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温州大学教授毕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温州大学教授毕业论文发表

杨柯,1982 年 1 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 年 12 月吉林工业大 学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 年 6 月至在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结构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 年晋升讲师; 1993 年晋升副教授; 1999 年晋升教授。曾任昆明理工大学, 电力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副主任 / 主任。现任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温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自然灾害学报》编委;《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温州大学学报》编委。1989 ~ 1991 年赴西德在 GhKassel 大学进修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荷兰Eindhoven 工业大学,曾在香港城市大学以高级副研究员身份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曾在昆明理工大学下属电力工程学院和云南省计算机重点实验室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先后为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弹性力学,塑性力学, 结构动力学, 高等结构动力学,有限元程序设计,数学物理方程,变分法等应用数学和力学课程;知识工程与人工智能,C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知识工程与工程中的专家系统, VB 程序设计等计算机应用课程;土木工程总论、岩石力学,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建筑结构, 特种结构、基础工程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近 5 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其中 EI 收录 1 篇,SCI 收录 6 篇。 学术专著一部:《流体结构互动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年 3 月 北京近 5 年来主持和以主要研究者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土工程安全评价和预测专家系统开发工具》(1998-2001);立项号:98E 048M《二滩地下厂房洞室群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1999-2000)《岩土安全监测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开发(1999-2001)。水利部重点项目《水锤调频控制》(1998-2001)。立项号: SZ98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种耦合条件下输液管道水击波运动特性的研 (2001-2003)立项号: 50079007

