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鲍哈诺发表的论文合集

发布时间:

鲍哈诺发表的论文合集

中国现有14岁以下少年儿童约3.4亿人。那么,有多少独生子女呢?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

你猜0.0……

发表的论文合集

会议论文集论文算正式发表吗?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出版的在会议上宣读的文章的合集,也是一种正规的出版物,但它与学术期刊有很大区别,虽然与期刊区别很大,但只要是在正规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就是正式发表,是受认可的论文发表

论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附于期刊的论文集,一些刊物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自己的论文集,或者是为了庆祝某些节假日纪念日,或者是针对某一个研究方向出版的论文合集,另一种论文集就是会议论文集,一些学术会议在会议结束后会将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出版论文集,会议论文集的发表价值要高于期刊论文集。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存在的艺术》《论不服从》平装版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这种态度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所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都出自这本经典心理学著作。

《逃避自由》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因此这本书既是弗洛姆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评。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中的不朽名著。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 *** 视作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

《存在的艺术》则开始讨论生活的艺术实践首先需要思考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该书的第一部分阐明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模式的本质,这两种存在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而该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施这些步骤也许会对人性化有所帮助。

《论不服从》出版于1981年,由艾里希·弗洛姆在世时发表的多篇论文合集而成,论述了“服从”与“不服从”究竟意味着什么。弗洛姆反对盲从因袭,对常识中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他的论述至今仍有相关意义。

“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健全的社会》)、“如何自由而不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逃避自由》)、“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存在的艺术》)、“在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高价值是人,社会的目标是营造各类环境,让每个人充分发展其潜能、理性、爱和创造力,真正实现自由和发挥个性”(《论不服从》)。毫无疑问,弗洛姆的每部作品都在植根于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人类的福祉与人生的意义。他的经典力作从生存与关爱、健全与自由等多重角度切入,值得人们反复品读、深入思考。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无意识地渴望与他人结合和联系,希望弗洛姆这套振聋发聩的心理学系列作品能够为当下注入一股理性而温暖的力量。

鲍峰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将于2021年4月17日至2021年4月20日在上海召开,论文集发表日期为2021年4月20日。

