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邮箱

Advances i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政治和经济学的进展)ISSN 2576-1382 (Print) 2576-1390 (Online)官网: 编辑直投邮箱ape@scholink.org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世界教育与人文学报)ISSN 2687-6760 (Print) 2687-6779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wjeh@scholink.org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and Culture (社会科学与文化的进步ISSN 2640-9682 (Print) 2640-9674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assc@scholink.or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Studies(英语教学与语言学研究)ISSN 2640-9836 (Print) 2640-9844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eltls@scholink.org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Studies(国际商业与经济研究)ISSN 2640-9852 (Print) 2640-9860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ibes@scholink.org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ISSN 2375-9771 (Print) 2333-5998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wjer@scholink.orgSustainability in Environment(环境的可持续性)ISSN 2470-637X (Print) 2470-6388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可以直接投稿给期刊编辑,审核周期2周左右,录用出来后付款,按篇收费,不限定字符付款后一周可以出在线版,自动生成doi号

PhysicsReviewLetters,这个期刊分的很细,每个volume涵盖某个特定方向,望采纳,谢谢!

国内物理电子学类期刊 2008-05-10 12:38:59 1、传感器技术(月刊) 本刊是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技术刊物。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对外推荐的中文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计量测试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等的收录期刊。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奖。主要报道国内各类敏感元件,传感器及电子技术,科研成果及产品等,同时报道企业概况、人物介绍、行业活动、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等。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 编辑单位:《传感器技术》编辑部 主 编:范茂军 主 任: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9号(哈尔滨44信箱信息中心) 邮政编码:15000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23-1300/TN 国际刊号:1000-9787 邮发代号:14-203 定 价:7.5 2、光学技术(双月刊) 本刊由国防科工委主管,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光电工业总公司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和中国兵工学会光学学会承办,光学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央级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197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96页,大16开版本,每单月20日出版。国内邮发号为2-830,国外邮发号为4127BM。本刊杂志从1990年开始一直被美国工程索引(EI)列为固定的收录期刊,文章收录率一直为87%左右。本惠的发行范围较广,基本上覆盖了国内的整个光电行业。 主管单位:国防科工委 主办单位: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光电工业部公司 编辑单位:光学技术杂志编辑部 主 编:揭德尔 主 任: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081 电 话:68471784 传 真:68412867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1879/O4 国际刊号:1002-1582 邮发代号:2-830 定 价:15 3、电子显微学报(双月刊) 本刊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电子显微镜分会承办。是国内惟一一份报道电子显微学和其它显微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新仪器研制生产及实验技术的双月刊。本学报及时反映电子显微学和其他显微学的新动态、新进展,及时报道利用电子显微学研究诸如生命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特别是新兴的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化学化工、地质科学等所取得的高科技成果。《电子显微学报》报道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领域之广,为自然科学类期刊中仅见的学术期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编辑单位:《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主 编:姚骏恩 主 任:李宁春 地 址:北京2724信箱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8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2295/TN 国际刊号:1000-6281 邮发代号: 定 价:20 4、激光与红外(双月刊) 本刊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电子部激光与红外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与光电子学分会的联合刊物,报道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进展、新技术成果等。设有综述与评论、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市场动态和文献信息等栏目。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主 编:袁继俊 主 任:所洪涛 地 址:北京8511信箱(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邮政编码:100015 电 话:64362211-310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2436/TN 国际刊号:1001-5078 邮发代号:2-312 定 价:8 5、激光杂志(双月刊) 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以报导光电与激光技术为主的科技期刊。从1992上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所刊登论文被美国《EI》检索。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杂志》编委会 主 编:程正学 主 任:刘凌云 地 址: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35号 邮政编码:400039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0-1085/TN 国际刊号:0253-2743 邮发代号:78-9 定 价:10 6、激光技术(双月刊) 本刊是国家新委批准出版的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属国家级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反映激光在我国国防、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通信及人们生活相应用,进展及成果,跟踪国外高技术发展;密切注视各国激光技术的研制状况和动态,为我国科研、教学、生产和应用提供最新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主办单位: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技术编委会 主 编:侯天晋 主 任:於祖兰 地 址:成都市238信箱209分箱 邮政编码:610041 电 话:-29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125/TN 国际刊号:1001-3806 邮发代号:62-74 定 价:15 7、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双月刊) 本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在红外物理、凝聚态光学地质、非线性光学、红外光电子学、红外与毫米波技术等方面有创新的论文、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并设置了交叉学科研究专栏。