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信息对抗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信息对抗技术论文

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农业时代以冷兵器和体能制胜,工业时代以机械化兵器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新的制胜因素成为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及操作这些钢铁兵器的勇士们的技能。20世纪后半叶起,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战争方式的彻底改变。1991年的海湾战争,从机械化战争的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瞬间一边倒的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的战争制胜要素。此后十多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制胜因素的出现,必然给国防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为一是制胜优势的转型,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的新的制高点。二是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夜战、电子战、侦察与反侦察成为贯穿战争始终的要领。三是“非线性”、“非对称”、“前后方界限消失”、“战略战术概念模糊”等新理念扑面而来,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的出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等全新战法的出现。四是信息化推动军事组织结构不断创新,指挥机构趋向简捷,陆海空三军的区分趋向模糊。五是人的智能得到极大扩展,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类充分利用智能空间。纵观百年世纪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械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物化了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军人,既打不赢机械化战争,更打不赢信息化战争。面对信息化所带来的这场变革,我们应当看到这既是挑战,更是历史的机遇。我们必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竭尽全力,加速以武器装备和人才队伍为核心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以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积极主动、攻防兼备”。其基本要点是: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利用和平时期,加强战争准备,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防患于未然;当敌方蓄意挑起事端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消灭入侵之敌;战前充分准备,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因此,“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略在应对信息化战争中,仍然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并赋与了新的内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估计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行动的有效性,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威慑”与“用兵”的关系。威慑,是指以军事力量辅以多种手段避免和制约战争的发生;用兵,则是以武力达成战争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威慑也包含用兵的内容。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战争。但赢得战争并非必须用武力手段,可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从而遏制战争的爆发,同样可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讲,制约战争显得更为现实和重要。然而,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比如说台湾当局要宣布独立的情况下,而采取非军事行动又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采取武力手段则是势所必然。二是“后发制人”与“先机制敌”的关系。“后发制人”即绝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先机制敌”则强调军事上应预先创造和把握有利战机以求得主动,这是由信息作战的特点决定的。由于信息化战争具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的特点,如拘泥于一般的防御原则,就将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自己就将陷入被动地位。因此,“后发制人”不能理解为“被动还手”。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人民战争,用广泛的人民战争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二、提高对信息化战争的全面认识,增强信息制胜的思维意识(一)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争夺信息化战争战略主动权的需要面对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世界各军事强国已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到信息战上,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强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质量建设上,以极大地提高整体战斗力,谋求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形成了以争夺信息优势为主要标志的新态势。为了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夺取新世纪战略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军事战略调整到打赢信息战上。因此,大力加强信息战研究。积极推进我军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作战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和重大的历史责任。(二)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主战武器信息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信息系统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制信息权已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制高点,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军未来面对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因此,把军事斗争准备定位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信息战理论和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高我军的信息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正确选择。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就从根本上选准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突破口。(三)提高信息战能力是军队质量建设的重大依据从军队质量建设的战略需求来讲,军队质量建设是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并最终通过作战实际来检验。从根本上说,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求决定着军队质量建设的方向。从推动军队质量建设的强大动力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正在广泛渗透于战斗力的诸要素之中,对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以至成为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和质量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这就要求我军在加强质量建设上,必须坚持科技强军战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我军官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高打赢信息战的能力。三、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型(信息)制胜观念(一)确立“综合制胜”的观念在战争史上曾出现过“空军制胜论”、“海军制胜沦”等单一军种或兵种取胜的论调,而我军则受“陆军主宰战场”的影响较深。然而,由于武器装备的进步和军兵种成分的巨大变化,陆军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作用将会出现根本改变,陆军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将发生动摇。信息作战中,战场空间呈现明显的多维化和一体化特征。随着空中、海上、太空、电磁等空间领域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作战行动对比不存在以陆战场为主的局面了、必须彻底改变陆战第一、陆军老大的传统思想。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已清楚地显示了作战能力的较量不只局限在地面,共他几维战场空间的地位作用与陆战场平分秋色,有些战争甚至只是进行了几十天的空战。信息化战争中单纯依靠某一军种或某一兵种的单一力量是不能取胜的,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与敌方抗衡。可以这么说,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力量的联合方式。未来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表现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斗力量单元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有的往往是由多国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作为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投入了包括陆军、海军舰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力量,以及大量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战设备在内的多维战场空间的力量。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战争中,多维空间的联合力量将通过各力量成分、协同单元的有机组合,将各自的作战效能凝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威力。