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武汉大学李青博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武汉大学李青博士论文发表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3.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赵林,赵林,男,1954年11月8日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思想史,已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文明形态论》等个人学术专著和演讲集14部,出版《西方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合著)等高校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多年来一直主讲“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首届十大“教学名师”,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主讲的专业课程“西方哲学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的通识课程“西方文化概论”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西方哲学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上夺取冠军,2001年8月率武汉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获亚军。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2003年,赵林到央视《百家讲坛》做主讲人。李工真,1952年12月28日出生于武汉。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革中老三届(68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作为“知青”在湖北省公安县插队落户;1970年7月招工回城后在汉口江汉路“南京理发厅”做过8年理发师;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1988-1990年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师从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库尔特迪威尔(Kurt Düwell)教授,专攻德国现代化问题。戴德铮,男,汉族。武汉大学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祖籍河南省西平县。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1987年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75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课堂教学,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公开出版或发表64本(篇)专著、教材、论文。半百丑牛喜好白耒墨地耕宇宙,珞珈园丁乐于扶梁助雏迎朝旦。尚重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副教授。他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素来有“社会解剖师”的称号,开设的公选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走廊和门口都是人,听众中除了武大学生外,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都慕名而来。尚重生老师言辞幽默、犀利、深刻,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其实李敬一、李荣建也有人说是四大名嘴来的,他们的课都好听,不一定非要排个“四大”

2020武大版核心期刊RCCS权威、核心及准核心期刊目录发布者:qks发布时间:2020-12-04浏览次数:32305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RCCSE》)是邱均平教授团队创立的四大科教评价报告之一,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第1版,后于2011年后连续推出了《RCCSE》第2版、第3版、第4版和第5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项目组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国内主流的七大期刊评价体系之一。 《RCCSE》(第六版)研制工作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种,核心期刊(A和A-)1693种,B+等级(准核心期刊)1914种,B等级(一般期刊)1847种,C等级(较差期刊)570种。 现将《RCCSE》(第六版)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统计学、自然科学综合、医学综合、社会科学综合、人文科学综合学科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及准核心期刊目录分享给业界,以便全国期刊业界、学界及相关人员参考。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中文学术期刊类:军事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指挥与控制学报A+_29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陕西29后勤工程学院学报A重庆29火力与指挥控制A山西29海军工程大学学报A湖北29装备学院学报A北京29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A北京29军事历史研究A-上海29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A-北京29国防科技A-湖南29武警学院学报B+湖北29空军预警学院学报B+_29中国军事科学B+北京29军事交通学院学报B+天津29制导与引信B+上海29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B+湖北29军事历史B+北京29军械工程学院学报B+河北29国防B+_29中文学术期刊类:社会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社会学研究A+北京33人口研究A+北京33社会A上海33中国人口科学A北京33人口学刊A吉林33人口与经济A北京33社会保障评论A_33人口与发展A北京33妇女研究论丛A-北京33社会保障研究A-湖北33社会学评论A-北京33西北人口A-甘肃33青年研究A-北京33青年探索B+广东33南方人口B+广东33人口与社会B+江苏33社会工作B+江西33社会建设B+吉林33社会发展研究B+_33当代青年研究B+上海33青少年犯罪问题B+上海33中华女子学院学报B+北京33中文学术期刊类: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民族研究A+北京33民俗研究A+山东33广西民族研究A广西33贵州民族研究A贵州33文化纵横A_33西北民族研究A甘肃33文化遗产A广东33黑龙江民族丛刊A黑龙江33世界民族A-北京33中原文化研究A-河南33民族学刊A-四川33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A-_33中国名城B+江苏33民间文化论坛B+_33民族论坛B+湖南33中国藏学B+北京33青海民族研究B+青海33文化软实力研究B+湖北33中医药文化B+上海33上海文化B+上海33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B+西藏33回族研究B+宁夏33中文学术期刊类: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新闻与传播研究A+北京6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A+北京62国际新闻界A+北京6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A+北京62新闻记者A上海62编辑之友A山西62新闻大学A上海62编辑学报A北京62当代传播A新疆62新闻与写作A北京62新闻界A四川62科技与出版A北京62出版发行研究A北京62出版科学A湖北62中国出版A北京62新闻与传播评论A湖北62出版广角A广西62新闻爱好者A河南62现代出版A-北京62中国编辑A-北京62编辑学刊A-上海62科普研究A-北京62青年记者B+山东62传媒B+北京62新闻战线B+北京62未来传播B+浙江62新闻研究导刊B+重庆62教育传媒研究B+_62对外传播B+_62读书B+北京62全球传媒学刊B+北京62新闻知识B+陕西62电视研究B+北京62东南传播B+福建62新闻世界B+安徽62新闻传播B+黑龙江6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B+北京62中国图书评论B+辽宁62中国传媒科技B+北京62中国记者B+北京62科