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概念于2004年首次被提出,通常定义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微塑料,尺寸为1—100am的塑料碎片为纳米级微塑料。
微塑料尺寸较小,来源广泛,海洋、陆地、大气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它也被科学家形象的比作海洋中的“PM2.5”。2017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预警人类活动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由于微(纳米)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各种生物吞食从而进入食物网。近几年的文献报道显示微(纳米)塑料会随着食物链层层富集,最终在更高等的生物体(如:鱼类、贝类和海鸟等)内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在淡水鱼,海水鱼,海鳌虾体内均检出了微塑料,检出率从36.5%至100%不等。微塑料不仅广泛存在于水生动物中,而且和人类密切相关的食物,如蔬菜、食盐、家禽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全球各地的自来水和瓶装水中也都检测到了微塑料。
微(纳米)塑料可以进入海藻、贝类及各种各样的鱼类(海鱼及河鱼)等生物的体内,研究表明,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等的生物体内,或以其他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如通过食盐或动物饲料的方式
其中贝类作为一类常见的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海洋污染物的毒理研究及生物效应评价,通过对紫贻贝的研究表明,尺寸大于4 um的微塑料会完全的滞留在生物体内,而较小的塑料颗粒的保留效率也高达35 %—7 0%。
由于微塑料的尺寸较大,多数微塑料会积累到动物的肠道阶段,但也有少量的微塑料可通过肠道内丰富的淋巴集结进入到循环系统当中。然而,对于较大尺寸的微塑料,较难深入渗透到器官当中。
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微塑料进入人体,最可能会积累在肠道阶段,影响肠道部
位的免疫系统、引起同部灾征风心。lu火人一的积累情况及转运效率。
而由于微塑料较大表面积以及可能带有电荷,可能会引起蛋白质或者糖蛋白的吸附,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除了海洋和陆地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外,大气中存在的微塑料颗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巴黎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大气沉降物中的微塑料回收浓度可达到335个/m2/d,而室内空气传播的微塑料浓度更高。
黄禹锡1953年12月15日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牛,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兽医。 1972年他如愿考入汉城大学(现称首尔大学)兽医药学院,至1982年,他在该院取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学校这段时间内,他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导师在他博士毕业前去世,他被提升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实验室被关闭,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只好到其他学校去当客座讲师。在这期间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住房,到地方建了一个试验农场,进行有关人工授精培育牛方面的研究。 1985年他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进修,接触到了当时国际科学界克隆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和一些年轻有为的学者。这些人身上的蓬勃朝气感染了黄禹锡,也使他意识到,未来克隆将成为生物技术的主流。这成为黄禹锡科研的转折点,他开始把科研精力和方向放在克隆研究上。 1987年,黄禹锡进修结束后回到首尔大学任教授,正式开始其克隆方面的研究。黄禹锡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创造了多项第一: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体细胞克隆牛;2002年克隆出了猪;2003年又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抗疯牛病牛”;2005年他的科研小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条克隆狗“斯纳皮”。 从2001年起,黄禹锡的研究重点从动物转向了人类胚胎干细胞方面的研究。2004年2月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他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其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 连续不断推出世界性的科研成果,黄禹锡被不少韩国民众捧为领导韩国科技未来的民族英雄,鲜花、掌声、荣誉不断飞来:2005年首尔大学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成立,黄禹锡担任主任;韩国政府授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荣誉;韩国政府向其研究小组提供数百亿韩元资金用于研究;黄禹锡不断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公开场合,成了一位韩国“国宝”级人物,甚至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镖服务。