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首次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论文首次发表时间

发表论文 多久能发表 ?有很多人快到评职称提交评估材料的时间,各种考试都通过了,但还没有发表文章,即使加急发表,但也不能保证100%的发表成功,比如参加各类考试而耽误些文章,导致文章不符合杂志的要求,同时期刊杂志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出版延误的原因,如版面已经排满,这是很耽误时间的,或许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之后才会有版面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把握好发布时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最为合适 呢?职称评审一年只有一次,一年的延迟对于作者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不言而喻,下面具体讲下发表论文什么时候发表最为合适。 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8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 核心期刊 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评职称之前3-6个月收到刊物就行,不要提前太多,也不要迟于3个月。原因是这样的:太早发表,可能评职称的要求变了,还要重新发表,而且刊物容易丢失;太晚发表也不行,如果刊物发行延迟,势必影响晋职,另外,刊物在知网收录还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所以最好能提前3个月-6个月的时间拿到刊物,这样比较保险。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首次发表论文时间

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比较合适?论文在写作完成,检查没有问题之后,就要选择期刊进行投稿了。论文在投稿之后通常会有三个审稿环节,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作者来说也是非常的煎熬的。因此作者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一时间问题,那么论文什么时候投稿发表呢? 这个要看作者是投稿的什么期刊了,期刊级别的不同,审稿周期和发表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省级的刊物发表的时间一般都是比较短的,审核的周期大概在一到三个月左右。核心期刊的话,核心期刊是都需要预约排版的,审核相对来说也比较严,因此时间相对也要长一些,一般8个月到一年,有时候可能还要长一些。 因为发表论文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投稿、审稿、录用/被退稿、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尤其是审稿,作为论文发表前必不可少的流程,论文审稿时间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占用时间最长的。如果一次性通过还好,要是因为论文内容问题出现反复退修、审稿,势必直接导致论文发表时间增加,在投稿前对论文进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提醒作者的是,虽然说现如今有很多的刊物都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建议作者们提前做准备,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可以说是各个正规生物杂志社都面临着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的情况。所以说,就算作者是这个时候要发表论文,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好,这样到时候直接发表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担心时间来不及。 当然,想要论文发表周期快,就要做到论文质量高;论文内容能够引起编审人员的阅读兴趣,标题有吸引力;论文的字数和格式要符合所投稿期刊的要求。这样,论文在审稿的过程也能够更加的顺利,论文发表的周期也就会快很多了。

