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海南张惠明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海南张惠明发表的论文

完成项目①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测试方法的研究”,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万元,项目排名2,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②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套15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检测技术研究。③“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条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④ “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的基础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⑤“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横向协作,20万元,项目负责人。⑥“TCP-1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0万元,项目负责人。⑦“激光法高效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研究”,教育部,5万元,项目排名3,承担实验研究。在研项目①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二期,100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分析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② “基于TEAM模块的分析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万元,项目负责人。③ “新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研发及产业化” 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90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论著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有2篇,EI收录8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16篇,部分发表的论文如下所列:1 “发动机排放动态测试及其高速数据系统”, 汪曣、张宏伟、赵学玒,《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4.4.(2000)2 “电容式保温瓶玻璃毛坯自动测厚的研究”, 田锡惠、汪曣、赵学玒、任惠茹,《仪器仪表学报》,V0l.21.4.(2000)3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内燃机排放成分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汪曣、张惠明、赵学玒,《燃烧科学与技术》,V0l.6. 3.(2000)4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张惠明、汪曣、张宏伟,《农业机械学报》,Vol.32,No.3, (2001)5 “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李庆波、汪曣、王斌、徐可欣 ,《食品科学》,Vol.23,No.6, (2002).6 “New Advancement in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lood Glucose by NIR Spectroscopy”,李庆波、汪曣、徐可欣,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57-464[4916-88],ISTP检索,EI025172763307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components in Human Bloo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Zhao Xueling、Zhang Lu、Wang Yan、Xu Kexin、Wang Yi、Zhang Kai、Wang Xueqian, 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90-497[4916-95],ISTP检索,EI025172763358 “四极质谱用于内燃机排气成分检测的研究”,张惠明、张宇、汪曣,《内燃机学报》,Vol.20,No.5,(2002).9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检测必要测量条件的研究”,李庆波、徐可欣、汪曣,《天津大学学报》,Vol.36,No.2,(2003).10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基础研究”,李庆波、张鲁、汪曣、胡小唐、徐可欣,《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1 “冰片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谷筱玉、汪曣*、徐可欣,《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2) (谷筱玉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 SCI检索778LJ, EI04238195610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探索”,李文秀、汪曣*、徐可欣、雷震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10) SCI867ZM ,EI0503879799613 “光程长对光谱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卢延辉,汪曣等,天津大学学报NO.8(2004)。14 “信号分离技术在同时检测液体密度和粘度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1.315 “Measurement of borneol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Gu Xiaoyu, WangYa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3 n2 EI0516905125016 “Pathlength selection method for quantitive analysis with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LT’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I0504880659217 “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冰片研究中的对比” 孙惠丽,汪曣等,中草药v36 n318 “提高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血糖精度的途径”, 汪曣,李宁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录用待排);19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实现信号采样和PWM控制”,李宁,汪曣,微型机与应用2004 n720 “数字滤波技术用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分析”, 汪曣, 李宁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3-241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9 22 “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系统”,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8