安徽郎溪人,文学博士,副教授。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在岗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第三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课题。此前已完成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项目。已出版专著2本:《〈近思录〉版本与传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版。《理学在浙江的传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版。独立编著1本:《近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版。并参与编写中文系本科生教材《古典文献学》,黄山书社出版2006年1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篇。如《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文献》2007年第1期。《明代中后期〈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考述》,《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4期。《宋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源流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徽州汪佑〈五子近思录〉源流考》,《安徽史学》2010年第3期。《〈战国策〉的语言艺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76期。《清末〈近思录〉官书局刻本比较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7期。《浦东图书馆专题文献建设探研》,《图书馆建设》2010年第3期,等。曾于2006年获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三等奖。 男,1960年生,江苏淮安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湖南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颜翔林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江海学刊》、《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江汉论坛》、《社会科学辑刊》、《人文杂志》、《福建论坛》、《社会科学》(上海)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40篇以上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汇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或摘录。颜翔林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8部,独立撰写《当代美学教程》教材1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怀疑论美学》、《死亡美学》、《后形而上学美学》等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分别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颜翔林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颜翔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原理、文艺理论、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等方面。美学原理研究独树一帜,受到美学界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 男,1968年4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吴俊教授,2005年6月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思和教授,2008年6月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张文杰百科名片 奉化市委副书记张文杰张文杰是一个常见人名,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本词条内分别是温州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北方交通大学校教授、奉化市委副书记、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2008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温州大学教授、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目录1. 温州大学教授简介主要成就2.武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论文著作国际交流3.北方交通大学教授4.奉化市委副书记5.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简介主要著作6.2008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师7.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简介生平8.温州大学教授简介科研成果9.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 温州大学教授 简介 主要成就2.武汉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论文著作 国际交流3.北方交通大学教授4.奉化市委副书记5.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 简介 主要著作6.2008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师7.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简介 生平8.温州大学教授 简介 科研成果9.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展开 编辑本段1. 温州大学教授简介 男,汉族,1952年出生,河北平山县人,中共党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技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计算机新技术与高层次继续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4部、多媒体教材1部、鉴定、出版软件1套。主持完成或参加教育部及国家十五规划课题4项;2000年获教育部多媒体网络教材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主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系统设计》分别获2003年、2004年浙江省精品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获浙江省高教2003年重点建设教材。 1970年参军,从事无线、有线通信设备维修7年。1978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通信与电子系统助教班结业。1993-2002年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系主任。2002年3月调温州师范学院工作。2004年10月任温州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虚拟教室模型与实现》等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教材4部、多媒体教材1部、鉴定、出版软件1套(高教出版社)。张文杰教授提出的虚拟教室模型被收入美国柯比中美文化交流网站,2002年被写入《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专业教材。1997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教育部、河北省等鉴定验收课题4项;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前期研究”课题组,并主持完成华北地区子课题的研究。1999年被评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会工作优秀个人。2000年获教育部多媒体网络教材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张文杰教授主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系统设计》分别获2003年、2004年浙江省精品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获浙江省高教2003年重点建设教材。目前参与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培养研究”、国家“十五”规划课题重点子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编辑本段2.武汉大学教授 职称: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2003年聘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学教授、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二十余年,熟悉世界最新肿瘤遗传学研究进展,对癌症的多基因遗传和癌变有独到的见解,其肿瘤遗传学研究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著作 :在多种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原始论文26篇(如J. Exp. Med.; J. Immunol.等)。国际交流 1998年聘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助教授,任美国《结肠直肠疾病》杂志肿瘤和免疫专栏审稿人及通讯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美国胃肠专科医师协会会员。 1977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1986年赴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做访问学者,经考核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在R. Dawkins博士指导下获博士学位后,被美国著名St. Jude 儿童癌症研究医院录取做博士后研究两年,师从M. Blackman博士和Peter Doherty博士(199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后又被美国著名西雅图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录取继续接受博士后训练。1998年聘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助教授,任美国《结肠直肠疾病》杂志肿瘤和免疫专栏审稿人及通讯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美国胃肠专科医师协会会员。2003年聘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学教授、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文杰博士从事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二十余年,熟悉世界最新肿瘤遗传学研究进展,对癌症的多基因遗传和癌变有独到的见解,在多种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原始论文26篇(如J. Exp. Med.; J. Immunol.等)。其肿瘤遗传学研究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辑本段3.北方交通大学教授 北方交通大学张文杰教授(1张)张文杰,1939年12月生人,1963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材料系。从事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40余年。曾历任北京交通大学物资管理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经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分委会主席、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物资流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工程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欧洲地中海管理学院DBA工商管理博士兼职导师,中国物流学会顾问、北京物流协会顾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理事、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网“物流系统设计”专家主持人。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被评为中国铁道学会学科带头人,2006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 张文杰教授是国内第一位提出“综合物流管理”理论的著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等。研究和创新了物流系统分析与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在国内物流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为建立全国第一个“物资流通工程”博士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及MBA研究生近百名。 课题、论文及著作 近年来张文杰教授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其中,“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规划研究”获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微机局部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奥运物流系统规划研究”项目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参加了“国际物流会议”、“海峡两岸供应链与物流会议”、“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等学术研讨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主要有《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中国流通经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物流节点选址模型与实证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供应链竞争力内涵与模型构建研究》中国流通经济、《基于交易效率的物流产业地理集聚分析》生产力研究、《物流企业组织变革系统动力学分析》物流技术、《现代物流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研究》物流技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研究》物流技术、《发达国家快运企业成功的关键》物流时代、《北京奥运物流:打造一个新的奥运记录》中国发展观察等;主要著作有《物资管理系统工程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线性规划》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管理数学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运筹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现代综合物流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物流管理(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奥运物流系统规划》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物流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编辑本段4.