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投稿

《电子技术应用》是核心期刊啊,竞争激烈的,主要还是文章质量问题了,之前也是被据稿了,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很快就帮忙修改了,现在都录用了,哈哈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中投稿难度中等,如有其它问题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16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16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173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第35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 - 第37位

很少有了,得看你的文章质量,如果过硬的话,他们会给你的,在前几年,杂志社就开始收取版面费了

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英国ISSN: 0010-4485, 1968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173,2005年EI收录122篇。主要发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评论,涉及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营造、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模拟、数控、几何制图等方面。兼载会议报告和书评。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农用计算机与电子设备》荷兰ISSN: 0168-1699, 198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42SCI 2005年影响因子0.802,2005年EI收录83篇。刊载计算机及电子仪器与控制设备在农业(包括园艺、林业、畜牧业)研究、开发及生产中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札记。Cryogenics《低温学》英国ISSN: 0011-2275, 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62,2005年EI收录97篇。刊载低温工程学和低温物理学,包括应用超导电性、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研究进展评论。兼载技术札记、会议报告、书评和消息报道。Displays《显示》英国ISSN:0141-9382,1979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947,2005年EI收录27篇。刊载电子显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50评论、书评和技术札记,介绍显示技术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利用实况,报道新进展、新产品以及会议消息。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图像与视觉计算》荷兰ISSN:0262-8856,1983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83,2005年EI收录107篇。刊载对电视摄像、X射线装置、电子显微镜、超声传感等图像的判读、分析和处理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机器人遥控、资源遥测、生产监控、音像播送以及在医学、冶金学、天文学方面的应用等。Materials Today《当今材料》英国ISSN:1369-7021,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102篇。发表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闻、评论、通信、热点报道文章和相关政策,涉及材料化学、电子与光电子材料、高分子与新结构材料等。Mechatronics《机械电子学》英国ISSN:0957-4158,1991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679,2005年EI收录65篇。刊载研究机械电子学原理及其应用问题的论文。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微电子工程》荷兰ISSN:0167-9317,1983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47,2005年EI收录446篇。刊载与微电子元件生产、加工、检测有关的原材料、方法、工艺及设计方面新进展的论文和报告。Microelectronics Journal《微电子学杂志》英国ISSN:0026-2692,197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350,2005年EI收录232篇。刊载固体电子器件及材料的设计、生产、测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文摘。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微电子学可靠性》英国ISSN:0026-2714,1961年创刊,全年11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29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24,2005年EI收录286篇。刊载可靠性理论和应用微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传感器与执行机构,A辑:物理传感器》瑞士ISSN:0924-4247,198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63,2005年EI收录449篇。刊载物理传感器的相关结构、电子接口、传感系统、材料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始论文及特邀评论。Solid-State Electronics《固体电子学》英国ISSN:0038-1101,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247,2005年EI收录305篇。刊载应用固体物理学研究论文,涉及晶体管理论与设计、晶体生长与处理、电子器件加工工艺、固体电池、铁氧体等。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远距通信与信息学》英国ISSN:0736-5853,198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远距通信和信息科学在商业、工业、政府、教育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与评论,涉及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语言合成、声音识别、卫星电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运输研究C部分:新兴技术》英国ISSN:0968-090X,199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651,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控制系统和电信等领域新兴技术在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管理、保养和优化中的应用与开发方面的研究论文。

