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四川方志权威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四川方志权威期刊投稿

面积】2184平方千米【人口】96.40万(2007年)【拼音】ZhongXian【位置】重庆市【区划】辖23个镇、19个乡(2000年)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洽甘井、黄金23个镇;望水、善广、曹家、石子、磨子、涂井、咸隆、新场、金声、丰收、兴峰、高洞、黄钦、精华、庙垭、泰来、巴营、两河、大岭19个乡。地理区位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东北与万州相邻,西接垫江县,东南与石柱县毗邻,西南与丰都县接壤,北与梁平县为界。东经107度3分至108度14分,北纬30度03分至30度35分,东西长66.45公里,南北宽60.15公里。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其地貌由金华山、方斗山、猫耳山三个背斜和其间的拔山、忠州两个向斜构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浩荡长江,穿流而过,流径88公里,汇合溪河28条。历史沿革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唐天宝初年(742年)改为南宾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县;宋初名忠州南宾郡,属夔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咸淳府,设府治于皇华州(今顺溪乡皇华村)管五县。元朝恢复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属重庆咯。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州,属重庆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1949年12月7日解放,属万县专区。现隶属重庆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及文化意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旧称三月节 , 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 。 因为 2006年阴历有个闰七月 , 接下来 2007年 、2008年连续两年清明都出现在阴历的二月 , 阳历的时间只差一天 。 2009年的清明又是在阴历的三月初九 (阳历的 4月 4日 )。 二十四节气是以北斗星的斗柄在傍晚时所指的方向来定季节 , 这便是古书上所谓 “斗建 ” 。 《淮南子 ·天文 》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 北斗星指子则为 “冬至 ”, 冬至后 105天 , 北斗星指乙 , “则清明风至 ”。 古人以为 , 万物到了这个时期 , 都 “洁齐清明 ”(《孝经纬 》),所以才把这一天所代表的节气叫清明 。

清明是怎样从节气变成节日的

清明本是农事节气 , 四川农村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清明的时令谚语和农事谚语 。 如 :“清明要明 , 谷雨要淋 。”“清明前后一场雨 , 胜似秀才中了举 。” “清明 、谷雨紧相连 , 浸种 、耕田莫迟延 。” “清明播谷 , 小满栽秧 。”“清明前 , 好种棉 , 清明后 , 好种豆 。”“清明种棉多结桃 。” “清明种棉花 , 秋后大把抓 。” “清明种瓜 , 车装船拉 。”“清明种菜 , 有吃有卖 。”“雨水清明紧相连 , 植树季节在眼前 ”等等 。 那么清明是如何从节气变为节日的呢?这和中国古代三月上旬的另两个祭祀性节———上巳和寒食是分不开的 。

(一 )古代的上巳节

上巳 , 指三月上旬巳日 。古人用干支纪日 。 所谓上巳就是上旬的巳日 。 然而十个地支的排列随甲子变动 , 有的月份只有上巳和下巳 。 如果出现此种情况 , 上巳节就可能拖得很晚 。因此 , 魏晋以后 , 普遍固定三月三日为上巳节 。

根据相关史料可见 , 从周至汉 , 人们都要在三月上巳日去水边举行 “招魂续魄 , 祓除不祥 ”的祭祀活动 。从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分析 , 这是一种 “死亡复活 ”仪式 。 秋去冬来 , 万木萧瑟 , 动物冬眠 , 大地沉寂 , 一切好像死去一样 。 然而 , 冬去春来 , 大地苏醒 , 杨柳吐青 , 虫蚁惊蛰 , 百鸟啼鸣 , 万象更新 , 春天战胜严寒 , 自然界又复活了 。 此时 , 猫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走向原野 , 走到水边 , 用春水洗去身上的宿垢 , 采香草薰除秽气 , 为大地招魂 , 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回到人间 。 上巳节 , 原本的文化涵义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 。

但是到汉魏时代 , 上巳 “招魂 ”“祓除 ”的祭祀活动增加了许多 “娱人 ”的成份 。 人们这天来到水边 , 不光是为了举行祓除仪式 , 特别是王公贵族 , 似更注重游乐 。少男少女 , 手执柳枝 , 嬉游河曲 , 清水濯足 。 文人雅士 , 曲水流觞 , 饮酒赋诗 。人们将椒酒洒在柔绿的草地上 , 倒进河流中 , 希冀消除百病 , 祈求吉祥 。漂浮着素卵 (枣子 )的清波上 , 还有人在划龙舟 。

有学者援引中国上古 “简狄吞卵生契 ”的神话故事 , 据 “浮素卵以蔽水 ”句 , 断言上巳节为妇女 “求子 ”的节日 。 我以为 , 这样考证究嫌迂曲 。 民间生育习俗 , “洗三 ”时婴儿澡盆中要放枣 、花生之类吉祥果 , 取其 “早生贵子 ”和 “岔花生子 ”之意 。 上巳节古人将枣子放入江河湖泊等天然大澡盆中 , 应该是欢庆大地和人类在春天里获得复活再生 !

唐代 , 三月三日是一个重要节日 , 唐德宗把它和重阳 (九月九日 )、中和 (二月一日 )并称 “三令节 ” , 足见对此节的重视 。每逢三月三 , 皇帝要在曲江大宴群臣 , 作曲水流觞之会 , 并且还要拿钱物赏赐文武百僚 。 民间的三月三 , 更是多姿多彩 。京城长安 , 一大早 , 满城男女便争相来到渭水边 , 祓禊饮宴 。 《全唐诗 》中歌咏上巳节 (三月三 )的诗歌甚多 。试举几首 :

刘驾 《上巳日 》

上巳曲江滨 , 喧于市朝路 。 相寻不见者 , 此地皆相遇 。 日光去此远 , 翠幕张如雾 。 何事欢娱中 , 易觉春城暮 。物情重此节 , 不是爱芳树 。明日花更多 , 何人肯回顾 。

崔灏 《上巳 》

巳日帝城春 , 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 , 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 , 浮桥拥看人 。 犹言日尚早 , 更向九龙津 。

殷尧藩 《上巳 (一作三日 )赠都上人 》

三月初三日 , 千家与万家 。蝶飞秦地草 , 莺入汉宫花 。鞍马皆争丽 , 笙歌尽斗奢 。 吾师无所愿 , 惟愿老烟霞 。 曲水公卿宴 , 香尘尽满街 。无心修禊事 , 独步到禅斋 。细草萦愁目 , 繁花逆旅怀 。绮罗人走马 , 遗落凤皇钗 。

