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 悦他 网 有大家的反馈资料的也有参考价值哈 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可以给个大大的赞不。
该院的口腔种植牙技术开展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来,在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王佐林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学科团队由口腔颌面外科学及口腔修复学技术骨干组成。2005年口腔种植科与纽约大学口腔种植中心签订友好合作协议,2006年成为该院重点学科,已成为口腔种植牙技术培训及临床应用的重要基地之一。口腔颌面外科学是该院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优秀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技术骨干均有出国进修学习的经验,90%的医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有高级职称人员6名,其中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4名,每年培养硕士7~10名,博士2~3名。在学科带头人王佐林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其他科研基金近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门诊开设了口腔种植义齿修复、牙槽外科、头颈肿瘤、口腔颌面部整形、颌面创伤、涎腺疾病、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正颌外科以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等专科,在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心电监护拔牙、无痛拔牙、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正颌外科、颞颌关节疾病、三叉神经痛、唇腭裂畸形整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开展超声洁牙、预防性充填、非创伤性充填,采用氟化物、窝沟封闭防龋、微创牙科技术等措施进行龋病早期预防和治疗。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口腔疾病的群体预防项目。住院部病房有编制床位50现实际开放20张,能让病人以较低廉的费用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主要收治口腔颌面部的良恶性肿瘤、炎症、颌面部外伤、涎腺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颞颌关节疾病、三叉神经痛、牙颌面畸形等病人。能开展各种复杂的肿瘤,整复及正颌外科手术。如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术,晚期恶性肿瘤的序列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各种组织瓣的即刻修复和器官再造,LefortI截骨+双侧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的正颌外科,复杂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腮腺手术除皱美容切口,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等。并被指定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微笑列车”指定合作点,对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收治。 ·针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的心电监护拔牙·无痛拔牙·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微笑列车”免费治疗)·青少年及成人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 口腔内科成立于建院初期,2005年分为口腔内一科、口腔内二科,共有医师21名。专业力量雄厚、技术精湛、梯队合理,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临床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诊治工作,享有盛誉,是全国牙体牙髓专科医师培养基地所在科室。 科室医生:赵守亮、王强、赵蕾、范建玲、臧晓燕、卫华、曹立群、葛建平、胡曰健、朱征、王晓虹、周玥。 儿童口腔科专门从事儿童口腔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工作,是上海市为数不多的专门以儿童为对象的特色科室。主要诊疗内容包括儿童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及牙龈病的诊治、牙列不齐的早期矫治、儿童拔牙、牙外伤及常见口腔粘膜病的诊治工作等。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曾被评为上海市领先专业、市重点学科,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市级文明班组荣誉称号。医生都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一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医生二名,许多医生具有用英语或日语接待外籍患者的能力。口腔综合科口腔综合科是该院主要的本科生临床实习基地,现有医护人员7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主治医师、讲师4人,有4人具有博士学历。临床采用一站式服务,不需要转科,拔牙、补牙、镶牙及儿童牙病均可有不同专业的医师协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各类牙病均采用无痛治疗,并承诺对失败病例提供1年内免费治疗。 口腔预防科主要开展龋病、牙周病、牙外伤等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在临床上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对龋病早期脱矿、口臭、牙本质过敏等口腔疾病进行诊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传授口腔保健知识。口腔放射科拥有口腔牙科CT机、全数字化口腔X线影像系统、全镜头测量X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口内片(牙片)的投照,口外片(平片、头颅侧位片)的投照,以及颌骨三维成像、涎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等特殊检查。是上海市北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最先进的口腔医学影像中心。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共有医师1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4人,有5位医师曾在日本、美国留学。学课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临床主要开展固定义齿修复、局部可摘义齿修复、覆盖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等,其中包括烤瓷牙、全瓷牙、各类附着体义齿、套筒冠义齿等,特别是对美容义齿修复、疑难修复等方面富有特色。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建议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根据原因来确定治疗方法。
杨柳,女,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三级,,现在经济学院任教,硕士生导师。教育经历:1995年9月至1999 年7月,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10年7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杨柳,1977年11月生,女,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金融工程系主任,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学科负责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研究顾问,湖北省金融统计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学,金融稳定和银行风险管理。1995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获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系,2003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6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1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起担任金融工程系主任;2013年任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2015年: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研究。2015年起担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学科负责人; 2018年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院聘教授”;2019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修,2019晋升为教授。 杨柳目前已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际权威英文期刊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SSCI一区)、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以及国内权威期刊《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共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4项和湖北省金融统计学会项目2项,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论文“Effectivenes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under Maturity Mismatch” 获得第16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调研报告“武汉市城市圈民间融资情况调查报告”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三等奖,论文《国际经济因子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获人民银行总行青年课题二等奖,调研报告“利率双轨制背景校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研究报告”获湖北省金融统计学会重点课题二等奖,论文《“商业银行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获湖北省数量经济学年会论文三等奖。还有多份调研报告分别获得国务院、湖北省政府、人民银行总行、武汉市政府,湖北省省委以及湖北省宣传部采纳,并得到国家领导人、武汉市市长和湖北省省长肯定性批复。参与主编的教材《货币金融学》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教育部金融学核心课程规划教材;并多次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和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8年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院聘教授”,2019年晋升为教授。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文科爱好者》杂志怎么样? 《文科爱好者》是正规省级期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查,成都大学主管主办, 主管单位:成都大学 主办单位:成都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国际刊号:1671-1270 国内刊号:51-1613/G4 邮发代号:62-320 创刊时间:2001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 欢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研究生踊跃投稿。
