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刘力心理科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刘力心理科发表论文

2004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英文及法文论文Kuang, L. & Liu, L. (2012).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ural-to-urban migrants: The role of the hukou system in China. PLoS ONE 7(11): e46932.Liu, L.(2012).HIV/AIDS related stigma: its origination and manifestation in China. In R.Permanadeli, D. Jodelet & T. Sugiman(Eds). Alternativ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p.253-264). Jakarta: University of Indonesia.Liu, L.(2012).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Bao in the Age of AIDS: The Case of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Conflict: Representation, Culture and Dialogue(pp.123-135).London: Routledge.Liu, L. & Hong, Y. Y. (2010). Psychosocial ramifications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2), 102-108.Liu, L. (2008). To have and to be: Towards the social represent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na,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8(3), 233-252.Liu, L. (2008). Yang and Yin in communication: Towards a typology and logic of persuasion in China. Diogenes, 55(1), 120-132.Lee, Y-T., Norasakkunkit, V., Liu, L., Zhang, J. X., & Zhou, M-J. (2008). Daoist/Taoist altruism and wateristic personality: East and West. World Cultures eJournal, 16(2), 1-19.Liu, L. (2008). Filial piety, guanxi, loyalty and money: Trust in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Distrust: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pp.51-77).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Liu, L. (2007). Le yin et le yang dans la communication: Typologie et logique de la persuasion en Chine. Diogène, n°217, 150-165.Liu, L. (2006). Quality of life as a social representation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5(2), 217-240Liu, L. (2004). Sensitising concept, themata and shareness: A dialog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34(3), 249-264.2004年以来发表的主要中文论文赵显、李晔、刘力、曾红玲、郑健(2012).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的作用. 心理学报,44(5):614-624.赵显、刘力、张笑笑、向振东、付洪岭(2012). 观点采择:概念、操纵及其对群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79-2088.杨晓莉、刘力、李琼、弯美娜(2012). 社会群体的实体性: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20(8):1314-1321.郑健、刘力(2012). 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内容与结构. 青年研究,第4期:35-44.杨晓莉、刘力、崔淼、杨萌(2012). 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研究评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5):22-27.徐伦、林崇德、刘力、杨萌(2012). 金融危机背景下家庭社会地位对大三学生择业动机的影响: 社会支配倾向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35(2):472-476.邝磊、郑雯雯、林崇德、杨 萌、刘 力(201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报. 43(9),1063−1074.弯美娜、刘 力、邱 佳、杨晓莉 (2011).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 心理科学进展. 19(5),723–730.李 琼、 刘 力(2011).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心理科学进展.19(7), 1061–1068.刘力、杨晓莉(2011).民族冲突的社会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2011,19(6), 803–808.刘力(2011).从外推认同走向内生认同. 管理学家. 第5期,59-60.刘力(2011).复合性主体的杭州经验. 管理学家. 第5期, 60-61.崔淼 、林崇德、徐伦、刘力、李艳玲(2011).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择业依赖倾向的影响:当前经济信心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34(3),652-656.曾盼盼、林崇德、刘力、 李远红(2011).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9(2), 93-97.王芳、刘力、许燕、蒋奖、孙晓敏(2011).社会心理学:探索人与社会的互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6(6),640-649.程千、刘力(2010). 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及其变迁--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节目为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 (2), 25-34.刘力(2010). 敏化性感念、基耦与共享:社会表征的对话主义立场。徐冰(特约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五辑(文化心理学)(pp.217-23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萌 刘力 林崇德、张笑笑、赵显(2010). 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教育科学,26(4),66-69.杨晓莉、刘力、张笑笑. (2010).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心理科学进展. 18(5),840-848.杨柳、刘力、吴海铮(2010). 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8(5),819-830.李琼、刘力(2010). 偏见的自我调节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8,365-373 。刘力、程千(2010). 主流媒体话语表征中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 求索,第1期,110-112.刘萍、刘力、邓羽、刘智丽(2009).高中生职业抱负影响及其妥协模式.新西部,第4期,155-156.杨柳、刘力(2008). 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 815-825刘力(2007).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体主义倾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1), 58-64.刘力、唐小艳、杨立政(2007). 艾滋病相关污名的成因与表现.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编):《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pp.307-31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力(2006). 社会形态与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研究. 第1期,12-17.王炜、刘力、周佶、周宁(2006).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乐观偏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47-51. 黎岳庭、刘力主编(2010).《社会认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学术带头人一直致力于电力系统尤其是防雷接地领域的研究,先后在《高压技术》、《电网技术》、《中国电力》、《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两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承担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课题《21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构建及其培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性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其中《21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构建及其培养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二等奖。

