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了
本论文机构有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十年帮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经验,论文通过率高,实力可靠.专业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团队,为您提供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指导,高校合作团队,论文质量网页链接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稿_百度文库
2019年8月16日 -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稿 -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简论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姓名: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教育层次:本科 专科也...百度文库 - 百度快照
1、毕业设计类。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独立完成构思、设计和实现,并且有流程进行介绍的毕业设计文档,一般由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写作较多。2、作品制作类。指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表演或者艺术品制作,并且通常还需要配有作品制作说明书或者写作总结,一般是艺术类、新闻类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大学生写作比较多。3、实证调查报告类。指由学生本人现场调查直接获取数据构成主要篇幅,然后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分析结论的调查报告,一般是经管和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写作比较多。4、毕业论文类。指由学生本人以查阅图书资料或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然后获取到数据构成论文的主要篇幅,最终得出主要研究分析结论的论文,这也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主要写作的。
李想院长在饮食文化应用研究、烹饪教育、餐饮策划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发表过专业论文4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著近20部,在2022年还开办过《美味四川的饮食人文精神》专题讲座,以及“饮食文化育人改革的探索”为题的主题报告,甚至还在2021年凭借《成都市美食之都建设运行与发展报告》荣获理论建设类三等奖。你想看的话应该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的图书馆里可以找到,或者你上烹饪学院官网上看看,还可以提前了解学校和李想院长。
2013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的,我有的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歌手有白雪,军队的。李慧珍,前两年复出唱摇滚的。还有希捷,被发掘出了EP的,不过到底还是没红起来。演员有周韵,姜文的……妻子还是女友啊,搞不灵清。大名鼎鼎的汤唯是乐清人,不过现在入了香港籍。香港的主持人曹众祖籍温州,经常回来参加一些活动。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等;出版专著;出版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第11、12册)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吴立岗、薛法根、靳家彦、吉春亚、李雪琴、孙双金等。具体了解可百度。
据说温州出的歌手不多= =我知道的就 白雪 一个。。
桥梁工程的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桥梁工程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
1.1风险评估大致过程
通常的风险评估过程为:分析并辨认风险因素,从而预测未来会出现的风险性因素与事件,通过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对所辨认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从而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以及不同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分布状况等等。各类风险的危害等级。利用单个与整体风险评估准则来分别分析单个项目风险以及整体项目风险大小,分析其是否可以被接受,以此来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解决对策,或者对工程项目实施科学的调整。
1.2风险评估基本理论分析主要的风险评估理论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决策。
(1)风险识别
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来全面、客观地判断、认识风险因素,并实施量化识别。桥梁构造与施工都相对繁杂,在有限的资料信息条件下,可以通过专家访问,问卷调查等模式进行估计分析,从中发现核心风险要素。
(2)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也是风险评估模式之一,具体体现为针对任意一风险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等。具体涵盖两大点:概率估计与损失估计。第一,概率估计通过不断做试验,利用科学的统计学理论来计算分析。也可以立足于概率原理,将事件分析成基本事件,通过分析的形式加以计算。采用这两类方法最终获得概率数值是客观的、实际的,不被任何人的主观意识所左右,可以被叫做客观概率。现实的桥梁工程项目风险估计中,往往是资料信息不充足,手头掌握的有限信息量也无法付诸实验,这样就很难进行精准的预测、运算与分析,导致概率概数等也难以精准地得出,所采用的多数是主观概率,容易造成偏离客观现实,因此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估计的客观度。第二,损失估计损失估计多年来一直未被提上日程,然而,实际上对于桥梁工程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利用经济学方面的方法,通常对损失进行科学划分,分成几个小的类别,包括:直、间接损失、人身损害、环境损失等等,再分别计算出不同损失的具体数值。这样就能更加精准地计算损失数量,但是,却难以操作实施,不妨依然前面提到的方法,那就是聘请专家,凭借其技术、知识和经验来科学预测分析,再采用科学的计算、运算方法,提高估计的客观性。
(3)风险评估
