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山东农科院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山东农科院论文发表

1 、杭青梨试管苗移栽前后叶片与根部形态结构之电镜观察。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2、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3、葡萄81-8单系的倍性鉴定。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孙敏、戴洪义。4、砂梨茎尖与叶芽的离体培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5、枣疯病热处理脱毒之初步研究。落叶果树,1988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6、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戴洪义、孙敏。7、中国梨同物异名地方品种鉴定方法。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会议论文集(英文版),万国学术出版社,l989年,辛淑亮、戴洪义、王奎先。8、中香梨授粉品种选择。落叶果树,1990年第1期,戴洪义。9、葡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相关及其判别分析。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年第2期,戴洪义、孙敏、商传明。10、苹果果皮细胞膜结构分化与虎皮病的关系。果树科学,第9卷第4期,1992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1、葡萄资源的研究进展。葡萄栽培与酿酒,l992年第4期,戴洪义、于士梅、刘玉军。12、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园艺学报,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3、苹果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61(4),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刘润进。14、接种物形式和寄生植物对丛枝菌真菌发育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第1期,戴洪义、刘润进、祝军。15、低温对苹果储藏过程中H202水平的影响。果树科学,1994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6、矮樱桃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杜,1994年11月,王然、戴洪义、周爱琴。17、柱型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社,1994年11月,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18、莱阳梨花期晚霜冻害调查。烟台果树,l994年第4期,戴洪义、姜润丽。19、去病毒大樱桃砧木‘Colt’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l卷第1期,1995年,戴洪义、王然、周爱琴。20、果树综合生产一一国外果树生产新潮流。世界农业,1995年第一期,戴洪义。21、层积和预处理对Wenbo(拼音)和木瓜种子发芽到影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论文集,1995,戴洪义、Frank H. Alston。22、Research on Quince as a rootstock for pear。纪念吴耕民教授诞生100周年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戴洪义、Frank H. Alston。24、柱型苹果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果树科学,第13卷第一期,1996年,戴洪义、于士梅。25、柱型苹果引种研究。果树科学,15(1),1998,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于秀敏。26、苹果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开发前景。落叶果树,1998年第三期,戴洪义、王然、王彩虹。27、柱型苹果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王彩虹、田义轲、戴洪义。28、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2),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29、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断的克隆。果树科学,2001,18(4),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0、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论坛,2001(9),70-71,戴洪义。32、与苹果柱型基因(Co)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2),187-190,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3、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标记的SCAR转换。园艺学报,2002,29(2):100-104,王彩虹,戴洪义等。34、A report on breeding columnar apple varieties,果树学报,2003年,Vol.20 No.2(2)79-83,戴洪义、王彩虹等。35、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Vol.19,No.3,王爱华、戴洪义36、甜樱桃胚培养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Vol.20,No.3,王爱华、戴洪义、于士梅37、一个与苹果柱型基因(Co)连锁的RAPD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3,Vol.23 No.12(2)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初庆刚等。39、甜樱桃品种红灯与佐藤锦的 S 基因型测定。山东农业科学 2004 第5期25-26,戴洪义、王爱华40、苹果柱型基因RAPD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5-268,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赵静。41、辣椒体表茸毛与抗蚜虫关系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93-295,尚宏芹、刘建萍、戴洪义等42、品种权申请公告?苹果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4,(3):41~46,戴洪义、祝军、王然、王彩虹、于士梅、王成荣等。43、12个苹果新品种简介。中国果树,2004,(6):7~8,祝军,戴洪义。44、菊苣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01,尚宏芹、焦红良、,戴洪义。45、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6个苹果新品种。落叶果树,2005,37(1)20-21,祝军、戴洪义。46、Mapping Co,a Gene Controlling Columnar Phenotype of Apple Tree,with Molecular Markers,Euphytica,2005,145,181~188,Yi-Ke Tian,Cai-Hong Wang,Ji-Shu Zhang,Celia James&Hong-Yi Dai(戴洪义,通讯作者)47、浓缩苹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1):23-26.周亚平,刘洪涛,戴洪义(通讯作者)48、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浓缩汁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果树学报,2006年,Vol.23 No.(1)65-68,周亚萍,刘洪涛,何维华,刘春辉,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49、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果树学报,2006,23卷。第2期,165-168,赵静,田义柯,王彩虹,戴洪义,王 东50、西洋梨矮化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2),119-121,王彩虹,田义柯,戴洪义,代庆海,殷召学,杨晓芹51、苹果浓缩汁美拉德反应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卷,第四期,39-43,周亚萍,王成荣,于士梅,祝军,王然,王彩虹,戴洪义*(通讯作者)52、苹果浓缩汁后混浊的研究进展。饮料工业,2007,第10卷,第7期,3-6,孙海蜂,孙家财,周亚萍,戴洪义*(通讯作者)5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汁中6种酚类物质。分析化学,2007,35卷,第10期1425-1429,吕海涛,孙海峰,曲宝涵,戴洪义54、菊苣的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24卷,第1期,31-34,尚宏芹,于士梅,戴洪义*55、扎实开展整改,巩固评建成效。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1期,17-19,戴洪义56、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2期,1-3,戴洪义57、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遗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卷。第2期,157-161,何维华,周亚平,曲凌慧,刘春辉,于士梅,祝 军,戴洪义*58、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超声波的辅助浸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27卷第1期,80-83,刘春辉,周亚萍,祝军,戴洪义*59、HPLC法测定苹果浓缩计中的多酚类物质。食品科学,2008,29卷,第4期,314-317,孙海峰,吕海涛,周莎莎,代庆海,周亚萍,戴洪义*60、矮生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茎尖离体培养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17-20,代庆海,王彩虹,梁美霞,王亮,戴洪义*61、苹果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28-33,杨晓英,丁立孝,梁美霞,戴洪义*62、苹果原汁褐变有关因素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2期,81-83,周莎莎,周亚萍,冯耀祖,戴洪义*63、梨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有机酸遗传动态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3期,231-235,王宏伟,王成荣,于淼,戴洪义 王然*64、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果树学报,2008,25(3):404-407,田义柯,王彩虹,,贾彦利,王 亮,戴洪义65、平邑甜茶与M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2期,103-108,魏国芹,梁美霞,李鼎立,孙海峰,戴洪义*66、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对苹果浓缩汁后浑浊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卷,第6期,23-27,孙海蜂,孙家财,于士梅,周亚萍,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67、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25卷,第20期,179-186,魏国芹,李鼎立,梁美霞,戴洪义*68、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69、??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0,1:5-9,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70、鲜食制汁兼用型苹果优系选育初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3期,197-202,邵秀红,梁美霞,冯耀祖,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第2期,3-572、.组培和大田条件下苹果叶片结构和表皮特征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9,26(06):781-785,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73、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5(05):470-4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4、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2):371-374. 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5、. 菊苣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9,03:72-74,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6、葛红娟.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和表皮特征的生态适应性.园艺学报(增刊),2009,36(36):18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7、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6):1130-1136,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8、玻璃化与正常苹果试管苗的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3.223-227,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9、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中国酿造,2010,3.46-48,张赞,梁美霞,席超,阎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80.、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第36卷第4期,126-129席超,张赞,闫振华,魏国芹,戴洪义*(通讯作者)81、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第31卷第6期,139-141闫振华,徐坤,张赞,席超,戴洪义*(通讯作者)82、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10,30(8):1584-1588,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3、苹果品种华翠果实制汁性评价。中国果树,2010(5):18-20,康国栋,张玉刚,田义,刘艳艳,丛培华,戴洪义(第二单位,戴洪义为第二通讯作者)84、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27(01):1-7,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8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果树学报, 2010, 27(06):1-7,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6、苹果玻璃化试管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22-24葛红娟,梁美霞,张玉刚,董月菊,王 英,戴洪义*(通讯作者)87、‘嘎拉’ב特拉蒙’杂交后代中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35-37。张玉刚,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88、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酸苹果发酵酒的澄清工艺。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席超,张赞,闫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