刘力红发表论文

经济学,哲学,数学,心理学,逻辑学,洞察学等等。要全部会才行。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

发表《天人相应的藏象学基础》、《太极及其阴阳图像的还原》等论文十余篇,著作有《思考中医》及《开启中医之门》,其中《思考中医》2004年4月被列为全国非文艺类图书排行榜榜首书,并且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2004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2005年第十三届桂版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刘力红发表病毒论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普通本科 医药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广西南宁市

官方电话: ,

电子邮箱: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 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 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牢固树立 “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474人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685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32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5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已连续13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5项;完成教育部专业认证4个,并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1个,实现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高端智库2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校园内活跃着“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199项,省部级项目337项,厅局级项目904项,资助经费1.99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出版科技专著19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7800余篇,获专利授权594件。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 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受政府委托编制《广西中医药发展 “十四五”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中医药、壮瑶医药相关文件,帮助玉林市、贺州市、上林县等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派出 62名医护人员驰骋武汉,1名专家参与驰援柬埔寨抗击疫情,1名专家参与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11名专家参与组建广西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广西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临床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临床研究,形成广西特色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技术帮扶工作,深入全区 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专著与教材。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走进仙葫校区,警醒学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晨钟暮鼓楼校门,建有张仲景雕像的医圣广场、仲景大道,教学楼前大草坪广场南侧的中医历史文化长廊,校道两侧的文化石镌刻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图书馆大门两侧有大型壁画《岐黄论医》《杏坛讲学》,教学楼里有《医学生誓言》和名医名家的励志格言、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宣传画,还有药师山、神农阁等中医药文化景观建筑,将渊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 1976年开始培养留学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成立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秉承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2015年以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完全认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发表《天人相应的藏象学基础》、《太极及其阴阳图像的还原》等论文十余篇,著作有《思考中医》及《开启中医之门》,其中《思考中医》2004年4月被列为全国非文艺类图书排行榜榜首书,并且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2004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2005年第十三届桂版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导读: 怎么理解这个平衡呢?我们应该有一个大平衡的思想,在平衡之中有不平衡。

我们要有一个大平衡的观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升有降,这才叫平衡,但是在某一个阶段是升占主导,某一个阶段是降占主导,某一个是生发占主导,某一个是收藏占主导,整个是有升有降,有收有藏,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理念,我们也才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阳气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要重阳?

《思考中医》 里面也强调了阳气的主导作用,很高兴这样一个思考有了不少共鸣,很多人认同这种观点,甚至很多人在运用这样一个思想。当然也存在认识上的问题。

比如今天早上查房以后,有人就提出来 ,说我们中医强调平衡,那么你又总是强调阳,显然就有悖于阴阳平衡,是吗?乍听起来确确实实是这样,那么应该又强调阴又强调阳?这个说明了我们对阴阳的认识有层次的差别。

1

强调阳是不是就偏离中道了呢

我在凤凰卫视演讲的时候就曾经谈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是一个“中道”的思想,从几千年文化来看,他的核心、精髓是中道,那么实际上中医正是禀承着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而产生的,所以中医不仅仅是指中国的医学,更重要的是阐述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

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既然你强调的是中道,中医的核心是中道,那么强调阳是不是就偏离中道了呢?实际上这个跟刚刚那位同仁提的问题是一样的,这个中道我们要怎么去理解,这个平衡我们要怎么去理解?

