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范德华1873年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范德华1873年发表论文

范德华方程是范德瓦耳斯方程的另一种翻译,简称范氏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又译“范德华”、“凡德瓦耳”)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范氏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一种改进,特点在于将被理想气体模型所忽略的的气体分子自身大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考虑进来,以便更好地描述气体的宏观物理性质。范德华方程常用的形式(N=摩尔数)在一般形式的范氏方程中,常数a和b 因气体/流体种类而异,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方程的形式,得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气体/流体的普适形式。按照下面的方式定义约减变量(亦称折合变量,就是把变量转换成其无量纲形式),其中下标R 表示约减变量,下标C 表示原变量的临界值:pR=p/pC,vR=v/vC,Tr=T/Tc式中pC=a/27b2,vC=3b,kTc=8a/27b用约减变量代替原变量,范氏方程形式变为如图所示这就是范氏方程的不变形式,即这一形式不会因应用流体种类改变而改变。上述方程的不变性质亦称对应态原理

1.阿伏加德罗 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rd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化学研究。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1809年任韦尔切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还根据他的这条定律详细研究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方法,但他的方法长期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分子假说很难被人理解,再加上当时的化学权威们拒绝接受分子假说的观点,致使他的假说默默无闻地被搁置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本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化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 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卷作《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分子物理学的教程。 1856年7月9日阿伏加德罗在都灵逝世。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 英国)发现冰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发现潜热(1761玻耳兹曼伏打(Alessandro Vlota 1745~182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生于科摩,成年后出于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现象。1774年伏打担任科摩大学预科物理教授。同年发明了起电盘,这是靠静电感应原理提供电的装置。伏打还研究了化学,进行各种气体的爆作试验。1779年他担任巴佛大学物理教授。1782年他成为法国科学学会的成员。1791年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1794年伏打由于在电学、化学上的贡献,荣获柯普莱奖章。1800年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1801年拿破仑在巴黎召见伏打,法国科学院赠予伏打一枚金质勋章。范德华(1837-1923)Van Der Waals 荷兰物理学家,青年时代家境贫寒,无力入学读书。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自学成材,1873年他的论文“论液态和气态的连续性”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获得了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位。经过研究,他认识到如果假定气体分子不占有体积,而且分子之间不存在引力,则可从气体分子运动论得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引入两个参量,分别表示分子的大小和引力,一个更准确的方程即范德华方程。他还研究了毛细作用,对附着力进行了计算。他在研究物体三态(气、液、固)相互转化的条件时,推导出临界点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1877-1907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1910年因研究气态和液态方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命名为范德华力。1873年他最先假设了这种力,以研究关于真实气体的理论。 薛定谔,E.(1887~1961)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薛定谔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一个油布工厂主的家庭,中学时就对数学、物理学和逻辑严谨的古代语法有浓厚的兴趣。1906~1910年,他在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1913年与R.W.F.科耳劳施合写了关于大气中镭A(即218Po)含量测定的实验物理论文,为此获得了奥地利帝国科学院的海廷格奖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于一个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研究理论物理学。战后他回到第二物理研究所。1920年移居耶拿,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的助手。赖曼(1874~1954)是美国物理学家。1874年11月23日诞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于1893年进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89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7年离开哈佛大学出去进修。1919年前往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两年。1921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从1926年起任杰菲逊物理实验室主任,长达20多年之久普朗克,M.(Max Planck 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J.W.von普朗克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1877~1878年间,去柏林大学听过数学家K.外尔斯特拉斯和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和G.R.基尔霍夫的讲课。普朗克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人品和治学态度对他有深刻影响,但他们的讲课却不能吸引他。在柏林期间,普朗克认真自学了R.克劳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学的热理论》,使他立志去寻找象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与当时德国以及国外的知名物理学家都有着密切联系。191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在那时期,柏林、哥廷根、慕尼黑、莱比锡等大学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是同普朗克、W.能斯脱、A.索末菲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的尊严而斗争。1947年10月4日在哥廷根逝世帕斯卡(1623—1662)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1623年6月19日诞生于法国多姆山省克莱蒙费朗城。 帕斯卡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4岁那年母亲病故,由受过高等教育、担任政府官员的父亲和两个姐姐负责对他进行教育和培养。1631年他随全家迁居巴黎。12岁(1635年)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父亲发现帕斯卡很有出息,在他16岁那年,满心喜欢地带他参加巴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国巴黎科学院的前身)的学术活动,让他开开眼界。帕斯卡的才能很快得到一位数学家的赏识,在这位数学家的指导下,他开始了数学研究工作,当年就发表了一篇有关圆锥曲线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使年轻的帕斯卡名声大震,正式踏进了法国学术界的大门。1641年帕斯卡迁居鲁昂,1650年又回到巴黎。 晚年的时候,帕斯卡对文学和哲学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文学作品《致外省人书》、《思想录》等,对法国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麦的路克宾。1794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99年获得博士学位。1801—1803年他旅游德国、法国等地,于1804年回国。1806年被聘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研究电流和声等课题。1824年倡仪成立丹麦自然科学促进会,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学院院长,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终年74岁。

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又译“范德华”、“凡德瓦耳”)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钱三强.赵九章.钱伟长.李政道

霍华德大一发表论文

德怀特·霍华德,NBA至今最后一个超级中锋。他以冠军郎的身份进入NBA,在他的第一个新秀赛季,场均12.0分+10个篮板+1.66次盖帽。这是每局射击8.3次时得到的数据。这时候他已经被认为是未来有无限成就的人了。

巅峰时期他是联盟第一中锋,现在却沦落到流浪球队的末路。他上赛季效力于奇才,但因为伤病只打了9场,场均只有12.8分+9.2个篮板+0.44次盖帽。在他事业的暮年,他似乎处于退休的边缘。但是你知道,霍华德现在才34岁!到了这个年纪,就算没落了,也不应该沦为流浪队。

回顾霍华德巅峰时期,被誉为“魔兽”,是联盟无可争议的第一中锋。霍华德创造了一些至今无法打破的记录,也创造了一些令粉丝难以忘怀的经典瞬间。这些都可以解释霍华德巅峰时期有多强。霍华德在巅峰时期以防守著称。在他的防守下,魔术队的内三秒区成为联盟所有球队中最恐怖的禁区。霍华德不仅有出色的翼展和弹跳,还有敏锐的防守配合意识。他经常能在关键时刻防守失去防守位置的队友,有无数个“空中拦截”的精彩瞬间。

同时,霍华德也有着不可思议的改变防守的能力。在当今的小球时代,内线球员往往无法在“军训”中发挥。原因是小球员往往可以通过一个挡拆把内线球员拉出“军训”。就连目前内线防守变化能力最强的无伴奏合唱,在季后赛面对勇士时也被“蹂躏”,打得很差。但霍华德的防守能力远胜巅峰时期的无伴奏合唱。霍华德经常用身体去卡住对手,对对手的小球员造成极大的防守压迫,使对手的小规模战术根本失败。

凭借出色而全面的防守能力,霍华德连续三年成为NBA最佳防守球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个记录,因为这需要强大的防守优势+多年的防守专注。这三年也是霍华德个人竞技状态的巅峰时刻。巅峰时期的霍华德不仅个人实力顶尖,人气也是数一数二的。凭借其独特的搞笑特征和巧妙的节目效果,霍华德在2009年当选全明星票王。而且他当投票王时的总票数达到了300多万,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超过300万的全明星投票王。这足以说明霍华德当时有多红。

2009赛季,霍华德率领的魔术队在总决赛遇到了洛杉矶湖人队。虽然魔术最终以91-99不敌湖人,但是霍华德的内线统治力在这场比赛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面对加索尔+拜纳姆+奥多姆的内线铁桶防守,霍华德显然受到了很大的考验。然而霍华德本场依然拿下16分+21个篮板+9次盖帽。单场9个盖帽也成功打破了之前总决赛单场8个盖帽的记录。与此同时,霍华德也拿下了21个篮板,霍华德这一段时间的身体素质和内线统治力真的非常出色。

