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河南宁陵酥梨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河南宁陵酥梨论文发表

我的家乡在商丘,管辖的宁陵县有个万亩梨园。春天来了,梨树绿油油的枝叶在随风飘扬,树上开满了洁白的花朵,把蜜蜂、蝴蝶都招来采花粉、花蜜,梨园里面的梨树像一排排站直身子的士兵,梨花像一片冰雪的世界,在梨园里观看梨树和梨花的游客们像一片五颜六色的海洋,这些洁白而又漂亮的花朵,把正在欣赏花的游客们给吸引住了,他们在梨树旁留影,学生们也来这里写生,他们画的梨花和梨树都栩栩如生。秋天到了,酥梨渐渐成熟了,结出来的梨皮很薄,黄澄澄的,香甜可口,味道好吃极了!梨可以止咳、化痰、去火,多吃梨的好处很多哟!种梨的果农辛苦劳动,用自己的心血种出了又香又甜的大酥梨,他们还热情招待游客,游客们品尝、购买了甜甜的大酥梨,满面笑容的离开了。梨园里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爱我的家乡商丘,我也爱这一年四季都在变化的梨园,欢迎大家再来宁陵县的梨园

为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于2003年在宁陵县原种场进行了75公顷盛果期酥梨高接换头示范。引进翠玉、圆黄梨品种,采用单芽多头高接等技术,取得了当年成花,2年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千克,3年恢复原来枝量和产量,每567平方米产量达到3000千克,年产新品种梨340万千克,产值560万元的高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高接品种选择 2001―2002年,我们进行了多个梨新品种的生长特性、结果习性、抗病虫性的定点考察,结合宁陵生态、生产条件,选择了翠玉、�黄梨进行高接示范。 2 砧树的选择与处理 2.1 砧树的选择 选择42年生的树体生长健壮、结构合理、无严重枝干病虫害的酥梨(西洋梨除外)树作为高接换头的砧树。 2.2 砧树处理 2.2.1 单层高位开心形 在原有疏散分层开心形的基础上,锯除中心干,回缩大中型辅养枝及结果枝组,压低主枝高度,把树冠高度控制在3.5米以下,使枝叶尽快布满空间,以实现快速丰产。 2.2.2 主枝截留 根据原来株行距,为利于新接树生长通风透光,行间留1.5~2米、株间留1~1.5米,主枝截留不超过原长度的3/4,锯口下均留根枝。 2.2.3 处理时间 大枝的处理应在休眠期尽早进行,若在休眠期高接,也可随接随处理;小枝组随接随剪。 3 高接时间 2月上旬至开花后20天均可进行高接。嫁接早,接芽萌发早,当年新梢生长长、粗度大,利于成花结果。应在高接前7天左右对改接树浇1次透水。 4 高接技术 4.1 嫁接技术 4.1.1 单芽切腹接 (1)削接穗。从芽下0.3~0.5厘米处两侧分别削出两个平面,削面长1.5 ~2.0厘米,削成楔状,并使芽下的一侧略厚,留1芽在芽尖上方0.3,0.5厘米处平剪。(2)剪砧桩和剪切口,已整好形的砧树,在要嫁接的枝上选光滑处留3~5厘米剪去:然后距断面约3~4毫米处向下斜剪一剪口,长度比接穗的长削面略长。(3)插接穗。在修枝剪抽出前,利用剪刃对剪口的支撑作用,将接穗与砧桩的形成层对齐,抽出剪刀。如果接穗插不到剪口底部,可用修枝剪轻轻敲击,使接穗与砧桩接触良好。(4)包扎。接穗插好后,要立即包扎。先用厚0.01毫米,宽3~4厘米的薄膜绕接口3周,固定接口,防止接芽松动,然后将薄膜顺接穗上绕,把接穗上剪口裹严,接芽露在薄膜外,再将薄膜顺接穗下绕至接口,绕压于嫁接母枝上。 4.1.2 打眼腹接 在粗壮的主枝、侧枝光秃带内,先刮去粗皮,然后在其两侧间隔20~30厘米,用凿子凿成三角口,取其皮至形成层扔掉,在三角口的一角顺嫁接枝方向向下竖切2~3厘米,将削成马蹄形的接芽插入皮内,用塑膜将其光秃带内所有接芽的整个嫁接枝包严。 