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土资源遥感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国土资源遥感论文发表

一篇利用空间遥感技术破解楼兰古城消亡之谜的论文最近在学术界引起关注。该论文认为两次地质滑坡堵住了古孔雀河,切断了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并最终消亡。 有关楼兰古城消失之谜的探索,最近因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何宇华、孙永军两位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作者在这篇发表于第二季度《国土资源遥感》杂志上的论文中称,他们应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找到了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中国论文联盟 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西北形胜之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对此史书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并且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世界为之震动。随之而来的是100多年关于楼兰消亡原因的论争,至今没有定论。 在今年6月15日出版的《国土资源遥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应用卫星遥感探索楼兰古城消亡之谜》的文章,该文作者何宇华、孙永军确信他们找到了古城消亡的答案。他们应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发现楼兰古城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又从环境地质学上研究与分析楼兰地区的供水源和古河道分布情况。基于这一发现他们认为,新疆楼兰古城最终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崩塌(分别位于古城上游8.5公里和20公里处,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堵住河水后形成堰塞湖,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长林说,该文通过遥感图像对区域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古滑坡是导致该地区古堰塞湖出现的主要原因。用遥感图像,特别是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分析,是考古包括古地理环境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该文的观点值得重视。该文提出了对楼兰古城消亡原因的新认识,说明遥感在考古研究中能发挥巨大作用。 可是对此见解持有异议的专家也不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守春研究员认为,滑坡的观点不能成立,那里根本不会存在滑坡。 他们通过对卫星图象的解译得出结论,可能对实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楼兰以北雅丹地形相对高差最多才20米;楼兰以西的雅丹地貌相对高差也就几米,20公里处的地形相对高差也不是很大。在这样的地方不可能产生滑坡。 塔里木河下游是平原地区,河流改道是很平常的;而且塔里木河每年都有洪水,就和黄河下游一样,洪水一来大平原上河流改道是很容易的,不一定因为滑坡才改道。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不能断定堰塞湖形成的时代。如果楼兰城是因为堰塞湖而废弃,那么必须和它的废弃时代相对应。不能确定时代就不能说明楼兰城是因为这个堰塞湖而废弃的。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李廷祺先生针对这一质疑,举出北魏法显《佛国记》中的一段话:“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李先生认为这段描写说明当时的罗布泊已经干涸,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其上游发生滑坡。 孟凡人则认为,北魏法显的《佛国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从楼兰经过的,这段描写适用于这条线路的任何地方,而且当时他是不是一定从罗布泊经过,现在有很多种意见。他根本没有点出罗布泊,也没有写到湖泊。出玉门关以后走罗布泊这条路线,代代几乎都有这种情况;而且后人好多都不从罗布泊走,出玉门关以后往西南就斜插下去了。 王长林也提出了建议。他说,文中只提出从图象中能看到滑坡,而没对产生滑坡的来源进行分析,且给出该滑坡是否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因此需对该滑坡做深入分析研究。如果滑坡真的存在,则该文确实对楼兰古城的消失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值得对此关注。 (科学时报) 中国论文联盟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主要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行业公益项目等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计算机与技术学科类EI论文30余篇、一级学报论文1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已授权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4/1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4/10)、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测绘局,2009,3/9)、“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贡献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3/7)等奖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1. Y.X. Liu*, C. Sun, Y.H. Yang, M.X. Zhou, W.F. Zhan, W.Y. Cheng. 2015.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time-series Landsat-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0.1016/j.rse.2015.12.047.2. Y.X.Liu*, M.X. Zhou, S.S. Zhao, W.F. Zhan, K. Yang, M.C. Li. 2015. Automated extraction of tidal creeks from airborne laser altimetry data. Journal of Hydrology 527, 1006-10203. Y.X.Liu*, J.L. Chen, W.Y. Cheng, C. Sun, S.S. Zhao, Y Pu. 2014.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urban sprawl in a typical urban agglomeration: a case study on Southern Jiangsu, China (1983–2007).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8 (4), 490-5044. Y.X.Liu*, M.C. Li, L. Mao, L. Cheng, K.F. Chen. 2013. Seasonal pattern of tidal-flat topography along the Jiangsu middle coast, China, using HJ-1 optical images. Wetlands 33 (5), 871-8865. Y.X.Liu*, M.C. Li, M.X. Zhou, K. Yang, L. Mao. 201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Waterline Method for Topographical Mapping of Tidal Flats: 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China. Remote Sensing 5 (11), 6138-61586. Y.X.Liu*, M.C. Li, L. Cheng, F.X. Li, K.F. Chen. 2012. Topographic mapping of offshore sandbank tidal flats using the waterline detec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 Ridges, China. Marine Geodesy 35 (4), 362-3787. Y.X. Liu*, M.C. Li, L. Mao, L. Cheng, F.X. Li. 2012. Towar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idal fla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with MODIS and medium-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9 (2), 438-4488. Y.X. Liu*, M.C. Li, L. Chen, F.X. Li, Y.M. Su. 2010. A DEM Inversion Method for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MODIS Dataset: 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China.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4 (4), 735-7489. Y.X. Liu*, M.C. Li, L. Mao, F.F. Xu, S. Huang. 2006. Review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classification patterns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6 (3), 282-28810. Y.W. Duan, Y.X. Liu*, M.C. Li, et al. Reefs survey of the Nansha Islands based on Landsat 8 OLI image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ccept.11. S.Y. Zhang, Y.X. Liu*, Y.H. Yang, C. Sun, F.X. Li. Erosion and deposition within Poyang Lake: Evidence from a decade of satellite data. 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Accept. 