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环境研究与监测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环境研究与监测期刊投稿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重庆环境科学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草原与草坪 Grassland and Turf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Photographic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 桂林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环境研究与监测 Environmental Study and Monitoring 贵州环保科技 Gui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dnce and Technology 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海岸工程 Coastal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类的专业杂志不好买,可以联系出版社购买,要不就是邮局订半年以上建议去办张图书卡,在图书馆的资源与环境,或者环境与化学等分类下寻找,现在不管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这类的书籍都相当多

作者在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简介、稿件的内容简介或是稿件目录、稿件正文1~2个章节(约5000字左右)、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为避免遗失,作者最好不要邮寄手写的原稿。工作流程:作者投稿--→收稿回复--→办理版面费用定金--→编辑审核稿件--→作者修改补充--→通知审稿结果(邮寄用稿通知或发送电子版通知)--→ 作者支付剩余版面费用--→出版并给作者邮寄样刊(免费).这个在环境保护里也算一个核心期刊 一般象这样的 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出身的 即使是你稿子很好 稿件处理 收到作者所邮寄或电子邮件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编辑审读,如果我们认为稿件的内容适合在我社出版,会及时和作者联系,另请作者提供稿件全文;如果20天内我们没有和作者联系,则表明我们认为稿件不适合在我社出版,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周期长? 看人家心情喽 呵呵

不好投。是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双核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审稿严格,对作者要求也高。一般发表核心都是找代发机构,比较保险。

中国环境监测期刊投稿

作者在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简介、稿件的内容简介或是稿件目录、稿件正文1~2个章节(约5000字左右)、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为避免遗失,作者最好不要邮寄手写的原稿。工作流程:作者投稿--→收稿回复--→办理版面费用定金--→编辑审核稿件--→作者修改补充--→通知审稿结果(邮寄用稿通知或发送电子版通知)--→ 作者支付剩余版面费用--→出版并给作者邮寄样刊(免费).这个在环境保护里也算一个核心期刊 一般象这样的 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出身的 即使是你稿子很好 稿件处理 收到作者所邮寄或电子邮件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编辑审读,如果我们认为稿件的内容适合在我社出版,会及时和作者联系,另请作者提供稿件全文;如果20天内我们没有和作者联系,则表明我们认为稿件不适合在我社出版,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周期长? 看人家心情喽 呵呵

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是EI期刊,不会很好中的

1. 来稿须观点鲜明,具有原创性;须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2. 论文字数6000~8000字(包括题目、摘要、参考文献等),高质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文章最多可扩大到12000字。3. 论文题目须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题目用字不宜超过21个汉字。4. 中英文摘要结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观点)或建议。目的部分须简洁,可以省略。中文摘要为500-600字。英文摘要字数可以适当增加,以能够简要、完整概括论文核心内容为原则,而不是简单地中译英。5. 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3~5个,包括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研究方法、研究学科等。6. 正文标题序号论文的1、2、3、4级标题分别按1、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7. 首页页脚收稿日期:在论文刊出时,刊登作者修回的日期。作者简介:姓名,学位,职称,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讯作者:其著录格式与作者简介相同(如果有通讯作者就写,若没有可省略)。﹡项目名称(项目编号)。8. 计量单位与变量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m”、“t”等。各种专业术语按国家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变量采用斜体,但数字采用正体。9. 图表格式表格格式为三线格(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表名为中英对照,表头(表内第一行标题)也为中英文对照。插图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全国地图要有南海诸岛、钓鱼岛。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在插图下居中。插图一律采用黑白图,请提供符合印刷标准的清晰图片,单个图片大小至少大于400kb,分辨率为300dpi。专题图请采用不同填充图案表示;如果为统计图,请提供Excel表格数据。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J.C.Smith文献著录为Smith J C,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和读者查阅,中文和非英文参考文献应译成英文。● 期刊文献[顺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英文翻译]例1: [1]姓名.低碳城市研究[J]. 城市与环境研究,2013,1(1):12~14. [Name. Low-carbon Urban Studies [J].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3,1(1):12~14.]例2: [2]Nadkarni M A,Nair C K K,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 Nebacteri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J].J Gen App Microbiol,1992,38(1):23~34.●图书文献[顺序号] 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英文翻译]例1: [1]姓名.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15~18. [Name. Scenario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Be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2012:15~18.]例2: [2] Timoshenko S P.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M].New York:Mc Graw-Hill,1959:17~36.●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顺序号]著者.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英文翻译]例1 :[1] 姓名.山东人口史[A].见:姓名.人口史研究论文集[C].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2~6. [Name. History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A]. In: Name. Research Collection on History of Population[C].X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 House of Shanxi, 1995.2~6.]例2 :[2]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A].In:White H J,Smith R.Proceeding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74:44~46.● 学位文献[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英文翻译]例: [1]姓名.可再生能源城市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3~5.[Name. The Studies on Renewable Energy Urban [D].Beijing:Renmin Univercity of China ,2003:3~5.]11.来搞请勿一稿两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将在三个月内决定是否刊用。如未接到刊用通知,可自由处理。作者请自留底稿,来稿概不退还。稿件一经发表,酌付稿酬。稿费中包含光盘版或网络版著作权费。12.投稿一律发送电子版,不接受纸质。请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请在期刊官网注册投稿。

