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东北对俄贸易论文发表在哪

发布时间:

东北对俄贸易论文发表在哪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97,(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午夜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以下是中俄边境贸易的主要市场:

1、全国最大中俄边贸市场(最大果蔬批发市场)在哈尔滨市东宁新火车站前;

2、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波尔塔夫卡互综合贸易体;

3、黑龙江省黑河市东宁县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商品交易中心;

4、东北边疆--抚远县东方(中俄)贸易大市场;

5、黑龙江省密山市中俄商业广场。

扩展资料:

采取措施:

下一步比较可行的措施是,中俄高层应尽快达成建立中俄FTA的基本共识,并且拟定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边FTA专家研究小组和官员谈判小组,拟定基本框架和路线图。

在中俄边境地区选择若干城市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试点,试点可以通过两国政府谈判商签协议,在限制地域范围内,实行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在内的类似自由贸易协定,从这样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起步,逐步积累经验,进而结为更紧密、更深层次的经贸关系。

只有这样,中俄两国在WTO框架下的区域经贸集团竞争中,才能更加从容应对以美国为首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新型区域贸易协议带来的竞争态势,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俄自由贸易协定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年份 贸易额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采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采伐和出口方面采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资源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资源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采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采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资源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交易所,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交易所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采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资源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政府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采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采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政府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政府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娱乐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政府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东北对俄贸易论文发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深远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为俄罗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有效保证本国商品不受歧视地进入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俄对外经贸政策的关注重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俄罗斯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同时也消除了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从而能够加快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不再被排除在调解贸易争端的现代机制之外,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内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贸易纠纷。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除此之外,俄罗斯可以提出对单独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加以修订或取消,从而大大减少因此而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三,有利于俄罗斯进行对外投资合作。世贸组织有关贸易投资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俄罗斯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提供了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还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其本国利益。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俄罗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必须逐步对其相关贸易法规进行修改,使其与世界贸易组织法规和文件的精神相吻合。俄的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与国际接轨后,还可以为加大吸引外资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可以更加便利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97,(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午夜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张淑芳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2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2.44张淑芳(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 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区位优势,同时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大经贸往来,深化能源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空间,携手化解外部风险和挑战,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同发展振兴。关键词 中俄远东合作;东北振兴;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2-72-02 1 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东北地区合作优势1.1 边境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海关总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月到9月增长了30 %,达到770 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了近13 %,超过350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7年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国际贸易的15 %。随着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各类产品资源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充分利用自己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来推动远东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两国交通等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利地促进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1.2 农业合作形式丰富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短、降水量低、热量总体不足,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与俄罗斯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此地区的农产品人均产量要低很多。故而其农产品(如奶、肉、蔬菜、粮食等)中的很大一部分不能自给,其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依靠从外地或者外国购买方能满足。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可以依托产品、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来实现。由于这两个地区紧密相邻,地理纬度相近,气候条件相似,所以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和饲料牧草等作物引种易获成功,利用移栽技术、遗传资源研究可加快农作物育种进程。此外,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机具生产水平较高,发挥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设备优势,对发展远东地区的农业无疑会更加有利。1.3 迫切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要想获得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远东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现代化边境口岸的建设、对现有的机场进行扩建等。在这方面,目前中国所做的贡献虽然和过去相比已经大为增加,但我国对其投资仅占该地区外来投资额的7 %,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装备制造、建材设备方面技术卓越,品质过硬,可为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我们不应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应加大对已建项目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实现产品技术的交流,建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推进绥芬河、同江、黑河等口岸和通道功能的改造升级,形成互联互通。1.4 资源开发互惠互利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稳定的能源出口大国,但一直以来长期依赖欧洲市场。受油价暴跌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急需稳定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作为其在亚欧地区的头号合作伙伴,中俄的能源合作能够实现互利互惠。石油和化工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地处原油生产腹地和中俄能源合作通道,具有丰富的开采经验,东北地区发达的石油化工产业,还可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多数蓄积量为成熟林甚至过熟林。这样,如果做不到及时地对其进行采伐、抚育及更新,就会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经济价值也就无从实现了。同时,俄罗斯在技术、劳动力、林业产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短缺,这也对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却优势明显,拥有大量的木材消费市场和完备的林木加工产业。1.5 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中俄两国在边境口岸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远东地区的工业旅游、红色旅游、贝加尔湖等自然景观和东北地区的探险、科考、游船观光、渔猎、民族风情等。便捷的签证制度促进了当地的商务考察和旅游活动。同时,黑河黑龙江大桥、同江铁路大桥、洛古河大桥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两地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1.6 高科技产业共享发展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科技事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的科技合作。在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独具优势,有很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领域,如新材料、电子、复合疫苗、生物工程、原子能、等离子体等。近年来,东北地区在高铁、轻工、电子、家电技术、通讯产业、机器人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迅猛,拥有多项专利核心技术和科技园区。通过两国的合作共享,实现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2 发挥东北地区优势,提升东北振兴速度2.1 发挥地缘优势,扩大中俄两国边贸合作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毗邻,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十分密切。两地边境贸易合作的扩大既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远东地区因此获得了有利的发展时机。东北地区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黑河、绥芬河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生产能力,建立现代化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通过远东开发、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结合现代化物流,完善运输、信贷等相关服务体系,带动远东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改革。同时,积极推动边贸人民币本币结算,在中俄口岸增设办理本币结算的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人民币交易、卢布兑换等业务,为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跨境结算、贷款、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合作。2.2 发展多样农业合作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俄罗斯农业发展受制于环境因素影响,同时,人口稀缺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上能够满足远东地区的生产需求。利用交通优势,实现跨境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链效率,创建高质量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建立育种实验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化粮食仓储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打造粮食进口专业口岸,充分利用远东地区土地优惠政策,通过接受转让或租借等形式,组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公司等,在渔业、种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将产业链条拉长,建立起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都较高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劳务合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等,对赴俄农业技术工人开展岗前培训,包括农业知识、语言、文化等方面,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2.3 助力远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俄两国经济共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这两个地区要积极开展合作。在众多的合作领域中,最重要的当属交通运输领域。东北地区在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建材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远东地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中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高铁领域,东北地区拥有系统的理论,完善的技术标准,具有成套的工程技术设备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能够实现在高寒地区的高铁建设。通过对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2.4 加强能源资源开发,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化项目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的传统工业,通过两地的深入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能源合理开发使用。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俄罗斯斯科沃洛季诺到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的入境、中俄合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入使用,为我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来源,也使俄国的能源有一个稳定出口市场。为东北石化产业带来重要契机,能够有效地带动东北地区石油产业发展,避免了因石油资源枯竭带来的消极影响。目前,东北地区要执行好现有的输油输气协议,加强对天然气项目的管控,完成好核能等新项目建设,加强非传统领域(如标准对接以及工程建设和能源技术装备等)合作,产业链条也需进一步拓宽,同时两国的能源合作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建设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新平台。下一步,两国将合力开展北极航道项目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中俄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合。在森林资源的利用上,东北地区要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林业技术合作。可利用地缘优势合资开办林场、林木加工厂等。以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输出的方式开展木材贸易。形成以林木加工、森林矿产、森林保健食品和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5 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能够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开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目前,远东地区建立了自由港制度,实行免费电子签证,简化了入境手续,自2018年1月1日起,远东地区旅游休闲行业企业和机构可免缴利润税5年,中国投资者也可享受该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在远东地区投资旅游行业,这对中国投资者及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两国政府和企业也要相互协调配合,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共同开发跨境旅游资源,实现两国共同发展。2.6 实现高科技领域合作,提升科技水平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制定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东北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来实现。为此,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科技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大学、科技园、研究院等,能够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实现技术交流,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两国取长补短,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题,提升科研水平。参考文献[1]刘清才,齐欣.“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8,027(002):34-51.[2]国务院.中俄联合声明[R].2005.¥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广东蚕业》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张淑芳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2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2.44张淑芳(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 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区位优势,同时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大经贸往来,深化能源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空间,携手化解外部风险和挑战,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同发展振兴。第 1 页关键词 中俄远东合作;东北振兴;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2-72-02 1 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东北地区合作优势1.1 边境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海关总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月到9月增长了30 %,达到770 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了近13 %,超过350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7年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国际贸易的15 %。随着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各类产品资源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