4.1.3 皮下接 在其剪锯口处,用修枝剪向下割2~3厘米至形成层,将削成马蹄形的接芽插入皮内,用塑膜从接芽顶部将嫁接部位缠紧(露出芽体)。此法适合于剪锯口较粗而又没有根枝的枝头嫁接。 4.1.4 劈接 在剪锯口处,用刀将断面劈开,将接芽两面削成蹄形,然后插入劈口处。一个断面可以接两个芽,形成层必须对齐,用塑膜从接芽顶部将嫁接部位包严缠紧。此法适合于剪锯口较细而又没有根枝的枝头嫁接。 4.2 接芽数量及间距 对砧树所保留的每个主枝、侧枝,在其两侧均间隔20~30厘米接1芽,两侧接芽要交互对生,每个接芽根据嫁接部位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嫁接方法。一般40年生大树接芽200个左右,单株接芽越多,树体及新梢越旺。 5 接后当年管理 5.1 水肥管理 对改接,要在改接上年秋季或改接当年春季发芽前施足基肥并灌水,嫁接后天气干旱时再浇一水,使土壤有足够的墒情和地力,保证嫁接成活率和新芽抽枝的能力。 5.2 除萌 在接芽萌发的同时,砧树上的隐芽也大量萌发,对接芽附近的萌芽应及时除去;对未接活部位的萌芽,可选留一个,其余除去;留下的5、6月份开角或摘心.控制其过旺生长,以免影响附近新梢的生长,到6、7月份在其上进行补接。 5.3 绑缚固定 接芽萌发后,由于新梢旺长、枝叶重、组织幼嫩,一遇大风很易从基部断掉。因此,当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对外围的新梢进行绑缚固定。 5.4 解绑 5月底以后,接口已完全愈合,此时应及时解绑,以免薄膜束进皮层,影响新梢生长,甚至形成断枝。其间,发现薄膜束进皮层的,可用利器将薄膜划断。 5.5 捋枝、拉枝 进入6月下旬,新梢长到80~120厘米时,应对其进行捋枝、开角,促进营养积累。 5.6 补接 对春季抹芽时留下需要补接的枝条,6月份可在新梢基部用芽接法或单芽切腹接法进行补接。 5.7 喷PBO促花 为促使当年多形成花芽,7月上旬和8月上旬必须喷2次150倍的PBO(江阴产)促花。 5.8 病虫防治 当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防治蚜虫、梨瘿蚊,且每次要混加250倍尿素,促进枝条加长生长;6~8月份防治3~4次病虫害,同时混加200~250倍磷酸二氢钾,促进枝条增粗生长和花芽分化。 6 接后2~3年管理 6.1 肥水管理 每667平方米秋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深施基肥后,浇一次越冬水,以后视天气和树体生长情况灌水;果实膨大期每667平方米分次追施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50~80千克。 6.2 修剪 按照“单层高位开心形”的要求,随枝作形;做好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 6.3 果实套袋 花后15天开始套袋,5月20日前套袋结束。选用外黄褐色或浅黄色内黑色的双层遮光纸袋。套袋前喷药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黄粉蚜危害,套袋前袋口用10%吡虫啉100倍液浸蘸3~5小时。施药后果面药液晾干后及时套袋;最好是当天施药,当天套袋。套袋时既要固定纸袋,又不损伤果柄。 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树冠上的病虫枝、病虫僵果等病虫残体,且全部清除出园;刮除主干、主枝、侧枝、大型枝组、枝杈内粗、老翘皮。深埋或烧毁;2月中下旬喷50~80倍机油乳剂(水:洗衣粉:机油为4:2:0.3);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之后主要防治黄粉蚜、梨木虱、蝽蟓、轮纹病、褐斑病等病虫害。 7 采购 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适时采收(以种子开始变褐为宜)。