受其宣称能为疑难病患者量身定做胚胎干细胞的诱惑,甚至有人成立后援会自愿为其研究提供所需卵子。 “黄禹锡神话”破灭始于2005年年底,有媒体披露他的研究小组接受下属女研究员卵子用于研究,并向提供卵子的妇女提供酬金,违反了伦理道德,随后他的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夏腾指出2005年论文中有造假成分,首尔大学随即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证实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黄禹锡将面临首尔大学甚至韩国相关法律的惩罚。 黄禹锡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族英雄。韩国评选的首位“最高科学家”,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 但这位“民族英雄”先是被指控违背研究伦理,紧接着又被指控欺世盗名、伪造研究成果。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被本民族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因此,当这个科学家倒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惊呆了。
韩国科学家 黄禹锡 学术造假..====================================================2006年01月14日 21:53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月10日公布了对黄禹锡造假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调查委员会认定,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和2005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有关培育出胚胎干细胞的数据属伪造,黄所谓的“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调查委员会同时拒绝了黄禹锡此前提出的对其科研成果进行验证的要求,认为这是造假的科学家惯用的拖延时间的手法。调查委员会说,黄禹锡欺科学界和整个国家,首尔大学将严惩参与造假的有关人员。 目前,韩国检察机关已全面介入了调查黄禹锡小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黄所说的“胚胎干细胞被调包问题”。韩国政府11日出台了“黄禹锡事件综合对策”,决定剥夺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首尔大学也已于11日将有关调查材料移交给了检察机关。 克隆先锋成果惊人韩国上下尊为国宝 1952年出生的黄禹锡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兽医学专业,因在科研上屡有惊人成就,迅速成长为韩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 1993年黄禹锡培育出韩国第一头“试管牛”;1999年培育出韩国第一头克隆奶牛;2002年培育出克隆猪;2004年2月份,黄禹锡教授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全世界率先成功从人类克隆胚胎中提取出了“万能细胞”———干细胞。当年9月1日,首尔国立大学宣布,直至2019年2月黄退休时止,都将聘黄禹锡为首席教授。黄还获得了韩国科研工作者的最高勋章———创造奖章,同时黄还被认为韩国最有可能夺得诺贝尔奖的火热人选。为了支持他获得诺贝尔奖,韩国科学财团和首尔冠岳区成立了声援会。 2005年5月,他再次通过《科学》震惊世界———成功利用患者体细胞提取了干细胞。和2004年一样,黄禹锡研究小组从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后,把该核注入卵细胞克隆出胚胎,并最终培育出了干细胞。这一系列成果为治疗疑难病症开辟了新途径,黄被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评选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其合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夏腾表示:“可以说发生了比研制出疫苗和抗生素更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虽然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但当时谁也不知道那是一场革命。现在,在韩国首都首尔,也许已经发生了一场能改变人类历史的生命科学革命。” 6月24日,黄禹锡正式获得“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每年可从政府领取30亿韩元(1美元约合990韩元)科研经费。一时间,疑难病患者向黄禹锡教授后援会网站和黄禹锡的电子信箱发来大量咨询邮件,黄禹锡研究成果被政府指定为“核心基础技术”。韩国科技政策研究院则预测,到2015年,黄禹锡科研组每年可创造6.6万亿———33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 2005年8月4日,他又宣布成功培育出首只克隆狗“史努比”。虽然各国接连克隆出了奶牛、猫、山羊、猪和马等,但成功克隆狗还是第一次,因为狗在卵细胞尚未成熟时就排卵,而且当时世界技术上还没有建立起可在体外使狗的卵细胞发育成熟的体外培育体系。这一成果使各界普遍认为,韩国在克隆动物和干细胞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这只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最佳发明。 10月19日,世界首家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在首尔成立,黄禹锡当仁不让成为研究中心的领军人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月12日,黄禹锡研究的重要合作者、匹兹堡大学的夏腾博士突然宣布同黄禹锡分道扬镳。