发表信息对抗技术论文

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农业时代以冷兵器和体能制胜,工业时代以机械化兵器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新的制胜因素成为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及操作这些钢铁兵器的勇士们的技能。20世纪后半叶起,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战争方式的彻底改变。1991年的海湾战争,从机械化战争的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瞬间一边倒的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的战争制胜要素。此后十多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制胜因素的出现,必然给国防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为一是制胜优势的转型,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的新的制高点。二是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夜战、电子战、侦察与反侦察成为贯穿战争始终的要领。三是“非线性”、“非对称”、“前后方界限消失”、“战略战术概念模糊”等新理念扑面而来,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的出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等全新战法的出现。四是信息化推动军事组织结构不断创新,指挥机构趋向简捷,陆海空三军的区分趋向模糊。五是人的智能得到极大扩展,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类充分利用智能空间。纵观百年世纪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械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物化了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军人,既打不赢机械化战争,更打不赢信息化战争。面对信息化所带来的这场变革,我们应当看到这既是挑战,更是历史的机遇。我们必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竭尽全力,加速以武器装备和人才队伍为核心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以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积极主动、攻防兼备”。其基本要点是: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利用和平时期,加强战争准备,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防患于未然;当敌方蓄意挑起事端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消灭入侵之敌;战前充分准备,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因此,“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略在应对信息化战争中,仍然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并赋与了新的内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估计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行动的有效性,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威慑”与“用兵”的关系。威慑,是指以军事力量辅以多种手段避免和制约战争的发生;用兵,则是以武力达成战争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威慑也包含用兵的内容。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战争。但赢得战争并非必须用武力手段,可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从而遏制战争的爆发,同样可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讲,制约战争显得更为现实和重要。然而,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比如说台湾当局要宣布独立的情况下,而采取非军事行动又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采取武力手段则是势所必然。二是“后发制人”与“先机制敌”的关系。“后发制人”即绝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先机制敌”则强调军事上应预先创造和把握有利战机以求得主动,这是由信息作战的特点决定的。由于信息化战争具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的特点,如拘泥于一般的防御原则,就将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自己就将陷入被动地位。因此,“后发制人”不能理解为“被动还手”。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人民战争,用广泛的人民战争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二、提高对信息化战争的全面认识,增强信息制胜的思维意识(一)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争夺信息化战争战略主动权的需要面对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世界各军事强国已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到信息战上,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强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质量建设上,以极大地提高整体战斗力,谋求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形成了以争夺信息优势为主要标志的新态势。为了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夺取新世纪战略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军事战略调整到打赢信息战上。因此,大力加强信息战研究。积极推进我军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作战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和重大的历史责任。(二)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主战武器信息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信息系统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制信息权已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制高点,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军未来面对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因此,把军事斗争准备定位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信息战理论和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高我军的信息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正确选择。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就从根本上选准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突破口。(三)提高信息战能力是军队质量建设的重大依据从军队质量建设的战略需求来讲,军队质量建设是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并最终通过作战实际来检验。从根本上说,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求决定着军队质量建设的方向。从推动军队质量建设的强大动力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正在广泛渗透于战斗力的诸要素之中,对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以至成为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和质量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这就要求我军在加强质量建设上,必须坚持科技强军战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我军官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高打赢信息战的能力。三、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型(信息)制胜观念(一)确立“综合制胜”的观念在战争史上曾出现过“空军制胜论”、“海军制胜沦”等单一军种或兵种取胜的论调,而我军则受“陆军主宰战场”的影响较深。然而,由于武器装备的进步和军兵种成分的巨大变化,陆军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作用将会出现根本改变,陆军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将发生动摇。信息作战中,战场空间呈现明显的多维化和一体化特征。随着空中、海上、太空、电磁等空间领域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作战行动对比不存在以陆战场为主的局面了、必须彻底改变陆战第一、陆军老大的传统思想。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已清楚地显示了作战能力的较量不只局限在地面,共他几维战场空间的地位作用与陆战场平分秋色,有些战争甚至只是进行了几十天的空战。信息化战争中单纯依靠某一军种或某一兵种的单一力量是不能取胜的,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与敌方抗衡。可以这么说,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力量的联合方式。未来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表现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斗力量单元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有的往往是由多国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作为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投入了包括陆军、海军舰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力量,以及大量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战设备在内的多维战场空间的力量。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战争中,多维空间的联合力量将通过各力量成分、协同单元的有机组合,将各自的作战效能凝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威力。(二)树立“信息制胜”的思想立体的情报侦察系统、完善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综合的电于战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同时标志着“制信息权”与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和战场的“主动权”关系重大。