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家庭财务管理论文发表笔记

发布时间:

家庭财务管理论文发表笔记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支特殊队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阻碍了他的发展。本文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小企业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使其地位得以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据中小企业网提供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 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 8%以上;根据2005 年中国成长型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GDP的55. 6% ,工业新增产值的74. 7% ,社会销售的58. 9% ,税收的46. 2% ,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其规模、资本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并且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问题日益突出。1 中小企业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1. 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筹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正确地投放、运用、分配资金的一门科学。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可以认为维持中小企业的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1. 2 重视财务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好地筹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筹资对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筹资渠道很多,如何选择合理的渠道,有效降低筹资成本对一个中小企业至关重要,而运用财务管理知识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1. 3 重视财务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投资,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财务管理在投资决策和执行阶段作用匪浅。决策阶段,企业可以借助于财务管理的方法,建立严密的投资管理程序,充分论证投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力求做好预测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帮助找到好的投资项目;执行阶段,搞好财务管理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保证投资的预期收益得以实现。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1 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观念陈旧( 1)财务管理模式落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至今仍采用在的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不仅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而且其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和会计信息失真等。( 2)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 1)管理者自身素质差。2 )管理理念滞后。其经营模式大多类似家庭作坊式,管理模式俗套,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不愿也不懂推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3)管理者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人特点往往是超负荷劳动,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对处理财务管理业务技能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2. 2 投资能力差,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 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 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2)追求短期目标,投资盲目性大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专业人士为其出谋划策,投资往往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根本没有考虑各种财务风险和投资收益,随意性很大,而且,有的投资者没有很好地把握投资理财的方向,不但没使资金增值,就连保值都成了问题。2. 3 财务制度不健全,控制力弱( 1)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像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此外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2)对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弱着重表现在: 1)对现金管理不严,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认为现金(包括银行存款)越多越好。而有些企业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计划,大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对存货管理不严,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不重视存货的日常管理,对存货的控制薄弱,使存货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例如某些企业没有确定合理的经济定货批量,导致两种情况:一方面存货过多,占用资金过多,而这些库存存货又不能很快变现,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同时又增加了存货储存成本,有时甚至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是存货供应不足。当生产中不能及时补充原材料,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及时交货使企业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2. 4 政企分开,政策扶持不够,资金不足政企分开之后,国家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脐带”被剪断了,企业不能依靠政府“输血”和救济。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银行的贷款管理需求比较薄弱,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3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3. 1 改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把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的有效的管理机制中来。( 1)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措、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 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另外企业还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准,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不断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2)加强学习,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为了有效地克服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带来的弊端,促进企业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自觉地走出去和请进来,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会计程序按要求设置岗位及会计人员。积极地选拔和培养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要充分的信任财务人员。较好的选用和配备财务人员使他们能出色完成企业的理财工作。3. 2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1)合理融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合理的进行融资对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应利用新的融资工具,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如通过国家财政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通过社会的个人风险投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我国民间还有很多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利用民间资本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方面的优势。( 2)重视财务预测的投资方案把握投资导向,规范投资监管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使投资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做到“稳健理财,适时扩展”。首先,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其次,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再次,就是要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张。当中小企业拥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考虑扩大规模,不应安于现状,应该在生存中求发展,要把蛋糕做大。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平常要做好财力积蓄准备,等到时机成熟就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投资作法,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作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3. 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控制力( 1)健全财务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加强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以及样品管理上建立合适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其次,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控制、稽核制度,不能把财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一人去做。再次,要定期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企业发生的各项财产损失,必须按财政税务有关规定报批,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残值率、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等应按国家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1)重视存货管理,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针对传统上我国企业往往倾向于持有较多的存货,占据公司的资金和空间、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我国企业可以引进最佳定货模型。加强定货提前期,保险储存量的控制,降低存货成本。企业应针对不同的种类的存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采用赊销是必要的,但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时间,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的状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优选人员,采取各种措施,尽快追回长期拖欠的账款,以减少坏账。( 3)规范利润分配制度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利润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我国中小企业要规范利润分配制度,首先应弄清利润分配的顺序,其次是搞清楚如何弥补经营亏损、如何表述用利润弥补亏损以及如何计提盈余公积金等利润分配问题,最后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确实可行的利润分配制度。3. 4 国家应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1)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信贷融资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开放融资渠道,尽快研究资本市场的第二板块,发展股权融资;建立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闲置资金进入投资领域。( 2)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当前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失信”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现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总之,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出现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针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只凭企业单方努力是不够的,还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和机制,使企业能顺利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这也更为凸显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摘 要] 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追究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由人类价值观延伸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的财务目标选择。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目前我们财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比较合适。

