol) 。聚三唑膜可以 富集高达80%至95%的碳原子数小于10的烃(140g/mol) 。 这些膜优先分离石蜡而不是芳烃成分,使其适合集成到混合蒸馏系统中进行原油分馏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olytriazole membranes with ultrathin tunable selective layer for crude oil fractiona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超薄聚三唑膜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选择了 具有侧羟基(OH)基团的聚三唑(PTA-OH,图1A)作为膜材料 。首先将其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然后溶液浇筑并进入到水中,最后引发热交联。在图1B-D中。通过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分辨率固态核磁共振(SS-NMR)、动态核极化(DNP)与多核二维(2D)(1H,13C,17O,15N)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 证明了PTA-OH热交联导致图1A中描述的结构。

图1.热交联膜的结构与表征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作者合成了 具有大孔结构的羟基官能化聚三唑(PTA-OH)膜 (图2A-C)。随后的热处理使 聚合物结构交联并同时在膜表面引起致密化 。 层状和不对称结构允许根据大小和形状对复杂的有机液体混合物进行快速和选择性分类,而交联结构在各种有机溶剂下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该文提供的路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类似于醋酸纤维素膜,但可以 做得更薄和更坚韧 (图2D-F)。

图2. 从DMF中16wt%PTA-OH溶液浇铸的膜的形态学表征

【聚三唑薄膜的分离性能】

轻质原油主要由汽油、煤油和柴油组成,占全球液体燃料消耗的60% 。作者在创建膜时,就专注于轻质原油的分馏,在他们的概念验证实验中, 交联聚三唑膜允许碳数低于C10的碳氢化合物的渗透液富集率高达95%,与汽油相匹配 。基于聚三唑膜的可调性,可以创建 在不同温度下交联的级联聚三唑膜,以实现煤油和柴油等其他组分的高选择性富集 。

除此之外, 聚三唑膜在有机溶剂纳滤 (OSN) 压力范围内(<15 bar)进行粗分馏 ,低于有机溶剂反渗透 (OSRO) (通常超过 30 bar)。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OSRO 权衡”曲线来比较用于有机溶剂分离的膜材料,该曲线显示了膜渗透性和选择性的上限。虽然比较取决于进料组成和上游压力,但 交联聚三唑膜可以拒绝高达 60% 的标准标记溶质之一 (1,3-二异丙基苯,162.26 gmol-1)。 这种选择性可与最先进的 OSRO 膜相媲美 。此外 聚三唑膜对甲醇、丙酮、四氢呋喃和甲苯的纯溶剂(10至30Lm−2h−1bar−1)具有与最先进的 OSN 膜(如聚酰胺和聚芳酯膜)相似的渗透性 。这些数字表明 聚三唑膜可能同时具有高溶剂通量和高选择性 。通过结合现有技术和分选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这项研究解决了膜制造和膜分离的复杂性。

图3.以稀释的阿拉伯超轻质原油为原料的聚三唑膜性能

图4.聚三唑膜分离原油。

【总结】

通过合理选择聚合物结构并将经典的 NIPS 方法与热交联相结合,可以获得用于极具挑战性的化学分离的有前景的膜:原油分馏 。聚三唑在可加工性和交联方面的多功能性允许通过使用易于放大的方法获得 具有超薄选择性层的聚合物膜 。超薄聚三唑层的 可调节选择性和渗透性使这些膜适用于级联系统 ,每个步骤都提供特定范围的烃分离。高热稳定性允许在其他聚合物膜可能无法承受的不同条件下测试进料混合物。

SCI 期刊中文名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因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及其收录的论文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多数重要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而成为了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考核评价标准。

机械与齿轮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几何问题。我记得这方面有一本专门书籍。你可将你的研究成果稍加修饰,直接投到应用数学的外国杂志。应用数学方面的杂志比较多,一般都是SCI,至少也是SCIE;而且你的是偏应用,更容易发表。

