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哈尔滨近代建筑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哈尔滨近代建筑论文发表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提到中国古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或者是苏州的园林、安徽的民居;提到中国现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深圳、上海这几年拔地而起的豪华宾馆、高级写字楼。可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许多人可能对“近代建筑”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中国还有什么……近代建筑?”当我告诉你:上海外滩的建筑,就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种典型的代表时,你会恍然大悟——“不就是那些‘洋楼’吗!” 一般人所说的“洋楼”,泛指解放前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楼”、使用的“大洋楼”,多见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洋楼”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中国近代建筑也不是上海外滩的那种“洋楼”就能代表得了的。 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从样式研究的角度来看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基本上是连续的一元文化。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而日趋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从明末清初开始,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鸦片战争以后,则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进行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中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代建筑仍在延续、演变之外,外来的欧洲建筑样式逐渐多起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则又出现了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另一股潮流。这两股潮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加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的冲击,使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体系并存、碰撞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中国近代建筑正是这种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由于中国国土幅员广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长江沿岸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外国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较早作为商埠开放,因此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城市出现的某些洋式建筑。而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处于与外部世界较为隔绝的状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为强;只有个别城市或临近边界、或因铁路建设的发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筑兴建。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滩(Bund of Shanghai,又称“黄浦滩”)和南京路、天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岛区”的建筑为代表。 长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 内陆地区沿边城市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主要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受俄罗斯传统建筑和十九世纪末欧洲流行的“新艺术运动”样式影响,在中东铁路系统的建筑和东正教堂中表现为多。滇越铁路(1903——191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参与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开发过程中,间接地把其所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带到滇越铁路沿线的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洋式建筑则以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筑为滥觞,以资政院、大理院为代表。 洋式建筑的设计者基本为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本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中国建筑的历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建筑师面对列强的入侵而激发的民族意识,这两种因素有剧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 传统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3?929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1925-929年)。中山陵陵园总体平面呈钟形,引人发“木铎警世”之想,寓意深远;墓在祭堂后合乎中国观念,式样采古制,建筑朴实坚固,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 吕彦直生年仅36岁,但他以设计并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1926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堂建筑。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所作“首都计划”,则是中国进行的较早、规模较大的城市规划设计。“首都计划”的详细方案中,全部政府办公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极力提倡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意为发扬光大本国传统的文化。这在二十年代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 在北京,传统式建筑以二十年代所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简称 PUMC)新校舍建筑群体、燕京大学校园建筑、辅仁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为典型。 令人深思的是,较早出现的传统式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反映出外国建筑师处在中国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追求。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兴办,并日益完备;中国建筑事务所陆续开业,中国人建筑师成长起来;中国建筑团体先后成立,学术活动得以开展。 杨廷宝(1901-1983)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设计作品运用中西建筑处理手法,不墨守陈规,刻意创新,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弛誉南北。他所在的基泰工程司(Kwan,Chu and Yang)是中国近代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建筑事务所,中国有相当影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许多重要工程均出自基泰之手。 此外,“华盖建筑事务所”(The Allied Architects Shangai)、“庄俊建筑事务所”、“范文照建筑事务所”、“董大酉建筑事务所”、“兴业建筑事务所”等都是中国近代极为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在上海、天津、北平、南京、重庆、成都、无锡、桂林、贵阳、昆明等地主持设计了许多建筑项目。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创始人。建筑设计创作不是他一生建筑活动中的主要部分,但他对建筑设计创作问题多有著述,为数不多的作品表现了世界现代建筑潮流的影响,这以他1932年所作北京仁立公司铺面改造设计为代表。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是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成为当地城市的重要景观,给中华大地增添风采。 中国近代建筑是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但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早在本世纪之初,两位中国人建筑师就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作过不同的尝试:供职于陆军部军需司营造科的沈琪,于1906年为陆军部衙署设计了一栋以西洋样式为主、但颇多中国装饰的主楼;受命于两江总督的通州师范学校工科毕业生孙支厦(1882-1975),在1909年主持设计了一栋基本为西洋样式的江苏省谘议局建筑。此后近九十年间,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师有无数设计作品问世,样式繁杂。但是,虽然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摸索,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建筑师的难题。 虽然今天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不再是伴随着侵略而来,但中国建筑师仍始终跳不出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几千年历史文明所造成的耀眼光环。虽然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成为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但他们的作品似乎也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我想,这当是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一个方面。 对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应予以积极的保护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近代建筑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巍然屹立的历史建筑,作为先辈辛苦耕耘的历史见证,是我辈的光荣,也是对后代所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努力,前景也不一定完全灰暗;问题是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课题,仔细想想我们是否能付出失去所有宝贵历史文物的代价。”《活的历史枣保护香港的历史建筑》(1982年)一书中的这一段话,写得是何等地好啊! 关于近代建筑的保护,有两方面的工作: 1、对具体建筑物调查、实测,进行建筑历史研究。 这项工作主要由民间学术团体开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有部分初步成果问世。但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干扰,除偶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外,大陆上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实际上是处于停顿状态。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历史学界,随着对涌进国门的五彩纷呈的众多国外建筑流派的介绍、评论,进而变为对其发生、发展之渊源的关心,并引发了如何认识建筑传统与现代风格关系的讨论。这样一来,中国建筑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环节和中西交叉的汇合状态的近代一段再次引起了注意。1985年8月,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发起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揭开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第二时期的序幕。 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的联合资助,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举行了五次全国性会议,提出论文 179篇,出版四本论文集(收入论文92篇)。同时,通过中日合作,至1995年底共进行了哈尔滨、青岛、烟台、南京、武汉、广州、北京、厦门、重庆、昆明以及庐山16个城市(地区)的近代建筑调查,填制调查表2612份,出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十六个分册。上述工作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处在深入发展的阶段。定于1996年9月在江西庐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的盛会。 2、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这项工作主要由政府机构推进。 1988年11月10日,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主管部门对近代建筑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并开始重视其保存与再利用问题。《通知》发出后,在各地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同中日合作进行的中国近代建筑调查互相配合,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一批推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优秀建筑名单和资料。 1995年9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其中27项为近代建筑。 同时,各地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具体工作也逐步进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亦做了部分工作:1993年7月,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规划局支持下,受北京铁路分局文化宫委托对1906年建成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建筑进行复原改建设计,以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1993年10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四川境内的近代建筑进行考察,对有重要价值的进行论证,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以保护长江沿岸景观;1994年6月,受西城区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委托对西城区北京水准原点、陆徵祥家族墓庐等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建档定级保护;1995年6月,受宣武区建设委员会委托对宣武区大栅栏、天桥、白纸坊地区14栋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代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逐步付诸实践。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对其进行保护的现实意义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正在逐渐体现出来。