[关键词] 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责任,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 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及时给予相应的赔偿,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等诸多事件,更是令举国哗然,也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另外,所谓的绿色蔬菜,很多都是人们通过各种药物培植出来的。

那么这些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财务目标发生病变。正因为大家都是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作为个体的农民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 相关理论

所谓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以下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短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股东财富,而选择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可使企业的业绩提高。但长此以往,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污染环境而不治理,不顾社会其他相关者利益,最终一定会受到制裁。反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顾及相关者利益,才能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并不只是为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相应的资产,如债权人、职工等;同时,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紧密相关的。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有效实施,就会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是,目前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是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造成企业目标无法单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目标主体只有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对象有多个,且这些主体价值的衡量原则不同,使得企业目标无法成为单一的,衡量难度较大。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描述,若能很好地应用,将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这个多重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衡量困难,没有清晰的表述,这将会使公司管理混乱,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其次,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使得企业理财混乱。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可以使公司运营中各项投资和融资决策是否科学非常清晰,通过分析计算很容易决定。然而,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将会使决策造成的后果牵涉的方面复杂化、多元化,并且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分析数据,只能主观判断,这就使得决策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理财决策难以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理财混乱。

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如果贸然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理财决策困难,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运行直至破产,这就有悖于企业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不能因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就不顾现实条件选择这一目标。

4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目前在财务衡量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地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不明智的,而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辅助考核因素,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勇.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会计师,2010(5).

[2]罗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 财会研究,2010(10).

论财务管理目标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很多种,其中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目标;理论分析;目标选择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实施管理,因而财务管理可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谈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三是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缺陷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100万元的利润和10年以后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业企业无法简单比较。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1.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与其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市价可能还在走高。

(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指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反映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未来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1)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

(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该目标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

(5)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尽管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的价值。

(2)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地位当然也最高,但是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因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当的风险。

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否则的话,忽视了哪一方的利益,都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危害,不仅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甚至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分析及选择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

其次,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是目标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最后,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所以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四、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上的。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一。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当然,,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必然。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企业要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谋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追求企业的利润,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的效益。另外,企业承担不定期的社会义务,出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企业管理阶层要加强企业管理并促进财务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企业理财目标新探.财会月刊.程干祥。

[2]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财会月刊.赵华。

[3]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

[4]新编财务管理学教程.韩良智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5]财务管理.刘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你好,可以给我一个邮箱吗?我给你发送几篇论文,不是我自己写的,是上图书馆资源数据库搜索的。5篇文章题名为:《本量利问题的博弈分析》《以作业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的探讨》《浅议本量利分析中的产销平衡假设》《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

家庭财务管理论文发表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这也更为凸显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摘 要] 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追究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由人类价值观延伸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的财务目标选择。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目前我们财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比较合适。

[关键词] 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责任,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 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及时给予相应的赔偿,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等诸多事件,更是令举国哗然,也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另外,所谓的绿色蔬菜,很多都是人们通过各种药物培植出来的。

那么这些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财务目标发生病变。正因为大家都是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作为个体的农民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 相关理论

