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1、楼主,发表论文之前看一下你们评审单位(人事部门)对评高级审计师刊发论文的具体要求。2、一般是三方面的要求,你可以参考一下:一是文章字数不低于2000字,二是文章内容得和所评职称相关(最好是审计方面的文章),三是要求在正规的期刊上刊发(杂志需要具有CN或者ISSN刊号即可)3、高级审计师方面的文章可以在如下杂志上刊发:《经济生活文摘》《现代经济信息》《现代商业》《中国外资》等等刊物上,都可以刊发。备注:后期若是需要刊发论文也可以随时保持联系,我这边刊发时间一般是1-2个月的。
第一,首先需要清楚的知道发表论文的要求,然后根据相关要求选择正规且合适的刊物1 )确保刊物是新闻广电总局认可的正规的,有CN和ISSN双刊号;2)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刊物;3 )发表后文章能在知网检索到,意思就是说这个刊物得是知网收录的;4)为了赶上评审,和大家就得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准备好文章并成功发表,因为一般刊物的发表周期都是3个月左右,收到刊物后文章检索还需要2-3个月时间,不然发表后到评审了检索不到文章就麻烦了。根据这些要求去进行严格筛选,所以需要提前半年准备。第二,选定刊物后根据刊物的要求去准备文章,投其所好以便成功发表!第三,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安排发表了,一般的发表流程是投稿——审稿——文章通过就发电子版录用通知书,没通过就告知退稿或修改——付版面费——出刊邮寄杂志——网上检索文章。更多发表问题加友更方便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资料来源: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具体的你可以去问问百姓论文网,我同事都在那里发表的,期刊也都拿到手了,很满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从初稿到发看需要三四个月左右。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
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
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
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
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
首先拿自然投稿来说,省级和国家级的论文审稿需要1-2天,发表时间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话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慢的话甚至要4-7个月之久了。对于质量水平较高的期刊和一些大学期刊来说,投稿发表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较快的也需要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发表需要6-10个月,总体时间大致是1-1.5年。北核和南核的审稿需要3-4个月时间,出版则需要6-15个月时间,跨度大,总共需要时长约1-2年。SCI和EI等与北核南核时间周期类似。众所周知,省级和国家级别的期刊是普通期刊,是职称期刊发表的起跑线。相对而言,从选刊到成功收刊用不了多长时间。有些刊物块的话研究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如果慢的话,大概也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主要看所选的目标期刊了,都是不一样的,半年一年的都有,主要是审稿周期的长短的问题,如何判断审稿周期,参考以下文章内容:
教你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
审稿周期是衡量出版社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出版社会定期公布审稿周期,对于作者而言,审稿周期同样重要,学术研究具有时效性,每一个作者都希望所投期刊能快速完成审稿程序,并顺利发表。那么,该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呢?