夏腾是美国干细胞研究和克隆领域的权威,与黄禹锡合作了一年多,在向全世界宣传黄禹锡干细胞研究成果方面功不可没。有报道称,夏腾是以获取研究用卵子过程中存在伦理问题为由决定同黄分手的。 研究伙伴突然分手卵子风波沸沸扬扬 关于夏、黄分道扬镳具体原因,夏滕闭口不谈,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传闻称部分实验用卵子确是研究小组的女研究员提供的,违反了“禁止有控制权的人从下属获取卵子”的伦理规定;还有报道称,在获取卵子时有金钱交易,不符合禁止买卖卵子的法律规定;还有人称夏腾从韩国学到了很多核心技术,翅膀硬了,所以决定单飞。 11月21日,研究组成员、负责提供卵子的米兹梅迪医院理事长卢圣一迫于压力召开记者会承认:“从2002年到2003年末为保证卵子的充足来源,考虑到交通费、生活费补偿问题,曾向捐赠女性每人支付了150万韩元的补偿金。但韩国2005年1月才出台禁止卵子买卖的《生命伦理法》,所以没有违反法律。”他同时强调,黄禹锡并不知情,是他个人决定支付费用的。 24日,首尔大学兽医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经过调查得出结论:一、黄禹锡科研组在准备2004年《科学》杂志论文时,得到米兹梅迪医院提供的卵子,医院理事长卢圣一向2003年年底之前提供卵子的部分女性每人平均支付了150万韩元,而黄禹锡前不久才得知卢圣一向部分提供卵子的女性支付过报酬;二、科研组的两位女研究员曾捐献卵子,但她们是在干细胞研究因缺少卵子遇到困难后,为使研究尽快取得进展,出于献身科学的目的主动捐献卵子的。虽然卵子来源存在上述问题,但这都是在有关生命伦理和安全的法律于2005年1月施行前发生的,因此不属违法行为;对于女研究员依照本人意愿捐献卵子的不同看法,应归结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也不能认定与规范医学实验的国际公约———《赫尔辛基宣言》相悖,所以最终认为并没有违反法律和伦理准则。 11月24日下午2时,黄禹锡举行记者会,承认手下女研究员曾捐献过卵子,并且合作医院向某些提供卵子的女性支付过报酬。为对卵子风波负责,黄禹锡宣布辞去首尔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等所有校内外公职,今后将专心从事科研活动。 照片风波真伪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在2005年6月至9月间,韩国MBC电视台就陆续收到了用于2004年论文的卵子来源存在金钱交易和内部女研究员提供卵子、2005年论文有水分的情报。 12月5日、6日,有人连续在韩国生物学研究信息中心和科学技术人联合会两大网站上传了黄禹锡论文中的多个干细胞照片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称干细胞照片只是倍率不同,可能是对同一个细胞照片进行处理的结果。还指出验证对比结果高度一致说明可能存在人为操作,这种明显的低级错误出现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上令人难以置信。这一质疑在网上迅速扩散,围绕“照片风波”使争议进入了新局面。 12月7日,黄禹锡因失眠、过劳和精神压力入院,面目憔悴的照片经媒体披露后,增添了其支持者的愤怒。但韩国首尔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少壮派向校长郑云灿提出,为澄清疑惑应对论文成果重新进行验证;12月9日,《科学》杂志也转变了一贯支持黄禹锡的立场,要求黄禹锡和夏腾对引起争议的部分成果进行解释。 这种情况下,黄禹锡小组收回了“不能重新进行验证,只能让后续研究成果证明”的原有立场,向首尔大学提出了验证申请,首尔大学校长郑云灿紧急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正式决定实施验证。10日,被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黄禹锡科研组研究员金善钟表示,曾按照黄禹锡教授的指示,将2张干细胞照片追加复制成11张用于2005年的论文,于是“照片风波”又带出“真伪风波”。 造假问题越揭越深全部成果遭到质疑 2005年12月15日上午,作为黄禹锡科研组2005年论文的第二作者,卢圣一到医院探望住院治疗的黄教授,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卢圣一气冲冲离开病房后向韩MBC电视台等媒体披露,黄禹锡今天向他承认“胚胎干细胞根本不存在”。在接受韩KBS电视台采访时,他进一步解释说,黄禹锡此前主张培养成功的11个胚胎干细胞中9个是假的,而另外2个也不能确定真假。 卢圣一称,黄禹锡科研组向《科学》报告的干细胞中,6个干细胞被霉污染,均遭损坏,其余干细胞是将患者体细胞冒充为干细胞。卢圣一还称,培育干细胞失败后,黄禹锡命令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金善钟研究员伪造照片,并以此向《科学》提交了论文。 首尔大学医学院研究部主任李旺载当天也表示,已经确认黄禹锡科研组报告成功培养出的胚胎干细胞事实上不存在。16日黄禹锡在举行的记者会上,向国民表示了道歉,并称将证明自己的研究结果。同时黄指出,在米兹梅迪医院冷冻保管的胚胎干细胞可能被医院用受精卵干细胞调换,因此郑重要求司法机关尽快展开调查。随后卢圣一立即召开记者会反驳。 干细胞造假事件,随即导致黄禹锡的其他研究成果也都广泛受到了质疑。 神话破灭后果严重调查进入司法程序 12月29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中期调查结果,确认黄禹锡科研组冷冻保管的5个细胞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也就是说2005年论文中与患者体细胞基因相同的特制胚胎干细胞根本不存在。对此,黄禹锡坚持:“干细胞确实被调换,检察机关调查两天就可查明”。 2006年1月4日,《科学》杂志通过声明表示:“黄禹锡2005年论文的25名共同作者已签名同意撤销论文。《科学》将在首尔大学的调查结束后,宣布撤销论文。”同时韩国最佳科学家评选委员会决定,1月11日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剥夺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问题。 