所谓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以下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短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股东财富,而选择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可使企业的业绩提高。但长此以往,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污染环境而不治理,不顾社会其他相关者利益,最终一定会受到制裁。反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顾及相关者利益,才能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并不只是为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相应的资产,如债权人、职工等;同时,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紧密相关的。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有效实施,就会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是,目前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是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造成企业目标无法单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目标主体只有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对象有多个,且这些主体价值的衡量原则不同,使得企业目标无法成为单一的,衡量难度较大。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描述,若能很好地应用,将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这个多重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衡量困难,没有清晰的表述,这将会使公司管理混乱,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其次,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使得企业理财混乱。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可以使公司运营中各项投资和融资决策是否科学非常清晰,通过分析计算很容易决定。然而,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将会使决策造成的后果牵涉的方面复杂化、多元化,并且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分析数据,只能主观判断,这就使得决策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理财决策难以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理财混乱。

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如果贸然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理财决策困难,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运行直至破产,这就有悖于企业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不能因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就不顾现实条件选择这一目标。

4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目前在财务衡量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地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不明智的,而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辅助考核因素,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勇.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会计师,2010(5).

[2]罗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 财会研究,2010(10).

论财务管理目标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很多种,其中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目标;理论分析;目标选择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实施管理,因而财务管理可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谈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三是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缺陷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100万元的利润和10年以后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业企业无法简单比较。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1.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与其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市价可能还在走高。

(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指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反映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未来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1)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

(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该目标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

(5)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尽管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的价值。

(2)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地位当然也最高,但是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因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当的风险。

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否则的话,忽视了哪一方的利益,都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危害,不仅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甚至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分析及选择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

其次,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是目标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最后,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所以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四、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上的。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一。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当然,,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必然。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企业要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谋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追求企业的利润,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的效益。另外,企业承担不定期的社会义务,出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企业管理阶层要加强企业管理并促进财务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企业理财目标新探.财会月刊.程干祥。

[2]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财会月刊.赵华。

[3]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

[4]新编财务管理学教程.韩良智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5]财务管理.刘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1.2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1.3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1.4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2.2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2.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2.4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财务管理学论文发表笔记