论文从初稿到发看需要三四个月左右。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

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

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

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

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

陶国泰首次发表论文时间

一、什么是自闭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于1943年首次被美国精神病医生里奥.肯纳观察记录并发表。我国于1982年由陶国泰医生首次研究并发表。         孤独症到底是什么呢?在DSM-V出来前,把孤独症归于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对患者的社交、沟通和行为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谱系障碍”,是终生疾病,每个患者的症状都是不同的,包括程度、症状最初体现时间和症状。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婴幼儿自闭症、雷特综合症、儿童期分裂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2013年5月,美国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归于精神发育障碍并单独分类为自闭症谱系障碍,不再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         孤独症的四个标志性性行为特征: 1.与一般人群不同的社会交流障碍 2.语言与交流方面的障碍 3.对变化的拒绝、对规律的遵守、动作的怪异、重复性行为 4.在儿童期体现症状         目前的研究表明,孤独症没有国籍、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的区别,是一种终生障碍,尚无根治方法。 二、病因         现在国际上并没有找出确切的病因,一般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基因 目前,在识别与孤独症有关基因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多种基因以及基因突变,还有一些基因或者染色体疾病。 2.大脑结构异常 大脑受损,大脑异常生长等 3.环境风险因素 环境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与孤独症有必要关系(有研究表明,父亲年龄越大,孩子患孤独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部分孤独症患者还经历着其他障碍的伴随(恐惧症、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焦虑症等)或者生理方面的困扰(睡眠、消化系统异常、过敏等)。这些现象进一步证明孤独症的复杂性。 三、发病率         在我国,并没有适合被官方引用的具体数据,参考一些研究,有的说我国的发病概率为1:100,有的说为1:88,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参考部分地区(2007年香港16:10000;2011年台湾28.72:10000)         美国目前的比率为1:68,韩国为1:38         在孤独症患者中,男孩的患病几率大于女孩,在5:1,中国的话在6:1至8:1中间,但是孤独症女孩的病情会比男孩严重。目前,孤独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这与诊断技术不断更新,社会对孤独症关注更多有关。 四、自闭症的特点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问题是沟通、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部分还伴随着感官系统的失调。 1.沟通         孤独症儿童多数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有些终生没有语言。有语言的孩子能表达简单需求,但不能主动发起对话,有怪异的语调等等,他们在沟通方面有以下困难: 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只会用尖叫,哭泣表达意愿 不能描述环境中使他们不适的现象 不能提抽象的要求 不能明确表达自身的感受或不适 不明白指令 不能与人进行互动式对话 误解别人的意思 不能维持对他人的注意力 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情绪 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想法做出解释 不能与他人协商沟通或者讨价还价 2.社交         这里指的社交是指儿童与他人之间进行的社会性互动,发生在孩子与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之间。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极大特点是缺乏目光对视。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方面的困难有: 缺乏目光对视(或者斜眼看人) 不寻求互动式沟通 不能分享 不能根据他人给出的非语言信息做出反应 忽视环境信息 不明白不同场合的社交规则或礼仪 3.刻板行为与思维         刻板行为是指重复发生缺没有社会性功能的行为,比如甩手、晃动身体、把物品排成特定形式等,由刻板行为与思维造成的困难有: 因为不断从事不具备功能的重复性行为而使别人觉得怪异 无法承受自己认定的方式或顺序被打乱 不能意识到别人和自己的想法未必是一样的 以为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不能忍受别人不遵守规则 不能接受变化 不会活学活用,学会的技能不能在生活中泛化 兴趣狭窄 不善于组织、计划和安排 4.感官失调         感官失调分两种,一种是超敏(过敏),一种是低敏         超敏是指神经系统对某些感官刺激过度、只是很小的刺激就可能让孩子感觉到刺激的过度。         低敏是指孩子感受或者意识不到正常水平的感官刺激,需要更大的刺激来触发神经系统。 常见的超敏症状: 触觉:不喜欢穿新衣服,不喜欢被别人触碰,身上弄到脏污或水渍一定要换衣服 听觉:捂耳朵,被突然的尖锐的声音吓到,不喜欢理发,经常哼哼唧唧(发出声音来抵御外界声音) 视觉:喜欢关灯,不喜欢阳光,避免目光对视,斜视,可能有阅读障碍 味觉:口味清淡,不喜欢尝试新的食物,挑食,经常作呕 嗅觉:不喜欢特定香味,闻到某些香味会作呕,经常捏住鼻子 运动与平衡:行动时要抓住某些东西来保持平衡,不喜欢粗糙的地面,晕车,不喜欢被推,避免粗暴的活动 本体觉和空间感:不喜欢剧烈运动,动作笨拙,常常撞到东西,可能出现肌无力现象 常见的低敏症状: 触觉:喜欢粗暴的活动,对温度和疼痛没有反应,手上喜欢把玩东西,自我伤害 听觉:喜欢敲敲打打,喜欢鼓类玩具,喜欢厨房卫生间等地方,喜欢大声的音乐、热闹的场所 视觉:透过指尖看光线,喜欢开关灯,喜欢图案,喜欢旋转的物体 味觉:口味重,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喜欢舔东西(非食物) 嗅觉:喜欢气味重的东西,喜欢闻东西,喜欢喷了清新剂,香水等场所 运动与平衡:喜欢秋千,喜欢前后摆动身体,喜欢转圈,不喜欢静坐,喜欢保持动的状态 本体感和空间感:喜欢跳跃,走路时脚步重,喜欢靠着人或物件,喜欢推拉类的活动

