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医学论文发表唐振浩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发表唐振浩

口腔医学博士论文从基因排序来研究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口腔医学博士论文从基因排序技术可以对口腔微生物进行高通量的测序和分析,从而研究它们的多样性和功能。口腔微生物是口腔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它们与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多种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协助身心障碍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提升作业活动包括个人自理、休闲娱乐、生产性活动三个方面的参与,促进其最大程度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的恢复,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引导其达到个体最佳的生存状态,使之可以参与并贡献社会,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

作业治疗与物理运动治疗的区别在于运动疗法偏重于机体生理性的康复,而作业治疗偏重于个人的整体功能康复。对于同一个病人的治疗,物理运动疗法以恢复各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为主,而作业治疗则是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作业活动来改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各种精细协调动作,作业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病人的潜力,在个人自理能力、心理、社交甚至工作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杨振宁和张浩杰发表的论文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扩展资料:

杨振宁的论文著作:

一、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二、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杨振宁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被《物理教师》期刊列为物理学史上最顶尖的18位物理学家之一。

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华裔物理学家。1954年提出规范场理论,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基础。1957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科玄”之争

2004年9月3日,杨振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作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和与会者进行了激烈争论。

振宁把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视为近代科学的源泉之一,并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缺少这个源泉:“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实际上,中国传统中不仅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推演法,也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归纳法。杨振宁认为《易经》的“取象比类”、“观物取象”的所谓归纳法,其实是在“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不合乎逻辑的类比法。

杨振宁,可真是比较有名气的,为国家做了许多的贡献,有许多的科学研究,我所知道的就是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吧,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是这一生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了,为了国家也倾尽了毕生心血吧。

我是理科盲人,对这些什么贡献也不感兴趣。倒是对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闻会随便看一下,这不昨天晚上刚扒拉新闻,看到他和妻子翁帆关于财产分配的一个消息。目前杨振宁已经94岁,而且他自信自己可以活到100岁,这心态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而且也享受着最高的高价待遇,只能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吧,希望杨先生长命百岁,健康长寿吧。

杨振宁是一个爱国的科学家,当时他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仍然要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他这个人还是挺喜欢科学的,为了科学而奉献自己的一生,所以是一个我们值得敬佩的人。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

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杨振宁

袁浩医生发表论文

学分的学习获得方法有:医院内部培训能获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继续教育学分; 去听地方举办的医学论坛能获得学分证;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缴费申请获得学分证; 发表论文,能获得学分。

好医生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首批经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批准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综合性互联网平台,为我国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做出开创性贡献。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深耕医学教育领域20年,成为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服务平台和领先的基层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之一。提供从医生管理到医疗卫生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积累了国内专科齐全的医生资源、医疗机构资源和政府公共卫生资源网络,打通并赋能医生、医疗机构、政府和居民多方,沉淀多维度、高附加值的大数据,蕴含巨大的平台化价值和资源网络势能。

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年为300万医护人员、50万乡村医生和2万多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教育培训。

好医生500名员工一直秉承“助医康民”的服务宗旨,拥有800余万名注册会员;服务全国90%以上的省卫健委和70%以上的区县卫健委;全国90%三级和二级医院,80%一级医院和40%诊所都是好医生合作伙伴。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先后主讲过《工程图学》、《工程识图》、《图学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系列课程。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在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EI收录5篇),其它论文5篇,主编教材10部,主持横向课题9项,参加课题10余项,专利3项。同时,大力推进CAD的认证考试标准化,完成了认证考试培训教材和AutoCAD中国区认证考试试题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滨医学院张浩杰发表的论文