琼中张惠明发表的论文

完成项目①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测试方法的研究”,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万元,项目排名2,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②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套15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检测技术研究。③“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条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④ “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的基础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⑤“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横向协作,20万元,项目负责人。⑥“TCP-1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0万元,项目负责人。⑦“激光法高效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研究”,教育部,5万元,项目排名3,承担实验研究。在研项目①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二期,100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分析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② “基于TEAM模块的分析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万元,项目负责人。③ “新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研发及产业化” 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90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论著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有2篇,EI收录8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16篇,部分发表的论文如下所列:1 “发动机排放动态测试及其高速数据系统”, 汪曣、张宏伟、赵学玒,《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4.4.(2000)2 “电容式保温瓶玻璃毛坯自动测厚的研究”, 田锡惠、汪曣、赵学玒、任惠茹,《仪器仪表学报》,V0l.21.4.(2000)3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内燃机排放成分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汪曣、张惠明、赵学玒,《燃烧科学与技术》,V0l.6. 3.(2000)4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张惠明、汪曣、张宏伟,《农业机械学报》,Vol.32,No.3, (2001)5 “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李庆波、汪曣、王斌、徐可欣 ,《食品科学》,Vol.23,No.6, (2002).6 “New Advancement in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lood Glucose by NIR Spectroscopy”,李庆波、汪曣、徐可欣,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57-464[4916-88],ISTP检索,EI025172763307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components in Human Bloo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Zhao Xueling、Zhang Lu、Wang Yan、Xu Kexin、Wang Yi、Zhang Kai、Wang Xueqian, 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90-497[4916-95],ISTP检索,EI025172763358 “四极质谱用于内燃机排气成分检测的研究”,张惠明、张宇、汪曣,《内燃机学报》,Vol.20,No.5,(2002).9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检测必要测量条件的研究”,李庆波、徐可欣、汪曣,《天津大学学报》,Vol.36,No.2,(2003).10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基础研究”,李庆波、张鲁、汪曣、胡小唐、徐可欣,《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1 “冰片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谷筱玉、汪曣*、徐可欣,《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2) (谷筱玉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 SCI检索778LJ, EI04238195610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探索”,李文秀、汪曣*、徐可欣、雷震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10) SCI867ZM ,EI0503879799613 “光程长对光谱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卢延辉,汪曣等,天津大学学报NO.8(2004)。14 “信号分离技术在同时检测液体密度和粘度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1.315 “Measurement of borneol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Gu Xiaoyu, WangYa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3 n2 EI0516905125016 “Pathlength selection method for quantitive analysis with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LT’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I0504880659217 “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冰片研究中的对比” 孙惠丽,汪曣等,中草药v36 n318 “提高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血糖精度的途径”, 汪曣,李宁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录用待排);19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实现信号采样和PWM控制”,李宁,汪曣,微型机与应用2004 n720 “数字滤波技术用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分析”, 汪曣, 李宁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3-241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9 22 “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系统”,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8

海南大学陈明锐发表的论文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院现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应用数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个。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网络工程等七个本科专业;拥有海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海洋通信与信息岛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中心、省级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学院实验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72人,其中教授37人,副高职称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率达80%;学院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方滨兴院士、姚建铨院士、周巢尘院士等2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逐渐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等240余项,受资助经费2000余万元;科研获得各类奖项6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获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各类教材53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200余篇。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1人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获得2013年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2人被评为海南省“教学”,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有6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学院共有5门海南省精品课程,1门海南省重点课程,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海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一、推荐免试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继续面向国内重点院校(211工程大学)招收推荐免试生。招收推荐免试生工作将于2014年9月开始,届时将在研究生招生主页公布《海南大学2014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施办法》请广大考生查询。

二、研究生报考

1.报名时间:2014年10月初启动,届时查看海南大学研招网填报。

2.初试时间:2014年12月底或2015年1月初进行

3.复试: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我校属于二区线,达到二区线可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进行,届时会通知。复试采取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为1:1.2左右。

初试与复试成绩比例为60%:40%,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2)×40%

三、奖励政策

1.推免生入学奖励:我校农学、理学、工学门类接收来自“985”院校的学术型推免生,入学报到后给予奖金10000元;我校农学、理学、工学门类接收来自“211”院校的学术型推免生在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同年级学生综合排名前30%的外校生和排名前10%的本校生,入学报到后给予奖金5000元。我校非农学、理学、工学门类接收来自“985”院校的学术型推免生,入学报到后给予奖金2000元。

2.我校设立《研究生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奖励》、《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等各类奖励机制。同时学院还设有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供学生勤工助学、科研实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我校设有《海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研究生访学计划》、《研究生参加高水平会议》、《研究生联合培养》、《海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等项目提供在读研究申报。

四、就业情况

我院培养的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陆续进入知名互联网企业,三大运营商、银行系统、事业单位和研究所、部队以及公务员队伍。

五、其他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交纳学费,具体收费标准以我省物价局批准的为准,届时另行公告。

学制都是3年到5年。

各学位点联系方式

(1)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是海南省一个工学博士点,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6人。

负责人杜文才:、白勇:

(2)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在软件理论和云计算方面有较突出的成果,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共17人。

负责人杜文才:

(3)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属于专业学位,招生规模大,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共17人。

负责人陈明锐:

(4)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发展已相当成熟,在海洋通信,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数字水印等技术都有着深入研究。