2008-2010年,霍华德场均20.6分+13.8篮板+1.4助攻+0.97抢断+2.92盖帽,18.3分+13.2篮板+1.8助攻+0.91抢断+2.78盖帽。这两个赛季,霍华德一直是NBA的篮板王和盖帽王,也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达到这个记录的球员。这时霍华德开始被媒体拿来和奥尼尔、奥拉朱旺比较。

但是为什么霍华德在34岁的时候就彻底消失了呢?边肖的分析如下:

第一,伤病的侵蚀导致了他的衰落。霍华德的左、右膝盖遭受了严重的半月板撕裂,他的背伤也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困扰着他。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爆发力,间接导致湖人2012年没能组建四大。由于受伤,他失去了原有的爆发力和机动性,这也使得边肖提到的防守配合和盖帽能力大幅度下降。

其次,打法和时代的不兼容让他被球队边缘化。现在的NBA讲究小球打法,内线需要有一定的外线远射能力才能获得稳定的上场时间。雄鹿的洛佩兹和猛龙的加索尔都是可以在外线打开空间的中锋。霍华德不仅没有外线投篮的能力,在罚球线区域也没有投篮的能力。

而且霍华德的挡拆能力是目前球队唯一可以看重的,但显然霍华德一直没能认清自己的位置。霍华德希望挡拆盖完成后,能接住球再进攻框架完成。但是,这显然与球队的进攻理念相悖。同时霍华德在内线也没有打单打的能力。球队怎么能给他定下这样的战术?这也让很多球队不愿意接受他,害怕霍华德不服从教练组的安排。

还有其他各种场外因素,比如训练的热情,个人生活的混乱,都会影响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发挥。久而久之,霍华德会慢慢从人群中消失,甚至在粉丝的视线中淡出。

当时,霍华德声称能够交易詹姆斯。但比霍华德大一岁的詹姆斯依然是NBA最好的球员之一,下赛季将对总冠军发起猛烈冲击。然而,霍华德目前正在计算如何在NBA立足,这真的很难让人哭泣。霍华德声称过去理解科比对他的批评,所以他希望霍华德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在新赛季再次回到球迷的视线中。

