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发表广州化学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广州化学

容易发表的,关键你要看发表的内容了,内容新就容易,反之

期刊:我可是百度和google找了20多页找到的哦……给分吧……《纤维素科学与技术》为季刊,16开本,每期80页。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8405;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36/TQ。定价:每期5.00元,全年20.00元。 本刊已参加“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并入编《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目录》,代号8810。订户可通过以下地址订阅: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联合征订服务部(邮编300385)。户头全称:联合征订服务部;开户银行:工商行天津市尖山分理处;帐号:605248-1046196(请注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订费)。 邮汇、破季订阅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乐意居1122信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政编码:510650 电话: 电子信箱: 欢迎订阅!权威专家: 邵自强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8月 研究方向 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发展与应用 个人概况 教授,博士后。1987年获应用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后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方向研究;1998年获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应用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纤维素基材料、含能黏合剂体系相容性专家体系研究与开发。获 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一项,兵器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委科技奖一项,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一次。1998年-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新型高能纤维素基含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为研究生讲授《近代高聚物材料物理学》和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材料加工模具设计》课程。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十余名。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有: 1.新型天然多糖改性、分析和表征技术,包括以天然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甲壳素、琼脂和角叉胶等为基的功能化材料制备与表征,涉及超分子改性(物理和化学改性)、化学模板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和膜技术研究; 2.以高分子物理和化学为基础,对可再生资源,重点是天然纤维素的衍生物进行分子设计、化学衍生,旨在探索天然高分子基的医学、航空航天、常规兵器、化工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包括缓释、控释、含能增韧增稠、防伪及液晶材料; 3.以天然高分子功能化为主体,利用现代多种分析手段,表征研究高分子功能化过程聚集态结构、分子结构变化对其溶解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能量性能、加工成型性能动态影响; 4.新一代航天航空及兵器推进与发射用高性能黏合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制造、应用,及以新型黏合剂为基的高性能(高能、低特征信号、钝感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推进剂制造加工技术; 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研究。 许凯 男,1965年10月出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副研究员。已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专利7项。多次被邀为Polymer、Macromol. Mater.Eng.等期刊的审稿人。2006年招硕士生2名。 主要研究领域:热固性聚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化学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多核芳香环氧树脂: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通过在树脂分子骨架上引入萘或芴等多核芳香基团,提高分子链的刚性, 对单体进行结构改性,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环氧树脂, 探索其作为电子工业用基体树脂的可行性。 含磷环氧树脂的研究: 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生产与应用中,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发不含卤素的含磷环氧树脂体系。 低介电常数环氧树脂的研究: 通常环氧固化物的介电常数在4.5-5之间,而高频线路板则要求其达到3.5以下。对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改性,降低其极化率,研发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类环氧树脂体系,同时保持基体树脂的高Tg、高耐热性。胡国辉 出生年月 1957年8月18日 毕业院校 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 技术职称(学位) 化工工程师 工作单位 曾任宁波市建新工业公司化工厂厂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纤维素醚工业》副主编,主要从事CMC的水媒法生产和研究 姓名 陈方平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技术职称(学位) 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曾长期在化工部乳胶工业研究所工作,熟悉乳胶生产工艺,化验方法,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工作。1998年至2001年在江门赫克力士(原量子高科)公司任技术部副经理,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技术管理、ISO9000贯标和质检中心管理工作。2001年至今在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过研究论文、译文和校译文共15篇。其中属于CMC技术领域的有5篇。起草和发表化工行业标准2篇。获得2项专利。姓名 李友琦 出生年月 1967年 毕业院校 198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1年--2001年历任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总工。其间1997--1998年任总工负责江门丰华建设的技术工作,建成后的生产、技术管理。2001年12月至今,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同时于2006年10月至今任山东力宏宝冠纤维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其它:现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工会主席、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委员。姓名 邵自强 出生年月 1965.8 毕业院校 1994年-1998年留学于俄罗斯莫斯科,在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技术职称(学位)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是“固体推进剂用硝化棉增塑体系相容性研究”。 1998年8月~2000年9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主攻方向“天然纤维素的预处理改性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2005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纤维素醚工业》杂志编委;中国硝化棉协会理事;主编《硝化纤维素生产工艺及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纤维素醚生产及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在版。第十届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火炸药学报优秀论文奖;博士后学术论文优秀奖;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姓名 陈春林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4年上海化专精细化工,分析专业毕业 技术职称(学位) 化学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上海青东化工厂 工作经历和业绩 在上海青东化工厂负责CMC检验,技术工作。