10.1016/j.jglr.2015.12.01212. C. Sun, Y.X. Liu*, S.S. Zhao, M.X. Zhou, Y.H. Yang, F.X. Li. 2016. Classification mapping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salt marshes based on a short-time interval NDVI time-series from HJ-1 optical ima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45, 27-4113. Y.H. Yang, Y.X. Liu*, M.X. Zhou, S.Y. Zhang, W.F. Zhan, C. Sun, Y.W. Duan. 2015. Landsat 8 OLI image based terrestrial water extraction from heterogeneous backgrounds using a reflectance homogenization approach.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71, 14-3214. S.S. Zhao, Y.X. Liu*, M.C. Li. 2015. Analysis of Jiangsu Mudflats Reclamation from 1974 to 2012 using Remote Sens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9 (1), 143-15415. Y.H. Yang, Y.X. Liu*, M.X. Zhou, F.X. Li, C. Sun. 2015. Robustness 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 Subway. Safety science 79, 149-16216. K. Yang, M.C. Li, Y.X. Liu*, L. Cheng, Y.W. Duan, M.X. Zhou. 2014. River delineation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using a multi-scal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IEEE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17. J.S. Wang, M.C. Li, Y.X. Liu*, H.X. Zhang, W. Zou, L. Cheng. 2014. Safety assessment of shipping ro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afety science 62, 46-5718. Y.C. Wang, Y.X. Liu*, M.C. Li, L. Tan. 2014. The reconstruction of abnormal segments in HJ-1A/B NDVI time series using MODIS: a statistical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5 (23), 7991-8007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4篇1. 孙超, 刘永学*, 李满春, 赵赛帅, 周旻曦. 近25a来江苏中部沿海盐沼分布时空演变及围垦影响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9):1486-1498.2. 周旻曦,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 地理研究, 2015, 34(4): 677-690.3. 王加胜, 李满春, 刘永学*, 等. 南沙群岛历史事件时空演化的可视化表达. 地理科学, 2015, 35(5): 608-614.4. 蒋洁, 刘永学*, 钟礼山, 李满春, 孙超. SAR影像时间序列支持下的互花米草盐沼提取——以江苏盐城东部沿海为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5, 32(3):271-276.5.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WebGIS 的南海历史地理情势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热带地理, 2015, 35(2): 202-207.6. 赵赛帅, 刘永学*, 李满春, 张荷霞, 孙超. 基于AHP-变异系数法的越占南沙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海洋科学. 2015, 39(6):114-121.7. 蒋洁,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岛礁风能资源及风力发电评价——基于 QuikSCAT 风场数据与 Landsat ETM+ 影像. 资源科学, 2014, 36(1): 139-147.8.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网络新闻中黄岩岛争端事件舆情研究——以新浪网“中菲黄岩岛争端”专题为例.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 30(2): 72-78.9.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历史地理争端空间分布与关联性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2): 249-256.10. 孙超,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近 35 年来热带风暴对我国南海岛礁的影响分析. 国土资源遥感, 2014, 26(3): 135-140.11. 蒋洁,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ENVISAT ASAR 影像与 QuikSCAT 风场数据的近海风能资源评价——以香港东南海域为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2).12. 张荷霞,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AHP 和 EWCM 的部分南沙岛礁战略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海洋通报, 2014, 4: 003.13. 汪业成,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场强模型的南沙岛礁战略地位评价. 地理研究, 2013, 32(12).14. 张荷霞,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资源科学, 2013, 35(11).15. 赵赛帅,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AHP-变异系数法的越占南沙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海洋科学, 2015, 39(6): 114-121.16. 王加胜,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ENVISAT ASAR 的海洋钻井平台遥感检测方法. 地理研究, 2013, 32(11).17. 成王玉, 刘永学*,李满春, 等. 基于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南沙东部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热带地理, 2013, 33(4): 381-386.18. 张荷霞, 刘永学*,李满春, 等. 基于 JASON-1 资料的南海海域海面风浪场特征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5).19. 洪武扬, 刘永学*, 李满春, 刘敏, 童礼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 30(5):68-73.20. 杨康, 李满春, 刘永学, 程亮, 陈焱明.基于累积相似度表面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 测绘学报, 2012, 41(2):259-265,27221. 江冲亚, 李满春, 刘永学. 海岸带水体遥感信息全自动提取方法. 测绘学报. 2011, 40(3): 332-337.22. 杨康, 李满春, 刘永学, 程亮, 江冲亚. 遥感影像道路的多点同时快速行进提取方法.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26(3):295-302.23. 胡炜,刘永学*,李满春,陈洁丽,毛鹍. 基于局部相关分析法的ETM+影像修复方法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5):29-32.24. 江冲亚, 李满春, 李飞雪, 李雪, 刘永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科学体验区建设. 地理信息世界. 2010, 4(2):84-89.25. 陈洁丽,刘永学*,李满春,申成磊,胡炜,蔡文婷.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快速提取居民地信息的新方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5):72-75.26. 陈洁丽,刘永学*,李满春,申成磊,张栋,蔡文婷.基于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测绘科学.2010(2): 204-206.27. 刘永学,李满春,刘国洪.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初探.遥感信息.2007(2):71-76.28. 刘永学,李满春,毛亮.基于边缘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分割.遥感学报.2006,10(3):350-356.29. 刘永学,李满春,高月明.基于角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模型设计与实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4-6.30.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应用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分析沙洲动态变化——以江苏东沙为例.地理科学.2004, 24(2):199-204.(学报)31.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质心分析法在小沙洲动态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江苏辐射沙洲亮月沙为例.海洋通报.2004, 23(1):69-75.32.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淤泥质潮滩遥感影像特征与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遥感信息.2004,(1):23-26.33. 刘永学,李满春,张忍顺.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海洋科学.2004, (6):42-45.34.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海洋科学进展.2004,22(2).210-214.35.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湿地科学. 2004, 2(2).116-121.36. 刘永学,张忍顺等.粒径趋势分析法在细颗粒潮坪上的应用.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4(1):105-109,113.37. 刘永学,陈君等.江苏海岸盐沼植被演替的遥感图像分析.农村生态环境.2001, 17(3):39-41.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周期