我儿子在深圳儿童医院测评智商157不知道他们怎么测试得出结果.不过我儿子今年4岁半能认识汉字1500左右记忆力非常好,平时都是玩他自己东西脑子都是想他事情特别专注,有时玩一个东西可以持续1个小时不叫他还想继续玩,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特别强。交流方面的确跟其他小孩不一样,问他什么才跟回答说什么,但是经过遇到不懂问题会问这个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啊!好奇心强 并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的思想。已经与普通的人不在同一个境界上。 举个例子。就比如大人跟小孩儿一样。当然只会逗小孩儿玩儿。或者给他们讲故事。他们有事情的时候是不会跟小孩子商量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前遇到过一个小孩儿。12岁,他的课外读物是四大名著。或者各种小说。他们老师说他不愿意跟同学们交流。经常都是一个人。可是他跟我玩的挺好的。后来我就问他,你的性格挺好的,为什么不爱跟同学们交流?他跟我说和小孩儿有啥说的。我一听。你不也是个小孩儿吗?或许他的思想已经很前位了,跟同级别的小孩儿。不在一个频道上。 高智商的人或许也这样吧。他们并不是很孤独。只是没有遇到。能聊得来的人。 以前听到一句话。说强者的路都是孤独的。或者就是这个道理吧。他们很孤独。是因为没有找到可以同行的人。 高智商人群 更容易焦虑、抑郁、自闭? 在不少人眼中,聪明人的生命轨迹总是光彩夺目的,比方说,在标准智商测试中表现良好的人,往往在课堂上和工作中都表现得更好。可是不久前,却有一个对于高智商人群的坏消息——据克里蒙特学院联盟培泽学院的科学家发表于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成果显示,高智商人群罹患焦虑、抑郁、自闭等症状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大众。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量高智商人群样本,发现在这群人里面,抑郁症、躁郁症、社交焦虑和强迫症,以及缺陷性多动症和自闭症等等非常普遍,这还仅仅是心理上的;在生理上,高智商人群则受到环境过敏、哮喘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威胁。而且,智商越高,这种心理或者生理的障碍越严重。 “从天才到疯子,仅有一步之遥”,这是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的一句名言。过去的研究曾指出,天才与疯狂的关联性,大多是由一个名为“DARPP-32”的特定基因所引起。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一生都在与精神分裂症对抗。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和普通人群相比,“聪明人”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方面。超高智商人群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表现出“过度亢奋”的症状,使身体机能承受超出常人的压力。 专家观点 天才有个过度亢奋大脑或身体 容易产生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 在匹兹学院研究者的这次最新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过亢大脑/过亢身体”理论,来解释他们这次的实验发现。这个理论认为,超高智商除了众所周知的这些优势之外,还跟心理和生理的“过度亢奋”有紧密的关联。关于这个特殊的词汇,不少人都会感觉好奇,究竟“过度亢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与我们所认识的“亢奋”是同一个意思吗? 就此话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黄健老师。“按照研究者的观点,过度亢奋应该是指——应对特定的生活事件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程度要显著比正常人强烈。在心理学领域,更多学者会用‘过度应激敏感性’这个概念,来描述这种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黄健告诉记者,这个概念的具体表现相对比较典型,例如具有过度应激敏感性的人群对于稍微嘈杂的声音,会引起较为明显的生理反应以及伴随的心理不适。 波兰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具有“过度兴奋”特点的人群常常会对环境威胁或伤害有非常强烈的反应。比如,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可能会过分分析老板的批评,这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压力反应,并使人更加焦虑。研究者认为,像这种“恶性循环”的相互作用,在高智商人群中更为常见,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画家梵高以及作家杰克·凯鲁亚克都被认作是天才,但他们都展现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怪咖的“秘密”: 身边所有“谢耳朵” 都是低情商吗? 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都知道,谢耳朵是一个典型的怪咖,智商爆棚的他总会为了某些小事喋喋不休,不但神经质,而且高傲又孤僻。虽然不是每个智商高的人都是低情商,很多人都会有同一个感觉,就是发现身边的“聪明人”比较难相处,或许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太古怪”。 事实上,根据 历史 记录显示,在过去确实有不少天才科学家或艺术家都属于“怪咖”的范畴,因此有研究者曾提出“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的结论,认为与 社会 智能相关联的脑区,和其他智能是不同的。 “首先‘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这个观点只是基于 历史 上的少量样本的直观检验,并不一定准确。”黄健博士说,其次,如果一定说高智商的人可能难相处,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上述匹兹学院的研究发现高智商人群具有较高的应激敏感性,他们对于事件会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因此这个群体,或许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他人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表现出较难交往的现象。 天才科学家牛顿的一生是天才与战斗的一生,然而不善交际的他,人生却充满了孤独。黄健博士告诉记者,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 社会 现象,还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高智商人群解决问题能力会更强,因此也会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所以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智商高的人都是低情商且难相处”。 话题延伸 “高”智商 一定“低” 健康 吗? 你知道吗,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与人的后天学习、 社会 环境有关;而流体智力,则与人的天赋有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生高智商。虽然说,凭借有限的研究,目前暂时还不能完全证明高智商是心理疾病的高危因素,但高智商和心理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些关联机制。那么作为“高智商人群”,应该如何调节自己,才能既拥有发达的认知能力,又拥有 健康 的心理状态呢? 在研究领域放眼望去,并非所有的“消息”都对聪明人“不利”。