曾任上海劳改局中级职称评委委员;曾获司法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姓名 胡中成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9.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89.7-1998.3 四川染料厂生产车间/研究所/ 设计所任技术员1998.3-2001.3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期间派驻江门建CMC厂2001.3-2001.9江门量子高科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2001.9-2003.3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设计建重庆力宏CMC厂 2003.3-2006.3泸州北方侨丰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泸州北方侨丰改扩建设计等2006.3-今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姓名 冯有愉 出生年月 1961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 1983.7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 技术职称(学位) 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MBA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一滕集团副总经理兼一滕化工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83.8-- 1985.10 在大连石油化工厂工作,技术员1985.10--1986.12 大连石油化工厂第二染料厂,任厂长1986.12--1990.6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所,所长1990.6--1992.2国营大连天桥化工厂,厂长1992.2--1998.8 大连天桥工贸(集团)公司,总经理1994.9--1996.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MBA硕士学位1998.8--2005.7 大连恒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7--至今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纤维素醚行业成果介绍1)用于乳胶漆PAC和CMC的离子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2)活性染料印染用取代度大于2.0 PAC 工业化生产技术.3)HPMC反应结束后可挥发有机物回收再利用技术.4)参与一滕化工10000吨/年CMC工程设计与安装并指导实现生产.5)研究并设计出HPMC的三废治理工业化工程,并可达到国家三废一级排放标准.6)PAC与CMC 的三废治理技术的开发.7)多种纤维素醚与天然食品胶的复配技术,用于食品工业,用于建材工业,用于印染工业等应用技术.姓名 徐季亮 出生年月 1953年 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专长:纤维素醚类产品原料生产的工程和工艺;纤维素醚类产品的工程、生产、开发和产品应用;工作经历:1975年进苏州益民化工厂开始搞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的生产;1981年参加开发食品级羧甲基纤维素钠,填补国内空白;1988年参加研发FH9耐酸型CMC,当年产品就在娃哈哈开始使用,首创CMC用在酸奶中作为稳定剂;在1981年到1998年一直在参加羧甲基纤维素钠车间的改造和新建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车间和改造过一些生产MC和HEC的车间;1998年加入广东江门量子高科公司(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前身)担任总工程师,开发出许多特种羧甲基纤维素钠(如特殊牙膏用CMC、电池级CMC、超高粘耐酸型CMC、超低粘CMC、陶瓷釉浆级CMC、PAC-LV和HV等),得到过省级几次科技奖。在许多杂志(如化工装备技术、医药工程设计、化工机械、江苏化工、纤维素醚工业等)发表过二十多篇论文;2003年参加GB 1904--2005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的起草;参加年产1万吨羧甲基纤维素钠全自动DCS操作的车间设计;现任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参观过国内许多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也参观过国外几家大公司的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纤维素醚专家互相交流过生产纤维素醚的技术。在纤维素醚行业中工作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姓名 田武 出生年月 1970年3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曾在公司纤维素衍生物研究所工作5年,从事过离子型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及纤维素醚酯产品生产研究工作,参与建设过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生产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线。 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姓名 邸勇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0年5月至1999年在肥城瑞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技术;1999年11月创办全国赛露纤维素醚信息网;2000年5月任肥城赛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8月,完成淤浆法新工艺聚阴离子纤维素(PAC)的研究;2003年6月,完成德州威斯化工有限公司5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2003年9月,加盟山东一滕集团,至2006年6月任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6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产品经鉴定填补国家空白,同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产品发布会;2005年1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2006年8月,任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2006年12月,研究成功HPMC生产环保新工艺,采用新型的脱盐工艺,该工艺无工艺废水排放。获奖情况:1.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产品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项目编号:94-3-230-3)2.一九九六年九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项目获泰安市金桥工程实施一等奖.第二完成人;3.一九九六年十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研制,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证书号:960013)4.二零零零年,研制的粉末状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产品,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5.2005年6月,研制的聚阴离子纤维素产品获泰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第一位完成人(证书号;K2005-2-3-3);现有成果:1、500-2000吨/年建筑用淀粉醚(CMS、HPS)的生产装置设计,产品溶于冷水,透明度好,取代度高。2、2000-10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的工艺设计、人员培训、安装调试,成套技术。3、2000--10000吨/年建筑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4、500--2000吨/年医药级、食品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产品符合USP标准,黏度5-4000mPa.s。该工艺无废水排放。5、HP 改型的CMC 产品,通过对CMC高分子结构中基团的改性,大大改善了CMC的使用性能,提高了CMC的水溶性,克服了CMC已产生凝胶粒的缺点,大大提高了CMC的耐酸性。油田性能较CMC更优越。6、药用辅料:HPMCP产品,利用HPMC深加工,提高产的附加值,现市场价格为:180元/公斤,实现在国内最好的肠溶材料。姓名 许冬生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纤维素醚工业》主编,原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 工作经历和业绩姓名 丁长银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全国纤维素醚行业协会(筹)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给分吧。。这样我就能三级了,嘿嘿……我的够全够详细了吧,希望您满意