1月10日,首尔大学“黄禹锡科研组干细胞成果”调查委员会发表最终调查报告,认定黄禹锡教授科研组2004年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同2005年的论文一样,也是源于编造数据。 首尔大学表示,将召开惩戒委员会,确定处罚对象和处罚程度。 当天,首尔中央检察厅称:“完全相信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据悉,检察机关将对黄禹锡研究组相关人士进行传唤,对相关机关和资料进行扣押搜查。 韩国舆论认为,“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对韩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无法估计。“黄禹锡风波”冲击了韩国证券市场,干细胞股和生物股以及新药开发股全线下跌,相关行业股也表现疲软,投资心理急剧降温。 韩国科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摆脱其后遗症,科学家们担心在国际著名杂志刊登论文和接受验证的过程中,能否受到公平待遇。更严重的是黄禹锡的科研成果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的无限憧憬化为泡影后,韩国国民普遍感到失落、无助、失望和愤怒。 检方负责人表示:调查的中心并不是干细胞基础技术存在与否,而是被起诉、举报的内容,如科研经费的用途等,其中给下属在美国的研究员5万美元部分,也将被纳入调查目录中。论文捏造行为虽然并不是司法处理对象,但是根据韩国法律,通过论文造假获取研究费的行为可以构成“弄虚作假妨碍公务罪”和“罪”。 10日,韩国科技部称,从1998年至去年年底,政府共拨给黄禹锡科研组研究经费113亿韩元,其中8.2亿用处不明。 背景资料:医学伦理规范的基石 《赫尔辛基宣言》 《赫尔辛基宣言》,全名为《指导医生进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建议》,1964年6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赫尔辛基宣言》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临床研究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石,但其措词并不很明确。此后1975年、1983年、1989年、1996年、2000年的世界医学大会又都对《赫尔辛基宣言》做了多次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 ———进行医学研究,必须尊从对人类生命、健康及其权利保护的道德准则。被试验者处于弱势并需要特别保护。另外,要特别注意被试验者有没有以下情况:被试验者本人没有同意或有无拒绝的能力、有可能被强迫参加试验、被试验者从研究中获得了个人利益,以及把试验与私人研究混成一体等等的情形。 ———在取得书面同意时,医生应特别注意被试验者与自己有无上下级关系,或可能是被强迫同意参加试验。在此种情况下,书面同意书应由不从事此项研究或与此研究完全无关的医师来取得。 ———涉及人体对象的每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和进行必须在实验方案中明确叙述。该方案应上报专门成立的道德审核委员会予以考虑、评注、指导及批准。该审核委员会应与科研工作者、赞助人或任何有不适当影响力的方面无关。这个独立的委员会应遵守本国的法律和规则。委员会有权监督试验的进行。科研工作者有义务向委员会提供监督情况,尤其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其他事件。科研工作者还应向委员会为审核而上报有关经费、赞助方、单位之间从属关系等情况及其他潜在的对实验对象可能造成的利益和动机冲突。 ———研究方案应总是包含对道德上有所考虑的陈述,并表明符合该宣言所阐述的原则。
当然活着啊。免不了牢狱之灾。把全世界当傻子耍。欺世盗名的。主要有三宗罪:一、欺诈罪 主导论文造假黄禹锡是整个论文造假事件的总策划人,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行为已涉嫌构成欺诈罪。二、挪用公款罪 挪用28亿韩元黄禹锡在经济方面的问题是此次调查的另一重点。检察官说,黄禹锡私自挪用政府和民间组织提供的28亿韩元(约合300万美元)研究经费,用于非法收购人类卵子进行研究以及向政界人士提供政治捐款等,涉嫌挪用公款罪。 调查发现,在通过编造论文取国民信任后,黄禹锡夸大了其干细胞技术的效率和转向实用的可能性,在2005年9月从两个民间机构分别取10亿韩元(107万美元)研究经费。 黄禹锡还涉嫌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利用虚假增值税发票,得到1.93亿韩元(21万美元)政府支援研究经费和5000万韩元(5.3万美元)新产业战略研究院的研究经费。 2000年10月至2005年2月间,黄禹锡从新产业战略研究院提供的“购牛费”中累计挪用5.92亿韩元(63万美元),经洗钱后贪污。三、违反《生命伦理法》 给提供卵子妇女报酬在《生命伦理法》生效后的2005年1月至8月间,他向汉拿山妇产医院的25名患者提供3800多万韩元(4万美元)手术费,作为她们提供卵子的报酬。 根据韩国《特定经济犯罪加重处罚法》,挪用公款罪最多可判处10年监禁。而违反《生命伦理法》的最重惩罚是3年监禁。 这个人的人品不言自明。
1 《在语言实践中应用戏剧实际》2006/6《首都外语论坛》(中央编译出版社)2 《论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2006/3 《外语教学与翻译》3 《英语委婉法的运用》2005/6 《外语教学与翻译》( 核心)< Teaching How to Apply English Euphemism> Foreign LanguagesTeaching & Translation, June, 20054《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Cultural Issues in Language Class 》2004/3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 <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 Studies of HigherEducation>5《口语考试中考官类型与应试者的表现》< Examiners’ Styl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andidates in English Speaking Test>6《措辞释义法在精读课中的意义》< The Function of Paraphrasing in Teaching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以上两篇均发表在《语言与文化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学术论丛(大连) 2004/12Both 3 & 4 published in