过去理解可能就是半斤八两叫平衡,阴一半阳一半叫平衡,实际上这个未必叫平衡,如果这个叫平衡,那么我们在《内经》里面,在《素问》里面应该看到这个线索,但是《内经》里面并不是这样说的。

那么他谈什么问题呢,他是谈复杂性,这复杂性是什么?就是远离平衡,就是生命的本质是远离平衡的,是个非平衡态。我们讲平衡,他讲非平衡,所以有人就提出问题来了,最后他的解释就是不能够这样去看平衡,也不能这样去看非平衡。

大家知道,自然是平衡的,平衡是处中道的,为什么中国人总结了这样一个中道的思想呢?尧帝嘱舜帝是“允执厥中”,舜帝嘱禹帝也是“允执厥中”,就是一定要禀持这个中道,天下就没有问题。这个中道的思想实际上是从自然界来的,自然就充分体现了中道的思想,所以自然之道长久,人道不长久。

那么我们来看自然,如果是这样去理解平衡,可能只有昆明那个地方是平衡的,四季如春,不冷不热,对不对啊?显然不是,大部分地区不是这样,有很寒冷的冬天,又有很炎热的夏天,显然这个天道就不平衡。

所以这个平衡不是这样讲, 我们要有一个大平衡的观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升有降,这才叫平衡,但是在某一个阶段是升占主导,某一个阶段是降占主导,某一个是生发占主导,某一个是收藏占主导,整个是有升有降,有收有藏,这个是平衡的。 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理念,这个平衡就好谈,而有这样一个理念以后,我们也才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阳气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要重阳。

大家看 《扶阳讲记》 ,我给我的师父做了一个序,实际上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这个序的思想,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很长,不可能展开。那么我谈到了扶阳的思想,并不是说谁爱好扶阳,而是整个天地自然,整个 社会 的文化就是这样。

我们看中国人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重阳的文化,一个阳为主导的文化。我们看天地也是这样,大家知道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系叫什么?叫太阳系,它不叫月亮系,也不叫地球系,而叫太阳系,所以这个天文的大背景已经决定了太阳的作用是主导的,太阳的作用对于我们这个星系来讲,是起决定作用的,是起主导作用的,不仅仅是我们唱红歌的时候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而确确实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2

《易》系统的阳主阴从思想

我们的 历史 到了周末,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大格局已经定下来了,但是由于周的末落,诸侯烽起。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圣人——孔子,大成至圣、集大成者,他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大的疏理,删诗书,定礼乐,删定六经,尤其对群经之首《易》做了删定。

大家知道,《易》在 历史 上曾经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据说《连山》是大禹时期的,那么这三部《易》到了孔子那个时代,为什么只留下了《周易》?这也是有原因的,《周易》有什么特色呢?大家知道《连山》以艮为纲,以艮为首,《归藏》是以坤为首,那么《周易》是以谁为首呢?《周易》是以乾为纲,以乾为首。

这就奠定了从孔子的时代开始,中国人的文化是强调乾,强调乾纲,强调天,强调阳,所以皇帝叫天子,跟这个不无关系,我们可以看《周易》里面怎么论述乾跟坤。

为什么说学中医的同仁要稍微了解一下《周易》?研究不敢说,我本人也只是懂一点皮毛,但是这个皮毛都很要紧,为什么呢?因为 我们中医理论的核心就在阴阳,显然《易》是专门讲阴阳的,而且它很直观,就两个符号,所以我们要稍微了解一下,不一定深究。

孔子都是五十而知《易》,真是不容易,所以我不敢有这个奢望,但是了解一些对于我们学习很有帮助,对于我们理解阴阳很有帮助。那么在讲《易》的时候,乾是阳的代表,六爻皆阳,坤是阴的代表,六爻皆阴。

