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英文期刊投稿时间格林威治

发布时间:

英文期刊投稿时间格林威治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旧译格林尼治平均时间或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英文:GreenwichMeanTime,GM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由于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因此,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是由原子钟报时的协调世界时(UTC)。

GMT(Greenwich Mean Time)是格林尼治

17世纪以来,航海事业蓬勃发展,许多航海国家为了更好地确定船舶在海上的位置,纷纷建造天文台。1675年,英皇查尔斯二世决定,在伦敦郊外格林威治公园建造皇家天文台——格林威治天文台。当时,这个天文台的主要任务是,精确测量恒星的位置。30年后,它公布了一部星表叫《英国天文志》,记录着详细的天象资料。1767年,出版了《英国航海历书》,以一种国际通用的时间——格林威治时间出现在天文历书中,当时的世界时就是格林威治视时。格林威治天文台位于古老伦敦城东8公里的泰晤士河南岸,是个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地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48年,由于伦敦市区拥挤而多雾,天文台搬迁到郊区濒海的古城赫斯特蒙(东经0°20′25″,时间相差81秒)的一座小山上。原址作为国家航海博物馆,那里除了陈列这座天文台早期用过的各种观测仪器外,还有一个“子午馆”,公开展出,供人参观。在子午馆里,有一间专门的房间,保存着一台子午仪。它的基座上刻有一条垂线,这就是本初子午线。子午仪上的英文是:世界本初子午线。一条白颜色垂线的两旁,分别写着东经和西经。在子午馆里有一条镶嵌在大理石的中间的铜线,铜线还延伸到墙外的水泥地上。游人来到这里,都喜欢站在门口,双脚分跨在铜线的两侧,拍一张有趣的照片留念——0°经线在脚下穿过。子午馆大门外的砖墙上,镶有一台24小时走动的大型标准钟,那是1851年安装的。新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建在15世纪的赫斯特蒙城堡里,它位于离伦敦100多公里外的萨塞克斯郡。那里山丘森林环抱,有城墙和护城河,面积约15公顷。周围的山丘上,以古堡为中心新造了7座大大小小圆顶观测台和研究大楼,里面装有世界上精确的计时仪器:原子钟、249厘米口径牛顿天文望远镜,许多较小型的望远镜和观察设备,还有精密的天文仪器和电子计算机。一座车库大小的铝屋是天文照相机的顶管,遥对着星空,不停地拍摄星球经过时的相片,并能自动地记录出时间来。这里住着200多位天文学家和技术人员,日日夜夜地观测,计算出精确的时间,然后,通过6个电子发音器传到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向英国和全世界广播,为了弥补格林威治天文台地理位置的更动,在计算时间时增加了81秒种。格林威治的天文学家承认,目前的计时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天文学在计算时间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使最精确的原子钟也有误差。因此,每年除夕的午夜到来之前,天文台的工程师有时候要在格林威治时间上,加或减一秒“修正”时间——“闰秒”。

1000GMT的意思是指时间是早上10点。GMT 就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英文缩写(Greenwich Mean Time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世界标准时键。所以说1000GMT是在早上10点,GMT指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也是表示地球自转速率的一种形式。

GMT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来源:

1、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地球本初子午线的标界处,世界计算时间和经度的起点。以其海事历史、作为本初子午线的标准点、以及格林尼治时间以其命名而闻名于世。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兼具历史和地方风情,也是伦敦在泰晤士河的东方门户。

2、不光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时间,就是在新闻报刊上也经常出现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时间。如果对国际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时间来记录,就会感到复杂不便.而且将来日子一长容易搞错。因此,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为标准。

3、以本初子午线的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又称格林尼治平时或格林尼治时间。各地的地方平时与世界时之差等于该地的地理经度。1960年以前曾作为基本时间计量系统被广泛应用。由于地球自转速率曾被认为是均匀的,因此在1960年以前,世界时被认为是一种均匀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影响,它不是一种均匀的时间系统,它与原子时或力学时都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关系,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投稿英文期刊时间格式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文论文

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如下:

一、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戒2行;段后空一行。

二、作者姓名(**以上,以逗号分隔):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行。

三、作者单位、邮编:小4号宋体居中,段后空一行。

四、摘要、关键词:“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 ,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三字,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小四号黑体)。

六、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1(顶格)一级标题,4号黑体,段前段后1行。

1.1(顶格)二级标题, 5号黑体,段前段后行。

(顶格)三级标题,5号楷体,段前段后行。

七、图(图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后行)、(图题位于图下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英文采用段后行)。

八、表(表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前行。表中量不单位之间用“/”分隔)、(三线表)、(表题位于表上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中文采用段前行)。

九、参考文献(配英文翻译)、(标题:小5号黑体,内容:6号宋体)。

不管毕业论文,还是学术论文,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在文章的最后加上参考文献,为了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参考文文献的格式还是要注意下的,特别是英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下吧。基本格式大概是:[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称,出版处,时间字体的话:新罗马,五号字体(具体以实际投稿处的要求为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引用文章的作者姓名的书写原则,一般采用“名在前,姓在后”,具体格式是“名字的首字母,姓”,例如:Q.Peter,剩下的作者可以是跟第一作者一样。可以看到很多文献中,第一和其他作者的姓名一样的书写格式。中文名称也是一样的,名字在前,姓在后,如薛青禾即Q.H.Xue如:[1] M.Kumar,T.Okazaki,M.Hiramatsu,Y.Ando,Carbon 45(2007)1899.[29] H. Fakih,S. Jacques,M.-P. Berthet, F. Bosselet,O. Dezellus,J.-C.Viala.The growth of Ti3SiC2 coatings onto SiC by reacti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H 2 and TiCl 4[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6.[30] W.Z.Lu, D.W.Zuo, M.Wang, F.Xu. Analysis of interlayer between WC–Co and CVD diamond fil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8,375-376:p92-94.