海湾战争以来的战争实践表明,完全“打钢铁”的时代将让位于“打硅片”,火力优势将依赖于信息优势,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我们的军事思想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使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走向信息化。(三)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面对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的战争形态,必须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在观念上绝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新事物,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战法。以往的战争虽然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不能使其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因为历史不会重演,战争永远不会更复,胜利的法码往往偏向于有创新思维者,军事思想的保守只能导致失败。军事思想的创新比发展武器装备更重要。军事变革往往伴随着作战方式的革命,而作战方式的革命要以军事思想的革命为先导。信息化战争中,我们仍然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仍然面对着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现实,但在具体战法上绝对不会与过去相同,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研制出一套新的制敌的思路来。比如,要更多地运用精确战、电子战、网络战的作战形式,强调打“关节点”,强调瘫痪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面积的毁伤。又如在信息作战中,特别强凋系统方法,强调全局观念,注重一体化作战,发挥整体威力,而不提倡脱离系统的.不利于全局的单独行动等。随着信息化智能武器系统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主要的交战模式,近距离接触式作战的地位大大降低。一些军事家们分析,信息作战开始使传统的地面集群胶着、空中机群的航炮格斗、海上舰炮直接对抗、空对地的临空轰炸扫射等交战模式成为历史,远战武器的超视距对抗,已经取代千军万马的短兵相接、拼搏刺杀等传统交战模式占据的主导地位,近战歼敌演变成作战行动的尾声。1991年的海湾战争,整个42天的战争,远程精确打击占到了38天,地面近距离交战只占了4天。而历时78天的科索沃战争,全部采用的是远程精确打击。阿富汗战争也是进行了60天的空袭之后,才转入地面部队的打扫战场。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的地位作用还表现在,有时通过这种交战模式就能直接达成战争目的。美国空袭利比亚、北约空袭南联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信息作战中,地面交战的主要模式是数字化部队非线式一体化作战。“非线式”概念是相对于以往作战中在接触线附近实施“拉锯式”的阵地战而提出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空间态势上,双方部队在战场上不再保留一条相对稳定的展开对峙线和战斗接触线,战场态势没有前方后方可言。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不会再划分明确的战斗分界线,只有部队的行动目标和任务地域概略区分,担任各自任务的部队将随机地在宽阔的战场上快速机动地遂行任务;二是在时间进程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预先确定好战役、战斗目标和任务地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整个战场空间范围内,根据态势的变化和任务需要,随时调配力量,多方向、快速地集中各种作战的效能于目标点。战争是一种浑浊现象,信息作战的非线式加深了这一浑浊现象。我们要善于在浑浊现象中观察或研究出本来存在着的信息作战方法。这要求我们必须讲究创造性思维,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四、着力铸造“撒手锏”,为打赢创造物质条件“撒手锏”,比喻在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致敌于死地的武器。打赢信息化战争,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具备必须的物质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信息作战,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信息技术间的斗争,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信息作战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是探测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关键性的系统是C4I系统、电子战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打赢信息战,这些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讲,我们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系统方面与主要作战对手存在较大的“技术差”,目前有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但我们也不必自卑,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较短时期内在某些领域完全有能力铸造自己的“撒手锏”。(一)下大力发展情报预警系统随着武器信息化和军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情报侦察的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侦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必须大力加强发展这方面的手段和装备。首先要建立战略早期预警防空系统,力争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行动能够早期发觉、预有难备。还要重点发展战场监视系统,包括无人驾驶侦察机、战场侦察雷达、战场电视监视系统以及各种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和电子侦察设备,以提高战场的透明度。(二)有重点地发展精确打击武器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撒手锏。”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较强的实力,设计及生产能力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务必使我们在对空、对地、对海上等目标的精确打击上有令敌人生畏的“撒手锏”。此外,防空、反导导弹系统是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免被动挨打。(三)进一步加强一体化C4I系统建设C4I系统不仅是信息作战的“力量倍增器”,而且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当前,在继续加强和完善战略级C4I系统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战术级C4I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上争取有所突破。(四)在提高电子对抗能力上下功夫电子战是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信息对抗,已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夺取信息优势的主要内容。我军的电子对抗装备应在提高性能、扩展频谱上下功夫,电子战飞机要能执行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发射反辐射导弹等任务,并且有战场毁伤评估能力。此外,各类作战平台要装备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和白卫干扰系统,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的复杂电磁环境。还要注重研制汁并机病毒武器和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空间的对抗能力。(五)注重发展新概念武器随着新概念武器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军也要注重对新概念武器的开发和研制。如动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还有非致命武器如激光致盲武器、次声波武器、光学弹药、失能剂、材料摧毁剂等等,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全面去发展,但在某一领域开发研制一两件有威慑的新概念武器还是有可能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只要有一定的经费和科技力量的投入,组织攻关,在某些方面是能够见成效的。五、树立新型人才观念,打造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人才,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军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作战准备的基础工程,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一)信息作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信息作战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控制和利用,都要通过人去做,计算机也要人去操作和控制。还是毛泽东说的对:“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无论信息化武器如何发展,其威力如何巨大,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一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在人和武器相结合的统一体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武器则处于从属地位。信息化武器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丝毫也没有降低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武器装备越是信息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人的因素就越重要。美国国防部关于海湾战争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指出:“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军第一需要。没有能干的、富有主动精神的青年男女,单靠技术本身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优秀的领导和高质量的训练是战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训练有素,部队才能对自己、对领导人和武器装备充满信心”。在信息作战中,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夺取信息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之甚少的人,是无法取得信息作战胜利的。适应信息作战需要,不仅要普遍提高全体军人的素质,而且要下大力培养关键人才。