总的说来 , 唐代上巳节三月三的民俗事象有如下一些项目 :(1)水边祓除 。(2)秉兰祓除 。(3)曲水流觞 。(4)郊游踏青 。(5)斗百草游戏 。(6)戴柳 。(7) 泛舟 。

秉兰祓除:兰的作用与香草熏身、草药沐浴相同,也是祓除不祥,搞卫生,大扫除 。

郊游踏青 :唐末五代李淖 《秦中岁时记 》 :“上巳 , 赐宴曲江 , 都人于江头禊饮 , 践踏青草 , 曰踏青 。” (按 :有意践踏青草 , 也是一种祓除 。)孙思邈《千金月令 》记载 , 三月三日 , 要向尊长上踏青鞋履 。

斗百草游戏 :唐代三月三和五月五都流行斗草之戏 。斗百草游戏的玩法 , 《红楼梦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中有描写 。

戴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 》前集卷之一 《忠志 》:(唐中宗 )“三月三日 , 赐侍臣细柳圈 , 言戴之免虿毒 。”《新唐书 ·李适传 》也说细柳圈避疠 。

至于流觞聚会的禊饮之俗 , 宋代便渐渐衰歇了 。 [南宋 ]范成大诗 :“三月天气新 , 禊饮传自古 。 今人不好事 , 嘉节弃如土 。”

上巳节的文化意义到底主要是什么 ? 孙作云先生认为 , 三月三是 “中国的泼水节 ”, 用香草熏和水沐浴 , 其目的为古代祈子之节 , 其意与生殖 、恋爱之事有关 。我认为 , 与其说是 “中国的泼水节 ”, 不如说是 “中国的复活节 ”。 冬去春来 , 万物复苏 , 欣欣向荣 , 人也像死去复活一样 , 得到了再生 。用清洁的春水洗去宿垢和邪秽 , 用兰草招回魂魄 , 人和自然都得到了新生 !

(二 )古代的寒食

“上巳接寒食 ”, 寒食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 。《荆楚岁时记 》说 , 冬至后一百五日 , 要刮大风 , 下暴雨 , 俗称寒食 。因此 , 寒食又称百五日 , 三天之内 , 民间禁止生火 , 只吃冷食 。

1. 寒食节禁火源于先秦改火之俗

《论语 》 《管子 》《周礼 》等先秦典籍都记载古代流行改火的习俗 。我赞同汪宁生先生对改火之俗的人类学解释 :“早在旧石器时代 , 人们即发明人工取火的方法 , 然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动辄就生新火 , 而是采取保存火种使其昼夜不灭方法 , 来保证人们取暖 、炊爨 、照明等日常需要 。 至今我国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仍是如此 , 需要时从火塘中取火种吹燃 , 即有火柴亦不轻易使用 。”“在远古人类心目中 , 万物有灵 , 火自不能例外 。火焰的不断跳动 , 小火迅速变成大火 , 再加上火种的长年不灭 , 使火更象一种有生命之物 。 故世界上拜火的习俗普遍流行 , 凡是人类遭受与火有关的灾难 , 都认为是火的精灵作祟 。 而由于火种长年不灭 , 又使人们认为作祟者多是这些旧火 。 近代民间还有物件用久自能成精的迷信 。人们为了免除旧火的危害 , 除了平常对火要小心地供奉献祭及恪守一系列禁忌外 , 还要举行禳解仪式 , 定期改火即其中一种 。”古代改火为 “以救时疾 ”、“去兹毒 ”, 既为了预防生病 , 也是一种 “预防性巫术 ”。

秦代以后 , 改火事并未绝迹 。东汉时 , 改火定在冬至举行 。 迄于北朝 , 北方民族入主中原 , 改火之礼一度停止 。

唐宋时期 , 改火之礼确又恢复 。 宋代以后即无闻 , 而寒食之俗一直保留到近世 , 时间为清明节前二日 。

2. 汉代以后 , 民间逐渐把寒食禁火跟介子推联系在一起 , 这不过是后人附会

先秦时代 , 介子推的故事意在说明晋文公重耳忘恩负义 、有功不赏 , 后又知错悔过 。 这个故事和寒食禁火联系起来 , 有一个演变过程 。 介子推故事原型见于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 636年 ):晋文公 (重耳 )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 , 介子推没有提及禄位 , 晋文公也没有给他 。 介子推说 :“献公的儿子九个 , 只有国君在世了 。 惠公 、怀公没有亲近的人 , 国内国外都丢弃他 。 上天不绝晋国 , 必定会有君主 。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 , 不是国君又是谁 ? 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 , 而他们几位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 , 这不是欺吗 ? 偷别人的财物 , 尚且叫做盗 , 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的力量呢 ? 下面的人把罪过当成合理 , 上面的人对欺加以赏赐 , 上下相互欺蒙 , 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 。”他母亲说 :“何不也去求赏 , 因为这样而死 , 又能怨谁 ?”介子推回答说 :“明知错误而去仿效 , 错误就更大了 。 而且我口出怨言 , 不能吃他的俸禄 。”他母亲说 :“也让他知道一下 , 怎么样 ?”介子推回答说 :“言语 , 是身体的文饰 , 身体将要隐藏 , 哪里用得着文饰 ? 这是去求显露了 。”他母亲说 :“你能够这样吗 ? 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 。”于是就隐居而死 。 晋文公到处找寻他没有找到 , 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 。 (“遂隐而死 。 晋侯求之不获 。 以绵上为之田 。”)