外国语学院英语论文格式规范(附样例)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外国语学院 2001级英语教育1030120011XX XXX 指导老师:XXX(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2.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1. ,2., 3.,…;节的编号:1.1,1.2…,2.1,2.2…;小节的编号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 In conclusion,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3.2.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 ….(ii) …. …. 4.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常亮,“关于英语的偏离否定”[J] 。《外国语文》,1993,4:44。冯树健,“否定之否定新说”[J] 。《英语辅导》,1998,6:11。李光陵,“不完全否定浅析” [J] 。《大学英语》,2000,30:30。(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尾注:按照编号顺序。夹注: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每个参考文献的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1.5倍行距;另外,与文中的夹注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写作指南中附件2的内容)(以下内容单独一页)汉英习语的对比研究(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 汉英的习语问题是个既简单有复杂………………(中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方括号中的“摘要”两个字之间空一格;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 第二行起要顶格;字数约400字,约8-10行;)【关键词】 习语;对比;英语;汉语(中文关键词: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不空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一、 基本格式: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二、题名页: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三、摘要及关键词页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四、致谢页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五、目录页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六、正文页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如尾注、参考文献目录与附录可不必隔行打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投稿英文期刊时间格式要求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仿宋体)及单位信息(五号、仿宋体)标在题目下,(当作者单位不同时,应用1、2……标识区别)。需做作者简介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大部分期刊只要文章内容写得好,格式方面的问题都有返修的机会(当然,投稿前就把格式整理好是最好的,毕竟返修也耽误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不需要任何格式!!!论文不是作文,不能按照中学语文老师教的那样去写。不需要格式完全正确,但论文基本要素要有,并且最起码要让人看着舒服,全篇不分段、一行挨着一行、一段挨着一段。

回到主题,投稿到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内容——

题目、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五项英译(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投稿英文期刊时间格式不对

正常情况下是没影响的,只要你拿到检索报告,单位以检索报告为准。如果单位较计,就是计较投稿日期的话,可以让编辑给开个证明

在学术界,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标识符,它能用来唯一地识别和定位一个数字对象(比如一份学术论文)。DOI通常由出版商提供,其中包含了该数字对象的各种信息,如作者、标题、摘要、出版社以及发表年份等。有时候,您可能会发现某些英文文献的DOI号的年份和发表年份不一致,这通常是由于出版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时间差异导致的。具体来说,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导致DOI号年份和发表年份不一致:1. 出版延迟:有时候,一篇学术论文在完成审稿和编辑过程之后需要等待数月或数年才能真正发表。在这段时间内,DOI号已经分配给了该论文,但实际上该论文还没有正式出版。因此,DOI号的年份可能和论文的实际发表年份不同。2. 修订和再版:尽管一篇论文已经被发表了,但作者仍然可能对其进行修订和更新。当出版商针对这些修订和更新发布新的版本时,新的DOI号就会与旧版的DOI号有所不同,这也可能导致DOI号的年份和发表年份不同。总之,虽然DOI号被认为是一个数字对象的标识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出版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时间差异等原因,它与数字对象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每个文章种类不一样的,可以问问你导师要求。

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符)是用于标识数字对象的一种持久性标识符。在学术论文中,通常使用DOI来标识文章,以方便学者和读者引用。有时候,文献的DOI号码所包含的年份信息和实际发表的年份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 文章发表时间不同:DOI号码的年份是根据文章最初提交或发布的时间所确定的,而不是最终发表的时间。如果文章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了发表,那么DOI号码中的年份可能与实际发表的年份不同。2. DOI号码的修订:有时候,出版商会对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一些修改或修订,这些修改可能会导致DOI号码中的年份不同于实际发表的年份。3. 出版商错误:尽管DOI系统被认为是一种高度可靠的标识符,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时候DOI号码中的年份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出版商录入错误等等。总之,虽然DOI号码中的年份可能与实际发表的年份不完全相同,但这并不影响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读者在引用论文时,应该以实际发表的年份为准,而不是DOI号码中的年份。

投稿英文期刊时间

一般审稿周期在2-3个月左右,甚至更久,作者投稿期刊级别、时间不同,英文期刊审稿周期存在差异性。

一般来说,编辑收到杂志社分配的稿件时,都要邀请4-5个相关的审稿人,因为编辑负责的这个杂志没有要求作者提供推荐的审稿人,所以编辑通常都会多找几个审稿人,以便较快地推进审稿。再就是由于很多的原因,并不是笔者们邀请的审稿人都接受评审邀请的。

一旦所邀请的审稿人中有3个以上完成评审,编辑就会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向执行主编汇报稿件是否可以接收的意见。有的杂志是只需要2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2位审稿人有不同的意见时,负责的主编就会再找另外1个审稿人来进一步的评审,从而延长了稿件的评审时间。

一般来说,审稿周期与杂志的收稿量有直接相关,原则上收稿量大的杂志,审稿较快,最快的2周左右,如BBRC,JBC等。审稿慢的多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一般超过三个月后,就可以催稿了,如果不催稿,有的长达6个月以上。

核心期刊差不多都是3个月左右吧。投稿审核-》专家组审核-》印稿-》成书-》发表-》收录

正常审稿也要一个月左右,出刊可能要半年左右吧,有的时间更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