有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就发现,高智商孩子长大后更 健康 、寿命更长;还一项新研究发现,快速反应时间与降低早期死亡风险和高智商有关;同时也有其他证据表明,智商可能是好的基因和中枢神经系统效率的指标。 无论如何,关于智商和 健康 之间关联的研究,任何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发现都是非常好的。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最终会影响关于心理和身体 健康 的看法。如果“过度兴奋”是造成“智商- 健康 ”关系机制的正确缘由,那么遏制这些不良反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帮助人们过上更幸福,更 健康 的生活。 不是 问题反过来也可以问“孤独的自闭症患者都是高智商人群吗?”有点心酸和无奈,自闭症患者大部分不仅不是天才,智商还远在正常人之下。 如果看过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雨人》,或许会觉得虽然自闭症患者的日常表现有些奇怪,但他们是天才。诚然,自闭症患者中的确存在天才,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现力的三大规律的牛顿;集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于一身的达·芬奇等等均是自闭症患者,但他们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为什么普通人会有自闭症患者是天才的错觉?因为往往只有天才才更有可能被世界看见。 典型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有着明显的区别,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智力发育正常甚至超常、但和正常人进行日常交流仍然较为困难。更为重要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人群占比不到10%,学者症候群患者更是寥若晨星,媒体出于流量的目的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对自闭症的报道产生了偏颇,导致映入公众眼帘的往往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和学者症候群患者。这类人群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对某些领域极感兴趣,有异于常人的才能和禀赋,由此部分公众在媒体的误导下将自闭症与天才画上等号,对自闭症的本质认识不清晰,这种错误观念混淆公众视听。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李连杰和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你会发现另一种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文章饰演的“大福”,其现实版的原型是弢弢,弢弢的母亲是田惠萍,她是北京市星星雨孤独症教育研究所的创建人。‍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中的一种,主 要表现为持久性的 社会 交流交往障碍与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 目前国内的自闭症发生率调查呈现地域范围小、覆盖面窄、专门性差的特点。 如2007年北京市残联用抽样调查测算出北京市儿童的自闭症发生率为0.09%,2012年深圳市仅仅对深圳市18-24个月的婴儿进行的抽查。美国自闭症和发展障碍控制网络通过调查美国于2006年出生,2014年为8岁的人得出自闭症患病率为16.8‰,并表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自闭症患病率1%~2%。以1%~2%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自闭症人数为1395~2790万人。1908年,自闭症的概念被提出,但我国对自闭症的研究步履缓慢。1963年,我国学者纪明等人翻译的英国W.Mayer-Gross、Eliot Slate、Martin Roth的教科书《临床精神病学》出版,这是我国研究自闭症的伊始。1982年,陶国泰发表论文《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自闭症问题逐渐进入我国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公众关注的视野。儿童自闭症问题流和媒体流汇合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社会 关注和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自闭症”这个名词,但鲜有人知道自闭症到底是什么疾病,有的人甚至分不清自闭症和抑郁症,有的人认为自闭症就是天才,也有人把我们日常中说的“我自闭了”等同于自闭症。 自闭症目前病因并不明确,其变异基因多达三百至五百种,千变万化的基因组合共同表现出一类残疾特征,这种异质性让医学领域难以找到疾病的生物学根源,无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只能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判断其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但明确的是自闭症不是后天疾病,不是心理疾病,不是家庭缺乏关爱,而是先天性的。 就像是盖一栋楼,一开始的设计图就是有问题的,盖出来的楼注定要崩塌。自闭症患者天生就有广泛性的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何谓“广泛性的发展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有以下十二个,无口语、会话能力缺陷、特殊用语、内在语言、非口语表达障碍、同僚互动困难、分享 情感 困难、缺乏互惠行为、狭隘的兴趣、固执行为、重复身体动作、只注重事物细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位自闭症患者兼具以上所有障碍,有的自闭症患者可能会说话,但是有固执行为,有的自闭症患者分享 情感 困难,但不会重复身体动作。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自闭症患者。故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普通人要辨认或者了解自闭症患者,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智商高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不会人云亦云,看待事物的心态也比人高一筹,有时候会在独处的时候和自己对话。和孤独无关,只是内涵丰富些罢了。更不是自闭症了。 更容易 首先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社交障碍、沟通能力、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 社会 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而且,80%的自闭症人士的智商因为自闭症影响而低于常人。 不可否认,部分自闭症人群因为他们刻板的兴趣,从某一方面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智商,但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就是,自闭症人群并没有比正常人群更高的智商。 很遗憾,就目前我国的宣传,很多人不了解自闭症,认为自闭症仅仅是内向,不愿意说话,喜欢独处。而且好多年轻的家长相信了所谓的贵人语迟,耽误了孩子的康复与干预。 那么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学习自闭症知识,在 社会 上也为自闭症人士提供帮助以及宽容。 不是的。这个没有绝对!孤独症是一种发展认知障碍 不一定,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 不是