自 2001 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58 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跨越计划”、“ 948 ”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 20余项,累计合同总金额 4000 余万元。建所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 ( 部 ) 级科技成果奖励 112 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50 余个,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育成的“泰山 1 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达 3.5 亿亩,享有“泰山压顶”的美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近年来育成的济麦 19 、济麦 20 、济麦 21 等小麦品种、齐黄 27 、 28 、 29 、 31 等大豆品种及济薯 15 、济薯 18 甘薯品种和鲁谷 10 、济谷 12 、济谷 13 等谷子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济麦 20 、济麦 21 、济薯 18 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年来小麦研究成绩显著,济南 16 号( 2000 )和济麦 19 号( 2003 )小麦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 17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济南 18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济麦 19 号 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大豆、谷子、甘薯等 10 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济南 16 、济南 17 、济麦 19 三个小麦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均超过了 4000 万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50 多亿元。近 10 年来共发表论著 600 余篇,参加编写专著 10 余部,每年在 Field Crops Research 、 Photosynthetica 、 Euphytica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间有较广泛的影响。近年来与美、英、德、法、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等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和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都在 5 人次以上,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高了我省的农业科技水平。服务“三农”是作物研究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全所每年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百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0 余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逾万人次,多名专家被省电台、省电视台、山东科技报、山东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等媒体和地方政府聘为科技专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在青州、潍北农场、曹县、郓城、莱州、广饶等地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阳信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阳信分所。这些举措,对推动我院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山东农科院发表论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玉米创新的省级研究所。山东玉米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力量较强、学科较为齐全、贡献和效益较显著的专业研究所。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八五”和“十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1998年被省科委评定为省属一类研究所。依托山东玉米所,建有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南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玉米原种繁育基地、山东“中-印尼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山东玉米所拥有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分子遗传等优势学科。下设群体改良、高产育种、品质育种、诱变育种、分子遗传、栽培生理和技术推广7个研究室,以及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办公室和基地管理中心。发起成立了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职职工65人,其中研究员16人、副研15人;博士1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3人。山东玉米所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UNDP)援华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60多项。现承担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玉米工程实验室、科技支撑、“863”、“948”、粮食丰产工程,山东省良种产业化、自然基金项目等40多项。山东玉米所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十五”以来,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品种30多个。实践集成了黄淮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制定6项山东省玉米标准,2项技术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获得品种权及专利47项,2003年和2009年两次获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和专利先进单位。山东玉米所主编了《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中国玉米栽培学》、《山东玉米》等专著,编著科普书籍10余部。其中《中国玉米栽培学》于2006年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参编《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玉米遗传育种学》等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山东玉米所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开放办所。与CIMMYT、泰国Kasetsart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印度尼西亚签定了合作研发协议。先后选派科技人员赴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攻读学位、业务进修和合作研究。聘请多名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指导科研创新和合作研究。山东玉米所非常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和改善。建有遗传改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生理和质量检测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60多台套,在黄淮海地区建立5个育种站,在海南建有科技创新基地。总试验面积2000亩。进入“十二五”,山东玉米所将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才兴所、开放办所”的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山东,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强化成果转化与开发,力争建成科研体系完备、产业体系成熟、基础设施先进的科技强所,巩固我国夏玉米改良中心地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所长、副书记:汪黎明书记: 孟昭东副所长: 贾曦 陈凯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邮编:250100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评职称时需要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选择的期刊如果有误,那么对于评职是毫无用处的,学术堂在这里介绍:农业类的国家级期刊主要指的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办的期刊,国家级期刊发表相对普刊来说会难一点,下面学术堂就给大家推荐几本好投稿的农业类国家级期刊.《草业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农业机械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唯一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范围:农业装备、农业工程、农用能源动力和车辆工程、农业自动化与环境控制工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农机化研究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设计制造、材料工艺、测试仪器与手段的综合性论述、研究成果、发展动向研究等.另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水产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都是优秀的农业类国家级期刊.