立足于风险识别与估计,桥梁工程项目开始进行风险评价,创建一个全面覆盖的风险评级模型,着重分析风险概率与所带来的后果,从整体上核算出系统的风险数值。再参照风险接受规定与评价指标,来全面分析、综合评价系统的风险,从中分析出系统风险能否被承受,同时提出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与解决措施,从而确保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能够在安全风险内开展。较为常用的风险评价法主要包括:权衡法、彻底规避法、风险评价综合方法等等。然而,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各种条件的影响。其中采用综合方法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和意义,对于桥梁工程项目来说,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因素综合分析。首先,依靠专家调查分析法,明确不同因素的风险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其次,参照不同因素的地位轻重、意义大小来定夺其加权系数。其次,在综合评价算法基础上,把隶属度同加权系数合并,最终算出风险大小。
(4)风险决策
一切风险识别、估计与计算最终的'目标都是为科学决策做铺垫,能够通过有效的决策方式来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的危害,根据风险评价指标来对决策方案作出科学的取舍,获得最合适、最优方案,并确保贯彻落实。
2、桥梁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
全面彻底分析并掌握即将投建施工的工程项目,明确基本信息,广泛搜集其相关资料,例如:工程所处位置、设计信息、气象条件、地质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信息等等。
(1)对评价层次单元与研究专题进行分类规划。
(2)对于不同评价单元未来预测出的风险事故加以归类、划分。
(3)深入而全面地总结探究不同事故风险发生原因、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
(4)选择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接结合的方法围绕风险事故展开评论与估计。
(5)针对不同的风险事故类型对应给予科学的控制性方法与策略。
(6)围绕不同评价单元风险展开评估与评价。
(7)把不同评价单元的评价集中整理,最终形成总体风险评价。
(8)获得最终的总结与经验。
(9)制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3、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风险判断与识别是一项复杂又繁琐的工作,其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涉及到多项复杂的工作,已经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备前提,为了全面、彻底地预测出桥梁工程项目的风险,就要明确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对于桥梁工程项目来说,主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1)工作经验
要想能够准确、全面、客观地识别工程项目风险,就需要工程项目人员具备全面、丰富的经验,在自身已有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来积极吸收和听取他人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取舍与选择。风险识别人员必须善于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将曾经成功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列入其中,从而提升风险的确定性。
(2)规划性资料
风险评价、预测与管理离不开一些规划性资料以及纲领性文件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初科学、合理的预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风险辨认、工作人员的安排、组织与规划等等,桥梁工程项目规划中也涵盖多方面内容,例如:项目投资、建设速度等内容。这两大规划性文件能够为风险的辨认与评价提供根据,这样才能促进风险识别工作的科学、完善、顺利进行。
(3)对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类
桥梁工程项目存在很多方面的风险,而且不同风险之间也会彼此影响、相互制约,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应该对不同风险进行归类划分,弄清不同风险的类型、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对应采取有效的解决与应对策略,减少风险因素的出现或发生,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4、总结
桥梁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又繁琐的工程项目,其中存在多种复杂的风险因素,为了有效遏制风险、控制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必须明确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实用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程序,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运作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 :随着我国的发展,公路桥梁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给我国的贸易经济往来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在公路桥梁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路桥梁的质量,目前我们在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施工技术也不是很成熟,本文就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控制方案,为推动我们的公路桥梁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公路桥梁工程;主要问题;质量;管理对策
我国目前对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和质量都十分重视,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施工技术上得到提升,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对两方面的不足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对症解决,从而促使我国的公路桥梁事业平稳持续的发展。
1、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弱