信息作战需要的关键人才,主要包括中、高级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高级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必须是具备扎实信息知识和驾驭信息作战能力,具有高技术谋略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是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他们应当是既通晓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又精通信息作战特点和战法,有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指、技合一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是信息作战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者、管理者,他们必须通晓信息作战特点、战法与技术保障的要求,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信息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作战,能使己方信息技术手段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作战及数字化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与信息作战相适应的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在人才类型结构上,应着力建设好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装备维护保障等各类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格式上,应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件、超前性特征;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应熟悉信息作战理论,掌握高科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在人才文化层次上,应注重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1、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战争永远与政治是结伴同行的。提高军人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的政治素质,是夺取信息作战的重要保证。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人生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地为捍卫祖国的安全而斗争;其次,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各项指导原则,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要充满必胜信念,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勇敢战斗,顽强拼搏。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历来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作战,是知识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如,指挥军官的学历层次要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在指挥、管理、技术军官中形成占适当比例的硕士、博士群体;具有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军事应用比较熟悉;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功底,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熟练地操作使用现代通信工具、实施正确的指挥;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语。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作战对军人的军事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懂得马克思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熟悉信息作战的思想、原则;具有扎实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军事专业知识,熟悉侦察与监视技本、隐形与反隐形技术、夜视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和指挥自动化技术,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4、开创性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现代军人必备的素质。在信息作战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比如,指挥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思路;善于依据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创造出新的战法,灵活制敌;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科学理论,提高创造性谋略运筹能力;对信息作战依赖性很强的战场信息系统,只有熟练运用、创造性开发能力,增强信息系统购攻防作战能力。5、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更充满艰辛。现代军人在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具备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的决心和信心,以敢打必胜的信念,能动地运用现有装备云争取胜利;具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残酷激烈、痛病折磨、生死关头的考验;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遇到何种危机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理智思维,紧张而有秩序地处理各种情况;无所畏惧的精神,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勇敢精神。(三) 培养信息作战所需人才的基本途径培养人才的方法途径,主要是学习和训练。军队要适应信息作战的要求,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应信息作战的训练方式。我军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应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1、重视高层次学历教育,逐步提高军官的文化水平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程度又是提高官兵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高层次学历的军人去驾驭。正因为如此.各发达国家的军队都十分重视提高官兵的学历层次。我军培养信息作战人才也必须从提高学历层次人手,把具备相应的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基础条件。首先,要把好兵员质量关,达不到高中毕业的青年不能入伍,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服兵役的制度,提高士兵的文化层次;其次,把好选拔干部关,达不到大学本科学历的不能晋升为军官;第三,把好军官晋升关,逐步扩大从研究生中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团以上军官普遍能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以上高级指挥军官要逐步达到博士水平。2、抓好关键性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指挥军官人才培养也要突出重点,重视培养造就中高级指挥员、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中高级信息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可选拔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在中级以上指挥院校举办培训班,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训练。通过训练学习,使他们熟悉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通晓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指挥手段,确立信息作战意识,成为能用新的作战思想、新的作战手段、新的战法指导信息作战的新型指挥人才。通过学习训练的优秀人才,应大胆提拔、配备到师以上领导岗位,逐步改变我军中高级指挥员的结构,使之适应新型作战指挥的需要。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从师以上指挥、通信、电于对抗和指挥自动化岗位挑选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营、团职指挥或技术军官,在有关指挥院校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其目的是使他们由熟悉某一项信息技术业务到掌握综合信息技术业务,掌握师以上信息系统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及组织运用原则,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战法,成为能组织运用各类信息系统装备、组织信息作战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功培养,应当从军内外选拔年轻优秀、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具有扎实信息技术功底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科技入员,在相关技术院校进行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成为专家,在军事指挥方面成为内行,能准确把握信息作战对技术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使我军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最佳程度的发挥。3、适应改革开发的新环境,拓展信息作战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为军队培养高层次信息作战人才拓展了新的途径。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开放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军用与民用的双重性质,为军民结合培养信息作战人才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在这方面,已经开展多年的“国防生”、“强军计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应当继续开展下去。此外,借鉴外军经验对于提高我军的信息作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遣军官出国留学、进修、讲学、参观,或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王越,男,1932年4月1日生,江苏省丹阳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1950 年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电讯系学习,1956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画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6所所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