无所谓哪个好不好,看你做什么用了。1. 如果是科研或者项目结题,那么还是世界期刊好一点(最好是多SCI或者EI收录),这样水平高一点,不过,现在所谓的世界级的期刊也存在水刊,纯赚钱的,自己小心点。一般正规的收录期刊不花钱,但也有少部分看到是中国人投稿就要钱的。世界级水刊一般都是1000-1500每篇论文(自己写的,不包括枪手的辛苦费)2. 如果评职称,单位使用的话,来个广州化工、天津化工、辽宁化工什么的就可以了。也就400-600块钱吧。

不行,投稿需要符合广州化学期刊规定的稿件格式和内容,才可以接受投稿。发表论文的费用应该在最终审稿正式发表后支付。

省级期刊广州化学

你们的这个分类是依照什么数据来的?一般不是这么分的,所以不太了解你们的分类标准。 只找到一个《广州化学》的期刊, 是过国家家的。原上草论文

应该是广东化工吧,是省级的

级别也就是个省级的,比这高等的是核心级别的,

你们哪个学校每个学校的划分标准不一样

广州化学期刊投稿

无所谓哪个好不好,看你做什么用了。1. 如果是科研或者项目结题,那么还是世界期刊好一点(最好是多SCI或者EI收录),这样水平高一点,不过,现在所谓的世界级的期刊也存在水刊,纯赚钱的,自己小心点。一般正规的收录期刊不花钱,但也有少部分看到是中国人投稿就要钱的。世界级水刊一般都是1000-1500每篇论文(自己写的,不包括枪手的辛苦费)2. 如果评职称,单位使用的话,来个广州化工、天津化工、辽宁化工什么的就可以了。也就400-600块钱吧。