哈尔滨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科是我国在工科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较早的学校。1980年在建筑学专业中开设室内环境设计课程。1984年在建筑学学科中设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我国最早开展该方向研究生教育。1995年开始招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2000年获得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视觉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及科研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第一建筑设计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一建筑设计教研室,前身是建筑设计初步教研室。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博士生5人。主要承担的教学课程有“建筑设计基础Ⅲ”、“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表现”、“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专业英语”等,并参加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教学与指导,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该室承担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2001年得到校重点课程建设和重点教材建设,2004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同心协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主要成果:1、1999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2001年,建筑设计基础课获校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2001~2003年,完成省教育科学“十五计划”课题“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体系研究”,并通过验收,受到好评。4、发表论文有《构成课导入式教学法研究》、《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试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等。5、2003年周立军等主编的新教材《建筑设计基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建筑设计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二建筑设计教研室,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全教研室共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教学法的研究。首创“过程教学法”,提出“开放式”教学新模式和“过程式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并受国内专家好评。2004年本教研室所承担的课程“特殊环境群体空间设计”、“分项设计”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众多实际工程的创作。潜心钻研业务,发表有关学术著作、译著、论文等。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校基金资助的科研工作。在承担“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在1997~2001近五年里累计获奖20余项,在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优秀作业观摩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在2005年UIA国际大赛上获科技委员会奖和组织委员会奖。教研室以年轻教师为主,是一支朝气蓬勃、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团结向上的教学科研集体。2002年,教研室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先进集体。承担课程:本科生: 1、设计课程:单项设计、组合设计;自然环境群体空间设计、城市环境城市空间设计、毕业设计;2、理论课程:作品赏析、专业导论、体育建筑设计专题;3、实践教学:参观认识实习。研究生:1、大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研究;2、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3、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研究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设计评析、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理论、寒地建筑创作理论。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由十一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科队伍,教师的研究领域涉及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设计理论及方法。教师中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生2人。本教研室主要承担第四、五、七和第十学期的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其中本科设计课包括:幼儿园设计、活动中心设计、住宅设计、高层宾馆设计、图书馆设计、快速设计,并指导毕业设计。讲授课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生态建筑学概论、建筑造型概论,建筑计划学,职业建筑师教育,建筑专题系列讲座,行为建筑学,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等。讲授课程正在加强两大主要原理教学改革工作:一是“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一是“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在设计课教学方面,幼儿园设计、活动中心设计不断探索过程式教学改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战性教学环节正在进行一体化探索,将两个课程设计和设计院实习工作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2003年度先进集体。孙清军获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一等奖。孙清军获2003年“全国适用经济住宅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奖三等奖。孙清军获2004年 “城市庆典”国际竞赛三等奖。韩衍军、吴健梅、晁军、于奕欣、鲁英灿、杨悦等获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白小鹏获“五大湖奖优秀教学奖”。科研论文专著,2001—2004年,全室获省优秀科技进步奖二项,省优秀论文奖二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三部,李桂文、李大为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正在进行。 建筑技术教研室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科学及建筑设计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教学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研室现有在职教师9人,外籍特聘教授1人,返聘教师7人。在职教师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几年来,全体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改革探讨与教学研究,先后编写5部教材、发表4篇教学论文、提出一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创建了建筑技术模型室。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写教材:1.《建筑构造》金虹主编郑忱 主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房屋建筑学》金虹 主编郑忱 主审科学出版社 2002.73.东北地区通用教材《房屋建筑学》金虹 主编郑忱 主审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84.《建筑保温设计》陈庆丰 主编校内教材 19955.《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金虹 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教学获奖:1.金虹,李连科,张卷舒,孙世钧。“房屋建筑学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研究”。获2003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金虹,李连科,张卷舒,孙世钧。“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教研室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在可持续的建筑及其环境,建筑节能、建筑新技术、智能建筑、工业化建筑、建筑物理环境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生态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省部及市级科研项目。其中金虹教授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完成一项法国全球环境基金会资助的中法合作项目研究。常怀生,李健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建筑规范》,已通过国家验收并于99年10月实施,2002年6月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忱,赵运铎编著哈尔滨建筑配件图集《住宅节能木窗》,“节能窗的研制”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金虹做为建筑学负责人编写黑龙江及哈尔滨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哈尔滨地区实施细则”;常怀生,李健红参加《殖民地时期远东城市发展与研究》中日俄三国合作科研,及(2000年小康住宅居住实态研究》中日两国合作科研,已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获得日本建设省2000年居住年大奖。