蒙城油酥饼论文发表

蒙城油酥烧饼是安徽蒙城颇具特色的汉族名点,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作手法独特,讲究配料和火候,过去用秸秆火,现在用木炭、煤炭或烤箱烤制。质量要求是底面一样,层多边不硬,出炉后点火即燃。和面(配面)、制坯、上炉、火候都有讲究。面要以盐水和,并按季节调整用盐量,反复揉制,再拽成一二尺长的面带,均匀抹上预先制好的**油、元茴、花椒、葱等混合佐料,卷好制成饼状。入炉前涂以酱色油和芝麻,入炉烘烤时要掌握火候和炉温。烤熟后饼呈黄色,用火钳挑开,层层薄如纸,透明流油,焦酥可口。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油酥烧饼做法一,材料主料:发酵面团3杯,酥油2汤匙,油10汤匙,鸡蛋黄3个,白芝麻1杯烫面材料:面粉2杯,热水3/4杯,盐1/2茶匙油酥材料:油1/4杯,面粉3/4杯做法烤炉开350F。2.油酥:1/4杯油烧热,关小火。下3/4杯面粉翻炒约5分钟,直到面粉呈花生酱色。3.烫面:1/2茶匙盐放入2杯面粉。把3/4杯开水慢慢倒入面粉,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待稍凉,把面粉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盖上湿毛巾醒30分钟。4.工作台撒满面粉,把烫面和发酵面团放在一起揉搓均匀。5.把面团擀成长方形薄片。上面均匀地铺满酥油,再撒满油酥。6.把面团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各向中间折1/3,一共9层。把面团擀薄。7.从一边开始卷面团,卷成像旧式望远镜形状的长圆筒,分10份。8.烧饼:==〉1.把白芝麻平铺在盘底。==〉2.用筷子把蛋黄液搅匀。==〉3.把每份面团开口处用手捏合。两只手同时握住面团,把面团捏细。==〉4.双手捏住一份面团两端,像拧麻花一样向相反方向拧,边拧边往中间合陇,形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粗矮园筒。用手把面团按扁。==〉5.把面饼表面刷蛋黄液,把有蛋黄液的一面放入盘子沾满芝麻。用手压面饼表面把芝麻压实。==〉6.把面饼另一面也刷蛋黄液和沾芝麻。用手把芝麻压实。==〉7.把炉子开得比中火稍大一点。烧热锅,撒一汤匙油,把面饼两面煎黄。9.把烧饼放入烤炉,每面烤15分钟。提示:1.酥油在超市烘烤材料部分购买,也可以用猪油代替。2.如果面团太大,第5步骤到第8步骤可以分两次进行。3.建议每次在盘里放少量芝麻,保证每个烧饼有一定份量的芝麻。4.用油煎一下使烧饼皮酥脆,烤烧饼的时候也减少水分流失。5.烧饼外表酥脆,口感很像北京烧饼。6.油酥味道不够突出,下次可以多加一倍。7.饼有点淡,下次要多加盐。8.饼有点厚。这次是3杯发酵面团∶2杯烫面,下次试2杯发酵面团∶3杯烫面。9.做得小一点,12个饼可能更好。油酥烧饼做法二材料【面皮材料】:中筋面粉:300g,酵母:6g,温水:140ml,芝麻:适量【油酥材料】:中筋面粉:50g,色拉油:25g【馅料】:白萝卜:500g,瑶柱:30g,海米:30g,香菇:2朵,葱姜末:少许,盐:1/2茶匙,鸡粉:少许,芝麻香油:1茶匙做法1.将面皮材料中的面粉、酵母、温水和成面团,用湿布盖上醒半小时左右2.白萝卜去皮擦成丝,用盐腌一下3.挤掉多余的水份4.瑶柱、虾米和香菇分别泡软,洗净后剁碎5.将萝卜丝、瑶柱,虾米碎、香菇碎、葱末、姜末、盐、味精、香油放盆中拌匀做成烧饼馅料,备用6.将油酥的原料混合均匀备用7.面团醒好后揉匀,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小面剂8.擀成长条9.抹上一层油酥10.从一端卷起11.卷好后按平,松弛10分钟12.再擀成圆面皮13.包上馅料14.捏拢包好15.轻轻压扁16.光滑的一面刷油17.然后沾上芝麻,做成扬州烧饼坯18.以适当的距离摆放在烤盘中19.烤箱以250℃预热,然后将饼坯放入,烘烤15分钟左右至表皮金黄即可