艾肯1900年3月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霍伯。肯(Hoboken,N.J.),但在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纳波里斯(Indianapolis, Indiana)长大。由于艾肯的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家境清贫,他高中就读于一所名为“阿森纳”的职高(Arsenal Technical High School),白天上学,晚上在当地一家供电和供热的公司上12个小时的夜班,负责操作开关板。后来,职高校长知道了他的情况,就专门安排了一些考试,让艾肯通过后提前毕业。毕业以后,艾肯来到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在麦迪逊煤气和电力公司(Madison Gas & Electric Co.)找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允许他同时在威斯康辛大学上学。1923年,艾肯大学毕业,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立即被提升为公司的总工程师。 1928年,他离开原公司到西屋电气和制造公司,3年以后又转到密尔沃基的线材公司(Milwaukee Line Material Co.)。1933年,艾肯感到干电气这一行是选错了专业,于是下决心辞掉了工作,重返校园学习物理,这时他已33岁。艾肯先进了芝加哥大学,但很快转至哈佛大学,1937年和1939年先后取得硕土和博土学位。艾肯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空间电荷传导的理论”(Theory of Space Charge Conduction)。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对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复杂的计算,而艾肯手头只有手摇台式计算机可用,常常为解一个方程而耗费大量时间,这导致他产生了研制自动计算机的想法。在深入研究了计算技术的先驱、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工作的基础上,1937年艾肯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第一份建议书,即著名的文献“Proposed Automatic Calculating Machine”。在这份长达22页、而且是双面打印的文件中,艾肯提出了他的设计目标,也就是后来被称为Mark I的计算机的四个特征:Mark 31.既能处理正数,也能处理负数。2.能解各类超越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贝塞尔函数、概率函数等。3.全自动。即处理过程一旦开始,运算就完全自动进行,不需人的参与。4.在计算过程中,后续的计算取决于前一步计算所获得的结果。艾肯原指望从学校取得经费支持来研制他的计算机,但没有如愿,幸而得到商学院布朗教授(Ted Brown)和天文系夏伯利教授 (Harlow Shapley)的引荐,和IBM公司的老板沃森取得联系。有远见的沃森正致力于将IBM公司从单纯制造办公设备的公司转变为制造计算机的公司,因此对艾肯的计划给予了全力支持,于1939年3月签订了合作制造Mark I的协议。沃森把公司的主要技术骨干如莱克(Clair D.Lake,1888—1958)、哈密尔顿(Frank Hamilton,1898—1972)、杜菲(Benjamin Durfee,1897—1980)等都投入了这一项目,由莱克负责工作。莱克是IBM公司的资深工程师,1915年就从汽车行业转至IBM公司,是一个出名的发明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艾肯被应征入伍,到位于 Yorktown的海军水雷战学校(Naval Mine Warfare School)任教官,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Mark I的开发工作。幸好有一天,一位有影响的、了解艾肯情况的海军高级军官遇见艾肯,惊诧地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去研制Mark I?艾肯回答说,不是您下命令让我在这里工作的吗?这成了一个转机:几个小时以后,新的命令下达了,委任艾肯的海军计算项目的负责人,并立刻离开海军学校回哈佛大学工作。后来艾肯开玩笑地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计算机的指挥官。机器工作中经过艾肯和IBM公司长达5—6年的合作和努力(当然也包括难以避免的摩擦和碰撞),Mark I终于在1944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它用了3 000多个电机驱动的继电器,是一个重达5吨的庞然大物造价高达50万美元(有的资料甚至说超过100万美),其中IBM公司的投资占2/3,其余1/3 由海军资助。其核心是71个循环寄存器(rotating register,把运算中暂时保存操作数的设备叫做register就始于Mark工),每个可存放一个正或负的23 bit的数字。数据和指令通过穿孔卡片机输入,输出则由电传打字机实现。其加法速度是300ms乘法速度是6 s,除法速度是11.4 s。这与现代计算机当然无法相比,即使与晚它两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顺序控制的自动数字计算机,IBM公司方面把它命名为ASCC,即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是计算技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4个专家过去用3周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Mark I上只要19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它非常可靠,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这是初期的电子计算机无法比拟的。Mark I主要供海军舰船局(Bureau of Ships)用于计算弹道和编制射击表,也曾在曼哈顿计划中计算有关原子弹的问题。此外,它也为哈佛大学内外的科学家服务。例如,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列昂杰夫(Wassily Leontief)在研究输入—输出分析中就曾用Mark I解各种线性方程问题。1949年,哈佛大学的计算实验室(这是1946年艾肯正式从海军退役重回哈佛大学后创建的,艾肯任主任直至他退休)年报,即著名的Annals of the Computation Laborato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公布了19个数学表,都是Mark I的成果。尤其是在贝塞尔函数(Bessel Function)的计算上,Mark I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哈佛大学的数学家给Mark I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贝茜”(Bessie)。1944年10月14日American Weekly周刊在报导Mark I时,把Mark I称做“超级大脑”(super brain),说它能解物理、数学、原子结构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且夸张地说,也许它还能解决人类起源这一难题。Mark I工作到1958年才退役,现在还在美国被仔细地保存着。Mark I继Mark I之后,艾肯又先后研制成MarkⅡ(1946年)、MarkⅢ(1950年)和MarkⅣ(1952年),但IBM公司没有继续支持这些项目的开发。事情缘于在庆祝Mark I落成的典礼上,沃森受到冷遇,而且艾肯在致词中几乎把Mark I工成功的一切功劳归于自己,这使沃森万分恼怒,从而中止了对艾肯和哈佛大学的一切支持。MarkⅡ是为海军在弗吉尼亚州的Dahlgren试验场生产的,其可靠性在试验场经历了严格考验。据记载,1947年6月26日,舰艇主炮组的几门19型火炮齐发了19发,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附近的MarkⅡ 没有一个继电器误动作,报告结论是炮轰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保护措施。从MarkⅢ开始,艾肯开始采用电子元器件,其寄存器是由电子管电路组成的,数据和指令则放在磁鼓上,磁鼓容量为4350个16 bit的字以及约4000条指令。用户仍然是Dahlgren试验场。艾肯的最后一台计算机Mark Ⅳ则是为空军研制的。它加入了磁心移位寄存器和半导体二极管电路。有关Mark I到Mark Ⅳ的基本数据如表所示。(表格加不上)Howard Hathaway Aiken在开发Mark计算机的同时,艾肯还致力于开展计算机的教育和培训。1947—1948学年,艾肯率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大型数字计算机的组织”这一课程,其后不久又开设面向计算机的“数值分析”。在艾肯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成为在世界上最早引入计算机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授予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艾肯本人共带出了15名博士生和更多的硕土生,这些人大多成为计算机领域早期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图灵奖和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IBM/360之父”布鲁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Jr.)和“APL之父”艾弗逊(Kenneth Eugene Iverson),以及在1994年同样获得计算机先驱奖的荷兰学者勃浴天(Gerrit A.Blaauw)。艾肯还主办了无数有关计算机的培训班、讨论班、学术研讨会,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计算机学者都从中受益匪浅,对推动与促进计算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评论认为,艾肯在这些方面所作出贡献的意义甚至比他开发Mark计算机的意义还要大。艾肯的著作不多,1951年他和他的同事编写出版了《电子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综合》(Synthesis of Electronic Computing and Control Circuits)一书,是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但由艾肯主编、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0卷《计算实验室年报》(Annals of Computation Laboratory)则是艾肯留下的极为珍贵的财富,其中包括详细介绍和描述Mark I—MarkⅣ的3卷年报,有关大型数字计算机和开关理论的4卷会议录,以及23卷的各种数学表。此外,艾肯还向海军舰船局、原子能委员会、空军、贝尔电话实验室、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煤气协会和爱迪生电气学会等递交过大量有关的技术报告,总数达到140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和深刻令人叹为观止。艾肯获得的荣誉与奖励很多。IEEE除了授予他计算机先驱奖外,还曾授予他John Prize奖和爱迪生奖。富兰克林学会授予他John Prize奖。海军授予他“杰出公众服务奖”(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Award),空军则授予他“特等公民服务勋章”(Decoration for Exceptional Civilian Service)。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学授予他“杰出专业服务奖”(Testimonial of Eminent Professional Services)。法国和比利时政府也都授予艾肯以该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或奖励(法国是Chevalier de Legion d’Honneur,比利时是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艾肯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研究院NSC在1946年建立的高速计算机委员会的首批成员之一。此外,他还是西班牙和瑞典的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名誉顾问或外籍院士。艾肯于1961年从哈佛大学退休,移居佛罗里达州的Fort Lauderdale,受聘担任迈阿密大学信息技术教授,帮助该校制定了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大纲并设计了它的计算中心,同时还创建了他自己的公司,叫做 "Aiken Industries”,主要从事技术咨询。1973年3月14日,也就是刚度过他的73岁诞辰一个星期,艾肯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大器晚成的霍华德·艾肯教授 编辑本段回目录我们回到1939年至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希特勒侵占了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时在哈佛大学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即Howard Aiken 的Harvard Mark系列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与后来的ENIAC相比,从体系结构的观点看,还不算现代意义的大型计算机,但它们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1900年3月9日霍华德·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诞生在美国新泽西州Newark市的Hoboken镇。