负责人周又玲:

(5)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硕士点有着雄厚的师资队伍,所研究的代数学,图论,分形几何等都达到国际水准,科研成果颇为丰厚。

负责人尹建华:

(6)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属于专业学位,每年招生规模大,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规定学生不得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时间,现有导师16人。

负责人陈褒丹:

部分已发表论文(第一作者)1、黄俊,白硕.动态能力与联盟绩效:理论与实证,《经济管理(新管理)》,2008.10:36-41;2、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32-38;3、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2007全球运筹管理产业实务研讨会暨论文发表会论文.台南(台湾)科技大学举办.2007, 12;4、黄俊,白硕.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中国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宣讲)论文.北京:《管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2007, 12;5、黄俊,李传昭.战略联盟管理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科研管理》,2007.12:98-107;6、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联性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50-55;7、黄俊,李传昭.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封面文章),2007.1:167-171;8、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 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管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北大商业评论》联合举办.2006, 11:40-56;9、黄俊,李传昭.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制造商与供应商学习型战略联盟实证研究问卷检验, 《科技管理研究》,2006.3;10、黄俊,李传昭.供应链整合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6:110-111;11、黄俊,李传昭.日本汽车制造商快速技术创新能力的来源:基于供应链的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封面文章)全文转载. 2005, 12: 42-45;12、黄俊,熊风华.进口替代农产品企业的技术投入与经销商数量关系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黄俊,李传昭.企业资源计划与数据仓库.《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135-138;14、黄俊,李传昭.对我国企业ERP应用的再认识,《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15、黄俊,李传昭.“知识联接”-成功实施ERP的基石,《上海企业》,2002,6;16、Jun Huang.Wang Zhao.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ssuing Mechanism in Distributive Digital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 ICCEE 2008199-203).20-22,December 2008, Phuket Thailand(EI检索)部分合作发表/录用论文1、 邱钊,黄俊.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质性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10,2、 周剑,黄俊.影响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关键管理能力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7, 5:100-106;3、 黄俊,王钊,顾国伟.动态能力的测度: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 2008录用;4、 邱钊,黄俊.贝叶斯定理在统计数据缺失值填充中的应用.《中国软科学》,2008录用;5、 郭德洪,李传昭,黄俊.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及其战略.《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19-226、 张子健,刘伟,黄俊.供应链中合作产品开发的任务分配决策分析.《管理工程学报》录用,2009.107、 邱钊,黄俊,陈明锐.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障碍研究.《科学学研究》录用,2009(稿件编号2008-0870)8、 邱钊,黄俊,陈明锐.普通高考招生信息网站的负载均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11:9、 陈升,黄俊.我国部分企业ERP应用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4:112-11610、Qiu Zhao,Huang Jun.Missing Value Treatment of the Data Mining Based on Bayesian Principle.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2008 ICCSE). July 25-28,2008.(ISTP检索)11、Qiu Zhao, Huang Jun.Improvement of High Reliable Cluster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Based onMultiple Regression.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2008). 12-15 October, 2008. Beijing, China(ISTP/EI检索)纵向研究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06CJY023),《动态能力、联盟绩效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主持,2006-2008,在研;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号:08jwsk281),《三峡库区农业多功能性研究》,主持,2008-2010,在研;3、2008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资助号:081063516),《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软件大规模定制实验计划》指导教师,2008-2010,在研;4、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JY012),《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主持;2008-2009,在研;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70602028),《国有企业控制权变迁的交易费用和路径选择》,主研;2007-2009,在研;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协同演化研究:基于重庆猪肉产业链的实证分析》,第一主研,2007-2009,在研;7、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号:CSTC,2005CE9067),《外部市场发展与家族企业成长、治理结构转型:来自重庆和浙江两省市家族企业的实证》,参与;2006-2008,在研;8、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807018),《多种推荐模式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研究》,第二主研;2008-2009,在研;9、重庆软科学项目(资助号:2005CE9072),《重庆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第一主研;2005-2006,已完成;10、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号:2005CE9072),《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参与;2005-2006,已完成;学术专著1、 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营销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一版;社会服务记录1、主持/参与横向项目:l广东省潮州市滨海新区战略规划(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项目,主研,2008,在研;l重庆市土地承载力研究(重庆市发改委)项目,主研,2008,在研;l四川广安运政系统战略研究项目,主研,207-2009,在研;l重庆市渝青机械有限公司战略咨询项目,主持,2004-2005,已完成;l广物汽贸汽车有形市场尽职调查(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参与,2003,已完成;l张学友2002年重庆演唱会策划组织项目(安盛管理咨询公司策划项目),参与,2002,已完成;2、社会培训服务单位:l张家港市(苏州)三惠化工有限公司,2005.08,销售培训;l重庆四联集团川仪总厂,2005.09-2005.12,物流管理培训;l武汉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2006.07,跨文化管理培训;l重庆华伟集团,2006.09-2006.12,商务管理培训;l重庆市扶贫办;2005-2008,农村经纪人培训项目;

