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心房纤颤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心房纤颤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心房纤颤是指心跳的快慢强弱完全不规则,这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极少数为健康人,发作时间长时,心率快的心房纤颤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果为冠心病所致,治疗方法主要在于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担,服用长效硝酸甘油、潘生丁、消心痛较为有益,心室率太快时,应用少量强心药并适当用安定、芬那露等镇静剂,使心率控制在100次/分以下。近几年来,应用异搏定或乙胺碘呋酮防治心房纤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中医学常用生脉散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房纤颤:人参、五味子、麦冬、炙甘草、桂枝、丹参、当归、红花、水菖蒲、赤芍、川芎、万年青、珍珠粉。

1.病因治疗房颤的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才容易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使之转复后长期维持,即使不能治愈病因,能解除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很重要。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颤者,当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纠正,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房颤转复的机会增加,并能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实行手术去除病因后许多患者能在复律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2.药物治疗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3.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主要应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患者。最早采用的是房室结消融术,造成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然后配合起搏治疗,改善病人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疗效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4.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希氏束离断术“走廊术”及“迷宫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迷宫术”。其主要机理是在一系列切口之间,引导心房同时激动,以消除房颤即通过一系列切口打断常见的折返环,建立一条特殊的传导通路使心房电活动同步。该手术既保留了窦房结至房室结的“走廊”又使窦房结的冲动能传导到各心房肌组织,使心房肌能收缩一致5.抗凝治疗、预防栓塞房颤并合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年发病率达5%,房颤时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有利于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移动,导致全身不同部位的栓塞。因此积极予以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问题一:心房纤颤是怎么形成的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约占20%。 4.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 5.缩窄性心包炎 一般病人的发病率为22%~36%,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患者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肺心病发生房颤有报道。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患者。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在15%~20%,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问题二:心房纤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您好,心房纤颤的病因很多,常见于器质性疾病如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等。 问题三:什么原因会引起心房颤动会有什么影响 引起心房颤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疾病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房颤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其他(窦房结疾病、肿瘤、心包炎等)。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是引起房颤的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发房颤者可达9%~22%,而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有不少出现房颤。 除此之外,房颤可以由急性或暂时性的原因引起:如饮酒、手术、触电、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基础疾病成功治疗可能消除房颤。与血管疾病无关的房颤,对于年轻病人,大约30%-50%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为孤立性房颤。 引发房颤的原因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激烈运动和精神 *** 引起交感神经紧张,可以发生房颤;饭后和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状态,也可导致房颤。一般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房颤,如交感神经依赖性房颤,可使β-受体阻滞剂;迷走神经依赖性房颤,使用氟卡尼、丙吡胺等抗胆碱药治疗。 老化也是引起房颤的原因,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患者也必然增加。 房颤对患者的影响可表现在三个方面上,首先是很直观地表现在对生活的影响上,其发作时可使患者感到心悸不适,心率快而不齐,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第二方面是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房颤的时候,心房失去了排血的能力,心脏整体排血量会下降,也就是说病人心脏功能会减退;第三方面是最重要的房颤患者在心房内壁上容易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导致如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是为什么房颤患者需要常规抗凝治疗的原因。 问题四:什么原因引起的房颤 心房颤动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狭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可见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等,偶见于正常人,我爸有左心室功能减退,我问了我们学校的病理老师,胆说只要不劳累,控制好情绪是没事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问题五:心房颤动是怎么回事 心房颤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少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与心慌;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典型表现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当心室率低于90次/分或高于150次/分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心电图可明确诊断。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即使是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占其中的3%~11%。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发生房颤时心房无法正常排血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瘀滞产生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导致下游栓塞发生。因此房颤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亦非常关键。

柳叶刀发表论文房颤

58岁的老胡有高血压,前段时间又查出冠心病,家人都很担心他的 健康 。偏偏老胡又是个爱酒的人,每天都得喝上2两,不喝就难受,面对亲友的劝阻,他不以为然,认为每天喝点酒才能舒筋活络,对血管有好处。

吸烟有害 健康 ,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对于喝酒与 健康 的关系,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只要喝酒就伤害身体,但有人认为只要不喝大酒,每天喝点小酒对身体反而有好处,并举出了很多喝酒长寿的例子。

我们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谈论一下这个话题。白酒的成分是乙醇,进入人体被消化吸收后,会分解为乙醛,乙醛有毒性,会刺激人体皮肤黏膜、眼球和上呼吸道粘膜,导致眼球充血、水肿、咳嗽、胸闷等,同时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许多出现酒精中毒症状的患者,就是因为体内积蓄了过多的乙醛,无法分解导致中毒。乙醛在肝脏内代谢,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也对肝脏造成伤害。