你们的这个分类是依照什么数据来的?一般不是这么分的,所以不太了解你们的分类标准。 只找到一个《广州化学》的期刊, 是过国家家的。原上草论文

你们哪个学校每个学校的划分标准不一样

不行,广州化学期刊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者只需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准备好文章,并通过期刊网站提交即可。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52. Yejun Qiu, Jie Yu,* Jing Yin, Cuili Tan, Xiaosong Zhou, Xuedong Bai, and Enge Wang,Synthesis of continuous boron nitride nanofibers by solution coating electrospuntemplate fibers,Nanotechnology 20 (34), 345603-1-345603-7 (2009).51. Yejun Qiu, Jie Yu,* Javed Rafique, Jing Yin, Xuedong Bai, and Enge Wang,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Aligned Long Boron Nitride Nanofibers by Multijet/Multicollector Electrospinning,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3 (26), 11228–11234 (2009).50. Yejun Qiu, Jie Yu,* Gang Fang, Hao Shi, Xiaosong Zhou, and Xuedong Bai, Synthesisof Carbon/Carbon Core/Shell Nanotubes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3 (1), 61–68 (2009).49. Yejun Qiu, Jie Yu*, xiaosong Zhou, Synthesis of Porous NiO and ZnO Submicro- andNanofibers from Electrospun Polymer Fiber Templates,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4 (2), 173-177 (2009).48. Yejun Qiu, Jie Yu*, Cuili Tan, Preparation of honeycomb-like NiO with nanogrooves byusing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webs as templates,Materials Letters 63 (2), 200-202 (2009).47. Jie Yu*, Yejun Qiu, Production of aligned helical polymer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44 (9), 2838–2844 (2008).46. Yejun Qiu, Jie Yu*, Synthesi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tubes from electrospun fibertemplates,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148 (11-12),556-558 (2008).45. Yejun Qiu, Jie Yu*, Cuili Tan, Jing Yin, and Xiaosong Zhou, Fabrication of ZnOMicrotubes by Using Electrospun Polymer Fiber Templates,Chemistry Letters 37 (11), 1114-1115 (2008).44. J. Rafique, J. Yu*, J. L. Yu, and G. Fang, K. W. Wong, Z. Zheng, H. C. Ong, W. M. Lau,Electrospinning highly aligned long polymer nanofibers on large scale by using a tipcollector,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1 (6), 063126 (2007).43. J. Yu* and Javed Rafiqu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B-C-N related nan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4 (1-2), 32-43 (2007) (invited review).42. H. Yamamoto, S. Matsumoto, K. Okada, J. Yu, K. Hirakuri, Synthesis of c-BN films byusing a low-pressure inductively coupled BF3–He–N2–H2 plasma,Diamond & Related Materials 15 (9), 1357 – 1361 (2006).41. J. Yu,* Z. Zheng, H. C. Ong, K. Y. Wong, S. Matsumoto, and W. M. Lau, Thermalstability of 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deposi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0 (42), 21073-21076 (2006).40. J. Yu, H. C. Ong, S. Matsumoto, K. Y. Wong, and W. M. Lau, Morphology dependenceof cathodoluminescence from 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deposited by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9 (12), 124915 (2006).39. J. Yu, S.H. Song, L.Q. Weng, Adhesion improvement of 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by insitu annealing,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 (16-17), 4737-4740 (2006).38. J. Yu and S. Matsumoto, Effects of rf bias voltage and H2 flow rate on the growth of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and Processing 80 (4), 777-781 (2005).37. J. Yu, S. Matsumoto, and K. Okada, Growth of 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on tungstencarbide substrates by dc jet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9 (5), 1408-1412 (2004).36. J. Yu and S. Matsumoto, Synthesis of thick and high quality cubic boron nitride films byrf bias 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3 (9), 1704-1708(2004).35. J. Yu and S. Matsumoto, Growth of cBN films by DC-bias assisted RF induction thermal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2 (10-11), 1903-1907 (2003).34. J. Yu and S. Matsumoto, Controlled growth of large cubic boron nitride crystals by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2 (9),1539-1543 (2003).33. J. Yu, J. Ahn, Q. Zhang, S. F. Yoon, Rusli, B. Gan, M. B. Yu, Synthesis of carbonnanoparticles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their field emissionpropert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1 (7), 543-545 (2002).32. J. Yu, J. Ahn, Q. Zhang, S. F. Yoon, Rusli, B. Gan, M. B. Yu,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nanostructures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90 (1-2), 16-19 (2002).31. J. Yu, J. Ahn, Q. Zhang, S. F. Yoon, Rusli, Y. J. Yu, B. Gan, K. Chew, and K. H. Tan,Catalyzed growth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 and their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1 (1), 433-436 (2002).30. J. Yu, J. Ahn, Q. Zhang, S. F. Yoon, Rusli, B. Gan, M. B. Yu, Field emission frompatterned carbon nanotube emitters produced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0 (12), 2157-2160 (2001).29. J. Yu, Q. Zhang, J. Ahn, S. F. Yoon, Rusli, B. Gan, K. Chew, K. H. Tan , X. D. Bai, andE. G. Wang,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aligned B-C-N nanotubes,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19 (3), 671-674 (20001).28. J. Yu, E. G. Wang, and