《吕氏春秋 · 介立 》、 《史记 · 晋世家 》和 《说苑 · 复恩 》所载介子推的故事 , 其结局均为 “遂隐而死 ”。 《楚辞 · 九章 · 惜往日 》称 :“介子忠而立枯兮 , 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 报大德之优游 。” 《庄子 ·杂篇 · 盗跖 》始出现介子推 “抱木而燔死 ”的结局 。 但没有说明是怎么烧死的 ? 谁放的火 ? 西汉刘向著 《新序 ·节士 》所载介子推故事便有了这样的结局 :“文公待之不肯出 , 求之不得 , 以谓焚其山宜出 , 及焚其山 , 遂不出而焚死 。”东汉蔡邕《琴操 》更出现了五月五日禁火的禁忌 , 其文曰 :“介子绥 (《国语 》曰介子推 )割腓股以啖重耳 , 重耳复国 , 子绥独无所得 , 绥甚怨恨 , 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 , 终不肯出 。 文公令燔山求之 , 子绥遂抱木而烧死 。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 (《太平御览 》卷 31) 起初 , 禁火只是山西的地方风俗 , 时间也不在三月上旬 , 魏晋以后始演变为全国风俗 , 时间也移到了上巳节以后 、清明节前两天 。 很明显 , 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也是一个 “层累地造成 ”的附会传说 。

寒食禁火 , 最初以一月为限 , 后东汉周举出任并州 (今山西太原市 )刺史 , 强制推行三日火禁 。

寒食习俗 , 除禁火外 , 还有吃饧糖大麦粥 (因是煮粳米和麦 , 捣杏仁做成 , 因又称杏粥 , 又叫醴酪 )、斗鸡 、镂鸡子 (雕画鸡卵 , 犹如后世染红蛋 )、斗鸡子 (可能是比赛雕画鸡卵之戏 )、打球 (即蹴鞠 )、荡秋千 、施钩之戏 (似即明清时的拔河之戏 )等民俗活动 。 这些习俗都是很古的 (参见 《荆楚岁时记 》、《玉烛宝典 》、《岁华纪丽 》“寒食 ”条 )。

3. 唐代的寒食节

唐代 , 寒食已发展成为全国性极为隆重的节日 (见王冷然 《寒食篇 》 )。 敦煌卷子伯 3608号载唐代开元年间的诗人王冷然 《寒食篇 》诗 , 首句便说 :“秋贵重阳冬贵腊 , 不如寒食在眼前 。”可见唐人对这一节日的重视程度 。 从王冷然《寒食篇 》里 , 还可见唐代寒食节的习俗有 :(1)禁火 。(2)荡秋千 。(3)簸琼 (掷骰子 )。(4)抛球 。(5)打马毬 。(6)斗鸡 。(7)春游 。此外 , 其它唐诗中反映的寒食习俗尚有 :(8)斗鸡子 (元稹 《寒食夜 》 :“红染桃花雪压梨 , 玲珑鸡子斗赢时 。”)。(9)放纸鸢 (风筝 )(罗隐 《寒食日早出城东 》:“不得高飞便 , 廻头望纸鸢 。”)。(10)蹋 (踏 )青 (白居易 《寒食卧病 》:“喧喧里巷蹋青归 , 笑闭柴门度寒食 。” )。(11)吃枣团 (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寒食枣团店 , 春低杨柳枝 。”)。(12)墓祭等。其中墓祭是唐代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

唐诗中多有寒食墓祭的风俗描写 , 例如:

王建 《寒食行 》

寒食家家出古城 , 老人看屋少年行 。 丘垅年年无旧道 , 车徒三行入衰草 。 牧儿驱牛下冢头 , 畏有家人来洒扫 。 远人无坟水头祭 , 还引妇姑望乡拜 。 三日无火烧纸钱 , 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垅上无新土 , 此中白骨应无主 。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

丘墟郭门外 , 寒食谁家哭 ? 风吹旷野纸钱飞 , 古墓累累春草绿 。 棠梨花映白杨树 , 尽是死生离别处 。 冥寞重泉哭不闻 , 萧萧暮雨人归去 。

从上引唐诗可看出两个问题 :(1)由于唐代墓祭选在寒食禁火期间 , 因而纸钱不能火化 , 只能像后世挂坟笺一样挂在坟头 , 所以才有 “三日无火烧纸钱 , 纸钱那得到黄泉 ” 、“风吹旷野纸钱飞 , 古墓累累春草绿 ”的景象 ! (2)寒食节期间 , 浪迹天涯的游子不能回乡到自家坟茔墓祭 , 往往来到河滨水际 , 举家大小望乡拜祭 , 所谓 “远人无坟水头祭 , 还引妇姑望乡拜 。”

4. 寒食节的文化意义

从寒食节主要活动看来是禁火换新火和墓祭两项 。 送走死火取来新火 , 万物 “洁齐清明 ”, 也有复活的意思 。 而墓祭是孔子提倡 “慎终追远 ”的一种仪式 。 孔子认为对父母孝 , 要做到 “生 , 事之以礼 。死 , 葬之以礼 。” (《论语 · 为政 》)父母在世时要以 “礼 ”来事奉他们 , 父母死后要以 “礼 ”来安葬他们 , 安葬以后还要按照 “礼 ”来祭祀他们 。 “慎终 ”,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 , 即装殓 、埋葬必须以诚信的态度对待 , 不要有后悔 。 “追远 ” , 要以恭敬的态度进行祭祀 。 说到这里 , 我不由得要对新出现的 “网上祭祀 ”发表点意见 , 孔子认为祭祀十分重要 。 祭祀要按照 “礼 ”的规定 。 祭祀的核心是要 “敬 ”, “祭思敬 ” (《论语 · 子张 》),要 “真诚 ” , 做到 “事死如事生 ” (《礼记 · 中庸 》),做到 “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论语 · 八佾 》), “洋洋乎在其上 , 如在其左右 ”(《中庸 》 ),如果自己不能亲自进行祭祀 , 不能让别人代替 , “吾不与 , 如不祭 ” (《论语 · 八佾 》)。 “网上祭祀 ”, 似乎少了真诚和敬意 。 古代 , 远离故乡的游子还晓得在水边遥祭 , 难道我们就不能离开电脑去正二八经地对父母的坟墓叩个头吗 ?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 (《诗 · 小雅 · 蓼莪 (lue)》)郑笺 :“哀哀者 , 恨不得终养父母 , 报其生长己之苦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墓祭则有感恩的意思 。尽管寒食节的民俗事象很多 , 但主要是改火和墓祭两条 , 而后来被清明节继承下来 、流传至今的最重要一条却是墓祭 。因此 , 从整体上看 , 可以说寒食节是中国的 “感恩节 ”。

