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潘宗光教授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潘宗光教授论文发表时间

1968年起任教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2年升为教授,1983年担任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1991年起获得当时香港立法局议员张鉴泉(已故)邀请,担任香港理工学院(今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于2008年退休,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爱因斯坦、艾克里爵士、孙中山。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扩展资料:

佛教观点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爱因斯坦、艾克里爵士、孙中山、潘宗光都信仰佛教。

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他曾担任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是一名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也是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

扩展资料:

潘宗光信仰佛教的原因: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十五吃斋,焚香供佛,以为这就是佛教。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

“读书时,我上的是教会学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但是听不进去,心里没有感应。”

“后来我去英国读书拿博士学位,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

“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1年,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便应邀前去听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他从医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讲得非常好,非常有道理。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

从此,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潜心研读佛经。他去“明珠佛学会”听“佛学初阶”,去“普明佛学会”听佛学系统讲座,“各种初级班,中级班,都去听……”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证明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潘宗光:科学家眼中的佛教到底什么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是与科学共依存的宗教。——爱因斯坦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爱因斯坦(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爱因斯坦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爱迪生(此为佛学中的观点)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那就是在胚胎期进入人体大脑,施予推动控制大脑,使其细胞工作,此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克里爵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佛学乃哲学之母,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人死之后,决非悉归消灭,人死之后,有神识存在。——牛顿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著名科学家沈家祯博士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关于人身各种器官的感觉部分,就牵涉到心的问题,由这种种感觉引起许多心理作用,佛教对此研究得很精细,远非现在的心理学所能企及。——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著名物理学家,北大教授黄念祖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英国著名学者克里各不同星球环境的天人,各有其适应各别环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态与构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们地球人类肉体为标准。——著名化学家季洛夫博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这种机能就象重力一样,虽然知道重力是地球和物体间的引力所致,但无法以肉眼看到。——法国天文学家卡旺(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在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自己。——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莎士比亚(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很多科学家已开始对那些描写轮回的佛学书籍发生兴趣,那些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人类学家马里奥博士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了比较精致的程度。——马克思辨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恩格斯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恩格斯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鲁迅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