X. D. Bai,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from carbon nanoparticlesprepared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8 (15), 2226-2228 (2001).27. J. Yu, J. Ahn, S. F. Yoon, Q. Zhang, Rusli, M. B. Yu, B. Gan, X. D. Bai and E. G. Wang,Semiconducting boron carbonitride nanostructures: nanotubes and nanofibr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7 (13), 1949-1951 (2000).26. J. Yu, X.D.Bai, J.Ahn, S.F.Yoon, and E.G.Wang, Highly oriented rich boron B-C-Nnanotubes by bias-assisted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23 (5-6), 529-533(2000).25. J. Yu, E. G. Wang, J. Ahn, S. F. Yoon, Q. Zhang, J. Cui, and M. B. Yu, Turbostraticboron carbonitride films produced by bias assisted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7 (8), 4022-4025 (2000).24. J. Yu, E.G.Wang, Turbostratic boron carbonitride film and its field emitting behavior,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4 (20), 2948-2950 (1999).23. J. Yu , E. G. Wang, Guichang Xu, Observations of micrometer BCN rods bybias-assisted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92 (4-6), 531-534 (1998).22. J. Yu, E.G.Wang, Guichang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C-N compounds onmolydenum,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4 (3), 1137-1141(1999).21. J. Yu, Rongfang Huang, Lishi Wen, Changxu Shi, Nucleation kinetics of diamond in hot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34 (14-15), 2319-2325 (1999).20. Jie Yu, Rongfang Huang, Lishi Wen, and Changxu Shi, Large area diamond film growthin multi-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56 (3), 255-258(1999).19. J. Yu, Rongfang Huang, Lishi Wen, and Changxu Shi, Effects of density of gas flowrate on large area diamond growth in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17 (12), 1011-1013 (1998).18. J. Yu, Rongfang Huang, Lishi Wen, and Changxu Shi, Enhancement of the HFCVDdiamond growth process by directed gas flow,Materials Letters 32 (2-3), 143-146 (1997).17. D. Y. Liu, S. Ren, G. S. Wang, L. S. Wen, J. Yu, Rapid synthesis and morphologycontrol of nickel powders via a microwave-assisted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44 (1), 108-113 (2009).16. D. P. Li, Z. Zheng, Z. Y. Shui, M. Q. Long, J. Yu, K. W. Wong, L. Yang, L. Z. Zhang,and W. M. Lau, Using Elemental Se and Ag to Grow Pure Ag2Se Dendrites/DendriticFilms of Highly Oriented (001) Nanocryst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ty C 112 (8), 2845-2850 (2008).15. X. D. Bai, Jie Yu, Shuang Liu and E. G. Wang, Role of nickel particles in selectedgrowth of boron carbonitride tubular structures,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25 (5-6), 485-489 (2000).14. X.D.Bai, E.G.Wang, J. Yu, and Hui Yang, Blue-violet photoluminescence from larg-scalehighly aligned boron carbonitride nanofib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7 (1), 67-69 (2000).13. X. D. Bai, J. D Guo, J. Yu, E. G. Wang, Jun Yuan, Wuzhong Zhou, Synthesis and fieldemission behavior of highly oriented boron carbonitride nanofibr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6 (18), 2624-2626 (2000).12. Bo Gan, Chew Kerlit, Qing Zhang, J.Ahn, S.F.Yoon, Rusli, J. Yu, Q. F.Huang, V. A.Ligatchev, Study of Band-Gap States in CVD Diamond Using Sub-Band-GapIllumination,physica status solidi (A) 181 (1), 17-22 (2000).11. Bo Gan, J. Ahn, Rusli, Qing Zhang, S. F. Yoon, V. A. Ligatchev, J. Yu, K. Chew, andQ.- F. Huang, Thickness dependence of density of gap states in diamond films studiedusing space-charge- limited current,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9 (10), 5747-5753 (2001).10. B. Gan, J. Ahn, Q. Zhang, Rusli, S. F. Yoon, J. Yu, Q. -F. Huang, K. Chew, V. A.Ligatchev, X. -B. Zhang and W. -Z. Li, Y-junction carbon nanotubes grown by in situevaporated copper catalyst,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33 (1-2), 23-28 (2001) .9. Bo Gan, J. Ahn, Qing Zhang, S. F. Yoon, M. B. Yu, V. A. Ligatchev, J. Yu, Chew Kerlitand Q. -F. Huang,, Thickness depend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gap states in undopedCVD diamond films,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0 (3-7), 998-1001 (2001).8. L. Q. Weng, S.-H. Song, S. Hodgson, A. Baker and J. Y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of nanotubular titanates and titania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6 (8): 1405-1409 (2006).7. F. Li, L. Q. Weng, G. Y. Xu, S. H. Song, and J. Y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microwave dielectric BaTi4O9 ceramics via EDTA–citrate gel process,Materials Letters 59 (23), 2973-2976, (2005).6. 刘德义,黄荣芳,于杰,闻立时,师昌绪,热丝法化学气相沉积大面积金刚石膜中辐射场和温度场的尺寸效应,材料研究学报,10(3),1996, 279-284 (1996)。5. 陈岩,于杰,陈广超,程新红,曹晓明,张军旗,宋贵宏,刘德义,苏革,黄荣芳,闻立时,师昌绪,热丝化学气相生长金刚石温度场流场模拟计算和反应器设计原理研究,真空,1998,6,11-17。4. 陈岩,于杰,陈广超,程新红,曹晓明,张军旗,宋贵宏,刘德义,苏革,黄荣芳,闻立时,师昌绪,热丝化学气相生长金刚石温度场流场模拟计算和反应器设计原理研究,真空,1999,1,12-17。3. 潘跃武, 于杰, 崔启良, 高春晓, 邹广田, 刘景, 不同粒径纳米晶硫化锌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高压物理学报21(1), 29-34 (2007).2. Y. W. Pan, J. Yu, Z. Hu, H. D. Li, Q. L. Cui, G. T. Zou, Pressure-induced structuraltransitions of the zinc sulfide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3 (2), 193-195 (2007).1. 于记良, J. Rafique , 于杰, 电纺PAN 纳米纤维的碳化工艺研究,广州化工 35 (3), 25-28(2007).