技传播B+_62中文学术期刊类: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中国图书馆学报A+北京69情报学报A+北京69图书情报工作A+北京69图书情报知识A+湖北69情报理论与实践A+北京69情报科学A吉林69大学图书馆学报A北京69情报杂志A陕西69图书与情报A甘肃69情报资料工作A北京69图书馆论坛A广东69图书馆杂志A上海69现代情报A吉林69国家图书馆学刊A北京69图书馆A湖南69档案学研究A北京69档案学通讯A北京69图书馆学研究A-吉林69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A-北京69信息资源管理学报A-湖北69图书馆建设A-黑龙江69图书馆工作与研究A-天津69数字图书馆论坛B+北京69文献B+北京69北京档案B+北京69图书馆理论与实践B+宁夏69情报工程B+_69图书情报导刊B+山西69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B+北京69档案与建设B+江苏69浙江档案B+浙江69情报探索B+福建69新世纪图书馆B+江苏69中国科技资源导刊B+_69高校图书馆工作B+湖南69大学图书情报学刊B+安徽69山西档案B+山西69图书馆学刊B+辽宁69农业图书情报学刊B+北京69图书馆研究B+江西69中国档案B+北京69图书馆研究与工作B+浙江69中文学术期刊类:教育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教育研究A+北京294远程教育杂志A+浙江294中国电化教育A+北京294电化教育研究A+甘肃294开放教育研究A+上海294现代远程教育研究A+四川294中国高教研究A+北京294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A+上海294高等教育研究A+湖北294课程·教材·教法A+北京29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A+湖北294现代教育技术A+北京294思想理论教育A+上海294教育发展研究A+上海294全球教育展望A+上海29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A+北京294思想理论教育导刊A北京294教学与研究A北京294思想教育研究A北京294清华大学教育研究A北京294高校教育管理A江苏294中国教育学刊A北京294比较教育研究A北京294教师教育研究A北京294职教论坛A江西294教育与经济A湖北294中国远程教育A北京294学前教育研究A湖南294现代教育管理A辽宁294重庆高教研究A重庆294数学教育学报A天津29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A北京294教育与职业A北京294复旦教育论坛A上海294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A湖北294教育学报A北京294中国高等教育A北京294现代远距离教育A黑龙江294教育科学A辽宁294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A北京294外国教育研究A吉林294教育科学研究A北京294中国大学教学A北京29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A河北294教育学术月刊A江西29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A黑龙江294江苏高教A江苏294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A上海294教育研究与实验A湖北294教育探索A黑龙江29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A湖南294教育理论与实践A山西294教育教学论坛A河北294中国特殊教育A北京294黑龙江高教研究A黑龙江294职业技术教育A吉林294高教探索A广东29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A北京294当代教育科学A山东294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A-天津294研究生教育研究A-安徽294现代大学教育A-湖南294民族教育研究A-北京294大学教育科学A-湖南294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A-江苏294中国成人教育A-山东294继续教育研究A-黑龙江294当代教育论坛A-湖南294计算机教育A-北京294教育评论A-福建294外国中小学教育A-上海294教育经济评论A-北京294基础教育A-上海294成人教育A-黑龙江294高教发展与评估A-湖北294教育与教学研究A-四川294高等农业教育A-辽宁294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A-江苏294上海教育科研A-上海294高等建筑教育A-四川294中国教育信息化A-北京294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A-浙江294人民教育A-北京294华文教学与研究A-广东294终身教育研究A-江苏294当代教育与文化A-甘肃294当代继续教育A-湖北294高等理科教育A-甘肃294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A-福建294高教论坛B+广西294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B+北京294中小学教师培训B+吉林294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B+河北294职业教育研究B+天津294中国考试B+北京294民族高等教育研究B+内蒙古294创新与创业教育B+湖南294化学教育(中英文)B+_294高教学刊B+黑龙江294数字教育B+_294中国高校科技B+北京294高校辅导员B+山东294高校辅导员学刊B+安徽294药学教育B+江苏294现代教育科学B+吉林294中国校外教育B+北京294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B+内蒙古29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B+北京294教学研究B+河北294现代中小学教育B+吉林294大学教育B+广西294教学与管理B+山西294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B+陕西294教育测量与评价B+湖南294中医教育B+北京294中国林业教育B+北京294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B+湖南294化工高等教育B+上海294职教通讯B+江苏294高等财经教育研究B+山西294青少年学刊B+山东294中国地质教育B+北京294教师教育学报B+重庆294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B+河北294历史教学(上半月)B+天津294中国轻工教育B+天津294机械职业教育B+江苏294中国农业教育B+江苏29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B+湖南294当代教师教育B+陕西294工业和信息化教育B+北京294煤炭高等教育B+江苏294高等教育研究学报B+湖南294科教导刊(中旬刊)B+湖北294高师理科学刊B+黑龙江294航海教育研究B+辽宁294纺织服装教育B+上海294现代教育论丛B+广东294考试研究B+天津294教育文化论坛B+贵州294化学教学B+上海294高等继续教育学报B+湖北29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B+北京294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B+四川29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B+广东294教育现代化B+北京294英语教师B+天津294上海教育评估研究B+上海294南方职业教育学刊B+广东294中国现代教育装备B+北京294山东高等教育B+山东294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B+辽宁294基础教育研究B+广西294中国冶金教育B+北京294思想政治课研究B+上海294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B+黑龙江294美育学刊B+浙江294河北职业教育B+河北294教育信息技术B+广东294教师教育论坛B+湖北294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B+重庆294辽宁科技学院学报B+辽宁294中文学术期刊类:体育科学期刊名称水平所在地区期刊总数体育科学A+北京46北京体育大学学报A+北京4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A+湖北4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A上海46体育学刊A广东46体育与科学A江苏4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A四川46首都体育学院学报A北京46西安体育学院学报A陕西46中国体育科技A北京46沈阳体育学院学报A-辽宁46体育学研究A-江苏46体育文化导刊A-北京46山东体育学院学报A-山东46冰雪运动A-黑龙江46天津体育学院学报A-天津46广州体育学院学报B+广东46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B+黑龙江46河北体育学院学报B+河北4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B+江苏46吉林体育学院学报B+吉林46体育科研B+上海46浙江体育科学B+浙江46当代体育科技B+_46体育科学研究B+福建46山东体育科技B+山东46