潘宗光发表了什么论文

香港大学分科排名榜最佳会计/专业会计(BEST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CCOUNTANCY)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最佳人类学/人文科学 (BEST ANTHROPOLOGY/ HUMANITIES)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建筑学 (BEST ARCHITECTURAL STUDIES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生物学/应用生物 (BEST BIOLOGY/ APPLIED BIOLOGY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最佳生物化学 (BEST BIOCHEMISTRY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最佳工商管理学 (BES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最佳屋宇设备工程学 (BEST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最佳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科技 (BEST CHEMISTRY/ APPLIED CHEMISTRY/ CHEMICAL TECHNOLOGY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中国语文及文学(文学学士) (BES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A)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中文教育 (BEST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中医 (BEST CHINESE MEDICINE)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土木工程学 (BEST CIVIL ENGINEERING)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BEST CIVI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电脑学 (计算机科学) (BEST COMPUTER SCIENCE (STUDIES))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最佳电脑工程(计算机工程) (BEST COMPUTER ENGINEERING )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最佳计算数学及运筹学 (BEST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最佳建筑经济(工程)及管理学(BEST CONSTRUCTION ECONOM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最佳经济/应用经济/ 商业经济(BEST ECONOMICS/ APPLIED ECONOMICS/ BUSINESS ECONOMICS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电子及电子工程 (BES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英国语文 (BEST ENGLISH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环境科学 (BE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金融/计量财务学/金融服务 (BEST FINANCE / QUANTITATIVE FINANCE / FINANCE SERVICE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最佳食物营养学 (BEST FOOD AND NUTRITIONAL SCIENCE)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地理 (BEST GEOGRAPHY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政治与公共行政学 (BEST GOVERNMENT & PUBLIC ADMINISTRATION)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历史 (BEST HISTORY)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酒店管理( BEST HOTEL MANAGEMENT)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最佳人力资源管理 (BES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最佳工业管理及制造工程 (BEST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讯息工程学 (BES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资讯系统 (BBA) (BEST INFORMATION SYSTEMS (BBA))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讯息科技/系统 (B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YSTEMS)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新闻及传理系 (BEST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最佳法律 (BEST LAW)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市场学 (BEST MARKETING)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最佳数学 (BEST MATHEMATICS)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最佳机械及自动工程 (BEST MECHANICAL ENGINEERING)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医学 (BEST MEDICINE)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护理学 (BEST NURSING)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最佳物理/应用物理( BEST PHYSICS / ENG. PHYSICS)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体育运动科学 (BEST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SCIENCE)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哲学/宗教 (BEST PHILOSOPHY/ RELIGIOUS STUDIES)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社会工作( BEST SOCIAL WORK)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社会学 (BEST SOCIOLOGY)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社会科学 - 普通学科 (BEST SOCIAL SCIENCES - GENERAL)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精算及统计学 (BEST STATISTICS/ ACTUARIAL SCIENCE)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佳测量学/屋宇测量及地理资讯学 (BEST SURVEYING / BUILDING SURVEYING & GEO- INFORMATICS)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最佳翻译 (BEST TRANSLATION)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 由以下五项总结排名:项目 各项占的百分率 (%) (一) 公众人士对大学整体表现评估 (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 25 (二) 研究表现 (资料来源: 研资局) 25 (三) 入学收生成绩 (资料来源: 联招处) 20 (四) 毕业生表现 (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 20 (五) 教职员对社会贡献 (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 10 总得分: 100备注:联招处: 大学联合招生处 研资局: 研究资助局最佳大学校长 对内对外透明度最高大学 最受欢迎本地大学持续教育学院 结果:香港各大学排名排名 院校 1 香港大学 2 香港中文大学 3 香港科技大学 4 香港理工大学 5 香港城市大学 6 香港浸会大学 7 岭南大学 8 香港教育学院计分方法:项目 港大 中大 科大 理大 城大 浸大 岭南 教院 公众人士对大学整体表现评估 0.250 0.219 0.188 0.156 0.094 0.125 0.031 0.063 研究表现 0.188 0.250 0.250 0.156 0.156 0.063 0.156 0.031 入学收生成绩 0.200 0.175 0.150 0.100 0.075 0.125 0.050 0.025 毕业生表现 0.200 0.175 0.150 0.125 0.100 0.075 0.025 0.050 教职员对社会贡献 0.100 0.088 0.075 0.063 0.038 0.050 0.013 0.025 总得分: 93.75% 90.63% 81.30% 60.00% 46.25% 43.75% 27.50% 19.38% 备注: 城大:香港城市大学、浸大: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岭南大学、中文:香港中文大学、教院:香港教育学院、理大:香港理工大学、科大:香港科技大学 及 港大:香港大学 以下调查由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HKUPOP)进行问卷调查:最佳大学校长 对内对外透明度最高大学 最受欢迎本地大学持续教育学院 最佳大学校长排名 院校 平均数 认知率 1 香港科技大学 朱经武教授 7.26 48.1% 2 香港中文大学 李国章教授 7.09 48.9% 3 香港大学 戴义安教授 6.67 39.1% 4 香港理工大学 潘宗光教授 6.56 44.6% 5 岭南大学 陈坤耀教授 6.48 46.6% 6 香港浸会大学 吴清辉教授 6.31 43.4% 7 香港城市大学 张信刚教授 6.31 40.3% 8 香港教育学院 许美德教授 5.94 36.7%对内对外透明度最高大学排名 院校 平均数 认知率 1 香港大学 6.64 53.1% 2 香港中文大学 6.60 53.1% 3 香港科技大学 6.29 50.0% 4 香港理工大学 6.17 50.0% 5 香港城市大学 5.82 49.0% 6 香港浸会大学 5.81 48.5% 7 香港教育学院 5.59 44.7% 8 岭南大学 5.32 46.4%最受欢迎本地大学持续教育学院排名 院校 频数 百分率 1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92 29.5% 2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 56 17.8% 3 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48 15.4% 4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 24 7.8% 5 香港科技大学持续进修学院 23 7.3% 6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14 4.5% 7 香港公开大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10 3.3% 8 香港教育学院持续专业教育部 8 2.5% 9 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 1 0.4%选择某大学持续教育学院原因:原因 频数 百分率 该持续教育学院具知名度 80 18.9% 课程实用性高 60 14.2% 上课地点就脚 55 12.9% 师资质素佳 50 11.6% 课程类别多元化 39 9.2% 口碑好 / 其它人介绍 38 9.0% 课程认可性强 38 9.0% 设备佳 13 3.0% 在该院校毕业 13 3.2% 容易入学 12 2.9% 学费平宜 6 1.4% 有其它学院衔接 6 1.3% 开办时间适合 5 1.3%详细结果:一、 公众人士对大学整体表现评估由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HKUPOP)进行问卷调查。排名 院校 平均数 认知率 1 香港大学 7.87 70.7% 2 香港中文大学 7.53 70.5% 3 香港科技大学 7.16 66.6% 4 香港理工大学 6.78 67.8% 5 香港浸会大学 6.21 66.0% 6 香港城市大学 6.10 64.0% 7 香港教育学院 5.83 58.7% 8 岭南大学 5.44 60.2%二、研究表现资料来源由研究资助局提供。排名 院校 分数 1 香港中文大学 4 1 香港科技大学 4 3 香港大学 8 4 香港理工大学 9 4 香港城市大学 9 4 岭南大学 9 7 香港浸会大学 14 8 香港教育学院 15三、 入学收生成绩资料来源由大学联合招生处提供。排名 院校 最高三个平均分 1 香港大学 3.00 2 香港中文大学 4.67 3 香港科技大学 5.67 4 香港浸会大学 8.00 5 香港理工大学 10.00 6 香港城市大学 11.67 7 岭南大学 13.33 8 香港教育学院 17.33四、毕业生表现雇主心目中最佳大学毕业生由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HKUPOP)进行问卷调查。排名 院校 频数 百分率 1 香港大学 44 24.0% 2 香港中文大学 34 18.7% 3 香港科技大学 21 11.7% 4 香港理工大学 11 6.2% 5 香港城市大学 6 3.0% 6 香港浸会大学 5 2.6% 7 香港教育学院 2 1.1% 8 岭南大学 0 0.0%雇用某大学毕业生原因:原因 频数 百分率 以往该院校毕业生的表现良好 68 37.8% 具有与工作相关知识 26 14.4% 该院校具知名度 21 11.8% 工作态度认真 12 6.5% 勤奋上进 12 6.5% 语文能力佳 10 5.8% 毕业生与雇主属同一院校 7 3.8% 对外联系佳 6 3.1% 人际关系良好 5 3.0% 有领导才能 4 2.3% 薪酬与能力相称 1 0.5%五、教职员对社会贡献教职员对社会贡献最多大学由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HKUPOP)进行问卷调查。排名 院校 平均数 认知率 1 香港大学 7.28 57.9% 2 香港中文大学 7.17 58.2% 3 香港科技大学 6.90 54.9% 4 香港理工大学 6.51 55.3% 5 香港浸会大学 6.07 54.0% 6 香港城市大学 5.96 53.4% 7 香港教育学院 5.86 51.2% 8 岭南大学 5.47 50.0%