数字测图应用研究字数:3006 字号:大 中 小【摘要】:文章从数字化作业方法入手,着重研究了地面数字测图中控制测量、碎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对目前我国测绘行业中运用较多的数字测绘软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便各个测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于本单位的数字测图方法和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关键词】:地面数字测图;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010031-02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GPS、全站仪、计算机等测绘硬件设备应运而生,为数字化测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各行业对数字化地形图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地形图的精度和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我国数字测绘事业迅速发展。2. 作业方法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其主要作业流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软盘等)。2.1 原图数字化当一个城市(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而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采用该方法比较合适。它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只要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扫描仪)、绘图仪及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化成果。其作业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及扫描矢量化,其中后一种方法的精度高、效率高;但是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数字地形图的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比原图的精度差;而且它反映的只是原图成图时的地表地物、地貌,现势性不好。2.2 航测数字化成图当一个测区较大时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模型,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取得了试验性的成功,不久将会全面推广,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利用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对像匹配,建立地面数字模型,再采用专业软件获得数字地形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它特别适合于大面积城市密集区测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测区较小,它的成本较高。2.3 地面数字测图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面数字测图法获取,这是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较多的数字测图方法。采用该方法获得的数字地形图的特点是精度高,只要按《城市测量规范》操作,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3cm以内;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比较大。根据数据采集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模式。(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模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形要素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绘制草图,以便测图软件编辑成图。其优点是容易掌握,缺点为草图绘制复杂,容易出错,功效不高。(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的数字测量模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地形要素数据,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地处理并显示所测地形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这种模式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其缺点是便携式计算机价格昂贵、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较差。(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的作业方式与上一种相同,但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效率高,其前景十分广阔。(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形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绘制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在复杂地区,也比前三种模式的控制点减少10倍以上,因此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且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采用全站仪进行补测。(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克服了以上几种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和任意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形信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上5种模式中,第一、四种为非电子平板模式,其它3种为电子平板模式。3. 测绘软件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绘图软件对于测绘单位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测绘软件的标准是:首先了解它的功能是否适合于本单位;二要看其可操作性、界面是否友好。 各测绘单位所使用的软件种类繁多,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本系统自行开发的;另一种是由测绘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这是各测绘单位用得比较多的。文章着重讨论后一种软件。目前市场上测绘软件主要有3种:一是清华山维公司与清华大学土木系联合开发的测霸EPSW系列;二是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开发的RDMS系列;三是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和开思公司开发的CASS系列和SCS系列。3.1 EPSW系列主要用于实测与自动绘制各种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地籍图、管线图、地物平面图、断面图等,但它的这几个功能是在不同的专门软件中的。