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滨州市人民医院西区新院项目简介一、单位概况滨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滨州市最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之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在职员工1100人,开放床位1000张,年出院人数25000余人次,总资产4.06亿元。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服务一流,70余项科研项目和技术达到省内、国内领先水平,是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经济状况良好,2006年总收入1.67亿元,2007年总收入2.13亿元,年递增27.5%。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西区新院建设项目位于滨州经济开发区北部,黄河十五路以北,北外环路以南,滨杜路以东,渤海十八路以西,占地面积1097.3亩。项目总建设规模52.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综合医疗区、老年护理院、康复中心、保健中心、教学培训基地。工程总体设计,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综合医疗区(1000床位),含门诊楼、医技楼、住院部等。项目建设期暂定为1年。三、建设条件交通、水、电、气、通讯等方面均已落实。四、前期进展情况目前规划已经市规划局批复,项目已经滨州市发改委核准。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其中,医院自有资金投入0.7亿元,拟利用外资2.8亿元。六、效益分析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7万元,营业利润为5122.07万元,投资回收期静态约为6.83年(不含建设期)。七、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滨州市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医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科学管理、从严治院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竭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医院连续十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省百佳医院"、"全省县以上医院行风民主评议先进单位"、"花园式医院"等荣誉称号。今天的滨州市人民医院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不久的将来,一座数字智能化,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将呈现在社会面前。编辑本段医疗队伍 滨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医院在职职工11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81人,行政管理人员35人,工勤人员106人,高级职称236人,中级职称386人,初级34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近50%。编辑本段医疗设备医院医疗设备先进,配有磁共振、多层螺旋CT、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肠镜、超声刀、关节镜、大型血管造影机、电子直线加速器、体内伽玛刀、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肿瘤介入热疗机、体外高频热疗机、X-刀、数字胃肠机、心脏监护系统、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心脏和腹部及头颅彩色多普勒等大型医疗设备460余台(件),设备总值1.09亿元,医院总资产3.56亿元,净资产3.01亿元。医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外科综合楼,病房楼中央空调全天开放,24小时供应洗浴热水,病房内部实现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功能,同时医院以低价格收费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的人性化服务。编辑本段科技兴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医院注重实施科技兴院战略,近几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300项,其中同种异体全肝移植手术,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腺瘤、冠心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瓣膜置换术,子宫肿瘤介入治疗,调强适形放疗、时辰化疗等技术项目达省内、国内先进手平。其中国内首创5项,国内领先116项。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专著210部,仅2000年以来就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国际级12篇,中华级130篇,国家级400篇。医院实行"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和"视患者为亲人"式的服务。2005年医院锐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中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工资实行绩效制,后勤物资、药品、器械、设备、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真正实现阳光采购,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医院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编辑本段名医风采李秀峰李秀峰,男,1924年1月出生,1955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2月退休,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和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过山东省侨联医学顾问,《山东医药》编委,为滨州市政协委员,滨州市七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七届人大代表,中共山东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1961年,在广饶县医院工作时,通过下乡调查发现了苍耳中毒事件及时向当地党委作了汇报,使苍耳中毒事件迅速得到了控制,600多例中毒者被治愈。1963年,首次把穿刺针与心电图的胸导联连在一起,在穿刺的同时描记心电图作监护。这是滨州市首例心包穿刺术,15年后《中华内科杂志》才有类似的报道。1964年,首次诊断出嗜铬细胞瘤罕见病。1972年,与天津来的医学专家合作,首次使用腹膜透析术,先后治愈氯化高汞中毒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和呼吸停止12小时的冬眠灵中毒患者。1972年,首次正确诊断并治愈长期误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1980年,首次对一例急性心梗并发室颤而猝死的中年妇女三次电击复苏成功。1988年抱病翻译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在《健康报》等刊物上发表,向社会广大群众提出了警戒。 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10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两篇英文论文。多年来为全国、华东地区、省、地、县及我院举办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新进展学习班或会议做学术报告数十次。1990年至1995年我参加全国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并任山东省东片地市县负责人,因圆满完成任务成绩突出,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评为先进个人。 从医40余年,自觉拒绝利诱,不谋私利,热情、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病人,仔细、客观、科学的了解分析病情,及时合理的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不管节假日和公休日,为抢救伤病员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与各级领导和同事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任务。 1978年被授予“山东省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滨州地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94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6年‘被滨州地委、行署授予“人民的好医生”称号;1997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当选为“滨州市十佳优秀公仆”。王永凯王永凯,男,1962年10月生,1984年8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省康复医学会修复专业学会、修复重建外科、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医学会骨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曾在解放军89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滨州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等进修学习。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1994、1997、2000年连续被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人民医院“十佳”医生,2003年滨州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1989年首先成功开展显微外科技术,积极推动了本院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是医院手外科与显微外科的奠基人。作为学科带头人,近五年来,积极引进关节镜技术、脊柱内窥镜等多种脊柱外科最新技术设计。并主持完成了数十个新技术项目,其中“趾—指再造”、“组合皮瓣游离移植”、“大隐静脉转位引流治疗髂股静脉栓塞”、“枕颈区减压Apofix固定融合术”、“胸椎前路减压钢板、Kanada等固定术”、“CD脊柱固定术”、“Halo-West颈椎固定技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脊柱截骨矫形”、“脊柱内窥镜手术”、“关节镜手术”、“骨-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多组神经转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监视下股骨髁上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记忆合金钢板治疗骨折”、“颈椎关节突钢板应用”、“Oren-Axis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颈椎严重损伤”等技术项目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医院、我市的诸多空白。继显微外科之后又形成了脊柱外科与关节外科等分支优势。主刀完成重大手术1500余例,无差错事故。其中完成游离组织移植、脊柱骨折脱位、颈椎病、寰枢椎固定融合、关节镜、人工关节置换等重大手术500余例。 主持设计完成省、市级的科研项目获奖8次,3项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一等奖。其中省卫生厅立项的“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跨无血区成活实验研究”,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国内领先水平,其结果已经在数十家医院临床应用。