佛教是与科学共依存的宗教。——爱因斯坦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爱因斯坦(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爱因斯坦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爱迪生(此为佛学中的观点)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那就是在胚胎期进入人体大脑,施予推动控制大脑,使其细胞工作,此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克里爵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佛学乃哲学之母,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人死之后,决非悉归消灭,人死之后,有神识存在。——牛顿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著名科学家沈家祯博士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关于人身各种器官的感觉部分,就牵涉到心的问题,由这种种感觉引起许多心理作用,佛教对此研究得很精细,远非现在的心理学所能企及。——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著名物理学家,北大教授黄念祖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英国著名学者克里各不同星球环境的天人,各有其适应各别环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态与构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们地球人类肉体为标准。——著名化学家季洛夫博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这种机能就象重力一样,虽然知道重力是地球和物体间的引力所致,但无法以肉眼看到。——法国天文学家卡旺(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在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自己。——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莎士比亚(此为佛学中的观点)很多科学家已开始对那些描写轮回的佛学书籍发生兴趣,那些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人类学家马里奥博士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了比较精致的程度。——马克思辨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恩格斯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恩格斯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鲁迅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

爱因斯坦、艾克里爵士、孙中山、潘宗光都信仰佛教。

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他曾担任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是一名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也是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

扩展资料:

顾毓琇对宗教的研究,造诣精深,在佛学方面的建树,影响深远。他一生遍

顾毓琇的英文巨著《禅史》

访名山寺院,生前曾亲近过虚云、太虚等高僧大德。顾毓琇对佛教历史的研究造诣精深,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出版了《禅宗师承记》和《日本禅宗师承记》等专著。

在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期间,顾毓琇十分重视佛学研究。1938年起与太虚法师就拨款编纂汉藏合璧教科书等事宜联系密切。顾毓琇称,编纂教科书:“藉以发扬中土文化与现代新知,以启迪边民之德智。”

《太虚大师年谱》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四月,大师因顾次长毓琇来汉院,转商诸陈部长立夫,得其允予补助经费,于汉院成立编译处。”从1938年到1944年,汉藏教理院编译处在六年的时间里,一共编译四十余种著作,出版十余种著作。