查看期刊主页
大多数的作者会查看期刊的主页,在期刊介绍或投稿须知里一般都会找到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不过,即便是同一个期刊,审稿周期都不是固定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如遇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补充实验等耗时比较长的情况,整个审稿周期会更长,所以,期刊会提供给作者一个平均的审稿时间。
自主推算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查找该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一般会在文章的页脚处,有些期刊会在摘要里或参考文献后注明,如在文章的脚注上会有这样的信息:Received:1/1/2017 -Accepted: 4/4/2017 -Published:1/5/2017 ,这便是该篇文章从接收到见刊的时间,作者可以就此判断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直接联系期刊
作者也可直接联系目标期刊,询问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咨询图书馆
对于高校的学者,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很可能掌握着许多相关SCI期刊的信息,包括审稿周期,作者可向本校图书馆咨询。
期刊投稿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期刊使用在线的投审稿系统,在你投稿的时候,系统会发送邮件告知下一步的时间,这样作者便可知道初审的时间。
审稿周期是作者考量目标期刊的标准之一,通过以上方式,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让文章尽量早日发表,作者也可结合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的曾发表的文章《目标期刊选择必备工具》来综合考量目标期刊。
参考资料: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网页链接
这个主要看所选的目标期刊了,都是不一样的,半年一年的都有,主要是审稿周期的长短的问题,如何判断审稿周期。
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发表条件:
发表职称论文,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刊物必须是正规期刊,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必须同时具备国际刊号(ISSN号)和国内统一刊号,即CN刊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让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05年,很少有职称评审单位对参评人员的期刊做真伪鉴定。
但随着近几年的非法出版,私印克隆刊等情况的不断曝光,全国各地的职称评审单位明显加大了对学术期刊的检查力度。一大批没有CN刊号的假刊被查,也有很多非法印刷克隆刊的团伙被抓。有效检查刊物的合法性是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职称论文发表
内部审计论文的写作大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的写作大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我们理解,基本规范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监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中,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或职责分工不清,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可能因得不到有效支持而导致内部审计失败;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可能因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而造成内部审计成本增加;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等。因此,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审计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是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保证严格执行。
三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继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五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应有的客观性、独立性和职业谨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避免对自已提供咨询的事项实施监督和评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1、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也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并没有配套的内部审计机制,无法让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特点。因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标准有一定差距,甚至会导致现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无法可依或者说有法不依。
2、内部审计技术较落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使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或个人经验审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审计周期长、成本高且效率低下,这与国际上当前通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手段相比较为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技术显得有些滞后,审计方法也较为陈旧。
3、内部审计监督力量有限
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但是较为分散,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现金和证券,从而导致银行的内部审计环节只要出现一个小纰漏,都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不幸的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力量不够强大,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连续性,从而大大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对一些问题的纠错查漏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审计和调查,关注的是会计凭证等资料的真实与否,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等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信贷资产质量等的审计,更不用说对银行内部深层次的管理制度、监督体系等作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在面对日益扩大的银行业务时,其内部审计显得有些过于缓慢而无法覆盖到全面的银行业务范围。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成因
1、内部审计定位有局限性
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但是,在这样的挑战背景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并没有强化合作意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与设备等都无法很好的配套起来,审计人员也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够全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是把内部审计部门看作简单的检查与监督部门,并没有使其具备较高的权威性。
2、内部审计缺乏专业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形式上就没有设置专业的审计部门,当然无法合乎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只是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实质仍然属于管理层管理,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独立性。一些银行还把审计与监察部门混同起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此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性质特殊、专抓短板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较为独立的开展工作。