武汉大学李瑾博士论文发表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云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导25名、硕导60名,把握国际领先技术,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口腔内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Ⅱ类特色专业,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每年可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八年制本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层次的学生。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口腔医院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SCI论文发表数量多次排名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2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还与十余所兄弟院校合办、编辑出版了《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部卫生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口腔医院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她拥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位,全国知名口腔专家17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300余人。设置口腔综合治疗椅400台、病床150张、年门诊量达50万人次,为武汉市、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全面而精良的口腔医疗与保健服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在武汉、宜昌、东莞设立10家分门诊,开拓了公立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的先河,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国际最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的中国分会的诞生地,口腔医学院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学院、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牙学院、美国农工大学Baylor牙学院、澳大利亚昆土兰科技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学院、日本大学松户牙学院、日本新泻大学牙学院、泰国Thammasat大学牙学院、中国香港大学牙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同时接受国外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在医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际间牙科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在把握国际牙科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全院师生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并将继续为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以研究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法、联合国法、欧盟法、世界贸易组织法、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见长。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主要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梁西教授的《国际组织法》(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际法》;万鄂湘教授的《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秩序》(获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国际人权法》;曾令良教授的《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获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世界贸易组织法》(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邵沙平教授的《国际刑法》、《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获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余敏友教授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与实践》(获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学术地位本专业是全国法学学科中最先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单位之一,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被人事部确定为全国文科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法教学与科研基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国际法专门人才,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以上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专业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已经与国外数十个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作用和意义在过去的20年中,国际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高级人才,出版和发表了大量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形成了显著特色的国际法学体系。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越来越广泛,高级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国都十分注重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调整对外关系和处理国际事务,与此同时,各国在贸易、环境保护、海洋开发、科学技术、外层空间、军事和司法等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武汉大学国际公法专业的发展对中国在21世纪的法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与合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特色武汉大学的国际私法研究人员从有利于更好地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目的出发,主张大国际私法观点,认为国际私法既包括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又包括程序规范,并涵纳了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直接调整方法和间接调整方法。为使国际私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学科点非常注重国际私法的本土化,扩大其适应性,加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的研究。本学科点既注重宏观问题的研究,又强调具体问题的探讨,如在国际私法的法理研究、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重构、比较国际私法、国别国际私法、国际民事程序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区际冲突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珞珈学派。