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时成图 充分发挥了原来的平板测图优势,即测即显,所显即所测,直接生成地形图,真正达到了内外业一体化;(2) 具有多种碎部测量方法;(3)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快捷,简单易学;(4) 独创的一步测量法,可以边测图根,边测碎部,最后再平差。该软件的最大优点:既符合老测量员的工作经验与习惯,又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应该说是我国现在电子平板测图系统中最好的,因此,深受广大测绘人员的喜爱,也占据了大部分电子平板测图市场。它开创了数字测图的新局面,对我国数字测图技术的推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该软件提供了诸如图形缩放、移动、删除等功能,但从内业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功能还不能满足内业编缉的需要,而且它将原本在外业的工作依旧在外业完成,似乎有悖于数字化测图减轻外业工作的初衷。3.2 RDMS系列它是在GIS图形平台上开发的测绘用软件,也提供了电子平板方式,也可利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存储的测量数据传到计算机上再以人机交互编缉的方式成图。它提供的功能与原来的测量习惯基本上能保持一致,简单易学,测量人员可以很快熟悉并上手操作。3.3 CASS和SCS系列对于熟悉AUTOCAD的用户,CASS系列与SCS系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是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AUTO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CAD是全世界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非常强大。CASS与SCS的功能差不多,它们均提供了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4. 数字测图外业工作的实施4.1 控制测量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三角测量已基本上退出了控制测量这个舞台,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种种误差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的GPS网及导线(网)测量。在文章中,仅对图根控制测量及图根加密进行探讨。目前各测绘单位所使用的全站仪的精度一般为2〃、5〃,相对于光学经纬仪就更具优势。在传统测图中地面点平面位置的误差受下列误差的影响:(1)图根点的展绘误差M展 ;(2) 测定地物点的距离误差M距 ;(3) 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M向 ;(4) 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M刺 ;(5) 清绘时所造成的误差M绘 。则地形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可式表示为:M2物=M2展+M2距+M2向+M2刺+M2绘在数字测图中,图根点与地物点的M展、M刺、M绘不存在,仅有M距、M向。因为采用半测回测角,所以方向误差为±6〃;假如碎部点至测站的距离为300m,则M向=6÷206265×300=0.009m ,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取2±5ppm。考虑测量中棱镜不到位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取经验值0.020m。则实测出的该平面点相对于图根点的误差为0.0022m。由此可见,在视线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高,测量碎部点的距离可以适当放大,图根点的密度可作相应降低;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和通视不好的条件下,考虑今后地形图修测或工程放样的要求,图根点的密度应增加。4.2 碎部测量数字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采用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和电子平板数字测图两种方法,它们实质是极坐标法。文章仅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方法进行研究。在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中所采用的方法为:①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方式。这种方法工作效率,操作比较繁琐;在测图中绘制草图不容易,特别是在建筑密集区更困难,如果采用专人画草图,在人力上也是一种浪费。②编码方式。编码一般可以采用6至7位,为(0至9)(XX)(XXX),第一位为连接关系,如0表示独立点,不与前面的其它点发生联系;1与前面的点为同一地物(貌),与前点连;2表示与前一点为隔一点连关系;3表示有三个方向,4表示该地物(貌)到此结束;5曲线连;等等。第二到第三位为地物(貌)的代码,如2层砖房为F2,简易房为F0,在建房为FJ,围墙为WQ,加固陡坎为K2,不加固陡坎为K1,高压线为D2,输电线为D1,通讯线为D3,地类界为DL等等。最后三位为全站仪的自动增加的点号。下面是采用这种编码方法所得到的部分碎部点的点号和编码。当在外业完成各碎部点的编码后,回到室内把碎部点传输到计算机并将碎部点展绘出来,再根据司镜员所走过的线路和碎部点的编码,可较快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获得测区基本的数字地形图。然后把图打印为白纸图,到实地检查核对,对漏测、错测、重测的地物、地貌在白纸图上作好记号;对它迅速进行补测和重测,补测和重测完后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图。数字测图对测量员及司镜员的要求比较高:第一、 配合要默契,一点测完后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测量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要求在10秒内完成。第二 、司镜员担负着室内绘图工作,是测图中的主要人员,对于地物(貌)的综合取舍等要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实践表明,利用该法测图较草图法省事、快捷。5. 结论和讨论(1) 我国目前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和地面数字测图。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测绘单位可根据实际工程灵活运用。(2) 地面数字测图有5种作业模式,前四种已在测绘行业中广泛运用,第五种模式是我国测绘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3) 我国常用测绘软件主要有3种:测霸EPSW、 RDMS; CASS和SCS。每种软件各具优势,各测绘单位可选用适合于本单位的软件,提高工作效率。(4) 地面数字测图中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必须遵从《城市测量规范》,提高数字测图的速度和精度,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参考文献[1] 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2] 青盛,地形测量中全站仪支导线精度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2.[3] 番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中国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8]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哈伯合成氨发表的论文