在讲乾的时候,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讲坤的时候,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这就非常清楚了,一个是统帅、是主导,一个是顺承,那么主导也就是指在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为什么《素问》是强调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而不是阴生阳长,这就体现了阳的主导作用,是阳的生带动阴的长,是阳的杀带动阴的藏,这个跟《易》确确实实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乾坤,在这里就是这样一个主从的关系,是统领和随从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么强调乾呢?因为乾是以天为体,乾天坤地,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大家都知道“天行健”,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从哪里来的?从乾来,从阳来,阳的特征就是自强不息,“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是“行”的,天行乃健。

还有一个什么东西也是这样,大家可以回答吗?生命,生命也是以“行”为健,西方讲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不过我们不讲运动,我们讲“行”,生命也是以“行”为健的,大家想想,生命有哪一天不“行”了会怎么样?当然就完成 历史 使命,生命也就停止了。

所以生命的特征也是以“行”为健, “行”是属于什么?是属于“乾”的特征,那也就意味着属于“阳”的特征 ,这就是《素问》讲的是“阴静阳燥”,燥者行也,动也。所以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可以思考,经典中有名言“五脏元真通畅,百病不生”,五脏的元真通畅,一个“通”,一个“畅”,通畅就是什么?就是“行”。

那反过来,五脏的元真不通畅了会怎么样?那就会产生疾病,所以“行”是生命的一个特征。我们再从很通俗的角度讲,气血要流行,要循环得好,不能有瘀滞,否则就会百病皆生于瘀,百病皆生于郁,郁也好,瘀也好,就是留滞了,就是不行了。行是阳的特征,就算在我们晚上睡觉了以后还行不行呢?也在行啊,行到阴分而已,现在是行在阳分,都在行,所以天是以“行”为健,人也是以“行”为健。

为什么叫五行[xíng]而不叫五行[háng]呢?五行为什么会在陕甘一带,在中原一带产生呢?大家都知道陕甘一带或者中原一带的特征跟我们两广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到陕甘,到中原,已经是大雪纷飞,已经进入到“藏”了。这里现在也是冬,但还是风和日丽的,还挺舒服的。

那里的天地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给我们一个“行”的感觉,所以五行的思想在那里产生,而两广看来,一年四季都差不多热,就好像夏天老停在这里,不流行,所以这个文化没有办法在这里产生,只是产生了以后,影响到我们这里,所以过去我们是蛮,北方是夷,蛮夷之地。

所以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因为“行”才有“中道”,没有“行”不可能有“中”、“中道”。《内经》里面界定了什么是“中”,当然它没有直接讲,后人给它进行了补充,但《内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太过”和“不及”,不少的篇章都谈到“太过”和“不及”的概念,也谈到“损益”的概念。

《上古天真论》就讲了七损八益,为什么有“损益”的概念呢?为什么有“太过”、“不及”的概念呢?这就是为了“中”,什么叫做“太过”,什么叫做“不及”?“至而未至”叫不及,“至而不去”叫太过。该来的没有来,该去的没有去,这说明它在“行”吗?当然不“行”,它有留滞,有留滞就必然有太过、有不及。

这个不去,对它来讲就是太过,那么后来的就来不了,就占据不了这个地方,不及就会产生,所以一旦不行,一旦有留滞,太过不及就产生了,太过不及产生,中道就不平,平衡也就无处可言。

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强调气血的流畅要环周不休、如环无端?要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已必须要降,降已必须要升,老是降,太过不及就产生了,就偏离中道,所以这个“行”非常重要,唯有“行”,才有春夏秋冬,才产生变化,才产生平衡。平衡不意味着静止,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在乾这一卦的卦辞,开首就讲乾是“元亨利贞”,这个卦辞非常之妙,这就把乾,把阳,把一切告诉大家了,乾“元亨利贞”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讲的乾天的体用,以天为体,这个体又是以行为健的,那么这一行,就行出了元亨利贞。

这个“元亨利贞”实际上就是春夏秋冬,古人也有很多校正,元为春,亨为夏,利为秋,贞为冬,这就意味着由于“行”的结果,就产生了四时,产生了春夏秋冬。乾天,行到“元”这个地方就产生春,那么这个地方,“元”的特征是什么?阳是处在什么状态?