很多朋友,对于蒙油酥烧饼的工艺配方很感兴趣,这里整理一下,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如果你在平时,对于哪个 美食 有需要,又找不到思考,可以给我们留言哦,如果有相关的技术就会发布出来的。

蒙城风味油酥烧饼,用料上乘,制作精美。面粉选用好的白面粉(中筋面粉),还有猪油、盐、大葱、小磨香油等调味品,选用较好的猪板油,也是要求高的。和出来的面团要不软不硬,调料的用量和搭配要严格规范(根据不同气候适当调整)。

制作时要拉长卷薄,馅料要均匀适度铺开,温度要适中。熟手制作的油酥烧饼那可是色香味俱佳。

几种面粉介绍

1.高筋面粉又称强力面粉,面粉里面的蛋白质(面筋)含量在13%以上,具有很高的延伸性和弹性,适合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等。

2.中筋面粉:蛋白质含量一般在9-12%,面筋属于中等。市面上常见的面粉多是这种中筋面粉,也是我们家常吃的面粉。类别主要有:标准粉,雪花粉,富强粉都是这种面粉。适用于制作包子、肉夹馍、卤肉包子、豆沙包子、烙馍等。

3.低筋面粉:又称薄力面粉,蛋白质(面筋)在8%以下,延展性和弹性较弱,适合制作糕点、饼干等。

蒙城油酥烧饼的配方

1.1斤中筋面粉,6克盐,225克水。【不同季节盐和水略有不同,大家灵活把握就行】。

2.猪油馅比例:一级猪肥油30斤,制成油泥,八角粉250克,五香粉150克,鸡精200克,盐200克。

加工制作的过程:

1.在面粉中加入盐和水,揉成面团(揉一揉,达到光滑细腻的效果,醒发20分钟)然后再擀成面片。放好,上面抹一层油,用保鲜膜或湿布盖好,醒发,防止开裂。

2.用上好的猪肥油做成肉蓉状,加入五香粉和盐做成好馅(不软不硬适中)。

3.用手拉一下面片,伸开来,也可以在面盒上擀制而成。再拉就更方便了。宽3指,长约40cm,这样的大小就行,均匀抹入馅中。

4.把它卷起来,然后折起来。

5.对折,合上。

6.表面盖上保鲜膜或湿布,醒半小时。

7.进行擀制处理。

8.表面刷蛋黄液

9.进入烤箱。烤箱加热到面火300度,底火到250度。由于机器不同,烘焙时间一般略有调整。传统的烧饼是用炭炉制作的,需要一年的工作经验才能掌握。现在用烤箱更方便,也更容易学。

小吃店热门-砂锅土豆粉技术配方,商业配比有回头客

实用技术,藤椒鸭舌卤水配方鲜麻开胃,怎么吃都好吃

茼蒿蒸菜这样的做法,简单几步做出来家人都爱吃

营养鸡汤砂锅米线技术配方,特制酱料工艺,尝过的都说好吃

如何做出好吃的宫廷香酥牛肉饼?这里是详细的做法

梨园情川剧发表论文

秦腔入川对川剧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

一、 戏曲传播流变与新剧种的生成

戏曲在传播过程中,势必走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传播到其他地域。比如昆腔,流行于昆山一带,离开昆山,则生了许多变化。有论者认为山陕梆子前身为昆腔的变种。 而西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形式产生之后,迅速扩张到周边地区,促使了西路梆子和东路同州梆子的产生,以及在汉水流域促使二黄的诞生,之后又与东路梆子结合产生西皮,西皮、二黄在汉水一带结合成为皮黄。西路梆子则向南入川,促使川剧弹戏的产生;皮黄入川促使了川剧胡琴的产生,接着一路向南产生滇剧等;西秦腔甚至远播海丰,形成西秦戏正线;东路梆子向东边发展形成蒲剧,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形成晋剧、中路梆子、河北梆子,一路向东形成豫剧、山东梆子等。

