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科网怎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社科网怎么发表论文

对呀,首先是找你的目标期刊,其次就是联系编辑,然后进行投稿就可以看呀,很简单,这个领域的代表有:社会科学前沿,

1.1 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该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详见附录)1.2 凡向该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1.3 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1.4 该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1.5 该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1.6 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1.7 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一:找你要投的期刊,{社会科学前沿}、第二、寻找有这期刊的出版社,第三、联系该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投稿

找一个合适的期刊,联系出版社,按对应的出版社要求修改,投稿。如果没有合适联系渠道可以联系我

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也算核心期刊,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在中国社会科学网站发表文章费劲,核心刊现在发表论文都很难,僧多粥少; 2、核心刊审稿严格,对论文质量和作者单位级别,个人职称学历,以及基金等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发表论文意味着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专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社会科学是我国的顶级刊物,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代表着专业能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1979年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负责编辑、翻译出版六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怎么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方法流程如下:

一是期刊选择。根据专业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栏目,有些期刊会细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栏目,这里要注意。

对于在校研究生来说可以尽量选择该领域权威性更强、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提升论文的含金量,而对于职称评定,则尽量选择影响因子更低、年发表量更大的期刊,提高论文的录用率(职称评定只要达到硬性要求就行)。

二是投稿渠道。目前核心期刊投稿渠道基本有在线投稿、邮箱投递、纸质邮寄3种,在线投稿要注意找正确的官方网站,bd上搜索经常会出现假冒网站,请仔细甄别。

三是投稿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有些期刊收稿时间有规律性,比如有的期刊通常在每月初将收到的稿件统一分送出去,也就是说不管中旬还是下旬投稿,其实审稿时间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告诉我投稿比别人早,录用时间却更晚。

四是改投。投稿一般会经历初审、外审、退修、退稿和录用等流程,投稿后要经常关注投稿进度,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消息,可以打电话咨询编辑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期刊会对你有看法,若超过两个月未收到消息,基本上可以改投了。

五是一稿多投。这是投稿的大忌,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尤其对于那些未来还在学术界的童鞋来说。

六是版面费。很多期刊仍然需要版面费审稿费,根据版面的数量,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版面费是在文章确定录用后缴纳的,缴纳对象为期刊对公账号,且期刊会开具发票,如果缴纳对象为私人账号基本可以鉴定为纸了,所以请慎之又慎。

核心期刊共有7大体系,分别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人文社科核心、CSCD、人文社科学报核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这里只简单说三个,北核、南核、CSCD。北大核心又称中文核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评定一次;南大核心,又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每两年一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的SCI”,每两年一评。

如果某期刊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均为核心期刊,且双核心期刊学术水平更高。至于所谓的ABC类期刊,是一些大学和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期刊进行的归类,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了。

作者要求:

核心期刊虽然对作者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一般对低学历的人有qs,在文章质量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拒稿。

所以作者学历至少是硕士,资质为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单位为三本以上或者业内权威性的企事业单位。文章最好有项目背景,基金类的一定要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这样录用概率会大很多。

文章撰写:

这是发表核心期刊的关键环节,所有的期刊考察的都是论文的质量。

一是知识积累。论文是专业知识的结晶,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是学术论文的基础。

二是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勤思考多总结,掌握文章撰写技巧和整体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导师对研一学生的文献阅读作要求。

三是亮点突出。文章撰写要具有逻辑性,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同时要有详有略,重点将研究亮点突出,向评审老师展示你的独到之处。

四是文章排版。论文的格式要符合相关期刊的要求,这能体现你的投稿诚意和对期刊的尊重,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细节,另外注意重复率要求,一般不超过30%。最后不要写综述,综述类论文需要深厚的功底,一般的综述文章录用概率很低。

1、投稿要对路

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果刊物是社科类的sci期刊,那么你发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最后,在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

2、注意把握时机

发表就像是新闻报道,越新的选题越近的时间越容易被录用。但是学术期刊毕竟不是“日报”,就出版周期而言,滞后性太强,你投稿的时候还是一个热点,等到出刊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话题度了。