你按照下面的文章作为参考,然后自己思考,再大幅度简化并修改一下,尽量把它写成自己的东西。 财务管理假设问题的思考财务管理假设问题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一个比较滞后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现有文献来看,西方财务管理关于财务管理基本假设问题研究较少,而关于财务管理具体假设的研究较多。 在我国,最早研究财务基本假设的学者是王广明与刘贵生同志。他们认为,财务基本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中对财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提出的一些基本设想,是财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财务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2)资金市场健全假设;(3)连续经营假设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因此,呼吁加强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并提出了财务管理的五项基本假设:(1)财务主体假设;(2)理性财务行为假设;(3 )不确定性假设;(4)财务预期假设;(5)财务信息可靠性假设(陆建桥,1995)。 王棣华先生认为,财务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理财主体假设;(2)谋求价值增殖假设;(3)财务风险假设;(4 )财务关系客观性假设;(5)利益平衡分配假设;(6)财务环境、财务文化决定假设; 在试图构筑财务假设体系的同时,列举了每一假设衍生的重要财务概念,并指出:从总体上说,财务假设是财务概念和财务程序与方法的逻辑起点。其财务假设体系可以用下图来表述: ┌财务资料可选择性假设 ┌—财务依据假设—│ │ └财务关系多重性假设 │ │ ┌—法人理财主体假设 财务假设┼— 财务主体假设—│ │ └—财务理性人假设 └—财务可控性假设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有科学和合理的成份,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财务假设的提法欠准确。财务是关于钱财的事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它本身不存在假设问题,因此,在研究此问题时,只能使用“财务管理假设”和“理财假设”这样的概念,而不能用“财务假设”。 其次,有些假设的提法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将假设与目标相混淆,如谋求价值增值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种假设,笔者认为,将此项假设改为资金增值假设更好;二是不能将假设与原则相混淆,如利益平衡分配就是一项财务分配的原则,而不是一种假设;三是不能将假设与实际情况相混淆,如财务关系多重性、财务风险等都是客观实际情况,不属于假设的范畴。第三,假设应该有明确的体系关系。在以上提法中,除张家伦同志对财务假设的体系进行了研究以外,其他学者均没有深入研究假设的体系问题。而张先生的划分方法也不是十分合理,在财务依据假设的下面安排财务关系多重性假设;在财务主体下面安排财务理性人假设,均没有科学道理。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可按财务管理的空间、时间、环境、对象和财务管理的行为分别安排五个一级假设: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每个一级假设又可根据不同情况派生出一个或几个二级或三级假设,形成一个有机的财务管理假设体系。其基本内容为: 一、理财主体假设 理财主体假设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应限制在每一个在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同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相区分。 理财主体应具备以下特点:(1 )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利益;(2)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3)理财主体一定是法律实体,但法律实体并不一定是理财主体。与会计上的会计主体相比,理财主体的要求更严格。例如,某个主体虽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但不是法律实体,则该主体只是会计主体,而不是理财主体,如一个企业的分厂。如果某主体虽然是法律实体,但没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则其也不是理财主体。当然,实际工作中,为了管理上的要求,会人为地确定一些理财主体。例如,对一个分厂实行承包经营,赋予它比较大的财权,这个分厂也就有了理财主体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实际情况,理财主体可以区分为完整意义上的理财主体(或称真正的理财主体、自然的理财主体)和相对意义上的理财主体(或称相对的理财主体、人为的理财主体)。一个真正的理财主体,必须具务上述三个条件。一个相对的理财主体,条件可适当放宽,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和一定单位权、责、利的大小,确定特定层次的理财主体。不过,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所说的理财主体,一般都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主体。本文也是按此思路进行研究的。 由理财主体假设可以派生出自主理财假设。从上述理财主体的概念中可知,凡是成为理财主体的单位,都有财务管理上的自主权,即可以自主地从事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当然,自主理财并不是说财权完全集中在财务人员手中,在现代企业制度情况下,财权是在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分割的。两权分离的推行,使财权回归企业,经营者有权独立地进行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分配等重要决策。“经理革命”的出现,进一步为企业成为理财主体奠定了基础(所谓经理革命是指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在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支配地位,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财权的逐渐回归企业,所有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均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主体。而一部分不能实行完全竞争的行业的国有企业,其理财主体的双重身份可能会长期存在。但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并不否认理财主体假设的成立。 理财主体假设为正确建立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指理财的主体是持续存在并且能执行其预计的经济活动。在设定企业作为理财主体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这个企业能存在多久。企业可能是持续经营的,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更甚至终止营业。在不同的条件下,所采用的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可能发生破产,也难以预计发生的时间。因此,在财务管理上,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破产、关闭,否则,都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派生出理财分期假设。按理财分期假设,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分阶段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自创立之日起,直到解散停业为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犹如奔腾的长江一样川流不息、持续不断。企业在其存在期内的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一直到停业之日才停止变动。为了分阶段地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必须将持续经营的企业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期间,这就是理财分期假设的现实基础。 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管理上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提,我们说,在确定筹资方式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关系,在进行投资时,要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正确处理各个利益集团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三、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是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场上,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建立。最初提出有效市场假设的是美国财务管理学者法马(Fama),他将有效市场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三类。 笔者认为,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在美国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理财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理财环境和中国企业的特点来看,有效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1)当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在资金市场上筹集到资金。(2)当企业有闲置的资金时,能在市场上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3)企业理财上的任何成功和失误,都能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 有效市场假设的派生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它是指理财主体在资金市场筹资和投资等完全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交易状态。市场不会抹杀某一理财主体的优点,也不会无视某一理财主体的缺点。理财主体的成功和失败,都会公平地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因此,每一个理财主体都会自觉地规范其理财行为,以便在资金市场上受到好评,以利于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市场公平假设还暗含着另外一个假设,即市场是由众多的理财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形成的,单一理财主体,无论其实力多强,都无法控制市场。 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如果市场无效,很多理财方法和财务管理理论都无法建立。 四、资金增值假设 资金的增殖假设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这一假设实际上指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因为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如果在资金运筹过程中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财务管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运筹资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取得了资金的增值(有了盈余);二是出现了资金的减值(有了亏损);三是资金价值不变(不盈不亏)。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绝不是后两种情况,而是第一种情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整个社会来看,资金的增值是一种规律,而且这种增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但从个别企业来考察,资金的增值并不是一种规律,也不一定来源于生产过程。例如,一家企业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一年以后卖出,可能实现资金的增值,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我们说从个别企业进行考察,资金增值只能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一项规律。因为在财务管理中,在作出这种投资时,一定是假定这笔投资是增值的,如果假定出现亏损,这笔投资就不会发生了。 