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后血压会下降呢?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在人体内分解为乙醛,而乙醛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血管扩张了,血压自然会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不像降压药一样可以长期维持,只是暂时的,酒后4~5小时后,血压就会上升,甚至出现报复性反弹,达到比喝酒前更高的水平。 这时候,血压的剧烈波动极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针对喝酒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不喝醉,每天喝点小酒不伤身体。《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做出了反驳。

这项研究调查了978万未患房颤的人,结果显示,每周饮酒次数是患房颤的最大高危因素。 每天饮酒的人发生房颤的几率要远大于偶尔喝大酒的人,即使是每天喝点“小酒”,也会增加房颤患病几率。 并且, 每周饮酒量每增加1毫升,房颤风险就增加2%。 也就是说,每天喝酒比偶尔喝酒对身体的伤害大,且每天喝的量越多,伤害也越大。

这项研究中提到的房颤,可能不像心梗、脑梗一样被大家熟知,但它的危害却一点都不小。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房颤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液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引发脑梗、下肢栓塞等疾病。此外,长期房颤也可能导致心衰,甚至引发各个组织器官衰竭。

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过一项研究: 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一点都不喝对 健康 才是最有益的。

此外有多项研究都表明,饮酒是心梗、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且饮酒量越多,发病风险越大。

因此李药师提醒广大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后最好做到戒烟戒酒,不能因为身边有几个喝酒长寿的个例,就欺自己喝酒不影响 健康 ,更多的其实是喝酒引发心梗、脑梗的例子,这样的案例在医院里比比皆是。只要饮酒就对 健康 有害,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不喝酒才是最 健康 、最安全的做法。

当你喝下第一口酒,酒精就会通过胃部黏膜直接进入你的血液,顺着血管向全身扩散。胃部吸收酒精的速度,比小肠吸收水的速度还要快得多。浑身的血管立刻开始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这就是喝酒之后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暖和的原因,同时你的心率也在加快。只有10%的酒精通过汗液和呼吸排出了体外,剩下的就需要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要先通过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分解成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但乙醛很快会循着被酒精破坏的细胞膜,轻易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胞核内的基因,进而留下永久的隐患——癌变。你可能会说,乙醛转化成乙酸很快,并不会有机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其实日本人研究显示约40%的日本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基因,中国人类似。也就是说,身为东亚人的你至少有40%的几率乙醛脱氢酶会分泌不足,导致酒精代谢异常,使乙醛大量滞留在体内。不仅如此,酒精还会对你的胃部、肠道、大脑和心脏等部位“下手”,呕吐、头晕只是外在表现,而事实上,它会造成大脑的萎缩、体内白细胞数量下降、心脏肌肉下垂、肝脏硬化变肥大……这就是一口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喝酒难道就没有安全量?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相信,一点点酒也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如果少量喝酒,那么身体产生的乙醇脱氢酶不就足够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了吗?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8月23日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涉及了195个国家及地区的2800万饮酒者长达27年的饮酒风险分析。研究发现,酒精根本就没有“安全剂量”。相比于完全不喝酒的人群,每日饮用一杯酒(10g酒精,相当于一罐啤酒,100ml红酒或是30ml白酒)的人,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上升0.5%;而当每日饮酒量分别上升至2杯和5杯时,这一数字分别迅速上涨至7%和37%。▲2016年,因饮酒造成的死亡,中国排名世界第一有些冠心病患者还会每天喝点酒来软化血管,而实际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经12年的研究,发现规律的所谓少量饮酒发生房颤风险增加8%,每天多喝一杯增加额外8%的风险。哪些人不能喝酒?这些人对酒精的摄入要更加严格控制。1、有心绞痛的人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多使用含硝基抗心绞痛药物。硝基抗心绞痛药物可影响酒精代谢,不仅容易使乙醛滞留,引发疾病。而且还会导致少量喝酒也可能会引起醉酒。酒醉后又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再次发作或加重。因此心绞痛而随时有可能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患者不可饮酒。2、糖尿病酒精会阻碍肝脏对糖原的异生作用,与降糖药叠加,会引起严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有时候还会和醉酒相混淆,常被误认为醉酒而耽误治疗,很可能因低血糖而导致死亡。3、喝酒脸红的人喝酒脸红的人其实是体内乙醛脱氢酶2基因有缺陷,更容易有乙醛滞留体内,更易引发食道癌。4、高血压患者酒精会使血压升高。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十分危险,很有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中风、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等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另外,病人服用药物期间最好都不要饮酒,尤其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两者叠加会引起双硫仑反应,引发死亡。在停药7天内,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看来,适度饮酒,可以养生。只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因为酒,哪怕只是只喝一滴,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相比每天喝点小酒的人来说,还是滴酒不沾的人更健康。