这个可以直接在国家新闻总署去输入期刊的名称就是知道了。
《铁道运输与经济》 是北大核心期刊杂志刊名: 铁道运输与经济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主办: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1421CN: 11-1949/F邮发代号: 2-34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铁道运输与经济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获奖概况 1956-2014年大连化物所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90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79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截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5564件,其中发明专利5251件,累计专利授权21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25件,累计申请中国国外专利350多件,其中PCT申请210多件,获得中国国外专利授权80多件。 获奖(部): 获奖年度获奖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类别获奖等级2013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东辉,杨学明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应用基础研究 孙公权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界面及过程研究 邵志刚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3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技术及应用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3甘油催化转化制备1 ,2-丙二醇技术 徐杰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三等 2013多级孔共结晶分子筛催化剂研发及在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徐龙伢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3张存浩 张存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奖 2013现代催化研究方法 辛勤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一等 2013膜技术术语词典 王从厚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高效液相色谱实用手册 张维冰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一种低碳烯烃直接水合生产低碳醇的方法 朱书魁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3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刘中民 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特等 2012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等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高性能,低成本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2轻质铝合金催化制氢 孙立贤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海洋多糖基微/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 马小军等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2包信和 包信和 何梁何利奖 2011由甲醇或/和二甲醚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齐越,刘中民,吕志辉 专利金奖 金奖 2011用于甲醛乙醛氨合成吡啶碱的钛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徐龙伢,刘盛林,杨寿海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1一种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田志坚,胡胜,王磊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专利(部): 专利名称专利类别申请日期授权日期发明人高危化学品监测离子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92013.12.02鞠帮玉高危化学品监测差分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32013.12.06鞠帮玉N-糖基化位点及结构鉴定软件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蛋白质组修饰谱定量数据处理平台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数据处理程序软件发明2013.08.072013.09.17韩克利一种用于正、负离子检测的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器发明2013.07.012013.12.04李海洋一种光源与小孔光阑的同轴对准装置发明2013.06.282013.12.04关亚风一种转板式单重态氧发生器发明2013.06.082013.11.20邓列征一种高真空仪器腔体加热装置发明2013.05.082013.11.27唐紫超一种自动开关实验仪器真空系统的装置发明2013.04.242013.10.23唐紫超一种信号线检测装置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实验室冷却水循环系统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用于采集呼出气的加热保温密封装置发明2013.04.182013.11.06王新基于三维空间静电势重构的新型蛋白质粗粒化计算方法软件发明2013.03.272013.05.10李国辉化学氧碘激光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仿真软件发明2013.02.072013.03.26怀英乙酸气相加氢制乙醇的提纯装置发明2013.02.062013.09.25夏吴一种采样热解析渗透膜的复合装置发明2012.12.212013.06.12渠团帅一种用于热解析进样的步进电机进样器发明2012.12.212013.06.26王祯鑫一种固定光纤的镀膜夹具发明2012.12.212013.06.26龚选一种便携式快速检测压电微天平发明2012.12.212013.07.24孙立 科研方向 从2012年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即,一个定位:“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重大突破:“煤代油新技术、WQZB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关键技术、洁净能源相关的基元及催化反应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七个重点培育方向:“烃类清洁转化及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化工过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燃料电池及氢能关键材料及技术、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太阳能光-化学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分析与生物转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 论文发表 1950-2014年发表论文总数149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2859篇;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表SCI论文8304篇,20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Chem 、JACS等学术刊物以及相关学科顶级刊物上,出版科技专著59部。 《催化学报》:月刊,于1980年3月创刊,是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会刊。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色谱》是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于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色谱学科的基础研究和色谱及其交叉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色谱仪器与部件的研制和开发。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英国《分析文摘》(AA)等20余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色谱》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 .750(他引率为0 .87),名列中国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的第一位。《能源化学(英文)》主要报道化石能源、电化学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转化等与化学相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以促进能源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加速能源科学的探索研究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原刊名为《天然气化学(英文)》,1992年创刊,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2006年JNGC与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所有文章在其Sciencedirect平台上发布。2011年SCI影响因子为1 .348,位居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的第一位。
语言学必读书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语言学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
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
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范 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
6.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7.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
8.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9.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0. 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
11.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2.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1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5.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83