在中国搞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学者,应该不会忘了1923年,因为在1923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开始真正起步了,首先,1923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在中国工作几十年并最终安葬在中国的葛利普教授在当时的热河省凌源进行化石考古和挖掘工作,命名了当时凌源含狼鳍鱼的地层为“热河系”;1928年他进而提出“热河动物群”之名。从此经过百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热河生物群”早已名扬天下。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 1923年诞生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它就是北京大学地系教授李四光于1923年12月在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 Geol. China)的第2卷3-4合期上发表了《鉴定䗴类的图解法及其对华北䗴科研究的一些结果》一文。 在李四光的文中有属种的拉丁文名称,有化石特征的详细描述、比较、讨论,有产地层位的具体记载,有图版和图版说明。该文首先叙述了这类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纲化石的特征,其外形像一纺锤(纺织机上的线筒),因此叫它“纺锤虫”。李四光根据中文古代纺锤称为“筳”,在它左边加了一个“形旁”——“虫”,而右边的“筳”是声旁,两者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形声字——“䗴”,李四光所造的这个字,从那时起就在中国古生物学界沿用至今。论文对8个种及变种都做了描述,并有两个图版(共19个薄片的相片)加以表示。论文记载这些种产自直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诸省的十多个地点,含化石层层数最少为一层,最多达4层(山西阳泉)。论文将这些种与国外各地之链作了对比,认为它们都属于上石炭统——太原统(相当于乌拉尔统)。 另外,在1923年12月出版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5号第2册("Bull. Geol. Surv. China,No.5,pt.2”)上有一篇中国地质学家周赞衡写的题为“山东白垩纪之植物化石”(“A Preliminary Note on some Younger Mesozoic Plants fromShantung")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产自山东下白垩统的如下植物化石属共计7属11种(其中1旧种,4新种,2相似种,4未定种)。有两页图版,为手描图。李四光和周赞衡的文章发表几乎是同时的,可以并列称为“中国人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 另外在1923年5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德日进与桑志华在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更新世晚期化石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及旧石器等,称为“水洞沟文化”。 另外,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所写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应该是1924年12月孙云铸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4册的论著,题目是《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这标志着中国古生物学家也能从事深入的古生物鉴定和研究,写出大部头的著作。该书首先简述了中国北方,主要是华北的直隶(河北)省、东北的奉天(辽宁)省和山东省泰安地区与张夏地区的寒武纪地层。其实早在1920年葛利普刚到中国,就在《地质汇报》第2号上发表了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一篇是“中国二叠纪新发现之阔翅类化石”,另一篇是“直隶开平之下二叠纪动物化石”。在前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个阔翅类昆虫的新种——Eurypte(Anthraconectes?)chinensi(sp.nov.)。在后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苔鲜动物的Polypora属。这应该是中国发表的最早的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了 这里介绍一下葛利普,葛利普(1870-1946)是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是一专多能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发表近300种学术著作,当时已经50岁的葛利普辞别故园与妻女,于1920年来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之后,他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从此他为中国地质事业以及古生物研究事业贡献了后半生。 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的刊物是《中国地质学会志》,许多古生物学研究论文在这一刊物上发表。该年4月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论震旦纪”的论文,这是对震旦系的第一次全面总结。《中国古生物志》创刊,出版了甲种第一号第一册“南满第三纪初期之植物化石”(傅兰林著),乙种第一号第一册(总第一号)“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葛利普著)和第二号第一册“四射珊瑚化石”(葛利普著)。傅兰林和葛利普是外国人,虽然在中国受中国政府邀请搞研究, 他 们发表的论文是职务行为,这也属于中国发表的最早的几篇古生物学论文。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是1922年4月,葛利普的古生物学专著《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以《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1册的形式出版。葛利普受聘为北京大学的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是在中国土地上为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而工作的,他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该所的系列出版物而问世,所以,他以上两篇文章和一部专著的出版就标志着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的发端。李四光说起葛利普他还有以下不朽的成就,比如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现在仍在挖掘,人们仍然在不断寻找那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而葛利普教授恰是“北京人 (Peking Man) ”的起名者, 当年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消息,之所以能迅速传遍全世界,与这一简单易记的名称是分不开的。第二中国的古生物学者不断在国外权威杂志《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根据在辽西发现的恐龙化石的研究成果,而这不能不追溯到葛利普教授早期提出的“热河动物群”。” 1928 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 ( Stratigraphy of China 直译为《中国地层学》 ) 。在这部书里, 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动物群"这一名词, 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第三在 2005 年整修后重新开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里, 也陈列着葛利普先生鉴定 的 化 石 (Gymnosolen Grabau,Age: Precambrian, Locality: Jinzhou,Liaoning Province 葛利普裸枝叠层石, 时代: 前寒武纪, 产地: 辽宁金州)第四中国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塑造了一个葛利普教授的塑像, 放在长兴“金钉子”博物馆里。 这是因为葛利普教授在1931 年确定了“长兴灰岩”地层, 它是“二叠系到三叠系地质连续剖面”的代名词。 此后“长兴灰岩”, 成为地质学上一个专用名词,从而载入国际地层学史册,并得到世界公认。 2001 年 3 月,国际地科联过投票,正式将浙江长兴灰岩的 D 剖面确定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英文简称"金钉子")。长兴“金钉子” 是地球史上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 也是地球 历史 上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最大的一次绝灭事件和全球变化相联系的点位,2001 年 3 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确定为全球对比标准点位。其意义相当于大英博物馆的铂金米达尺,成了世界标准。第五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葛利普教授逝世已经多年,人们仍然在不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 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的中国地质学先驱之一朱森曾经回忆著名的美籍地质学家A. W. 葛利普 (Grabau) 为他们讲授古生物学、葛利普老师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待人诚恳,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教益,他们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而且躬行实践,重视野外现场考察。北京西山是他们实习的重要基地。葛利普、翁文灏曾带他们去热河实习。 有媒体报道:1923年11月初,中国的东北大地被层银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早晨的屋檐下还挂着晶莹的冰柱。在这个时节,从来没有考察队进人热河省进行野外发掘工作。而北京大学的一支小型地质野外考察队此时却悄然抵达此地。他们由葛利普教授和翁文灏带队,乘着吉普车,向热河省凌源县进发。葛利普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他此行是为了考察1880年由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研究的发现于此地的狼鳍鱼化石的地层。在凌源附近的山头,葛利普发现并采集了大量狼鳍鱼与尾类蜉蝣化石,但并无其他斩获。辽西化石群1923年,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中,把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为热河系。192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名称,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动物化石群。后来, 中国的顾知微院士把与热河动物群同时期的植物群也包括进来,统称为热河生物群。