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威斯康星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艾肯1923年至1928年在麦迪森煤气公司(Madison Gas)工作。1928年至1931年在西屋电气制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al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担任总工程师。1931年至1932年在线材公司(Line Material Company)任职。然后,它在哈佛大学物理系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Howard Hathaway Aiken工作中??留校工作后,1939年至1941年担任讲师,1941年至1946年为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1947年至1961年他一直担任哈佛计算实验室的主任。1961年艾肯离开哈佛大学,去迈阿密大学担任信息技术教授,在那里工作到1973年。1973年3月14日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逝世。 ??深受巴贝奇影响 ??当他在哈佛物理系作研究生时,就开始计划建一个大型计算机器。1936年艾肯就向物理系提过他的建议,系里并没有理会对计算机器的需要。系主任桑德斯(Frederick Saunders)教授告诉艾肯,实验室一位技术员Carmelo Lanza说过有一个类似的计算装置,就存放在科学中心的阁楼上。这引起艾肯的极大兴趣。Lanza带他去看了机器,原来这是1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未完成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的一些黄铜齿轮部件。艾肯立刻意识到他与巴贝奇脑海里有相同的构想。巴贝奇由于没有钱、没有材料而使梦想未能实现,而艾肯相信他会幸运得多,他将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后来,巴贝奇的孙子把这些黄铜部件和一堆祖父的书籍送给了艾肯,这些宝贝在艾肯的办公室里占据了相当一块地方。对来访者,艾肯总是指着巴贝奇的书说:“这就是我的全部计算机教育,我正是从这些书里获益良多。” ??关于计算机的建议 Harvard Mark I ??艾肯当时研究的是真空管中空间电荷的传导理论(theory of space-charge conduction in vacuum tubes),他的研究工作需要对微分方程求解,这些方程没有精确解,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近似解。他需要的计算工作量是当时台式计算器根本无法满足的,大量数据用手工输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他的选择失败后,他决定使用穿孔卡装置来输入数据。1937年他又写了一个关于庞大的计算机器的建议。他写到:“为了节省在算术计算上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人们发生错误的倾向,这种期望就同算法科学本身那样是完全可能的”,当时计算机还被认为是“懒汉的思想”而遭到嘲笑。 ??他在建议报告中描述了对这个机器的看法,特别是用于科学研究的专门设计,使之与普通穿孔卡机器有明显的不同。他列举了四条要点: ??第一,一般机器只能处理正数,而科学机器必须能同样处理负数;第二、科学机器必须能处理诸如对数、正弦、余弦、以及大量别的函数;第三、计算机应该对科学家非常有用,它一旦投入运行,就能频繁地处理大量的数值数据,直到计算完成而无须人为的干涉;第四、这种机器能计算行而不是列,这能更好地保持数学事件的顺序。 ??IBM慷慨赞助 ??物理系的领导终于同意给艾肯所需要的房间,但他必须首先建造这个机器。艾肯把他的第一份建议报告送给门罗计算机器公司(the Monroe Calculating Machine Co.),结果很快被退了回来,不过门罗公司也告诉他可以试试IBM公司。 Mark 3 上时代封面??这又促使霍华德·艾肯与IBM公司接触。结果IBM的总裁沃森(Thomas J. Watson,Sr.,1874-1956)颇有远见卓识,对此一拍即合,立即斥资20万美元赞助,支持建造艾肯梦想的机器,在当时这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由于老沃森的深谋远虑,使IBM 公司在同类电气电子公司中率先进入计算机领域,这个战略性的决策为IBM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于是签约允许艾肯与IBM三位工程师合作,在位于Endicott的IBM实验室建造计算机。该机器从1937年开始建造,直到1943年底结束。工程师坎贝尔(Robert V. D. Campbell)监督了最后的机器组装工作。完成的机器有8 英尺高、51英尺长、2英尺宽。该机器重35吨,由76万个零件组成,包括2200个计数齿轮、3300个继电器和530英里长的导线。当时它称为IBM ASCC 计算机(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能完成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以及引用先前的结果。 ??Mark计算机在哈佛落户 ??如上所述,艾肯的思想深受巴贝奇著作的影响,他把建造ASCC的项目看作是完成巴贝奇曾经设计但并未成功的事业。的确,ASCC与巴贝奇的分析机有许多共同之处。虽然它曾经被尊称为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但它的体系结构却与现代计算机有明显的区别。ASCC是用电力驱动的,但它的主要部件仍然是机电式的,即开关元件是通过电磁力而动作的继电器。它是由许多计算器组成的,每个计算器都在自己的控制单元引导下处理着同样的问题。即它有72个存储寄存器和处理单元来完成乘法与除法运算。机器内部既不能存储指令,又不能存储数据。ASCC由穿孔纸带上的指令序列来控制。穿孔卡则用来输入数据,而机器的输出则用穿孔卡、或者用电传打字机。该机器的字长是23位,它加、减这样的两个数用3/10秒,相乘用4秒,相除用10秒。 ??ASCC计算机于1943年制造完成后,由IBM公司赠送给哈佛大学,并改名为Harvard Mark I计算机,随后就把它搬到哈佛大学。1944年8月14日哈佛大学正式启用这台计算机,它一直运行了14年之久。该机器最早计算的是物理学和天文学问题,例如电磁场分布,长焦距镜头的积分计算。后来的计算则与雷达以及新墨西哥州Los Alamos实验室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方程式有关。总之,这台机器为军方的计算项目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为美国海军的射击与弹道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当年机器??编程与应用 ??格瑞斯·霍普(Grace Hopper,1906-1992)从1944年开始与艾肯在Mark计算机上一道工作,她侧重在软件开发方面。 ??要使机器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编写程序把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能读的代码。然后这些代码再转换成穿孔纸带上的孔,用来表示简单的指令。纸带插入读孔机后,一系列的检测器能觉察到孔的存在,于是就能关闭相应的继电器。这些继电器开关把信息传给机器的其他部件,其中的寄存器就存储着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有关的演算,最后的结果则由自动打字机打印出来。 ??最常使用的指令集合可以存储起来以备今后使用,反复调用它们就可以节省时间。格瑞斯•霍普后来发明了编程语言COBOL,率先使用了这些子程序,现在的程序员把它们称为库函数。她还在这个实验室里发现了在继电器里压碎的飞蛾,并把它称为计算机的“bug”,后来人们就把软件中的错误也称为“bug”,把排除软件中的错误称为“debug”。 ??艾肯教授的研究生、1954年毕业的Anthony Oettinger博士曾描述过机器的工作情况。他说:“当机器运行时,整个物理大楼的地下室会发出轰鸣的噪声。有人说它像咔嚓作响、韵律单调的乐队,有人说它像满屋子的女人在编织机上织毛衣”。这个庞然大物每天工作24小时,无论何时它一停机,就会响起铃声,警告值班人员按下按钮或者转动旋钮使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通常艾肯会从附近的办公室跑出来,看看该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 ??继续建造计算机 ??艾肯机器的速度比今天最慢的计算器还要慢,但在1944年它却是难以置信的快。当时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根据数学家的口述,过去用普通办公室的大量计算器、众多人员和漫长时间所无法解决的方程式,现在用几个钟头就能解决。” ??1945年艾肯开始为海军的军火署建造Mark II,用于达尔格林试验场(the Dahlgreen Proving Ground)的计算工作。1947年完成了Harvard Mark II,它是完全电子式的计算机。 ??1950年他完成了Mark III计算机,并称为艾肯达尔格林电子计算机(the Aiken Dahlgreen Electronic Computer,简称ADEC)。1952年艾肯又为美国空军完成了Mark IV计算机。 Mark I??他不仅为建造计算机而工作,还把磁芯、磁鼓运用到计算机上。在哈佛计算实验室他还发表了关于数学语言学、语言自动翻译、电子学和开关理论的著作,还作过该实验室编年史的编撰工作。此外,艾肯在哈佛大学还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位项目,即今天我们称谓的计算机科学学位。他还帮助迈阿密大学创建了类似的项目。在纽约他甚至还建立过一个Howard Aiken Industries Inc.的咨询公司。 ??遗憾与荣誉 ??艾肯非常热衷于计算机,但是他像当时的许多人那样没有预期到计算机将会引发的惊人变化。例如他在1947年曾经预言,只要有六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就可以满足全美国对计算的需要。今天你可能认为这太幼稚可笑了,但是这却准确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一般理解。在那时,计算机典型地用于政府、大公司、研究机构、教育单位的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人们普遍相信计算机只能由专家来编程和使用。 ??1964年艾肯接受了Harry M.Goode Memorial Award,这是由美国计算机学会提供的一枚奖章和2,000美元的奖金。以表彰他为开发领先的第一台大型通用自动数字计算机做出的独创性的贡献。这只是艾肯的许多荣誉之一,他的先驱性的工作得到许多国家的赞赏,除美国外,还有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授予他的各种荣誉。格瑞斯•霍普也获得过许多荣誉称号,国防部还授予她海军少将军衔。 ??60年过去了。现在Mark I的部分设备摆放在哈佛大学科学中心的大厅里,另一部分存放在美国历史的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最后还有一部分则放在IBM公司的历史展览中。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为迎接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做出重大贡献的计算机先驱艾肯教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你说的不是篮球吧。。。。 霍华德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超过20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关心理和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也占到了非常可观的比重。 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Galton)开创了对智力进行测量的先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为了鉴别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让他们接受特殊的教育,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从此,智力测试便风靡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也正是从智力测试产生之日起,关于智力测试局限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它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智力测试的潜在理念即智力是一元的、是一种单一的整合的能力而提出的。 对智力单因素论的批判历来就有,加德纳虽不是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一人,但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传统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愈加突显。 加德纳(1943-)出生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斯克兰顿(Scranton)市,自幼热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高中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