一、前10分钟酒会先进入我们的胃部,而后融合了酒精的血液逐渐流遍全身,大脑和肌肉也慢慢地受到酒精的影响。在饮下第一口酒后的10分钟内,人体各器官就会判定摄入的酒精是一种威胁,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二、10到15分钟在随后的五分钟内,人体会开始调动相应的器官或组织,来尝试将酒精转化为无害物质。首先,饮酒者的胃部会分泌出乙醇脱氢酶,这是一种能够分解酒精的酶。酒精会被分解成乙醛、乙酰酸、脂肪酸和水。其中,乙醛属于有毒物质,会影响饮酒者第二天的情绪,也是造成宿醉的罪魁祸首。而相对于前者来说,脂肪酸和水对维持身体机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20分钟因为酒精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所以人们通常会在饮酒后的20分钟感到头晕目眩,情绪也会变得更迟钝或更强烈。有些人会感到很开心,忘却了许多烦恼;但有些人会感到比较沮丧,情绪低落,开始昏昏欲睡。四、45到60分钟如果一直在饮酒,那么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也会随之不断上升,并且在饮酒后的45至60分钟内达到峰值。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饮酒者的排尿频率也会比平常高。饮酒量过大时,心脏健康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严重时,心脏可能会无法正常泵血,心功能受损,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与此同时,肝脏中会迅速堆积大量脂肪;如果长期酗酒,肝脏脂肪的堆积量会逐渐变多,肝功能也随之受损,这就增加了罹患肝脏疾病的风险。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哪怕是只喝一杯酒,都会导致脱水。泌尿系统会不断分泌出尿液,导致酗酒者的排尿频率愈来愈高;这时如果继续饮酒只会加重尿频,导致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脱水也是导致第二天出现宿醉、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

酒精进入身体会发生什么? 1、酒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在肝脏,因为肝脏是身体的化学工厂、解毒中心,任何外来的化学物质,都会在肝脏里面代谢,可导致酒精肝,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2、除了肝脏以外,酒精对胰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胰脏分泌很多酵素,假如喝酒引起胰脏发炎的话,代谢功能也会 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糖尿病。3、嗜酒的人还常有过胖的问题,对食道与胃部也有不好的影响,引起食管炎、胃炎,还会妨碍钙质和维他命的吸收。4、酒精对人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最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少量可兴奋,过量则形成抑制作用。如果饮酒过多,就会脸红,乱说胡话,以后站立不稳以至醉倒、呕吐等。随之昏睡,面色苍白,血压下降5、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肌肉无力,性发育早熟。酒精对精子和卵子都有毒害,造成不育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女孩还容易未老先衰。

房颤论文发表越来越多

房颤治疗首先应维持窦性心律。通过药物转律、电转律的方法使房颤转变为正常心律,具体方式由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目前较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是手术,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或迷宫手术进行治疗,使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当患者心律不能转为窦性心律或不能维持长程窦性心律时,应降低心室率,可运用β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必要时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与栓塞的风险,进行抗凝治疗。以上的这些治疗方法建议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房颤,但有严格适应症,不是每个房颤患者都适合的。

房颤单纯靠西药治疗不但无效,而且有副作用,房颤发作时心率快的人临床吃胺碘酮或心律平或者倍他乐克减慢一下心室率是可以的,长期吃不行。

目前看来治疗房颤有两种方法:

结论:任何疗法都有利弊,大家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射频也在不断的研究改进,行善堂也在一直努力,另外,中国这么大,也许还有不少高人能治,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正常的窦性心律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丧失,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再加上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使心室律极不规则,进而影响到心室泵血功能。房颤是一种常见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房颤在总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1%,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达5%~8%左右。换言之,这部分老年人中每15~20位就有1位患房颤。 房颤的发生有许多的病因和诱因。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房颤,如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还有一些患者缺乏明确的基础疾病,称孤立性房颤。房颤的发生还受家族性因素以及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影响。房颤也可被一些一过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诱发,如:饮酒、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触电、电解质紊乱。 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心室律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造成的相关症状,如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症状可因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症状的敏感性等而各异。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症状往往较重,甚至可出现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则症状不明显,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房颤发作终止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心室停搏,造成头昏、黑矇、晕厥等表现,部分老人可因而发生外伤或骨折。房颤时容易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会引起动脉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每年发生率5%,大大高于无房颤者。少数患者因疏于体检,有时以脑栓塞为首发表现就医时才发现房颤,应引以为戒。 房颤患者体检时会发现心率和脉搏快慢不一(总体偏快)、节律绝对不规则,搏动强弱不等。部分患者有家庭用电子血压计,具有显示脉搏的功能,自我监测时会发现代表脉搏频率的数字不断变化,比如在130~140次/min之间不断波动,反映了房颤发作时心率和脉搏快慢不一、节律不整的特点,可作为提示房颤的线索之一。 房颤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建议患者有突然发作的心慌症状或自测脉搏较快或不规则时,应尽快到医院记录心电图以便诊断。对于短阵发作的房颤,动态心电图(Holter)有助于“捕捉”到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根据临床表现、体检和心电图,可以明确房颤的诊断。目前,房颤常分为以下几类: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已确诊的患者,应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房颤的病因和诱因、房颤的类型、血栓栓塞风险的大小、是否合并基础的心脏疾病以及心功能状态。其他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甲状腺功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超)等。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转复窦性心律(复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三个方面。(1)对于有希望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复律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复律以及近年来兴起且已趋成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选用。如果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天,左心房已经有形成血栓的可能,那么在复律的前、后还要进行抗凝治疗等处理。(2)对于复律困难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可以采用控制心室率的措施以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3)抗血栓治疗可以防止和减少血栓事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风险,因此是一把“双刃剑”,要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常用的口服抗栓药物有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华法林)。华法林的疗效更为确切,但出血的风险也相对大,因此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价。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疗以及采用哪种药物治疗,取决于具体病情,建议与专业的临床医师沟通和咨询。在抗血栓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尤其是华法林治疗需定期监测INR,目标范围是2~3。开始时每周要监测1~2次,由于其作用可能受到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即便达标后,也宜每月监测1次,切忌“一曝十寒”。患者因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时,也宜向处方医生说明自己正在使用华法林,尽可能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便于患者监测INR,现在也有可在家庭使用的INR监测仪,类似常见的采用试纸测定血糖的血糖仪。不过,对于自我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后续处理,还是与专业的临床医师咨询为宜。(4)其他还有房室结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左心耳闭合或封堵术、外科微创手术、外科迷宫手术等有关的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

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在官网的检索栏进行作者文献检索,检索自己的姓名即可查询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

中国期刊网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 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CNKI数字搜索让研究变得简单。

扩展资料: 中国期刊网提供的检索服务:

1、文献搜索:文献搜索能够提供精确完整的搜索结果、独具特色的文献排序与聚类,是科研的得力助手。

2、数字搜索:CNKI数字搜索让研究变得简单而明白,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全面搜索相关文献和内容。

3、翻译助手:提供文献、术语中英互译的功能,词汇句子段落全部包含在内。

4、图形搜索:能够将各专业珍贵的学术图片,研究成果和复杂流程的直观展现。

在官网的检索栏进行作者文献检索,检索自己的姓名即可查询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

中国期刊网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滚闷磨、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罩穗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大斗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原中国期刊网)是综合性的大型数据库,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

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多个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数理科学、化学化工和能源与材料、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

数据库检索方法:

进入中国知网后,首先选择数据库,可以选择一个数据库进行单库检索,也可以选择跨库检索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如果仅仅查一个库,用单库进行检索。

快速检索:

检索字段包括题名、主题、关键词、摘要、作者、第一作者、作者单位、来源、全文、参考文献和基金。匹配有精确和模糊两种方式,精确检索指检索结果中含有与检索词完全匹配的词语;模糊检索指检索结果包含检索词或检索词中的词素。具体检索应用中,可以先限定检索字段、检索时间范围、匹配方式,然后输入检索词,选择检索的数据库,快速检索界面。