3、注意格式要规范

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

4、适当控制字数

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

给本刊投稿,最好发电子邮件至本刊邮箱,同时邮寄打印稿一式二份至编辑部(请贴足邮票)。2.凡发电子邮件者,请在主题栏内署论文作者姓名和论文题目,论文全文以附件形式发出。3.所有论文稿件请附中英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4.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主要分为: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类;②期刊文章;③报纸文章;④电子文献类等,详细内容请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或参阅本刊参考文献实例5.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应与正文内的标号顺序一一对应,一律使用方括号([])。内部资料引文或解释性注释一律注在正文当页地脚。6.论文稿件一律使用A4纸规格,文题用二号宋,正文用五号宋,参考文献用小五宋。7.所有论文稿件均应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8.本刊有修改、删节稿件的权利,如不同意,请声明。9.三个月内没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论爱情中国社科网论文发表

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的原因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非常忙碌,时间非常宝贵。他们可能会感到走亲戚是一种打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因为走亲戚通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2. 改变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现代年轻人在生活方式上和传统家庭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倾向于自由、独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会觉得传统的走亲访友方式已经越来越过时和单一,无法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和兴趣。3. 移居他乡和人口流动。由于职业和教育机会的原因,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其他城市或国家。这也导致了长期的时间和空间隔离,使得去走亲戚变得更加困难和不方便。4. 家庭矛盾和亲戚之间的矛盾。有些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家庭或亲戚之间的矛盾而不愿意去走亲戚,或者觉得走亲戚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加剧矛盾。总体来说,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因此对于走亲戚的态度和感觉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走亲戚这种传统的亲情表达方式仍然很重要,可以增强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感情,让家庭更加融洽和幸福。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众对媒体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1]。

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位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鼓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新闻监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面广,关系到受众的点滴生活。从监督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工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和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行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发生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至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实”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生命,通过不实报道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例如2007年3月,广东某媒体报道称,广东香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无意误读延伸为“吃香蕉会致癌”,香蕉运销商也借此打压香蕉价格,导致海南香蕉滞销,价格暴跌。一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香蕉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香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2]。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面对新形势,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媒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方针来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服务大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走弯路[3]。

同时要做到“三个不能对立”。在舆论监督活动中,要把握导向和立场,不能把反映人民意愿与促进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相对立;不能把揭露工作中的问题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相对立;不能把抨击社会的歪风邪气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对立。

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尽管灾区群众遇到停电、断水及交通堵塞等重重困难,但各媒体报道的大量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鲜活稿件,既客观报道了灾区困难,又重点报道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奋战、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鼓舞了国人,振奋了民心,树立了政府的威信,体现了百姓的情怀,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大局。舆论监督在大局面前尤其要把握好监督的“度”。要坚持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原则开展,否则就可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可以说,促进安定团结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开展舆论监督要更加慎重。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对策

作为媒体来说,一些盲目追求“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手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大的还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例如2005年7月,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开头引用了一名被称为“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目前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酒业的“行规”。这篇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观点:“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4]。虽然事后杜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文章在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广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韩日等邻国的关注。

最后经多方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无甲醛酿造的主流,所以国产啤酒95%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科技、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工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行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头工作,又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大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动作反映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行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广大群众,为他们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无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九州.新闻理论基础[J].新闻知识,2006(3).

[2] 新华网新华时评.“蕉癌”事件的教训值得深深汲取.

[3] 朱颖.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运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 每周质检报告[R].2005-07-17

浅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播学

摘要 :媒介素质 教育 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 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关键词: 媒介素质教育传播学青少年

一、着眼于未成年人 发展 和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国 大陆地区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课题研究和试点运行,2004年,教育部将媒介素养课题列为新闻传播类的重点招标课题。2004年12月12-13日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 论坛 ——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了《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着重呼吁在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中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主要观点分布在受教育的主体、面临的问题、媒介教育的内容、媒介教育的任务讨论和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

1.受教育的主体:我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因该首先从高等院校起步并设立独立的课程,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①

2.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媒介教育面临着从专业教育的起点迈向公共教育的平台的问题,不仅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信息社会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②

3.媒介教育的内容(对非媒介人员)研究媒介信息、研究媒介、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③

4.面临的任务:创建传媒教育学科点,探讨和研究媒介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争取国家的支持以成就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二、媒介系统变局——行业生态系统