我国的人口数目在不断的膨胀,人们的经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购置了私家车,公路桥梁的车辆通行的数目也就连年增加。凡事都有自己的最大承受限度,公路桥梁也不例外。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桥梁和公路的寿命大大缩短,其质量也就在使用中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比较低,就更加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给人们的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弱和它的施工技术是分不开的,这是施工技术不到位的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一切细小的问题都会在时间中不断地放大,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中的施工技术的不到位,也会缩短桥梁和公路的使用寿命。对一些路面病害的不及时处理也就导致了整个公路或桥梁的结构变化,一旦受到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坍塌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1.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单一和不娴熟
虽然我国的公路桥梁技术发展已久,但由于中国古代的闭关锁国导致了公路桥梁的发展有所滞后,给我国现在的公路桥梁技术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上还是显得单一,我国的施工建设人员对于地势较高的公路桥梁的建设来说,是比较缺乏工作经验的,这样就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引发施工技术不娴熟,在工期上也会有所延误。在施工材料上我国的处理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黏度没有根据实地环境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导致公路桥梁的质量不过关,对于山区的公路桥梁工程我们的建设人员缺乏抗震意识,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给人们的财产和人生安全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害。
1.3公路桥梁施工中防震防沉技术
在地势崎岖的山区,建造公路桥梁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防震和防下沉工作。山区地势较高,在建造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自然灾害的侵袭也比在平原的时候多,因此在施工材料上我们要选择防震能力强的材料,增强公路桥梁本身的质量水平。山区雨水也比较丰富,在雨水冲刷的时候容易造成软弱路基的形成,给公路桥梁造成损害,长期如此,整个地基就会下沉,公路桥梁的整体路面就会低于周边的路面。因此,加强防震和防沉工作,可以有效地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质量上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2、公路桥梁质量管理对策
2.1健全公路桥梁质量管理制度
我国公路桥梁质量管理制度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企业需要对工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作出硬性规定,这样在技术质量上就会得到保障。企业不仅要在公路桥梁的质量上做好制度的规定,还要时刻关怀施工建设人员的利益,在保障他们应有的利益前提下,他们才能没有负担的进行工作,在工作中才会带有积极性,在管理上也易于沟通,在操作技能上也会积极去提升,对于施工中的质量不合格处,对相应的建设人员作出罚款的行为,这样赏罚分明,才有助于加强公路桥梁的质量建设。
2.2加强对施工场地安排的管理
因为公路桥梁建设的工程浩大,各种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多而杂,因此,我们应该专门设定一个人来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在施工场地的安排上,需要根据施工程序的先后来确定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顺序,一来保证了施工的及时,二来使得施工场地秩序完好,减轻了施工现场交通拥堵的情况。对于施工的建筑材料,我们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该清点好它的数量和种类,在质量上也要进行核对,在没有差错的情况下进行入库,并对一些材料进行遮光遮湿的处理,防止降低材料的自身性能。
2.3加强公路桥梁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力度
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施工材料质量上的把关,我们才能够对公路桥梁的质量有最基本的保障。在施工前期我们应该货比三家,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的测试,并结合经济原则进行选购,在购买前对商家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与具有质量检测过关证书的厂家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地利益合作,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
2.4严格公路桥梁竣工质量验收
在施工结束后,我们还要加强后期质量检测的工作,这是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由专业检测人员担任,在自我素质要求上相对较高,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其次做好检测仪器的校对工作,最后严格全面的进行检测,在质量达标后才能将公路桥梁工程投入使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路桥梁的质量。
3、结语
公路桥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还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因此我们要保障公路桥梁施工项目中的质量水平。而公路桥梁的质量水平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施工技术上进行提高,不单单从材料上进行质量把关,更重要的是有新技术的突破,需要引进一大批建设人才来对目前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增强它们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质量的控制上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到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测,对于不合格工序一定要进行惩罚,以此来警醒每个施工建设人员,才能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达到优秀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振才.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山西建筑,2013(9):16.
[2]刘成德.论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华章,2013(7):24.
[3]高雪磊.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风险评估优化研究.长安大学,2013(8):31.