外国发表科技成果论文要求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

要发表一篇优质的论文,需要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定义与分类、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排版及发表的全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借鉴!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科技论文在撰写上有别于其他的文体,或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一篇优质的科技论文应该具备内质和外形两个特点。

1 内质。

内质: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准确性、创新性、逻辑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点突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1.1 新颖性。

即选题新或研究切入点新。包括:

①探索新问题;

②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案;

③传统方法用于新领域;

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新规律、新现象或得出新结论。

1.2 创造性。

创造性与新颖性紧密联系,多以新颖性为前提。新颖性解决的是“新不新”的问题,创造性解决的是“好不好、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创造性多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从效果或优势上体现,如提高效率、节能降耗、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材料和条件要求、延长产品寿命、突破技术难点等。

1.3 实用性。

对于应用研究,实用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被实际应用,并带来积极效果,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效果。

2 外形。

外形:包括题名、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与作者简介等层次。各层次内容要符合写作的规范要求,重点突出清晰的层次格式。

1 题名。

论文的提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尽量用通俗化的实体词,注意体现创新点。题目不超 20 字,并能醒目、鲜明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提高全篇信息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 作者与单位。

作者主要体现对论文的文责自负精神、辛勤劳动及其对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署名要真实,集体署名以 2 ~ 4 个为好,从左到右按贡献大小排序并以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要使用上标数字区分,其单位和地址要另起一行书写并使用分号分隔。

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功能划分有 3 种形式: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及指示性摘要。摘要应体现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4 个要素,用第三人称写,200 字以内为宜,其撰写要求包括:

(1)摘要最好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应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不能写成指示性摘要 ( 做了、分析了、提出了 )。

(2)应当重点写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

(3)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构建的原理、步骤、建立方法、模型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较快等”.

