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57年2月22日诞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律师家庭。
赫兹从小受到父亲广博知识的熏陶,还喜欢动手制作木工,也喜欢画图。在中学上学的时候,他就一心想当工程师。1875年中学毕业后,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设计局工作了一年,1876年春天去德累斯顿高等技术学院学工程学,秋天应召去柏林的铁道兵团服役。1877年退役,进慕尼黑工业学院学工程学,1878年转入柏林大学。在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尔(1824~1887)名下学习。不久,亥姆霍兹发现了赫兹的才能,收他到自己的实验室当见习生。1879年赫兹在物理竞赛中成绩出众,荣获金质奖章;年底他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旋转体中的感应》,第二年获博士学位,当了亥姆霍兹的助手。1883年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885年任卡尔斯鲁高等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任波恩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同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1890年被选为俄国莫斯科协会名誉会员。
赫兹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用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完善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886年10月,赫兹在卡尔斯鲁高等工业学院的物理实验室用放电线圈做火花放电实验,偶然发现和放电线圈靠得很近的另一个开口的绝缘线圈中有电火花跳过。赫兹十分敏感,立即想起七年前未完成的物理竞赛题目,那是亥姆霍兹提出的一个用实验检验麦克斯韦理论正确性的难题。他向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用实验检验是否存在麦克斯韦所预言的电磁波。从1886年10月25日起,赫兹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实验。12月2日,他在感应圈的两根电极上各接一根0.305米长的铜棒,每根铜棒的一头接边长0.407米的正方形锌板。另一头接黄铜小球,两个黄铜小球互相对着,组成发生器。另外,赫兹用一根硬质铜导线弯成圆弧形,两端各接一个可以调节距离的黄铜小球,组成检波器。发生器和检波器相距10米。发生器通电后,赫兹在检波器的两个铜球间隙看到了电火花,实验成功了!这时候,赫兹的心激动得像电火花一样在欢快地跳跃。因为他的实验证明,发生器确实发出了电磁波,并且被检波器接收到了。
接着,赫兹测量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但是他计算到的数值是20万千米/秒,和麦克斯韦预言的不一致。因此,赫兹又花了好几个月的工夫,作了一系列检验性实验。检查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其实实验毫无问题,是赫兹计算错了。后来物理学家本凯莱用赫兹的实验数据重新计算,得到电磁波速度是30万千米/秒。1887年11月5日,赫兹满怀信心地给亥姆霍兹寄去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阐明实验证明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定论的正确性。亥姆霍兹看后十分高兴,当即用明信片告知赫兹:“手稿已收到。好!星期四我就把手稿交付排印。”赫兹的论文一发表,顿时成了科学界轰动的人物。赫兹实验庄严地宣告:人类利用电磁波的春天来到了!
后来,赫兹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也就是物质在光的照射下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实验基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电磁波是横波,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偏振等光学性质,并且实现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1890年以后,赫兹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了麦克斯韦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完美、对称,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了很大的贡献,正当人们期望他再作贡献的时候,骨癌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赫兹于1894年元旦去世,只活了37岁。他的导师亥姆霍兹赞扬赫兹“才气横溢,性格坚毅,用自己极短暂的一生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所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1896年3月24日,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波波夫(1859~1906)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这一串字母,拍发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后人为纪念赫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赫兹 (1857-1894)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这个网站确实不错)
赫兹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用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完善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57年2月22日诞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律师家庭。