(三 )清明节的形成

“上巳接寒食 ”, “改火清明后 ” (郑辕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 上巳和寒食这两个节日的时间往往重叠 , 寒食和清明紧紧相连 , 寒食禁火三日 , 至清明才换新火 。 因此 , 上巳 、寒食 、清明三个节日的习俗 , 界限在唐代已不那么清楚 , 至宋代以后 , 便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 。 唐代人非常重视清明节 , 孟浩然 《清明即事 》诗便说 “帝里重清明 ”。

唐诗中题为 “清明 ”的诗歌很多 , 其民俗内容实和上巳 、寒食纠缠不清 , 可以说兼而有之 。例如 :

杜甫 《清明 》

著处繁华矜是日 , 长沙千人万人出 。 渡头翠柳艳明眉 , 争道朱蹄骄啮膝 。 此都好游湘西寺 , 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 , 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日晚 , 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 , 人世悲欢暂相遣 。 弟侄虽存不得书 , 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 , 况乃今朝更祓除 。(江按 :题为 《清明 》, 描写的民俗事象却是上巳日水边 “祓除 ”。)

白居易《清明日送韦侍御 (一作郎 )贬虔州 》

寂寞清明日 , 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 , 出火煮香茶 。欲别能无酒 , 相留亦有花 。 南迁更何处 , 此地已天涯 。(江按 :题为 “清明 ”, 描写的景象却是寒食节 。)

韦庄 《长安清明 》

早是伤春暮雨天 , 可怜芳草更芊芊 。 内官初赐清明火 , 上相闲分白打钱 。 紫陌乱嘶红叱拨 , 绿杨高映画秋千 。 游人记得承平事 , 暗喜风光似昔年 。

韦庄诗描写长安清明风俗有 :清明日宫中赐近臣新火 、宫中盛行白打戏 (蹴踘 )及白打赐彩钱 、打马球 (红叱拨为汗血马 )、荡秋千 、踏青等项 , 这几种风俗也见于寒食节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寒食清明在晚唐已合二为一 。唐代的清明节的民俗事象基本包括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民俗事象 , 清明节文化内涵是前两个节日文化的累积 。 宋代以后 , 随着上巳节的消歇和寒食 “改火 ”习俗的消失 , 清明便完全代替了上巳节和寒食节 , 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若干民俗事象也就构成了清明节的民俗内容 。

四川方志中的清明

四川现存 100多种清代和民国地方志 , 其中民俗志所记 “三月清明 ”习俗与北方和江南大同小异 , 反映出近代四川 “五方杂处 , 风俗各从其乡 ”的移民社会特征 。 以成都为代表的三月清明节的民俗事象有如下项目 :(1)上坟 、扫墓 、烧纸钱 。(2)城隍出巡 。(3)厉坛祭孤 。(4)戴柳 。谚云 :“清明不戴柳 , 死去变黄狗 。端阳不戴艾 , 死去变妖怪 。” (5)吃清明糕粑粑 (又名 “艾蒿馍馍 ”或 “棉花草饽饽 ”)。(6)食欢喜团子 。(7)吃榆羹麦饭 。(8)郊游 、踏青 。(9)放纸鸢 (风筝 )。(10)戏秋千 。(11)采荠菜 , 避虫蚁 。 清代绵州(今绵阳地区 )还流行三月三日妇女戴地荠花的习俗 。谚云 :“三月三 , 荠 (地 )荠花儿赛牡丹 。”

这里有两个问题须说明 :

第一 , [ 清 ] 嘉庆 21年刻本 《华阳县志 》说 :“三月三日 , 临水修禊 , 间有行之者 。”即清嘉庆时 , 川西坝已很少有人行上巳祓除之俗 。 上巳节不过了 , 但是祓除的风俗以 “打清醮 ”的形式仍然存在 (周询《芙冗话旧录 》卷四 )。 除 “打清醮 ”驱鬼外 , 川西农村还有 “清明会 ”也是 “上巳节 ”遗迹 。

第二 , 关于清明扫墓上坟的时间 。 清代和民国刊 《华阳县志 》称 , 清明节 “前后数日 ”都是上坟时间 。事实上 , 四川民间习俗以为清明节前一周上坟最佳 , 一般都不在清明节当天或节后上坟 , 于今为然 。其原因何在 ? 清嘉庆二十年刻本 《三台县志 》有一种解释 :“三月 `清明日 ' , 祭祖先 , 扫墓。诗所云 :`纸灰飞作白蝴蝶 , 泪血染成红杜鹃 。' 是也 。多在寒食 (清明 )前十日 , 以所烧纸钱为祖先得用 , 节后则谓之 `铁钱 '。”此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 我认为是沿袭了唐代寒食墓祭而清明不上坟的古俗。这两个问题也说明四川地区保存了许多古代清明的习俗。

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清明从节气变为节日是和中国古代三月上旬的另两个祭祀性节日 ———上巳和寒食密不可分的 。 清明节文化内涵是前两个节日文化的累积 。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若干民俗事象也就构成了清明节的民俗内容 。 因此 , 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 “复活节 ”, 清明节是中国的 “感恩节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文化群体性的文化符号 ,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对家庭和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国务院明令从 2008年起 , 清明节全国放假一天 , 其意义在于让我们世世代代不要忘记丢失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 有利于清明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有利于启迪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同时 , 这也是对生命 、人和家庭的珍重 , 表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了新的视野 。 让我们认真过好清明节 , 热情地讴歌春天 , 拥抱自然 。 感恩自然 , 感恩父母 , 感恩先烈 , 为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不懈努力奋斗 !