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 S863 专家组成员、

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北京市人民 *** 顾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主编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主持完成了多个军事电子系统的研制。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主任,对推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信息对抗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国内较早组建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为培养中国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16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如今承担著5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1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

光华基金一等奖

何梁何利奖等奖励

兵器工业功勋奖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北京市一等将2项)等奖项

获得兵器工业先进工作者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你是军校学生吧,妈的。要你们干什么,论文要问别人,国家怎么办!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2107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对抗、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 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能在军民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国防建设及其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 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攻击发现、应急处理、安全对抗、工程实 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安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技术开发、操作 管理的基本训练,更要使学生能够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科学技术问题等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信息安全、信息对抗、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信息对抗专业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信息对抗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模 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控制理论基础、通信电路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信息论、微波工程、 电磁场理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理论、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 技术、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操作系统原理、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多 核计算机体系结构、近代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对抗技术、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估计、 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C++描述)(32学时)、信号与系统A(64 学时)、模拟电路基础(56学时)、模拟电路实验(2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48学时)、数字电路 (56学时)、数字系统设计与实验(32学时)、电磁场理论(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通 信电路与系统(64学时)、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24学时)、数字通信原理B(48学时)、微波工程 导论(48学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56学时)、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48学时)、信息网络技 术(32学时)、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48学时)、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40学时)、操作系统 原理(32学时)、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32学时)、网络攻防技术实践(32学时)、软件工程设计 与实践(32学时)、多核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信息论(32学时)。

示例二:GPS原理及应用(32学时)、电子对抗(48学时)、宽带数字接收技术(32学时)、雷 达技术及应用(48学时)、信息保密与安全技术(32学时)、信息对抗导论(32学时)、信息对抗技 术综合实验(40学时)、信息对抗课程设计(40学时)、DSP应用技术(48学时)、传感器信号处理 技术[英l(48学时)、单片机应用技术(32学时)、嵌入式系统技术(32学时)、天线与电波传播 (32学时)、通信原理(32学时)、制导与控制技术(48学时)。