第一部分 了解孤独症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 社会 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 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2、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是的。孤独症的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 S 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 "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3、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4、孤独症属于哪类残疾? 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5、国际和国内首次诊断孤独症是什么时候?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 a n n e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 里面列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 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6、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 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7、孤独症的发病有性别差异吗? 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6/1。 8、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 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 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9、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 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 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10、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吗?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功能逐渐倒退产生孤独症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终生。虽然科学与及时的康复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不断进步、走向独立,但并不表示孤独症会止于儿童时期。 11、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患有孤独症? 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 (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 (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 (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 (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 (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12、如果第一胎是孤独症,第二胎有没有可能还是孤独症? 如果没有明确的基因检查,生第二胎确实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90%以上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也能生下正常 健康 的孩子;如果第二胎生女孩,患病的危险性更低;从世界各国的案例来看,连续两胎生孤独症孩子的例子很少。 13、孤独症症状一般出现在什么时期? 根据卫生计生委于2010年7月23日颁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 其中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的症状,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出现了倒退,并开始出现孤独症症状。14、孤独症会误诊吗? 因为孤独症的诊断是基于行为症状学指标,所以误诊难以避免。如果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误诊一般不会出现。 最可能出现的误诊会出现在某些情况非常轻的孩子身上,他们的症状有可能被医生忽略了。 另外,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如果经过系统的训练他们的情况会有明显的改善。 也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或者家长会觉得孩子被误诊了,其实是由于孩子的整个状态恢复得较为理想。15、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1)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2)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3)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16、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表现都一样的吗?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每个人都不同。智力方面,从智商不足40到高于120的天才智商。 语言方面,从毫无语言到机械仿说、雄辩甚至诡辩;社交兴趣方面,从对人毫无兴趣到对人感兴趣到烦死人家。 兴趣行为方面,从瓶子盖到天文,从砖头瓦块到地图、交通路线,从广告到 历史 传记,从不识数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万年历、开平方以及数字演算,从不识字到过目不忘的识记天才。 除了孤独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异性表现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相同。 17、孤独症儿童不会说话吗? 孤独症儿童"会"说话,但普遍缺乏语言沟通能力。 现有数据表明,大约25%的孤独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或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康复训练后,随着 社会 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逐渐发展。18、孤独症儿童智力有问题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09年的调查,大约46%的孤独症儿童拥有平均值或者平均值以上的智商。 虽然目前尚无灵敏可靠的测试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数也仅代表一个估测。 不过这个结果可以说明部分孤独症儿童拥有与普通人群一样或更高的智商。也有研究报道6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19、孤独症患者会有攻击行为吗? 孤独症患者一般不会有意攻击别人,只是由于其沟通和表达障碍,有时会用异于常人的方式与人"沟通",或人们不理解其需求和意愿的时候,会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孤独症患者全无"害人"之心,不会算计人,缺乏反抗行为,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人。 20、孤独症儿童都特别聪明吗? 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大部分没有特殊能力表现,只有小部分表现出"孤岛智慧",在绘画、乐器、音乐、色彩、计算、机械记忆、方位辨别等方面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如果加以合理引导与培养转化,这些能力对其职业开发会有积极意义。21、孤独症儿童感觉方面有问题吗? 研究显示,56-90%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大部分会有感觉方面的问题。 如,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触觉异常:不喜欢拥抱或触摸;痛觉异常:多不怕痛;视觉异常: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倒视;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怕坐电梯、喜旋转。 22、孤独症儿童运动方面有问题吗? 部分孤独症儿童在运动功能方面也存在着过敏或低敏的表现,比如不喜欢粗糙的地面,容易晕车、晕船,不喜欢被推,行动时总要抓住某些东西来保持平衡。 还有些喜欢前后摆动身体,喜欢转圈,不喜欢静坐、喜欢保持活动状态等。 23、孤独症会合并其他疾病吗? 超过70%的孤独症患者会有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其他病症(共病)。 常见的是精神障碍、感知觉异常、胃肠道问题、注意力障碍、智力障碍、癫痫、免疫失衡、焦虑抑郁等。 这些病症对孤独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以及预后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4、孤独症有药可治吗? 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 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精神病类、抗抑郁类和治疗多动类的药物对治疗相关症状会有帮助。 25、在公共场合应当怎样帮助孤独症儿童? 作为陌生人,看到孤独症儿童时,根据情况可以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他们主动和你打招呼,我们可以点头微笑做出回应。 如果他们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可以忽视,不要给家长乱出主意,有时候忽视也是一种包容和接受。26、"世界孤独症日"是怎么回事? 世界孤独症日全称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旨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每年4月2日,联合国会发布孤独症日宣传主题,联合国秘书长会发表讲话,世界各地也会进行各种宣传倡导活动。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首次发表论文