这个休赛期对霍华德来说很麻烦,他在宣布下赛季状态会更好的时候被奇才交易到灰熊。灰熊队预计会解雇他。即使他成为自由球员,由于他在球场外不断的伤病和困扰,即使这位前超级中锋的工资与很多NBA球员相比并不高,他能否找到下一个家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霍华德在顶级有多强?我一个人就能改变詹姆斯,至今没有人打破三项纪录巅峰时期的霍华德是一个可以为自己改变詹姆斯的人,但现在他已经流离失所,下一个家庭还没有确定。这几年一直很艰难。那个曾经“单独交易詹姆斯”的男人,已经失去了以前的霸气,但是你知道巅峰时期的霍华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霍华德的巅峰时期是07-10年。霍华德在2008-09赛季达到了个人数据和成绩的巅峰,带领球队单核心进入总决赛。11年的诺维茨基和2007年的詹姆斯也是单芯带队杀入总决赛,这两个人已经达到了封神的地位。

2007-10赛季霍华德内线很糟糕,他创造的几个记录都很难打破“魔兽”霍华德的名号。大家肯定都很熟悉。自2004年进入联盟以来,他一直表现在统治地位。霍华德被誉为可以和詹姆斯交易的球员,一度被誉为联盟第一中锋。09年是霍华德的巅峰阶段,但这恰恰印证了这句话不仅对于好,对他也好。科比同时处于巅峰,直指麦芒,霍华德以失败告终。霍华德在这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他已经在联盟了,但是打不了主力位置。霍华德职业生涯的这三项记录并不难打破,但几乎不可能打破

霍华德虽然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但他曾经的辉煌依然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回顾霍华德巅峰时期,他创下的三项纪录很难打破。霍华德职业生涯的这三项记录,可能并不难破,但几乎不可能破!第一记录:NBA全明星获得最高票数2009年霍华德在联盟的名声无与伦比,很多球迷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喜爱。不过话说回来,科比当年也在星光熠熠,2009年总决赛输给了魔兽世界,但是魔兽世界带领的魔术队拿到了球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总决赛的失利并没有影响球迷对霍华德的喜爱。霍华德在年的全明星投票中以315万票击败了詹姆斯和科比,315万的全明星投票记录肯定是后人难以打破的。

第二记录:防守盖帽王和篮板王衡量一个中锋是否合格,盖帽和篮板是最直观的表现。霍华德在2009 -10赛季获得篮板王和盖帽王的荣誉,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捍卫这两项荣誉的球员。你要知道,一旦获得这样的荣誉,你已经是联盟顶尖选手了,更何况是两次。如果一个新玩家想打破这个记录,恐怕后人很难打破。