2003年,中国大陆的报纸达2400多家、杂志超过8000种,广播电台1500多座,电视台超过1000座。④中国大陆的传播市场已从卖方(传者)市场转变为买方(受众)市场。因此受众的选择既是传媒的压力,也是传媒竞争的焦点。而受众选择媒介的或然率正比于媒介接触的报偿,反比于费力的程度。对于传者,资讯的表现形式、快餐程度以及易得程度,是传播产品能否大众化的品质要素。因此,传统媒体(尤以电视媒体为重)的传播对策日趋取悦受众并商业化;传播内容的 文化、知识日趋稀释而娱乐化;媒体对于受众的需求,迎合少于引导,导致受众满足于阅听的快感一次性地消费资讯,而不是丰厚自己的文化思想积累。

正如社会学家拉斯非尔德所说:“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传媒产业的平民化浪潮极易造成青少年知识结构的“扁平化”,懒于思考而思想钝化和智力愚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漠视他人痛痒和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活态度逍遥化,价值观念“电视云亦云”的放任化。因此,媒介系统内演绎的格雷欣法则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

2005年,由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吴飞主编的传媒三力(《传媒影响力》、《传媒批判力》、《传媒竞争力》),便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围绕国内传媒产业 环境、国际传媒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媒体竞争格局等方面解析了中国特殊国情的传媒竞争法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陆续颁发了《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督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强调主持人着装应该充分考虑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不能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迎合低级趣味,也不要一味追求不符合广大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审美情趣的极端个性化的主持方式,更不要为迎合少数观众的猎奇心理、畸形心态而极尽夸张怪诞的言行与表情——政府职能部门从传播实践方面整肃业界的不良传播行为。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播学界,更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力量的保障,其共识是全社会的。

三、媒介与阅听人的互动——受众生态环境

根据上海团市委与上海社科院最近在3000名未成年人中开展的《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性、暴力内容”,33%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挥霍浪废行为和傍大款行为”,48%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⑤ 2004年1-2月,笔者组织华北科技学院2002级135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在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北京、天津、辽宁、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新疆等12个省市的102所初中和72所高中,随机采访了553名初中生、581名高中生,采访了原籍是上述省份的580名大学生,对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传播行为、自我表露的心理需要,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以口头采访和问卷调查方式的会调查。

调查显示,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见习社会生活的途径;就学习资源来说,他们有着可供个性化选择的媒介物;也使得当今的青少年有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条件,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渠道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在回答“您获取较多有用知识的途径”的问题时,8个选项中占前4位的依次是电视、课堂教学、科普读物和家庭教育;媒介接触的首选为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有信息价值的信息未必都能实现其使用价值。青少年自主选择和消费的信息也未必是质量较高的信息,由于选择媒介和信源的偏好不同,对于这部分受众来说,信源的利用率与其吸引力成正比。其中,电视仍显示出强势媒介的势头,众所周知的是,导致青少年通过传媒学习尤其是利用电视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内容的具象和内容表现形式的生动,以及信息的易得性。

电视节目偏好调查显示,高中生对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偏好中,《新闻调查》居首位,其次是消息类,反映出他们的知晓欲和 心理参与的要求;对武侠类和言情类电视剧的偏好高于娱乐节目,反映出他们在消费大众通俗类的电视 文化时,情感需求大于娱乐需求,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义士侠客型的英雄,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缠绵忠贞的爱情。

在为中国电视打分时,中国城市电视台台长对中国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的评价低于对电视的 发展 和电视频道的打分。而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直接作用的对象是 社会系统,且往往表现为道德甚至价值取向问题。“电视把社会生活中物质功利主义的一个个现时典型和美好‘神化’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人们。

同时,电视也把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缺乏伦理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严重脱序的状态活脱脱地传播给大众,使从未有过这一社会经历的青少年也经历了这种体验”。⑥ 污染了青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文化空间。 人生的定向、审美的皈指、心灵的依靠、作为公民的素养和为人的道理等,在电视文化幻化的生活蓝本中,很少为青少年心理注入健康生长的文化基因。对于如何标的和实现自己的抱负,媒介无疑成为他们人生目标和行为的塑造者。因此,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对未来的焦虑也是中国媒介素质 教育 的重要动因。

在信息化社会,受众和国家都有一个兼听则明的甄选问题,使得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得不考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误导能力的培养。

由于不同的传播制度和国情,较之先行提出培养理论的美国,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在学术研究和社会 实践方面,都有望走在世界传播学研究和媒介素质教育发展的前列。

注释: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J],《 现代 传播》,2004,第6期。

臧海群:《媒介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青年 政治 学院,2003/11.22卷第6期。