资金增值假设的派生假设是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此项假设是指风险越高,获得的报酬也越高(指取得的增值越大或付出的成本越低)。资金的运筹方式不同,获得的报酬就不一样,例如,国库券基本是无风险投资,而股票是风险很大的投资,为什么还有人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呢?这是因为他们假设股票投资取得的报酬要远远高于国库券的报酬。同样,有人将资金投向食品行业,有人却投向房地产行业,有人投向衍生金融工具,他们也同样是根据风险与报酬同增这一假设来进行决策的。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实际上暗含着另外一项假设,即风险可计量假设。因为如果风险无法计量,财务管理人员不知道哪项投资风险大,哪项投资风险小,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也就无从谈起。 资金增值假设说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盲目追求资金的增值,因为过高的报酬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此两项假设为科学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不断调整资金投向奠定了理论基础。风险报酬原理、利息率的预测原理、投资组合原理也都是依据此项假设展开论述的。 五、理性理财假设 理性理财假设是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理财人员,因而,他们的理财行为也是理性的。他们都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尽管在实际上存在一部分盲目的理财人员,但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来看,只能假设所有的理财行为都是理性的,因为盲目的理财行为是没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事情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理性理财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理财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即企业的理财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理财环境中,对理性理财行为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时所做出的理财决策无疑是为了实现产值的最大化。今天看来,这种行为不是理性的,因为它造成了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潜等种种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害的理财行为。但是,在当时,人们会认为这种理财行为是正确的,是理性的。可见理性理财假设中的理性是相对的,是相对具体理财环境而言的。无论事后证明这种理财行为正确与否,其行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都认为是理性的。 理性理财的第二个表现是理财人员会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即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比较、判断、分析等手段,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最佳方案。 理性理财的第三个表现是当理财人员发现正在执行的方案是错误的方案时,都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便使损失降至最低。 理性理财的第四个表现是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吸取以往工作的教训,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合理应用新的方法,使得理财行为由不理性变为理性,由理性变得更加理性。 尽管上述四个方面为理性理财行为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个别理财行为不是理性行为。另外,即使所有的理财行为都是理性行为,也不一定完全导致理性的结果。因此,理财的理性行为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事实。 理性理财假设可派生出资金再投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当企业有了闲置的资金或产生了资金的增值,都会用于再投资。换句话说,企业的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大量闲置。因为理财行为是理性的,因此,企业必然会为闲置的资金寻找投资途径,因为市场是有效的,就能够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的计算等,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理性理财行为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建立财务管理原则,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理论前提。例如,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财务管理的决策、计划和控制方法等都与此项假设有直接联系。你按照下面的文章,自己思考,再修改一下,尽量把它写成自己的东西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财务管理是以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为目标,对“人、事、钱、财、物”进行的管理活动。我整理了财务管理论文总结,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财务管理论文总结篇一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财务管理论文总结篇二 一、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要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十分重要, 财务管理工作论文。首先,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企业管理当中唯一的一种价值性管理,财务管理能够准确地把握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管理方案,改善企业的管理经营现状;其次,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资金的调剂水平,保证企业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依然可以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和调剂;另外,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还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各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企业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的确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不难看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质量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短时期内也不可能被其他管理手段替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石油企业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多元化发展中,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尽管石油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先进,但在预算管理质量、财务风险的防范预警机制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水平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要改变石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念的深入转变及模式的优化,在新观念的指导下,不断细化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责任权限,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建立起相关的预警机制,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进一步细化企业内部的权责分工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升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 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工作论文》。明确各个部门以及管理、执行层级的责任权限,保证相关岗位的人员能够依照自己的职权范围进行自主的财务管理,防止岗位职能的缺失,同时又避免越俎代庖的现象发生。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责任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程序和有效的控制机制,企业预算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及财务控制的有效方式,可以说企业内部健全的预算制度是其治理结构完善的重要体现,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有序经营和推进的有力保障,也是其内部控制、监督、考核及审计的最根本依据。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核心环节,企业对于预算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所以,石油企业应当不断强化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监督考核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3.强化危机意识,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作为特殊的行业,在外部环境极不稳定的前提下,石油企业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建立财务预警及监控机制,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现金流及运营、负债、获利能力等的实时监控;依照合作对象的财务现状、发展潜力及管理水平等对其进行相关的信用评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油品的收入程序及赊销行为,防止内部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从源头上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当重视外部风险对本企业的影响程度,建立内部预警机制,保证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能够对各种突发的财务风险及损失及时地进行应对处理,使企业风险损失最小化。 4.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一体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石油企业也不应例外。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为资金的集中管理、监督控制以及风险规避提供保障。因而石油企业需要在现有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和控制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减少各项业务中人为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从而实现财务监督与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论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石油企业,任何企业都应该严格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全面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处于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但不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因而相关人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 看了“财务管理论文总结”的人还看: 1. 财务管理工作优秀总结 2. 财务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3. 财务管理论文1500字 4. 财务管理提升工作总结 5. 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家庭财务管理论文发表时间