赫兹从小受到父亲广博知识的熏陶,还喜欢动手制作木工,也喜欢画图。在中学上学的时候,他就一心想当工程师。1875年中学毕业后,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设计局工作了一年,1876年春天去德累斯顿高等技术学院学工程学,秋天应召去柏林的铁道兵团服役。1877年退役,进慕尼黑工业学院学工程学,1878年转入柏林大学。在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尔(1824~1887)名下学习。不久,亥姆霍兹发现了赫兹的才能,收他到自己的实验室当见习生。1879年赫兹在物理竞赛中成绩出众,荣获金质奖章;年底他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旋转体中的感应》,第二年获博士学位,当了亥姆霍兹的助手。1883年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885年任卡尔斯鲁高等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任波恩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同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1890年被选为俄国莫斯科协会名誉会员。
赫兹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用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完善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886年10月,赫兹在卡尔斯鲁高等工业学院的物理实验室用放电线圈做火花放电实验,偶然发现和放电线圈靠得很近的另一个开口的绝缘线圈中有电火花跳过。赫兹十分敏感,立即想起七年前未完成的物理竞赛题目,那是亥姆霍兹提出的一个用实验检验麦克斯韦理论正确性的难题。他向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用实验检验是否存在麦克斯韦所预言的电磁波。从1886年10月25日起,赫兹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实验。12月2日,他在感应圈的两根电极上各接一根0.305米长的铜棒,每根铜棒的一头接边长0.407米的正方形锌板。另一头接黄铜小球,两个黄铜小球互相对着,组成发生器。另外,赫兹用一根硬质铜导线弯成圆弧形,两端各接一个可以调节距离的黄铜小球,组成检波器。发生器和检波器相距10米。发生器通电后,赫兹在检波器的两个铜球间隙看到了电火花,实验成功了!这时候,赫兹的心激动得像电火花一样在欢快地跳跃。因为他的实验证明,发生器确实发出了电磁波,并且被检波器接收到了。
接着,赫兹测量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但是他计算到的数值是20万千米/秒,和麦克斯韦预言的不一致。因此,赫兹又花了好几个月的工夫,作了一系列检验性实验。检查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其实实验毫无问题,是赫兹计算错了。后来物理学家本凯莱用赫兹的实验数据重新计算,得到电磁波速度是30万千米/秒。1887年11月5日,赫兹满怀信心地给亥姆霍兹寄去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阐明实验证明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定论的正确性。亥姆霍兹看后十分高兴,当即用明信片告知赫兹:“手稿已收到。好!星期四我就把手稿交付排印。”赫兹的论文一发表,顿时成了科学界轰动的人物。赫兹实验庄严地宣告:人类利用电磁波的春天来到了!
后来,赫兹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也就是物质在光的照射下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实验基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电磁波是横波,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偏振等光学性质,并且实现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1890年以后,赫兹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了麦克斯韦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完美、对称,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了很大的贡献,正当人们期望他再作贡献的时候,骨癌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赫兹于1894年元旦去世,只活了37岁。他的导师亥姆霍兹赞扬赫兹“才气横溢,性格坚毅,用自己极短暂的一生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所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1896年3月24日,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波波夫(1859~1906)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这一串字母,拍发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后人为纪念赫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赫兹1857年2月22日生于德国汉堡。他小时候想当一名建筑工程师,于是在汉堡学校毕业后,又到慕尼黑去继续求学。 在1878年,他偶然在柏林听了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的演讲,改变了原来的求学初衷,又对物理学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进了柏林大学学物理。 1880年,赫兹从柏林大学毕业,发表了论文《电运动的功能》。亥姆霍兹很赏识他,将他选为自己的助手。 赫兹在大学学习期间,一直探讨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想在电磁研究上有所突破,但因学识水平不足,只好暂时放下。直到1883年,他在基尔时,又正式开始对电磁进行研究,但仍然没有结果。两年后,他到卡尔斯鲁赫高等工艺学校当物理教授,继续实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说。 一次,电磁火花在赫兹长期刻苦的探索中终于偶而闪烁出了成功的光辉。赫兹在实验室里,把两条光滑的钢球杆,各自系在两片锌板上,同时又把钥杆接触到感应圈的两端。当锌片通电时,奇异的现象发生了:两个铜杆自然相近起来,并且冒出微弱的小火花。这一现象启发了赫兹,他赶紧用检波器来检查这些光中是否含有电磁波。