(4)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中不应使用英文缩写词。如果在摘要中要使用英文缩写,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全称。

(5)英文表述要规范,避免出现键盘不能直接录入的符号,以利于检索。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出的词或词组,包括规范化的主题词和自由词。关键词 4 ~ 8 个为宜并以分号分隔,目的是以最简练的词组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便于计算机的检索需要,可从题名或摘要中选取。

4 引言。

引言 ( 正文的`一部分 ),应该包括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在写作上可采用如下结构:

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对已有文献和同行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②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表明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④本文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忌资料不全,立论不充分;忌文不着题,泛泛而谈;忌引文罗列,缺少概括和分析。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体现创造性和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其撰写要求包括:

(1)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包括选题的介绍、理论基础、论证和结论几部分。不同性质的论文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如实验性论文一般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包括设备和方法等)、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方法或模型类论文包括原理和理论基础、方法或模型的构建以及实验或仿真验证;

(2)思维的逻辑性。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围绕主题,分层次或分门类地论述,严谨缜密,让人信服;

(3)材料取舍的合理性。常识性或与论证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拉到论文主体结构中,若要论述,也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而关系到主题的论证部分要不惜笔墨[4].

6 结语。

结语 ( 正文的一部分 ),忌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写,应从文章中提炼出精华,语言要客观平实,能说明本文解决的问题或研究取得的成果、方法的优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或未来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研究的起点和深度,所以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学术期刊审稿时的评价标准之一。文献的着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也是国际上评价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一项指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

该引而不引,学风有问题;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文献多与少,充分为最好;文献时间短,表明是热点;文献有层次,增强说服力;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参考文献着录的一般原则是:

(1)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要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5].

常用的规范着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 期号 ):起止页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网络:OL、磁带:MT、磁盘:MK、光盘:CD)。

着录格式书写例举:

(1)连续出版物:[1]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起止页码。

(2)专着、普通图书,也适用会议文献、科技报告:[2] 作者。

书名 [M].版本 ( 第 1 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3)论文集:[3] 作者。题名 [G/R]:主编 . 论文集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4] 作者。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5] 专利申请者 . 题名 . 专利国别 [P],专利号 . 出版日期 .

(6)技术标准:[6] 起草责任者 .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 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7)报纸文章:[7] 作者。题名 . 报纸名,年 - 月 - 日 ( 版次 )。

8 作者简介。

包括:相关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及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排版 。

1 版面要求。

选用A4纸,使用Microsoft-Word编辑文档;表格采用无竖线表(也称三线表);框图采用 Visio 制作;全文 3000~5000 字为宜。

通常情况下,论文的页面设置(页边距上 5、下 1.6、左右 2);正文内容的段落行距固定值 12(段前段后均为 0);正文字体一律采用宋体 8 号;分栏设置(栏数 2、间距 2 字符)。也可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对页面进行规定的设置。

2 数字、表格、公式、样图要求。

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一律用拉丁文书写,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表格标题放在表上方,样图标题放在图下方。

3 具体的层次、格式。

按照科技论文的外形要求,论文的参考格式如表 1 所示。

发表。

论文的发表,涉及到 “期刊种类、级别、投稿、检测、录用、版面费、论文文献检索、邮寄论文”等诸多环节,在发表论文前,了解这些知识十分必要。

1 期刊种类。

“组稿人联盟”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网站。据该网站统计,目前期刊共分七大类: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约 9468 种,学术期刊约 2397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简称新闻出版总署)是我国最高的着作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机关,期刊分为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非法刊物。

1.1 正式期刊。

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 (ISSN),一号一刊,是公开发行的最基本的标志。

CN 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x,CN 为中国国名代码,前 2 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 4 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最后的字母为分类号。如《读者》杂志,刊号为 CN62 - 1118/Z,62 是甘肃省地区代号,1118是它的序号,Z表示该杂志为综合类刊物。

1 .2非正式期刊。

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1 .3非法刊物。

未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擅自出版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具体表现有:

(1)无刊号;(2)假造刊号;(3)冒用刊号;(4)使用境外刊号;(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和刊号。

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所接受,得以尽快发表。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一、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二、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三、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四、写作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五、为什么要发表科技论文六、如何选题?七、科技论文的结构八、核心期刊问题1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文章写作无层次,看起来混乱; 文章写作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篇幅太长,次要事项说得太多,前言过长; 语句罗嗦、文不对题,让人费解;• 参考文献著录不全 。2、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缺乏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 内容太陈旧,重复常识性内容;• 研究内容没有重要意义,或者过于狭窄;• 内容有明显错误,以偏概全;• 脱离实际,从仿真到虚拟;• 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3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1)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2) 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求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3) 信息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未必少,只要内容充实就是好文章。论文不以长短论英雄!