《内经》里面讲,它处在生的状态。继续运行,行到“亨”这个地方,产生了夏,夏的特征是什么?盛大,长,我们看《四气调神大论》就很清楚。继续再运转,起变化,到“利”就产生秋,秋这个时候已经意味着什么?阳气要收了,这就叫盛极而衰,阳气不能老是生发,它要往回收。

那么继续运行到“贞”这个地方,就是冬了,冬的特征是什么呢?阳气在藏。所以这样就运行出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实际上在《内经》里面又把春称为阳中之阴,夏为阳中之阳,秋为阴中之阳,冬为阴中之阴,这里面又分阴阳,实际上春夏阳阴都有。

所以我们就应该知道阴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讲的生长收藏,一切的变化就由这个生起来,所以我们谈阴阳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认识。

3

内经的阳主阴从思想

那么有了这个基础就好办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读经典,读《内经》就非常有帮助。在《内经》里面,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强调阳气,尤其大家很熟悉的 《生气通天论》 ,里面有一句名言:“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我们知道火神派的开山祖师,郑钦安的弟子,就是卢崇汉老师的祖父卢铸之先生强调过,为医者如果能够悟透这句话,这个医生就有办法,这句话怎么悟透呢?“阳气者,若天与日”,像天、像日一样,刚刚我们讲了,就是像乾这样。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失其所就会折寿而不彰,所以人的寿命是以阳为本,那么“失其所”是什么“所”?这个“所”是不是一个无关重要的代词?我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就感慨很深,发现20多年都没有读懂这一句话,都是在囫囵吞枣,好像懂了,知道阳气很重要,却从来没有去认真的考虑这个“所”是什么,实际上这个是秘密所在。

我们今天要谈扶阳,要真正弄清楚扶阳,关键词就在这个“所”字。因为这句话是名言,所以从读书开始就要读,考试肯定也要考这句,但可以说,我读了几十年,都没有真正弄清楚,现在回过头来看,秘密就在这个“所”上,什么“所”呢?

实际上,我们把它放到乾,就知道,这个“所”就是指“元亨利贞”之所,所以“失其所”不是指的一个“所”,不是指的某一样,它是指的四个“所”。

如果还连带坤讲的“元亨利牝马之贞”,那就是五行俱全了,还加上土。土不主时,所以在《周易》的“乾”里面,土也是不主时的,它旺于四时。这说明阳气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素,那么在元这个“所”或者在春,它对应的是什么?阳气是什么功用呢?阳气是生发的功用,也就是肝,春就是肝,就是木,这个就到五行上面来了,到脏腑上面来了,所以这个是一环一环相扣。

肝的根本在哪里呢?我们要研究肝的生理也好,病理也好,当然这个词是现在的词,它的本是什么?《内经》讲生之本是本于阴阳,《内经》又讲治病必求于本,“本”是什么?肝的本是什么?我们要 探索 这一脏,他的本就在于“生”,这个“生”指的是阳的生,阳气的生,所以肝为什么会生病呢?讲肝条达也好,藏血也好,都不离这一点,都不离其“生”,所以肝的阳气不能生发,就是肝病的根本。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现在误区太多,由于没有很好的理解阴阳,所以现在治病的方以苦寒为主。因为西医给我们提供了病毒这个概念,所以大家都去清热解毒,其实不然,苦寒,不是生,是杀。