奉化市委副书记 张文杰,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安徽庐江人,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研究生。 历任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余姚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厅级) 、常务副市长。 2007.10-2008.01中共奉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8.01-中共奉化市委副书记、市长。编辑本段5.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简介 (1934- ) 河南封丘人。196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处长,《党史博览》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兼任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民主革命时期研究会副主任。主要著作 有:《河南抗战史略》(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共河南党史》(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获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光辉历程》(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历代名人辞典》(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历史经验与现实改革》(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历史的启示》(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共河南党史大事记》(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发表党史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试论河南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载入《河南党史研究》1986年第4期,获全国党史优秀论文二等奖;《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述略》,载入《河南党史研究》1987年第2期,《处之发整风经验是我党的宝贵历史财富》,载入《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民生斗争》,载入《中州学刊》1985年第5期;《试论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历史作用》,载入《中原抗战论丛》,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目前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仍为中共党史和河南地方党史。编辑本段6.2008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师 男,25岁,美国森坦那瑞大学MBA, CCMC中国职业经理人。 江苏无锡人,出版发行《大学生明日领袖训练营》一书,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本段7.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简介 男,1938年生。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督导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唐山市抗癌协会顾问。唐山市老年保健协会医疗组组长。《实用癌症杂志》、《中国综合临床》、《中国医药》编委,《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特约编辑,全国肿瘤学期刊研究委员会特聘审稿人,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唐山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生平 1961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分配到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一直从事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近50年。曾长期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兼肿瘤科主任。1983年组建并主持了唐山市第一个肿瘤专科,1987年组建了唐山市第一个放化疗科。自主持肿瘤科工作以来,在本市率先开展数十项肿瘤诊疗科研项目,并参加国际协作研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对推动及提高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化及技术水平付出了毕生心血。特别对乳腺肿瘤有突出研究成果及丰富诊疗经验。为唐山市肿瘤防治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及知名度。曾获唐山市先进工作者奖。并先后获煤炭部、唐山市、院级优秀教师获及多项优秀成果奖。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04年退休后,仍然在本单位出专家门诊,参于病人诊疗,指导研究生,讲授选修课,进行教学督导,审阅论文稿件等。并继续院外会诊及国内外相关学术活动 .编辑本段8.温州大学教授简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3 职 称: 教授 学 历: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个人简介: 教育技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浙江省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张文杰同志长期关注国内外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发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4部(其中多媒体教材2部)。 提出的虚拟教室模型等三项成果被写入《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两本专业教材。1997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教育部、河北省、浙江省等鉴定验收课题8项;2000年获教育部多媒体与网络课程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其主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系统设计》分别获2003年、2004年浙江省精品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获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科研成果 主要发表论文 1.A Model of Web Bas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Quest learning,GCCE2002, pp200-203,ISTP 2.基于国际互连网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4,8, pp428-431 3.网络交互平台数据包的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4.多智能代理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型探索,ICCSE2006,PP251-255,ISTP 5. 基于电子学档的研究性学习组织与评价模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10月 6.虚拟教室的模型与实现初探,中国电化教育,1998,3,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二级 7.虚拟教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电化教育,2000.4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二级 远距离教学应用初探 《电化教育研究》1998,2 8、试谈网络远距离教学软件的编制 《计算机与教育》1997,11 9、《PASCAL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网络教材 教育部2000多媒体课件评比大奖赛优秀奖 10、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的实现 《电子技术应用》1998,2 11、网络课件设计中视觉媒体的合理选择 9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香港) 12、基于WWW的远距离教学技术继续教育应用初探 98计算机新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文集 13、视频会议系统教育应用初探 《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1998/11 承担科研项目 1.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AYA010034国家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重点子课题)2005年10月结题,课题经费10万 2.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的培养研究(20020572,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5年11月结题)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2003浙江省精品课程,省拨5万 4.教学系统设计,2004浙江省精品课程,省拨5万 5.新桥小学协作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2.5万,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之子课题; 6.实验小学协作:网络学习资源与电子学档开发,8万 出版的专著、教材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整合,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资助项目,主编 2、《摄影知识基础》多媒体教材 教育部2000多媒体课件评比大奖赛二等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第二 3、《工程机械》;多媒体教材 教育部2000多媒体课件评比大奖赛三等奖,排名第二 4、《计算机应用基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主编编辑本段9.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 河南封丘人。196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委研究员、处长,《党史博览》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兼任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民主革命时期研究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河南抗战史略》(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共河南党史》(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获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光辉历程》(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历代名人辞典》(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历史经验与现实改革》(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历史的启示》(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共河南党史大事记》(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发表党史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试论河南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载入《河南党史研究》1986年第4期,获全国党史优秀论文二等奖;《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述略》,载入《河南党史研究》1987年第2期,《处之发整风经验是我党的宝贵历史财富》,载入《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民生斗争》,载入《中州学刊》1985年第5期;《试论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历史作用》,载入《中原抗战论丛》,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目前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仍为中共党史和河南地方党史。编辑本段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文杰 1940年8月生,北京市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西方历史哲学,现从事西方历史哲学研究。1964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64年8月至今在本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主编)、《汤因比论孔子与儒学》(论文)、《研究汤因比的意义何在?》(论文)、《历史的观念》(合译)、《罗素论历史》(合译)、《对他人及其生活的理解》(译文)、《略论柯林武德的历史重演论》(论文)等。