可以向投稿邮箱发送一封邮件,一般都有自动回复的,在刊物给你的自动回复邮件中,一般会告诉你投稿的要求及格式的。更多内容,可参考“018论文网”,里面有关于投稿格式问题的详细介绍。

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1、SrZnO2:Eu3+红色荧光体的SHS合成及荧光性能,材料导报,2009,23(9):15-17,32,第1作者。2、燃烧法合成SrZnO2:Eu3+,Li+及荧光性能,化工新型材料,2010,38(2):82-84,第1作者。3、低温燃烧法合成SrZnO2:Sm3+, Li+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广州化工,2010,38(8):3-5,16,第1作者。4、电荷补偿对SrZnO2:Eu3+材料发射光谱的影响,广州化工,2010,38(9):5-6,69,第1作者。5、SrZnO2:Sm3+红色荧光体的低温燃烧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无机盐工业,2010,42(12):20-22,第1作者。6、稀土掺杂SrZnO2基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无机盐工业,2010,42(3):4-6,第1作者。7、牛血清白蛋白与Hg(Ⅱ)配合物作用的热力学研究,化工时刊,2010,24(8):1-4,第1作者。

第一个杂志社都要查重的,一般至少要求在30%以下。杂志社都是使用的中国知网的期刊检测系统,在文天下论文检测网有。

广州化学期刊投稿经验

现在有开源类型的刊物,分析化学进展,普通的

不行,广州化学期刊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者只需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准备好文章,并通过期刊网站提交即可。

化工类专业学术论文发表怎么投稿,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很不错的学术期刊杂志,如下:

2. 《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于1972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由福建省化工学会、福建省化工研究所主管,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化工类学术期刊。据2018年10月《化学工程与装备》编辑部官网显示,《化学工程与装备》编辑部拥有编辑1人、特约编辑2人

3. 《山西化工》杂志创刊于1958年(双月),系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西省经贸决策咨询中心、山西经济和信息化出版传媒中心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山西省惟一综合性化工科技期刊,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和山西省一级期刊。本刊以促进化学工业发展为己任,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煤化工等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捕捉国内外相关科技动态和经济技术信息,追踪国内外相关市场热点,突出学术性、前瞻性,技术兼容,信息量大。

4. 《云南化工》以"为促进云南化工产业的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全面报道云南省乃至全国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重点报道化工企业需要的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和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改造成果,对企业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有借鉴作用的经验和体会,对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前景分析;传递国内外有关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产品开发信息。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