他的检波器很简单,只用一根钢丝弯成一个圆圈,然后在相对两端各系住一个小铜球,铜球上面装有螺旋机,使两球可以自由移近它们的距离。他把这个检波器靠近锌片那端爆火花的钢球杆时,铜丝圈两端也有火花爆发出来。赫兹的这个实验充分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是正确的,也证明了这火花的发生是由于铜球的震动所发出的电波。因为这是无线电发明第一步的开始,所以人们称这电波为“赫兹波”。 多少年以后,赫兹又以精密的实验,更集中精力研究这些电波。每一次实验他都记下它们的路线、长度,它们的反射和曲折。他发现了许多有关电磁波的有趣现象:这些神秘的.电波速度极快,它和光速一样快;它可以毫无阻碍地迅速通过很厚的墙壁或高山,但却透不过金属片。 赫兹这些电磁波的巧妙实验证明了光含有电磁波的性质,因而后发了科学家们对光和电的重新认识,开辟了无线电时代的新纪元,为俄罗斯科学家波波夫、意大利科学家马科尼的无线电发明铺平了道路。如波波夫在赫兹逝世一年后——I895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无线电接收机。马科尼189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公司。后来的无线电话、无线电广播以及整个的电讯业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赫兹 (1857-1894)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这个网站确实不错)
发表论文在我们生活中可谓尤其常见了,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应该也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它投稿的吧,而能否在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上顺利发表论文投稿就显得尤其关键了,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好不好投稿、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要求、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选择在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上投稿的人应该并不少见了吧,它也是现在行业中比较优秀的期刊之一,而且在学术界的认可度也是极高的,这也成为了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好不好投稿、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要求、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好投稿吗?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51-1746/TN,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2095-4980。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39,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27,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目前为核心刊物,因此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要求1、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稿件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观点新、方法新、富于创造性和学术性、文字精练。全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综述文章除外),题目不超过20字。来稿应有题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及相应的英文对照,并随稿件附寄该文章的创新性说明。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该在首页注脚用“基金项目”来进行标识,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将优先刊登。来稿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等方面)。2、作者简介文稿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并请给出通讯地址及电话,以方便联系。3、符号数字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数码、符号,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脚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用正体。公式中符号含义要加以注释。4、图表要求文稿插图请用计算机绘制清楚,图面要求整洁清晰,线条均匀,图名及图标要有自明性。5、稿件中图片尺寸为:半栏图宽不超过80mm,通栏图不超过160mm,高适图而定。6、图片请选用Word、Visio、CorelDRAW、AdobePhotoshop中的任一种软件进行制作,因本期刊为黑白期刊请尽量不要使用彩色图。7、图片中线宽为0.2mm(8磅),文字为8磅宋体字。8、若用AdobePhotoshop制图时请不要合层,以便修改,图片像素为:1016像素灰度图。文稿中的表格尽量采用三(横)线表。表名和表注也要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图名和表名应有对应英文。9、参考文献来稿所引用的文献以及资料,请作者务必要核实准确,并且注明出处。文献标引序号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在引用处标上对应的序号。10、保密事项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不刊登带有密级的稿件。请作者在投稿时出具所在单位保密委员会的保密审查证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注意事项1、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将按作者说明处理。2、在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投稿,不允许一稿多投,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后果由作者自己负责。