3、内部审计内容有缺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审计权限,有时一些审计部门无法参加银行的管理会议,也较难获取相关的审计会议资料,也没有配套的奖惩细则,从而使得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出现某些缺陷或短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仍然偏向于粗放式管理,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内容应当具有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是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事项审计为主,而对其他一些领域缺乏必要的审计,进而影响了整个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只有国外银行的五分之一,也没有达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那么,有限的内审人员无法完成较为繁重的内审任务。此外,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人事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沿袭了信用社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也没有提供多个机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也没有确定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从而使得一些高能力的员工外流严重。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时间偏短,内审人员使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方面也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从而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路径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我国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了金融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过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对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创新与升级能够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达到外部监管要求,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也是市场经济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理性选择。
1、更新内部审计观念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受到其内部审计理念的影响。鉴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领导层与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首先树立起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强化银行内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惯例接轨。
2、赋予内部审计新内涵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短板现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切实改进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从而引导其工作核心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并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审计,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真正了解内控的内涵,实现同步控制要求和授权控制要求,并引入客观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更新、更全和更可靠。
3、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中不少人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重新定位并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其工作性质、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微观执行层来实现对宏观战略层的延伸与拓展,让银行全体职员参与进来,共同配合完成。这种定位的升级与创新也会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改变自己的工作角色,提高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让其在形式上和实质性都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也会增加内审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内审工作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4、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那么,银行就应该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垂直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并让其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还要让董事会成为最终的责任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从而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更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人员派驻制度来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安排工作,让支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分割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5、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银行审计的电子化,对有关信息进行优良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对银行业务实行再监督,并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流程变得更为现代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更好的确定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优化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比如说,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等。当然,这同时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因在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审计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调整配备好内审领导班子,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抓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关。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转化升级的产物,其还存在着不少急需改革的地方。其中,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改革环节。我们应该尽快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其定位、职能、范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让农村商业银行在不长的发展时间内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内部再控制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
[摘要] 在高校外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中,展开外部审计显得日渐重要。文章经过对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的现状剖析,从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注重水平和制度建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外部审计任务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外部审计;保证机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开展,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注重度日渐加强,高校在开展中所要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步增多。外部审计形式陈腐、人员管理缺失等成绩凸显。目前,高校外部审计迟缓的开展步伐分明不能顺应高校管理的紧迫要求。高校管理中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失掉人们的关注,如何增强我国高校的内审制度管理、充沛发扬高校外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成为现今高校管理中被讨论的抢手话题。
一、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缺陷剖析
随着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时增多,我国教育规划逐渐趋于完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开展。但绝对于世界开展的均匀程度,我国高校外部审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依然处于落后的形态。