[17] 胡明霞,叶文宏. 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合并会计报表的特征比较及其选择[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01) [18]Altman. Corporate finan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98-103. [19]De Servigny.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M]. Beijing: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2009:234-243. [20]Freixas X. The Lender of Last Re sort: A Twenty-First Century Approach[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Association,2009:123-145. [21]K.R Subramanyam, John J.Wild[J].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2009,08:07-26. [22]Michael Porter,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managerial self[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9:77-84. 本科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一、课题的来源 属于自选课题。本课题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期刊网上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相关资料后确定的。 二、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和股市欺诈大案,上市公司账面盈利的真实性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尽管某些公司的报表账面上都出现了丰厚的盈利却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最终难逃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微利企业甚至微亏企业,其账面盈利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运转良好使企业得到持续生存.正是基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如此微妙的关系,本文认为探究企业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互关系和状态分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会计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者的相关程度很低,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账面盈利没有形成相应的现金流入,导致两者之间产生“滞脱”的效应.因此,本文为了说明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一些反映企业账面盈利的指标,应该还需要考虑一些反映企业创造现金流量能力的指标. 三、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在国外,Hopwood&Mckeown(1992)研究了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的时间序列。他们发现两者的时间序列显著不同,而且收益序列比现金流量序列具有更强的自相关性Jose Manuel和Frank Gary(1994)的研究表明,现金洗量与会计利润之间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具有相互的支撑作用.利用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对会计利润信息起到修正作用。研究Bodenhorn及Diran(1964)提出了现金利润的概念,其主要体现为经营净现金流量的概念.并提出了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在计量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但并未定义现金利润的公式与进行实证研究。 在国内,蔡梦珊,张婧(2007)以2000~2003年在深市与沪市上市的263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显著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影响也有增加的趋势。车伟娜,戴永秀(2006)通过抽取中国在沪市上市的部分公司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会计收益和经营现金流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胡双丹,蒋贤品(2007)H1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129家金属和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也发现两者的相关程度很低。三是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背离王啸,刘伟(2003)以l 998~2002年为研究期限,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和净利润进行了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和净利润有背离倾向,在此期间现金流量一直在上升,而净利润则出现了下滑的情况。蔡卫民,熊翠(2010)2006—2008年18家旅游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旅游上市公司近年来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由于旅游行业的经营特点,其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之间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主要论点与论证思路 现金流量来源有3种途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先通过某行业2008年到2010年内50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与每股现金净流量、每股经营活动净利润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偏离程度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的Regression/liner'过程分析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结果 五、论文提纲 1.绪论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文献综述 (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理论分析 (1)会计利润的理论分析 (2)现金流量的理论分析 (3)关联性分析 3.研究设计 (1)指标选取 (2)研究假设 (3)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2)相关分析 (3)回归分析 (4)不同前提两者差异分析 5.研究结论及展望 (1)结论分析 (2)研究展望 六、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更加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作用以及更加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以此更好的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自己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时间安排 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分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写作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四个阶段。 1、2006年12月1日前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或方向,报学院备案。 2、2006年12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按学院的统一格式撰写。 3、2006年3月30日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并完善论文提纲调研计划,搜集参考文献;利用实习期间从事调研与资料收集,完成论文的初稿。并按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修改。 4、毕业论文应2006年5月20日前定稿,把正文和相关资料按规定顺序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 5、5月21日-6月11日准备论文答辩。看了“本科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人还看: 1. 浅谈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2. 财务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3. 财务类论文开题报告 4.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5.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期刊论文