梆子腔、皮黄腔在全国各地流传过程中,有诸多的遗存,如绍剧中的梆子,徽剧、汉剧属于皮黄系统自不待言。这个传播流变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有反哺现象的出现。整个传播、流变,以至于新剧种的产生,其中的机理对于研究而言大有可为。研究戏曲传播过程中,产生新的剧种对于今天戏曲声腔的归根认祖、再一次融合演变有着莫大之意义。如今戏曲的困境,很大程度在于创新的不足,而传统的剧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老戏迷,更无法吸引新戏迷。

回顾魏长生第二次入京带来的地方戏的兴盛,我们可以看出,戏曲的创新在于多声腔、剧种的频繁交流沟通与融合,而不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今天地方戏的定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官方行为,定名没有错,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使得每个地方只发展自己的地方剧种,非本地剧种基本无法在当地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从戏曲演变历史来看,这是人为的作茧自缚。戏曲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艺术,必须不断的创新,最好的办法在于不同剧种的'交流和竞争,乾隆时期,花部都可以和雅部一争高下,我们今天的地方戏为什么不可以竞争?本地人一定喜欢本地地方戏?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我们回过头回顾历史,梳理戏曲的传播流变,以及新剧种产生的地理、人文、语言、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对于推动今天的地方戏曲各剧种再一次融合创新有着一定的意义。

多声腔的川剧,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例子。多声腔其实是融合了当时流传的几种声腔,杂糅在一起的戏曲剧种。秦腔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均极为丰富的名词,并不仅仅是指今天的西安秦腔,在历史上指的是陕甘一带的流行地方戏曲,各个时期含义均有一定的差异。川剧弹戏的产生和秦腔入川有着莫大之关联,以川剧弹戏的产生和秦腔入川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管窥见豹,希望能从一个小角度揭示戏曲传播流变过程中新剧种与老剧种的关系。当然,这个课题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本文限于篇幅,只就一个小问题抛砖引玉。

二、川剧弹戏与秦腔之关系

四川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经济甚至一度在全国排前列,故有“扬一益二”、 “益州出,天下足”的说法,但也造就了蜀中古来多乱的局面,故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一说。由于战乱频仍,四川人口极不稳定,到了明末清初,这种情况显得尤为突出。之后,康熙帝为了恢复四川一带的经济及农业生产,以政令形式推动“湖广填四川”,多次的移民迁徙,使得四川变成一个移民聚集地,五方杂处,各地人民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各种习俗、文化在交流碰撞中进行融合发展,造就了四川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川剧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川剧的声腔是在昆曲、弋阳、皮黄、梆子四个声腔系统的影响下,与当地民歌、风俗结合,使用当地方言,形成的多声腔系统的剧种。

川剧四大支流派中,弹戏主要分布在川北河,川北河以嘉陵江的南充为中心,包括渠江、涪江一带的西充、三台、遂宁、渠县、达县、篷溪、阆中等地。这些地区与秦地毗邻,陕西移民较多。

弹戏的前身是秦腔。秦腔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产生于山陕一带的山陕梆子,而另一个源头则是由陇东调演变成西秦腔之后演变成的秦腔,关于秦腔产生地,仍无定论。

山陕商人在明清两代是著名商帮,足迹遍布全国,至今全国仍遗留下大量的山陕会馆、西秦会馆,俗语有云“商路即戏路”可谓不虚,刘文峰的专著《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详细考证了商人对戏曲的推动作用,此处不赘述。秦腔在明清时期借助商人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迅速向全国发展,而接壤的四川则更甚,自贡的西秦会馆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明末清初就有班社在川北城乡演出,且演出的次数极多,所谓“千余台戏一年看” ( 《成都竹枝词》)。吴珍奇在《昭化县志》中载,顺康年间,在昭佬、中江一带已有完整的戏曲演出。其生旦净丑,刀戟剑棒,无所不齐。当地人说此乃秦腔,也实为可能。因昭化古名“葭萌关”,是秦地入川要冲,此时,陕班来川演出秦腔,实为常事。