(二)树立“信息制胜”的思想立体的情报侦察系统、完善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综合的电于战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同时标志着“制信息权”与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和战场的“主动权”关系重大。海湾战争以来的战争实践表明,完全“打钢铁”的时代将让位于“打硅片”,火力优势将依赖于信息优势,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我们的军事思想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使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走向信息化。(三)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面对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的战争形态,必须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在观念上绝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新事物,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战法。以往的战争虽然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不能使其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因为历史不会重演,战争永远不会更复,胜利的法码往往偏向于有创新思维者,军事思想的保守只能导致失败。军事思想的创新比发展武器装备更重要。军事变革往往伴随着作战方式的革命,而作战方式的革命要以军事思想的革命为先导。信息化战争中,我们仍然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仍然面对着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现实,但在具体战法上绝对不会与过去相同,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研制出一套新的制敌的思路来。比如,要更多地运用精确战、电子战、网络战的作战形式,强调打“关节点”,强调瘫痪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面积的毁伤。又如在信息作战中,特别强凋系统方法,强调全局观念,注重一体化作战,发挥整体威力,而不提倡脱离系统的.不利于全局的单独行动等。随着信息化智能武器系统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主要的交战模式,近距离接触式作战的地位大大降低。一些军事家们分析,信息作战开始使传统的地面集群胶着、空中机群的航炮格斗、海上舰炮直接对抗、空对地的临空轰炸扫射等交战模式成为历史,远战武器的超视距对抗,已经取代千军万马的短兵相接、拼搏刺杀等传统交战模式占据的主导地位,近战歼敌演变成作战行动的尾声。1991年的海湾战争,整个42天的战争,远程精确打击占到了38天,地面近距离交战只占了4天。而历时78天的科索沃战争,全部采用的是远程精确打击。阿富汗战争也是进行了60天的空袭之后,才转入地面部队的打扫战场。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的地位作用还表现在,有时通过这种交战模式就能直接达成战争目的。美国空袭利比亚、北约空袭南联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信息作战中,地面交战的主要模式是数字化部队非线式一体化作战。“非线式”概念是相对于以往作战中在接触线附近实施“拉锯式”的阵地战而提出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空间态势上,双方部队在战场上不再保留一条相对稳定的展开对峙线和战斗接触线,战场态势没有前方后方可言。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不会再划分明确的战斗分界线,只有部队的行动目标和任务地域概略区分,担任各自任务的部队将随机地在宽阔的战场上快速机动地遂行任务;二是在时间进程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预先确定好战役、战斗目标和任务地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整个战场空间范围内,根据态势的变化和任务需要,随时调配力量,多方向、快速地集中各种作战的效能于目标点。战争是一种浑浊现象,信息作战的非线式加深了这一浑浊现象。我们要善于在浑浊现象中观察或研究出本来存在着的信息作战方法。这要求我们必须讲究创造性思维,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四、着力铸造“撒手锏”,为打赢创造物质条件“撒手锏”,比喻在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致敌于死地的武器。打赢信息化战争,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具备必须的物质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信息作战,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信息技术间的斗争,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信息作战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是探测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关键性的系统是C4I系统、电子战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打赢信息战,这些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讲,我们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系统方面与主要作战对手存在较大的“技术差”,目前有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但我们也不必自卑,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较短时期内在某些领域完全有能力铸造自己的“撒手锏”。(一)下大力发展情报预警系统随着武器信息化和军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情报侦察的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侦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必须大力加强发展这方面的手段和装备。首先要建立战略早期预警防空系统,力争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行动能够早期发觉、预有难备。还要重点发展战场监视系统,包括无人驾驶侦察机、战场侦察雷达、战场电视监视系统以及各种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和电子侦察设备,以提高战场的透明度。(二)有重点地发展精确打击武器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撒手锏。”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较强的实力,设计及生产能力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务必使我们在对空、对地、对海上等目标的精确打击上有令敌人生畏的“撒手锏”。此外,防空、反导导弹系统是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免被动挨打。(三)进一步加强一体化C4I系统建设C4I系统不仅是信息作战的“力量倍增器”,而且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当前,在继续加强和完善战略级C4I系统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战术级C4I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上争取有所突破。(四)在提高电子对抗能力上下功夫电子战是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信息对抗,已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夺取信息优势的主要内容。我军的电子对抗装备应在提高性能、扩展频谱上下功夫,电子战飞机要能执行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发射反辐射导弹等任务,并且有战场毁伤评估能力。此外,各类作战平台要装备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和白卫干扰系统,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的复杂电磁环境。还要注重研制汁并机病毒武器和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空间的对抗能力。(五)注重发展新概念武器随着新概念武器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军也要注重对新概念武器的开发和研制。如动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还有非致命武器如激光致盲武器、次声波武器、光学弹药、失能剂、材料摧毁剂等等,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全面去发展,但在某一领域开发研制一两件有威慑的新概念武器还是有可能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只要有一定的经费和科技力量的投入,组织攻关,在某些方面是能够见成效的。五、树立新型人才观念,打造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人才,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军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作战准备的基础工程,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一)信息作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信息作战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控制和利用,都要通过人去做,计算机也要人去操作和控制。还是毛泽东说的对:“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无论信息化武器如何发展,其威力如何巨大,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一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在人和武器相结合的统一体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武器则处于从属地位。信息化武器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丝毫也没有降低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武器装备越是信息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人的因素就越重要。美国国防部关于海湾战争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指出:“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军第一需要。没有能干的、富有主动精神的青年男女,单靠技术本身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优秀的领导和高质量的训练是战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训练有素,部队才能对自己、对领导人和武器装备充满信心”。在信息作战中,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夺取信息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之甚少的人,是无法取得信息作战胜利的。适应信息作战需要,不仅要普遍提高全体军人的素质,而且要下大力培养关键人才。