自己投,因为现在好多代投其实是有风险的,目前已经有很多代投sci被撤销了,所以我们尽量自己投,如果我们项目做的很好,是没有问题的呦。拓展资料:研究生如何发表SCI医学论文?SCI论文发表过程一般分为基础准备、调研、研究和运算、整理、投稿等五个阶段分别做简要介绍。一、基础准备阶段要完成一篇SCI论文基础准备必丌可少。首先你要有该研究方向必备的理论知识否则原版的文献你根本看丌懂人家做的报告你根本就听丌懂。这方面一定要准备充分前期可选修一些与业基础课程并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献做了相应的了解。对参考书上和文献上相应的公式逐一认真地一一推演。当然在看文献的过程中你还要去查找相关的文献因为有些公式是从其它文献中引用而来如果丌查你根本就丌可能推得出来。可以说在研究生阶段查阅文献和相关信息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二、调研阶段导师会给了你一个课题一般会有一到两篇最核心的参考文献。首先你应该精读它们如果做的是第一个课题最好将人家的结果重现一下用以验证一下你的基本另外也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当然在精读这一到两篇文献的同时你可能也要去查阅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一般到你真正深入调研时可能你阅读的相关文献已经有二十篇以上了。在调研的同时你还要明确你的这个工作到底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是一个新问题还是老问题如果是老问题则必须用新方法戒新模型你期待的结果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三、研究和运算阶段研究目的明确后下面就应该是研究的方法戒模型了。主要是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是大型计算一般先建立基本的物理模型然后用FO RT RA N迚行程序计算因为有相当的偏微分方程是没有解析解的只能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数值解。所以这一阶段其实是最枯燥的。一般用S S H戒XWI N 32连到系里工作站上在工作站迚行计算结果如果丌满意再调整模型输入参数第三个课题计算过程大约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数据出来后用ORIGIN戒ID L画图再不观测对比如果符合得很好即能自囿其说的话你就快OK了。当然这一过程极其艰难中间还要丌时不老板讨论对模型迚行一个小的调整戒修正。其它与业我丌知道反正我们与业如果你的计算结果不观测符合得很好那就说明你的模型至少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再牛的refe ree也丌会拒你的稿子。四、整理阶段一旦你的结果很好时老板就会告诉你把你的工作整理一下吧。成文时最好规范一些现在科技文献编辑一般都是LaTex软件这个软件学起来并不难最大的特点是生成的PDF文件极其漂亮。每一个SCI杂志都有LaTex模板你只要将相应的地方换掉就可以了。可能在插图和编辑公式表格时麻烦一点一般大约两三天即可熟悉它。中国人一般写这两部分都没有西方人写得那么简明。 Introduction中先介绍不你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其它人的工作这一部分中一般要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然后简要介绍你的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及你paper的结构安排。Discussion中主要对你的结果做一些简单的讨论比如你的结果可能预言一些什么样的现象你的结果有些什么样的丌确定性。summaryandconclusion中一般会介绍你的工作的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得到了什么结论?除非你很牛一般结论丌能太肯定may多用一些会更好。当然还可以把你的结论不一些大牛对比如果差丌多的话就会更加使得你的paper被accepted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如果你是第一次用LaTex插图(请注意只能插ps oreps格式的图)戒制表将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丌过这丌冤枉等你写第二篇文章时你就会轻车熟路了。五、投稿阶段上学吧论文查重 一般第一次投稿最好投母语非英语国家的杂志一篇文章可能被接受的条件第一文章的内容要让実稿人surprising一下。第二你的想法的新颖性也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你的文章如何从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也可以说成是想问题的角度不要墨守陈规!当然拒稿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你的文章对该杂志并不适合。二是refe ree认为你的研究没有什么价值或者没有什么新意。如果是前者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杂志重投即可。如果是后者要么重换选题要么你确信你的研究有价值可以向编辑提出更换refe ree,我们系就有这种情况文章之后后来还较快地被接收了。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不算刊物。会议论文算期刊论文吗这个不算是期刊的哦!只能算是会议资料,以及论文发表的一种的一种形式!补充:虽然说不是期刊,但这种论文的发表对于你评职称等等职业资格的审定是必不可少的哦!什么是会议论文?会议论文是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宣读首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是属于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这样发表的论文一般也会作为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会议论文,要看会议主办单位,有一些学术会议,在会前出论文集,会后不再出版论文集;有一些学术会议,在会后正式出版论文集,具有出版社和ISBN号。会议论文不是期刊,肯定没有期刊号。