悬索桥,它是桥面支承在悬索(也称大缆)上的桥,又称吊桥。它是以悬索跨过塔顶的鞍形支座锚固在两岸的锚锭中,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缆索上悬挂吊杆,桥面悬挂在吊杆上。由于这种桥可充分利用悬索钢缆的高抗拉强度,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是现在各种体系桥梁中能达到最大跨度的一种桥型。
在桥梁工程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特定的桥型特点后,可以对体系更进一步学习。在设计中对于体系的理解至关重要。以斜拉桥为例,上个环节主要是认识斜拉桥,了解斜拉桥的基本构成、结构特点、施工方法等,而这个环节的侧重点更多的是体系的组成和参数分析,体系参数方面外部约束、内部连接、刚度分配等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总体布置参数方面矢跨比、边中跨比、主梁宽跨比等参数对于受力特性的影响等。对体系的把我对于在设计中对具体桥型的参数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推荐书籍:《桥梁结构体系》。
道路运输是联结社会生产、交换、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逐步改善和提高,青海省的道路货运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面对现代物流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青海省的道路货运企业由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较低、价格竞争加剧,货运市场处在无序竞争环境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扩大经营范围,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法律与道德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二者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理论的焦点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篇一 《论法律与道德》 摘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关键词: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限度;法律道德化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两大调控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法律和道德就始终相伴、形影不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们凭借着自身的独有优势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习惯借用西方的一句 谚语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来定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认为法律和道德调整着各自的领域。我不反对这种观点,但在法律调整而道德不调整的领域以及道德调整而法律不调整的领域外,还存在一个法律和道德交叉调整的领域。正如博登海默说:“道德和法律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的命令,其控制范围部分上是重叠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几乎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和加强对道德秩序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范仍是一个社会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1]法律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法律与国家的产生同步,而在法律出现之前道德就已经存在了,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成员一致遵守的氏族习惯和宗教禁忌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它通常通过各种法律文书表现出来,而道德主要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识,它是导向性的,没有强制力,它存在人们的思想中,无须通过书面文字表达出来;法律调整的只是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化的言行,而道德不单单调整人的 言行举止 ,还调整着人们的动机和意识;法律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也是法律的核心,而道德强调的是义务本位,它要求我们主动追求真善美,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可见,法律和道德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调整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因而他们应该有各自单独调整的领域。它们自律的领域是不可以相互干涉和侵蚀的。例如,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规则,司法审判程序等只能由法律调整,而不随地吐痰和不讲粗言秽语之类只能由道德来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上升为法律,由国家使用强制力来约束人们遵守和履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基础的社会关系既是法律调整的对象,也是道德调整的对象;对这类社会关系的破坏既受法律的制裁,也受道德的谴责。在法律规范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道德的影子,比方说,在行政法中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民法中以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为指导原则。从某个角度看,道德是法律的上位概念,道德的外延要宽于法律,法律所调整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入到道德范畴中来。庞德在《法律与道德》一书中提到“刑法不应调整的,交给行政法和民商法;而那些法律不该调整的,就交给当事人的良心和他们的牧师吧!” 有人说“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体现的道德规范就越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范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成为了一部道德规范的汇编。”[2]从中可以看出道德法律化的倾向。所谓道德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法律的、国家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3]中西方都不乏道德法律化的例子,较为典型的是中国古代的立法过程。周公制礼,就是将夏商的礼进行整理补充,使礼的规范进一步系统化,礼的原则趋于法律化。“尊尊”、“亲亲”是周礼的基本原则,这种道德性要求成为法律中最重要的内容。礼和刑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在适用上是互补的,违礼即是违法,违法即是违礼,出礼入刑。在汉朝,道德法律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深受汉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汉朝的法律中将符合儒家的原则均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唐朝是礼法结合的鼎盛时期,宗法伦理关系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了,“一准乎礼”是对唐律的评价,礼不仅指导法律制定,而且直接入律。