苏州大学教授毕业论文发表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作为高效的氢气传感器”的论文。在这项研究中,汪胜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并将其用于制造高效的氢气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到氢气,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值。与传统的氢气传感器相比,这种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稳定性。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高效的氢气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氢气检测、水处理、化学反应等领域。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中,这种传感器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汪胜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有望为氢气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傅大友,男,1952年7月生,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苏州大学团委书记、校办副主任、后勤处长、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长、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常熟理工学院院长,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学会常务理事。2012年7月,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常熟理工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国内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曾经在《江海学刊》、《江苏高教》、 《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苏州大学学报》、 《思想战线》)等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行政管理学导论》(合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铸造灵魂之路》(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持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行政改革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出版《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主持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三个代表’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出版《高校德育创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等多部政治学和管理学学术著作。 1999年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期,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在国际重量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and Tough Graphene Aerogel Fiber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该纤维具有超强和韧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分层结构。这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纤维具有超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显著的储能能力和超高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柔性电子、高强度材料和先进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提高了我国在新型高性能材料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也为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傅苹出版了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讲述了她从中国劳改队到美国创新企业家的人生历程,重温了那段她称为“恐怖”和“治愈”的经历。并在书中提到,她在校期间曾受到“手指检验”是否怀孕、被学校官员逮捕和审讯等不公正待遇,引发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2013年6月11日:针对傅苹回忆录《弯而不折》中出现的诸多违背事实的描述,傅苹母校苏州大学已在其官方网站发表郑重声明,全文如下:近期,有不少关心该校的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给该校来函来电,提及该校中文系78级校友傅苹撰写的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中,有多处与当时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表述。该书已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因此对我们国家及苏州大学的声誉造成极坏影响,也引起了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的极大愤慨。收到来信来电后,该校立即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学院、老师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傅苹在校读书期间的学籍档案等进行了认真核查,向傅苹的老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了了解和访问,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一.关于傅苹在该校的学习经历。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于1978年9月进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1982年3月16日办理退学手续,未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读期间,多次无故旷课,违反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影响恶劣,学校曾于1981年10月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二.关于傅苹在1978年到1982年四年本科期间修学英语的问题。傅苹在书中提到,她去美国之前只认识三个英文单词。