论文首次发表

新手如何发表论文?有很多同学们在刚刚进入大学对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没有经验,带大家了解怎么去发表你想学习研究的领域论文的发表。 1、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视角。对刚进入学校的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当前的研究状况,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去网络上去寻找一篇自己领域有权威性的论文。根据论文中记载的文献和论述还有有关人物,把他们记录下来,在网络上继续搜索与他们有相关性的论文还在期刊,去了解,阅读,看能否给予自己灵感和方向。这个方法会让同学们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认知与了解,这也会对今后的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是一名小白还不知道去阅读,一个方法就是在这个专业领域阅读大量论文,看能否启发自己的感觉,不妨可以读一下我撰写的《如何实用并且有效的阅读研究论文?》,或许会为你节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2、模仿别人怎么去写。 如果你说一个小白,还不知道怎么去研究,怎么去针对研究去撰写,那么就去模仿,把那些优秀的论文copy下来,慢慢的一步步去模仿他们的句子,模仿铁马怎么去假设,去对假设进行检验,怎么得出研究方法,怎么获取结果探索等等。先模仿着,让自己有一个研究撰写论文的规律和习惯。 3、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且谦虚地接受建议。撰写文章后,不要急于发布它,改变工作非常重要,毕竟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就做好,在初稿写完后,逐字逐句的去仔细阅读它,先纠正所有错别字,符号还有语意不通的地方,以确保不会犯那些低级错误,从而显得你的论文不够严谨,然后你可以把初稿给你老师同学或者师哥师姐去看让他们给你建议,不管是什么建议你都要仔细去研究,他们的想法和方向是否正确。毕竟接受建议不代表认可建议。 当你最后整理完一篇论文并经过精心的修改后,不要以为事件已经完成,你需要做的是耐心地研究每份期刊的提交要求。在决定去哪种期刊投稿后,有必要根据期刊数量,格式要求,标题要求,中文和英文摘要完整修改格式。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关系你到底能不能被他们收稿,无论你的论文创新性有多好事实上。最后当你都准备好了,投稿等回复的过程又是漫长的,短着一个月,慢着三个月甚至更长,如果被打回来,你一定要根据他们提的意见一条条的修改,并说明修改详情,一定不要偷懒。

1、投稿。2、审核即审稿。3、审稿结果。4、交费。5、安排发表。6、寄送样刊。1、投稿。这是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将自己的论文稿件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即时通讯软件这三大方式发送给编辑。2、审核即审稿。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顺序对论文进行审稿,,有的期刊杂志收取审稿费,如果您的论文需要加急发表,请在投稿时标注清楚,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关于论文发表时间影响因素可以阅读《是什么影响论文发表时间长短》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3、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被录用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没交纳版面费。关于论文三审可以阅读《什么时候论文需要三审》,了解一些审稿知识。4、交费。这里的交费主要是版面费,交纳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流程。5、安排发表。版面费到位之后,即可安排刊期,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少部分论文发表可能会延期,原因很多,例如:有人安排加急。6、寄送样刊。论文见刊之后,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结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