哈伯首先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学条件。在实验中他所取得的某些数据与能斯特的有所不同,他并不盲从权威,而是依靠实验来检验,终于证实了能斯特的计算是错误的。在一位来自英国的学生洛森诺的协助下,哈伯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合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流程是: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汽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混和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就制得了较纯净的氢气。同样将水蒸汽与适量的空气混和通过红热的炭,空气中的氧和碳便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被吸收除掉,从而得到了所需要的氮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但什么样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为最佳?以什么样的催化剂为最好?这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探索。以楔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计算,哈伯终于在1909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这就是在600℃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为8%的合成氨。8%的转化率不算高,当然会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哈怕知道合成氨反应不可能达到象硫酸生产那么高的转化率,在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几乎接近于100%。怎么办?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则这个工艺过程是可行的。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

获得编外讲师职位后,哈伯开始从事电化学研究。他的第一项成果,是硝基苯的还原作用。这项研究,使他声名鹊起。这时的哈伯,最擅长的仍是有机化学,但同时,他又将新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应用于有机化学中。盖特曼(L.Gattermann)及其他的化学家,对硝基化合物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进行过研究,获得大量的不同还原态产物。当时的研究似乎表明,这些还原产物的性质和相对比例,取决于电解质的酸碱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和金属电极的性质。认为还原作用是由初生态氢引起的。但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初生态氢在活性上的巨大差异。1898年,哈伯确立了电极电势的重要性,澄清了电化学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按照能斯特(H. W. Nernst)理论,气体的电极电势由电极上气体的有效浓度决定。哈伯认识到,电极电势由阴阳两极气体活度的比值所决定。在1898年发表的关于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的论文中,哈伯首次提出电极电势决定还原能力的观点,认为电极电势越高,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早期的研究者通常用比较恒定的电流密度,逐渐增大阴极的电势。哈伯认为,这样相当于使用还原性逐渐增强的一系列化学还原剂,同时生成一系列主要还原产物。哈伯计划在电解过程中改变电流,在电流密度-电极电势曲线的转折点下,保持被极化阴极的电势恒定,这样,释放出的氢用来还原去极剂。为了从低的阴极电势开始,逐步分离主要的还原产物,哈伯用氢超电势低的铂(有时用镍)作电极。他认为,氢超电势高的电极如锌,会产生很强的还原反应。他采纳勒金的建议,使用辅助电极测定和控制阴极的电势,用薄壁毛细玻璃管将辅助电极和阴极相连,这样就消除了通过电解液的电势降。他用铂作阴极,在低电势下电解硝基苯的碱溶液,出乎原先的预料,得到主要产物是氧化偶氮苯。根据巴姆贝格(Barmberger)一系列有关硝基苯、亚硝基苯和苯胲还原的研究,哈伯证明电化学还原反应和普通的化学还原反应遵循同样的步骤:RNO2(硝基苯)→RNO(亚硝基苯)→RNHOH(苯胲)→RNH2(苯胺),其它产物来源于副反应。氧化偶氮苯作为主要还原产物出现,是由于在碱性溶液中,中间产物亚硝基苯和苯胲发生了去水反应:RNO+ RNHOH=RNONR+H2O…………………………哈伯证明,无论是普通化学反应还是电化学反应,都存在亚硝基苯和苯胲,亚硝基苯是一种比硝基苯更强的去极化剂,因此只能存在于极稀的溶液中。然而,通过偶氮染料固色,能够检测到亚硝基苯和苯胲。