论文: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及页码、卷号张春田,张静,基于混沌映射的鲁棒性图像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2,30(1):72-75.张静,张春田,用于JPEG2000图像认证的半脆弱性数字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4,32(1):157-160张静,冯占磊,苏育挺,“基于像素匹配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天津大学学报, 2009, 42(8): 713-720.Jing Zhang, Haiying Wang, Yuting Su,“Detection of Double-Compression in JPEG2000 Images for Application in Image Forensics”,Journal of Multimedia,Vol 4, No 6 (2009): 379-388, Dec 2009.Yanfang Du, Jing Zhang, Yuting Su,“Watermarking for authentication of LZ-77 compressed docu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gital Watermarking (IWDW), Guangzhou, China, 3rd-5th December 2007, 365-372.Jing Zhang, Yuting Su,Mingyu Zhang, “Exposing Digital Video Forgery by Ghost Shadow Artifact”,ACM Multimedia 2009 Workshop on Multimedia in Forensics, Beijing, 49-53.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张春田,苏育挺,张静,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72年生,今年36,没有结婚,有没有女朋友不好说,貌似有吧~
施一公大师的博客内容总是每次读起来都有新的感悟,总结起来:“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里压力极大。
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年4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x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
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四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Method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的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的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篇,10月18日,晚6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
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经验贴二:
常见的英文写作错误:
新戏沈傲君刘钧《子夜》
关于现代企业如何实施有价值的客户关怀的管理论文
摘 要: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模式中,“客户关怀”是客户维护阶段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依靠过硬的售后服务已经不能再满足客户的需要,必须提供主动的、超值的、让客户感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信任。在如今产品同质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关怀”日益成为各企业关注的核心话题,如何依靠有效的客户关怀实现保有客户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
关键词:客户关怀;满意;体验;服务;沟通
从时间上看,客户关怀活动包含在客户从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的客户体验的全部过程中。是企业为客户在产品和服务购买之外提供的所谓“超值”服务,比如定期和不定期的客户回访、上门服务、节日慰问,还有VIP卡优惠、商家联盟等等。
从客户体验的角度看,客户关怀活动同样包含在客户从购前、购中到购后的全部过程中。在客户购买前,客户关怀为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建立打开了一扇大门,为鼓励和促进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作了前奏。购买期间,客户关怀则与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将服务提供与客户的期望相吻合,满足客户需求。购买后,客户关怀活动则集中于企业高效的跟进、圆满的完成产品维护和修理的相关步骤等,使客户能够重复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会把客户关怀的注意力放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上,努力营造出友好、激励、高效的氛围。但客户关怀并非是一味地追逐客户需求,也不是单纯为客户赠送礼物,或是说上一句温馨的话语,也绝非是简单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按部就班地去实施。