春三月,讲的是生而勿杀,予而勿夺,现在为什么那么多肝硬化,大家要扪心自问,很多是坏在医者的手里。我跟我的师父卢老师就非常有体会,今年有一位兰州的病人,这个病人是位西医,而且是传染科的副主任医师,本身就是搞传染的,但是自己患肝炎,胆汁性肝硬化,怎么都搞不定,中医西医都治不好,病情越来越重,最后这个病人找到我,我为了学习,就找到我的师父。

现在几个月下来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最主要是人完全改观。那么思路呢,看起来,原来的思路都是违反了圣言,圣人讲到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各位当领导的要切记,早上起来切莫批评人,早上起来就给你披头盖脸的骂一顿,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感觉?早上刚起来,睡眼惺惺的就被批评,那绝对很伤人的。我是很喜欢骂人的,后来读了《内经》以后,我就忍住了,早上尽量不骂人,这是春,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这一点是大原则。

可是我们现在很多违反了,违反了怎么样?就生机溃乏,那还能不硬化?所以这一点很重要,那么这是肝。

那心呢,心的根本是什么?心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心就是主管阳气的宣通,它的本在这里,主“长”。肺是主管什么呢?也就是秋,秋是主“收”。

这一点实际上《素问》讲的很清楚,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是这样来的,西方就主收。《素问》讲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肺是禀秋之法而成的,秋是什么?是“收”,所以肺就是一个“收”字。肾呢?就是贞了,就是冬,冬的特征就是藏,所以肾所,肾之本就在于藏,这个已经讲了,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那么这样我们就从阴阳落实到了很具体的问题上,所以我们所说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是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在春,在元这个“所”失掉了,就意味着肝不能生。如果是在夏,失掉了亨这个“所”,就意味着心不能长。如果是在利这个“所”失掉了,那么就意味着肺不能主收了。

如果在冬,在贞这个“所”失掉了,就意味着肾不能够主藏了。肾不能藏,心不能长,肝不能生,肺不能收,脾不能够旺于四季,不能够周流,不能够运转,这样还有生命吗?当然没有,所以折寿而不彰,这个根本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谈重阳、扶阳,是不是偏呢?一点都不偏,这是一个认识的层面 ,那么到这里就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了。比如在元这个时候,元这个“所”失掉了,该怎么办?在亨这个“所”失掉了,又该怎么办?以此类推,利贞之“所”失掉了,该怎么办?所以扶阳绝对不是只扶亨,只扶夏。

当然温热是夏的本性,夏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这很重要,但是阳在秋这个“所”,利这个“所”失掉了,要不要去扶呢?当然也要扶。阳在贞这个“所”,在冬这个“所”失掉了,不能藏了,都要扶。所以扶阳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很单纯的温热就能解决的。春夏还好办,不能够发散了,可以用温热去发散它,这没有问题,所以《伤寒论》的太阳病能用麻桂,一付药下来,汗出了就好了。

可是如果在秋冬,在利贞这个“所”失去了,该怎么办?这就带来了问题,温热的药有升散的一面,而现在要降,要收藏,所以很多问题就出现了,而这个又是根本之所,生命的根,不在生上,也不在长上,而在藏上。

中国古人讲“死者生之根”,我们医生做的事情是生,我们治好病,人家送我们一块匾,叫妙手回春,春是什么?是生,可是生从哪里来?生是从藏上来,中国人的思想是看前一步,五脏之根是在肾上,生命的根也是在肾上。我们看到《伤寒论》是讲生发的,讲元亨的,都在太阳病,可是这个根是在哪里呢?在少阴,卢老师强调,把太阳抓住了,把少阴抓住了,就思过半矣,作为一个医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六经里面,真正死证最多的不是在厥阴,而是在少阴,所以生命之根本在少阴,用当然在太阳,所以阳气归根,才是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卢老师昨天强调过这个问题。