为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国际商贸实务提供了很好的导引性作用。学术地位国际私法的教学和研究在武汉大学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史,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研究活力。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除了在本科阶段注重国际私法课程以外,自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仍是全国唯一能够培养国际私法方向博士生的博士点,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成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主导力量。在教材建设方面,本学科点主持编著了国家级的国际私法统编教材,并获得过国家级奖励。在理论研究方面,本学科点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并和国际上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同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韩德培教授的《国际私法》、《中国冲突法研究》、《国际私法新论》,李双元教授的《国际私法(冲突法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构建》,黄进教授的《区际冲突法研究》、《国际私法》,肖永平教授的《冲突法专论》、《中国冲突法立法问题研究》等,上述成果代表了我国国际私法研究的最高成就,并在国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秘书长汉斯·范·鲁访华时曾专程前来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对我所的研究工作作了高度评价,将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成为中国国际私法学家的摇篮。此外,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设在武汉大学,本学科点的研究人员分别担任了学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在领导和协调全国国际私法研究工作方面发挥了中心作用。作用和意义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地推进现代化进程,这就需要在各国法律歧异和文化冲突的情况下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并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而国际私法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国际私法能够为我国在各种利益冲突的背景下确定保障跨国民商事法律关系正常运转的制度性架构,形成一个与中国社会发展向适应的国际环境。我国国际私法法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事人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维护自身利益,为我国当事人在跨国民商事交往中提供引导和保障。而武汉大学的国际私法研究在完善我国国际私法法制方面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特色武汉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学科是我国最早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学科点之一,并以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为其特色。已故教授姚梅镇先生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的首任会长,他提出并创建了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学科体系,其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已为我国国际法学界普遍接受,成为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说。同时,他又是我国国际投资法的奠基人。在多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本学科点的研究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优秀教材、专著和论文,还为我国的经济和法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形成了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的学科特色:在国际投资法领域,余劲松教授在姚梅镇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拓展和深化,其关于跨国公司法的研究更具开拓性而有独到建树;在国际金融法领域,刘丰名教授的研究一直居于国内前沿,他关于国际金融法学的体系富有创见,独树一帜。学术地位本学科点是国家教委确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最早设置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之一,在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教材建设方面,姚梅镇教授的《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投资法》曾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余劲松教授的《国际经济法学》获国家教委中青年优秀教材奖、《国际投资法》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在科学研究方面,姚梅镇教授主编的《比较外资法》和余劲松教授的《跨国公司法律问题研究》分别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些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堪称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一个流派,在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与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加强对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 可以使我国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完善中国的涉外经济立法,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培育和发展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立法,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2. 能够为涉外实务部门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这些部门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法律问题。加强对国际经济法的研究,能更好地为它们正确处理涉外经济事务提供法律依据和可行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3. 能够大力促进人才培养。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需要大量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只有加强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和教学,才能满足这种客观需要。武汉大学的国际经济法研究和教学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本学科点的建设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所必须的。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3.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武汉大学李浩博士论文发表