《国土资源遥感》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89年。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不是投稿就能录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投稿有后有自动回复,审稿速度快,投稿8天后收到录用通知,不是投稿就能录用。

从期刊级别上讲,海洋环境科学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而遥感技术与应用属于扩展版,前者档次更高!

带“土地”二字的有两个核心1、中国土地;复合影响因子:0.434综合影响因子:0.217主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周期:月刊ISSN:1002-9729CN:11-1351/F创刊时间:19822、中国土地科学;复合影响因子:2.675综合影响因子:1.691主办: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周期:月刊ISSN:1001-8158CN:11-2640/F创刊时间:1987其他的如: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国土资源遥感也是核心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格式

投稿指南:目前只能邮箱投稿:E-mail:《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它的任务是: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研开发,重点反映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刊载内容涵盖理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国土、环境与生态、区域经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研究、地理学进展等。热忱欢迎该领域研究者为本刊赐稿。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文稿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用语准确,数据可靠,引用资料需标注出处。文稿内容切勿涉及国家机密,文责由作者自负。全文篇幅 (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以8000字为宜。 2.来稿请附电子文件(含附图文件)、中英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及关键词)、英文图表题名。 3.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写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 4.来稿要求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写,题号分级采用1,1.1,1.1.1标准形式。 5.来稿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撰写。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公顷用hm2。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发的最新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一致。 6.文中的图表务求精炼、必要。1)表格格式为三线表,中英文题名置于表的上方;2)插图采用微机制图,尽可能提供矢量图,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的最新标准地图绘制;3)制图要求:图内文字为6号宋体,变量符号为斜体,常量符号、化学符号、单位用正体,图中注记要清楚,图例置于图内,中英文图名置于图的下方;4)图件尺寸:半栏图横行尺寸小于7.8cm,通栏图横行尺寸小于16.8cm。图表放在文中第一次提到该图表的自然段结束处。 7.文中的数学公式另起行居中写,注意转行规定;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注意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等写法。 8.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出版物的文献(非正式出版物的文献用脚注标在相应页码),参考文献和脚注文献在文中相应位置分别以上脚注[1]和①标出。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姓全部大写),名在后,姓和名间空一字距。其名可缩写为首字母,但不加缩写点,如J.C.Cowan文献著录为COWAN J C。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注意标示符号及标准起止页码): a. 期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名(列前三位,以后加“,等”或“,et a1.”).文题[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例:[1]姜文来,王华东.我国水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1):1-5.b.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 [序号]作者名.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第一版不写,下同).出版地: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页码.(注:[文献类型标识]项,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例:[2]刘国钧,陈绍兴,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作者名.析出文献名[A].编著者.文集名[C] .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例:[3]黄盛璋.中国港市之发展[A].黄盛璋.历史地理论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8-100.d.报纸文章:[序号]作者名.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序号]作者名.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5]万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I].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来稿首页脚注写明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成果,E-mail。文末请附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作者联系地址变动请随时通知编辑部。10.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11.切勿一稿多投,投稿3个月后如未接到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来稿请寄:石家庄市西大街94号《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辑部(邮编:050011;电话:);或发送电子稿至编辑部E-mail:。

