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检验医学杂志:(中华检验、中华微免、临床检验是CSCD)•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中国实验诊断学•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临床输血与检验•放射免疫学杂志国外主要检验医学杂志:•ClinicalChemistry (CC:稳坐检验医学头把交椅)•Clinical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icalBiochemistry •ClinicaChimicaActa•Annals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Journalof Clinical Microbiology•Archives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The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2.1 筹备动员
2.1.1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2.1.2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2.2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2.3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2.5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2.6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3.1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3.2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3.3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1.1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1.2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4.09%,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1.3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1.4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2.1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2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2.3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2.4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个人觉的发国家级期刊好一些,高级职称不要求发核心的话,发国家级期刊,中国卫生产业,中外医疗,中国医药指南,都不错
科技论文是以科技新成果为对象,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公开发表的论文。写科技论文的目的是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接受同行的评议和审查,以图在讨论和争论中渐进真理。美国生物学编辑协会把科技论文定义为:一篇能被接受的原始科学出版物必须是首次披露,并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同行能够:1)评定所观察到的资料的价值;2)重复实验结果;3)评价整个研究过程的学术;此外,它必须是易于人们的感官接受、本质上持久、不加限制地为科学界所使用,并能为一种或多种公认的二级情报源(如化学文摘等)所选用。论文特点创新性1.1 理论型科技论文是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技术型科技论文是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也就是说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没有新意的论文又怎能体现科技的发展。1.2 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同其它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如科技报告和综述等具备科学性、学术性等特点,但可不具备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或新意是写作与发表每篇科技论文必备的条件,但只有创新性或新意还不够。1.3 科技论文都应是“新”的,但其创新程度有大小之分。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要特别谨慎使用“首创”、“首次提出”、“首次发现”等词。“首次提出”等词一般是指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1.4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己的新研究成果,与他人相重复的研究,基础性知识,具体过程或数学推导,给出参考文献或作简要交代就够。科技论文的写法应避免与教科书、实验报告写法等同,不要用“众所周知”这个词。科学性和准确性2.1科学性是科技论文同一般议论文以及一切非科技文体的基本区别。科学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科技论文的内容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指科技论文表达形式的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即科技论文的结构严谨、思维符合逻辑规律、材料真实、方法准确可靠、观点正确无误。准确性主要是指科技论文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科技论 [文中不要用'据]估计、据统计、据报道、 [据观察']等词,应给出参考文献。学术性或理论性3.1 科技论文的学术性即理论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同其他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所谓学术是指系统和专门的学问,是指有较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科技论文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一篇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2.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与分析或说明,要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规范性4.1 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医学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可读性医学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 影响。
找正规杂志社的编辑比如我
可以找到期刊的编辑咨询一下!
首先你就是要找到你的目标期刊,就是你想投哪本,比如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等等,其次就是写论文,最后就是找编辑投稿,一般是去汉斯出版社的gzh上联系编辑咨询投稿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1.1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来信与本刊联系。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退交作者修改的稿件,请按期将原稿与修改意见、修改稿一并寄回,超过3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1.2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凡对退稿意见持异议者,请直接与本刊联系。1.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获相应级别的科技成果奖,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4 来稿必须一式两份,以方便送审。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属使用攻读研究生或进修单位的资料撰写的稿件,而本人已离开该单位,还须附该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稿件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以备用。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 简介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包括《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和《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为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系列刊物具有ISSN/CN标准刊号。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登外科学、皮肤科学、儿科学、内科学、眼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专家评论,等等。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主要栏目:论著、综述、 临床医学、诊治经验、管理、专题讲座、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详见各个专科杂志稿约)。本刊发表周期短,免收审稿费。论文发表后颁发论文证书。对省/部级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9.52%。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9.52%。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1.2风险因素分析
1.2.1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1.2.2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1.2.3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1.2.4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1.2.5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1.2.6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1.2.7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2.8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1.3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1.3.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1.3.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3.3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1.3.4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9.52%。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5%.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2.2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42.13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14.04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15.73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28.09%。