1964年12月生,四川安县人。198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通过李政道项目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早期在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博士期间发展了用场论技术计算在长关联液体中两个任意形状物体之间的热力学 Casimir force 的一般方法(Li and Kardar, Phys. Rev. Lett 1991),得到广泛应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在薄膜临界现象,高分子,以及非弹性碰撞的多粒子体系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1990年代后期转向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学研究。在蛋白质折叠与设计, 基因组分析,以及基因调控网络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成为早期少数几位在全美前几名医学院获得终身教授的物理学家之一。 1996年运用统计物理的方法分析蛋白质折叠和设计问题,提出蛋白质折叠的可设计性原理,在该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Li et al. Science 1996)。 2000年提出通过给基因组建字典的方法识别基因组功能片段(Bussemaker et al. PNAS 2000),曾被美国PBS公共电视网的“基因的秘密”系列电视节目报道。 2009年提出了一系列定量方法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及其进化(Tuch et al. PLoS Biology 2008; Chin et al., PLoS Biology 2008)。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Packard基金会(Packard Fellowship),Sandler 基金会的支持。 2010年获得竞争非常激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基金(NIH director’s transformative R01 grant),被NIH刊物、UCSF 刊物和旧金山商业时报等报刊报道。先后在科学,自然,自然遗传学,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hys. Rev. Lett. 等杂志发表论文60篇, SCI总引用次数超过3700 次。

1995年本科毕业后,在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2001年在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网络;社会资本理论;组织行为学等。讲授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薪酬管理等。科研课题: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项目名称: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战略网络中知识转移研究2、另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参与联合国开发署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学术著作和论文:1、李浩(著),《企业创新中的知识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独立完成。2、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预测》、《情报学报》等管理学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学术奖励:200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武汉大学李霞博士论文发表

专著:李霞. 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期刊论文或章节:李霞. 职业开发亟须关注员工职业弹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3,7. B-02心理学版.李霞,张伶,谢晋宇.职业弹性对工作绩效和职业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 2011,34(3): 680 -685.李霞,谢晋宇,张伶. 职业韧性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27 -1036.李霞.职业弹性的结构研究及测量工具开发. 管理学报,2011, 8(11): 1625-1629.李霞,张伶,谢晋宇. 组织文化的影响: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6: 120-126.李霞.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及调节效应分析.科技与管理,2011,13(5): 83-88.李银波,李霞. 论占领时期西方盟国的德国媒体人事政策_1945_1949.武汉大学学报, 2010,63(5),606-613.李霞. 组织文化类型的测量研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3):39-42.李霞. 基于逻辑回归的电子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1):46-50李霞.职业弹性开发不容忽视.人力资源,2010,11,41-43李霞, 赵梅. 略论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阻碍及应对策略. 华东经济管理. 2008, 11, 138-141.李霞, 傅红梅, 谢晋宇. 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启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9, 192-195赵梅, 张伶, 李霞. 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研究及启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研究, 2007, 8:189-192.李霞.心理学视野中的摄影文学,中国民族报,2005.9.26Xia Li.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Beijing,China.李霞.印象形成的研究述评,(《南开社会学评论》,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2002-2003)下,天津人民出版社).李霞.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九章:211-227。李霞.中小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社会心理学2003年年会(济南)会议论文)李霞.组织行为矫正的发展及其应用,(社会心理学2002年年会(武汉)论文)(会议论文二等奖)龙立荣,李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51-56李霞.儿童对教师角色的理解,(《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6期)龙立荣,李霞.计算机辅助职业辅导系统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人类工效学,2001,7(2):45-48李霞.教育研究的有力工具:结构方程模型(SEM),(《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2001, 5:53-54.李霞,龙立荣.职业心理测评的效度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专集研究课题主持:教育部课题“管理者职业弹性的形成机制与效应研究(项目号:08JC630049)”南开大学校内青年项目:专业承诺研究。项目号:ZB001。于2008年10月结项。天津市妇联项目:女性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正式指导关系功能的组织影响因素及结果(NKZXB126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正式师徒关系的影响因素和结果研究