可见当时秦腔在四川演出已是极为普遍的事。秦腔在川北长期演出过程中,与川北语言结合,并受地方民间社戏、民间音乐的影响,逐渐发生衍变,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四川色彩的弹戏。

将弹戏与秦腔比较,相近的特点有:唱词以十、七字句为基本句式,板腔体,有〔慢板〕〔流水板〕〔散板〕〔垛板〕等,板路有甜平(皮)和苦平(皮)之分,与秦腔之欢音、苦音异曲同工。伴奏乐器以梆子、盖板胡琴为主,故弹戏又名川梆子、盖板子。弹戏老艺人在传艺中常告诫学徒: “唱弹戏要带‘陕味’才好听。”尤其是《八件衣》一戏,仍沿袭秦腔旧例,而《断桥》一戏的演法分胡琴和《陕断桥》。

既然二者存在着这么多的相同之处,那么秦腔是如何进入四川并在当地异化,促使弹戏的生成的?从各方资料及田野考察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民起义军将秦腔带入川内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大明王朝内忧外患,终于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覆灭。明末,起义军四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末的两位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都是陕西人,且都来自陕北。清人陆次云《圆圆传》中说:“李自成入北京,召陈圆圆歌唱,自成不惯听吴歌,遂命群姬唱‘西调’ (作者:西调,即西腔,有论者认为是西秦腔之简称),操阮筝、琥珀,自成拍掌和之,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明末,起义军中欣赏西调,演出西调为稀松平常之事。另一位起义领袖张献忠,也在战争中经常“唱戏欢饮”,有时一唱就是几天几夜。起义军多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山西一带的农民,而这四个地方在清初产生了我国地方戏的几大声腔系统。李自成、张献忠曾先后三次入川, 将秦腔带入四川,对于弹戏的形成功不可没。正是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南北转战,使秦腔广泛流布,进而出现有清一代的盛行。据清沈苟蔚《蜀难叙略》记载,顺治十六年,张献忠部将高承恩与杨国明在嘉定(今乐山)相聚时, “奏女乐演传奇,以侑酒”。

四、移民入川将秦腔带入川内

陕西作为移民入川的大省之一,很早以前就有陕西籍移民通过古蜀道到达汉中,再由汉中通过陆路或水路入川;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政府的鼓励,从陕西入川的移民数量大增。

乾隆时《绵州志》卷五“蜀地近西秦,土著而外,四方流寓者大约吴、粤居一二,楚居三,秦居五,故染秦俗尤多。”可见移民以湖南、湖北、陕西为多,江西、广东和福建次之,河南,山西,云南、贵州又次之。 严如耀在嘉庆年问编成的《三省边防备览》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写:流民之人山者,北则取道西安、凤翔,东则取道商州、郧阳,西南则取道重庆、夔府、宜昌,扶老携幼、千百为群、络绎不绝。

大量的移民入川,其中以西府、陕南人居多。而西府则是西秦腔的发源地,是秦腔的一个源头,孕育了陇东调、吹腔、西秦腔,传播到各地,对戏曲发展影响极大。陕南一带孕育了二黄声腔,当这两个地方的移民进入四川,势必将自己日常的娱乐形式—— — 秦腔带入川内,逐渐在川内安家、演变,成为弹戏的原型。