爱德华学术论文发表

我觉得你我觉得你的答案太少了,没有帮上我,没有帮上我的忙

除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中的贡献外,普雷斯科特教授的经济学贡献还包括:与卢卡斯合作探讨了不确定性下的投资问题和无穷区间的价格存在性问题;和Mehra合作提出了金融理论的“风险溢价难题”(载1985年《货币经济杂志》)。该难题引起国际上众多优秀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兴趣,大大促进了金融学的研究,迄今该难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与Hodrick提出数据平滑处理的普雷斯科特(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普雷斯科特在增长与发展经济学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致福的障碍》一书中。该书讨论了增长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和美国一样富裕?此外,普雷斯科特还合编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如1987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期贸易的契约安排》(与华莱士合编)。普雷斯科特至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涉及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货币、方法论和经济政策。目前,普雷斯科特正致力于中国经济史和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最好的经济政策会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决策,而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又会导致政策的失灵,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对政策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结果是最好的政策被放弃。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所谓“菲利普斯曲线”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经济学认为,减少失业的不二法门是执行高通货膨胀政策。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质疑。1977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表文章认为,如果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缺乏提前作出某种特定决策能力的话,往往会制定导致更高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他们特别提到了经济决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时间一致性问题。时间一致性问题的核心是:经过千挑万选,一项经济政策终于出台了,政策一旦出台就会影响家庭和公司对政策的预期,当这些预期转化为实际行动时,被政策制定 者认为最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执行。这样一来,经济政策制定者就会对他们的决定做出修改,结果却是最好的政策被抛弃。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目 标与绝大多数民众的目标不同所致,毋宁说是不同时间对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不同所致。时间一致性问题在货币政策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假设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小幅通货膨胀,并将这一政策公之于众;又进一步假设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低通货膨胀预期和 工资的小幅上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然诱惑政策制定者实行更高的通货膨胀政策,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失业。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认 为,这样的诱惑将使经济陷入高通货膨胀而不能自拔,并且于解决失业无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第二个主要贡献是对商业周期推动力的分析。这项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商业周期原因的看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方法论为拓宽商业周期研究提供了基础。商业周期: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而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又影响商业周期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一直把长期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当作两个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长期增长被认为是由总供给决定的,技术发展是其推动力;商业周期被认为是由围绕长期增长趋势的总供给的某些要素导致的。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 商业周期推动力与经济政策设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为这些意义重大的领域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不仅对宏观经济分析如此,对许多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践也是如此。传统经济理论: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的变动;经济政策分析则集中在解释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几乎没有人致力于解释实际经济政策运作。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和大萧条的遗产还统治这商业周期和稳定政策的研究。经济学家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的变动。20世纪70年代,早期分析的缺陷日益彰显出来。基于现有理论制定的稳定政策根本无法达到经济政策的目标。西方世界的经济一直处于一种滞涨状态———失业 和通货膨胀并存,但是盛行的理论却无法对此做出解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并非仅仅缘于需求波动也表现得日益明了。供应方面的波动在商业周期中的作用变 得越来越突出。在1977年和1982年发表的两篇相关论文中,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彻底检讨,为宏观商业周期分析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在他们的商业周期模型里,技术发展的现实 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而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都影响到商业周期的变化。他们的模型 已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他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大体上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了一国的双重政策目标,即国内经济平衡和对外收支平衡,分析了实现双重目标的政策手段,并用大量篇幅阐明两大平衡及其政策手段往往会发生尖锐的冲突,应如何制订政策才能同时保持两大平衡。第二部分是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论证了只有在一个修正的自由贸易体制下,才能使世界实际收入达到最大,并在各国间有较合理的分配,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自由贸易体制,才能使世界经济福利臻于最大值。他所说的国内经济平衡,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相对稳定、国民收入上升、经济呈现景气状态。反之,经济衰退、失业增长、国民收入下降,就是国内经济失衡。对外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对外收支既无赤字,又无过多盈余,汇率处于正常的稳定水平上。反之,如果出现较大的逆差或顺差,就是对外收支失衡。在米德的体系中,其中收入调整主要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投资和消费所构成的国民收入,促使国民经济趋于膨胀或收缩,以影响两大平衡。所谓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当局为了影响国内总支出所采取的改变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措施。所谓货币政策,是指资金借贷条件的变化,也就是利率的变化,这是由银行体系通过增加(或限制)货币供应,放宽(或收紧)借贷条件来达到的。他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称为“金融政策”。 通常当国内经济衰退时,就应采取膨胀性金融政策。例如:不时出现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减免税收,降低利率,以增加官方与私人的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上升。通常当国内经济过度扩张时,引起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就应采取紧缩政策,如削减预算支出,提高利率,抽紧银根等。价格控制是指通过工资和汇率的升降,来调整成本和价格,从而促使货币相对价值发生变化,影响两大平衡。通常当对外收支逆差时,就会使本国货币贬值,于是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可扩大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扭转逆差。当对外收支顺差较大时,则进行相反方向的调整。米德强调指出,以上两种调整方法必须在有关国家之间很好地配合使用。如果单独使用一个,则两大平衡必然会发生冲突。米德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导致贸易最优化,给有关国家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一切限制贸易的保护主义都不符合福利经济学原则。他在阐述自由贸易问题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①降低某些特殊商品的进口税率,非但不会影响经济福利,而且会增进整个经济福利。②当A国和B国通商时,对于那些有替代和互补关系的商品只收税不补贴,也会增进两国的经济福利。另外,他认为当出口需求弹性大于国内需求弹性时,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支持出口。至于如何在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及出口税收政策二者之间进行选择,那完全取决于国内市场情况。假如出口税收会使出口货物减少,那么增加国内消费会比增加出口补贴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1947年,米德来到伦敦经济学院商学系任教授,他在那里任职10年。许多人认为,这一时期,他对经济理论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因此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时期,他的主要成果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包括两本重要著作和一系列相关的补充文献,两部主要著作是:两卷本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支付平衡》(1951)和《贸易与福利》(1955)。重要的补充文献是《国际贸易几何学》(1952)和《关税同盟理论》(1955)等。1951年以前,经济学家总是将收入和价格活动分别对待,而且运用自动机制调节支付中的盈余或赤字的平衡。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支付平衡》一书的贡献,是把它们置于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加以处理,并且综合了凯恩斯的分析和古典学派对相对价格的考虑。在这一点上,这本书与芝加哥大学的阿诺德·哈伯格、斯·劳尔木和劳埃德·梅茨勒的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时丁伯根也发展了目标和手段的理论。在米德的分析中,政策目标是使内部和外部达到平衡。这里的内部平衡是指充分就业,外部平衡是指支付均衡。这个机制通过收入和价格调整达到目标。收入调整是当财政或货币政策被用于经济中的支出平衡变化时对利率进行调整。价格调整涉及汇率或相对工资率的变化。米德认为,要同时达到这两种政策目标,需要应用两种政策手段。假如只运用一种手段,在目标之间就会产生冲突,这样便会导致“两难”的境地。在米德的书出版之前,经济学家忽略了资本流通的影响,而米德把这种影响结合到模型中了。 在《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支付平衡》第2卷中,米德考察了贸易和要素控制的论点。在一个单一的分析中包含了贸易和要素控制这个概念,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特别是对后者的分析是富有刺激性的,而且包括贸易术语中的边际效用的一个模型和最优人口理论的成果。这本书也介绍了“次优理论”,后来被理查德·利普西和凯尔文·兰开斯特加以发展。这个基本理论是容易解释的,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如雇用劳动力直到其边际产出等于工资,除非所有因素同时满足,否则,对福利增加不会是一个有效标准。那种相信我们不能满足所有条件而至多只是尽可能满足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减少福利不能增加福利。米德最初提出的对外贸易和要素的控制必定受到各种限制,如果人们面对这些限制寻求最佳贸易政策,那么,结果将违背初衷。利普西和兰开斯特认为,由于不可避免的干扰的存在,最优政策的本质是毫无意义的。米德至少在理论上是更积极的,他设计了一种方法,不管将来能否增加福利,但是形成次优的态势是可能的。他论证了最佳次优税或关税将部分地抵制了一些别的干扰,虽然在这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干扰。但是,必须承认,在实践中,我们很难达到次优政策的福利效应。在分析次优状况时,米德也不得不重构了福利理论。在经济方面,他提供了限定各种政策变化的影响的一种方法,虽然这被认为是倒退,但却是米德早期贡献中独立发展出来的。本书的初稿是以希克斯、尼尔多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些作者为基础的,它从补充规则观点的角度考察了福利经济学。但是,这很快使他陷入困境,因为这种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面对其最有影响的政策的变化,经济学家可以说是无所作为,于是,他转向以前的传统,即允许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这一思想体现在弗莱明的一篇论文《论进口中支付最佳平衡限额》(发表于1951年《经济杂志》)中。哈利·G?约翰逊称其为“伟大的、理性的、诚实的和勇敢的行为”。米德利用这个早期方法重新修改了初稿。他把福利作为个人福利的总和进行计算,并通过考察这一个变化是否产生一个净利润或导致损失来评估政策变化的效果。米德对要素的强调产生了另一个重要贡献,即对控制国际生产要素的福利经济学进行分析。《贸易与福利》一书的主要贡献是,扩大了从两个国家结构到多个国家结构的关税联合的分析范围,于是,允许对国家商品来源和政策差别进行分析。这个分析的含义之一是部分地减少了有关非差别基础上的关税,这个减少可能对福利具有负效应。这种分析包含了有效保护的分析思想,它主要对贸易效应和保护主义政策的福利的分析产生影响,后由米德的学生科登和约翰逊发展了这个思想。有关关税联合的观点在《关税联合理论》一书中得到了扩展,这个领域的早期工作是由雅各布·瓦伊纳完成的。瓦伊纳注重的是关税联合的生产效应。米德改变了侧重点,包括对消费影响的强调。他的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构成包括了替代和补充关系,指出通过改变一个关税联盟的相对价格可以改变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需求。贸易创新体现于以低成本的外国供给品替代国内产品以及实际收入的增加,这就会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米德应用一般均衡框架分析关税联合的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福利含义,也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这是对上面所说的研究的一个重大改进,虽然在经验方面还不能证明,但计算作为整个关税联合整体的福利应比较容易。 《国际贸易几何学》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也可以被看做是有关国际贸易的教科书的附录。它继承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里昂惕夫和勒纳完成的研究成果,他们两人为从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中获得一个国家的供给曲线提供了一个几何方法。分析两个国家、两个商品供给状况的供给曲线表明,一个国家根据贸易方面的选择价值而愿意而出口或进口商品组合。米德利用“贸易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在一个单独的图解中阐述包含两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均衡,而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消费无差异曲线。 1957年,米德回到剑桥当了一名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把注意力转向国内政策制定问题,他的愿望是为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提供一种国内经济政策理论分析。米德坚信,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大量的微观事务就可以留给单位个经济组织。这一被保罗·萨缪尔森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的信条,是一条贯穿米德的生活和他的几乎全部工作的主线。他是在凯恩斯和庇古的感召下到剑桥的。实际上,他的大量研究都可被看做是把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与庇古学派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尝试。在宏观范围内,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造成分散单位能做出最优的而且相互协调的决定的气氛。包括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信息,尤其是政府的政策意图。这样,比如说,政府预先将税收水平、利率等等方面的设想告诉他们。微观单位虽然不为这些计划所束缚,但它们有修正计划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自由。这种与货币学派想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思想,至少对英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产生了一些影响。在英国,政府为将来制定政策目标,这些主要与货币供应和公共部门的借贷需求有关,与税收的水平和结构则无关。 早在1948年米德写《计划与价格机制机制》时就有了这些想法(包括收入分配),但是,可能是在《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1964)一书中,他联系到收入分配模型的发展,做出了在他那个时代的最重大贡献。实际上,米德把它看做是他最好看的著作。在这本书里,他考察了获得与失去收入之间的关系及资本积累的力量,这项工作再度激发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在政策方面,他反对再分配政策,这些政策倾向于减少社会干预的幅度,如高的直接税率,或者排除了对最低限度的产业工人的雇佣,如最低工资法。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论述价格愿望。他还探讨了死亡税和捐献税的再分配的用处。在接下来年的10年中,米德又回到了这一课题,并发表了《不平等的继承》和《公平经济学》等文章。这项研究的目标更多的是把深奥的经济理论转化为政策制订者易于接受的形式。但是,可能是因为脱离了收入分配,它没有达到像他早期的著作那样的成功。可能是对此的反应,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状况的反应,他开始更多地从事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宏观问题研究。就失业而言,他沿袭了凯恩斯主义,相信膨胀性财政政策能够被用来扩张货币需求,但这些方法只有与控制通货膨胀政策共同使用时才是有效的。