知网首页

1.在知网首页点击(作者)然后进行查询即可

都已经成功发表了,说明重复率达到期刊的要求了,若想重新查,可在某宝上搜索,有很多相关商家,费用不贵二三十 四五十不等。

光纤光栅相关投稿期刊

研究方向主要是光纤传感技术、光纤光栅、微纳光子器件、光子晶体光纤、微纳光纤、光纤通信器件等。首次利用CO2 激光在空气芯光子带隙光纤(air-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ers)中写入了长周期光纤光栅(Y. Wang, et al., Opt. Express 16, 2784-2790, 2008),该成果被J. Appl. Phys. 2010年108(8)期选为封面图片高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6篇(SCI收录76篇、SCI总引用700余次、h-index系数为15),合著《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著1部。2篇论文被Photonics Spectra作为新闻重点报道。2010年被国际权威期刊J. Appl. Phys.特邀撰写光纤光栅综述论文(Review of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s written by CO2 laser),并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10余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分会主席和会议TPC。教育背景2000,09–2003,06 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09–2000,06 重庆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硕士。1991,09–1995,07 西安工业大学(原西安工业学院),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

张伟刚,男,1993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天津市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OECC/COIN 2004国际会议TPCM(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从事过光波导传输与测试、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技术的研发工作,现在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子技术与现代光通信和光纤传感,新型光子器件。先后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博士点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光纤光栅传感器件的设计、研制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C、IEEE Photonics Letters、Electron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 Theory Physics、Chinese Physicical Letters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目前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1项,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及天津市重大攻关项目各1项。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被SCI和EI收录3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已获国家专利3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以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10余门,协助指导博士生5名,指导(含协助)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温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温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品种繁多,也是用处比较广的工具。以下分享温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一、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恒温器

恒温器是一种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由两种不同金属(如铝、铜、镍或钨)组成的双金属条组成。

两种金属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它们在受热时产生机械弯曲运动。

一、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双金属恒温器

恒温器由两种热度不同的金属背靠背粘在一起组成。当天气寒冷时,触点闭合,电流通过恒温器。当它变热时,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膨胀得更多,粘合的双金属条向上(或向下)弯曲,打开触点,防止电流流动。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双金属条,主要基于它们在受到温度变化时的运动。有在设定温度点对电触点产生瞬时“开/关”或“关/开”类型动作的“速动”类型,以及逐渐改变其位置的较慢“蠕变”类型随着温度的变化。

速动型恒温器通常用于我们家中,用于控制烤箱、熨斗、浸入式热水箱的温度设定点,也可以在墙上找到它们来控制家庭供暖系统。

爬行器类型通常由双金属线圈或螺旋组成,随着温度的变化缓慢展开或盘绕。一般来说,爬行型双金属条对温度变化比标准的按扣开/关类型更敏感,因为条更长更薄,非常适合用于温度计和表盘等。

二、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通常由陶瓷材料制成,例如镀在玻璃中的镍、锰或钴的氧化物,这使得它们很容易损坏。与速动类型相比,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对温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任何变化的响应速度。

大多数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NTC),这意味着它们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有一些热敏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 (PTC),并且它们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热敏电阻的额定值取决于它们在室温下的电阻值(通常为 25 o C)、它们的时间常数(对温度变化作出反应的时间)以及它们相对于流过它们的电流的额定功率。与电阻一样,热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值从 10 兆欧到几欧姆不等,但出于传感目的,通常使用以千欧为单位的那些类型。

温度传感器类毕业论文文献有哪些?

1、[期刊论文]一种高稳定性双端出纤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期刊:《声学与电子工程》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针对双端出纤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线性度较差、温度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文章首先对传感器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光纤光栅在整个温度测量区间内不受结构件热胀冷缩的应力影响,从而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实验验证,采用新工艺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5~65°C的范围内温度精度达到0、1°C,且重复性良好,适用于自然环境下的温度传感、

关键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应力;测温精度

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acoustics-electronics-engineering_thesis/0201290086379、html

2、[期刊论文]某型温度传感器防护套弯折疲劳试验的寿命研究

期刊:《环境技术》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由于动车组轴端温度传感器的大多数已达到三级修、四级修的修程,检修的数量和成本逐年增加,检修发现出现防护套破损的情况较多,需要大量更换,本文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防护套进行弯折疲劳试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认导致防护套弯折老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防护套;破损;弯折疲劳

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nvironmental-technology_thesis/0201288850019、html

3、[期刊论文]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锡晶须的分析

期刊:《机械制造》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对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介绍,对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产生锡晶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锡晶须生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方法、

关键词:传感器;锡晶须;分析

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achinery_thesis/0201288850874、html