都可以还有其他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综合型期刊都可以投 再有是大学学报y_hao(站内联系TA)1、《环境影响评价动态》(月刊) 本刊收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发布最新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介绍环评相关专业技术和学术动态 主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分会; 编辑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2、《环境科学与管理》(月刊) 本刊辟有: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环境论坛、环境评价、治理技术及环境监测分析等栏目。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环境保护》(半月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核心期刊 内容涉及污染防治技术、监测与评价、环境标准、环境经济、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交流各地环保先进工作经验。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环境保护科学》(双月刊) 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主管部门:沈阳市环境保护局 主办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5、《环保科技》(季刊)创刊于1995年,是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贵州省惟一的环境科学期刊。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是开展环境科学领域内学术交流、学术讨论的园地。 6、《安全与环境学报》本刊为: 科技核心 中文核心期刊 2001年创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双月下旬出版,《安全与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 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环保、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相关领域的安全科学理论、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管理与监察理论、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职业安全与卫生、安全评估方法、事故调查与剖析、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数值模拟与仿真、环境科学理论、环境工程与技术、社会与环境、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灾害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及其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检测等科学研究新成果、新进展及新方法。 7、《环境科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办刊宗旨是,及时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环境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国内与国际重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国家环境重大决策与管理的最新动向、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的论文;国家重点环境科研项目最新科研成果论文;切中国家环境保护所需的、集中关键及要害问题、有较强实用价值、分类或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论述;有关国家环境保护宏观决策、大气环境、水环境、区域生态、土壤环境、生态毒理、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的最新研究成果jin860414(站内联系TA)《绿色科技》(英文名: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由湖北省林业厅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武汉新兴绿色科技研究所联办的绿色科技类学术期刊,原名《绿色大世界》,2010年变更刊名为《绿色科技》。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期刊网、等全文收录期刊。本刊创办于1963年,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808/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944,国际大16开本精美印刷,全国公开发行。是全国从事农业、林业、园林、生态、环保、旅游、自然资源、绿色产业与经济、绿色建筑等行业科研、教学、经营、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参考刊物和论文发表

干旱环境监测期刊投稿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PeterHVerburg.2000.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2000.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2000.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1995.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1998.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Annemarie.1997.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LW.1992.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S.1997.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3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1999.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Ecoyst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Lovwel.K E1996.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oundaries.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2 (4): 377 ~ 3

Farina A.198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etal.1999.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o.48 & IHDP Report No.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l.1995.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Stochkholm: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anderson.1995.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o.35

Turner II BL.1990.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中国环境报社 北京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67113787 67185026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中国环境报》大连记者站 大连市沙河口区连山街58号 《抚顺环境报》 抚顺市新抚区新华大街28号 《环境保护》杂志(月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环境教育》杂志(季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世界环境》杂志(季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朝阳环境报》 团结湖路19楼 《绿叶》杂志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暂) 《环境工作通讯》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中国环保产业》杂志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68393900 68393939 《中国环境年鉴》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油气田环境保护》编辑部 北京市学院路938信箱 -2605 《河北环境科技》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二段148号 主编:赵联巧 《河北环境》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二段148号 《中国环境报》山西记者站 太原市西缉虎营 山西环境报社 太原市西缉虎营 《青城环境报》 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街2号 内蒙古环境科研所《内蒙古环境保护》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统建5号楼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赤峰环境报》编辑部 赤峰市红山区长青街北二段27号 包头市环境保护局《包头环境报》编辑部 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8号街坊 《吉林环境报》编辑部 长春市同志街20-5号 《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社 长春市同志街20-5号 《江城环境报》 吉林市松江路65号 《环境报社》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499号 《北方环境》 哈尔滨市东大直街308号 《国外环境科学技术》 哈尔滨市太平区南直路356号 《上海环境报》 上海市长安路1001号 上海市环境科学杂志社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508号 《环境污染与防洽》编辑部 杭州天目山路43号 -215 《杭州环境报》编辑部 杭州保俶路48号 《温州环境报》编辑部 温州黎明西路10弄12号 《淮南环境报》 淮南市洞山朝阳中路 《芜湖环境报》 芜湖市春安路34号7楼 《马鞍山环境报》 马鞍山市环保局 《福建环境报》社 福州市华林屏东环保路8号 《福建环境报》杂志 福州市华林屏东环保路8号 《新环境报》社 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小区朝阳街22号 《环境与发展》编辑部 青岛市延安一路39号 《半岛环境报》社 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16号 3182268 《中国环境报社》影视部 洛阳市凯旋西路18号院25号 《环境》杂志社 广州市东风中路335号7楼 《珠江环境报》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路24号 《中国环境报》广西记者站 地址,南宁市教育路5号 《环境与资源》杂志 海口市海府路59号 《中国环境报》四川记者站 成都西御街31号 《四川环保通讯》 成都西御街31号 《重庆环境科学》杂志社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130号 《环境保护导报》社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130号 《贵州环保科技》编辑部 贵阳市新华路184号 《贵州环保通讯》 贵阳市遵义路83号 《贵阳环境》报 贵阳市青云路275号 《中国环境报》云南记者站 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4142409 《云南环境科学》编辑部 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昆明环境》编辑部 昆明市西坝花园路 甘肃《环境监测与研究》编辑部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统办2号楼(皋兰路)123号 《生活环境报社》 兰州市张家园32号 《中国环境报》宁夏记者站 银川市民族北街75号 6030933 中国环境报西宁记者站 西宁市海晏路28号 《青海环境》杂志编辑部 西宁市南山东路10号 《新疆环境保护》杂志编辑部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38号 -3090 《干旱环境监测》杂志编辑部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38号 -3087

