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胡培松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胡培松发表论文

是胡培松,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的优秀,而且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人物,为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揭牌,唐华俊院长在仪式上做了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专业性与全面性,涵盖了我国大口农业几乎所有方向的研究,在农业基础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随着创新工程项目的推进发展,近年来中国农科院科研实力水平更是扶摇直上,科技论文发表量以及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唐华俊院长在当天报告中指出,南繁研究院是国家谋划种业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其目的是提升种业全链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南发展成为全球种业科学中心,实现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证种子科研紧握在中国人手上,中国农科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首个国家级科研团队成功落户海南三亚,开创了国家南繁科研力量实体化和本地化建设的起点。

唐华俊院长在报告中要求研究中心深刻认识加快南繁育种研究中心的建设,这对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有着重要意义。科研人员要围绕主要作物开展基础研究、种质资源挖掘和种业自主创新,努力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种业理论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育种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种质资源引进交流中心,积极推动育种实现由田间向田间和实验室研究的转变、由传统研究向创新研发研究全天候进行转变、由以往个人研究向团队协同创新研究的转变、由科研服务工作零星碎片向完整专业化的改变,代表国家水平的育种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1)石春海、何慈信和朱军,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8, 25(1):46~53。(2)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5, 22(5):372-379。(3)樊龙江、石春海、吴建国、朱军和吴平,籼稻糙米厚度的发育遗传研究。遗传学报,2000,27(10):870~877。(4)石春海、吴建国、樊龙江、朱军和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遗传学报,2002,29(1):56~61。(5)Ge G. K., X. Zheng, C. H Shi, J. G. Wu and Z. H. Y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between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Acta Genetica Sinica, 2007, 34(2): 129-137.(6)石春海、朱军、杨肖娥和余允贵,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 8~14。(7)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作物学报, 1996, 22(1):40-46。(8)石春海、陈国林、朱军、臧荣春,吴建国和陈双燕,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0,26(6):833~838。(9)程方民、蒋德安、吴平和石春海,早籼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类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作物学报,2001,27(2):201~206。(10)张小明、石春海、堀内久满、富田 桂、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作物学报,2002,28(1):99~103。(11)程方民、钟连进、舒庆尧、黄华宏、石春海和吴平,早籼水稻垩白部分淀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征。作物学报,2002,28(3):363~368。(12)吴建国、石春海、张海珍和樊龙江,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整粒测定小样品油菜籽含油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2,28(3):421~425。(13)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和石春海,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作物学报,2002,28(5):644~649。(14)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粳稻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作物学报,2003,29(4):581~586。(15)吴建国、石春海、张小明和费万辛,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稻米三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3,29(5):688~692。(16)张海珍、石春海、吴建国、任玉玲和李长涛,油菜籽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胚、细胞质、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4,30(1):31~35。(17)高用明、朱军、宋佑胜、何慈信、石春海和邢永忠,水稻永久F2群体抽穗期QTL的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作物学报,2004,30(9)。(18)吴建国、刘长东、任玉玲、杨国花和石春海,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稻米垩白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作物学报,2005,31(5):670~672。(19)叶俊、吴建国、杜婧、郑希、张志和石春海,水稻“9311”突变体的筛选和突变体库的构建。作物学报,2006,32(10):1525~1529。(20)郑希、吴建国、楼向阳、徐海明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组氨酸和精氨酸的胚乳和母体植株QTL分析。作物学报,2008,34(3):369~375。(21)陈国林、吴建国、张莉、M. T. Variath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研究。作物学报,2010,36(4):680~687。(22)何祖华、Etoh Kossi、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株高基因对GA3敏感性及与酶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43~147。(23)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994,8(3):129~134。(24)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中国水稻科学,1995, 9(1):27-32。(25)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半矮秆基因sd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1996, 10(1):13~18。(26)Shi C. H., Y. G. Yu, J. M. Xue, X. E. Yang and J. Zhu, Genetic correlations analysis of seed,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nutrient quality ofindicarice.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6, 10(3):143-146.(27)Shi C. H., C. X. He, J. Zhu and J. G. Chen, Genetic effects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apparent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9, 13(3):179-182.(28)林建荣、吴明国和石春海,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1,15(2):93~96。(29)张小明、石春海和富田 桂,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57~161。(30)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16~20。(31)张小明、石春海、吴建国、鲍根良、叶胜海和富田 桂,杂交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亲本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91~94。(32)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钱前、应存山和石春海,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11~218。(33)李长涛、石春海、吴建国、徐海明、张海珍、任玉玲和费万辛,利用基因型值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4,18(3):218~222。(34)Zhang X. M.,C. H. Shi, S. H. Yue and Y. B. Qi,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genetic behavior for brown rice width inindica-japonicahybrids.Rice Science, 2006, 13(2):99-105.(35)葛国科、张志、石春海、吴建国和叶子弘,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44~50。