客户关怀需要全新的理念贯彻始终,需要落实到每个服务细节,更需要用心关怀让客户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服务文化魅力。因此,现代企业实施“有价值的客户关怀”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注重客户的“内心需要”
“客户是上帝”口号总在耳边响起,但我们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他们想要的服务究竟是什么?我想,其实大部分客户衡量一个公司服务的好坏标准,不仅仅是窗口的“笑脸相迎”,而是能为他们真正解决问题,不是日常服务的好坏,而是它对于造成的失误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态度。
客户往往非常关注服务人员对他的态度,当客户觉得服务人员是尽心尽力地为他好时,就会集中服务优点并加以放大,从而掩盖缺点,反之,他们会集中缺点并放大,从而完全抹杀全部优点。
大部分的人都有过在商场排队等候的经历,在无奈和烦躁中,服务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茶水”就能大大缩短客户的心理等待时间,提升现场客户感知,减少客户抱怨。
二、提供“创造惊喜、恰如其分”的客户关怀
假设你给了客户一个惊喜的体验,即使其它方面仅仅是一般的,也会得到客户的很高评价,相反,一旦在非常关键环节上犯了错误,哪怕是犯了看上去并不是错误的错误,也会使客户的体验下降,其它处处都做得很完美也可能会毫无价值。
“提高服务”很容易被当做一句不疼不痒的口号,也很容易被作为一个“舍生忘死”的理想,其实,只要将心比心,你就会发现客户的要求其实并不多,但企业必须以行动来见证。这决不仅指“礼貌迎客”、“微笑服务”。客户希望被重视,希望我们认真对待和仔细倾听他们的诉求,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信息并正确解答提出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到:客户使我们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是客户给我们发薪水。如果服务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处处替客户着想,通过恰如其分的客户关怀,帮助客户提升其礼品的价值和送礼品的效果,客户怎么会不满意,怎么会不忠诚。
三、实现“标准化,提供差异化”的关怀服务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个客户都需要关怀,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需要不同的关怀定位。对各类客户(偶然旁观的客户,有意购买还没有做决定的客户,不满意的客户,过去的客户,甚至还包括还没有完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使用我们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都要实施针对性关怀。
商场对特殊的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帮助和照顾,比如孕妇、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可以优先办理业务,也可以提供到休息席的专项服务,提供儿童座椅、助听设备等等。也可以为商务人士提供笔记本用交流电源、无线网络免费接入等等。遇到过当天生日的顾客送上问候,播放生日快乐音乐。
四、提供“独特”关怀服务,体现“有价值”的细节服务
客户与企业的接触点很多,几乎在所有的点上都可以开展客户关怀服务,但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有足够的价值,根据“峰-终定律”,我们应该选择服务过程中的.峰值体验和终点体验来更好的将客户关怀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客户关怀的过程更要与产品和服务密切结合,充分利用这些难得的时机来为企业营销服务。
比如,人们都有在营业厅、餐馆等待或在医院长时间候诊的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有些机构会提供诸如送水、看报等服务,但其实应该更好的利用这段难得的机会做好主动营销,比如知识普及、产品介绍、互动活动,都可以在提高客户感知的同时达到很好的营销效果。
五、注重与客户的“双向沟通”
现代社会讲究沟通与互动,企业更应该主动收集客户反馈,不仅仅依靠意见本、客户的投诉等,要主动的通过各渠道收集客户意见,主动改进。让客户有充分的主动表达的机会,不仅会降低投诉,更会大大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密切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捕捉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说,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客户经理的工作质量。
总之,“客户关怀”真正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有价值”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市场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打造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如果企业把每一次服务工作,都当作是对客户的“关怀活动”,那么充分发掘其细节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钧.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03).
[2]桂琳,咚仁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研管理,2007,(04).
[3]赵新栋.海外并购的风险控制[J].中国检疫,2005,(08).