我们核查后的结果是:1978年10月—1979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优”,1979年9月—1980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88”分,两次考试成绩在班内均属中上等水平。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三.关于傅苹毕业论文的问题。傅苹于1982年3月从江苏师范学院退学,所以在毕业生名单中未见其名字,在档案中也未见其毕业论文,也没有她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此外,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都是以文学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而不会涉及“杀害女婴”这一涉及社会学的内容。在其就读期间,78级同学没有任何人涉及刑事事件,其被投入监狱之事更是子虚乌有!其组织社团被逮捕之事也是一派谎言!四.关于“手指检验”计划生育的问题。根据苏州大学多位教师(这些教师包括她的同班同学、班主任、中文系领导)证实,学校从未用这种侮辱性的手段对女生进行相关检验,当然更谈不上得到党委领导的支持。傅苹如此编造谎言,是对78级所有同学的侮辱!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该校认为傅苹在书中所写内容严重失实,不仅损害了苏州大学的名誉,也使我们国家形象受到损害,我们将保留追究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再一次感谢社会各界关心、维护国家形象和苏州大学名誉的有识之士。苏州大学办学113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30多万毕业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杰出人才,也有许多毕业生离校后心系母校,感念师恩,以捐资助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回报母校培育之恩。苏州大学也不乏留学海外的赤子,他们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成绩斐然,不仅赢得良好的社会地位,也为母校增光添彩。他们异域拼搏之时能常念母校深恩,各尽所能,为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帮助,开拓渠道,诚心切切,不求回报,使母校深感欣慰和骄傲。这些事实又岂是个别别有用心之人能妄言抹杀的?感谢各位校友和朋友对苏州大学的关注和关心!苏州大学2013年6月11日 2013年6月14日:自6月11日苏州大学发布关于傅苹的官方声明后,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和广大校友纷纷来电询问学校下一步如何妥善处理此事,多家媒体强烈要求来学校进行专门采访。其实自傅苹造假风波产生以来,我们一直在试图与傅苹本人联系,希望她正视各方提出的合理的批评意见,用适当方式收回她在回忆录中的谎言,还苏州大学及在其书中伤害过的人们一个清白和公正,这也是苏州大学对曾经在校学习过的校友的爱护之意。可是傅苹本人却置之不理,并在后来的演讲和采访中继续说谎,这已经激起了苏州大学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共愤,激起了许多有良知的中外人士的共愤。在此情形下,苏州大学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发表了第一份官方声明,以正视听。第一份官方声明发表后,各界反响非常强烈,现在为回应各界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事态紧急,苏州大学现发表第二份官方声明,内容如下:1、学校本可在第一份官方声明的同时出具相关证据,因涉及傅萍个人在苏州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记录,暂时不便公开发布,但可以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人士的采访,并在认为有必要时公开发布相关材料。傅苹当时在苏州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和有关师生也可以直接接受采访。我们欢迎中外媒体前来苏州大学采访。2、诚恳希望傅苹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应对苏州大学第一份官方声明所列事实,同时公布她宣称所获苏州大学本科和硕士的相关学历和学位证书,如果不肯应对,且无法提供上述文件,那就必须收回自己所说的谎言。3、苏州大学愿意在有关中外媒体参加,包括她的出版商和关心此事的各方人士均可参加的场合与傅苹进行直接公开对话,以便澄清真相。 希望傅苹能够响应这样的要求,尽快与我们联系确定对话的时间和地点。4、如果傅苹不能够回应苏州大学的上述要求,苏州大学已经在起草律师函件,律师函将直接寄达傅苹本人,要求她对损害苏州大学名誉的行为进行公开道歉和必要的赔偿。同时苏州大学将在中美两国的报纸和网站上发布致傅苹的公开信,要求傅苹撤回自己的谎言并道歉。如果傅苹拒不理睬上述要求,苏州大学将在中国和美国两国对傅苹提起法律诉讼。5、美国图书馆协会(ALA)2013年年会将于6月29日邀请傅苹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并将向全美国12万家公共图书馆推荐那本充满谎言的自传。虽然ALA是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的场所,但决不是可以让谎言作者自由地让谎言变成真理的地方,即使在美国这也是不能允许的。为免毒害美国青年一代和对全世界产生恶劣影响,苏州大学强烈呼吁ALA取消对傅苹的邀请,不予推荐她的书。如若真的发生上述事件,该校将向ALA发出严重抗议,并立刻公布傅苹造假的全部证据。特此郑重声明,敬请各方关注!苏州大学2013年6月14日 2013年6月20日:2013年6月20日,苏州大学就该校78级学生傅苹造假事件向媒体进行通报,出具相关材料证明傅苹学位造假,并称因某种原因,应傅苹本人和其母亲的强烈要求,于1982年3月16日办理退学手续。当日,苏州大学学术报告厅内云集了来自海内外的数十家媒体,及傅苹当年的老师、同学。苏州大学新闻中心陈进华出具了一份傅苹当年在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的学籍档案卡及该校出具的学生学籍变动情况说明书。据这两份材料显示,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于1978年10月进入江苏师范学院,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该校新闻中心主任陈进华介绍,在这份82年出具的学生学籍变动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记录:“中文系,78级学生,女。本人及其母亲坚持要求退学,多次劝说无效,态度十分坚决,鉴于以上情况,经研究,同意其退学,已于三月十六日办理退学。”“傅苹自己在多出地方均介绍自己是苏州大学学士、硕士和南京大学博士,经向南京大学查证,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中没有傅苹的名字。”陈进华说。陈进华还介绍,当时的高考选择专业是按文理科不同考试录取,文理科各考6门,记录表明傅苹自己填写第一志愿并被顺利录取,不存在她“回忆录”中所说,想学航天工程专业而被指定学习中国文学之事。并且其在校英文成绩在全班均属于中上等水平。“此外,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都是以文学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而不会涉及“杀害女婴”这一涉及社会学的内容,且毕业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是需要指导老师同意的,没有老师指导他写过这一论文。”陈进华说。