(36)赵彦红、朱军、徐海明、杨剑、高永明、宋佑胜、石春海和邢永忠,基于QTL定位的水稻有效穗数杂种优势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7,21(4):350-354。(37)唐绍清、胡培松、罗炬、焦桂爱、万建民和石春海*,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定位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基因座位。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435~438。(38)吴建国、石春海和樊龙江,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技术的优化设置。中国粮油学报,2002,17(2):59~62。(39)涂进东、石云、吴建国和石春海*,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油菜籽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82-88。(40)吴建国、李再云、刘焰、石春海和傅廷栋,一种鉴定油菜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方法。遗传,1999,21(5):51~52。(41)陈双燕、吴建国、石春海和肖建富,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遗传,2000,22(2):90~92。(42)吴建国、朱志玉、石春海、樊龙江,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遗传,2001,23(1):77~80。(43)吴建国、石春海、蔺兴武、李再云和傅廷栋,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后代亚倍体类型的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遗传,2004,26(6):917~921。(44)蔺兴武、吴建国和石春海,远缘杂交油菜核不育材料的创建与细胞学和形态学研究。遗传,2005,27(3):403~409。(45)杨本超、肖炳光、陈学军和石春海,基于ISSR标记的烤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2005, 27(5):753-758。(46)孙加焱、涂进东、范叔味、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理化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遗传,2007,29(4):475~482。(47)石春海、吴建国和马秋兰,《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与实践。遗传,2009,31(3):320~324。(48)胡钢亮、吕秀阳、吴建国、邵胜荣和石春海,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4,24(1):18~20。(49)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增):69~74。(50)石春海,水稻粒形与优质米育种。中国农学通报,1994,10(1):41-45。(51)吴建国、陈双燕、石春海和樊龙江,籼稻基因转化中的组织培养系统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36~39,48。(52)樊龙江、周雪平、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流风险。应用生态学报,2001, 12(4)630~632。(53)石春海,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核农学通报,1992,(2):85-90。(54)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苗期除草剂抗药性的鉴定技术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16(1):31~36。(55)石春海、杜如伟、林大为、章旺根和申宗坦,优质高产抗病早籼品种浙农8010的选育及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4):378~382。(56)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6):606~610。(57)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4):405~410。(58)石春海和朱军,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331~337。(59)石春海、陈文光、陈国林、张根贤和申宗坦,中熟高产抗病早籼浙农921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研究快报)。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510。(60)石春海、吴建国、朱军、樊龙江和吴平,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5):483~488。(61)樊龙江、吴建国、石春海、叶伟宗和吴月友,籼稻露水和喷水去雄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3): 271~274。(62)Gao Y. M., J. Zhu, Y. S. Song, C. X. He,C. H. Shiand Y. Z. Xing. Analysis of digenic epistatic effects and QE interaction effects QTL controlling grain weight in rice.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4, 5(4):371-377.(63)任玉玲、石春海、吴建国和张海珍,油菜籽三种氨基酸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1):41~46。(64)李云侠、Variath Murali-Tottekkaad、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重量的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1):45~50。(65)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碾磨品质的遗传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2,7(4):37-45。(66)Shi C. H. and J. Zhu, Analysis of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quality traits inindicarice.Chin. J. Biomath.1995, 10(3):15-20.(67)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细胞质、母体和胚乳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1):73-81。(68)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和遗传改良。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2):89-96。(69)石春海,朱军,余允贵,杨肖娥和薛建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杂种优势的影响。生物数学学报,1998,13(6):1035~1041。(70)樊龙江、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生物数学学报,2002,17(1):97~103。(71)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 116~122。(72)石春海、杨肖娥、薛建明、余允贵和朱军,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杂交水稻, 1996, (1):25~29。(73)张小明、王仪春、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蒸煮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3(2):51~55。(7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植物育种与种子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1):68~72。(75)俞国琴、郑云飞、石春海和葛颂,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现状。植物学通报2005,22(3):267-275。(76)石春海、施德、孙国昌、陶荣祥和孙漱源,晚粳秀水和祥湖系统抗瘟性遗传。浙江农业学报,1994,6(1):13~17。(77)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浙江和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浙江农业学报,2001,13(5): 276~280。(78)石春海、孙国昌、吴建国、毛雪琴和申宗坦,近40年来浙江省早稻推广品种的性状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01,13(6):352~356。(79)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外观和碾磨性状的数量遗传及相关性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82~186。(80)张小明、叶胜海、鲍根良、俞法明、严文潮和石春海,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的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3,15(4):268~272。(81)石春海、吴建国、蒋淑丽,籼稻稻米粒长和粒宽性状的发育遗传研究。中国稻米,2004(增):96~99。(82)吴良欢、贾惠娟、吴建国和石春海,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稻米品质比较研究。中国稻米,2009,16(5): 19-21。(83)石春海和吴建国,稻米微营养改良与水稻可持续生产。水稻可持续生产―政策、技术与推广国际会议论文集,89~94。(8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禾谷类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和展望。当代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王艳斌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58~64。(85)吴建国、石春海,植物几丁质酶与植物抗病研究进展。农业科技译丛,2000,(4):36-39。