他还成功地通过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制备大量的苯胲,该反应在弱碱性缓冲溶液中进行,用适当高的电势,以能够瞬间还原亚硝基苯为苯胲,从而避免生成偶氮苯,但电势又不能过高,以免进一步还原。他还探讨了偶氮苯的生成,它也是硝基苯的一种电化学还原产物。氧化偶氮苯在强还原作用下只生成二苯肼。哈伯指出,硝基苯在碱性溶液中按下列反应快速生成偶氮苯:2RNO2+3RNHNHR=RNONR+3RNNR+3H2O…………哈伯认为,在碱性溶液中,用低氢超电势的阴极电解硝基苯,主要产物是氧化偶氮苯;使用高氢超电势的阴极电解硝基苯,还原作用更强,得到二苯肼,最终生成苯胺。哈伯还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硝基苯的电解还原作用,发现反应(1)变得非常慢,但在强酸性溶液中,苯胲迅速转变成对氨基苯酚,二苯肼转变成联苯胺,主产物有对氨基苯酚、联苯胺和苯胺,比例由酸的浓度决定。哈伯的成功,举世注目,成为他在电解还原和氧化领域研究的极大推动力。1898年,在进入卡尔斯鲁厄技术大学4年后,哈伯被提升为副教授,年仅30岁。同年,他的第一部著作《工业电化学的理论基础》问世,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誉。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公认的电化学学派。这是他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但持续的超强度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对工作的专注,达到忘我的境地。在早期的研究生涯中,他仅仅在他意气相投的朋友小圈子中,寻找短暂的放松。和他交往的多是些教师、作家和艺术家,哈伯喜欢和他们一起高谈阔论,但即使在这种场合,也不愿让自己的脑子休息。1902年,哈伯被德国本生学会作为代表派去参加美国电化学会年会,由此可以看出哈伯的声誉。他出众的才华和严谨的态度,给美国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会所作的长篇报告,获得了欧洲和美国化学家的好评。该报告于1903年发表在《德国电化学学报》,被认为是电化学工业史上具有永久价值的杰出文献。 1904年,哈伯开始研究氨的平衡。当时,他担任维也纳马古里(Margulies)兄弟的科学顾问,兄弟俩对新的工业固氮方法很有兴趣。通过氮和氢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连续合成氨。但是,最大产率总是受到氨平衡的制约。哈伯决定首先研究这个问题。曾有化学家作过氮化钙和氮化锰的还原和再生实验,但由于需要高的温度,表明钙和锰这些金属无法用做催化剂。1884年,拉姆塞(Ramsay)和 扬(Young)尝试氨的热合成法。他们发现,在800℃下,用铁作催化剂,氨绝不会完全分解。于是,他们试图利用其逆反应合成氨,可是根本得不到氨。通常认为,氮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只有在高温下才能与氢化合,而实际上,高温下氨的分解有非常彻底。他的第一个探索实验,是在1020℃下,以铁作催化剂合成氨。虽然哈伯完全清楚高压对氨合成有利,他还是选择了一个大气压,因为需要的设备简单。出乎哈伯的预想,实验非常顺利,第一次就实现了氨的平衡。然而,氨的浓度很低,在0.005%~0.012%之间,难以选择一个最接近真实的数据。当时,他倾向于上限值,但后来的研究表明下限值才接近于真实值,高的产率可能是新制铁催化剂的特殊作用。确定氨平衡状态的最初目的达到了,他用这段话描述了他的实验结果:“将反应管加热到暗红热以上,在常压下,不用催化剂,顶多只有痕量的氨产生,即使极大地增大压力,平衡位置依然不理想。在常压下,使用催化剂,要获得实际成功,温度不能高于300℃。”看来直接合成氨作为工业固氮的基础,似乎没有多大的希望。哈伯放下这个问题,终止了和马古里兄弟的合作。1906年,能斯特在考察气体平衡的实验数据时,发现在氨的个案中,哈伯的数据和热定理计算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能斯特在高压下(50个大气压),重新测定氨的平衡数据,使用高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氨的浓度,从而降低实验误差。能斯特首次通过加压合成了氨。他得到的氨比哈伯的数据少得多,和理论值比较接近,如在1000℃时,理论值0.0045%,能斯特0.0032%,哈伯0.012%。1906年秋,能斯特在给哈伯的信中谈到了这一情况。于是,哈伯和罗塞格尔(Le Rossignol)用原来的方法,在一个大气压下重新测定氨的平衡数据,实验非常精细,结果与先前的数值很吻合,如在1000℃时,新值为0.0048%,和原来测定的下限0.005%接近。同时证明如能斯特坚持的那样,哈伯最初的近真值0.012%的确过高。哈伯与能斯特实验数据的差异,大大缩小了,但没有完全消除。1907年德国本生学会的会议上,能斯特报告了他的压力实验。在讨论过程中,哈伯宣布撤回原先0.012%这一估值,并公布了新的数值。哈伯的数值依然比能斯特的高50%左右。能斯特拒绝承认哈伯新测定值的精确性,认为在一个大气压下,氨在平衡混合物体系中的浓度很低,建议哈伯应该在高压下进行研究,以消除误差来源。能斯特认为自己的数据才值得信赖,与热定理相吻合。哈伯坚信自己数据的精确性,视能斯特的观点为自己的奇耻大辱,觉得自己的荣誉受到损害。哈伯和罗塞格尔立即对氨的平衡重新进行精确的测定。