五、山陕商人的贸易将秦腔带入四川

商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商帮,这些商帮通过各地往来积累财富,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明清十大商帮”,十大商帮是山西晋商、徽州徽商、陕西商帮、福建闽商、广东粤商、江右赣商、洞庭、苏商、宁波、龙游浙商、山东鲁商等,在其中,陕西商帮具有突出的地位。陕西商帮在明政府“食盐开中” “茶马交易”等特殊经济政策招引下,通过古蜀道入川,在川经商,成为了盛极一时的著名商帮。有关文献记载,陕西商人在两京(北京、南京)及各省建立的会馆近四百余处。随着进入四川地区的陕西移民和商人逐渐增多,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联络乡党,他们建立会馆。这些会馆建筑为陕西移民和商人提供了款叙乡情、祭祀神灵,处理行业纠纷的场所。由于这些会馆均为陕西人建造,所以在建筑形式、构造以及空间上都呈现出陕西地区建筑的特点,而会馆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秦腔在四川的传播流变,也促使了弹戏的生成。

在盐业发达的自贡,不仅盐业历史悠久,随盐业的发达而兴建的西秦会馆、桓侯宫、王爷庙、南华宫等会馆都是演戏的重要场所,客观上促进了戏曲文化艺术的繁荣。在成都,由 33 家秦商集资共建的陕西会馆更是说明了商人对于秦腔传播的巨大作用。

六、秦腔艺人入川将秦腔带入四川

在秦腔、弹戏的流变史上值得一提的莫过于魏长生,虽然对于魏长生所唱的剧种众说纷纭,但是有几点可以肯定,他曾到过两地学艺,且新出“琴腔”,这种腔调源自西秦腔,也就是陇东调,又融合了梆子腔的某些特色,他能唱多种曲调如梆子、二黄、吹腔、小调等,他所演之剧种并非我们今天所想象的单一剧种,而应该是一种较原始的多声腔混合形态。数次入京,以新出的琴腔征服京城的观众。红极一时,并掀起花雅之争,大力推动了地方戏的兴起和繁荣吗。

魏长生回川的经历值得我们注意,他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带回了许多腔调,其中的主体就是秦腔(不一定是板腔体的秦腔),收徒传艺,建造老郎庙,后成为三庆社地址。

另外,乾隆年问,又有戏班在川边藏区演出,后多逃散,此戏班后来不见返回陕西记载。幸而不死的伶人,流散四川城乡,搭班谋生。四川梨园中流传的行话“老陕唱高腔,只因饿得慌”,怕由此而来。

之后,秦腔、二黄在四川并没有绝迹,而是不断的交流融合。1957 年,四川温江专区将流落在汉中的“汉调二黄” “汉调桄桄”老艺人集合在一起,成立“四川温江汉剧团”,几经周折,之后划为广汉市剧团,这是目前唯一一个仍然有南路秦腔的四川戏曲剧团。二黄、秦腔在四川的落脚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当地人欣赏汉调桄桄、二黄的历史由来已久。

七、结语

川陕两地接壤,文化交流从未中断。有论者提出新观点,认为在川陕交接的地方,曾经产生过川陕梆子,和山陕梆子相对独立发展,虽然论点尚无太多文献依据,但是西路戏的历史却是相当长的,西路戏产生之后,向周边流变,一路向南到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是再自然不过的。

在戏曲传播流变过程中,原有的声腔和当地语言风俗结合不断形成新的声腔,对我国地方戏的壮大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今天地方戏有数百个,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会发现,均可以归到几个声腔体系里,那么对原有的几大声腔体系的研究就可以为整个戏曲研究打开思路。从一个声腔的演变入手,继而研究几大声腔系统,进而理清整个戏曲传播流变的过程。对于长期以来依靠文献资料,依靠声腔音乐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打破研究中的行政区域划分,以戏曲规律来重新划分戏曲地图,对于戏曲数百年的演变有着启示的作用。

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刘德华演艺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他更好的塑造角色,控制好面部表情。

中国五大戏剧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扩展资料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刘德华当年跟彭登怀学变脸,但从来没有表演过,对刘德华有一些帮助,使得刘德华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且也充实了他的生活。