做为参编单位初仁兴、陈庆丰参加编写《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肖文英参加编写《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此外,承担工程设计数十项。发表论文:自2000年以来,在国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城市规划教研室前身是1958年由哈熊文先生主持创建的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教研室,1959年成立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教研室,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全室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2人获得博士学位,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多位教师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城市规划教研室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开发、城市规划研究与教育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多个培养层面。承担课程本科生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系统工程城市学村镇规划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居住区规划设计室外工程设计城市综合调研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Ⅰ、Ⅱ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城市景观城市学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政策科研及实践活动城市规划系,已承担(或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科研等项目40多项,学校各项科研基金4项,各种设计项目等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城市规划系十分重视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等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成果非常丰富,如“齐齐哈尔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威 海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规划设计”、“邯郸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唐山市总体城市设计”、“哈尔滨市道外区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规划”、“长春 市净月潭开发区城市设计研究”、“深圳市城市设计控制指标系统研究”、“太阳岛风景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滨水区整体概念 设计”、“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改造城市设计”、“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城段城市设计”、“哈尔滨市高层建筑控制专项规划”等项目,为当前的 城市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建筑历史教研室具有一支充满活力,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包括退休返聘一人),讲师一人。本学科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创作理论、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中国建筑经济史、中国近代建筑传播学、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等课题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5项,其它奖10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至今已培养了近50名硕士生。该学科还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中招收、培养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读硕士生20余名。课程建设:从2001年开始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2003年开始对中外建筑史课程进行整合,突出中外建筑历史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比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外建筑史教学体系。2006年《中外建筑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创新研究》,作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正在进行之中。该教改项目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外建筑历史的协调性与相关性;强化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借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完善具有国内高水准的CAI课件建设。课程特色:1.实现从描述性史学到阐释性建筑史学的转化。使中外建筑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实例的表象描述,而是进行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创建一种新的建筑历史课程教学模式。2.全面整合中外建筑历史知识的教学结构,在教学中强化中外建筑史知识的相互渗透,强化文理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强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3.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网络优势,变静态的建筑史教学为动态的建筑史教学,搞活教学平台,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专业职业技能的教育打好综合的基础修养。教材建设:侯幼彬教授参与《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承担该教材的第10、11、12、13、14章的撰写。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用书。侯幼彬教授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作为该课程的配套辅助教材使用。侯幼彬教授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建筑美学》;该书先后获得多次奖励,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书。2003年刘松茯教授出版学术著作《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与模式探析》,侯幼彬教授编著的《近代建筑总揽一哈尔滨篇》以及刘大平教授执笔的《哈尔滨保护建筑》均作为《哈尔滨近代建筑》课程的配套辅助教材使用。获奖情况:1.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2.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3.中国建筑史教学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03年。城市规划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教研室,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由哈雄文先生主持创建的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教研室。1959年城市规划教研室成立,1996年分为城市规划教研室与城市设计教研室。城市设计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4位,讲师4位,博士导师2位,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8人。多位教师前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城市设计教研室教师勤奋求实、勇于创新,获得过多项教学成果奖,培养了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才。本教研室承担校内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等全日制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突出城市设计教学,始终坚持城市设计过程教学、强调寒地特色以及城市真实地段选择等特色。讲授的专业课主要有:本科生:城市综合调研、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建设史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规划概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景观概论、城市设计课程设计、城市社会学、经济地理学概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专业外语。研究生: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景观、城市科学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城市发展史导论、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美学、城市设计过程论、城市设计实践。科研:本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承担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30多项,各种设计项目等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