松原发表论文

赵万弟是来自余姚的人,余姚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属于江南地区。赵万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曾任浙江省书记,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书记。他是当年主持改革开放的政治领导人之一,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发表过许多重要论文,如《统一领导和改革开放》、《浙江经济发展概述》等,他提出的实践观点和发展理念,对浙江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赵万弟以其执着的政治定力,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是余姚有名的名人之一。

赵万弟是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来自扶余(今属于吉林省),他是晋室的宗室,晋室即是赵姓的皇室,赵万弟是赵武灵王的后代,他是晋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赵家肃宗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参与征伐鲜卑,参与了虎牢关之战,在这一战役中,他担任了赵家的军事统帅,主持了大胜,也被尊为英雄。

您好,赵万弟是中国吉林省扶余市人。扶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吉林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白山脉中段,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凉爽宜人。扶余市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是辽东镇守使司的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现在,扶余市是一个以农业和林业为主的城市,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也是吉林省重要的林区之一,盛产松、杉、樟等树种。除了自然资源丰富之外,扶余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扶余古城、长白山天池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赵万弟作为扶余市的一名杰出人物,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万弟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名将,当时他在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地区担任太守,扶余哪里人就是指在余杭地区的居民,他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帮助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度过了困难的时期,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爱戴。

姜松论文发表

主要从事农产品、食品流变力学特性及质地评价研究,农产品加工贮藏和保鲜研究,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与开发。主编和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项,主持和参加完成课题10余项,获奖6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现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物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创造学基础、食品物性学、物料物性学和创造方法论等课程。曾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创造学’教学及创造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负责的《创造学基础》课程获省一类优秀课程,“农产品湿冷保鲜试验台”获江苏省教育厅自制仪器二等奖。向社会开设“创造与创新思维”专题讲座100多场次,听众达3万多人。

胡适论文发表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胡传曾在东北、广东、江苏和台湾等地任职。

1895年在绩溪老家私塾读书,接受九年旧式教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除背诵经史之外,曾广泛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时思想受范缜的《神灭论》影响,信仰无神论。1904年赴上海读书,曾认真阅读严复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影响。读书期间写作近二百首诗,有“少年诗人”美誉。

1910年夏到美国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从此声名鹊起。1917年提交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

你好!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一文. 记得采纳啊

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

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八事”,显然偏重在形式方面,是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毛病而发的,没有真正接触到文学内容的革命。但这是文学革命中最初提出的意见,自有其积极作用;明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确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白话文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倡导“活文学”,是整个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同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与之呼应。

随后,胡适又有《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提出“作诗如作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等主张。这期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纷纷撰文阐明自己对“文学革命”的观点。

太多了自己去看,胡适百科

胡军发表论文

我国私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万方只收录了文摘,知网没有收录。

胡军,男,汉族,1957年出生,吉林梨树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9月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9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4年获得教授任职资格,199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至1992年12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院进修,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赴德国汉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7年任暨南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1998年任管理学院院长,2000年任暨南大学副校长,2005年12月任暨南大学校长。目前还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广东经济与工业产业竞争力、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曾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政府大型研究项目“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和“广东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产业经济学丛书两套,出版专著两本。代表作“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1957年2月出生于辽宁本溪,籍贯为吉林省梨树县。1985年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但其本科可能为一所差学校,不然为何不见其简历上介绍。

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广东经济与工业产业竞争力、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从1986年开始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近10年来,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企业管理模式的文化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南天然经济区高科技资源整合及发展战略研究”、“家族文化与家族式民营企业融资演化研究”、广东省政府大型研究项目“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和“广东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国外社会科学》等著名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产业经济学丛书两套,出版专著两本。代表作《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1996年出版,书中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与目前的“泛珠三角经济区”战略构想和措施有吻合之处,对广东省目前的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预见性。另一本代表作《跨文化管理》1995年出版,是国内第一本较全面介绍和论述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以及管理的文化基础的专著,被国内以及港台一些学校作为教材使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代表作“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被评为暨南大学首届十佳授课教师,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