4.1.1 土地资源分类

(一)土地资源分类原则与依据

土地资源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调查与制图的基本依据。建立科学地、系统地反映土地资源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的分类系统,是土地资源调查最基本的原则。在土地资源分类中,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1)分类系统力求简洁,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基本数据及其动态状况的迫切要求。

(2)考虑土地资源属性,按土地资源性质与特点划分若干类型,以正确反映土地资源特征与本质差异。

(3)分类中做到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由大到小,由高级到低级划分,最终建成一个上下联系、逻辑分明的科学分类系统。

(4)考虑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所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可能性。

(5)考虑反映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将反映土地资源动态状况的因素作为划分某些类型的重要标志。

依上述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意见》(1997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土地区司)、《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定》(1997年6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参考《全国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报告》(1997年6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等资料,在湖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土地资源采用二级分类,对二级分类中的耕地采用三级分类。第一级依据国民经济主要用地构成和土地属性利用方向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居民及工交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第二级是在第一级基础上,依据主要利用方式、利用条件和难易程度划分为19个类型: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它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水田划分为:山地水田、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坡度大于25°的水田。旱地划分为:山地旱地、丘陵旱地、平原旱地、坡度大于25°的旱地。

(二)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其含义

耕地(1)(注:括号内数字为地类代码,下同)

水田(11):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水田(111)、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113)、坡度大于25°的水田(114)。

旱地(12):指无水源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或有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不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旱地(121)、丘陵旱地(122)、平原旱地(123)、坡度大于25°旱地(124)。

林地(2)

有林地(21):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灌木林(22):指郁闭度>40%,高度在1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疏林地(23):指郁闭度10%~30%的稀疏林。

其它林地(24):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

草地(3)

高覆盖度草地(31):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中覆盖度草地(32):指覆盖度在1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低覆盖度草地(33):指覆盖度在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水域(4)

河渠(4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

湖泊(42):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水库坑塘(43):指人工修建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滩地(46):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位之间的土地。

城镇工矿居民用地(5)

城镇用地(51):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52):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工交建设用地(53):指独立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工矿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和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6)

沼泽地(64):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裸土地(65):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裸岩石砾地(66):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4.1.2 遥感图像分析判读

(一)图像分析判读基础

一切地物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在不同波长电磁波的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和纹理等信息的差异。通过借助影像上呈现的色调、形态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以确定地物的范围、类别和特征,达到识别目标物的基本目的。依据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测量其长度或面积,构成了图像判读的基础信息。

(二)判读内容及其解译标志的建立

采用 TM卫星假彩色合成图像,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我省各类土地类型的特征。通过室内遥感解译,对照已有调查成果并经野外实地验证,建立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表4-1)。

表4-1 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R4G7B3)

4.1.3 图像分析判读与制图

(一)基本原则

以最新TM卫星图像和相应的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判读与制图。

1∶25万定性判读精度为:耕地和城镇≥95%,其他类型为85%~90%。定位精度为TM图像与地形图对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距离0.6 mm,最大不超过1 mm。

地类的判读,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的原则。

地类图斑的归并,以1∶25万TM卫星图像为依据,小于4 mm2(即375亩)的图斑舍去,并入相邻图斑。复合图斑归并时,按数量原则和类型接近原则处理,如旱地与水田归并时,将面积小的归并到面积大的图斑,小面积坑塘水库归并于耕地中。

(二)图像判读

首先输入县级影像栅格文件(TTF格式),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以影像文件作为判读背景(第一层),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分层提取目标地类。第二层为地类界,第三层为地类属性,第四层为重要线状地物。