自 2001 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58 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跨越计划”、“ 948 ”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 20余项,累计合同总金额 4000 余万元。建所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 ( 部 ) 级科技成果奖励 112 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50 余个,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育成的“泰山 1 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达 3.5 亿亩,享有“泰山压顶”的美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近年来育成的济麦 19 、济麦 20 、济麦 21 等小麦品种、齐黄 27 、 28 、 29 、 31 等大豆品种及济薯 15 、济薯 18 甘薯品种和鲁谷 10 、济谷 12 、济谷 13 等谷子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济麦 20 、济麦 21 、济薯 18 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年来小麦研究成绩显著,济南 16 号( 2000 )和济麦 19 号( 2003 )小麦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 17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济南 18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济麦 19 号 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大豆、谷子、甘薯等 10 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济南 16 、济南 17 、济麦 19 三个小麦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均超过了 4000 万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50 多亿元。近 10 年来共发表论著 600 余篇,参加编写专著 10 余部,每年在 Field Crops Research 、 Photosynthetica 、 Euphytica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间有较广泛的影响。近年来与美、英、德、法、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等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和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都在 5 人次以上,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高了我省的农业科技水平。服务“三农”是作物研究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全所每年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百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0 余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逾万人次,多名专家被省电台、省电视台、山东科技报、山东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等媒体和地方政府聘为科技专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在青州、潍北农场、曹县、郓城、莱州、广饶等地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阳信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阳信分所。这些举措,对推动我院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请查看,注意四年一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编:农业科学1土壤2中国农业科学3中国兽医学报4种子5西南农业学报6中国兽医科学7农药8安徽农业科学9中国兽医杂志10土壤学报11上海农业学报12中国土壤与肥料13土壤通报14中国农学通报15福建林学院学报16生态环境17西北农业学报18浙江林学院学报19节水灌溉20江苏农业科学21西北林学院学报22作物学报23江苏农业学报24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5玉米科学26浙江农业学报27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8杂交水稻29广东农业科学30中国农业大学学报31棉花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33湖南农业大学学报34大豆科学35新疆农业科学36华南农业大学学报37核农学报38贵州农业科学39河北农业大学学报40中国棉花41河南农业科学4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3作物杂志44水土保持学报4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46植物保护47水土保持通报4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49植物检疫50水土保持研究5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52园艺学报53中国水土保持54四川农业大学学报55果树学报56农业工程学报57安徽农业大学学报58中国蔬菜59灌溉排水学报60云南农业大学学报61北方园艺62农业机械学报63中国油料作物学报64中国饲料65中国水稻科学66农业生物技术学报67草地学报68麦类作物学报69植物遗传资源学报70草业学报71中国烟草科学72黑龙江畜牧兽医73蚕业科学74植物病理学报7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76草业科学77中国生物防治78甘肃农业大学学报79中国家禽80植物保护学报81广西农业生物科学82饲料研究83环境昆虫学报84东北农业大学学报85水产学报86中国植保导刊87新疆农业大学学报88饲料工业89中国草地学报90中国生态农业学报91淡水渔业92动物营养学报93中国农村水利水电94水利渔业95动物医学进展9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97水产科学98中国畜牧杂志99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00中国水产101中国畜牧兽医102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03科学养鱼104中国水产科学10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06海洋渔业107海洋水产研究108中南林业科大学报109林业科学110水产科技情报111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12中国果树113中国南方果树114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15华北农学报116林业科学研究117西北农科技大学报(自然科学)118农机化研究119世界林业研究120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21中国农机化122竹子研究汇刊123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24农药学学报125中国森林病虫126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27畜牧与兽医128林业资源管理129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30渔业现代化131浙江林业科技132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33食用菌学报134林业实用技术135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36中国食用菌137畜牧兽医学报