1.1外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标准依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高校内审机构设置粗陋,表现出应付反省、敷衍塞责的任务形态,甚至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从而成为高校管理中的破绽之一。由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些高校不得不将外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布置在一同办公,严重影响了外部审计人员的任务方式和任务顺序,内审独立性遭到间接毁坏,使高校内审任务者对本身的任务定位不精确、职责范围不明白,进入一种角色模糊的形态,局部人员任务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呈现此种景象的基本缘由是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对高校内审的充沛注重,没无意识到独立性的保证是高校内审任务展开的根本前提。
1.2外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在人员配置上,高校的外部审计机构显得绝对随意,人力资源单薄,很多高校内审任务没有独立的内审人员,内审任务经常由财会人员或监察人员兼职完成,甚至一些学校在需求时才从管理者中随意抽调几团体组成高校的内审机构,停止一些暂时性的高校内审任务。这种任务形态下,高校内审任务不能够很好地停止,不但如此,从别的部门借调过去的管理者也会将内审任务了解为一种暂时性任务,从而不能仔细完成,而且忽然添加的任务范围势必影响其本职任务的停止,招致外部审计任务和本职任务都遭到影响。对国度经济情势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完善也招致财务人员停止内审任务的难题。高校的内审任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风险评价知识及外部控制等相当片面细致的专业知识,而其他部门人员充任内审人员的角色时,对这些知识掌握不片面,在任务时只是围绕着高校的财务做做外表文章,缺乏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和监视。审计活动展开不起来,也会招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外部审计人员比例低、老龄化严重也是制约高校内审任务的成绩。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内审机构人员数低于高校员工总数的11%甚至更低,其中局部高校的内审人员中,55岁以上的人员占据了很大比例,这都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无效发扬。
1.3外部审计的注重水平不够充沛高校管理层对内审任务的注重水平间接影响高校内审任务能否无效发扬其职能。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普遍以为,内审任务就是复杂的查查账、纠纠错,对内审任务的看法比拟浅薄。而绝对来说,国度审计和社会审计则愈加具有制度性和标准性。这一点上,高校内审任务显得分明滞后。不管是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或高校的管理层,对审计都没有足够的注重,往往是为了应付反省,将工夫和经济大多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不注重办学程度和标准管理,无视内审任务的监视职能,招致内审人员本身定位不明白,在任务中仅仅对高校的财务收支停止例行反省,形成财务部门和其他任务部门压力过大,影响高校日常任务的正常运转,弱化了高校内审的必要性,直接影响高校的开展。
1.4外部审计制度办法不够完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开展速度快,但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很多层面的制度和办法上不够完善。高校内审任务也面临着这种现状。高校内审制度内容狭隘、构造缺失、体系单一、合感性和效率性不高,内审人员大多仍依照传统的审计方式对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差别性停止反省,而对高校的偿债才能和将来经济效益的研讨和预测没有概念。外部审计任务进程中没有可以依托的详细制度标准,也没有可以学习自创的优秀方式办法,加之整个高校没无形成完善的内审任务体系,内审任务仅停留在外表,缺乏对学校管理运转形态的全体把控和合理规划,对发现的成绩不够注重,处理成绩不及时不严肃,招致潜在的风险增高。
二、高校外部审计的合理化建议
2.1合理设置外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高校内审任务由于其任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需被定位到一个超脱的独立部门。这是内审机构独立性的特殊要求,也是合理要求。内审部门应间接向学校最高管理层效劳,而不能受制于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因而,高校管理者必需要在管理层中强调高校内审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配合内审任务的无效展开,对内审机构和人员保证及时完善。高校管理者虽然可以决议内审任务的管理者由谁担任,但不无能预内审任务的正常停止,不得障碍内审人员的正常任务行为,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除高校指导层以外,任何其他部门也不得干涉高校内审部门的正常任务,应尽量配合,进步内审任务的效率,如此,高校内审的客观公正才干失掉无效保证,内审任务才干顺利展开,促进高校的开展。
2.2提升外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组织构造无论是单位的哪个部门,人员素质的上下都间接影响该部门的任务质量。高校外部审计部门亦是如此。而且,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特殊性,对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提降低校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放慢高质量审计队伍的建立步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内审的必定要求。高校的审计人员要懂的不只仅是财务,更要懂得高校的运营管理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对高校管理中的关键点可以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明白内审的任务重点和任务难点,这是高校内审任务的根底建立,也是高校内审任务的人力保证。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增强内审队伍的年老化建立,在注重内审人员的经历程度的同时,放慢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年老内审任务人员,活期对学校的内审人员停止教育,学习国际外先进的内审任务方式,能随着高校的开展及时调整任务战略,勇于创新,在制度要求的根底上充沛发扬内审机构的客观能动性,无效躲避风险、保证高校正常波动运转。
2.3增强高校指导对外部审计的注重、支持内审任务高校内审任务独立性和威望性的树立离不开高校指导对高校内审的足够注重。高校指导在政策上的支持为高校外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内审任务的展开打好了后期预备。与此同时,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也应及时将任务中发现的成绩及时向高校指导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高校指导增强高校管理提供无效的建议,做高校指导的好助手。支持高校的又快又好向前开展才是高校内审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指导的任务目的和支持高校内审机构任务的原始动力。
2.4完善外部审计规章制度、强化其监视职能完好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任务的稳步停止提供重要的保证和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外部审计任务不够成熟,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招致高校内审任务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高校管理层应及时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内审机构任务有抓手。关于高校内审任务人员而言,要想高校的内审监视职能无效发扬,首先就要积极自动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不合感性和缺陷性提出要求,并依据高校的实践状况提出修正和完善建议,满足高校的开展需求。在高校的全体和细节运转上充沛发扬高校内审的职能作用,将学校作为一个风险范畴停止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预测风险、扫除隐患。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进程中必需根据国度规则的现行无效制度,不能滥用客观能动性,凭觉得、凭想象展开任务,要坚持一切依法停止为前提,保证高校规章制度的威望性的同时,也是在保证本身机构的独立性。任务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自觉任务和随意任务,唯有如此,才干使高校内审任务标准化,展开内审任务时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季红霞.评《高校管理审计研讨》的实际奉献[J].会计之友,2016(20).
[2]张佳春,戴小月.中国公立高校管理中的外部审计成绩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12).
[3]吴国萍,朱君.高校外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剖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讨[J].中国际部审计,2014(5).