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编辑单位:《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编:褚君浩 主 任:糜正瑜 地 址:上海中山北一路420号 邮政编码:200083 电 话:-36323或36307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577/TN 国际刊号:1001-9014 邮发代号:4-335 定 价:10 8、 光电工程(月刊) 本刊刊登内容包括工程光学和光电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主要有自适应光学,应用光学,微光学,光电捕获跟踪测量技术,光学设计,薄膜光学,自动控制,电视技术,激光技术,光刻,精密刻划和光电传感技术,光通信,光计算,以及光学方面的其它高新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电工程》编辑部 主 编:马佳光 主 任: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29分箱 邮政编码:610209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346/O4 国际刊号:1003-501X 邮发代号: 定 价:11 9、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月刊) 本刊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国家惯性约束聚变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学探索历程;展示最新科技产品,汇萃时尚科技讯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辑部 主 编:范滇元 主 任:陈秀娥 地 址:上海市嘉定清河路390号(上海市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69918166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690/TN 国际刊号:1006-4125 邮发代号:4-179 定 价:20 10、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双月刊) 本刊为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类科技双月刊。主要报道范围有激光技术(如激光加工、激光医学及其他激光应用技术)、红外技术、大气光学与环境光学、光学与光电探测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以及光电子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探索等国内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水平及最新进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光电子技术与信息》编辑部 主 编:余吟山 主 任: 地 址:合肥市1125信箱 邮政编码:23003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4-1138/TN 国际刊号:1006-1231 邮发代号:26-145 定 价:6 11、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月刊) 本刊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英文版专业学报类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光学快报》编辑部 主 编:徐至展 主 任:颜严 地 址: 上海800-211信箱(上海喜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890/O3 国际刊号:1671-7694 邮发代号:4-644 定 价:35 12、 中国激光(月刊) 本刊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专业学报类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涉及领域包括激光器件、新型激光器、非成性光学、激光在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及光纤技术在医学中的使用,锁模超短脉冲技术、精密光谱学、强光物理、量子光学、全息技术及光信息处理。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激光》编辑委员会 主 编:周炳琨 主 任:雷仕湛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339/TN 国际刊号:0258-7025 邮发代号:4-201 定 价:25 13、量子电子学报(双月刊) 本刊主要刊登光学、激光以及光学的电子学交叉学科等量子电子学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刊 物曾多次获搣中国光学期刊攠、搣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攠及、搣安徽省优秀期刊攍och 奖。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期刊《科学文摘》(SA)、《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收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量子电子学报》编委会 主 编:龚和本 主 任:王广昌 地 址:合肥市1125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23003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4-1163/TN 国际刊号:1007-5461 邮发代号:26-89 定 价:12 14、 光学与光电技术(双月刊) 本刊属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学术型刊物,是民用与军用相结合怕综合性光电技术信息载体,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与湖北省光学学会联合主办。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湖北省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光学与光电技术》编辑部 主 编:潘德彬 主 任:刘爱东 地 址:武汉市雄楚大街981号 邮政编码:430073 电 话:-235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696/O3 国际刊号:1672-3392 邮发代号: 定 价:10 15、 光电子技术(季刊) 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文章,及时报道该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及有关器件、整机的应用。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电子技术》编辑部 主 编:陈向真 主 任:刘广荣 地 址:南京中山东路524号(南京1601信箱) 邮政编码:210016 电 话:-5864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2-1347/TN 国际刊号:1005-488X 邮发代号: 定 价:8 16、 光电子穧激光(月刊)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光电子、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新型光电子器件、装置和材料、光电控制和检测、光存贮和光电信息处理、通讯和光纤应用技术光电集成技术、光计算和光学神经网络、激光加工和激光应用、光电生物医学等方面。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天津理工学院 编辑单位:《光电子穧激光》编辑部 主 编:巴恩旭 主 任:汪美林 地 址:天津杨南开区红旗南路263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2-1182 国际刊号:1005-0086 邮发代号:6-123 定 价:10 17、应用激光(双月刊) 本刊1981年创刊,刊登激光技术在我国工业、农业、科研、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欢迎,1985年发行量达到4250册/期。成为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应用激光》论文被搣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攠选为引文源期刊,并被美国EI、德车FIZ选用。1996年《应用激光》列入全国搣影响因子攠最大的前五十种刊物之一。 