温州商学院教授论文发表

温州商学院最好的专业是金融学。

温州商学院金融学专业负责人郑成思,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世界温州人金融智库专家,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温州商学院校级教坛新秀。主持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曾获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浙江省一等奖)。

曾担任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团队负责人、温州境外上市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主持国家留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等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项,主持地方金融横向课题4项。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S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他SSCI、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省市级领导双批示1项,及省政协、市金融办等部门采纳3项。

专业特色:遵循“个体生成式”人才培养理念,融合温商精神和创业文化基因,构建“共享共融,共生共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以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市级高水平实训基地、科研基地、金融特色班、学科改革共建班等平台为依托开展合作育人,强化“政-校-企”深度融合;聚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温州商学院简介:

温州商学院(Wenzhou Business College),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温州文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上,成立独立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2012年,学院获得浙江省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5月3日,经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同时撤销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建制。

温州商学院属于民办本科院校,相比公办本科院校来说没有公办院校好。温州商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浙南地区唯一一所商科类本科院校。

由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原名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义燧教授为商学院名誉理事长,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国家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洛林教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扩展资料

温州商学院师资力量:拥有专任教师476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35%;研究生学历占62%;双师型教师占11%;部分教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等项目。

2016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构建“三百”引智工程,柔性引进“100名著名学者”、“100名企业家”和“100名业界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最前沿的学科信息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州商学院

性 别: 男职 称: 副教授学 历: 研 究 生专 业: 会 计 学学 位: 硕 士研究方向:利益相关者治理、业绩评价、中小企业财务毕业学校2000.9-2003.1安徽财经大学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审计学方向)2007.9-2012 中国海洋大学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财务管理方向)工作经历2003.01-2003.12 建行安徽省分行会计处会计师;2004.01- 2006.09 温州大学管理学院教师;2006.09-2013.07 温州大学商学院教师2013.07-至今 青岛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讲课程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法等。论文及著作(近五年,即2004年1月至今)温州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副所长,温州市会计学会副会长,2004-2005,2009-2010温州大学教师年度评定优秀。现主要从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方面的研究。主持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财政厅等课题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中小企业财务诊断》,程蕾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参编者),2004年。在社会实践方面:1.浙江省高校会计学科发展论坛理事;2.浙江省网上科技项目咨询专家;3.温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4.为地方商业银行高管、信贷人员进行过财务分析和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培训。

温州大学发表论文

你好:正常情况下研究生学位论文都应该上网公开的,但是一般要迟于毕业时间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如果过了这段时间,还没有发布论文,其可能原因如下:你所查阅的论文属于最新研究范畴,属于保密成果或者最新技术,不能公开发表的。