[4]彭巧萍,薛国友.高校外部审计的开展趋向、制约要素及改良途径&—&—&—基于广东30所高校的外部审计调查[J].财政监视:财会版,2013(10).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资料来源:
高校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
[摘要] 在高校外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中,展开外部审计显得日渐重要。文章经过对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的现状剖析,从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注重水平和制度建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外部审计任务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外部审计;保证机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开展,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注重度日渐加强,高校在开展中所要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步增多。外部审计形式陈腐、人员管理缺失等成绩凸显。目前,高校外部审计迟缓的开展步伐分明不能顺应高校管理的紧迫要求。高校管理中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失掉人们的关注,如何增强我国高校的内审制度管理、充沛发扬高校外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成为现今高校管理中被讨论的抢手话题。
一、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缺陷剖析
随着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时增多,我国教育规划逐渐趋于完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开展。但绝对于世界开展的均匀程度,我国高校外部审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依然处于落后的形态。
1.1外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标准依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高校内审机构设置粗陋,表现出应付反省、敷衍塞责的任务形态,甚至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从而成为高校管理中的破绽之一。由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些高校不得不将外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布置在一同办公,严重影响了外部审计人员的任务方式和任务顺序,内审独立性遭到间接毁坏,使高校内审任务者对本身的任务定位不精确、职责范围不明白,进入一种角色模糊的形态,局部人员任务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呈现此种景象的基本缘由是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对高校内审的充沛注重,没无意识到独立性的保证是高校内审任务展开的根本前提。
1.2外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在人员配置上,高校的外部审计机构显得绝对随意,人力资源单薄,很多高校内审任务没有独立的内审人员,内审任务经常由财会人员或监察人员兼职完成,甚至一些学校在需求时才从管理者中随意抽调几团体组成高校的内审机构,停止一些暂时性的高校内审任务。这种任务形态下,高校内审任务不能够很好地停止,不但如此,从别的部门借调过去的管理者也会将内审任务了解为一种暂时性任务,从而不能仔细完成,而且忽然添加的任务范围势必影响其本职任务的停止,招致外部审计任务和本职任务都遭到影响。对国度经济情势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完善也招致财务人员停止内审任务的难题。高校的内审任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风险评价知识及外部控制等相当片面细致的专业知识,而其他部门人员充任内审人员的角色时,对这些知识掌握不片面,在任务时只是围绕着高校的财务做做外表文章,缺乏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和监视。审计活动展开不起来,也会招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外部审计人员比例低、老龄化严重也是制约高校内审任务的成绩。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内审机构人员数低于高校员工总数的11%甚至更低,其中局部高校的内审人员中,55岁以上的人员占据了很大比例,这都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无效发扬。
1.3外部审计的注重水平不够充沛高校管理层对内审任务的注重水平间接影响高校内审任务能否无效发扬其职能。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普遍以为,内审任务就是复杂的查查账、纠纠错,对内审任务的看法比拟浅薄。而绝对来说,国度审计和社会审计则愈加具有制度性和标准性。这一点上,高校内审任务显得分明滞后。不管是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或高校的管理层,对审计都没有足够的注重,往往是为了应付反省,将工夫和经济大多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不注重办学程度和标准管理,无视内审任务的监视职能,招致内审人员本身定位不明白,在任务中仅仅对高校的财务收支停止例行反省,形成财务部门和其他任务部门压力过大,影响高校日常任务的正常运转,弱化了高校内审的必要性,直接影响高校的开展。
1.4外部审计制度办法不够完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开展速度快,但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很多层面的制度和办法上不够完善。高校内审任务也面临着这种现状。高校内审制度内容狭隘、构造缺失、体系单一、合感性和效率性不高,内审人员大多仍依照传统的审计方式对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差别性停止反省,而对高校的偿债才能和将来经济效益的研讨和预测没有概念。外部审计任务进程中没有可以依托的详细制度标准,也没有可以学习自创的优秀方式办法,加之整个高校没无形成完善的内审任务体系,内审任务仅停留在外表,缺乏对学校管理运转形态的全体把控和合理规划,对发现的成绩不够注重,处理成绩不及时不严肃,招致潜在的风险增高。
二、高校外部审计的合理化建议
2.1合理设置外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高校内审任务由于其任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需被定位到一个超脱的独立部门。这是内审机构独立性的特殊要求,也是合理要求。内审部门应间接向学校最高管理层效劳,而不能受制于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因而,高校管理者必需要在管理层中强调高校内审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配合内审任务的无效展开,对内审机构和人员保证及时完善。高校管理者虽然可以决议内审任务的管理者由谁担任,但不无能预内审任务的正常停止,不得障碍内审人员的正常任务行为,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除高校指导层以外,任何其他部门也不得干涉高校内审部门的正常任务,应尽量配合,进步内审任务的效率,如此,高校内审的客观公正才干失掉无效保证,内审任务才干顺利展开,促进高校的开展。