发论文,一般只看论文质量怎么样对于资历没关系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有本事你就试试看别担心

科技论文满足的写作要求如下:

一篇科技论文除了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外,还应该按规范格式和要求来撰写,同时在表达方面力求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接受,得以发表。

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然而,不少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以致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进而失去了论文发表的机会。

科技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读性和规范性。

1、创新性: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必要写科技论文。所谓创新,是指在认识中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现,在应用中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提出,研究成果显著。

2、科学性:建立在试验和推理的基础上,论点鲜明,经得起推敲,论据确凿,经得起论证。

3、可读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句通顺、概念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4、规范性: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期刊投稿规定。

外国发表科技成果论文网站

外文期刊网站有掌桥科研、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Dspace、Forgotten Books、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等。

1.目前拥有中文文献73277926篇,每月更新2600多万篇;拥有外文文献53921990篇,每月更新200多万篇,其中包括外文期刊,外文会议、外文OA文献、外文学位: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掌桥科研

2.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Dspace

3.Forgotten Books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图书出版商,专门从事旧书的翻新,既有小说也有非小说类作品。拥有787,733本书可供在线阅读,或以电子书的形式下载,或以书面形式购买。

Forgotten Books

4.非营利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机构,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尼亚、南非、乌干达、津巴布韦等)的开放获取的多种期刊的全文。

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

全球顶级外文三大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1.《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2.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是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科学杂志。

3.《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1.sci-hub网址:备用站点:中国版以及备用站点:全能文献资源下载工具是一个有俄罗斯牛人开发的可以下载任意文献杂志的工具,只要输入你想要下载的文献题目、DOI等信息就可以获取到该文献的真实地址并在线浏览,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下载。2.百度学术网址: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百度学术搜素可以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并通过时间筛选,标题,关键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献类型被引用的次数等细化指标提高检索的精准性。通过百度学术,都能搜到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网站的论文,台湾文献的论文也可以收集,其中的一项论文求救功能,相当实用。不过,百度学术只是一个学术信息搜索引擎,如果下载还得到知网等数据库。3.BASE网址: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160个开放资源(超过200万个文档)的数据。4.谷歌学术网址:。目前,大陆对谷歌相关网站是屏蔽的,但可以采用一些代理或者镜像网站登陆谷歌学术,我们暂时提供2个比较稳定的谷歌学术。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反映科学研究水准的数据库,其中以SCIE、SS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检索精确到文献被收录的期刊、出版公司、作者、日期、页码等。seek68文献馆中外文献数据库汇集地,检索方便,涉及学科全面。文献下载成功率非常高。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ProQuest商业信息、学术研究、应用科技数据库。Sciencedirect: 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它拥有1263种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并已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镜像站点。FindaRticles是一个强大的能够获取免费出版文献的搜索引擎,它收集到的大部分文献都可免费阅读或打印全文,其中包括医学期刊。Open Access Library(OALib)图书馆让学者可以免费下载学术文献和论文,并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论文。Ingenta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期刊数据库之一, 该库收录期刊已超过18,000种,拥有期刊文章索引(或文摘)7百多万篇,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种学科的主题。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

我来推荐两个:1.The NASA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世界最大免费全文网站, 超过300,000篇全文 主要学科:天体物理学2.HighWirePress 世界第二大免费全文网站, 超过235,812篇全文 主要学科:生物学、医学

中国科技成果发表论文

只要带上外国的,在外国能发表的,在国内算是牛逼了,马上专家,博士,学者等等头衔都有了,今后在国内吃喝玩乐不愁,中国崇洋媚外的病太深了,你没见连歌曲都要汉语加上几句英语吗?

1. 在网上发表,当然属于公开发表。 在网上发表的论文,可能评学术职称的时候不算分,但是在法律问题上,绝对符合著作权法规定公开发表的要求,所以你的著作权没有任何问题。 2. 如果别人后发表的文章和网上先发表的论文有实质性相同的内容, 不管是发在多么牛的核心刊物上,都非常有可能是侵权。声明:本意见仅为交流讨论,不构成法律意见,本人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自建国后,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扩展资料: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