李白《蜀道难》中运用拟人和衬托的修辞方法写出蜀道难以逾越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忠县直属重庆市管辖,不属于其他区(市辖区和县级别一样)。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截至2019年6月,全县共辖4个街道2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和67个社区居委。县委、县政府驻地忠州街道中博大道2号。忠县县城依山傍水,独具岛城风貌,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

忠县历史悠久,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2300年的文献记载史。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蔓子“刎首留城”和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名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设忠县至今。

忠县历史上涌现了巴蔓子、严颜、秦良玉等一大批忠臣良将,唐代“四贤”白居易、陆贽、李吉甫、刘晏先后为官忠州,以忠义、忠勇、忠诚、忠孝、忠信为内涵的“忠文化”享誉华夏。

因盛产柑橘,忠县被称为“中国柑橘城”。境内拥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全国两座白居易祠庙之一的白公祠,堪称“中华一绝”的汉阙,“江中仙岛”皇华城,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池山,“三峡橘海”等文化旅游资源,是全国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

扩展资料

忠县历史沿革

忠县历史悠久,从“中坝遗址群”的发掘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时期,忠县就有大规模人类活动。忠县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2300年。

忠县古名临江。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据《四川方志考》载:汉武帝元鼎五年,置临江县,仍属巴郡。王莽新政,改临江为监江。东汉复名临江县。据《太平寰宇记》载:梁大同六年(540)分巴郡置临江郡,领临江县。郡治设在临江县城。

西魏废帝二年(553)分楚州临江郡置临州,临江郡仍置。州、郡治所在临江县。隋开皇三年(583)废诸郡,罢临州临江郡,仍置临州。大业三年(607),罢州,县改属巴东郡。隋末义宁二年(618)复置临州,领临江、丰都二县。

唐贞观八年(634),因巴曼子刎首留城,严颜、甘宁忠勇,“义怀忠信”,改临州为忠州(临江县沿旧,属忠州领县)。天宝元年(742)改忠州为南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忠州,领临江、垫江、丰都、南宾、桂溪5县。

南宋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故升忠州为咸淳府。时因宋末兵乱,乃徙治于皇华州。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复名忠州,州治还于临江县城,忠州领临江、南宾、丰都3县。明洪武中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忠州,仍以临江县故城为州治。忠州领丰都、垫江2县。

民国《忠县志》载:清顺治五年(1648)明湖南巡抚朱容藩据夔州,自封国号监国,改忠州为大定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忠州为直隶州,领丰都、垫江、梁山3县。民国二年(1913)4月废忠州为忠县,隶属东川道。民国24年(1935)改属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西湖二支队指战员进城,忠县解放。12月8日,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忠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建立。12月12日,以西南服务团干部为主体的忠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2月,忠县隶属川东行政公署万县专区。

1950年1月,经中共西南局批准,建立中共忠县县委。1951年1月,废除保甲制,改保为村,改甲为邻,建立新的乡镇政权。1953年起,忠县属四川省万县专员公署(后名万县地区行政公署)管理。

1997年6月,忠县由四川省转为重庆直辖市管辖,万县市(后改名为万州区)代管。1998年2月,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后设置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忠县等6县。2000年6月25日,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忠县由重庆市直接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忠县

参考资料来源: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基本市情

参考资料来源: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忠县历史沿革

四川方志权威期刊投稿要求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四川省级刊物四川省情网“数字方志”板块下设四川省志、市县志、其他志书、四川年鉴、地情资料及期刊5个子板块,已上传PDF电子版图书900余部,其中一、二轮《四川省志》95种,一、二轮市县志书234部,其他志书3种15部,《四川年鉴》33部,市州、县区年鉴100部,地情资料及期刊246部(期),家谱族谱200余部。《四川省志》87种和《四川年鉴》33部的电子版还在“四川公共数据开放网”上线,供公众下载阅读。四川省级刊物还有:《四川文学》,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青年作家》,为杂志系文学刊物,旨在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星星诗刊》,旨在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发现人才,推出诗坛新人,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四川省立图书馆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更名川西图书馆,隶属川西文教厅领导。1951年5月改称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川东、川南、川北、川西行署撤销建立四川省,划归四川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四川省图书馆取得了较大发展,跻身于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一)馆舍建国初期接管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舍,包括原省教育馆和省通志馆占有的两间房间(两馆于建国初相继撤销)。1951年购买成都骆公祠(今和平街)、桂王桥西街47号两院修葺作线装书库。1953年至1954年在城守街馆址后扩建二层楼房两幢。1957年又在该馆址前建立三层书库及阅览室一幢。1958年在该馆址大门左侧建外借室、装订房各一间。1972年至1982年在成都东风路二段(今蜀都大道总府街段)征地修建新馆。至此,全馆有馆舍五处:馆本部1982年迁入新址,座落在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东侧;主体建筑美观大方,阅览楼与书库、办公楼之间辟有庭园,环境优美。此外,有特藏部和提存书库分设在联陛巷15号、城守街24号、和平街16号和龙泉驿等处。全馆共有馆舍约29000平方米。(二)馆藏1949年12月底全馆有各种类型书刊文献4万余册。建国后,根据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方针和工作任务搜集书刊文献,在工作上坚持全面搜集,系统入藏的原则,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截至1999年底止,藏书总量为460万余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建国后出版)3574919册民国版图书136262册台湾、香港版图书10429册外文图书(英、俄、日、德、法等)242238册古籍线装书576920册古籍善本书4282种4778部60735册中文期刊现刊735种民国版7309种港台版239种中文报纸947种外文期刊3236种外文报纸30种声象资料2560种缩微胶卷(片)1888卷(件)2560套1112402拍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中最有特色的有四川地方志书、中国古医药图书、抗战版图书、民国时期期刊、文化大革命资料、国外原版大型综合学科的工具书和书刊。(三)服务工作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担负着保存、管理和提供各类书刊文献和为地方科研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对读者服务工作明显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读者人次、借阅册次的增多。馆内阅览室是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至1999年底全馆有各种类型阅览室18个,阅览座席1000个,每天借阅读者约1200人次,借阅书刊约1300册次。外借工作。发放中文借书证、外文借书证、通用借书证、馆际借书证共4万余个。中文图书实行开架借阅。为了方便省内各地读者,还设有邮寄借书业务,并与北京图书馆等有馆际借书关系。1988年增设图书流动汽车一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办理流动借书证800余个。书目参考咨询工作。根据读者需要开发图书文献,编制各类专题书目、索引和其他二次文献;开展口头、电话或书面解答咨询服务。编印过《四川进步、革命期刊题录索引》、《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旧报刊复印资料》、《集粹》杂志、农副产品资料37种等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声象资料服务、书展、报告会。拥有现代化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多种载体文献的视听借阅服务。也可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书展、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缩微复制。拥有现代化的复印和缩微复制设备,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包括静电复印、缩微胶片拷贝、放大等项目。(四)学术研究与业务辅导。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全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开展对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文献工作标准化、缩微复制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开设图书馆学电大、函大班和各类培训班;组织编印图书馆学教材数种;主持编辑《图书馆员》杂志和《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五)组织机构和人员。1950年4月川西文教厅派罗锦华为联络员,接收四川省立图书馆;5月派贾质量为川西文教厅驻图书馆负责人,主持馆务;同年9月成立馆务委员会负责馆务,馆长暂缺。1952年改称四川省图书馆后,省政府委派伍非百任馆长;1956年穆济波教授任副馆长。1958年伍、穆均被错划右派而调离,此后馆长均为中共党员。迄至1992年有杨德华、缪木天、张旭、彭长登、王新迎、赵熙、龙经纬、万世祥、杜建成、何永孝、张新元、郝春阳、伯志平、戴克瑜、徐建华、魏东等担任过正副馆长(或党总支书记)职务。此外,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及秘书处挂靠在省图书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图书馆内。 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已于2008年破土动工,并计划于省图书馆百年诞辰(2012年)前竣工。作为四川省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人民西路北侧地段,占地约17.63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能容纳省图书馆现有馆藏500万余册图书,将彻底改变省图书馆馆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状况。建成后的新省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复合型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集典藏整理、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服务于一体。同时,还将特设残疾人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弥补四川省没有残疾人和少儿图书馆的不足。