那么阳气怎么归根呢?为了这样一条,就形成了很多的手段,《伤寒论》很多手段就出来了。古人讲的六经,实际上归起来就是一经,或者就是两经,一个是阳,一个是阴,一个是生长,一个是收藏,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方便的说法就是六经。

所以阳气怎么归根?有少阳的,有阳明的,有太阴的,就有等等那么多的方法出来了。就比如阳明,我们不要只在承气、白虎上,要知道阳明的真谛在哪里,要知道张仲景用白虎、用承气的根本在哪里,阳明的根本是主降,而降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就是使阳气归根,就是由利才能到藏,才能到贞,由收才能到藏,承气和白虎是不是收藏的?是不是降的?它的药物都是苦寒的,通降的,它是一个手段,因为阳气归元的道路、阳气收降的道路阻塞了,这个时候真阳不能归位,就会产生热,所以这个时候要用白虎,要用承气。但是诸位一定要记得,这个只是手段,如果我们把手段做为目标,作为目的,那就错了,诸法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看活了这样一个扶阳的理念,这样一个 扶阳的思想,它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就是我们知道医道的止归,阴阳的止归。实际上,我们是要强调这样一个目的,而不是其他。我们理解了以后就会知道,确确实实,扶阳并不是一种偏执,而是事所必然,医道就是这样,文化就是这样,天地就是这样 ,我们只不过是顺势而已。

所以完全不是派别的问题,当然在扶阳的时候,在应用的时候,在达成这个目的的时候,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卢崇汉老师谈到了,我们读《内经》,读《伤寒》,实际上这种信息已然向我们透露了。

附:文章天下事,汇聚中医心,用独立、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中医,传播中医医术、医道,让最优秀的中医及中医文化造福更多人。长期坚持发文真的很不容易,屡屡想要放弃,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THE END —

1、文源:中医思维+,编校/金瑶瑛。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伊力特刘新宇发表论文

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质量管理 方法 ,本文从通过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现状;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管理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

2.1建筑市场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市场准入壁垒低,许多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大量涌入。

2.2参加人员质量意识差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问题没有高度重视,把企业目标重点定在利润、进度上,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目前大多建筑公司领导对“质量第一”的 口号 讲的多,落实的少,而把主要目标锁定在抓进度、保工期上,对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很少重视.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是合格的市场主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中如果有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不合格,那么整个单位工程就被评为不合格工程。

2.4 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筑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4 施工工序管理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就是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而选择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 措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中各环节或部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4.1.1 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4.1.2 关键的工程部位

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

4.1.3 薄弱环节

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 经验 ,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4.1.4 关键工序

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孔,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1.5 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

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

4.1.6 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4.2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质量控制点设置后,要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实施,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点发挥其作用。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中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4.2.1 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4.2.2 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4.2.3 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务必使相关人员真正了解,并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的交底文件;

4.2.4 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要进行旁站监理;

4.2.5 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6)按规定做好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准确客观的第一手数据,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文件;

4.2.6 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4.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监控,来确保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其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3.1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

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2 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如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这道工序完成后,应在质量控制人员对模板安装质量和钢筋规格、数量及绑扎质量等进行检查,形成质量检查文件签字认可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这样就形成了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

检查制度。

4.3.3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分包单位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保护措施,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另外,为保护成品,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5 结语

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6(06).

他师从著名科学家吴德馨院士,主要从事抗辐照SOI CMOS电路和化合物半导体微波器件、电路及模块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科研经费达到1.3亿元。2000年,在国内首次研发出大规模CMOS/SOI 64Kb静态随机存储器电路和万门级全耗尽门阵列电路。2002年,年仅29岁的他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2004年,担任“973”项目“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与电路研究”首席科学家。2006年,接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5月,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院重点创新项目。 2009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超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的滚动支持,获得国防科技一等奖一项。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他是微电子所重点培养的青年后备干部。

从边缘到核心,经历了多少只有我知道79

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这个话题了啊。97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发表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