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应用激光》杂志社 主 编:王之江 主 任: 地 址:上海市宜山路770号 邮政编码:200233 电 话:-340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375 国际刊号:1000-372X 邮发代号:4-376 定 价:7.5 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 本学报是信处科学与电子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被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系统收录,2000年再次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报道范围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应用数学,密码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梁昌洪 主 任:李维东 地 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349信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71007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61-1076/TN 国际刊号:1001-2400 邮发代号: 定 价:10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 本学报是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学类期刊,是集创造性、学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电子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电子通信、电子测量、电视技术、生物电子学、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信息论、电磁场工程、天线、微波理论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元件、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物理与器件、激光与光纤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总结;新技术、新工艺的论述;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述;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等。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林为干 主 任:徐安玉 地 址:成都东郊建设北路 邮政编码:61005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207/T 国际刊号:1001-0548 邮发代号:62-34 定 价:5 20、光通信技术(月刊)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光通信、光纤维传感技术在公用通信、专用通信和国防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包括系统与网络、光纤光缆与器件、光通信相关技术的开发及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等,还刊登专题讲座、厂商简介、书刊评价、人物专访、重大活动报道。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及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34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通信技术》编辑部 主 编:汤志强 主 任: 地 址:广西桂林市5号信箱 邮政编码:54100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5-1160/TN 国际刊号:1002-5561 邮发代号:48-126 定 价:7 21、 光学精密工程(双月刊) 本杂志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唐九华院士担任顾问,陈星旦院士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首批入选者、长春光机所所长,青年科学家曹建林博士担任主编。《光学精密工程》辟有综合评述、空间光学、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纤维光学、微纳技术、精密机械、激光与技术、光学检验设备、光学以其余技术、测试技术及设备、信息光学、光电跟踪与自动控制、摄像技术及装置、光电技术及器件、光学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光谱分析与光谱测量、激光测距与跟踪、摄像技术与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薄膜光学、光衍射仪器与器件等专栏。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编辑单位:《光学 精密工程》编辑委员会 主 编:曹健林 主 任:白雨虹 地 址: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22-1198/TH 国际刊号:1004-924X 邮发代号:12-166 定 价:18 22、 光通信研究(双月刊) 本刊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的技术类期刊。是我国最早的以高新科技光纤通信为内容的科技期刊,全国电信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光纤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光纤光缆、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与其有关的前沿学科。 主管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编辑单位:烽火科技学院《光通信研究》编辑部 主 编:毛谦 主 任:程晓红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266/TN 国际刊号:1005-8788 邮发代号: 定 价:8 23、 红外与激光工程(双月刊) 本刊由航天机电集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包括红外、激光和光电技术在航天、卫星和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研究、设计和应用上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各种新的光电技术实验方法和结果,新工艺、新材料、国内外先进光电技术方面的优秀论文及信息报导,本刊栏目多,内容丰富,可供从事光学与应用专业方面的科研、厂矿、企事业单位、各大专院校及部队有关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供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及信息部门收藏。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主 编:孙再龙 主 任:赵雪艳 地 址:天津市225信箱32分箱 邮政编码:300192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2-1261/TN 国际刊号:1007-2276 邮发代号:6-133 定 价:10 2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 本刊为科学技术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信息科学、材料 科学、能源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建筑、生物医学、管理科学、基础理论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其中,以机械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优势专业。 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30余家权威文摘期刊和重要数据库收录。 本刊先后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湖北省十大名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樊明武 主 任: 地 址:武汉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43007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658/N 国际刊号:1671-4512 邮发代号:38-9 定 价:6 25、强激光与粒子束(月刊) 本刊主要报道我国激光与粒子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内容涉及高功率激光(含高功率微波)与粒子束的产生、传输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主要学科包括: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激光器与加速器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及惯性约束聚变等。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核学会 编辑单位:《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 主 编:杜祥琬 主 任: 地 址: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邮政编码:6219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311/O4 国际刊号:1001-4322 邮发代号:62-76 定 价:10 26、光学学报(月刊) 本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光学学术刊物,反映中国光学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内容主要包括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适应光学、纤维光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器件、全息和信息处理、光学元件和材料等。为我国光学科技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以跟踪学科前沿和发展我国光学事业服务。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编:徐至展 主 任: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252/04 国际刊号:0253-2239 邮发代号:4-293 定 价:25 上面可能有你感兴趣的