曾系统讲授过 《 医用高等数学》, 《 线性代数》《 概率论》, 《数理统计》, 并曾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医用模糊数学》、《计量医学》、《药物与受体动力学》、《统计遗传学》、《DNA蛋白质序列分析》、《医学统计模型生物医用中的随机过程》及《医学计算与仿真分析软件》等。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复杂疾病基因连锁定位作图方法, 生物医学信息学,基因芯片相关信息学技术,药物基因组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论著成果一、 主持与参加项目26项:在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2项,863高科技2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基因复杂遗传疾病基因作图的模式识别与特征提取技术(30170515),主持(第一名),2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复杂疾病基因表达谱特征基因识别的数据挖掘技术。主持(第一名),2003。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药抑癌分子机理基因芯片技术平台, 副组长,2003。4.省科学计划项目:基因功能和药物靶点发现的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主持(第一名),2003。5.哈医科大211项目:生物信息学开放实验室与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主持(第一名)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原位合成基因芯片技术的研发, 参加,2003。7.市科学计划项目: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的高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主持,2003。8.省教育厅:应用数值系统分类技术寻找复杂疾病基因,参加。9.省卫生厅:基于神经网络和基因芯片表达谱的人类疾病分类技术,参加。完成项目17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方法与优化策略(39970397), 第二名。2.省科学计划(攻关)项目:人类基因定位、识别的计算机方法与应用。第二名。3.省自然科学基金:人工神经网络多基因复杂疾病基因作图技术的研究。主持(第一名)。4.市科学计划(攻关)项目: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数学计算机方法及应用。主持(第一名)。5.省自然科学基金:DNA与蛋白质序列分析的方法、程序与应用,主持(第一名)。6.省科学计划(攻关)项目:人类基因定位、识别的计算机方法与应用,第二名。7.市科学计划项目: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数学计算机方法及应用,第二名,已完成。8.省教委课题:人类遗传群体与家系资料计算机分析系统, 第二名,已完成。9.省卫生厅课题:自动化药物动力学分析软件包,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0.省科委青年课题:治疗囊虫病药物的定量研究及个体最优化给药方案设计,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1.省计生委课题:优生优育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查询系统, 第四名,已完成。12.省教委课题:酶与受体动力学计算机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第三名,已完成。13.省中医管理局课题:B型超声图象定量分析及其在肝疾患中医辨证中的应用,第三名,已完成。14.市科委课题:骨科专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开发,第三名,已完成。15.省教委课题:遗传病复发风险估计计算机分析,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6.航天工业部课题:《我国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战略选择研究》,第5名。17.省卫生厅课题:利用小家系资料进行基因定位。省卫生厅课题:利用小家系资料进行基因定位,第2名。二、主要获奖成果:1.《复杂疾病基因作图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获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省政府自然科学2等奖。2005,第1名。2.《PPAP3.0 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获省教委一等奖,省政府三等奖。1996,第3名。3.《自动化药物动力学分析系统》, 获省卫生厅二等奖,省政府四等奖。1996,第1名。4.《遗传优生计算机咨询、诊断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获省计生委一等奖。卫生部优秀医学视听教材奖。1997,第5名。5.《生理系统(药物、受体、酶与免疫)动力学数据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获省教委三等奖,1998,第3名。6.《猪囊虫病系列研究》, 已完成获省教委一等奖,省政府三等奖。1998,第11名。7.《我国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战略选择研究》1993年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第5名。三、发表论文(100篇):100.Xia Li et al. Gene Mining: A Novel and Powerful Ensemble Decision Approach to Hunting for Disease Genes Using Microarray Expression Profiling.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4;32(9),2685-2694;(2002年影响因子:7.051)(SCI)99.LiX,Zhang T .An ensemble method for gene discovery based on DNA microarray dat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2004;34(4).(SCI)98.Li X, Rao S, Moser KL, Elston RC, Olson JM, Guo Z, Zhang T: Genetic mapping of complex discrete human diseases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 12:431-437.(SCI)97.Li X, Rao S, Elston RC, Olson JM, Moser KL, Zhang T, Guo Z: Locating the genes underlying a simulated complex disease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Genet Epidemiol 2001,21 Suppl 1:S516-521.(SCI)96.李霞,张田文,郭政,一种基于分类树的集成特征基因选择方法,计算机学报,2004;27(5)(SCI)95.Rao S, Li X. Strategies for genetic mapping of categorical traits. Genetica, 2000; BG51:1-15.(SCI)94.Zheng Guo, Li X Multivariate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phenotypes by three step-wise analysis approaches, BMC Genetics,2003,4:S68.(SCI)93.Rao S, Li L, Li X, Moser KL, Guo Z,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Hypertensive Phenotypes Using Three Summary Measures, 2002;BMC Genetics 2003 4(Suppl 1):S48(SCI)92.S Rao, X Li, T Zhang, Z Guo, KL Moser, EJ Topol, Q Wang: Mining disease-relevant genes from DNA microarray data by an ensemble decision approach. Genet Epidemiol 2003, 25:267.(SCI)91.S Rao, X Li, T-W Zhang, Z Guo, KL Moser, EJ Topol, Q Wang: An ensemble method for gene discovery based on DNA microarray dat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3, 73:604.(SCI)90.Li X, Rao S, Moser KL, Elston RC, Olson JM, Guo Z, Zhang T: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Complex Diseases via Pattern Recognition. In: Polygenic Diseases and Human Health-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for Complex Traits. Changsa, China; 200289.Li X, Zhang T, Jiang W, Rao S, Li L, Guo Z: Reverse engineering of multiple time-delayed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SNPD Beijing 2004.82.88.X Li, S Rao, RC Elston, JM Olson, KL Moser, T Zhang, Z Guo: Locating the genes underlying a simulated complex disease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Genetic Workshop 12,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0; San Antonio, TX, USA.87.