因为我国长期处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所以我们向来重视发挥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也一直存在道德法律化的趋势。 道德法律化有其必要性。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总会看到一些人明知道德的要求,但其行为却偏与道德相背。一个丧失良知、不知廉耻的人是不会考虑自己行为的道德后果的。这就需要将道德法律化,使人们的“所知”和“所做”一致起来。法律是权力和义务的统一体,而道德偏重于义务,将道德法律化能保障履行了道德义务的人得到相应的权力,当然,权力是可以放弃的,行为人可以做出主动放弃权利的抉择。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来履行道德义务。“把守法作为一种道德义务”[4]有利于法律的实施。“道德所能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非对抗性的行为。”[5]对于人们之间对抗性强、利益冲突激烈的矛盾必须由法律来调整。道德在一些情况下是无能为力的。“道德社会的维护,不仅需要很多人都有道德感,而且还需要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这样做。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只要一个人或者极少数的人不道德,它就可以摧毁整个社会的道德资源配置制度。”[5]道德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是谴责而没有惩处功能,这显然是不够的,对于犯罪之类的行为需要严厉制裁。正是因为道德本身有不够完美之处,所以我们要“道德法律化。” 道德法律化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而不是一味地将所有的道德规范都纳入到法律范畴。法律应该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合理兼容。事实上,法律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也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法律问题的。法律有其自身的缺憾和局限性,这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激发了人们不断完善法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梁启超先生在其《先秦政治思想》一书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律的缺憾:“法律权力的渊源在于国家,一次过度迷信法治主义,便迷信国家权力,结果是自由都被国家吞灭了,此其一;法治主义,总不免机械观,万事都像一个模子里定制出来,妨害个性发展,此其二;逼着人民在法律范围内取巧,成了儒家所谓的‘民免而无耻’,此其三。”将道德都并入法律是不符合人类创设法律的最终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道德逐渐凸显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并且有被经常违反的风险,就有可能吸纳到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要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道德法律化是将部分道德赋予法律效力,而哪些道德需归入到法律中取决于人们对行为的认可程度。道德法律化的这个“度”,可以看成是普通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所接受和需要的程度,法律对社会成员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对于道德品质高的人来说,法律的标准过低,对于道德品质低的人来说,法律的标准过高,所以法律要取一个“折中值”。一个人可以忽视道德,但是不可以违反法律。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就准确地反映了道德法律化及其限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重婚是普遍的、道德的、合法的。我们现代社会以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为道德要求,现行的婚姻法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且将重婚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及规定了无过错方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可以看出,现行的婚姻法较大程度地吸收现代社会的道德因素,加大了对重婚的惩罚力度,但现行婚姻法并没有把所有的婚外恋的情况都囊括在调整的范围内。婚姻家庭归根到底属于私人领域,还是要感情和亲情维系,法律不宜规定得过于苛刻。又如,有学者曾经提出将“见死不救”纳入刑法中的“杀人罪”的不作为犯罪。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每个人都能这么做当然好。但是,我们不能不给一个人选择的权利,如果“救别人”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换,那么我们起码要有权决定是否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法律硬性规定去“救别人”,就是强行用一条性命去换另一条性命,造成了两个生命权实质上的不对等。因而还是将是否“救别人”的问题留给道德来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公德来促使人们做出积极的回应。过分强调道德的法律化很可能导致道德的弱化,而且“国家的财力也不能支撑道德全部法律化之后的执行成本。”[7]法律不能够也不可能完全代替道德。 在道德法律化的同时,我们还要使得法律道德化。法律道德化并非指将法律调整的对象吸收到道德范围内,而是说法律规范中的倡导性的规定和禁止性条文能内化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对象,而非迫于国家的强制力和法律的约束力不得已而为之。道德是法律的升华。法律规范必须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失去伦理道德这个基础,法律规范势必蜕变成立法者的专横意志。解决法律中现存的一些尴尬问题,需要在法律中注入道德的血液,灵活地运用法律,吸取儒家伦理法的合理内核,换言之,道德化的法律要借助于道德的职能。何况人的思想、信仰、私人生活领域等都是法律不能调整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法律道德化不仅有助于公民道德的提高,也是法治目标的实现。法律和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也都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无论是“道德法律化”还是“法律道德化”都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亮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迎合法治的需要。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 方法 .华夏出版社,1987,P386. [2]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哲学研究,1997年第一期.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二期. [4]刘云林.论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中州学刊,2003年第二期. [5]罗国杰.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P72. [6]王建国.人性的假设与市场经济.经济学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P75. [7]郝铁川.