论文发表的道德规范

要求

一、诚实客观: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讲诚信,反对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二、科学民主: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反对学霸作风,坚持学术平等,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共同提高。

三、团结协作:在科学技术研究中,重视团队作用,发扬协作精神,甘为人梯。

四、追求卓越:创新是科研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1]

不端行为

科研项目申请阶段的不端行为

1、夸大科研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隐匿或忽视科研项目实施后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3、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

4、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

5、侵犯他人知情权和署名权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不端行为

1、实施主体的变更

2、科研经费的不当使用

3、伪造或取试验标本

4、伪造没有实施的研究活动

科研成果形成阶段的不端行为

1、伪造实验数据

2、剽窃他人成果

科研成果评价阶段的不端行为

1、同行评议中的偏见

2、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

3、对科研成果本身价值的失实夸大

科研成果发表阶段的不端行为

1、科研成果不当署名

2、侵占他人科研成果

3、盲目追求论文数量

4、科研论文一稿多投

5、科研成果传播失范

5月19日 23:58 首先得遵从论文格式:l.作者署名 必须将作者姓名(笔名)署于篇名之下,并另起一行,加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如属多位作者、且不属同一单位,请在各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序号1、2……,并在圆括号内相对应地列明各位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等内容。作者详细的通联地址、电话号码等,则请附在文末。2.作者简介 应在篇名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职称等内容,并以“作者简介”为标识。3.摘要和关键词(1)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置于作者署名之下,正文之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则另用一页,附在文后。(2)中文摘要以200-300个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对文中观点进行概括和提炼,避免以“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类词语表述,也不需对文中观点进行评价。(3)英文摘要以80个左右单词为宜,既可与中文摘要对应地加以翻译,亦可概略地加以翻译。(4)中文关键词3-5个,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4.分类号 应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明分类号。若论文涉及多个主题,可列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分隔。分类号置于篇名下“摘要”、“关键调”之后,正文之前,并以“中图分类号”为标识。5.正文(1)请交打印稿,并把电子稿发送到 ;打印稿的格式为A4纸、小四号仿宋体、1.5倍行距。(2)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点符号,数字书写和插图、表格的编排应当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6.注释 注释应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和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以星号形式标明,置于篇名页地脚处“作者简介”之前;对文中特定内容的注释,以带圆圈的序号紧随需作注释处依次标明。注释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采用顺序编码制,即紧随引文(直引、间引)的右上方,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起止页码;如属古籍则注明卷次篇名或章节等内容。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注释”之后。常用文献的编写格式如下:(l)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注:专著为M,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文内已列明,则省略)。举例如下:[7]江景波,华楠.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从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还应包括: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例如: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23.(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举例如下:[4]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纳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l-5O。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如下:[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 --磁带数据库 [M/CD] --光盘图书 [CP/DK] --磁盘软件 [J/OL] --网上期刊 [EB/OL] --网上电子公告。例 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例 2 方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et al”。其他文献类型的编写格式请参照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其次也要有些技巧:怎 样 写 论 文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六,课题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初学写论文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有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主张.论文写不写得出,关键在研究上. 二 制定研究计划 写作论文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般为: 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阅读,摘记,明确论点 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 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三 利用图书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的基本途径有三: ①利用图书馆;②实地调查;③实践体验 而最基本的方面是利用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就是找书,读书,找书 找书三要素: A,图书资料存放场所(指南) B,懂得分类号和索书号 C,会查图书馆目录 中国十大图书馆 北图 1910年建 1059.8万册 上图 1952年建 700万册 南图 1933年建 482万册 中科图 1951年建 440万册 北大图 1899年建 370万册 重图 1949年建 287万册 山图 1908年建 286万册 川图 1940年建 385万册 天图 1952年建 250万册 广中山图 1911年建 245万册 1,资料的检索 ①注意图书分类法,常用的是中图法和人大法: 一般正规图书馆必须有三卡:分类卡,著者卡,书名卡,三种卡互相弥补不足. (外文书名一般在卡片第二行,标有星号,冠词不加排,缩写查全称.阿拉伯数字书名,在卡片前或尾,或按数插入笔画.)外国著者将姓提前,用",". ②利用书目,索引等工具书 书目:《全国总书目》①古籍书目;②综合性书目;③报刊目录;④专题性书目 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①古籍索引;②报刊综合索引;③专题性索引(人大复印资料)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词典:《新闻学大辞典》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年鉴:《中国新闻年鉴》 ③向专家请教 2,资料的选取 ⑴ 考虑需求的数量,太多,白费力气,效率低;太少,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必要的;最小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充分的. 一般一天做摘记,做卡片两,三千字. ⑵ 掌握选取的标准: ① 必要的,再长也要选;无关的,再短也不选; ② 确实的:有根据有出处,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一定要核对; ③ 新颖的:有助于创造性思考的愈多愈能产生新的创见; ④ 充分的:充分不仅指数量,还指质量. ⑶ 讲求读书方法: ① 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 ② 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 ③ 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 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 3,资料的记录 ⑴ 卡片:《围城》讽刺"做卡片" ⑵ 活页:黑格尔多做活页 ⑶ 读书笔记:列宁做读书笔记,钱钟书分著《管锥编》做三麻袋笔记. ⑷ 眉批 记录资料是一件很麻烦,很细致的工作,但它是积累知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做学问这碗饭不好吃,常常有人说"要坐板凳十年冷". 4,资料的整理 ⑴ 资料的分类 一种是为研究某个课题,写论文搜集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一般在与构思相关. 卡片分类就是一种研究思考的基本过程.国外专门有种卡片分类法叫"K丁"法.就是像玩扑克牌一样把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分小卡片群,再合成中卡片群,再合成大卡片群,然后从大卡片群中抽出"中心观点卡片",然后编成提纲,最后按提纲顺序写成文章. ⑵ 资料的保管 ①保管的设备,方法方便;②容易搜索;③容易分类,整理. 七,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6,表达: ⑴ 明确的观点; ⑵ 结构讲究方法; ⑶ 明快地叙述. 7,修改:整体着眼,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先编章,后语句 8,引文和加注 ⑴ 引文:尽量少引,不可断章取义,考虑读者是不理解,引文与解说要界限分明,核对无误,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网上发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注:段中注(夹注)脚注,章,节附注 ,尾注 引文要加注码,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释很少也可加"*"(星号). ⑶ 注释体例 注释的意义 注释的目的主要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们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其目的: 1,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 2,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附件",它显示着一个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 3,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语句不作注释或在注释中不客观,翔实地注明真实出处,将第二手材料说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违学术道德. 因此,凡涉及论文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说所运用的资料信息,都应该提供出处,给予注释. 2,注释的格式 尽管国内的刊物对注释格式的要求目前还不完全一致,但注释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的顺序排列,只是在个别次序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释 A.引用专著 例:①歌德《少年维持的烦恼》,侯滩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9页. 说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号或逗事情,直接跟加书名号的书名; (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在书名后和出版地点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个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 ②赫尔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如书名中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科派文论选》;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号名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则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否则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为准确起见,名字较长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写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要简化为"三联书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编著 例:③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说明:(1)在编者姓名之后必须根据原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 例:④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⑤黄晋凯《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控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第16页. ⑥徐宏《"再见"误译还是误读 》载《文艺报》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页码应力求准确,如引文跨越了两页,需注明,如第78-79页;如引文涉及多页,则应将页码按顺序一一标如,如:第7,8,9页;多个注释合为一处的,页码的数量必须同注释的数量对应,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释的内容出自同一页,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页;若其中有的注释涉及不止一个页码,应逐个对应注明,在总的页码中以顿号和逗号区分,即同一个注释的几个页码间以顿号隔开,而它们与其他注释的页码间以号隔开,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页,(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页,②为第22页,⑤为第23至25和27页,⑧为第27页,⑩第27,28和29页). II.外文注释 引用如系外文的论著,均应给出原著的版权信息,无须译为中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 A.引用专著 例:⑦Arthur Ransome,Oscar Wilde:A Critical Study, London: Methuen, 1915, p.61. 说明:(1)作者与书名间加逗号;(2)书名须用袋子斜体,不用书名号;(3)] 书名中的正副标题间以冒号或逗号隔开,不用破折号;(4)如所引著作为译著需注明译者. 例:⑧Leo Tolstoy, What is Art trans. T. Mand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P.258. B.引用编著 例:⑨ Karl Beckson , ed.,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 Roland Barthes ,"Style and it's Image,"in Seymour Chatman ed., Literrary Style: A Symposium ,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10. ⑾ Mary McCarthy,"A Bolt from the Blue,"in New Pubilc ,CXLVE (June,4,1962),p.102 D.引用报纸文章 例:⑿ Richard Bernstein,"S.Greenblatt:An Interview,"in New York Times, August 14,1989 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间隔逗号在引号之内; (2)文集书名,刊物或报纸名字均为斜体; (3)外文刊物一般应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 历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标题:出现浅论,浅谈,浅说,或者题目太大又没有副题限制 文题不切 语言口语化:我觉得,我觉得…… 没有自己的材料,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般性的别人说法的罗列 没有注释,不列参考资料 为了完成字数,东拼西凑.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写论文前后要问自己(导师 ) 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论文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材料 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没有完满解决 论文的意义何在 论文中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别人阅读时会产生误读吗 起码要防止评阅老师,答辩老师的误读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答: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学术道德建设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理顺学术行为主体的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合理的学术体制;二是道德体系本身的构建,包括能被整个社会和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则的构建,以及切实可行的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养可执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学术行为主体。遵守学术道德,诚实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核心。具体要求有:1、保持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在科研过程中恪守求真务实原则,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等,自觉抵制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学术风气。 2、尊重知识产权和相关规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学术权益。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 3、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引证的目的应该是介绍、评论某一论文(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从他人论文(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 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时应注明出处,引证部分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4、坚持正确的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反对一切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和粗制滥造行为;坚持文责自负的原则,对自主发表的任何形式的学术著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发表论文的道德规范

要求

一、诚实客观: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讲诚信,反对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二、科学民主: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反对学霸作风,坚持学术平等,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共同提高。

三、团结协作:在科学技术研究中,重视团队作用,发扬协作精神,甘为人梯。

四、追求卓越:创新是科研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1]

不端行为

科研项目申请阶段的不端行为

1、夸大科研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隐匿或忽视科研项目实施后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3、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