信息作战需要的关键人才,主要包括中、高级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高级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必须是具备扎实信息知识和驾驭信息作战能力,具有高技术谋略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是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他们应当是既通晓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又精通信息作战特点和战法,有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指、技合一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是信息作战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者、管理者,他们必须通晓信息作战特点、战法与技术保障的要求,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信息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作战,能使己方信息技术手段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作战及数字化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与信息作战相适应的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在人才类型结构上,应着力建设好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装备维护保障等各类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格式上,应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件、超前性特征;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应熟悉信息作战理论,掌握高科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在人才文化层次上,应注重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1、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战争永远与政治是结伴同行的。提高军人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的政治素质,是夺取信息作战的重要保证。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人生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地为捍卫祖国的安全而斗争;其次,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各项指导原则,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要充满必胜信念,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勇敢战斗,顽强拼搏。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历来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作战,是知识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如,指挥军官的学历层次要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在指挥、管理、技术军官中形成占适当比例的硕士、博士群体;具有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军事应用比较熟悉;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功底,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熟练地操作使用现代通信工具、实施正确的指挥;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语。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作战对军人的军事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懂得马克思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熟悉信息作战的思想、原则;具有扎实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军事专业知识,熟悉侦察与监视技本、隐形与反隐形技术、夜视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和指挥自动化技术,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4、开创性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现代军人必备的素质。在信息作战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比如,指挥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思路;善于依据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创造出新的战法,灵活制敌;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科学理论,提高创造性谋略运筹能力;对信息作战依赖性很强的战场信息系统,只有熟练运用、创造性开发能力,增强信息系统购攻防作战能力。5、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更充满艰辛。现代军人在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具备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的决心和信心,以敢打必胜的信念,能动地运用现有装备云争取胜利;具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残酷激烈、痛病折磨、生死关头的考验;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遇到何种危机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理智思维,紧张而有秩序地处理各种情况;无所畏惧的精神,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勇敢精神。(三) 培养信息作战所需人才的基本途径培养人才的方法途径,主要是学习和训练。军队要适应信息作战的要求,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应信息作战的训练方式。我军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应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1、重视高层次学历教育,逐步提高军官的文化水平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程度又是提高官兵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高层次学历的军人去驾驭。正因为如此.各发达国家的军队都十分重视提高官兵的学历层次。我军培养信息作战人才也必须从提高学历层次人手,把具备相应的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基础条件。首先,要把好兵员质量关,达不到高中毕业的青年不能入伍,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服兵役的制度,提高士兵的文化层次;其次,把好选拔干部关,达不到大学本科学历的不能晋升为军官;第三,把好军官晋升关,逐步扩大从研究生中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团以上军官普遍能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以上高级指挥军官要逐步达到博士水平。2、抓好关键性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指挥军官人才培养也要突出重点,重视培养造就中高级指挥员、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中高级信息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可选拔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在中级以上指挥院校举办培训班,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训练。通过训练学习,使他们熟悉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通晓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指挥手段,确立信息作战意识,成为能用新的作战思想、新的作战手段、新的战法指导信息作战的新型指挥人才。通过学习训练的优秀人才,应大胆提拔、配备到师以上领导岗位,逐步改变我军中高级指挥员的结构,使之适应新型作战指挥的需要。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从师以上指挥、通信、电于对抗和指挥自动化岗位挑选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营、团职指挥或技术军官,在有关指挥院校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其目的是使他们由熟悉某一项信息技术业务到掌握综合信息技术业务,掌握师以上信息系统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及组织运用原则,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战法,成为能组织运用各类信息系统装备、组织信息作战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功培养,应当从军内外选拔年轻优秀、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具有扎实信息技术功底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科技入员,在相关技术院校进行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成为专家,在军事指挥方面成为内行,能准确把握信息作战对技术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使我军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最佳程度的发挥。3、适应改革开发的新环境,拓展信息作战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为军队培养高层次信息作战人才拓展了新的途径。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开放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军用与民用的双重性质,为军民结合培养信息作战人才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在这方面,已经开展多年的“国防生”、“强军计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应当继续开展下去。此外,借鉴外军经验对于提高我军的信息作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遣军官出国留学、进修、讲学、参观,或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王越,男,1932年4月1日生,江苏省丹阳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1950 年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电讯系学习,1956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画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6所所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