四川方志权威期刊投稿费用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这些都是国内的核心刊物,都可以直接给它们投稿。具体投稿方式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天府之国”由来

“天府”一词,今存文献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当时的“天府”,用来形容京城咸阳(西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皆建都于咸阳)所在的“关中盆地”,以称赞当地的富饶,并非指今天的四川盆地。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以“四川盆地”为特区——尤其是“盆底”位置的成都平原,是秦国富国强兵的第一后方基地,秦国依靠此基地灭齐伐楚,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公元前202年西汉立国后,继续秦朝开发巴蜀战略。巴蜀大地农业、工业(丝织、冶铁)、商贸、人文皆繁富兴盛,富甲一方。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不仅产生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卓王孙、程郑氏、巴寡妇清等工商巨子,培养出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一批文化巨人,还产生了严君平、落下闳等数术家,更有李冰都江堰这样的世界级工程师与伟大工程。

东汉(先后定都洛阳、许昌)初年,班固在《两都赋》中借长安(西汉首都)父老的口称说,长安的富饶号称“近蜀”。——以接近巴蜀之富作比喻形容长安,可见西汉时成都平原已是全国首富区域。

“天府之土”一语,文献中首次出现于汉末诸葛亮《草芦对》(也称《隆中对》)一文。文章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约291—361)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后世雅称“天府之土”为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四川盆地这一方水土不仅养人,更润国,正是这一沃土提供了天下英雄为之竞折腰的条件基础。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中学教科书,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李白对“天府之国”的赞美

李白(701—762),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虽一生飘零,但他对巴蜀大地始终包含深情。唐玄宗开元八年、九年、十年(720、721、722),李白20岁左右连续3年到成都游览。这期间,他在成都写就《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此诗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描绘,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全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东到长江三峡,南至双流县城,形象鲜明,意境飘逸。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岁,因打抱不平,手刃恶人,不得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走出长江三峡时,李白深情地写下《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中拳拳与故乡告别: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此诗记叙登巫山的经过,借助夸张手法和大胆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伟。全诗洋溢欣喜之情,虽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恰恰表现了游兴未尽的遗憾与惋惜,并没有什么感伤情味。

唐肃宗至德二载(至德期间称“年”为“载”,公元757年),李白57岁,因受唐玄宗第16子永王李?“反叛罪”牵连而被流贬夜郎。在此窘境中,闻说朝廷有定成都为南京之事,他不顾得罪之身,发表赞成南京成都之策,写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历述故乡天府之国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生态之美,有如九天仙宫的城市之美,和谐而重情义的人民之美,悠久的历史人文之美,称赞这里是建帝王都城的好地方。

上皇西巡南京歌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在李白众多诗歌中,《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集中描绘了他眼中的成都。其中成都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物无所不包,李白甚至得出结论:秦川得及此间无。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在李白眼中,成都的居住环境是怡人的,就如同九霄云一般,是一座似神仙居住的乐土。千家万户热闹非凡的繁荣景象像一幅图画,成都翠草绿树白云青山红崖如同蜀丝锦绣,长安所在的秦川,哪里赶得上这里好?

上世纪90年代,成都市建委、成都市园林局等部门在塔子山公园规划建设一座塔,在塔即将建成时,成都市园林局及塔子山公园管理方召集各界专家学者召开定名研讨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著名画家赵蕴玉、国家级建筑大师徐尚志等20余人出席会议并发言。与会专家学者提出迎晖楼、散花楼、九天楼等名字。成都市园林局及塔子山公园管理方将几种意见汇集上报成都市人民政府,不久即以九天楼定名。今天,成都塔子山公园九天楼正前方平台的石壁上,镌刻有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一诗。

杜甫对“天府之国”的赞美

杜甫(712—770),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生命中最后十年,漂泊长安、洛阳、成都、夔州。

杜甫49岁那年腊月卅进入成都,写下居住成都期间第一首诗《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杜甫举家远徙,历尽艰辛,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眼前展开一个新天地,给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溢于言表。“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绕的故乡,何时再见,未可预卜,但见大江东去,他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下面接写成都的繁华、气候的温和,又转悲为喜。但成都虽美,终非故土,鸟雀天黑犹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他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回去。诗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当时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军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着数不清的忧国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后以自宽之词作结。

在杜甫眼中,天府是新天地、新人民、新城市、新山水、新人文、新历史。“六新”的天府之国给杜甫的印象——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气象,从人民习俗到独特的古蜀历史,皆为诗圣之“前年未见”。

杜甫在四川盆地这一天府之国东南西北区域居住近10年,写诗近千首,占今存杜诗1555首中的70%。天府之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滋养、培育着杜甫,正是天府之国为杜甫登上中国诗史顶峰提供了“登圣天梯”。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四川方志权威期刊投稿邮箱