山东省农科院论文发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玉米创新的省级研究所。山东玉米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力量较强、学科较为齐全、贡献和效益较显著的专业研究所。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八五”和“十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1998年被省科委评定为省属一类研究所。依托山东玉米所,建有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南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玉米原种繁育基地、山东“中-印尼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山东玉米所拥有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分子遗传等优势学科。下设群体改良、高产育种、品质育种、诱变育种、分子遗传、栽培生理和技术推广7个研究室,以及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办公室和基地管理中心。发起成立了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职职工65人,其中研究员16人、副研15人;博士1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3人。山东玉米所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UNDP)援华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60多项。现承担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玉米工程实验室、科技支撑、“863”、“948”、粮食丰产工程,山东省良种产业化、自然基金项目等40多项。山东玉米所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十五”以来,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品种30多个。实践集成了黄淮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制定6项山东省玉米标准,2项技术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获得品种权及专利47项,2003年和2009年两次获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和专利先进单位。山东玉米所主编了《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中国玉米栽培学》、《山东玉米》等专著,编著科普书籍10余部。其中《中国玉米栽培学》于2006年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参编《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玉米遗传育种学》等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山东玉米所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开放办所。与CIMMYT、泰国Kasetsart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印度尼西亚签定了合作研发协议。先后选派科技人员赴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攻读学位、业务进修和合作研究。聘请多名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指导科研创新和合作研究。山东玉米所非常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和改善。建有遗传改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生理和质量检测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60多台套,在黄淮海地区建立5个育种站,在海南建有科技创新基地。总试验面积2000亩。进入“十二五”,山东玉米所将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才兴所、开放办所”的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山东,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强化成果转化与开发,力争建成科研体系完备、产业体系成熟、基础设施先进的科技强所,巩固我国夏玉米改良中心地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所长、副书记:汪黎明书记: 孟昭东副所长: 贾曦 陈凯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邮编:250100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一)类型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标题作者姓名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摘要关键词前言或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三)写法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6、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7、参考文献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二、综合评述性文章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二)正文内容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主要应讲明:(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有关投稿要求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1.1、1.1.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论文举例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一、科技论文1、软科学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1.1推广理念不适应;1.2职能定位不适应;1.3管理体制不适应;1.4推广方法不适应;1.5保障措施不适应;1.6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2.1间接影响;2.2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3.1创新推广理念;3.2科学定位职能;3.3理顺推广体制;3.4转换运行机制;3.5改进推广方法;3.6提高全员素质;3.7支持力度加大;3.8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2、硬科学论文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位置;1.2调查方法;1.3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2.1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2.2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二、综述类文章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2.1精选豆种;2.2轮作换茬;2.3深翻土壤;2.4肥料充分腐熟;2.5宽行条播;2.6人工拔除;2.7药剂防除;2.7.1土壤处理;2.7.2茎叶处理。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1.1米质;1.2生育期;1.3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1.2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1.3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1.4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2.1栽培季节;2.2播种育苗;2.3合理定植;2.4田间管理;2.5适时采收。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1.1试验跟踪调查情况;1.1.1试验处理;1.1.2试验条件;1.1.3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2.1提高化肥利用率;2.2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3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2.4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1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3.2秧苗要壮;3.3肥料标准;3.4肥箱防水、肥料防潮;3.5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1.1危害基本情况;1.2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2.1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2.2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2.3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2.3.1单排单灌;2.3.2深沟排水;2.4洗盐碱;2.5科学施肥;2.6调节盐碱2.7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四、试验总结(报告)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3.1除草效果调查;3.2水稻安全性调查;3.3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4.1、4.2、4.3);5.结论(5.1、5.2、5.3)。