李霞,张田文,李丽,郭政,决策树特征基因选择方法对SVM有效性的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 23(1):66-7286.李霞,张田文,饶绍奇,李丽,特征基因挖掘的决策森林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36(4).85.Rao S, Li X, Guo Z, et al: An analysis-of-variance (ANOVA) approach for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complex ordinal human diseases.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2,11:3;104-11284.Rao S. Li X. and Z.Guo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f Ordinal Traits Using a Structural Heteroskedastic Threshold Model: I. Mathematica Applica, 2001,14(3):46-51.83.Rao S. Guo Z. and Li X.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f Ordinal Traits Using a Structural Heteroskedastic Threshold Model: II. Numerical Application. Theory. Mathematica Applica, 2001,14(3):3-9.82.Zheng Guo, Qi Wang, Hui Yu, Xia Li. Precise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Types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nalysis of Gene Function Expression Profiles, SNPD Beijing 2004.81.Li L, Jiang W, Rao S, Guo Z, LI X: Feature gene selection based on a hybrid between genetic algorith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NPD Beijing 2004.80.Guo Z, Li X, Rao S, Moser KL, Gong B, Shen G, Li L, Cannata R, Zirzow E, Topol EJ, Wang Q: Discriminant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phenotypes. In: Genetic Workshop 13,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2; New Orleans, LA, USA79.S Rao, L Li, X Li, KL Moser, Z Guo, G Shen, R Cannata, E Zirzow, EJ Topol, Q Wa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mmary measures (mean, slop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hypertensive phenotypes. In: Genetic Workshop 13,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2; New Orleans, LA, USA. 128-132.78.S Rao, G Shen, R Cannata, E Zirzow, RC Elston, X Li, L Li, EF Plow, EJ Topol, Q Wang: Heritability and linkage analysis of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related traits based on a study of 428 ascertained multiplex families. Genetic Epidemiology 2002, 23:301.(SCI)77.李丽,李霞,郭政,汪强虎, 两种过滤特征基因选择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生命科学研究, 2003, 7(4):369-373.76.李传星, 李 霞, 调控通路内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遗传,2004.75.王海芸,李 霞,郭 政,张瑞杰,四种模式分类方法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比较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74.宫滨生,李霞,郭政, SAGE遗传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173.徐娜,李霞,郭政,杜磊,李丽,功能驱使的基因表达相似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2003,37(6)183-186.72.郭政,张田文,李霞,屠康,喻辉,徐建震,王辰光.利用GeneHub软件多角度分析基因功能相关与表达相关的联系,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已接受)71.喻辉,郭政,李霞,屠康.与实验条件相关的基因功能模块聚类分析方法.生物物理学报,2004(已接受)70.王磊,郭政,李霞,屠康,徐建震,喻辉,宫滨生,互作蛋白质对应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69.朱晶,郭政,李霞,宫滨生,屠康,喻辉,徐建震,编码蛋白位于同一个信号传导通路内的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68.刘帅,郭政,李霞.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系统性变异的聚类分析,CCML,2004。67.喻辉,郭政,李霞.基于GO与基因表达谱挖掘挖掘特征基因功能类.生物信息学.2003,1(1), 15-19.66.王琦许杰郭政李霞. 基因表达谱信息分析软件IDEA与WebGEA. 生物信息学, 2003.1(1):33-3665.屠康,喻辉,郭政,李霞.GO功能类与基因差异表达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已接受)64.高广信,李霞,郭政.遗传异质性问题的统计方法与程序,中国卫生统计2001,18(3),169.63李霞郭政何颖,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II)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1)62.李霞郭政何颖,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Ⅲ)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1)61.李霞郭政何颖,遗传咨询中复发风险估计方法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2)(P92)60.张瑞杰,郭政,李霞,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一种非参数得分算法及其界值确定方法,2002; 数理医药学杂志59.郭政, 李霞, 用仿真方法对用基因芯片检测基因突变类型可行性的研究, 2002; 数理医药学杂志58.宫滨生, 李霞,郭政.SAGE系统简介及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0257.许杰,郭政,李霞.,通过表达谱区分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性的仿真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56.许杰,郭政,李霞. 具有单隐含层与双隐含层神经元的神经网络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效果比较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第35卷 第6期 2001-1255.张瑞洁,许杰, 郭政,李霞.微阵列差异表达基因识别的一种非参数方法,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54.江荣才浦佩玉许杰郭政李霞 等 不同类型胶质瘤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癌症杂志 2002-1053.张瑞杰许杰郭政李霞李康, 利用基因表达谱对组织样品分类方法的研究,中国卫生统计 2002,52.王慕洁,郭政,李霞按一级吸收(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设计:血管外给药,生物数学学报,200251.