四川省级刊物四川省情网“数字方志”板块下设四川省志、市县志、其他志书、四川年鉴、地情资料及期刊5个子板块,已上传PDF电子版图书900余部,其中一、二轮《四川省志》95种,一、二轮市县志书234部,其他志书3种15部,《四川年鉴》33部,市州、县区年鉴100部,地情资料及期刊246部(期),家谱族谱200余部。《四川省志》87种和《四川年鉴》33部的电子版还在“四川公共数据开放网”上线,供公众下载阅读。四川省级刊物还有:《四川文学》,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青年作家》,为杂志系文学刊物,旨在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星星诗刊》,旨在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发现人才,推出诗坛新人,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四川省立图书馆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更名川西图书馆,隶属川西文教厅领导。1951年5月改称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川东、川南、川北、川西行署撤销建立四川省,划归四川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四川省图书馆取得了较大发展,跻身于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一)馆舍建国初期接管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舍,包括原省教育馆和省通志馆占有的两间房间(两馆于建国初相继撤销)。1951年购买成都骆公祠(今和平街)、桂王桥西街47号两院修葺作线装书库。1953年至1954年在城守街馆址后扩建二层楼房两幢。1957年又在该馆址前建立三层书库及阅览室一幢。1958年在该馆址大门左侧建外借室、装订房各一间。1972年至1982年在成都东风路二段(今蜀都大道总府街段)征地修建新馆。至此,全馆有馆舍五处:馆本部1982年迁入新址,座落在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东侧;主体建筑美观大方,阅览楼与书库、办公楼之间辟有庭园,环境优美。此外,有特藏部和提存书库分设在联陛巷15号、城守街24号、和平街16号和龙泉驿等处。全馆共有馆舍约29000平方米。(二)馆藏1949年12月底全馆有各种类型书刊文献4万余册。建国后,根据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方针和工作任务搜集书刊文献,在工作上坚持全面搜集,系统入藏的原则,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截至1999年底止,藏书总量为460万余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建国后出版)3574919册民国版图书136262册台湾、香港版图书10429册外文图书(英、俄、日、德、法等)242238册古籍线装书576920册古籍善本书4282种4778部60735册中文期刊现刊735种民国版7309种港台版239种中文报纸947种外文期刊3236种外文报纸30种声象资料2560种缩微胶卷(片)1888卷(件)2560套1112402拍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中最有特色的有四川地方志书、中国古医药图书、抗战版图书、民国时期期刊、文化大革命资料、国外原版大型综合学科的工具书和书刊。(三)服务工作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担负着保存、管理和提供各类书刊文献和为地方科研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对读者服务工作明显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读者人次、借阅册次的增多。馆内阅览室是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至1999年底全馆有各种类型阅览室18个,阅览座席1000个,每天借阅读者约1200人次,借阅书刊约1300册次。外借工作。发放中文借书证、外文借书证、通用借书证、馆际借书证共4万余个。中文图书实行开架借阅。为了方便省内各地读者,还设有邮寄借书业务,并与北京图书馆等有馆际借书关系。1988年增设图书流动汽车一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办理流动借书证800余个。书目参考咨询工作。根据读者需要开发图书文献,编制各类专题书目、索引和其他二次文献;开展口头、电话或书面解答咨询服务。编印过《四川进步、革命期刊题录索引》、《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旧报刊复印资料》、《集粹》杂志、农副产品资料37种等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声象资料服务、书展、报告会。拥有现代化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多种载体文献的视听借阅服务。也可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书展、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缩微复制。拥有现代化的复印和缩微复制设备,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包括静电复印、缩微胶片拷贝、放大等项目。(四)学术研究与业务辅导。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全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开展对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文献工作标准化、缩微复制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开设图书馆学电大、函大班和各类培训班;组织编印图书馆学教材数种;主持编辑《图书馆员》杂志和《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五)组织机构和人员。1950年4月川西文教厅派罗锦华为联络员,接收四川省立图书馆;5月派贾质量为川西文教厅驻图书馆负责人,主持馆务;同年9月成立馆务委员会负责馆务,馆长暂缺。1952年改称四川省图书馆后,省政府委派伍非百任馆长;1956年穆济波教授任副馆长。1958年伍、穆均被错划右派而调离,此后馆长均为中共党员。迄至1992年有杨德华、缪木天、张旭、彭长登、王新迎、赵熙、龙经纬、万世祥、杜建成、何永孝、张新元、郝春阳、伯志平、戴克瑜、徐建华、魏东等担任过正副馆长(或党总支书记)职务。此外,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及秘书处挂靠在省图书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图书馆内。 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已于2008年破土动工,并计划于省图书馆百年诞辰(2012年)前竣工。作为四川省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人民西路北侧地段,占地约17.63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能容纳省图书馆现有馆藏500万余册图书,将彻底改变省图书馆馆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状况。建成后的新省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复合型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集典藏整理、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服务于一体。同时,还将特设残疾人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弥补四川省没有残疾人和少儿图书馆的不足。