山东省农科院发表论文

山东一位博士生帮亏损10年茶园增益10倍,她的经历给予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山东博士田丽丽把专业落实到实践中,把论文谱写在大地上启示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0年6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启动“三个突破”试点计划,农科院在省内选择了招远、费县、郓城等3个县为示范基地探索科技振兴乡村,陆陆续续地选派20名科研人员赴招远挂职,田丽丽很幸运,被派往招远县董桂萍负责的健生苑农林开发公司挂职一年,担任科技副总。

田丽丽来到健生苑农林开发公司后,她在董事长董桂萍的带领下,参观茶园的整体设施和详细了解茶园经营状况之后。田丽丽每天早出晚归泡在茶园里,她发现茶园经营不善主要有原因是人员缺少和技术落后,其中技术落后是罪魁祸首,在和董事长董桂萍商量之后,她将耗时间和人工的小拱棚改成19个标准钢架大棚,这样一来,茶叶采摘的时间可以从每年5月份提前到每年4月份,产量也提高了10倍。

随后在田丽丽的技术帮扶下,茶园茶树之前长势弱、缺肥缺水、加工工艺落后、品质不高的局面得以改变。田丽丽将自己专业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是离不开她深入到基地去实践,同时时间也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二、山东博士在招远乡村,远离发达的城市,也一样创造非凡的成绩,这启示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