道德法律化.检察日报,1999-11-2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践行孝道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摘 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践行孝道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尽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更要把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保全身体,珍爱生命。身体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赐,保全身体,珍爱生命,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三是要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业;六是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即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盲从。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尽量采用现代文明方式安葬过世的亲人。八是要尽职尽忠,清正廉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国立功。学好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华,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对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错误的观念,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摒弃。
3 在践行孝道中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尽孝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样行孝,因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实质是“仁爱”,仁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孝的人性基础,而孝是仁爱的外在表现。同时,有仁爱之心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自爱,且有智慧、有勇气,这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其次,孝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价值导向。以孝励志,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取向。要讲孝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价值导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终极目标的最好方法。我们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孝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们的大学生爱护身体,好好学习,树立一个目标,确定生活方向,从行动上践行孝道。我们知道了要在行孝、尽孝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行孝、尽孝的实际行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行孝、尽孝,首先必须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动辄离家出走或自毁生命,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本领。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动。不好好学习,混日子,动辄逃课,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既要讲物质贡献,又要讲精神贡献;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又要奉献社会,同时要尽力而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对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报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翔非.孝里有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后花园,当我们感到烦忧或困惑时,打开后花园,里面春光明媚,行云流水,里面搭着逍遥桥,流着忘忧泉,飞着天堂鸟。走进里面,让心灵放飞……——题记 清晨,被包裹在狭窄公交车上的我,穿梭于薄暮下的围城之中。不管是寒风暴雨,独自一人走在这条大街上已有无数次了,不知为什么这次觉得脚步如此沉重,仿佛脚下穿着铁鞋走在宽阔无比的磁物中,寸步难移。 大概是受了早上那件事的影响吧!得知被认为是稳坐宝座的我,被挤下了英语导优班的名列,顿时如五雷轰顶,辉煌一下子离我远去,心仿佛进入了深秋季节的树林。我像是在捡起落叶的那个人,我在苦笑着怀念那逝去的青翠。 我无力地走着,路仿佛格外漫长,突然,一束阳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阳挣扎着想逃脱于地平线的束缚,那是一种不愿服输的性格啊!在阴云的笼罩下,太阳的光芒逐渐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惧的阴影。难道太阳还是无法战胜那无边的黑暗势力?然而,我想错了,一缕缕微光再次展现出来,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执著,“皇天不负有心人”,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每一个角落,阴云屈服了! 我顿时醒悟了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如此相似?原来自己不过是那没认识自己的青年人。有一个青年人常常埋怨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哲人便告诉他:“你能把地下的那一粒沙捡起来吗?”“这当然不可能!”青年人鄙夷地说。“如果地下是一粒珍珠,你还会担心捡不起来吗?”青年人明白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这就是自己,真实的自己。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却依然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面对人生,我是不是从中得到些感悟呢? 真感谢那次我走进了自己的后花园,读懂了并叩问了自己内心的那个答案。
1946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法学。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法律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肄业。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哲学系主任、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专于伦理学出版、发表学术著作20余部,论文100余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主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合编《伦理学教程》、《西方伦理思想史》等。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2015年3月9日7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