根据影像判读标志,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直接操作鼠标,沿影像特征的边缘准确绘出全闭合的地类界,并赋地类属性及编号。逐县完成全省地类的判读和准确定位。全省共绘出各类地类图斑250593个。其中水田(11)35174个,旱地(12)60034个,有林地(21)27450个,灌木林(22)13722个,疏林地(23)64030个,其他林地(24)2082个,高覆盖度草地(31)8720个,中覆盖度草地(32)1921个,低覆盖草地(33)107个,河渠(41)837个,湖泊(42)324个,水库坑塘(43)8137个,滩地(46)1394个,城镇(51)1054个,农村居民点(52)24636个,工交建设用地(53)466个,沼泽地(64)374个,裸土地(65)130个,裸岩石砾地(66)1个。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地类)的最小单元:面状地类大于6×6个象元;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4个象元。

判读精度:耕地定性准确率>98%,其他地类>95%。计算机屏幕解译地类界线的线划描迹精度为一个象元。

重要线状地物单线绘出,其属性代码为:铁路“71”,公路“72”,河渠“73”。重要线状地物是指不宜在零星地类成数抽样中对其面积进行测算和扣除的线状地物。

判读完成后保存Coreldraw格式的*.CDR文件,并输出*.DXF矢量格式文件。

(三)矢量专题层面的生成与面积量算

从Coreldraw中导出ARC/INFO能够接受的*.DXF格式文件,转换成下一步所需Coverage恢复成原图像的投影系统,然后再转成统一的等面积分割圆锥投影坐标系统。

利用ARC/INFO的ARCEDIT模块进行图形编辑,逐图斑与线段赋给地类代码,完成相邻图幅接边,统一行政区划图、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和线状地物图的图廓边界。分别建立拓朴关系,四图层叠加组合成土地资源图,用以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使用。

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投影变形产生的系统误差,量算面积和理论面积总有一定的差值,面积平差就是针对这两种误差进行的。一级平差以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对该图幅内各县域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标准图幅内各县域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二级平差是以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为控制面积,对县域内各图斑的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县域内每一个图斑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地类图斑的实际面积。

(四)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校正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扣除。重要线状地物宽度的平均值是将航片扫描成图像文件后,按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抽样布点,根据航片比例尺平均值得到的。铁路、公路的宽度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逐县按各自的平均宽度,换算出面积数据(亩),从相应地类面积中扣除,并将扣下的面积数据量分别加入所属地类中去。设某一地类图斑内有n条线状地物,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ij和bij(i=1,2,…,n),j为地类图斑编号,则该图斑应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五)细小地物(零星地类)面积扣除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零星地类面积的扣除。零星地类是指由于受比例尺精度限制,有些地类不能在图上反映出来,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零星地类的存在影响了数字化地图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为了与实际更加吻合,需对零星地类作必要的处理。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抽样方法获得细小地物的统计分布特征,给出细小地物在主体地物中的统计成数,然后将这一成数落实到所有的主体地物中进行细小地物面积的成数调整。细小地物抽样分两种,一种是TM卫星影像中抽取小于6×6个象元的细小地物,另一种是从分辨率更大的航片上抽取更加细小的地物。这两种抽样方法都各自形成一个细小地物抽样成数数据,用于细小地物面积扣除。

(1)航片细小地物扣除

航片细小地物扣除分县进行,其主体地物只有耕地(11,12),非主体地物为河流(41)和工矿交通建设用地(53)两类。

设某一耕地图斑Aj被切为n个更小的图斑Aij(i=1,2,…,n),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j为该耕地图斑在该县土地资源图中的图斑号,i为Aj被切分开的各小图斑的序号。设Aj的实际面积为ARj(二级平差后的面积),ACj为j图斑的量算面积,则被切分的各小图斑Aij的实际面积ARij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ACij为各小图斑的量算面积。

设细小地物R对Aij的成数为Rijk,则细小地物k在图斑Aj中的扣除量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县域内细小地物在耕地中扣除总量ADk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当k=1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水域(41)扣除总量;当k=2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建设用地(53)扣除总量。ADk值要分别加入到县城分类面积(41,53)统计中去。

(2)TM影像图细小地物的扣除

其操作方法与航片相同。主体地物也仅仅限于耕地,但非主体地物除河流(41)、工交建设用地(53)外,还包括各类草地(31,32,33)和未利用土地(64,65,66)等。

由于细小地物(零星地类)成数抽样是分县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类型进行的,因此,县域内耕地中细小地物的扣除系数(成数)视耕地所处地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六)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各种数据统一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将数据建库,以交付运行的过程。

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包括土地资源数据、重要线状地物数据、行政界线数据等。以微机网络为硬平台,以ARC/INFO和ARCVIEW作为核心软平台,对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裁切、编码,按不同的要求和规程分别建成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1)属性数据集成