杨光辉:《走进传媒—如何开展传媒教育 媒介素养 蔡帼芬》。

郑保卫 当代新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p180]。

刘炘:《电视重构论》[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 95。

不要把“姐弟恋”当作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要知道现在社会上姐弟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年龄的问题,只要两个人的灵魂契合,你们就是最合适的一对。

最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玲发表名为《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青年问题研究》的文章,引起了外界关注。研究中提到,“女大男小”的婚姻明显增多,姐弟恋占到了婚恋总数的四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女方年纪稍大的婚姻稳固度高一些,也可以理解。因为女方可能更宽容,更成熟些。另外,姐弟恋也不一定都是女强男弱的格局,可能双方互相吸引,契合度很好,这样的感情和婚姻自然稳定。

人们习惯了和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交往,总觉得年上恋会更长久,那个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总会理解爱护自己,所以人们一听到所谓的姐弟恋就抱着不看好的态度。其实,这样对这些情侣都是不公平的,有些姐弟恋也很幸福。

其实,真正的爱情无关年龄,爱情无非就是可以厮守到白头,只要做到了这些,又何必计较谁比谁小呢?真正爱一个人,是会为了她而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彼此共同进步。一场自由的恋爱是没有年龄的限制的。

姐弟恋可能会遭到旁人的非议,甚至有可能得不到朋友和亲人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既然爱了就一定要彼此坦诚勇敢,别太在意旁人投什么眼光。爱是双方的事情,无需理会第三者的眼神。爱情中最怕的是有一方出于舆论或者世俗的压力选择妥协与退让,这样的爱情是懦弱的。

这年头如果你还不相信姐弟恋,那么就错失了成为那40%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把小姐姐或小弟弟从你眼皮底下抢走了!

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的原因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经常加班、工作也常常需要周末加班,而回家看亲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交通费用都会使他们感到耗费精力和不划算。因此,他们可能相对较少走亲戚。2. 不喜欢无聊的家庭聚会:年轻人可能觉得走亲戚的家庭聚会太无聊,没什么意思,因此可能会选择不去,而是选择与同龄人在外面玩。 3. 人际关系的隔阂:由于工作、地理位置等原因,年轻人与亲戚的联系变得不够紧密,在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感到与亲戚之间的隔阂,不愿意去走亲戚。 4. 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改变: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可能更愿意通过网络等方式与亲友联系,而不是在家里面对面聚会。综上所述,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是客观条件造成的,有些是主观感受,需要我们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如何改善家庭关系和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

社科网发论文怎么发表

首先撰写文章,然后进行投稿,杂志社进行审稿,中间可能会修稿再审,审稿通过,最后见刊。文章发表完成

怎么样发表论文

1、想要发表论文,事先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查重率合格,且具备一定价值的论文,论文查重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想要发表的期刊来定,若为普通期刊,则查重率在20%或是30%左右即可,若是核心期刊,则查重率一般要在10%以内。

2、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主要途径就是投稿,最好是通过一些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渠道进行投稿,因为这样通过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审批也会比较快,发表的时间也能够往前安排。

3、如果是缺乏有关渠道的,可以向有经验的同学或是学长学姐咨询,也可以向有关的老师询问,一般也能够得到一些可靠的方式方法。

4、对于社内投稿,即在官网投稿系统或邮箱投稿,或者是在知网投稿系统投稿,它对于所有类型的期刊都是合适的,缺乏有关渠道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稿。

5、还有一类投稿,是社内会公布联系方式,或是在线系统投稿,但是这一类投稿的要求会比较高,对于缺乏经验的投稿人来说,也有可能遇到假冒或是的,因此选择这类投稿方式的,建议事先进行必要的验证,确定无误后在进行投稿。

6、可供大家选择的投稿、发表论文的方式其实有不少,但大家也要对各类方式、途径进行甄别对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得一稿多投。

对呀,首先是找你的目标期刊,其次就是联系编辑,然后进行投稿就可以看呀,很简单,这个领域的代表有:社会科学前沿,

一般来说,论文发表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自己将要发表的论文内容,以及发表需求。第二步,选择与自己论文题材相关的期刊,核实期刊论文真伪。第三步,了解想要刊登的期刊的征稿的要求,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是否合适,其次,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等。第四步,将自己的的论文上传,通过国内的四大权威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查询核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