山东博士田丽丽不畏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在茶园反复研究实验,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让董事长看到茶园扭亏为盈的希望。在田丽丽博士挂职期满准备离开的时候,董事长董桂萍踌躇满志,不知该怎么怎么办,她向山东省农科院说明这一个情况,农科院提出“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的形式,田丽丽博士与健生苑农林开发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田丽丽以技术入股,最后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只有掌握知识,才会想到更多的方法去帮助其他处于困境当中的人们,扭转乾坤。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平时一定要帮助别人,并且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才能够有所回报。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玉米创新的省级研究所。山东玉米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力量较强、学科较为齐全、贡献和效益较显著的专业研究所。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八五”和“十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1998年被省科委评定为省属一类研究所。依托山东玉米所,建有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南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玉米原种繁育基地、山东“中-印尼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山东玉米所拥有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分子遗传等优势学科。下设群体改良、高产育种、品质育种、诱变育种、分子遗传、栽培生理和技术推广7个研究室,以及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办公室和基地管理中心。发起成立了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职职工65人,其中研究员16人、副研15人;博士1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3人。山东玉米所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UNDP)援华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60多项。现承担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玉米工程实验室、科技支撑、“863”、“948”、粮食丰产工程,山东省良种产业化、自然基金项目等40多项。山东玉米所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十五”以来,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品种30多个。实践集成了黄淮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制定6项山东省玉米标准,2项技术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获得品种权及专利47项,2003年和2009年两次获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和专利先进单位。山东玉米所主编了《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中国玉米栽培学》、《山东玉米》等专著,编著科普书籍10余部。其中《中国玉米栽培学》于2006年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参编《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玉米遗传育种学》等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山东玉米所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开放办所。与CIMMYT、泰国Kasetsart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印度尼西亚签定了合作研发协议。先后选派科技人员赴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攻读学位、业务进修和合作研究。聘请多名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指导科研创新和合作研究。山东玉米所非常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和改善。建有遗传改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生理和质量检测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60多台套,在黄淮海地区建立5个育种站,在海南建有科技创新基地。总试验面积2000亩。进入“十二五”,山东玉米所将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才兴所、开放办所”的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山东,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强化成果转化与开发,力争建成科研体系完备、产业体系成熟、基础设施先进的科技强所,巩固我国夏玉米改良中心地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所长、副书记:汪黎明书记: 孟昭东副所长: 贾曦 陈凯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邮编:250100

山东省农科院论文发表网

论文发表网站还是挺多的,你一百 度就会出来很多,但是靠谱不靠谱就另说了。因为我之前有个朋友,他是在一家比较大大的有工商注册,而且他还去他们公司去实地考察了下的,然后结果给他发表到了电子版期刊上,他奔溃了,因为费用不过是一千多块钱,他是心疼他的论文,毕竟写了小半年,发到垃圾上等于浪费了。后来,另外一个朋友给他推荐了淘淘论文网,他在上面发表了一篇,费用比那家贵差不多3倍,但是拿到刊物后,他们单位很顺利就通过职称评定了。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正这个论文发表网站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你自己如果想通过这个渠道发表,那你就多留心吧。

可以发表的地方也太多了吧...比如各大农业院校的学报就很不错当然也可以发表在农业、环境相关领域的杂志。山东农业科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农业新技术,福建农业学报,福建农业,贵州农业科学,现代农业装备,高等农业教育,广东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古今农业,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甘肃农业科技等等吧~~

农学的我不太清楚,像环境类的论文发表的重要期刊有: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water research 环境工程 给排水等。还有就是各重点大学的学报上,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等等。

最佳回答是不正确的,论文发表的权威网站并不是知网、万方、维普等,这些只是数据库,只是用来收录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 论文的,当然了,知网也有投稿系统,但根据我的工作经历,知网上90%的期刊都不用会知网的投稿系统,因此低端期刊用不了那个 系统,太复杂,高端期刊都自建自己的投稿系统。那么如果说发表论文权威渠道是什么,就是买一本杂志,自己按上面的征稿启示来投稿,如果您找不到,可以问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