属性数据有两个来源:

第一在图形数据库集成时,每个层面的数据和每个图幅的数据都伴随一个属性数据文件,由这些属性数据文件集成的属性数据,简称属性库A。

第二由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重要线状地物图、行政界线图经过ARC/INFO中的IDENTITY命令叠加形成的组合图,其所伴生的具有地理背景等属性的土地资源属性数据,经过重要线状地物校正、细小地物扣除形成的面积量算数据,所形成的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库B。

属性库A以图形数据库界面为基础,外加属性数据显示和查询功能,达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定位和条件组合查询、显示功能。属性库 B以 windows95为操作环境,用MS-VISNAL BASIC作为系统界面的最后封装设计语言,操作简单,具有显示、查询、检索等功能。

(2)图像库集成

以陆地卫星TM数据经过深加工并套合行政界线和控制点的数据作为TM图像数据来源。对TM图像数据按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幅进行裁切入库。在图形数据库系统界面的基础上增加了TM图形影像显示、查询功能。用ARCVIEW中的AVENUE进行界面封装设计。TM图像显示能达到相应比例尺的图形数据对应显示。航片影像能按检索要求和采样框架进行定位显示。

2000到3000不等,我师妹发的都是2500那个样子

中国国家地理,你 看看是否够格呢——这是最正规的期刊了,百度即有方式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如何投稿

1.投稿要对路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2.注意把握时机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3.注意格式要规范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4.适当控制字数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5.讲究投稿策略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一、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二、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四、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五、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七、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国土资源遥感》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89年。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不是投稿就能录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投稿有后有自动回复,审稿速度快,投稿8天后收到录用通知,不是投稿就能录用。

投稿流程:投稿、编辑处理稿件、审稿、修改、结果。投稿的方式:投稿主要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 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 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AIL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 取代。EMAIL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 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WORD文件,以 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纸质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电子学报》、《上海交 通大学学报》,国外的没遇到过,有知道的请告诉我。EMAIL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细加工技术》,国外期刊比如有“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网上投稿的期刊国内还比较少,如《半导体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期刊,国外就比较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国内邮寄纸质文章 用什么方式寄好呢?我以前用平信邮过的,没丢过,挂号和EMS当然安全迅速了,不在乎费用可以挂号和EMS的。如何投稿: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一是稿件内容和质量;二是找到适合的期刊;三是熟悉投稿要 求和流程;四是经验的积累。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 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 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因子影响,不能正确评价 自己的文章,好高骛远,喜欢投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这当然会导致后来的拒稿,拒稿是 件痛苦的事,一是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二是打击了自信心,投稿热情受挫。在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后,那又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去投稿呢?有几个比较好的方法: 在自己查找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献中找期刊;在数据库中寻找;询问同院的XDJM。如何寻找期刊介绍,后文将说明。在确定多个适合投稿的同类期刊后,要对 这些期刊进行比较甄别,以便确定适合自己最需要的,要比较期刊的审稿周期、期刊知名度(影响因子)、一年出版多少卷、出版速度如何、国内期刊有无审稿 费的发票、期刊编辑服务态度,等等。在最终确定一个投稿的期刊后,要熟悉这个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流程,这样少走弯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各个期刊的投稿 要求不一样,一定要仔细阅读投稿要求,否则稿件很可能不会被受理的。一个期刊的投稿流程无非是:投稿(submit)、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审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结果(accept or reject),但这过程似乎是漫长的,也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也需要我们的智慧去对待和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多次投稿之 后,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投稿方式和经验,如果愿意,请多多在交流你的经历,让别人分享你的经验。投稿须知:如果不熟悉一个期刊的投稿情况,一定想办法了解期刊的投稿须知。每个期刊的投稿要求不尽相同,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号、字体、行距、标号、公式、图表、 参考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算起来还是比较费时费事。在基本了解投稿要求后,还可以下载几篇这个期刊的文献,看看这些文献的内容和 格式。当然,因为文献大多是PDF格式,有些投稿要求并不能体现出来,但可以参考。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须知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1.投稿要对路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2.注意把握时机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3.注意格式要规范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4.适当控制字数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5.讲究投稿策略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一、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二、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四、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五、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七、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4.1.1 土地资源分类

(一)土地资源分类原则与依据

土地资源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调查与制图的基本依据。建立科学地、系统地反映土地资源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的分类系统,是土地资源调查最基本的原则。在土地资源分类中,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1)分类系统力求简洁,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基本数据及其动态状况的迫切要求。