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 S863 专家组成员、

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北京市人民 *** 顾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主编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主持完成了多个军事电子系统的研制。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主任,对推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信息对抗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国内较早组建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为培养中国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16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如今承担著5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1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

光华基金一等奖

何梁何利奖等奖励

兵器工业功勋奖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北京市一等将2项)等奖项

获得兵器工业先进工作者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你是军校学生吧,妈的。要你们干什么,论文要问别人,国家怎么办!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2107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对抗、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 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能在军民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国防建设及其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 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攻击发现、应急处理、安全对抗、工程实 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安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技术开发、操作 管理的基本训练,更要使学生能够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科学技术问题等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信息安全、信息对抗、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信息对抗专业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信息对抗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模 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控制理论基础、通信电路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信息论、微波工程、 电磁场理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理论、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 技术、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操作系统原理、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多 核计算机体系结构、近代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对抗技术、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估计、 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C++描述)(32学时)、信号与系统A(64 学时)、模拟电路基础(56学时)、模拟电路实验(2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48学时)、数字电路 (56学时)、数字系统设计与实验(32学时)、电磁场理论(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通 信电路与系统(64学时)、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24学时)、数字通信原理B(48学时)、微波工程 导论(48学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56学时)、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48学时)、信息网络技 术(32学时)、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48学时)、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40学时)、操作系统 原理(32学时)、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32学时)、网络攻防技术实践(32学时)、软件工程设计 与实践(32学时)、多核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信息论(32学时)。

示例二:GPS原理及应用(32学时)、电子对抗(48学时)、宽带数字接收技术(32学时)、雷 达技术及应用(48学时)、信息保密与安全技术(32学时)、信息对抗导论(32学时)、信息对抗技 术综合实验(40学时)、信息对抗课程设计(40学时)、DSP应用技术(48学时)、传感器信号处理 技术[英l(48学时)、单片机应用技术(32学时)、嵌入式系统技术(32学时)、天线与电波传播 (32学时)、通信原理(32学时)、制导与控制技术(48学时)。