当然可以啊,可以仔细看看拒稿理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

中文的(天线学报),开源型的期刊,虽然不是核心,但效果也可以,万方知网都可以查的到

一周到两周时间。期刊通常会有三审,初审,复审,终审初审收到文章后一般会有征稿执行编辑对论文进行格式与材料等初审。这个流程一般需要一个周到两周时间来完成。MWCL是微波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口碑很好,文章限制3页,要求文章内容要有新意,影响因子一般在1.5和2之间。微波领域的IEEETrans长文和Letters短文都是很不错的,短文强调内容有新意,长文强调内容要做深、做透。

大学物理,模拟电路,高频电路, 专业英语。微波技术与天线,作者是殷际杰编著,出版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是 2009-1-1。《微波技术与天线》讲述与"微波技术与天线"有关的基本规律、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微波技术与天线》力求内容精练,物理概念清晰,文字易懂,便于自学。全书共分7章: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规则传输系统、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微波无源元件以及天线。《微波技术与天线》每章均精选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其中例题和习题涵盖核心内容,选题广泛,难易适中。《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供工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职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学生和有关科技人员用作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原理等课程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要求

论文投稿期刊的格式是什么?格式是最基本要求,期刊投稿对格式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格式也就基本掌握了所有学术期刊的发表格式要求了,论文发表的格式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这几个方面,每个细节都要重视起来,可能哪个环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导致论文不能顺利的发表,格式看似简单,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来看看期刊投稿对格式的一般要求:( 一 ) 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1 .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 .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3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4 .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依此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代写工程师论文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关键词4; 关键词5 (要求5-8个关键词,各词间用分号";"隔开)(五)正文内容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①篇幅:一般在3000~5000字左右;文稿章节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1.1、1.2、2.1、2.2…;三级标题形式为 1.1.1、1.1.2、2.1.1、2.1.2…。②符号: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 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号请注明, 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③插图:要有图序、图名,插图要精绘,图字要清晰;插图和照片不得用复印件,必须是精绘图和原照片;图、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的相应位置上;④表格:要有表序、表名,用三线表(表格的左、右端不封),采用小数点对齐式;⑤公式:公式须用字符格式录入。(请您认真校对稿件,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漏字、多字等问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六)参考文献来稿一定要有参考文献,限著者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按在文章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即可,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文章在投稿的时候首先就是必须要和杂志社征稿的内容相符合才可以,要符合主题的要求,比如说是庆祝建国多少周年的一些文章,那么你的论文内容就要向这方面靠拢。杂志社征稿,相对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尤其是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杂志社,在正稿的时候会有很多投稿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自然也会增加,那么就要求你的文章内容质量一定要高。文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吸引审核者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想办法让你的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可以在开头或者是引言的部分埋下伏笔。

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之前收到一篇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编辑实在是看不懂,只能联系作者退稿修改,退稿再修改再审稿,浪费时间,严重的话永远拒收稿子.二、论文格式规范

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符合自己单位要求发表论文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好,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职称等级对于论文格式结构的种种要求,如:字数、论文篇数,对第一作者是否要求、期刊要求(核心?普刊?),有的单位甚至对文章格式都有严格规定(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等方面的事项).