(2)考虑土地资源属性,按土地资源性质与特点划分若干类型,以正确反映土地资源特征与本质差异。

(3)分类中做到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由大到小,由高级到低级划分,最终建成一个上下联系、逻辑分明的科学分类系统。

(4)考虑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所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可能性。

(5)考虑反映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将反映土地资源动态状况的因素作为划分某些类型的重要标志。

依上述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意见》(1997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土地区司)、《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定》(1997年6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参考《全国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报告》(1997年6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等资料,在湖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土地资源采用二级分类,对二级分类中的耕地采用三级分类。第一级依据国民经济主要用地构成和土地属性利用方向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居民及工交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第二级是在第一级基础上,依据主要利用方式、利用条件和难易程度划分为19个类型: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它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水田划分为:山地水田、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坡度大于25°的水田。旱地划分为:山地旱地、丘陵旱地、平原旱地、坡度大于25°的旱地。

(二)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其含义

耕地(1)(注:括号内数字为地类代码,下同)

水田(11):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水田(111)、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113)、坡度大于25°的水田(114)。

旱地(12):指无水源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或有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不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旱地(121)、丘陵旱地(122)、平原旱地(123)、坡度大于25°旱地(124)。

林地(2)

有林地(21):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灌木林(22):指郁闭度>40%,高度在1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疏林地(23):指郁闭度10%~30%的稀疏林。

其它林地(24):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

草地(3)

高覆盖度草地(31):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中覆盖度草地(32):指覆盖度在1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低覆盖度草地(33):指覆盖度在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水域(4)

河渠(4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

湖泊(42):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水库坑塘(43):指人工修建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滩地(46):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位之间的土地。

城镇工矿居民用地(5)

城镇用地(51):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52):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工交建设用地(53):指独立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工矿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和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6)

沼泽地(64):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裸土地(65):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裸岩石砾地(66):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4.1.2 遥感图像分析判读

(一)图像分析判读基础

一切地物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在不同波长电磁波的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和纹理等信息的差异。通过借助影像上呈现的色调、形态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以确定地物的范围、类别和特征,达到识别目标物的基本目的。依据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测量其长度或面积,构成了图像判读的基础信息。

(二)判读内容及其解译标志的建立

采用 TM卫星假彩色合成图像,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我省各类土地类型的特征。通过室内遥感解译,对照已有调查成果并经野外实地验证,建立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表4-1)。

表4-1 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R4G7B3)

4.1.3 图像分析判读与制图

(一)基本原则

以最新TM卫星图像和相应的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判读与制图。

1∶25万定性判读精度为:耕地和城镇≥95%,其他类型为85%~90%。定位精度为TM图像与地形图对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距离0.6 mm,最大不超过1 mm。

地类的判读,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的原则。

地类图斑的归并,以1∶25万TM卫星图像为依据,小于4 mm2(即375亩)的图斑舍去,并入相邻图斑。复合图斑归并时,按数量原则和类型接近原则处理,如旱地与水田归并时,将面积小的归并到面积大的图斑,小面积坑塘水库归并于耕地中。

(二)图像判读

首先输入县级影像栅格文件(TTF格式),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以影像文件作为判读背景(第一层),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分层提取目标地类。第二层为地类界,第三层为地类属性,第四层为重要线状地物。

根据影像判读标志,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直接操作鼠标,沿影像特征的边缘准确绘出全闭合的地类界,并赋地类属性及编号。逐县完成全省地类的判读和准确定位。全省共绘出各类地类图斑250593个。其中水田(11)35174个,旱地(12)60034个,有林地(21)27450个,灌木林(22)13722个,疏林地(23)64030个,其他林地(24)2082个,高覆盖度草地(31)8720个,中覆盖度草地(32)1921个,低覆盖草地(33)107个,河渠(41)837个,湖泊(42)324个,水库坑塘(43)8137个,滩地(46)1394个,城镇(51)1054个,农村居民点(52)24636个,工交建设用地(53)466个,沼泽地(64)374个,裸土地(65)130个,裸岩石砾地(66)1个。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地类)的最小单元:面状地类大于6×6个象元;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4个象元。

判读精度:耕地定性准确率>98%,其他地类>95%。计算机屏幕解译地类界线的线划描迹精度为一个象元。

重要线状地物单线绘出,其属性代码为:铁路“71”,公路“72”,河渠“73”。重要线状地物是指不宜在零星地类成数抽样中对其面积进行测算和扣除的线状地物。

判读完成后保存Coreldraw格式的*.CDR文件,并输出*.DXF矢量格式文件。

(三)矢量专题层面的生成与面积量算

从Coreldraw中导出ARC/INFO能够接受的*.DXF格式文件,转换成下一步所需Coverage恢复成原图像的投影系统,然后再转成统一的等面积分割圆锥投影坐标系统。