示例三(分方向设立):电路分析基础(104学时)、数字逻辑(32学时)、数字逻辑实验(16学 时)、低频电子线路(64学时)、低频电子线路实验(3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32学时)、数字电子 技术实验(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56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8学时)、 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通信原理(56学时)、信息论基础(40学时)、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8学时)、光电子技术(32学时)、电子测量技术基础(40学时)、遥感遥测技 术(32学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48学时)、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40学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DSP原理与器件(40学时)、WINDOWS编程(56学 时)、数据结构(48学时)、计算机网络(40学时)、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48学时)、汇编语言 (32学时)、网络编程(40学时)、操作系统(40学时)、Matlab原理与应用(32学时)、电磁场与电 磁波(56学时)、天线理论(32学时)、微波技术基础及线路(64学时)、电磁兼容技术(48学时)、 雷达原理(48学时)、雷达系统(40学时)、软件无线电技术(32学时)、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导论 (32学时)、计算机对抗原理(48学时)、电子对抗原理(48学时)、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32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实践训练(24学时)、军事理论教学(16学时)、社会调查、研讨 (16学时)、人文社会实践(24学时)、生产实习(2周)、课程设计(2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 设计(论文)(16周)、开放实验(1项)、技术竞赛(1项)、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与对抗硬件平台实验、信息安全与对抗软件平台实验、信息安全与 对抗系统实验、信息网络实验、计算机及嵌入式系统硬件实验、编程语言实验、电工电子实验、通 信工程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微波工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22 核工程类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模拟电路基础》、《电路仿真》、《电子信息对抗原理》、《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轨道力学与航天器控制》、《模拟集成电路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声纳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水声测量原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国防类单位:信息对抗、信号处理、信息拦截、信息破译、信息防护; 各类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武器类,其中武器类共7个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武器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26位。

航天电子对抗期刊投稿

我认为这些刊物有企业活力,江海纵横,当代经济管理,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学生学院学报等等,这些都是不收版面费的,而且里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我们后续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多看一些这些学术杂志。

谈到学术期刊的发表,就需要先看先期刊的分类了。

一般来说,我们将期刊分四大类:

一、A类学术期刊

1、《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2、《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3、《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

二、B类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一);

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二);

3、国外一般性学术期刊。

三、C类学术期刊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国内学术期刊(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三);

2、国际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四、D类学术期刊

1、省级以上(含省级)一般性学术期刊;

2、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说完了期刊分类,就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期刊市场了。

不管是国内刊还是国外刊,总的来说级别就是普刊和核心的区别,一般普通期刊的费用比较低,大概在几百到几千左右,就是在800-3000之间。省级刊物的版面费一般为一个版面800元。一个版面也就能刊登2000字符左右,还不算图片、表格之类的。国家级的刊物和这个相差不大,普刊方面的话需要注意收录的问题,版面越多价格越高,以这个问题和字数、等级、收录都有关系。

核心期刊的版面费自己投稿一般也就在2000-4000之间,当然也有很多核心不收取版面费,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

根据网络信息,整理出来很多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的期刊,这里汇总给大家:

电子技术应用、《高教探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教育》月刊综合版、《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对抗》、《航天电子对抗》、《电声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高压电气:核心、《燃气轮机》、《河北农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中国铁路、综合运输、探索、天府新论、江苏省盐业信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英文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系统工程学报》、《现代通信》《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还有一些计算机学科上非核心,比较好中的期刊推荐给大家:《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与现代化》 、《现代通信》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中国雷达》、《西安通信学院学报》、《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EI检索:《软件学报》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

高职院校教师发表论文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不收版面费的期刊,对文章质量要求更高一些。

很多职业院校(高职、中职)教师抱怨,发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太难了。

以北大核心期刊为例,职业教育方向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等几本专业的北大核心期刊。同时,还有《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等一些大教育类核心期刊也会发表职业教育类论文。

还是按照值得尊敬的期刊来说,现在这些期刊大多都是有稿费的:

中国高教研究(有稿酬,千字50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劳动(有稿酬,千字40元)、中国人才(有稿酬,千字40元)、职教论坛(有稿酬,千字30元)、班主任(有稿酬,千字50元)、人力资源(有稿酬,千字40元左右)、浙江统计、经营与管理(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改革(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稿酬,数额不祥)、企业管理(有稿酬,千字50元)、石油教育(可能有稿酬)、演讲与口才(稿酬很高,不同栏目有差别)、包装世界(可能有稿酬)、中外管理(可能有稿酬)、人力资本(不收费,可能有稿酬)

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目前用过的跟本专业相关的软件有: Win-TC,Microsoft Visual C++ 6.0:主要是C语言等编程 Keil uVision2(还有新版本3):单片机编程 Quartus :Verilog HDL硬件语言编程和系统设计 MATLAB:强大的数学软件,本专业主要学习用matlab语言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EWB(最新版本已改名为multisim):进行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仿真,我们用它设计过数字钟! Protel:主要用于电路设计! JDK 和NetBeans 捆绑 :Java编程 暂时就这些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习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原理、电磁理论,天线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分析、ARM嵌入式系统等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我也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以前在大学主要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EDA、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电路分析、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智能仪器、计算机通信网等 上面的每一门都很重要,学精通了一门就够你爽的,当然大部分人都学的一般。 搞这行的关键看的是实际动手能力,我建议你多动手。 加油吧。学好系里的每一门课程都重要。千万不要觉得有得是选修课无所谓。

电路基础必须学好啊,模电数电,最好自己参加个比赛,然后你就成长啦

首先要符合公务员招考公告中列出的条件,基本就是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可能会有籍贯)等比较笼统的。第二,要符合职位表中各个职位的具体要求,诸如学历学位、专业、工作经验等。 你可以在专业这里筛选,工科、理工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不限,都可以,再符合其他条件就可以报名。如果不确定,拨打招考单位电话咨询。