东北对俄贸易论文发表时间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年份 贸易额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采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采伐和出口方面采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资源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资源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采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采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资源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交易所,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交易所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采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资源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政府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采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采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政府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政府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娱乐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政府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独著《俄罗斯政治转型与对外政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俄哈关系论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论文《中亚五国安全形势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1期。论文《俄罗斯的全球治理战略》,《南开学报》2012年第6期。论文《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源起、目标与影响》,《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论文《俄罗斯朝鲜半岛外交的实践、特点与趋势》,《当代韩国》2012年冬季号.论文《十年后的中俄关系》,《中国与世界观察》2012年第4期。论文《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7期。论文《论俄罗斯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5期.论文《俄朝韩跨境天然气管道及其地缘政治影响》,《中国与世界观察》2012年第2期。论文《中国需高度重视人才外流问题》,载于《学习月刊》2012年第6期。A Survey of the Evolution of Party Systems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Contemporary Political Society,Volume 1 Number 1 Summer 2011论文《中国在中亚经济存在引发的反响及对策》,《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11期;论文《俄韩能源合作迟滞的原因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9期;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Russian diplomac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Asia research network,Vol.8,Summer 2011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n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Asia towards deeper mutual understanding,n.4论文《论哈萨克斯坦三玉兹的关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1期;论文《俄罗斯的韩国学研究》,《当代韩国》2011年1期;论文《美俄关系重启的前景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1期,转摘《难以消弭的冲突:美俄关系前景分析》,《中国社科文摘》2011年第4期;论文《中亚局势的现状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3期;文章《稳定有序地发展中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13日;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俄关系》,《南开学报》2009年第4期;论文《30年来的中俄关系:从关系正常化到战略协作伙伴》被收录在论文集《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中,吴志成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论文《新中国成立60年中俄关系的经验》被收录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论文《中亚五国议会制度比较》,《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2期;参编著作《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记者专访《俄“跃进”强军意在复兴大国》,《南方日报》2012年9月5日记者专访《中俄贸易结构转变,隐忧伴生》,《中国产经新闻》2012年06月7日记者专访《90年代俄罗斯遭遇“智力流失”》,《中国产经新闻》2011年12月1日记者专访《俄罗斯归还半个黑瞎子岛的真正意图》发表在《北方周末报》2008年10月16日;记者专访《两极“圈地”所为何来》发表在《每日新报》2007年11月18日;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论文《浅析俄哈经济依赖关系》,《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4期;论文《从霍多尔可夫斯基案件看俄罗斯私营石油资本与政府的关系》,《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1期;论文《论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1期;论文《俄哈石油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5期;论文《俄哈关系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第4期;译文《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增长受到管道运力不足制约》,《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11期;论文《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译文《纳扎尔巴耶夫2001年度总统国会咨文》,《中亚信息》2001年第12期;论文《中国新疆地区周边国家地缘战略关系分析》;《新疆社科论坛》2001年第2期。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97,(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午夜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宁波对俄贸易论文发表