这次,是在30个大气压下进行实验。他们的设备非常简单,但能极好地满足实验目的。通过氨的热分解,得到氮和氢的混合物,将其通过装有铁或锰催化剂的厚壁石英管。然后,平衡混合物被迅速移走,进行冷却分析。哈伯根据新数据导出的自由能方程表明,氨的产率能够高到适用于工业目的,只是条件苛刻,不易达到。例如,在600℃,200个大气压下,氨的转化率达8%。但当时压缩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也就是200个大气压,还没有大规模的化学操作使用过如此高的压力,而且最好的催化剂(铁、锰、镍)在700℃时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克服了催化剂和高压的障碍,无疑将开辟一条工业合成氨的光明之路,固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哈伯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他有亲密的理想合作伙伴罗塞格尔的鼎力相助。高压技术不久在卡尔斯鲁厄实验室推广使用,并得到罗塞格尔的改进。罗塞格尔心灵手巧,一流的实验技能,有口皆碑。研究工作开始于1908年,他们设计制造了一种转化器,它安装在钢制的高压弹中,在200个大气压下能正常运转。万事皆备,只欠找到一种活性更高的催化剂。经过长时间探索,发现在550℃以下,锇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可惜锇太稀少。后来证明铀有同样高的催化活性。从根本上讲,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使用新的装置,铀做催化剂,在550℃,150~200大气压下,氨的浓度已经很高了。在工作压力下,经适度冷却,氨被液化而分离,而气体混合物通过转化器、压缩器和循环泵的封闭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同时不断输入适量的新鲜气体混合物,最后安装一个热交换器,这套装置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工厂,每小时生产数百毫升液氨,而且能耗极低。工业化合成氨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是,实验室的方法很少能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必须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合成氨是哈伯一生最大的成就,但是,并它没有马上得到工业界的青睐,他收获的是冷眼和怀疑。虽然BASF公司对固氮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哈伯在氮的电氧化方面的研究很重要,但对哈伯合成氨的前景表示疑虑。经哈伯的好友和同事、BASF公司的顾问恩格耳(Car Engler)的极力推荐,BASF公司的技术领导才开始关注哈伯的工作。1909年7月的一天,BASF公司的工程师波施(C. Bosh)博士和化学家米塔(A. Mittasch)博士,来到卡尔斯鲁厄观看合成氨的演示实验。米塔亲眼看见流动的液氨,完全相信哈伯法的价值。回到路德维希(Ludwigshafen),他们立即着手将哈伯的成果付诸大规模的工业试验。3年后,一座合成氨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化的荣誉,一直属于波施。虽然,卡尔斯鲁厄实验室为工业化生产氨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但要实现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棘手的难题。在波施的领导下,对这些难题的成功解决,无疑是化学工程领域最卓越成就。哈伯于1919年获得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931年波施和贝吉乌斯(F. Bergius)获得同样的殊荣。哈伯在获奖演说中谦逊地说道:“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卡尔斯鲁厄实验室其实并没有为合成氨法的工业化作出过什么贡献。”在承认波施和贝吉斯为工业上高压法的发展所做的杰出成就时,不能忘记高压法的先驱哈伯和罗塞格尔。早在1907年,哈伯的实验室就是著名的高压研究中心。贝吉斯提出高压下煤的氢化设想后,1908年到卡尔斯鲁厄做了最初的一批实验。20世纪前10年,电弧作用下氮的氧化研究和工业应用获得迅速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哈伯的实验室一直是重要的研究中心。在能斯特1904年对一氧化氮热平衡进行测定之后,电弧固氮的纯热学理论得到普遍接受,但不久又引发了许多的疑虑。在一次实验中,哈伯发现高产率与纯的热学理论不相符合,而电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哈伯对这一课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1906~1910年,对低温电弧下固氮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由于反应物的电活性作用,在电平衡状态一氧化氮的含量,超过同温度下热平衡时的含量。