张世谦,李霞,郭政, 心血管疾病遗传连锁分析及发病风险因子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200250.(李霞郭政何颖) (根据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注射, 医药信息处理与研究1997;5(1)(P7)49.(郭政何颖 李霞)遗传异质性研究的若干统计方法及其程序应用, 医学研究与实践 1996;4(5)(P395)48.李霞郭政何颖)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系统与药物动力学仿真系统, 医学研究与实践1996;4(5)(P437)47.(李霞郭政何颖)应用药物动力学评价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生物数学学报1996;11(4)(P131)46.(郭政李霞)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稳态性质分析的数值解法, 生物数学学报1996;11(4)(P210)45.(李霞郭政张瑞杰)遗传度估计的计算方法, 疾病监测1996;11(3-A)(P222)44.(李霞郭政王宏志)遗传学研究中的通径分析方法及其程序与应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11)(P41)43.(李霞 郭政 何颖)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给药方案设计与评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6;6(3)(P11)42.(李霞郭政王慕洁)应用药物动力学评价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注射, 数理医学杂志1996;9(3)(P198)41.(何颖 高治文 李霞)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给药方案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6;9(4)(P343)40.(李晶李霞郭政)B超图像定量分析及在肝疾患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报 1996;1(P56)39.(李霞郭政王宏志)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伤残医学杂志1996;4(3)(P118)38.(李霞郭政何颖)单体型关联与连锁分析,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6;19(6)(P293)37.(郭政何颖 李霞)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4(6)(P7)36.(郭政李霞 刘权章)畸形综合征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查询系统简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5;3(5)(P2)35.(高广信,李霞,郭政)疾病遗传度估计的程序与应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6)(P55)34.(郭政李霞 何颖)一个中国人群中血清尿酸浓度的混合分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5;3(6)(P48)33.(郭政李霞 何颖) 评价给药方案计算机系统, 医药与计算机 1995;3(P290)32.(李霞 郭政 何颖) 通用药物动力学计算机分析系统, 医药与计算机 1995;3(P288)31.(何颖郭政李霞) 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医药与计算机 1995;4(P286)30.(郭政李霞) 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与发病风险分析,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5;18(2)(P98)29.(郭政李霞) 数量性状主效应因素成分检测的混合分析法,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5;18(3)(P128)28.(郭政王慕洁 李霞)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方案设计, 医药信息处理与研究 1995;3(2)(P13)27.(郭政何颖 李霞)我国北方人群中血糖浓度分布的混合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1995;2(2)(P49)26.(李霞 王慕洁郭政)遗传方式分析的AGFAP法及其程序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2)(P145)25.(何颖郭政李霞)多位点单倍型频率及连锁不平衡参数估计:程序与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3)(P269)24.(郭政李霞 王慕洁)个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脂浓度分布的混合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29(1)(P9)23.(郭政李霞 何颖)群体药物动力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与程序,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1994;2(1)(P24)22.(何颖郭政高治文)遗传方式分析的MASC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1994;2(1)四、主要著作:1.《药物、受体、酶与免疫反应动力学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第一著者,1996;2.《计算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信息学》,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 第二著者, 1998;3.《医学遗传学与遗传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第二著者, 1996;4.《医用模糊数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二著者, 1993;5.《医用高等数学》,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主审, 2000;6.《医学统计学习题集》,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主审, 2000;7.《医学信息分析方法》,哈尔滨出版社,第二著者, 2001;8.《医用高等数学》,哈尔滨出版社(主编2001);9.《概率论与信息论基础》,哈尔滨出版社,(主审2003);10.《现代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主编,2005年11月出版。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因为这个博士特别聪明,而且非常有潜力,值得培养,所以就入选了。

我认为这是因为该名博士的实力是很强的,他在校期间参加了6个项目的研究,而且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等等。

因为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非常的聪明,才能非常过人,虽然年纪非常的小,但是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获得了很多的比赛大奖,发表了重要的论文,同时也申请了发明专利,所以他能够入选是实至名归的。

作为博士生,发表论文在核心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因为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在武汉大学,也有一些被列为“武大核心期刊”的期刊,这些期刊是武汉大学认可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带名字的发表论文可以更好地突显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因为在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发表成果来评判其学术水平。因此,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发表带名字的论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学术声誉加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求职、升职等方面的成功率。总之,发表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带名字的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和成就的重要窗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