三、论文发表时间一般的学术刊物,从编辑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不少作者认为期刊不是都是月刊、半月刊、旬刊,我这个月投稿,不是就安排下个月就出刊了,其实不然,很多期刊都是被提前会安排好版面,有些期刊版面都安排到下一年了,所以为评职称,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选择合法刊物发表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对于有疑问的期刊,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确认一下是否是合法期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经验

您好,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线通信四区的录用率也相对较高。首先,无线通信作为一项高新技术,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因此,对于无线通信四区的求职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才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无线通信四区录用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其次,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无线通信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也为无线通信四区的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进而提高了无线通信四区的录用率。最后,无线通信行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也是吸引求职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线通信四区的企业通常会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这也为无线通信四区的求职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综上所述,无线通信四区录用率较高的原因包括:求职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无线通信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行业薪资待遇较高等因素。

无线通信四区是指国内无线通信领域的高水平期刊,其录用率高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无线通信领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这为无线通信四区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优秀论文。这些成果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提升了该期刊的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了更多的作者提交稿件。其次,无线通信四区编辑团队的素质非常高,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出色的学术背景,能够对来稿进行严谨、客观的评审,确保了投稿者的原创性和研究价值。这也为该期刊的高录用率提供了保障。另外,无线通信四区的出版机制非常规范和高效,遵守学术规范和出版伦理,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稿件的评审和出版工作。同时,该期刊所采用的在线出版模式,将稿件快速地推向全球,并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也促进了该期刊的声誉提升和高录用率。因此,无线通信四区的高录用率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出版质量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认可,也为我国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无线通信四区是国内无线通信领域的优秀期刊之一,能够发表在该期刊上是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其录用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严格的审稿程序。无线通信四区拥有一支严格而专业的审稿团队,他们认真负责地对每篇论文进行审稿,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是否录用。二、期刊的学术水平高。无线通信四区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学者都愿意在该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也导致了该期刊的录用率较高。三、涵盖范围广。无线通信四区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研究,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优化等方面,同时还着眼于无线通信行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这种全面的涵盖范围也吸引了很多作者选择在该期刊上发表文章。总之,无线通信四区的高录用率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为更多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

微波技术和天线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并不是非常难。学习和实践之后,可以轻松地掌握微波技术和天线的使用方法。