《中国环境报》、《中国沼气》、《新能源》等

中国环境监测期刊投稿格式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第三条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第四条 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 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 ( 区域 ) 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 ( 以下简称"专业网" ) 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第六条 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第七条 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第八条 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第二章 环境监测快报第九条 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第十条 环境监测快报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并报出,报送范围是:主送上级环境保护局、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时直接以传送计算机文本方式上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有关省、市环境保护局。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应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应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编报周期由当地环境保护局根据污染事故情况确定。第十一条 国家或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环境敏感地区,在污染事故易发期间,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编制文字型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五日内将本次监测快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同时抄报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接到地方监测快报五日内,将有关内容编制成《环境监测快报》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三章 环境监测季报、月报第十二条 环境质量监测网基层站、"专业网"基层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以及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网站成员单位负责编制本辖区环境监测数据型季报,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三十日前将上一季度的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二十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 中国站 ) 数据型报告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十三条 参加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三十七个重点城市和国务院确定的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监测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于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底前编制完成上一季度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文字型季报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十四条 各流域环境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应于每年的二月底、五月底和九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十月底前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其它专业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的数据型季报的报送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各流域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本流域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季报或期报,并于三月底、六月底、十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近岸海域文字型环境监测期报,并于七月底、十二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专业环境监测网的季报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已开展大气自动监测的城市环境保护局应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编制数据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并于次月五日前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汇总、编制各有关城市环境监测站上报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于每月十五日前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四章 环境质量年报、报告书第十七条 环境质量年报属数据型报告,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开始实行微机有线联网;同时以微机网络有线传输方式,逐级上报环境质量年报。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上年度的环境质量年报报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业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本单位年报报到网络组长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二月二十日之前将本地区、本"专业网"年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第十八条 《环境质量报告书》属文字型报告。《环境质量报告书》按内容和管理的需要,分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两种。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公众版、简本和详本三种。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起始年为一九九一年,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只编详本,在其编写年度不再编写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三月底和六月底前,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完成上一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和详本的编制,并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五月底完成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各环境监测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流域 ( 区域 )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并报到网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分别于每年三月底、五月底、六月底之前编写完成上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简本、公众版和详本,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年的八月底前,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应于八月底前将全国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报告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核实、认可各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状况数据,并将核实后的排污申报数据报到当地环境保护局。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监督监测季报是及时反映当地环境监测站在实施污染物总量核实、抽检、治理设施验收与运行效果检查等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基本情况的文字型报告。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及省级环境监测站,并应向有关排污单位展示其监督监测数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本辖区上一季度污染源排污在前三十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将排污在前三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各地方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国家确定的重点污染数据型报告汇总编制完成;并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一级环境监测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中心站负责于当年四月底之前将本辖区国家重点污染源的上一年度数据型报告汇总后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专业网"成员单位,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污染源数据型监测报告报到网络组长单位;网络组长单位于四月十日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年度本网络所监测范围内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流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网络组长单位上报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于六月底之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年度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数据型报告上报周期、时间和内容,可由地方和级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另行规定。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本辖区内污染排污状况文字型年度报告,并于六月底前将上年报告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第六章 报告的管理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密时间按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单位提供、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需要向本制度确定的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时,应当履行以下审批手续:(1) 由需求单位向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提交申请报告,写明需求报告、数据、资料的用途、名称和数量。(2) 环境监测站填写报告、数据、资料出站报告单,报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提供。(3) 县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不得向本制度确定的报送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直接提供本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提供的,必须经上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才能提供。(4) 应用监测报告和数据的单位不得超出申报范围使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根据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状况所作出的评价结论,必须征询提供数据的环境保护局的意见。(5) 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批准,环境监测站在向本制度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资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适当收取成本费用。第二十六条 凡属有偿服务性监测、国际合作项目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向委托方提供监测资料或报告时,必须附有监测数据、报告使用范围的限定,并报同级环境保护局备案;凡有偿提供监测报告、数据和资料的,应执行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第二十七条 负责收集、贮存和管理下级环境监测站、网络成员单位上报的监测数据、资料、报告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地方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有责任维护报送单位的权益,未经报送单位的认可及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不得将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及监测报告用于有偿性服务。负责编制各类监测报告的环境监测站,必须及时将编制的各期文字型监测报告发送给有关监测数据、资料提供单位,以保证监测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二十八条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实行三级审核;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报告的收、发、登记工作,以便随时查询和考核。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第二十九条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上报各类监测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地方环境保护局可以职权范围内,对其给予通报表扬、参加评选和优先享受网络各项权利的资格。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拒报、谎报或逾期不报各类监测报告,或违反监测数据、资料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其所属环境保护局或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单位领导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及享受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所规定的各项权利的资格。第八章 附 则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分布之日起施行,原《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 试行 ) 》同时废止。