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期刊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我国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专家学者观点不一,而且没有统一的逻辑体系,但是各种观点之间也并非是完全相互矛盾的,在绝大程度上,他们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关键词 财务管理假设 逻辑体系 假设

一、我国财务管理假设逻辑体系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务理论假设一开始提出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体系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地研究对象,它只是作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的一项内容进行研究,在大家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进行研究的时候才会提到。因此,这个时期对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也就比较简单,没有行成一定的逻辑体系。

本世纪初,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西南财经大学的宋华①按照逻辑体系分类的多少把这些观点分为了二分类观,三分类观和四分类观。二分类观中的代表性人物有郭收库,它主张把财务管理的假设分为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财务管理假设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基本假定(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假定(指在财务估计、财务管理方法上使用的假设条件)三个层次。狭义的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基本假设②。”此外,主张二分类观的还有宋志伟,他认为把财务管理假设分为基本假设和派生假设。西南财经大学的也李双提出,把财务管理的假设按照环境的内部和外部来进行分类。三分类观的代表人物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高玉玲,她主张在宋志伟的二分类上再加入一个技术假设③,这些分类虽然差别大,但是他们基于的财务假设基本内容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同一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行成不同的分类。如上述二分类观中,郭收库的分类是按照理论体系的特点来分的,宋志伟则是根据各个假设之间的关系作的分类。而李双的分类则是基于这些假设适用的环境是主体内部还是主体外部来进行划分的。

二、我国财务管理假设基本内容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初期,财务管理内容不够完整,在吉全贵设计的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假设包括了五个内容:财务个体假设,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理财主体自主理财假设,特定环境假设,信息可靠假设④。”其中,财务个体假设主要是从空间上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主要是从时间上的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特定环境假设是对当时的市场情况,即财务管理的环境进行的限制,信息可靠假设是假设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可靠的,各个企业财务行为都是基于这些可靠的信息来进行的。笔者认为,最后一条信息可靠性假设其实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当中的内容,它不仅可以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可靠,整个市场的信息也应该是可靠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个体才能够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判断决策。所以,信息可靠的假设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的一部分内容。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论体系构造的不完善,整个理论体系当中除了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外,还引入了一些理论,它们作为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而存在于体系当中,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体系当中,因为在当时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有许多内容在当时都还是研究的空白,所以只能这些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一条一条的列入到这个体系当中,而并不能把他们系统地归纳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要素之下。

从2004年开始,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界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各个观点也在不断地细化,包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全面。这时的财务管理假设从刚开始的5个增加到了十个,甚至更多。出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假设”、“利益分享假设”、“环境文化决定假设”、“财权占优假设”、“委托――代理假设”等等。笔记认为这些假设可以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财务主体的假设。这些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财务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了“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财务可控性假设”、“财权占优假设”等,它们不仅是针对企业的,在运用到个人理财主体和国家理财主体的时候也是适用的。其次,是关于理财期间的假设,它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对主体的财务活动进行限定的假设。主要包括了“持续经营假设”和“财务分期假设”。第三是关于财务行为的假设,是对市场上的财务活动的一些规则的假定,它包括了“风险收益原则”、“投资分散化原则”、“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在经济学上,“理性经济人假设”实际是指市场活动主体决策的一致性,具体是指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活动主体每次的决策具有一致性,他们都会选择那个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定。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假设实际上是对财务活动主体的行为方面的假定,而不是对财务主体的假设。第四是关于财务活动环境的假设,主要是对有效资本市场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的假设,主要包括“经济条件不确定性假设”、“法律公正假设”、“道德公正假设”、“信号传递原则”等。最后是关于价值创造的假设。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要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最后利益的分配,来实现所有者财富的最大的化,因此怎么样才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也是财务管理者决策的重点,它包括了“资金增值假设”、 “环境文化决定假设”、“生产要素创造假设”等。这五个方面的假设构成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主要部分,也是财务主体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基础。