哈尔滨俄式建筑论文发表

儒雅论文网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儒雅论文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主营:翻译;资料下载 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西大直街90号,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我公司主要经营翻译 ; 资料下载,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我公司所属行业为...

1.省级刊物有《黑龙江教育》,可以发表文史类、理工类、教育类论文。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编辑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编辑部 主 编: 倪军仓 主 任: 王丽华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邮政编码: 电 话: 0451- 传 真: 0451- 2.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本刊根据业务分工范围,坚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创刊近二十年来多以刊发这类稿件为主。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名: 学理论主办: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周期: 半月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589CN 23-1106/D邮发代号 14-320创刊时间:1959

一般一篇即可

TU 建筑科学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这些都不错 自己去联系他们的编辑部吧来源于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哈尔滨代发表职称论文

儒雅论文网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儒雅论文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主营:翻译;资料下载这是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在荟萃网库的商铺,有产品、新闻、招聘、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详细介绍,如果你对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感兴趣。

1 论文代写产业80%以上都是。一般让你转完定金之后就消失了,有的甚至威胁你要去你们学校举报你。所以千万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啊。2 在淘宝和所谓工作室找的论文代写,有很大概率都是压榨一些名校学生代笔的。甚至有一些是直接拼凑文章随便应付,根本过不了。3 论文最好是找认识的学霸师兄师姐指导。这样自己也算是对自己的学业有个交代。千万不要找tb或中介 10有9坑 而且质量也不过关 没有后期服务质量

越来越难发论文了,靠谱的人很少。1.找有学历,有文化的人,最好有科研背景的人,才是真正做这个事情的人。2.流程要正规。普刊不要定金,查稿后再付款,很安全。核心一定要能查稿,找对人的情况下。总之,要学会识别靠谱的人,就能办妥事情。有核心资源,可以私问。

(1)发表论文不一定找中介,如果时间充裕,论文质量高,尽量自己投稿。(2)中介并不是都是,确实有一些靠谱的,但是需要你认真筛选。我接触过的淘淘论文网是比较靠谱的,身边的朋友都在那里发表过。(3)中介不是万能的,所有告诉你他什么期刊都能发的,而且比较好的期刊1-2个月就能发表出来的,核心期刊1个月就能录用的,无一例外都是。

哈尔滨发表论文

1.省级刊物有《黑龙江教育》,可以发表文史类、理工类、教育类论文。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编辑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编辑部 主 编: 倪军仓 主 任: 王丽华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邮政编码: 电 话: 0451- 传 真: 0451- 2.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本刊根据业务分工范围,坚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创刊近二十年来多以刊发这类稿件为主。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名: 学理论主办: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周期: 半月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589CN 23-1106/D邮发代号 14-320创刊时间:1959

1.省级刊物有《黑龙江教育》,可以发表文史类、理工类、教育类论文。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编辑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编辑部 主 编: 倪军仓 主 任: 王丽华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邮政编码: 150080 电 话: 传 真: 2.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本刊根据业务分工范围,坚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创刊近二十年来多以刊发这类稿件为主。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代发论文比较好的公司,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西大直街90号。

儒雅论文网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儒雅论文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主营:翻译;资料下载这是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在荟萃网库的商铺,有产品、新闻、招聘、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详细介绍,如果你对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感兴趣。

哈尔滨论文发表

哈尔滨代发论文比较好的公司,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西大直街90号。

2个月开一次稿件终审会,如果你的稿件外审很快就返回来,那么等终审的时间就长一些,如果外审回的慢一些,等终审的时间就短一些。外审意见作者无法直接看到,只能看到一个外审专家给出的结论,想知道具体评审意见就给编辑打个电话吧,。

1.省级刊物有《黑龙江教育》,可以发表文史类、理工类、教育类论文。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编辑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编辑部 主 编: 倪军仓 主 任: 王丽华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邮政编码: 电 话: 0451- 传 真: 0451- 2.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本刊根据业务分工范围,坚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创刊近二十年来多以刊发这类稿件为主。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名: 学理论主办: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周期: 半月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589CN 23-1106/D邮发代号 14-320创刊时间:1959

儒雅论文网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儒雅论文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主营:翻译;资料下载 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西大直街90号,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我公司主要经营翻译 ; 资料下载,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我公司所属行业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