南宁发表论文

刊名: 传承 Inheritance & Innovtion 主办: 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9086 CN 45-1357/D 曾用刊名:广西党史 创刊年:199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收录网站:新闻出版总署、知网、维普、万方《传承》杂志是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月刊,国际大16开本,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5—1357/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86。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的栏目:领导论坛、执政镜鉴、红色经典、档案揭秘、魅力广西、先锋礼赞、历史记忆、传承视野、党史文库等找不到杂志社的联系方式,黑龙江的杂志简介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 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编:沃岭生ISSN:1004-4922CN:23-1021/C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186号邮政编码:150081如果要在其他杂志发表可以和我联系

《中学课程资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等等,都是不错的期刊。————中国国期刊库

广西南宁吗?如果是的话,发表论文用来评职称首选《教育界》。因为这本期刊是广西本地的,易得到高评委的认可。

《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简称“南宁社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办,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会承办,是南宁市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和学术交流平台。它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自治区社会科学期刊,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是南宁市评职称论文发表认可的期刊之一。

南宁论文发表

刊名: 传承 Inheritance & Innovtion 主办: 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9086 CN 45-1357/D 曾用刊名:广西党史 创刊年:199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收录网站:新闻出版总署、知网、维普、万方《传承》杂志是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月刊,国际大16开本,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5—1357/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86。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的栏目:领导论坛、执政镜鉴、红色经典、档案揭秘、魅力广西、先锋礼赞、历史记忆、传承视野、党史文库等找不到杂志社的联系方式,黑龙江的杂志简介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 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编:沃岭生ISSN:1004-4922CN:23-1021/C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186号邮政编码:150081如果要在其他杂志发表可以和我联系

(一)入选研讨会:1、论文入选浙江首届书法艺术节“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并参与大会宣读(浙江省文化厅、书法家协会主办,杭州,1991年)2、论文入选全国书法批评年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四川,1992年)3、论文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4、论文入选其他省级学术研讨会若干次(略)(二)获奖:1、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2、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3、中国精典文库征文论文一等奖。(中国老年基金会,北京,2004年)4、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5、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6、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7、第七届桂林市文艺创作金桂奖(桂林市人民政府,2007年)(三)论文发表:1、《论书法艺术的造型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2、《论丰子恺的艺术观》(《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3、《从浮浅的表现到深邃的思考》(河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法》,1993年第10期,)4、《论书法批评的历史文化构建》(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5、《书法艺术的结构美》(金开诚、王岳川主编,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6、《论“读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胸中有宇宙,画山如画人——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范式》(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3期)8、《宋人生唐后,开辟真为难——论黄山谷的书法创作心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9、《篆书内质退化的文化阐释》(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1年第1期)10、《石涛绘画观念的生化论特征》(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11、《吴玉如书论》(刘正成、王睿主编《现代书家书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12、《当代书法的艺术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①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世界》,2003年第10期.②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7月)13、《审美变形的艺术表达机制》(书法报,2004年第10期)14、《当代中国书法现代性的艺术表达机制》——①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②《中国百业论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1月。 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④获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郑州。大会宣读)。 ⑤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9月)。⑥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15、《大众文化时代的书法艺术现代性问题》(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16、《中国书法之“韵”的话语表达及其历史演进》(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17、《历史与未来:从王羲之现象看传统的承续与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8、《以气驭形,豪宕奇伟——论帅立志先生的书法艺术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9、《书法艺术的双重性——邱志文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2年第8期20《营造大气格的时代艺术——屈则俭的书法创作》,《广西画报》,2005年6月下半月刊。21、《当代书法艺术的现代性与大众化》,黑龙江《书法赏评》杂志2005年第1期。22、《当代书法艺术审美形态的历史转型》,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23、《论书法现代性发展中的人文价值转型》,广西美术出版社《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与思考》,2006年12月出版。24、《世纪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第十章《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25、《构建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空间图式》,广西新闻图片画报社《广西画报》2007年3月上半月刊。26、《当代书画的表意实践与艺术机制》,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艺术收藏与投资》2007年总第28期。

《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简称“南宁社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办,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会承办,是南宁市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和学术交流平台。它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自治区社会科学期刊,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是南宁市评职称论文发表认可的期刊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