2.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2.4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2.5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2.6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5.51%,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9.66%)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8.63%)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4.51%),其次为口腔(18.90% )、胃肠 道(17.68% )、血 液 (6.70% )、 肛 周(5.50%)、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56.18%),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43.82%)。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3.71%,死亡率16.29%。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5.51%,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内科医学类 1、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1.573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622 1.2723、 中华糖尿病杂志 895 1.2094、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03 1.0775、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Y 2665 1.0626、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249 0.9817、 中华内科杂志 2409 0.9038、 中华消化杂志 1645 0.7989、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934 0.78210、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670 0.66211、胰腺病学 137 0.58912、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415 0.56313、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69 0.51414、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79 0.48515、肝脏 369 0.42816、中国血液净化 229 0.39117、心脏杂志 394 0.35518、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68 0.35419、临床血液学杂志 256 0.34020、胃肠病学 271 0.3242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167 0.31222、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589 0.28923、临床内科杂志 383 0.28924、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92 0.28225、心血管病学进展 297 0.23826、心肺血管病杂志 154 0.19227、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34 0.17228、临床消化病杂志 173 0.163外科医学类 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91 1.3112、 中华烧伤杂志 673 1.2183、 中华骨科杂志 2704 1.0724、 中华创伤杂志 1545 0.983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726 0.9776、 中华外科杂志 3222 0.963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135 0.9388、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321 0.7939、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297 0.78710、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063 0.7451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119 0.71312、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895 0.7021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981 0.70114、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747 0.69015、中华手外科杂志 722 0.67816、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610 0.66817、肠外与肠内营养 370 0.65218、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392 0.64119、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660 0.61120、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991 0.59121、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469 0.58622、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912 0.56323、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579 0.55524、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63 0.53925、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369 0.53826、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210 0.52227、外科理论与实践 418 0.49228、消化外科 157 0.36829、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403 0.36730、中国美容医学 457 0.33931、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137 0.32632、腹部外科 353 0.31733、创伤外科杂志 257 0.29334、肝胆外科杂志 443 0.28735、肝胆胰外科杂志 300 0.27436、颈腰痛杂志 346 0.26037、临床外科杂志 489 0.25038、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74 0.23439、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34 0.199
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科技核心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ofClinicalTransfusionandLaboratoryMedicine主办:安徽省输血协会;安徽省立医院周期:季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2587CN:34-1239/R邮发代号:26-18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创刊时间:199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迟占有,姜华,蔡海波,谭文松,戴干策(2005)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造血细胞的灌注培养. 生物工程学报21(4):622-627。2. 刘启威,李群良,蔡海波,谭文松,应用RNA fingerprinting技术鉴定脐血CD34+细胞差异基因的表达,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已接受3. 史鹏,蔡海波*,杨 利,谭文松,黄建新,发酵液预处理方法对透明质酸分子量降解的影响,中国医药工程杂志,已接受4. 姜华、迟占有、蔡海波、谭文松,(2004)一种测定动物细胞平均沉降速率的新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0(5):28-32。5. 姜华、迟占有、蔡海波、谭文松,(2004)动物细胞沉降分离截留过程的模型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35(9):10-13。6. 迟占有,蔡海波,姜华,谭文松,戴干策(2004)在搅拌培养和静态培养中造血细胞亚群组成的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17(4):233-236。7. 迟占有,蔡海波,夏泉鸣,谭文松,戴干策(2004)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搅拌悬浮培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0(3):349-353。8. 田毅红,蔡海波,陆士灿,谭文松,许建和(2004)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发酵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35(5):269-271。9. 迟占有,姜华,蔡海波,谭文松,戴干策(2004)脐血羟乙基淀粉沉降过程的深入分析及条件优化,中国输血杂志, 17(2):71-74。10. 蔡海波,康自珍,孙淑惠,谭文松,张嗣良(2003)GM-CSF体外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的生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9 (4): 363-366.11. 秦晓亮,蔡海波,贺竞,谭文松(2003)低温冷冻对CIK细胞诱导及活性影响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6(6) :350-354.12. 秦晓亮,康自珍,蔡海波,谭文松(2003)不同激活方式影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体外扩增,免疫学杂志,19(6):439-442。专利公开:1. 谭文松,蔡海波,顾小华. 由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细胞的方法,CN1556197A。2. 谭文松,姜华,蔡海波,迟占有. 造血细胞连续灌注悬浮培养过程细胞沉降截留装置,CN1546642A。3. 谭文松,秦晓亮,蔡海波. 一种CIK细胞体外培养方法,CN1552848A。4. 谭文松,迟占有,蔡海波. 造血细胞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的灌注培养方法,CN1556198A。5. 谭文松,迟占有,蔡海波. 一种造血细胞灌注培养方法和装置,CN1557947A。6. 谭文松,迟占有,顾小华,蔡海波. 用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系统,CN1546641A。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9.52%。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9.52%。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1.2风险因素分析
1.2.1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1.2.2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1.2.3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1.2.4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1.2.5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1.2.6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1.2.7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2.8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1.3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1.3.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1.3.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3.3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1.3.4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9.52%。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5%.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2.2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42.13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14.04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15.73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28.09%。
2.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2.4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2.5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2.6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5.51%,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9.66%)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8.63%)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4.51%),其次为口腔(18.90% )、胃肠 道(17.68% )、血 液 (6.70% )、 肛 周(5.50%)、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56.18%),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43.82%)。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3.71%,死亡率16.29%。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5.51%,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