示例三(分方向设立):电路分析基础(104学时)、数字逻辑(32学时)、数字逻辑实验(16学 时)、低频电子线路(64学时)、低频电子线路实验(3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32学时)、数字电子 技术实验(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56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8学时)、 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通信原理(56学时)、信息论基础(40学时)、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8学时)、光电子技术(32学时)、电子测量技术基础(40学时)、遥感遥测技 术(32学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48学时)、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40学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DSP原理与器件(40学时)、WINDOWS编程(56学 时)、数据结构(48学时)、计算机网络(40学时)、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48学时)、汇编语言 (32学时)、网络编程(40学时)、操作系统(40学时)、Matlab原理与应用(32学时)、电磁场与电 磁波(56学时)、天线理论(32学时)、微波技术基础及线路(64学时)、电磁兼容技术(48学时)、 雷达原理(48学时)、雷达系统(40学时)、软件无线电技术(32学时)、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导论 (32学时)、计算机对抗原理(48学时)、电子对抗原理(48学时)、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32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实践训练(24学时)、军事理论教学(16学时)、社会调查、研讨 (16学时)、人文社会实践(24学时)、生产实习(2周)、课程设计(2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 设计(论文)(16周)、开放实验(1项)、技术竞赛(1项)、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与对抗硬件平台实验、信息安全与对抗软件平台实验、信息安全与 对抗系统实验、信息网络实验、计算机及嵌入式系统硬件实验、编程语言实验、电工电子实验、通 信工程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微波工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22 核工程类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模拟电路基础》、《电路仿真》、《电子信息对抗原理》、《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设计》、《轨道力学与航天器控制》、《模拟集成电路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声纳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水声测量原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国防类单位:信息对抗、信号处理、信息拦截、信息破译、信息防护; 各类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武器类,其中武器类共7个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武器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26位。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投稿

《电子技术应用》是核心期刊啊,竞争激烈的,主要还是文章质量问题了,之前也是被据稿了,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很快就帮忙修改了,现在都录用了,哈哈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中投稿难度中等,如有其它问题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16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16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173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第35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 - 第37位

很少有了,得看你的文章质量,如果过硬的话,他们会给你的,在前几年,杂志社就开始收取版面费了

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英国ISSN: 0010-4485, 1968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173,2005年EI收录122篇。主要发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评论,涉及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营造、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模拟、数控、几何制图等方面。兼载会议报告和书评。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农用计算机与电子设备》荷兰ISSN: 0168-1699, 198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42SCI 2005年影响因子0.802,2005年EI收录83篇。刊载计算机及电子仪器与控制设备在农业(包括园艺、林业、畜牧业)研究、开发及生产中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札记。Cryogenics《低温学》英国ISSN: 0011-2275, 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62,2005年EI收录97篇。刊载低温工程学和低温物理学,包括应用超导电性、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研究进展评论。兼载技术札记、会议报告、书评和消息报道。Displays《显示》英国ISSN:0141-9382,1979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947,2005年EI收录27篇。刊载电子显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50评论、书评和技术札记,介绍显示技术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利用实况,报道新进展、新产品以及会议消息。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图像与视觉计算》荷兰ISSN:0262-8856,1983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83,2005年EI收录107篇。刊载对电视摄像、X射线装置、电子显微镜、超声传感等图像的判读、分析和处理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机器人遥控、资源遥测、生产监控、音像播送以及在医学、冶金学、天文学方面的应用等。Materials Today《当今材料》英国ISSN:1369-7021,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102篇。发表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闻、评论、通信、热点报道文章和相关政策,涉及材料化学、电子与光电子材料、高分子与新结构材料等。Mechatronics《机械电子学》英国ISSN:0957-4158,1991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679,2005年EI收录65篇。刊载研究机械电子学原理及其应用问题的论文。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微电子工程》荷兰ISSN:0167-9317,1983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47,2005年EI收录446篇。刊载与微电子元件生产、加工、检测有关的原材料、方法、工艺及设计方面新进展的论文和报告。Microelectronics Journal《微电子学杂志》英国ISSN:0026-2692,197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350,2005年EI收录232篇。刊载固体电子器件及材料的设计、生产、测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文摘。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微电子学可靠性》英国ISSN:0026-2714,1961年创刊,全年11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29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24,2005年EI收录286篇。刊载可靠性理论和应用微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传感器与执行机构,A辑:物理传感器》瑞士ISSN:0924-4247,198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63,2005年EI收录449篇。刊载物理传感器的相关结构、电子接口、传感系统、材料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始论文及特邀评论。Solid-State Electronics《固体电子学》英国ISSN:0038-1101,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247,2005年EI收录305篇。刊载应用固体物理学研究论文,涉及晶体管理论与设计、晶体生长与处理、电子器件加工工艺、固体电池、铁氧体等。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远距通信与信息学》英国ISSN:0736-5853,198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远距通信和信息科学在商业、工业、政府、教育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与评论,涉及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语言合成、声音识别、卫星电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运输研究C部分:新兴技术》英国ISSN:0968-090X,199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651,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控制系统和电信等领域新兴技术在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管理、保养和优化中的应用与开发方面的研究论文。