你好请问是问海南陈明锐级别是什么吗?海南陈明锐级别是教授。陈明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省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主任,省级精品课程责任教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并且入选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治学严谨、因材施教,与学生融为一体,培养的学生不少已成为业务骨干。先后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近50篇,主编与参编的教材10部。曾获中国第二届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标准化考试创新奖二等奖,省首届中青年科技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海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海南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称号。

张明山发表的论文

给你举个例子吧[1]钟英杰, 都晋燕, 张雪梅. CFD 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3, 31( 3) :286-289[2]宋军,张明山.认知心理学在人机界面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6 年 10 月,第 27 卷第五期.[3]李国美.人机工程学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汽车技术,2004 年,第1 期.[4]孙志军.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杜正伟, 基于 CATIA V5 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6] Santonchi D M. Automated sequencing and subassembly detection in assemblyplanning .Annals of the CIRP, 1992, 41(1) :1-4[7]日本自动汽车技术会 《汽车工程手册》2008[8]乐玉汉.轿车车身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9]占建云,郑晋军.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工具初探.天津汽车[10]江健,张文明.人机工程学在车辆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 年 4月[11]SAEJ1100《SURFACE VEHICLE RECOMMENDED PRACTICE》2005-09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3.1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3.2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张明山(1913——1981.7.26)辽宁辽阳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自16岁起,即到当时的鞍山机械厂当学徒。1931年以后,到日本人开办的鞍山制铁所、昭和制钢所、满洲制铁会社鞍山本厂第二压延工场第一小型工场做钳工,直至1945年8 月日本投降。1949年6月,回到鞍钢,随即在小型轧钢厂一车间任备品班班长。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鞍钢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后为研制轧机“反围盘”自动喂钢装置,与两位老工人连续苦战三个寒暑,终于获得成功。经过安装和调试,小型轧钢机精轧系统的“反围盘”装置,于1952年9月14日,试轧出直径19毫米和25毫米的圆钢。从而结束小型轧钢厂27年用手工喂钢的历史,初步实现自动化喂钢。以小型轧钢厂张明山创造“反围盘”为契机,一场机械化、自动化运动随即在鞍钢开展起来。9月25日,鞍山市人民政府、鞍山市总工会和鞍钢联合发出《关于批准小型厂张明山同志为1952年的特等劳动模范的决定》。随即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同年末,《人民日报》以张明山研制“反围盘”及小型轧钢厂的技术革新运动为内容,发表题为“努力推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的社论。