3、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杂志来稿一经采用,需缴纳一定的版面费。4、稿件刊登后即寄作者本期期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旗下共有5种主办期刊,如下: 1《高压物理学报》创刊于1987年9月,是我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刊物2《含能材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于1993年创刊。3《爆炸与冲击》:报道爆炸力学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学术前沿进展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创造本学科领域青年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推进爆炸理论和应用、抗爆与爆炸安全技术的发展。4《强激光与粒子束》(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四川核学会1989年2月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2003年改为月刊,2008年增加了中国核学会为主办单位。5《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为电子信息类综合性期刊,其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3年创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出版的学术期刊有:《爆炸与冲击》、《高压物理学报》、《含能材料》、《强激光与粒子束》、《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1905年,罗伯特科赫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到今天,世界上多个国家都以自个的方式来纪念科赫在医学领域作出的贡献。那么,简洁的来讲,科赫是什么的奠基人。通过了解科赫的生平简介,便晓得科赫是什么的奠基人。1882年3月,科赫发表了一篇关于结核杆菌的论文,科赫以为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病发的原因。当时,这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反而得到了一致批评。随后,科赫发现了控制霍乱的治疗方法,并且还控制了腺鼠疫的扩大。科赫一生致力于细菌的研究,在科赫的努力之下,他几乎每日都会发现新细菌。所以,科赫也被后人称为细菌学的鼻祖。基于科赫在细菌学领域的贡献,他被德国 *** 授予德国皇冠勋章。更值得一提的是,科赫因是结核病研究的奠基人,因此在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1873年,罗伯特科赫正值30岁,在他生日那天,科赫的夫人给科赫买了一台显微镜。此后,科赫用这台显微镜一直潜行研究疾病和细菌的关系。三年之后,科赫发现了细菌和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络,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证明细菌是引发传染病的病因。随着时间的流逝,科赫在发现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的基础上,发现了结核杆菌。随后,科赫又发现了结核菌素。基于科赫对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的发现,才为人类防治结核病作出了宝贵的理论知识。
基于科赫贡献,人们将科赫称为「瘟疫的克星」。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让全球人民为之恐慌。为了控制SARS的扩大,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共同研究SARS的病原体,想要从根源入手控制SARS。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下,终于找到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爆发的原因。而科学家们能找到引起SARS的元凶,依靠的是科赫在细菌学领域的发现。从各国协力战胜SARS来看,科赫贡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程序中,人类为了征服自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挑战。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大规模的鼠疫曾发生过三次,每一次的鼠疫爆发都夺取上亿万人的性命。人类在找到控制鼠疫蔓延的方法之前,几乎是「谈鼠疫色变」。而「肺结核病」又被称为痨病,对古人而言,患上痨病相当于患上绝症,因为根本找不到治疗的方法。
在人类和各种疾病作斗争时,罗伯特科赫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科学家之一。科赫贡献不仅局限于对肺结核、鼠疫、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同时他还找到了抑制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方法。1905年,科赫发表了关于探析结核病病原的方法,这一发现也成为医学领域的里程碑。基于科赫在医学领域的贡献,所以世人将科赫誉为「瘟疫的克星」。科赫晚年期间,因心脏病而住进了疗养院,住院期间,科赫依旧念念不忘对传染病的研究。正是科赫这种忘我的科学研究精神,才让他科赫贡献享誉全世界。
1905年,科赫凭借在医学领域杰出的贡献,成功摘下诺贝尔医学奖以及生物学奖。虽然科赫已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科赫在医学上的研究贡献,依旧为后人在医学上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与记载科赫相关事迹的书籍中,也有提到科赫评价。说起科赫评价,不得不提的就是,后人将科赫称为「瘟疫的克星。」短短五个字的评价,是基于科赫在瘟疫研究上所取得重大贡献来讲的。科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科学家,他无疑是病原细菌学的开拓者。1897年到1906年,科赫通过研究鼠疫病原,进而发现了采采蝇是一种传染媒介,它会导致昏睡病。这项研究成果综合其他科学家关于疟疾的研究成果,便得出昆虫媒介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这就意味着只要消灭了昆虫媒介,便可以防止疟疾的发生和扩大。科赫一生为人类战胜传染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鼠疫、霍乱、肺结核等可怕的病魔上,所以说,科赫是一名伟大而杰出的医学家和细菌学家。