美国信息对抗系统论文发表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1995年钱学森教授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另外,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回事。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应该是海湾战争了,那次战争全维全向,高科技,信息化(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后来的美伊战争也是信息化战争,现代大国对小国或者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是信息化战争,这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是从战役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小战役中都是信息化的信息战争,目前还没有看到。所谓“信息战争”是指利用和围绕信息的没有硝烟也不真杀实砍的战争。

你是军校学生吧,妈的。要你们干什么,论文要问别人,国家怎么办!

信息化战争这个词是我们中国人最先提出来的,钱学森先生在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用这个词。美国人用的词不叫信息化战争,叫信息时代的战争和基于信息的战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会在9:00至18:00之间正常上班。

不是北大核心,是普通省级期刊,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但是最新的2015版本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还没有出来,如果这个杂志在2015年被北大核心收录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北大核心了

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月刊)创刊于1976年,是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省级核心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

不是北大核心,是普通省级期刊,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但是最新的2015版本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还没有出来,如果这个杂志在2015年被北大核心收录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北大核心了

这个具体要看你们地区的要求,一般电工专业的论文评职称可以发这些杂志。《电力技术》 CN 11-5716/TM 国家级刊物,3000字符/版《探索科学》 CN 10-1148/N 国家级,2800字符/版《自然科学》 CN 50-9209/N 国家级,2500字符《电力设备》 CN 11-9226/TM 国家级 3000字符/版《科技展望》 CN 64-1054/N 省级 2800字符/版《科技尚品》 CN 11-5573/Z 国家级;2400字符/版《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CN 10-1108/TP 国家级,2200字符/版《科学中国人》 CN 11-3292/G3 国家级杂志 30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CN 22-1159/S 国家级刊物 2100字符/版《华东科技》 CN 31-1709/N 省级刊物,3000字符/版《大科技》 CN 46-1030/N 省级 2500字符《山东工业技术》 CN 37-1222/T 省级 2500字符/版《中国科技信息》 CN 11-2739/N 国家级刊物,3500字符/版《数字通信世界》 CN 11-5154/TN 国家级刊物 2700字符/版《农业科技与信息》 CN 62-1057/S 省级,2500字符《科学与财富》 CN 51-1627/N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面《河南科技》 CN 41-1081/T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 2版起发《中国新通信》 CN 11-5402/TN 国家级刊物 2000字/版《科技风》 CN 13-1322/N 省级期刊 25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CN 23-1581/TS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产业与科技论坛》 CN 13-1371/F 省级刊物,3000字符/版《中国科技纵横》 CN 11-4650/N 国家级刊物,2300字符/版 (1.5版起发)《信息化建设》 CN 33-1216/N 国家级刊物 2200字符/版《科技视界》 CN 31-2065/N 省级期刊 3000字符/版《科技资讯》 CN 11-5042/N 国家级 2700字符一版 两版起发。《数字技术与应用》 CN 12-1369/TN 省级刊物 2500字符/版《信息系统工程》 CN 12-1158/N 省级 20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CN 14-1358/N 省级期刊,3000字符/版《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CN 37-1423/TN 省级刊物,2800字符/版《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CN 11-4538/V 国家级,2500字符/版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7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是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主要栏目设有:综述、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与数据仓库、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收录。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上一篇:计算机时代是什么期刊下一篇:农业网络信息是什么期刊延伸阅读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是什么期刊电脑与信息技术是什么期刊计算机系统应用是什么期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什么期刊江苏通信是什么期刊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