16. 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7.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18. 张 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0.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21.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22.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23.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5.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6.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7.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8.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9.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0.陈昌来编,《应用语言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7
31.何自然,冉永平编著,《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3. Lappin, S. ed., 1998.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当代语义理论指南),487-507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1
34.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
35. Saeed, John I. 1997. Semantics(语义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
语言学必读书目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90
《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霍凯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
《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语言学说史》,康德拉绍夫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编著,商务印书馆,1981
《西方现代语言哲学》,周忠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语义学》,利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语义学》,徐烈炯著,语文出版社,1995
《生成语法理论》,徐烈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计算语言学概论》,俞士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
《语料库语言学》,黄昌宁、李涓子编著,商务印书馆,2002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
《语言教学分析》,麦基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语言学中的逻辑》,奥尔伍德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语言逻辑分析(语言学家关注的一切逻辑问题)》,麦考莱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语法学史稿》,龚千炎著,语文出版社,1987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
北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 商务印书馆
语法研究入门 马庆株(编)
吕叔湘(1984)《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59)《语言问题》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90)《语法丛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1991)《音系学基础》北京 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 语文出版社
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3)《现代汉语汉语句法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4)《陆俭明自选集》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2003)《陆俭明选集》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 马真(1999)《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本)》北京 语文出版社
沈阳(1994)《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2000,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北京 语文出版社
沈阳 郑定欧(1995,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阳 何元建 顾阳(2000)《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出版社 袁毓林(1998)《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袁毓林(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 郭锐(1998,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2000)《面向中文信息处理方向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伯江 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1990/1995)《语义学》北京 语文出版社
徐杰 (2001)《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思颖(2003)《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石定栩(2002)《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龚千炎(1987)《中国语法学史稿》北京 语文出版社
邵敬敏(1990)《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大出版社
现代汉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出版社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陆俭明
词汇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青 语文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符淮青
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 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陈保亚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语言学教程 [美]霍凯特 北大出版社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汉语方言概括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汉语方言导论 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系学基础 王理嘉
文字学纲要 苏培成
简明汉语史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刑法 张明楷民法 贺卫方法理 张文显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从“位格”看堕胎伦理困境的解决》,《哲学动态》,2012年第8期3、《如何造物我才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4、《主体间性:马里旦、萨特、哈贝马斯与胡塞尔的比较》,《中国现象学与哲学研究》,2012年卷5、《论“幸福感”的形上本质》,《伦理学与价值论论丛》,2012年卷6、《成教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哲学反思》,《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7、《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第12期8、《论中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质区别》,《北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9、《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性道德研究》,《伦理学与价值论论丛》,2010年卷10、《向死而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本体论诠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1、《论土家族灵魂观的传统文化内涵》,《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2、《牟宗三真的“误读”康德了吗?——就“智性直观”问题与邓晓芒老师商榷》,《<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3、《从“智的直觉”论牟宗三对康德“道德律”的批判》,《<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4、《从“智的直觉”论牟宗三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孔子研究》,2007年第6期15、《生态伦理的“位格”向度探析》,《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6、《道德与自然:“形上之道”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17、《“沉思”的形上性与非形上性——兼论“形而上学”与“形上之道”的本质区别》,《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10月学术研究卷18、《从实体到主体——西方古典形而上学的终结与转向》,《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19、《牟宗三真的“误读”康德了吗?——就“智性直观”与邓晓芒老师商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道德学的净化——从康德学说论道德学的义务论本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1、《墨家功利观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比较》,《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2、《马克思真的是“自由”的马克思吗——论马克思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的根本区别》,《唯实》,2004年第10期23、《澄清“形而上学”与“形上之道”同一性之误区》,《武汉大学、辅仁大学哲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7年4月。作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生参与博士生论坛,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24、《“三谛圆融”密意探微》,《觉群》,2007年第4期25、《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普觉》(新加坡),2008年第10期26、《专弘净土,密护禅宗——浅析印光大师禅净思想》,《弘化》,2008年第5期27、《执理废事,即为邪见——浅析印祖之理事观》,《净土》,2008年第6期28、《印光法师伦理思想浅析》,《弘化》,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