特别是从1939年起,教理院专门成立刻经处,聘请刻工来院内刻造藏文字版,先后出版了《藏文读本》、《佛教各宗派源流》、《比丘学处》、《菩萨戒品》、《缙云山志》、《佛学概论》等。其中《藏文读本》专为青海、本康、丽江等地的院校使用,《佛教各宗派源流》则为佛学院专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2009年香港的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09年世界最佳200所大学排名 2009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每年进行世界大学排名,共有5项因素在排名时被重点考虑,分别是各大学的科研能力(40%)、雇主和公司对学生的满意度(10%) 、学校师生的比例(20%)、论文的被引用率(20%)以及国际学生(5%)和国际教职员工(5%)的比例。 泰晤士报评出的全世界大学排行榜向来比较权威。它并不像某教育网站机枸的所谓“菜市场分猪肉”和“论年限排辈官本位”式自肥没公信力的荒谬误导排行,也并不论学校的隶属关系。从泰晤士报所列出的排名依据看,他们更看重的是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尤其是加重了发表在《nature》《sicence》上的文章的权重。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泰晤士报更加注重学校融入国际的程度以及国际声望。 香港高校在排名榜上有出色表现,师资学术能力强的香港四大名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再次位列50强,其中排名第24位的香港大学在亚洲仅次于排名第22位的日本东京大学,也是继2007年后再次进入前25位;香港科技大学的排名则由2006年的第58位升至今年的第35位;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46位,比2008年略降4位;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124位,比去年上升23位。 另外,连续5年没被评上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名校200强,学术水平低一些的香港理工大学也第一次上榜排名第195位。 2009年香港的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09年世界最佳200所大学排名 2009年10月 1.香港大学(世界排名24) 2.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35) 3.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48) 4.香港城市大学(世界排名124) 5. 香港理工大学(世界排名195) --------------------------------------------------

副教授论文发表时间

发表论文需要提前,最好提前一两年,做好准备比较稳妥。比较现在也不容易发表了,发表难度增大了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这个时间没有比较好的时候,平时有就可以发表,不要临时抱佛脚,那就太迟了。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的,一个是如果你发的是普刊,那么周期就会短一些,一个是如果你发表的是核心期刊,有可能一年多才能见刊发表,前提是录用的情况下。还有一个情况是,如果你是自己投稿,会慢一些,如果你是找一些论文机构帮忙投稿发表,会快速一些。我之前找淘淘论文网发表的经济类论文,2个月就给你加急发表了,是普刊,如果是核心他们也没法加急。所以看你发表的什么刊物了。

穆光宗发表的论文

我想,回复一下是我唯一能做的!

穆光宗教授先后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老年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人口计生委优秀成果奖等。