2.2提升外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组织构造无论是单位的哪个部门,人员素质的上下都间接影响该部门的任务质量。高校外部审计部门亦是如此。而且,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特殊性,对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提降低校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放慢高质量审计队伍的建立步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内审的必定要求。高校的审计人员要懂的不只仅是财务,更要懂得高校的运营管理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对高校管理中的关键点可以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明白内审的任务重点和任务难点,这是高校内审任务的根底建立,也是高校内审任务的人力保证。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增强内审队伍的年老化建立,在注重内审人员的经历程度的同时,放慢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年老内审任务人员,活期对学校的内审人员停止教育,学习国际外先进的内审任务方式,能随着高校的开展及时调整任务战略,勇于创新,在制度要求的根底上充沛发扬内审机构的客观能动性,无效躲避风险、保证高校正常波动运转。
2.3增强高校指导对外部审计的注重、支持内审任务高校内审任务独立性和威望性的树立离不开高校指导对高校内审的足够注重。高校指导在政策上的支持为高校外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内审任务的展开打好了后期预备。与此同时,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也应及时将任务中发现的成绩及时向高校指导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高校指导增强高校管理提供无效的建议,做高校指导的好助手。支持高校的又快又好向前开展才是高校内审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指导的任务目的和支持高校内审机构任务的原始动力。
2.4完善外部审计规章制度、强化其监视职能完好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任务的稳步停止提供重要的保证和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外部审计任务不够成熟,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招致高校内审任务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高校管理层应及时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内审机构任务有抓手。关于高校内审任务人员而言,要想高校的内审监视职能无效发扬,首先就要积极自动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不合感性和缺陷性提出要求,并依据高校的实践状况提出修正和完善建议,满足高校的开展需求。在高校的全体和细节运转上充沛发扬高校内审的职能作用,将学校作为一个风险范畴停止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预测风险、扫除隐患。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进程中必需根据国度规则的现行无效制度,不能滥用客观能动性,凭觉得、凭想象展开任务,要坚持一切依法停止为前提,保证高校规章制度的威望性的同时,也是在保证本身机构的独立性。任务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自觉任务和随意任务,唯有如此,才干使高校内审任务标准化,展开内审任务时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季红霞.评《高校管理审计研讨》的实际奉献[J].会计之友,2016(20).
[2]张佳春,戴小月.中国公立高校管理中的外部审计成绩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12).
[3]吴国萍,朱君.高校外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剖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讨[J].中国际部审计,2014(5).
[4]彭巧萍,薛国友.高校外部审计的开展趋向、制约要素及改良途径&—&—&—基于广东30所高校的外部审计调查[J].财政监视:财会版,2013(10).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资料来源:
内部审计论文的写作大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的写作大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我们理解,基本规范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监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中,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或职责分工不清,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可能因得不到有效支持而导致内部审计失败;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可能因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而造成内部审计成本增加;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等。因此,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审计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是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保证严格执行。
三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继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五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应有的客观性、独立性和职业谨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避免对自已提供咨询的事项实施监督和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审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 措施 和 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而施工企业的项目又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对施工企业项目的审计是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针对施工项目目前管理的现状、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作粗略探讨,以强化施工企业的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 企业管理 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 经验 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 日记 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__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 报告 、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 公司法 》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6.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模式,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 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 教育 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2012.5. [2]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审计.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