总的来说,随着资本市场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的多样化,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的各个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细化,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进来。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行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从本质上来说也越来越具有一致性了,大家在研究中慢慢达成共识,构造出一套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宋华.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06(12).

[2]郭收库.财务管理假设及财务管理原则扮演.财会月刊.2006(2).

[3]高玉玲,杨宗书,张帆.论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4]吉全贵.论现代财务管理基本体系.现代财经.1996(5).

[5]陈兴述.试论财务管理假设.广西会计.2002(5).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发表笔记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1.2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1.3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1.4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2.2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2.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2.4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论文提纲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论述对财务控制进行的重新定义,及其具体包括的几个方面。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2、财务控制的目标3、财务控制的客体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论述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以及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的具体表述。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论述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2、授权书控制 3、预算管理 4、财务结算中心 5、财务总监委派制 四、财务控制权的取得与变换是企业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的崭新方式 论述了在现代公司中,财务控制权的取得与变换是企业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的崭新方式 全文请参见: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这也更为凸显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摘 要] 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追究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由人类价值观延伸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的财务目标选择。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目前我们财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比较合适。

[关键词] 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责任,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 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及时给予相应的赔偿,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等诸多事件,更是令举国哗然,也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另外,所谓的绿色蔬菜,很多都是人们通过各种药物培植出来的。

那么这些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财务目标发生病变。正因为大家都是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作为个体的农民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 相关理论

所谓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以下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短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股东财富,而选择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可使企业的业绩提高。但长此以往,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污染环境而不治理,不顾社会其他相关者利益,最终一定会受到制裁。反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顾及相关者利益,才能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并不只是为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相应的资产,如债权人、职工等;同时,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紧密相关的。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有效实施,就会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是,目前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是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造成企业目标无法单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目标主体只有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对象有多个,且这些主体价值的衡量原则不同,使得企业目标无法成为单一的,衡量难度较大。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描述,若能很好地应用,将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这个多重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衡量困难,没有清晰的表述,这将会使公司管理混乱,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其次,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使得企业理财混乱。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可以使公司运营中各项投资和融资决策是否科学非常清晰,通过分析计算很容易决定。然而,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将会使决策造成的后果牵涉的方面复杂化、多元化,并且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分析数据,只能主观判断,这就使得决策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理财决策难以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理财混乱。

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如果贸然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理财决策困难,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运行直至破产,这就有悖于企业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不能因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就不顾现实条件选择这一目标。

4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目前在财务衡量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地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不明智的,而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辅助考核因素,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勇.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会计师,2010(5).

[2]罗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 财会研究,2010(10).

论财务管理目标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很多种,其中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目标;理论分析;目标选择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实施管理,因而财务管理可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谈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三是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缺陷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100万元的利润和10年以后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业企业无法简单比较。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1.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与其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市价可能还在走高。

(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指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反映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未来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1)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

(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该目标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

(5)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尽管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的价值。

(2)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地位当然也最高,但是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因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当的风险。

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否则的话,忽视了哪一方的利益,都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危害,不仅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甚至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分析及选择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

其次,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是目标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最后,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所以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四、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上的。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一。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当然,,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必然。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企业要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谋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追求企业的利润,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的效益。另外,企业承担不定期的社会义务,出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企业管理阶层要加强企业管理并促进财务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企业理财目标新探.财会月刊.程干祥。

[2]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财会月刊.赵华。

[3]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

[4]新编财务管理学教程.韩良智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5]财务管理.刘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