4、[期刊论文]一种具有±0、5℃精度的CMOS数字温度传感器

期刊:《电子设计工程》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0、35μm CMOS工艺的采用双极型晶体管作为感温元件的数字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主要由正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一阶连续时间Σ-Δ调制器、计数器和I2C总线接口等模块组成、为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该文深入分析了在不采用校准技术的情况下工艺漂移对温度传感器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的校准电路设计、根据电路仿真结果,在加入校准电路之后,温度传感器在-40~120℃温度范围内的精度可以达到±0、5℃、

关键词:数字温度传感器;CMOS工艺;双极型晶体管;校准

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lectronic-design-engineering_thesis/0201286451032、html

5、[期刊论文]柴油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断裂故障分析

期刊:《内燃机与配件》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针对柴油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断裂的问题,通过对该测点管路流腔进行CFD仿真计算,分析了流腔内部速度和压力场的变化情况,确定了传感器的断裂原因。计算结果表明:传感器位置处流速较大,导致传感器下部受振荡力,且发生了空蚀,使传感器失效。

本文针对此次传感器断裂故障提出了解决措施: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优化布置;对传感器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传感器随整机验证时间超过1500h,未再发生同类断裂故障,保证了柴油机的安全运行,为以后类似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柴油机;温度传感器;流速;受力

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internal-combustion-engine-parts_thesis/0201288594662、html

常见温度传感器

温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量,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流程中,温度测量点要占全部测量点的一半左右。它不仅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科研及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实验及生产的结果至关重要,所以温度传感器应用相当广泛。

温度传感器对温度敏感具有可重复性和规律性,是利用一些金属、半导体等材料与温度相关的特性制成的。现在来介绍一些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铂容易提纯,其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介质中非常稳定。铂电阻的输入-输出特性接近线性,且测量精度高,所以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还能作为温度计作基准器。

铂电阻在常用的热电阻中准确度最高,国际温标ITS-90中还规定,将具有特殊构造的铂电阻作为13.5033℃~961.780℃标准温度计来使用。铂电阻广泛用于-200℃~85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工业中通常在600℃以下。

PN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PN结的结电压随温度成近似线性变化这一特性实现对温度的检测、控制和补偿等功能。实验表明,在一定的电流模式下,PN结的正向电压与温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根据PN结理论,对于理想二极管,只要正向电压UF大于几个kbT/e(kb为波尔兹曼常数,e为电子电荷)。其正向电流IF与正向电压UF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由半导体理论可知,对于实际二极管,只要它们工作的PN结空间电荷区中的复合电流和表面漏电流可以忽略,而又未发生大注入效应的电压和温度范围内,其特性与上述理想二极管是相符合的[6]。实验表明,对于砷化镓、

锗和硅二极管,在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其正向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与式(1-3)是一致的,如图1-1所示。

实验发现晶体管发射结上的正向电压随温度的上升而近似线性下降,这种特性与二极管十分相似,但晶体管表现出比二极管更好的线性和互换性。

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只对扩散电流成立,但实际二极管的正向电流除扩散电流成分外,还包括空间电荷区中的复合电流和表面漏电流成分。这两种电流与温度的关系不同于扩散电流与温度的关系,因此,实际二极管的电压—温度特性是偏离理想情况的。

由于三极管在发射结正向偏置条件下,虽然发射结也包括上述三种电流成分,但是只有其中的扩散电流成分能够到达集电极形成集电极电流,而另外两种电流成分则作为基极电流漏掉,并不到达集电极。因此,晶体管的

所以表现出更好的电压-温ICUBE关系比管的IFUF关系更符合理想情况,

度线性关系。根据晶体管的有关理论可以证明,NPN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UBE与温度T和集电极电流Ic的函数关系式与二极管的UF与T和IF函数关系式(1-3)相同。因此,在集电极电流Ic恒定条件下,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UBE与温度T呈线性关系。但严格地说,这种线性关系是不完全的,因为关系式中存在非线性项。

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将温敏晶体管及其辅助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的集成化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优点是直接给出正比于绝对温度的理想的线性输出[7]。目前,集成温度传感器已广泛用于-50℃~+15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检测、控制和补偿等。集成温度传感器按输出形式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进气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进气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进气温度传感器在工作状态下,内部安装了一个具有负温度电阻系数的热敏电阻,通过这个负温度热敏电阻感知温度变化,进而调节电阻的大小改变电路电压。

以下是关于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详细介绍:

1、原理:进气温度传感器就是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的时候电阻阻值会变小,当温度降低的时候电阻值会增大,汽车的电压会随着汽车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电压信号,可以完成汽车控制系统的自动操作。

2、作用:汽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就是检测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将进气温度转变为电压信号输入为ecu作为喷油修正的信号使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