全世界各个国家对科赫都有非常高的评价,每到科赫纪念日,每个国家都以不同的纪念方式来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意。1982年,是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国特地发行了「罗伯特科赫邮票」以此来纪念科赫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罗伯特 · 科赫 ( Robert Koch , 1843—1910 ),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05 年,科赫以举世瞩目的开拓性成绩,问心无愧地摘走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主要事迹:18761872 年,科赫在波兰被任命为地区医疗官员,在那里他发现炭疽热是一种地方病。炭疽热上的研究被公开之后,在科恩( Ferdinand Cohn )的赞助下,科赫的论文也得到了发表。科赫在文中明确地指出细菌是导致这个疾病的“元凶”。科赫的研究确立了疾病的细菌起源理论。1877科赫在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他先将细菌干燥固定,再用甲基蓝进行染色,然后为他们照相。他还使用盖玻片制备了永久装片。1881科赫在使用液体培养基做实验的不利中苦苦挣扎之后,发现了其他方法。他第一次使用无菌的土豆片做为固体培养基,同时尝试用明胶,将其加入到培养基中。混合的培养基被倒在玻璃平皿上并让其凝结成胶。平板技术被用于从平板表面的菌落分离细菌的纯培养。科赫发表了《病原生物的研究方法 》 , 在文章中他描述了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成功。同年, 科赫系统地研究了化学杀毒剂的功效,证明李斯特在无菌外科手术中使用石炭酸仅仅是抑制细菌繁殖而不是杀死细菌。他第一次验证杀毒效果取决于化学物质浓度以及与细菌的接触时间。我们可以将炭疽芽胞在丝线上弄干,然后用消毒剂处理,再用无菌的水清洗,然后培养,根据芽胞的情况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1882科赫分离出了结核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这一过程比他分离炭疽杆菌要难得多。他研究了因结核病死亡人的肺,但没有发现细菌。可是把病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它们都得了结核病。在反复实验中,科赫发现结核菌是透明的,用显微镜是看不见的。最后他从一位患病工人的组织中分离出了结核杆菌并用亚甲基蓝进行了染色。染色后的细菌呈现蓝色棒状,并带有一定的弯曲与弧度。他把死亡的结核病人的组织注射到动物体内,并成功分离且得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纯培养并且完全证实了结核杆菌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因。1884科赫提出了他最为著名的理论——一套关于鉴定结核杆菌的原则,并最终发展为“科赫原则”。“科赫原则”最初发表在科赫的论文《肺结核病因学》中。在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三个主要事实: 1. (通过染色法证明)在人类与动物体内结核损伤的器官中都可以发现结核杆菌的存在,而健康机体上没有。 2. 可以从患者在血清中得到结核杆菌纯培养。 3. 通过向豚鼠接种结核杆菌可以让豚鼠染上结核病。 4. 在患病豚鼠身上再次能够分离出结核病菌。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科赫于 1905 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在“科赫原则”的指导下,使得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的 20 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例如 1883 年和 1884 年两位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白喉杆菌, 1884 年还发现了伤寒杆菌, 1894 年发现了鼠疫杆菌, 1897 年发现了痢疾杆菌。在此期间先后发现了不下百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放线菌等。不仅是动物病原菌,还有植物病原菌。
在很久之前的很久之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有机物质,并不断积累,这些有机物越来越复杂,然后形成简单的生命,最后 在适合的时候就会演变成更复杂 的生命 ,甚至我猜想在没水没空气的情况下生命也可能是存在的,更可能是复杂生命,虽说生命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但这‘一定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谁也说不清楚,只能是模糊概念,所以我猜想即使是没水空气等等地球生命所需要的 条件有些 外星生命更本不需要
人类想象中的外星人 最近一名英国首席科学家称,人类都是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外星人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钱德拉·维克拉玛辛赫(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声称,最新的研究压倒性的支持人类生命起源于地球以外的太空的观点。这名天体生物学家表示,第一颗生命的种子存在于38亿年前来自太空的植物里。他认为来自外太空的微生物随着彗星来到地球,随后复制和播种而形成人类生命。 维克拉玛辛赫的这篇发表在剑桥大学天体生物学国际期刊上的文章表明,证据显示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外太空,是通过小行星撞击地球而传播到地球上的。我们都是外星人我们都拥有同样的宇宙祖先。维克拉玛辛赫这样说道。 小行星为地球带来生命 每一次一个新的行星系统形成,彗星上总会有少数存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断繁殖并播种到其它星球。因此,我们属于一个延伸到整个宇宙的相连接的链中的一部分。维克拉玛辛赫补充说道。
谁说生命来自慧星
能。陨石是能抗拒星空病毒的,陨石坠落时的温度高达1000度以上,即使太空中有病毒也会被这样的高温给杀死,有俄罗斯科学家援引了英国天体生物学家维克拉玛辛赫的观点,称新冠病毒来自太空,由坠落的陨石带到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