这个专业所学很宽泛,可考研的方向不少,可以是通信方向,也可以微电子,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等等方向,你可以多了解下。因为各个学校考研要求的专业课是基本不一样的,哪怕科目一样,侧重也有所不同。有考数电模电的,有考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有考通信原理的,也有考电磁场的。多做了解吧,看你中意哪个学校了

10003 清华大学 1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3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10286 东南大学 5 10004 北方交通大学 6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7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8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1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2 10335 浙江大学 13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4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5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8 10732 兰州铁道学院 19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20 10183 吉林大学 21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22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核心期刊有208种,如下: 移动信息 (2009-04-01) 数码摄影 (2009-04-01) 卫星与网络 (2009-04-01) 中国雷达 (2009-04-01) 广播电视信息(下半月刊) (2009-04-01)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9-04-01) 中兴通讯技术(英文版) (2009-04-01) 中国数字电视 (2009-04-01)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09-04-01) 数字世界 (2009-04-01) 数码先锋 (2009-04-01) 科普研究 (2009-04-01) 家庭影院技术 (2009-04-01) 集成电路应用 (2009-04-01) 电子制作 (2009-04-01) 电子设计技术 (2009-04-01) 电子测试 (2009-04-01) 电子测量技术 (2009-04-01) 大众数码 (2009-04-01) 中国邮政 (2009-04-01) 半导体信息 (2009-04-01) 半导体行业 (2009-04-01) 半导体杂志 (2009-04-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9-04-01) 变频器世界 (2009-04-01)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0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01) 当代通信 (2009-04-01) 电力电子 (2009-04-01)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04-01) 电声技术 (2009-04-01) 电视工程 (2009-04-01)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9-04-01)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04-01) 电信技术 (2009-04-01) 电信建设 (2009-04-01) 电信快报 (2009-04-01) 电信网技术 (2009-04-01) 电讯技术 (2009-04-01)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04-01)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9-04-01) 电子产品世界 (2009-04-01) 电子对抗 (2009-04-01) 电子工程师 (2009-04-01)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9-04-01) 电子工艺技术 (2009-04-01) 电子机械工程 (2009-04-01) 电子技术 (2009-04-01) 电子科技 (2009-04-01) 电子科技文摘 (2009-04-01) 电子器件 (2009-04-01) 电子设计应用 (2009-04-01) 电子世界 (2009-04-01) 电子显微学报 (2009-04-01) 电子与封装 (2009-04-01) 电子与自动化 (2009-04-01)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9-04-01) 电子质量 (2009-04-01) 烽火科技报 (2009-04-01) 覆铜板资讯 (2009-04-01) 光电技术应用 (2009-04-01) 光电子技术 (2009-04-01)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9-04-01) 光机电信息 (2009-04-01)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9-04-01)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9-04-01) 光子技术 (2009-04-01) 广播电视信息 (2009-04-01) 广东通信技术 (2009-04-01) 广西通信技术 (2009-04-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01)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9-04-01) 电子设计工程 (2009-04-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01) 航天电子对抗 (2009-04-01) 红外 (2009-04-01)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04-01) 集成电路通讯 (2009-04-01) 舰船电子对抗 (2009-04-01) 江苏通信 (2009-04-01) 江西通信科技 (2009-04-01) 家庭电子 (2009-04-01) 今日电子 (2009-04-01)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04-01) 警察技术 (2009-04-01) 军事通信技术 (2009-04-01) 空间电子技术 (2009-04-01)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9-04-01) 雷达与对抗 (2009-04-01)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04-01)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01) 全球定位系统 (2009-04-01) 山东通信技术 (2009-04-01) 山西电子技术 (2009-04-01)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09-04-01) 实用影音技术 (2009-04-01) 世界电信 (2009-04-01)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9-04-01) 视听技术 (2009-04-01)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09-04-01) 数据通信 (2009-04-01) 数字生活 (2009-04-01) 数字通信 (2009-04-01) 数字通信世界 (2009-04-01) 天津通信技术 (2009-04-01) 通信电源技术 (2009-04-01) 通信对抗 (2009-04-01)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9-04-01) 通信世界 (2009-04-01) 通信与广播电视 (2009-04-01)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9-04-01) 通讯世界 (2009-04-01) 微电子技术 (2009-04-01)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4-01) 微细加工技术 (2009-04-01)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04-01) 无线电工程 (2009-04-01) 无线电技术 (2009-04-01)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9-04-01) 无线通信技术 (2009-04-01)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04-01) 西部广播电视 (2009-04-01) 现代电视技术 (2009-04-01) 现代电信科技 (2009-04-01) 现代电子技术 (2009-04-01) 现代通信 (2009-04-01) 现代显示 (2009-04-01) 现代传输 (2009-04-01)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9-04-01) 信息产业报道 (2009-04-01) 信息记录材料 (2009-04-01) 信息技术 (2009-04-01)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9-04-01)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9-04-01) 信息空间 (2009-04-01) 信息通信 (2009-04-01) 信息网络 (2009-04-01) 信息网络安全 (2009-04-01)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9-04-01) 移动通信 (2009-04-01) 音响技术 (2009-04-01) 印制电路信息 (2009-04-01) 邮电设计技术 (2009-04-01) 有线电视技术 (2009-04-01) 真空电子技术 (2009-04-01) 中兴通讯技术 (2009-04-01)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2009-04-0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01) 中国电子科技(英文版) (2009-04-01)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 (2009-04-01)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2009-04-01)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2009-04-01) 半导体光子学与技术(英文版) (2009-04-01)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2009-04-01)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01)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04-01) 中国集成电路 (2009-04-01) 中国无线电 (2009-04-01)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9-04-01) 中国新通信 (2009-04-01) 中国信息界 (2009-04-01) 中国有线电视 (2009-04-01) 艺术科技 (2009-04-01)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9-04-01)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9-04-01) 航空电子技术 (2009-04-01) 舰船电子工程 (2009-04-01)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09-04-01) 仪器仪表用户 (2009-04-01) 洗净技术 (2009-04-01)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2009-04-01)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9-04-01) 红外技术 (2009-04-01)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04-01) 微波学报 (2009-04-01) 液晶与显示 (2009-04-01) 光通信技术 (2009-04-01) 通信技术 (2009-04-01) 微电子学 (2009-04-01) 光通信研究 (2009-04-01) 光电工程 (2009-04-01)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9-04-01)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9-04-0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4-01)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04-01) 压电与声光 (2009-04-01) 电视技术 (2009-04-01) 电波科学学报 (2009-04-01) 信号处理 (2009-04-01) 现代雷达 (2009-04-01)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09-04-01) 半导体技术 (2009-04-01) 电信科学 (2009-04-01) 激光与红外 (2009-04-01) 半导体光电 (2009-04-01) 半导体光电 (2009-03-31) 应用激光 (2009-03-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03-31) 激光技术 (2009-03-31) 激光杂志 (2009-03-3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03-31) 光电子.激光 (2009-03-31)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3-31) 通信学报 (2009-03-31) 电子学报 (2009-03-31) 量子电子学报 (2009-03-31) 半导体学报 (2009-03-31) 通信企业管理 (2009-03-31)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电信工程及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属于相近专业。主要区别是学习和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理论厚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航空无线电技术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在西安中国飞行试飞研究院工作,助理工程师。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西北工业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数字卫星通信专业学习,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3月至1999年3月在航天工业总公司八五一一研究所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对抗技术的研究工作,曾任电子对抗(第一研究室)研究室主任。1993年以来,曾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十多项部级及以上科研任务,其中的“短基线时差法测向技术”为“神舟”×号飞船应用系统七大关键攻关技术项目之一。1995年开始由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任命为“神舟”×号飞船应用系统×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1994年5月起担任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1995年底起担任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3月起担任《航天电子对抗》期刊编辑。1999年4月至2001年8月在广州市多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工作,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广州市多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作及公司主产品“水泥砼搅拌站”的组织生产、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及外场服务等工作。2001年8月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副教授,主要教授“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技术(EDA)”、“信号与系统”、“电视原理”、“卫星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ARM应用”、“现代编码理论”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卫星通信及协议、FPGA应用开发方面的科研工作。