利用ARC/INFO的ARCEDIT模块进行图形编辑,逐图斑与线段赋给地类代码,完成相邻图幅接边,统一行政区划图、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和线状地物图的图廓边界。分别建立拓朴关系,四图层叠加组合成土地资源图,用以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使用。

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投影变形产生的系统误差,量算面积和理论面积总有一定的差值,面积平差就是针对这两种误差进行的。一级平差以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对该图幅内各县域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标准图幅内各县域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二级平差是以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为控制面积,对县域内各图斑的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县域内每一个图斑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地类图斑的实际面积。

(四)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校正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扣除。重要线状地物宽度的平均值是将航片扫描成图像文件后,按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抽样布点,根据航片比例尺平均值得到的。铁路、公路的宽度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逐县按各自的平均宽度,换算出面积数据(亩),从相应地类面积中扣除,并将扣下的面积数据量分别加入所属地类中去。设某一地类图斑内有n条线状地物,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ij和bij(i=1,2,…,n),j为地类图斑编号,则该图斑应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五)细小地物(零星地类)面积扣除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零星地类面积的扣除。零星地类是指由于受比例尺精度限制,有些地类不能在图上反映出来,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零星地类的存在影响了数字化地图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为了与实际更加吻合,需对零星地类作必要的处理。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抽样方法获得细小地物的统计分布特征,给出细小地物在主体地物中的统计成数,然后将这一成数落实到所有的主体地物中进行细小地物面积的成数调整。细小地物抽样分两种,一种是TM卫星影像中抽取小于6×6个象元的细小地物,另一种是从分辨率更大的航片上抽取更加细小的地物。这两种抽样方法都各自形成一个细小地物抽样成数数据,用于细小地物面积扣除。

(1)航片细小地物扣除

航片细小地物扣除分县进行,其主体地物只有耕地(11,12),非主体地物为河流(41)和工矿交通建设用地(53)两类。

设某一耕地图斑Aj被切为n个更小的图斑Aij(i=1,2,…,n),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j为该耕地图斑在该县土地资源图中的图斑号,i为Aj被切分开的各小图斑的序号。设Aj的实际面积为ARj(二级平差后的面积),ACj为j图斑的量算面积,则被切分的各小图斑Aij的实际面积ARij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ACij为各小图斑的量算面积。

设细小地物R对Aij的成数为Rijk,则细小地物k在图斑Aj中的扣除量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县域内细小地物在耕地中扣除总量ADk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当k=1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水域(41)扣除总量;当k=2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建设用地(53)扣除总量。ADk值要分别加入到县城分类面积(41,53)统计中去。

(2)TM影像图细小地物的扣除

其操作方法与航片相同。主体地物也仅仅限于耕地,但非主体地物除河流(41)、工交建设用地(53)外,还包括各类草地(31,32,33)和未利用土地(64,65,66)等。

由于细小地物(零星地类)成数抽样是分县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类型进行的,因此,县域内耕地中细小地物的扣除系数(成数)视耕地所处地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六)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各种数据统一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将数据建库,以交付运行的过程。

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包括土地资源数据、重要线状地物数据、行政界线数据等。以微机网络为硬平台,以ARC/INFO和ARCVIEW作为核心软平台,对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裁切、编码,按不同的要求和规程分别建成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1)属性数据集成

属性数据有两个来源:

第一在图形数据库集成时,每个层面的数据和每个图幅的数据都伴随一个属性数据文件,由这些属性数据文件集成的属性数据,简称属性库A。

第二由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重要线状地物图、行政界线图经过ARC/INFO中的IDENTITY命令叠加形成的组合图,其所伴生的具有地理背景等属性的土地资源属性数据,经过重要线状地物校正、细小地物扣除形成的面积量算数据,所形成的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库B。

属性库A以图形数据库界面为基础,外加属性数据显示和查询功能,达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定位和条件组合查询、显示功能。属性库 B以 windows95为操作环境,用MS-VISNAL BASIC作为系统界面的最后封装设计语言,操作简单,具有显示、查询、检索等功能。

(2)图像库集成

以陆地卫星TM数据经过深加工并套合行政界线和控制点的数据作为TM图像数据来源。对TM图像数据按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幅进行裁切入库。在图形数据库系统界面的基础上增加了TM图形影像显示、查询功能。用ARCVIEW中的AVENUE进行界面封装设计。TM图像显示能达到相应比例尺的图形数据对应显示。航片影像能按检索要求和采样框架进行定位显示。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评、特别策划、理论探讨、新闻月评、就地说法、经验交流、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编:孙国瑞ISSN:1002-9729CN:11-1351/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