相关参考范文:计划生育跨入法治时代在新中国的法制史上,可能很少有一部法律从立法动议到正式出台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很少有一部法律背负了这么浓厚的“树立国际形象”的色彩。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论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我国人口事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计划生育的立法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了,整个过程可以说“一波三折”,经历了1978年、1982年、1988年、1993年四次论证、起草,但皆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出台。1998年,计划生育立法被第五次“摆到了台面上”,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01年12月29日终获通过。关于“一波三折”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春生说,除去没有国际上立法经验可供参照外,制定这部法律本身还存在一个难点,这就是,法律中规定的政策、措施、办法既要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又要能为国际社会基本接受。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一方面表明这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了相当共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计划生育已经实现了重大跨越,具备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基本条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穆光宗博士则称,这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已经开始从行政强制为主导向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第一标准的新阶段转变。焦虑时代的计划生育中国大规模的计划生育并非始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改革开放之后,而是从197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关于计划生育的提法是“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1978年3月,计划生育被写进了宪法。就在这一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很多人都有很强的‘强国梦’,都想用最快的速度把国家搞上去,在这种急切的心情下,对人口实行‘急刹车’成为了一种当然的选择。”穆光宗博士说。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百年预报: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有媒体报道说,这一消息发布后,引起很大震动。一度曾有人主张“我国人口近期宜取负数发展”,建议20年内采取一切措施,使每年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进入人口的负增长。但这将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夫妇终生不能生孩子或至少20年内不能生孩子。因此响应者不多。另一种观点则影响很大。几位科学工作者建议从1980年起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接近零,全国人口可控制在11亿以下。这个方案曾对我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1980年出现了计划生育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事件,即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郑重向全国发出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随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数量上进一步收紧。“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取代了“晚、稀、少”的提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张纯元说,两种说法相比较,晚婚、晚育没有变化,少生从允许生二孩调整为基本只准生一孩。稀是就生育间隔而言的,只生一孩,就不存在间隔了,稀被取消了。“这一调整在城镇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农村却困难重重。”张纯元教授说。一位研究者指出,抛开农耕文明形成的“多子多福”的观念不谈,仅就农村的生产方式、社会福利状况以及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而言,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也使只生一个、尤其是只生一个女孩,成为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的推行在农村遇到了困难,矛盾一度变得十分突出。对此,中央及时作出了调整。重新规定,在农村仍要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也要适当放宽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条件。行政措施推行:“功不可没”很显然,政策调整后群众的生育愿望和政策要求之间仍然有差距,计划生育仅靠公民的自觉行为还不可能实现。从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从高生育水平向低生育水平转变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这种转变和经济发展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下降。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却不允许重复这条路。因为经济发展在对生育率的下降发挥拉动作用之前,已经受到了人口问题的制约。在不能坐等依靠经济发展来降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借助行政强制力解决人口问题就成了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况且中国要用30年的时间完成西方用了100年的人口转变,这更加重了对这一力量的依赖。穆光宗博士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里,计划生育的推行基本上是行政强制型,采用的是社会制约机制。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可称为“以数为本”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工作成效,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称其“功不可没”。他认为最大的成绩就是使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稳定和完善,为1990年中国人口转变历史性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春生说,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以及计划生育部门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行计划生育的,有的在执法中还存在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违法行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规范计划生育行为,国家计生委出台了包括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其家属,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家庭的财产、庄稼、房屋等内容在内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使计划生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但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往往与指标、任务联系在一起,要想彻底解决,还得依靠法制的建设和工作模式的转变。转变的社会基础这种转变的萌芽在进入1990年代后出现了。一些地方除了行政强制力外,引入了利益导向机制。有的把计划生育与扶贫结合起来,同是贫困户,生一个的就比生三个的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在此基础上,“两个转变”被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即由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机制转变。这些转变的实质就是由“以数为本”转为“以人为本”,计划生育不仅仅是一项关于数量、指标的工作,更要考虑人的利益、需求、发展。这些转变从目前来看还是初步的、局部的,大都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但它所展示的方向令人肯定。在经历了10多年旧有的工作模式后,计划生育在1990年代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者认为,这与整个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密切相关。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陆杰华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与新现象,例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人户分离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新问题对传统的计生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必须承认,正是这种冲击,促使政策决策者产生了管理理念的创新。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转机制、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婚姻和生育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生育的问题上,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可以说,在影响生育水平的两大重要因素,即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中,后者起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影响计划生育工作模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我国的人口转变在1990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并持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即一对夫妇生小孩在2个以下)。按照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的划分,我们从降低生育水平阶段过渡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这两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法制化轨道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指出,50多年来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曲折、悲壮、辉煌的历史。一个10多亿的人口列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总结,如今正式驶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种探索在1990年代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经验,其中包括成熟的生育政策,“三三三二一”工作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原则的确立。可以说,这些构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部关乎中国“国际形象”的法律出台的先决条件。一位专家指出,如果退回到10年前,这些显然都还不够成熟。《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核心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既不收紧也不放松。与此同时它也明确了实现这一政策的途径并不是过多地依赖行政强制力,而是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机制,依法行政、依法生育。从现实来看,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把基层的工作人员从指标和任务的重压中解放出来,这就涉及到考核体系和工作方式的改革。因此这部法的推行还必须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完成。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依法行政、行为规范后会不会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减弱,引起生育率的反弹?国家计生委宣教司负责人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工作目标、工作力度并没有因此改变”。实际上从研究来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对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于学军说,1980年以来的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水平低于实际生育水平,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育龄妇女中非意愿生育的存在,意味着中国的育龄妇女并没有完全掌握自主的生育权利。从这方面来说,优质服务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对于一个有着10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口问题确实关乎着它的生死存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标志着这辆巨大的人口列车驶上了一条新世纪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穆光宗,男,1964年生于浙江象山,法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长期从事人口问题、老龄问题研究,迄今已发表400余万字著述,先后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二十余种奖项。

清华教授论文发表时间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扩展资料: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华罗庚

刘伯英,清华大学副教授(09/1997-今),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著名专家 1995年3月至今任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和《北京规划建设》常务理事。曾获获国家优秀建筑设计金奖1项,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宋伟,女,现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中文名宋伟专业方向量子引力,数学物理快速导航研究领域 获得荣誉 发表论文人物经历教育背景2000-2004 学士 南京大学2004-2009 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经历2009-2014 先后于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20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教授2021至今 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

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人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