微波与制导投稿期刊

当然可以啊,可以仔细看看拒稿理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毫米波与微波的区别是什么 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 什么是毫米波? 毫米波 (milli钉eter wave ):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请问THz与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有什么区别? 毫米波:波长为10~1毫米(频率为30~300吉赫)的电磁波。 亚毫米波:波长为1~0.1毫米(频率为 300~3000吉赫)的电磁波。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耿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 电磁频谱就是这样,有重的,也交叠的。 求解,什么是毫米波? 波长1-10毫米,振荡频率30-35GHZ的极高频电磁波,百度一下就出来了 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高手回答啊! 所谓的毫米波是无线电波中的一段,我们把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所谓的毫米波雷达,就是指工作频段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测距原理跟一般雷达一样,也就是把无线电波(雷达波)发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据收发之间的时间差测得目标的位置数据。毫米波雷达就是这个无线电波的频率是毫米波频段。 由于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厂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导引头的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 。 不过雨雾对毫米波的影响非常大,吸收很厉害,所以在有雨有雾的天气,毫米波雷达性能会大大下降。而且毫米波是重要的雷达频段,因此在战场上受到的干扰也很大,是敌方实施电子干扰的重要区域;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能力也相当有限。 射频毫米波微波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有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针对的频率不一样,毫米波和微波的频率要比射频高。广义上说微波可以指300MHz-300GHz的信号,射频指3KHz-300GHz的信号,但是工程上他们通常表示特定频率的应用。射频集成电路(RFIC)一般工作在3GHz以下频率。而微波集成电路通常工作在3GHz以上,毫米波集成电路工作在30GHz以上。当然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在介质电路中,电磁波的波长比真空中要小,所以只要实际传输波长达到毫米量级,就可以称作毫米波电路。 由于频率不一样,工作波长差别很大。因此电路的尺寸也不同,RFIC的尺寸就要比微波/毫米波电路大得多。频率越高,集成电路的精密度越高。对加工误差的要求越高。 另外由于电磁波频率越高,发射性越强,所以在高频电路的设计上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谁知道毫米波治疗仪是什么原理 人的。所谓的“毫米波”就是红外线,简单点说就是用一个电阻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发射出来的热力。就这么简单。 请问哪些汽车装有毫米波防撞雷达 大众CC、全新迈腾 沃尔沃XC60、S60 奔驰C级、E级、S级、R级、CLS、CL、GLK 丰田皇冠、雷克萨斯GS460、RX350 基本都是77GHz频段的毫米波雷达,用于ACC或前车防撞 什么是毫米波? 波长1-10毫米,振荡频率30-35GHZ的极高频电磁波,百度一下就出来了 什么是毫米波制导 毫米波制导技术定义:毫米波通常是指波长在1~10毫米(对应频率在300~30千兆赫)的电磁波段。毫米波制导方式有以下五种:毫米波指令制导、毫米波驾束制导、毫米波主动寻的制导、毫米波被动寻的制导、毫米波半主动寻的制导。毫米波段大气传输衰减较小的窗口频段有四个:35、94、140和220千兆赫。目前,采用毫米波制导方式的制导武器主要使用35和94千兆赫这两个窗口。140和220千兆赫频段的元器件还很不成熟,制导系统的应用尚在拟议中。 毫米波频谱介于微波和红外波段之间,因此兼有微波和红外波段的优点。同微波制导系统相比,毫米波制导系统的特点是:①制导精度高;②抗干扰能力强;③体积小重量轻;④它的缺点是大气和降雨对毫米波的传播衰减比微波大,因而作用距离有限,大雨时难以正常工作。同红外及光学制导系统相比,其特点是:①受气象和烟尘的影响小,能够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及气候条件;②制导精度比光电系统低。 毫米波介于微波和红外波段之间,兼备有这两个波段的固有特性。它避免了光电制导系统全天候作战能力差的弱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抗干扰性能,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但工艺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只有近年来毫米波元器件,特别是固体器件的迅速发展,才使毫米波制导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微波通信是现代化的通信方式之一,它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地区以及各部门之间同时传输多路电话和电视等大容量信息的传输问题。什么是微波呢?通常,我们把波长为1000米至10000米的无线电电磁波叫做长波,它主要用于船舶间的特种通信;波长为100至1000米的叫做中波,这主要用于远距离的通信;波长为1米至10米的叫做超短波,它主要用于声音和电视广播;而我们所说的微波,波长只有l毫米至1米。目前,在微波通信中采用的波长是5至20厘米的无线电电磁波。之所以称其为微波,不仅因为它的波长很短,而且因为它的波长与地球上许多物体的尺寸相比都要小。微波与光波有许多相似特性,它不能像长波那样靠地球来传播,因为大地对它的吸收作用很大;它也不可能像短波那样靠天波来传播,因为这时微波会毫无费力地穿透电离层而跑到宇宙空间并一去不复返。所以,微波只能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这样一来,地球上的许多物体都会成为它的障碍。由于微波几乎没有多少绕射能力,就连地球的弧度也能妨碍它的直线传播。为了使微波传送得更远,通常的方法是把天线架得高些,即使这样,由于受地球表面的影响,一个40米高的天线也只能保证微波在50公里的距离(即: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完全没有阻挡)范围内传播。为了实现长距离通信,就要每隔5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中继站,把前一站送来的信号经过放大,然后再传送到下一站。这样一站一站地转发,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如同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跑一样。所以,微波通信有时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通信具有许多优点:它的传输容量很大,可同时传输上万路的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所需要的功率却很小。由于微波基本不受昼夜季节的影响,因而传输的信号比较稳定。此外,微波的方向性很好,所以它的保密性也比一般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好。目前,微波通信广泛地用来传输国内的电报、电话、传真和电视等业务,北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就是这样一站一站地传送到全国各地的,而在我国各大城市之间的电视传播也是采用这种线路来完成的。[-(@_@)-] 尽管微波通信是一种比较好的通信方式,但实际应用中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对中继距离和中继站的数目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在通信线路上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一个中继站,所以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所需中继站的数目也要增加,而且很多微波中继站不可避免地设在山区,这就意味着对中继站中的各种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此外,微波中继通信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完成越洋的洲际通信。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要建立那么多的中继站,显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行不通的。而对如何利用微波进行长距离通信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越洋能手”——通信卫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