kunnan

作者在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简介、稿件的内容简介或是稿件目录、稿件正文1~2个章节(约5000字左右)、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为避免遗失,作者最好不要邮寄手写的原稿。工作流程:作者投稿--→收稿回复--→办理版面费用定金--→编辑审核稿件--→作者修改补充--→通知审稿结果(邮寄用稿通知或发送电子版通知)--→ 作者支付剩余版面费用--→出版并给作者邮寄样刊(免费).这个在环境保护里也算一个核心期刊 一般象这样的 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出身的 即使是你稿子很好 稿件处理 收到作者所邮寄或电子邮件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编辑审读,如果我们认为稿件的内容适合在我社出版,会及时和作者联系,另请作者提供稿件全文;如果20天内我们没有和作者联系,则表明我们认为稿件不适合在我社出版,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周期长? 看人家心情喽 呵呵

到当地的环保局监测站,区级的就可以,委托监测,跟他们讲明监测报告的用途。一般一周后出结果。报告上会盖MA及环保局的章。补充: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页为封面,内容为:项目名称:废水、空气监测被监测单位:报告日期:加盖MA和环保局监测站红头章第二页为说明,如不加盖公章无效等第三页也就是第三部分为监测的标准限值及监测值,监测方法及法律依据。此三部分连在一起盖一个环保局监测站骑缝专用章

中国环境监测期刊投稿须知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

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息仅供参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环境保护》杂志社

1、来稿清用打印稿或软盘,或采用电子信箱投稿方式,稿中注明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一律不退稿、退盘。2、来稿须声明末一稿多投,4个月期满未见本刊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另投它刊。来稿若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等清予注明,并附其有关证明材料。通讯、简讯需单位盖章。3、题名应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4、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报道性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5、关键词标注3~8个,以《汉语主题词表》和《环境科学叙词表》为准,不能确切表述时,可选用自由词,但必须能纳入检索工具。6、题名、摘要和关键词应用中、英文两种形式表述。7、文章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层次清楚,文字精练。全文一般在3000~4000字,须使用规范的简化字。8、所有外文、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必须字体清晰,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如a,α;β,B;C,c;K,k;S,s;P,p;o,O等)须注明文种、正斜体、大小写,量符号用斜体,其中矩阵、矢量符号用黑斜体,计量单位用正体。9、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和单位的使用执行GB3100~3102-93(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3-12-27)规定。10、凡是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要重复其数据,只需摘述主要发现。同一数据不要用表和图重复表达。使用三线表(取消栏头斜线,省略横、竖分隔线)。表头上的栏目应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当项目是物理量时,应用斜体字母标明量的名称,用正体字母给出物理量的单位,量的名称与单位之间采用斜线“/”连接,如压力p/kPa。表身中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情况对待,“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一”表示未发现,“0”表示实测结果为零。插图要精选,布局要合理。函数图必须有标值线、标值、标目、曲线和图序、图题。

以上是《环境保护》投稿须知,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其他的期刊,仅供参考: 如果退稿的话,一个月如果录用的话,三个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