撤掉电场后,过量的一氧化氮将会分解,直到热平衡完全建立。由于这个过程的速度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降低,在足够低的电弧温度下,几乎不发生分解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氧化氮的产率达到最大值。在达到最终的热平衡时,高温电弧必然导致低的产率。哈伯完全证实了这一理论。电平衡的建立也得到证明。让空气缓慢通过6cm长的交流电弧,在100mm汞柱压力下,在一个狭长的、冷的石英管中燃烧,这样得到的一氧化氮的产率远比2000℃电弧时高。电弧温度越高,产生的氧化物就多,同时分解作用也更利害。总的来说,哈伯的工作,具有巨大的理论和技术价值。 哈伯对火焰和燃烧问题的兴趣,与早期研究燃料技术密切相关。1905年出版的《工业气体反应热力学》,就涉及到火焰中气体反应的研究。最初的实验是利用烃焰的均匀气相,研究水–汽平衡。斯米特(Smithells)已发明火焰分离器,分析了火焰内锥的主要燃烧产物。20年前勒夏特里(Le Chatelier)首次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离解常数和从火焰气的组成推算出火焰温度。1865年得维里(Deville)通过一根冷管获得一氧化碳内焰的温度。哈伯使用一种高冷却效率的新式得维里管,获取火焰锥间区的气体。他证明,当气体混合物通过温度不低于1250℃的内锥时,平衡实际上瞬间就建立起来了。哈伯根据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推导出一个改进的广泛适用的自由能方程。这样,提取火焰的任意一点的气体,进行分析,就能得到该点的温度。采用这种化学火焰温度计,哈伯分别测定了烃焰、一氧化碳焰、氢焰和乙炔焰的温度,并且与后来其他研究者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数据非常的吻合。哈伯还研究了火焰中氮的氧化作用。众所周知,气体爆炸过程中会生成氮的氧化物,但鲜有人注意火焰中的这个过程。哈伯发现,在一氧化碳火焰中,在一个大气压下,固氮几乎没有发生,但在10个大气压下,氧化氮的产率大大增加。在相似的情况下,氢焰中氧化氮的产率仅只有一氧化碳火焰的一半。哈伯研究了火焰内锥的性质。据估计,内锥壁厚仅0.1毫米。哈伯证明它是火焰中最冷的部位,而非先前想象的最热的部位。同时,该区域的反应速率特别快,化学发光强而且电离度较高。哈伯认为这三者之间有相互密切的内在联系。1906年,哈伯升任卡尔斯鲁厄技术大学教授。1911年,受邀担任柏林近郊达荷姆新建的威廉皇帝物理化学–电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这个研究所于1912年正式落成。在德皇参加的落成庆典上,哈伯演示了他发明的瓦斯笛,这种装置能够检测煤矿中危险气体甲烷的存在,既耐用且效果良好,但并未投入使用。哈伯在达荷姆最初的工作,是完善有关合成氨的研究,尽可能精确地测定氨的平衡和相关的热力学数据,获得了最终的自由能方程式。同时,哈伯开始关注普朗克量子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最早认识到普朗克理论在化学中重要意义的人。这成了他在达荷姆许多工作的基础。哈伯特别关注新物理学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他和好友波恩(M. Born)频繁的讨论,对他的学术思想有极大的帮助。波恩刚提出离子晶格理论:离子的晶格能由离子间的距离和作用力决定,固体反应的反应热则等于其组分晶格能的代数和。波恩认为晶格能为气态原子去掉一个电子生成气态离子的能量和离子形成晶体的能量之和。哈伯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能量关系,因而被称为波恩–哈伯循环,即晶格能U为生成热Q、离解能D、升华热S、阴离子电离能I和阳离子电离能E的代数和。哈伯还大胆地将波恩的理论用于HCl气体,得到H++Cl-=HCl的反应热,比循环过程计算值小得多。为了解释这种偏差,1919年,他提出离子变形的观点,这一思想后来在法杨斯那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鲍时华发表的论文

北京妇幼医院,在朝阳体育馆边上

北京新兴医院!

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国营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婴幼儿急救中心),有专门的习惯性流产科室,有专业的医生鲍时华,余震波。我特别推荐是因为我习流了三次,找了好多医院,医生几乎一句话优胜劣汰使我更加无助,偶然机会在新民晚报上看到鲍医生帮助流产13次孕妇成功保胎生下可爱女儿后,我转战第一妇婴,以前从来没查过的血小板聚集及二聚体在保胎中非常看中,医生用的药(如:甘素、强的松、阿司匹林等)以前保胎中从没接触过。我接触的病友很多很多都生下了宝宝,我自己于14年正月初八40岁生下一个儿子,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我发表这个,主要是让天下所有习流患者不要走弯路(很多国有名声响亮的医院医生保胎都一样黄体酮、hcg),也不要被私有医院忽悠,早一点抱上宝宝。我们病友建立了好多qq群,介绍2个QQ群供参考(212186710鲍时华习流7群、126294155鲍时华妈妈好孕5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