温州数学家有:姜立夫、谷超豪、苏步青…

温州大学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温州师范学院成立于1956年,200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原温州大学创办于1984年,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特色,整体办学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普通本科院校设置要求。 温州大学设有茶山、学院路等校区。主校区位于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占地2545亩。校园依山伴水,环境幽雅,绿草如茵,景色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绝佳胜境。学校校舍面积80.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2.2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 温州大学是一所覆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科、工科、商科等五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44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重点专业和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8个。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和市重点实验室3个。 温州大学师资队伍雄厚,全校专任教师1180人,其中教授146人、副教授429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73人。有省、市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人。有4位院士加盟建设重点学科,并拥有一支由中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兼职教授队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 温州大学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等学分制配套措施,积极推行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三自主”改革,充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招生生源充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温州大学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促学科建设,促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共设有56个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近五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1项;SCI、EI索引收录论文378篇。近几年,SCI收录数位居全国高校前100位;200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目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7项。 温州大学对外交流领域十分广阔,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荷兰、乌克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并拥有良好的对外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是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 温州大学立足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总体目标是:努力增强综合实力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成为温州市及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中心、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及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教师教育基地和社区终身学习基地。 温州大学数学专业状况: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由原温州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与原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应用数学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微分方程、应用分析、多目标规划、计算机数学、复杂系统控制、应用统计、计算数学和生物数学等。学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途径,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 现有教职工 64 人,其中教授 6 位、副教授 22 位、博士 17 位。有 6 位教师入选浙江省 151 、温州市 551 人才工程, 2 位教师获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3 位教师入选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温籍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李邦河院士、王兴华教授、胡毓达教授等也一直非常关注学院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并亲临指导和参与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等建设工作。学院科研氛围浓厚,近几年来,主持了 6 项国家级基金和浙江省科学基金;共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刊物 40 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 6 本,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近 20 本;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3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学院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成立的“ 0+1 ”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该工作室组织的暑假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队。学院组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队近几年在全国建模竞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柱,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并力争在 2-5 年内增设 2-3 个硕士点,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东京大学教授毕业论文发表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大江健三郎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这位东京大学法文专业的学生作家在以小说《饲育》获芥川奖后即对报界表示:“我毫不怀疑通过文学可以参与政治。就这一意义而言,我很清楚自己之所以选择文学的责任。”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1961年,他以右翼少年刺杀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的事件为题材,写了《十七岁》和《政治少年之死》两部小说,通过对17岁少年沦为暗杀凶手的描写,揭露了天皇制的政治制度。《政治少年之死》在《文艺春秋》杂志发表后,大江健三郎立即遭到右翼势力的威胁,而《文艺春秋》杂志则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便刊登了道歉声明。自此,这篇小说再也未能收入到他的任何作品集里。对于大江健三郎的创作生涯来说,1963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头。在这一年里,他的长子大江光出世了。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喜事,却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脑组织外溢,虽经治疗免于夭折,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在一群物理大佬的神仙打架中诞生出来的,当时是为了争论光是由什么组成以及光的形态!牛顿认为光是波形态,但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光是粒子,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实验,比如双缝干涉实验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他们发现单个的光电子在通过双缝时候居然也产生了干涉,产生了波才能产生的干涉条纹,但当你试图去观测它的运动轨迹时,它又展示出来粒子的特性,没有产生干涉条纹,这就非常诡异了,怎么会这样?难道电子事先知道我们要观测它?后来爱因斯坦说,光其实是波粒二象性的,其实诸多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一开始都是反对量子力学的,就连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上帝不投骰子!而量子力学本身也是与我们现在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是相悖论的,我们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怎么能够通过观测者而改变呢? 量子力学至今人类也只是刚刚撬开它的门而已,与量子力学不同,我们现在所在的世界,世间万物你都可以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去诠释它,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你现实所能看到的这个样子,但是量子力学不一样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比如薛定谔的猫,一只又活又死的猫!你如何解释呢?其实这只猫在微观量子世界里,它确实是处于一个生与死的纠缠态,但是你一旦打开盒子的一瞬间,一旦通过观测,就会导致波函数坍缩,猫就会从量子世界里的纠缠态,变成本征态!你就能马上决定了这只猫的生死,注意哦,这里不是你看到这只猫的生死,而是你观测的这一行为而决定了它的生死!观测和测量,是区分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主要区别! 最后我们也总结:量子力学至今没有被证实,但它确实是一项很神奇的物理学分支!它的魅力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经典力学是通过观测和测量来得到的一些结论,而量子力学它本身就是以不确定性,概率为中心的物理理论!所以以我们现在人类的科学技术,是无法通过科学实验去证实它的!就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球,大家都知道它是圆的,但是当你没有去看它去观测它的时候,你怎么就知道它不会变成方的呢?还有可能是矩形!

带你揭开量子力学神秘面纱!一起了解薛定谔的猫!原来它们是这样

量子力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思路开始的.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1925年建立的矩阵力学 是玻尔的对应原理的嫡传后裔.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则 是为了回答德布罗意波遵循什么样的波动方程 这个问题.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用算符形式重新表述 量子力学,称作算符力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