这是一篇关于机器学习上的算法创新和运用创新方面的论文。 他们将人在循环引入到结构预测领域,这是一种算法上的创新,他们将这种创新的算法通过对ML(机器学习)和DL(深度学习)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电影票房预测准确度的提高,能够给发行商和投资商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现在的高中生真的很优秀。

宁波对俄贸易论文发表网

是时候拿出我的镇山之宝了。先推荐论文+专利下载神网站:在家里如何免费使用中国知网?2. 文献检索类的网站我只推荐一个,隆重推出:大木虫学术导航Google学术搜索镜像_sci-hub网址_大木虫学术导航不知道这个网站真的血亏! 大木虫学术导航号称是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的第一站,放个网站封面大家感受一波。不仅颜值高,内涵也特别丰富!它涵盖了各个站点的Google学术搜索、Google镜像搜索、Sci-Hub、Libgen和各类翻译软件(Google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还有国外叫的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学术网站它也都有,比如Wiley、ACS、Nature、Springer和Elsevier。有了这个大木虫的汇总,这些学术网站的网址就都不用收藏了呀!国内常用的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它也有,还有期刊影响因子的查询。各类科研基金的网站汇总和专利查询网关于国标的各个站点的网络、实用科研工具和各类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可以说是大木虫真的是有它在手、天下我有的神仙网站,答应我这么优秀的搜索网站一定不要浪费,实实在在地用起来好吗!3. 吹完了大木虫的彩虹屁,再来推荐一个优秀的论文查重网站笔杆网论文查重软件_论文检测软件_笔杆网这个查重网站是我在写硕士论文期间,同学之间争相推荐的查重网站。除了查重率略高以外,可以说没有什么缺点,完胜我用的其他所有查重网站。在操作上,它非常简单,只需要输入题目粘贴文本就可以完成检索了,不需要关注各种乱七八糟的公众号;在查重系统对比库的来源上,它也是我所知的数据库最广的查重网站,包含期刊指纹数据库、学位论文指纹数据库、会议论文指纹数据库、图书指纹数据库和网页指纹数据库等海量对比指纹数据库。因为数据库广泛,所以它查出来的论文重复率会偏高。但好处就是你用这个网站查出来的重

免费论文的网站有爱学术、汉斯出版社等。1、爱学术是一家专业的学术文献分享平台,覆盖各个行业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学术资源,是国内最大的学术文献交流中心和论文资源免费下载网站,旨在构建一个专业的学术文献交流分享平台。2、汉斯出版社聚焦于国际开源(OpenAccess)中文期刊的出版发行,是秉承着传播文化和促进交流的理念,积极探索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并且积极推进中国学术思想走向世界。

论文网站如下:1、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2、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3、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文献)4、读秀学术搜索5、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讲座、读秀学术搜索)扩展资料: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宁波中学三名高中生的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这是一篇关于机器学习上的算法创新和运用创新方面的论文。

宁波中学三名高中生的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

在看到这篇热搜的时候,让我感到这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热搜,宁波中学的三名高中生的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这则消息出来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和我是一样的感慨,他们感慨的是现在的高中生都如此的厉害了,高中阶段就能够有这样的学习成果,真的令人欣慰。

这三名高中生发表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论文

在对这三位高中生能够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惊叹的同时,大家一定也非常好奇这到底是一篇关于什么方面的论文吧,据其中的一位同学介绍,他们的这篇论文主要是关于机器学习上的算法创新和运用创新方面的,他们将人在循环引入到结构预测领域,这是一种算法上的创新,他们将这种创新的算法通过对ML(机器学习)和DL(深度学习)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电影票房预测准确度的提高,能够给发行商和投资商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把人在循环引入数据预测方面,还能够对其他领域的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在其他研究上给予启发作用。很多网友都不仅感叹,这三位学生,在高中时期就能够取得这样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成果,真的是令人既惊喜又欣慰。

这三位高中生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现在的新生代青少年有着过去人们不曾拥有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些条件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让这些孩子们有了更加开阔眼界的机会,希望这些有志的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特长和未来的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将来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