航天电子对抗期刊投稿电话

8511所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所单位。地处电子工业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位于紫金山南麓,紧依月牙湖畔。是航天系统唯一的航天电子对抗总体所,2002年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军工核心保留层单位。本所主要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并以航天电子对抗为主要专业领域,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及配套任务。

8511所基本概况说明

8511所于1978年成立,是航天系统唯一的航天电子对抗技术总体研究所。1997年成为“航天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检测中心”。

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军工核心保留层单位。建所以来,全所员工发扬“刻苦、求实、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文化立所、人才兴所、技术强所、产品富所”的发展方针,已在导弹电子攻防和空间电子对抗等领域取得了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5项,其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所先后被授予“全国教工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拥有2支集团公司创新团队,1人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人分获航天基金奖、航天重大贡献奖、中信航天防务人才奖,8人获部、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入选“集团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人才工程”、“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12人当选部、省级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科技英才、杰出青年。

很少有了,得看你的文章质量,如果过硬的话,他们会给你的,在前几年,杂志社就开始收取版面费了

8511所指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是航天系统唯一的航天电子对抗技术总体所,八五一一研究所为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信息对抗总体部。本所主要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并以航天电子对抗为主要专业领域。

所属行业:非汽车交运设备 区域:湖北省 发行价:1.00元 公司网址: 电话:; 董事长:刘眉玄 控股股东: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公司简介: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的航天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传感器、电连接器等,公司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相应的地面通信测量与控制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并收购了控股股东所属激光惯导项目等一系列优质资产,使公司产品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激光惯导、特种电子装配等航天军工高端产品,极大丰富了公司航天专业技术种类,提高了公司航天专业技术优势,拓展了公司航天产品专业领域,为公司研制高附加值的系统集成级产品提供了的条件和能力。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 Ltd. 证券简称:航天电子 证券代码:600879 曾用名:武汉电缆->火箭股份->G火箭->火箭股份->航天电子 主营业务: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等 法人代表:刘眉玄 总经理:王亚文 董秘:吕凡 独立董事:唐金龙、朱锦梅、王占臣、徐东华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 邮政编码:430056 工商登记:4201141160152 信息披露: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 注册地址: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 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 历史沿革: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1995年10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通过,同年11月15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批准2,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9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于同年11月及2000年12月将其所拥有的航天类资产与公司电缆类资产进行了两次资产置换。第二次资产置换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完全变更为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等。公司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增发价格为22元/股。2007年6月4日公司收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人民币1,084,820,000.00元,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49,310,000.00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40,693,856.00元。经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以2008年12月31日总股本540,693,85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比例为每10股转增5股,共计转增270,346,928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811,040,784股,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11,040,784.00元。2009年7月2日,公司2008年度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实施完毕。经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决定将注册名称更改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了公司更名申请并向公司核发了注册号为420100000095036的“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公司注册的名称由“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公司名称发生变化,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股票简称自2009年10月30日起由“火箭股份”变更为“航天电子”,股票代码600879保持不变。 发行相关成立日期:1986-11-15 上市日期:1995-11-15 发行价格:1.00元 发行数量:2500.00万股 发行价区间:- 预计募资:2730.00万元 首日开盘价:12.50元 实际募资:2730.00万元 发行市盈率:-- 发行中签率:-- 主承销商:-- 上市保荐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招股说明书 | 风险公告 | 证监会批复 | 上市保荐书 | 中签公告 | 公司章程 股权关联交易 公司本身、 为公司股东、 公司控股参股公司、 为公司其他关联方、 无关系关联、 未知公告时间 交易情况 2009-04-24 出让方: 北京北航天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9-04-24 出让方: 北京中科万里实达科技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8-08 出让方: 长天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8-08 出让方: 黄石辐照电线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8-08 出让方: 黄石电缆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8-08 出让方: 黄石双峰电缆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长天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黄石辐照电线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黄石双峰电缆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01-31 出让方: 黄石电缆有限公司 受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5-12-26 出让方: 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受让方: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2005-12-21 出让方: 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受让方: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2005-12-21 出让方: 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受让方: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2005-10-22 出让方: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受让方: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5-10-22 出让方: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方: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期刊投稿

投稿有页数限制,要求限制在15页以内,还要求双倍行距。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杂志名称】机械科学与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理论研究 设计计算 机构分析 工艺.设备.材料 实验研究 CAD/CAM/CAE 【投稿联系方式】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版面费每页约200-250,图片另收费(好像是10/张)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EI源 【稿酬回报】按字数不同,大约每页不到50 【投稿感受】只要有新意,比较容易投中,本人投了几篇,保持全中。只是发表周期有些长(从投到发1-1.5年), 【其他】以前该刊在机械行业比较牛,但这两年有点下滑。不知是太牛了没和EI搞好关系,还是咋得,近两年一直没被收录,在唯EI是瞻的今天大大影响了吸引力。但在许多老教授心中其魅力依旧,所以可以投。 此外,该刊态度可以。 【杂志名称】核电子与探测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包括核技术、电子类等 【投稿联系方式】北京8800信箱,100020 【投稿费用】每页140元,要想提前发表需每页再多交几十元,不收审稿费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 【投稿感受】投稿录用率很高,一般一两个月就可以知道是否录用,很少作修改,EI收录的概率很高,如果为了发表EI收录的,可以向该刊物投稿。 【杂志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涉及信号处理、通信、数据采集等内容 【投稿联系方式】南京御道街29号,210016 【投稿费用】每页160元,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 【投稿感受】投稿时可以在寄两份打印费时同时寄出审稿费100元,以加快审稿速度,审稿很认真,不管是否录用都回寄审稿意见,只要文章有些创新就可以录用,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 【其他】很多重点大学都很认可该刊物,在它还不是核心期刊时,就得到西安交大等学校的公认,是核心类期刊中比较正规、稿件质量较高的刊物之一。 【杂志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计算机应用、电路设计、电子、信息等 【投稿联系方式】北京142信箱32分箱,100854 【投稿费用】版面费600元,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100-200元 【投稿感受】投稿录用率较高,是电子信息类投稿较容易的期刊之一,发表周期在6-10个月。 【杂志名称】电波科学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电磁场、电波传播、电子信息类等

大学生可以投稿的杂志有:

1、杂文类可以投:读者、意林、天涯、小小说,故事会、《中国青年报》校园板块、青年文摘等;

2、诗歌类可以投:《星星诗刊》,《诗刊》等;

3、小说类可以投:《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文学》《80后》《萌芽》等;

4、现在的自媒体发展也很好,也可以尝试投稿微信公众号、网站等。

大学生在校创业申请流程:

1、学生网上申请

注册登录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按要求在网上提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

2、高校网上初审

所在高校对毕业生提交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后注明已审核,并在网上提交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复核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毕业生提交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并确认。

4、高校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复核通过后,由所在高校打印并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相关部门和学生本人都可随时查询。

5、学生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毕业生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提出《就业失业登记证》认定申请,由创业地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一并作为当年及后续年度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管理凭证。

6、学生享受税收优惠

内容同"离校创业"。

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发放对象:

毕业年度内在校期间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中,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