最多被引用的是 埃里克·斯蒂芬·兰德(1957年2月3日生)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怀特黑德研究所成员、麻省理工和哈佛布罗德研究所主席。他是人类基因组医学的参与者之一。他所写的574篇文章共被引用次,只有3人被引用次数超过20万次。
一些知名专家发表多少论文怎么写?答案如下:第一步是写明白它的含义,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在以结果为导向,工作职责最终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并对价值进行优化即可。
据了解,白蕊师从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间的课题是利用结构生物学的手段来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机理,发表的高水平研究论文8篇,被引用次数600余次她还入选由中国科协评选的2018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5人名单,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未来学者,奖学金等殊荣2020年是白蕊重要的一年在2月11日,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她获得了,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值得一提,这一奖项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仅颁给15人
杨雪,1993年出生于南京,从小就是个“学霸”。她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这位“90后”科研工作者自2011年起开始在国内进行研究论文的发表工作。凭借着出色的科研能力和极强的科研天赋,杨雪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生物物理学联合会等机构的认证。在科研领域中获得如此高评价也不是偶然。
杨雪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对“细胞中如何找到合适的分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从学生时代开始,她就把质疑当作一种习惯,她在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就业时就曾多次主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疑问。面对导师的一次次质疑,她始终坚信:“质疑并不是坏事”,这也可以让她更加专注于探索未知领域。
杨雪是一位真正的科学爱好者,她一直都在思考着有关生命科学的问题。很多时候,她不愿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探索,而是会选择向未知的领域发展,她认为“对于科学,敢于质疑,并且敢于付出,这是最好的”!科学研究需要有一颗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心和勇气。然而在实验室里要有一个宽松活泼的氛围以及敢于去质疑的心态。
杨雪表示:科研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总能取得一些突破。在实验中,她会遇到一些麻烦,例如有时候在一些简单操作之后,实验结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验证。她就会对这些细节进行反复地试验。有时试验失败了,她还会重新来做。“既然我已经知道答案,那我就尝试一下吧!我相信问题是没有那么简单的!”杨雪从不害怕遇到难题而放弃努力,也不害怕失败而畏首畏尾,她只想着让实验结果达到最好成绩。
斩获诺贝尔奖是妥妥的。其实,别说是最终攻克这一世纪难题,就是让研究成果更接近攻克难题一点,都足以获得诺贝尔奖了。
我认为学术水平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中国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2022年10月31日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位女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人奖金为100万元,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位于获奖名单之中,据悉29岁的西湖大学女科学家百蕊是完全由本土培养的青年学者,从7年前开始跟随施一公院士扎入RNA剪接体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她参与并主导完成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系列成果,目前这名青年科学家获评青城将以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6篇论文,实现多项世界级突破。科研的成功与年龄无关科研的成功与年龄无关,主要是看个人能力。白蕊在科研上并不缺少天赋,她自己也承认,她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是,要知道:能把自己所做出来的事情做到最好,并且最终取得成果,这才是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在笔者看来,白蕊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高校里,攻读双博士学位。学术水平与年龄并没有必然关系。年龄并不会影响学术水平。百蕊的成长之路是相当励志的,内蒙古普通家庭出身的,百蕊从初中开始就坚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生物科学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不要出国,第1次保研清华去施一公的实验室以失败告终。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偿所愿,据悉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白蕊就成为了施一公实验室课题组的骨干成员,4年的博士生涯里共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9篇。目前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剪接体生化研究技术
我个人觉得是与年龄没有的,是跟他个人的阅历有关系,还有跟他的知识面有关系。还有就是他的学习能力。
前几天,有个很火的女科学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她就是杨红樱。29岁的杨红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今年3月16日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杨红樱获得了《自然·生物技术》2019年度华人青年科学家奖,奖金是100万元人民币。杨红樱这位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就没有这么好运,她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连续6年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文章过 SCI的女性成员。在2017年10月12日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当时杨红樱才29岁
杨红樱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自然·生物技术》2019年度华人青年科学家奖的女性科学家之一——首位获奖华人科学家。杨老师虽然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普通学生,但是她的成绩却很不错。她也是近年来美国 NIH、 NATO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中国学生。杨红樱从上大学开始,就有机会参加 NIH、 NATO等国际知名学术组织,还多次参与学术活动。并且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不少于60次。杨老师目前已经有2篇文章被发表。
杨红樱在2017年的研究中,主要研究细胞凋亡和转录调控领域,并用 CRISPR/Cas9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系统——K-Methods,利用该系统,科学家们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得细胞死亡的相关信息。 据了解,K-Methods会将研究对象产生的大量基因组碎片切割成成千上万个单独或群体,从而影响目标 DNA序列。杨红樱团队经过了长期的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K-Methods可以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和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