4、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

5、侵犯他人知情权和署名权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不端行为

1、实施主体的变更

2、科研经费的不当使用

3、伪造或取试验标本

4、伪造没有实施的研究活动

科研成果形成阶段的不端行为

1、伪造实验数据

2、剽窃他人成果

科研成果评价阶段的不端行为

1、同行评议中的偏见

2、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

3、对科研成果本身价值的失实夸大

科研成果发表阶段的不端行为

1、科研成果不当署名

2、侵占他人科研成果

3、盲目追求论文数量

4、科研论文一稿多投

5、科研成果传播失范

5月19日 23:58 首先得遵从论文格式:l.作者署名 必须将作者姓名(笔名)署于篇名之下,并另起一行,加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如属多位作者、且不属同一单位,请在各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序号1、2……,并在圆括号内相对应地列明各位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等内容。作者详细的通联地址、电话号码等,则请附在文末。2.作者简介 应在篇名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职称等内容,并以“作者简介”为标识。3.摘要和关键词(1)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置于作者署名之下,正文之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则另用一页,附在文后。(2)中文摘要以200-300个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对文中观点进行概括和提炼,避免以“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类词语表述,也不需对文中观点进行评价。(3)英文摘要以80个左右单词为宜,既可与中文摘要对应地加以翻译,亦可概略地加以翻译。(4)中文关键词3-5个,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4.分类号 应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明分类号。若论文涉及多个主题,可列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分隔。分类号置于篇名下“摘要”、“关键调”之后,正文之前,并以“中图分类号”为标识。5.正文(1)请交打印稿,并把电子稿发送到 ;打印稿的格式为A4纸、小四号仿宋体、1.5倍行距。(2)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点符号,数字书写和插图、表格的编排应当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6.注释 注释应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和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以星号形式标明,置于篇名页地脚处“作者简介”之前;对文中特定内容的注释,以带圆圈的序号紧随需作注释处依次标明。注释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采用顺序编码制,即紧随引文(直引、间引)的右上方,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起止页码;如属古籍则注明卷次篇名或章节等内容。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注释”之后。常用文献的编写格式如下:(l)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注:专著为M,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文内已列明,则省略)。举例如下:[7]江景波,华楠.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从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还应包括: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例如: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23.(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举例如下:[4]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纳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l-5O。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如下:[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 --磁带数据库 [M/CD] --光盘图书 [CP/DK] --磁盘软件 [J/OL] --网上期刊 [EB/OL] --网上电子公告。例 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例 2 方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et al”。其他文献类型的编写格式请参照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其次也要有些技巧:怎 样 写 论 文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六,课题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初学写论文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有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主张.论文写不写得出,关键在研究上. 二 制定研究计划 写作论文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般为: 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阅读,摘记,明确论点 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 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三 利用图书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的基本途径有三: ①利用图书馆;②实地调查;③实践体验 而最基本的方面是利用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就是找书,读书,找书 找书三要素: A,图书资料存放场所(指南) B,懂得分类号和索书号 C,会查图书馆目录 中国十大图书馆 北图 1910年建 1059.8万册 上图 1952年建 700万册 南图 1933年建 482万册 中科图 1951年建 440万册 北大图 1899年建 370万册 重图 1949年建 287万册 山图 1908年建 286万册 川图 1940年建 385万册 天图 1952年建 250万册 广中山图 1911年建 245万册 1,资料的检索 ①注意图书分类法,常用的是中图法和人大法: 一般正规图书馆必须有三卡:分类卡,著者卡,书名卡,三种卡互相弥补不足. (外文书名一般在卡片第二行,标有星号,冠词不加排,缩写查全称.阿拉伯数字书名,在卡片前或尾,或按数插入笔画.)外国著者将姓提前,用",". ②利用书目,索引等工具书 书目:《全国总书目》①古籍书目;②综合性书目;③报刊目录;④专题性书目 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①古籍索引;②报刊综合索引;③专题性索引(人大复印资料)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词典:《新闻学大辞典》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年鉴:《中国新闻年鉴》 ③向专家请教 2,资料的选取 ⑴ 考虑需求的数量,太多,白费力气,效率低;太少,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必要的;最小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充分的. 一般一天做摘记,做卡片两,三千字. ⑵ 掌握选取的标准: ① 必要的,再长也要选;无关的,再短也不选; ② 确实的:有根据有出处,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一定要核对; ③ 新颖的:有助于创造性思考的愈多愈能产生新的创见; ④ 充分的:充分不仅指数量,还指质量. ⑶ 讲求读书方法: ① 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 ② 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 ③ 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 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 3,资料的记录 ⑴ 卡片:《围城》讽刺"做卡片" ⑵ 活页:黑格尔多做活页 ⑶ 读书笔记:列宁做读书笔记,钱钟书分著《管锥编》做三麻袋笔记. ⑷ 眉批 记录资料是一件很麻烦,很细致的工作,但它是积累知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做学问这碗饭不好吃,常常有人说"要坐板凳十年冷". 4,资料的整理 ⑴ 资料的分类 一种是为研究某个课题,写论文搜集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一般在与构思相关. 卡片分类就是一种研究思考的基本过程.国外专门有种卡片分类法叫"K丁"法.就是像玩扑克牌一样把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分小卡片群,再合成中卡片群,再合成大卡片群,然后从大卡片群中抽出"中心观点卡片",然后编成提纲,最后按提纲顺序写成文章. ⑵ 资料的保管 ①保管的设备,方法方便;②容易搜索;③容易分类,整理. 七,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6,表达: ⑴ 明确的观点; ⑵ 结构讲究方法; ⑶ 明快地叙述. 7,修改:整体着眼,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先编章,后语句 8,引文和加注 ⑴ 引文:尽量少引,不可断章取义,考虑读者是不理解,引文与解说要界限分明,核对无误,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网上发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注:段中注(夹注)脚注,章,节附注 ,尾注 引文要加注码,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释很少也可加"*"(星号). ⑶ 注释体例 注释的意义 注释的目的主要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们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其目的: 1,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 2,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附件",它显示着一个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 3,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语句不作注释或在注释中不客观,翔实地注明真实出处,将第二手材料说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违学术道德. 因此,凡涉及论文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说所运用的资料信息,都应该提供出处,给予注释. 2,注释的格式 尽管国内的刊物对注释格式的要求目前还不完全一致,但注释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的顺序排列,只是在个别次序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释 A.引用专著 例:①歌德《少年维持的烦恼》,侯滩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9页. 说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号或逗事情,直接跟加书名号的书名; (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在书名后和出版地点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个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 ②赫尔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如书名中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科派文论选》;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号名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则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否则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为准确起见,名字较长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写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要简化为"三联书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编著 例:③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说明:(1)在编者姓名之后必须根据原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 例:④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⑤黄晋凯《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控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第16页. ⑥徐宏《"再见"误译还是误读 》载《文艺报》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页码应力求准确,如引文跨越了两页,需注明,如第78-79页;如引文涉及多页,则应将页码按顺序一一标如,如:第7,8,9页;多个注释合为一处的,页码的数量必须同注释的数量对应,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释的内容出自同一页,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页;若其中有的注释涉及不止一个页码,应逐个对应注明,在总的页码中以顿号和逗号区分,即同一个注释的几个页码间以顿号隔开,而它们与其他注释的页码间以号隔开,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页,(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页,②为第22页,⑤为第23至25和27页,⑧为第27页,⑩第27,28和29页). II.外文注释 引用如系外文的论著,均应给出原著的版权信息,无须译为中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 A.引用专著 例:⑦Arthur Ransome,Oscar Wilde:A Critical Study, London: Methuen, 1915, p.61. 说明:(1)作者与书名间加逗号;(2)书名须用袋子斜体,不用书名号;(3)] 书名中的正副标题间以冒号或逗号隔开,不用破折号;(4)如所引著作为译著需注明译者. 例:⑧Leo Tolstoy, What is Art trans. T. Mand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P.258. B.引用编著 例:⑨ Karl Beckson , ed.,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 Roland Barthes ,"Style and it's Image,"in Seymour Chatman ed., Literrary Style: A Symposium ,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10. ⑾ Mary McCarthy,"A Bolt from the Blue,"in New Pubilc ,CXLVE (June,4,1962),p.102 D.引用报纸文章 例:⑿ Richard Bernstein,"S.Greenblatt:An Interview,"in New York Times, August 14,1989 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间隔逗号在引号之内; (2)文集书名,刊物或报纸名字均为斜体; (3)外文刊物一般应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 历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标题:出现浅论,浅谈,浅说,或者题目太大又没有副题限制 文题不切 语言口语化:我觉得,我觉得…… 没有自己的材料,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般性的别人说法的罗列 没有注释,不列参考资料 为了完成字数,东拼西凑.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写论文前后要问自己(导师 ) 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论文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材料 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没有完满解决 论文的意义何在 论文中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别人阅读时会产生误读吗 起码要防止评阅老师,答辩老师的误读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敏超哥。。。。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签署了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公约全文如下: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为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特郑重发表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倡议广大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共同遵循:一、遵守科研活动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实验的可重复性;不有意夸大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不向公众传播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科研成果发表后,要及时将所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要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二、恪守出版伦理道德,确保论文撰写诚信规范不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利益、违反法律或违背道德的科研活动。不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不通过第三方购买、代写、代投论文,以及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论文署名和排序应基于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确定,不在无实质学术贡献的论文中“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等资助信息;在引用他人论著时,应遵从合理引用、规范引用的原则,反对友情互引用、合作互引用、审稿拉引用等情形。三、严守论文评审要求,确保出版过程客观公正期刊应按照本刊办刊宗旨和要求,拒绝接收不符合本刊发文范围的稿件。稿件评审专家、评估人员、期刊编委或编辑等人员等要恪尽职守,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和办法,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开展审稿工作;不接受或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评审、咨询活动;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抵制各种人情稿、关系稿;在稿件评审活动中不委托他人代为评审,主动回避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稿件;不泄露或剽窃所审稿件内容,不利用审稿谋取私利。四、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确保论文发表真实可靠所收稿件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规及政策要求,坚决抵制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对已发布的研究成果中确实存在错误和失误的,责任方要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如发现已发表的论文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严重差错等问题,期刊应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及时通过发布撤稿声明、更正启事或公开致歉信等方式进行纠正,并通知收录有关论文的数据库予以更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