张明楷发表的论文

论文总数约400余篇1.《新刑法与并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 2000.12.《行政刑法辨析》中国社会科学1995.3.94-1173.《Criminal Responsibility》Social Science in China 1995.1.101-1114.《论刑事责任》中国社会科学 1993.2.143-1555.《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法学研究 2000.16.《“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法学研究1997.37.《新刑法与客观主义》法学研究1997.6.93-1058.《犯罪概念探讨》法学研究1989.3.44-489.《关于类推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87.2.46-5110.《教唆犯罪不是共犯人中的独立种类》法学研究1986.3.42-4411.《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结合犯》法学研究1984.3.17-1912.《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中国法学 1999.613.《关于增设背信罪的探讨》中国法学1997.1.67-7314.《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国法学1995.1.74-8215.《关于共犯人分类刑事立法的再思考》中国法学1993.1.96-10416.《罚金刑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中国法学1991.4.98-10517.《中国刑法の未遂理论》东京都立大学法学会杂志32卷1号,405-421,199118.《西德刑事法律的变迁》法学译丛1989.5.40-4519.《论修改刑法应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1997.1.65-7120.《如何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法学评论1997.221.《论淫秽物品的认定》法学评论1995.1.72-7622.《外国短期自由刑简论》法学评论1991.2.81-8323.《对刑法第170条的修改意见》法学评论1989.5.55-5724.《浅论强奸罪的主体》法学评论1988.5.58-6125.《英国刑法中共犯的几个问题》法学评论1986.4.70-7326.《行为结构与犯罪构成体系》法商研究1998.227.《正确处理粗疏与细密的关系 力求制定明确与协调的刑法》法商研究1997.1.12-1728.《论绑架勒赎罪》法商研究1996.1.14-1929.《论刑法的谦抑性》法商研究1995.430.《论刑法分则中作为构成要件的“情节严重”》法商研究1995.1.14-193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回扣》法商研究1994.3.1-632.《犯罪预备中的“为了犯罪”》法学杂志1998.1.7-833.《简论共同犯罪的立法完善》政治与法律1997.1.11-1234.《英美刑法中关于法律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法学家1996.335.《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故意》法学家1994.2.87-9136.《德日刑法中的过失》法律学习与研究(法学家)1992.4.88-9237.《简评共犯的竞合》法律学习与研究1991.2.62-6438.《论疏忽大意的过失》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1.47-5239.《论性病患者卖淫、嫖娼罪》法律科学1992.2.40-4240.《论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法学1994.10.26-2941.《刑事政策的调整》法学1993.6.16-1742.《对“能人”犯罪从轻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法学1992.7.22-2443.《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法学1991.6.31-3344.《论原因自由行为》河北法学1991.545.《刑事责任能力的若干问题》中南政法学院学报(法商研究)1994.1.55-5846.《浅论毛泽东关于对罪犯实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增刊,12-1647.《德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1.58-6348.《监督过失探讨》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3.1-549.《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4.52-5650.《对刑法分则第八章的修改意见》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3.53-5951.《论犯罪的动机》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1.61-6552.《再探犯罪未遂的特征》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4.70-7753.《试论介于罪与非罪之间的行为》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2.12-1554.《论受贿罪的主客观要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2.30-3455.《论犯罪构成要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4.40-4556.《刑法第140条“销售金额”的展开》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177-197.199957.《危险犯初探》清华法律评论第1辑,118-142.199858.《大陆法系国家的因果关系理论》刑法论丛第2卷,270-296.199959.《论不作为的杀人罪》刑事法评论第3卷,256-277.199960.《刍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1.9-14 1.《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一版) 独著 法律出版社 1999《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二版) 独著 法律出版社 2004《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三版) 独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2.《外国刑法纲要》(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未遂犯论》 独著 法律出版社 19974.《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独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5.《刑法的基础观念》 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76.《刑事责任论》 独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57.《犯罪论原理》 独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108.《行政刑法概论》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39.《刑法学》(第一版) 法律出版社 1999.7《刑法学》(第二版) 法律出版社 2003.7《刑法学》(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 2007.8《刑法学》(第四版) 法律出版社 2011.710.《法益初论》,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 《法益初论》(2003修订版) 独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11.《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日本刑法典》 独译 法律出版社1998.913.《罪与金融罪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15.《刑法学》(第五版) 与曲新久、陈兴良、王平、张凌、李芳晓合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16.《刑事疑案探究》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7.《刑事疑案演习》(一、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201018.《刑法学教程》(第二、三版) 独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01019.《刑法的私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01]程序上的刑民关系[02]从生活中发现法[03]渎职罪中“徇私”、“舞弊”的性质与认定[04]法治、罪刑法定与刑事判例法[05]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06]非常时期的刑法机能[07]论刑法的表述顺序与行为结构[08]商业贿赂、回扣及相关条款的法律性质[09]实体上的刑民关系[10]英美刑法中关于法律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11]置贿赂者于囚徒困境

试析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