四川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投稿

全国故事*小小说类报刊名录大全故事类刊址名录 (如有变动,会及时改正的。也因为本人时间、精力、条件有限不可能这些杂志最新信息能知晓,所以也请各位能及时互通信息,谢谢) (本资料仅供参考,因为有些报刊地址、邮箱改变,但是本人因客观条件所限并不知晓,所以请投稿时候最好能找到最近一期杂志查阅后投稿)根据朋友们提供的资料,先将故事类刊物名址汇集如下。请各位看看,是否还有差错或遗漏,如有补充内容,请在后面跟帖。待补充完整后将固定于“论坛精华”栏目,供网友查阅。-------------------------------------------------------------------------------------------------------------------《故事会》上海市绍兴路74号 邮编:200020 电话: ·300元·/千字《山海经》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邮编:310006 电话: e-mail: ·150-300元·《今古传奇故事版》:武昌东湖路417号今古传奇故事版编辑部电话: 200—300元/千字《新故事》深圳市天安数码城创新科技广场b座1308室邮编:518048 投稿热线: ·200-300元·/千字《故事林》福建省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内 邮编:350002 电话: e-mail: ·150-200元·《故事家》 郑州市经三路北段98号 邮编:450008 电话: ·100-150元·《上海故事》上海市中山西路1551号 邮编:200233 电话: ·200---250元左右·《百姓故事》西安市友谊东路124号测绘科技大厦a座7层 邮编:710054 电话: 安平: 200元 《新聊斋 》 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邮编:250001 电话: 传真: e-mail: 70---100元《古今故事报》武昌黄鹂路75号 邮编:430077 电话: 60---100元《民间文学》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4层邮编:100026 电话: ·50-100元· 《民间故事》长春市自由大路7号 邮编:130021 电话: ·50-100元·《三月三》南宁星湖路北二里8号邮编:530022 电话: 5851719 70元· 《龙门阵》成都市盐道街3号邮编:610012 电话: 传真:《中外故事》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 邮编:030001 电话: 70元《民间传奇故事》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山西文艺大厦14层 邮编:030001 电话: 50—100元《文艺生活.精品故事汇》长沙市韶山北路137号 邮编:410011 电话: 传真: 50元《故事大王》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网址:邮编:200052 电话: 《故事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邮编113006《传奇故事》 450003郑州市花园路3号 《故事传奇.探案经典》450003郑州市花园路3号省文化厅院内《文学故事报》 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故事大王》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幽默与笑话》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 (2003年上半月成人版,下半月少年版)邮编:130021 电话: ·100元·《大众文艺.快活林》广州市新市邮局203信箱 邮编:510410 电话: 100-150元 《中国故事》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94号 (排名不分先后)---------------------------------------------------------------------------------------------------------------小小说报刊通讯录 (荐)▲专门发表(选载)微型小说(小小说)或以之为主的报刊*《百花园》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伊河路12号*《微型小说选刊》330002 江西省南昌市新魏路17号*《小小说月刊》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中华北大街市庄路66号 *《金山》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大院3号楼*《崛起·短小说》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健康西路140号*《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37号-------------------------------------------------------------------------------------------------------▲开辟专栏或专版来发(选载)表微型小说(小小说)的报刊*《小说界》200000 上海市绍兴路74号“微型小说”薛剑*《芒种》110003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白小易*《当代小说》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52号“掌上小说”范广君*《芳草》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咱44号“小小说”*《青年文学家》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鹤城体育场南二门*《当代人》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66号赵立山*《飞天》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558号张存学*《杂文报》050013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五味子”李晓娜*《四川文学》610012 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微型小说”*《长江文艺》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417号“小小说”*《文学故事报》100705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小小说”*《柳州曰报》545001 广西省柳州市中心西路67号柳州曰报副刊部肖柳宾*《沧州曰报》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解放中路沧州曰报专刊部高海涛*《文学港》305010 浙江省宁波市柳汀街98-1号王毅*《时代文学》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舜玉路40号“小小说世界”李春风*《鹿鸣》014000 内蒙古包头市文联*《牡丹》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中州中路135号“小小说超市”刘建超*《金陵晚报》210016 南京解放路53号金陵晚报专副刊《百姓坊》羊艳 *《青春》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沙塘园7号3楼*《小说月刊》130021 长春人民大街167号“精短小说园”*《中山曰报》528455 广东中山市中山曰报副刊部林荣芝*《通俗小说报》300040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杂文选刊》130051 长春市人民大街59号“百字杂文” *《教育时报》450004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文学沙龙”于刚*《周口曰报》466000 河南周口曰报社副刊部董雪丹*《福建文学》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广西文学》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建政路28号*《解放军文艺》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精短小说”*《延安文学》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十里铺文艺之家大楼“小小说茶馆”*《北方文学》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耀景街22号*《滇池》650216 云南昆明迎新小区文艺路3号*《佛山文艺》528100 广东省佛山季华路华远东路佛山发展大厦26楼e室*《武汉晚报》430010 湖北省汉口建设大道760号武汉晚报副刊部袁毅 *《义乌曰报》322000 浙江省义乌江东中路369号义乌曰报社文部黄克庭给大家提个醒诸位,据本人经验,网上征稿不泛真实信息,但也有很多人的把戏,如果你把从未发表过的新稿寄给这些,被他盗用可就惨了,所以在看到一些不熟悉或从未听说过的刊物征稿时,千万要小心,尤其是那些只留一个邮箱的信息。另外有些甲地刊物却在乙地征稿,这些刊物显然是被人承包了的,给这些刊物投稿风险很大,常有办几期就垮了收不到稿费的。

《最小说》《Story 100》 《《Story101》《萌芽》……《男生女生》(一版爱情故事,一版鬼故事,看清料再投……)

四川省级报纸有哪些? 1952年,中央决定将撤消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建制,建立四川省人民 *** 。 《四川日报》是综合性日报,多次被省委、省 *** 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报业协会授予经营管理先进报社称号和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先进新闻集体称号,它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同时发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华西都市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十大名牌报纸,中国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之一,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之一,四川发行量最大、12580生活播报,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也是中国西部最大区域组合城市媒体。 《华西都市报》自创“敲门发行学”,经过15年扩张,建立了三千多人的自办发行网络,报纸迅速走进了四川盆地大中小城市的千家万户,四川省级报纸已构建了一个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川渝20个大中城市的区域组合报纸。现发行量为115万份,成为中国西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 四川省省级文学刊物有哪些啊 有《四川文艺》,《青年作家》《星星诗刊》 四川的省一级报纸有哪些? 四川报业集团旗下的报道都是省级的吧 出名的是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四川省级报纸有哪些 四川日报 四川成都有哪些省级杂志?急!!! < 居周刊> 四川的有哪些杂志 看天下 青年文摘 读者 意林 四川石油报是四川省省级期刊 在期刊平台上没有查到《四川石油报》这个名字。 省级刊物的正式识别 11.北京市 42.湖北省 12.天津市 43.湖南省 13.河北省 44.广东省 14.山西省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15.内蒙古自治区 46.海南省 21.辽宁省 50.重庆市 22.吉林省 51.四川省 23.黑龙江省 52.贵州省 31.上海市 53.云南省 32.江苏省 54. *** 自治区 33.浙江省 61.陕西省 34.安徽省 62.甘肃省 35.福建省 63.青海省 36.江西省 64.宁夏 *** 自治区 37.山东省 65.新疆 *** 尔自治区 41.河南省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序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例如:《中国教育论坛》CN43-7772/R。它明显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标准格式便可以看出来。它的序号后四位7772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又如:《中国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98-0315/G4国际刊号: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围内,故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前2位为地区号,依据GB/T 2260中的数字码前两位给出(从北京10到65为止)。再如:《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国内刊号: CN.H39-7869/GCN(H)39-7869/G明显不是国内刊号,国内刊号CN紧接是6位数字,6位数字之前不含字母H或HK或RH等字样。再说后四位786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什么是省级期刊,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我想知道四川有哪些是正刊号的杂志,我发表论文 你要发那方面的,杂志分很多种的…医学类,建筑类,教育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