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5篇。巩本刚巩本刚,男,1963年3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1983年7月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滨州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每年完成800余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诊疗和完成手术约750例次,每年主持完成各种类型的普通外科手术400例次左右,无医疗差错发生。能独立完成普通外科各种类型的大手术,如全胃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肝胆管盆式吻合术、肝门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和肝癌切除术等,切除的最大肝癌达22cm×21cm×17cm,重量为1500g。 他于2004年5月主持完成了鲁北地区首例“病肝切除、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截至目前病人已存活9月余,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手术填补了鲁北地区大器官移植的空白。此后自2004年12月7日-2005年1月12日,在仅仅35天内又成功完成了3例肝移植手术,及时正确处置了如急性排斥反应、EB病毒感染、肺部感染、胆泥形成等多种并发症,使手术后病人转危为安,上述四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近几年来,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2篇,科研成果三项。1995获“滨州市青年科技奖”,1996年被评为“滨州市科技拔尖人才”,1998年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2004年被评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为滨州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多次被评为滨州市人民医院“十佳”文明医师。王君王君,女,1957年1月27日生。197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市人民医院纪检副书记、中医主任医师,为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山东省女医师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该同志多年来运用中西两法成功治愈了数百例疑难病症,深受病人的欢迎。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及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及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1篇;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6部;获滨州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是市中医界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多年来受到省、地各级表彰21次,其中92年被评为山东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93年被滨州地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95年被评为滨州地区“首届优秀青年中医”;96年被选拔为滨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评为滨州市“十佳文明科技工作者”;02年评为滨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功一次;同年被滨州市卫生局、滨州市行风办评为“行业作风建设标兵”;02、03年连续两年被市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04年评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王萍王萍,1976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至滨州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 该同志于1986年建立了血液科,是我市血液专业的学术带头人,2002年建立了风湿免疫科,两个学科的建立填补了我市学科建设的空白。平均每年收至本专业住院病人100余人,每年专业门诊量1200余人,率先开展了“再生障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留”系统治疗和新技术开展,近年来对急型白血症的相关研究分型和治疗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重视。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治疗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从2000年到现在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均为第一作者,二等奖二项,其中“兔髂动脉腔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推荐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选,“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研究”获省卫生厅、省教委奖励。近几年编著2部,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吸烟与脑血管疾病”、“小儿急型髓细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60例死亡病例分析”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 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学论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学高新技术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山东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医学会副会长、滨州市抗癌协会理事长、滨州市劳动残废鉴定专家组组长、滨州市检察院专家组委员、滨州市司法鉴定专家组组长、滨州市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滨州市医学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等。 1996年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连任5年。1999年被评为全省文化科学卫生活动先进个人、2000年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3年在全省防治“非典”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给予记二等功奖励。2004年在全省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奖励、2001年被评为全市建设文明“十佳文明医生”、2004年被评为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吴孟然吴孟然,男,1951年9月出生,于1975年毕业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分配至市人民医院至今,现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兼任滨州医学院外科教研组教授、市政协委员、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市抗癌协会副会长、滨州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近30年来,定期手术,查房、看专家门诊。其本人每年主刀手术200余例,率先开展了门腔脉静脉分流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胆肠吻合术,并在国内首先开展结肠I期切除套叠式吻合手术,帮助妇产科开展了结肠代阴道手术,治疗胰肠瘘50余例,治疗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30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2000余例,无一病人死亡。 现兼任中华新医学常委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每年度在国家及省级杂志编发论文近20篇,其本人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10余篇。指导翻译英日文5篇发表在国外医学外科手册,参加了审核工作。积极参加医学科研工作,同本专业同道完成科研九项,市科研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在2000年解决少数民族纠纷工作中,由于成绩突出,被市委、市府评记二等功。徐宏徐宏,男,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于1983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普外科专业。滨州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 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普外专业,尤其在消化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疾病和门脉高压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我市率先开展了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填补了我市多项技术空白。 近几年,成功开展了“断分流结合治疗门脉高压症”、“肝叶部分切除加胆管重建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根治术”、“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等新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填补了全市技术空白,并于2004年完成全市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使微创外科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设计完成和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五项,其中“保留脾脏的门奇断流加限制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临床研究”、“不同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及对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等四项获滨州市1999、2000、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一项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论文10余篇分别在《肝胆外科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其本人年均完成手术350余例,1998至2004年连续六年手术量居市人民医院第一。特别是2004年,完成手术400余例,创市人民医院个人手术量的最高记录,是外科医师平均手术量的四倍,并且无差错事故发生。1998年被批准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被滨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四部委联合授予“山东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称号,同年被市委、市府授予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程方敏程方敏,女,1977年12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山医附院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现任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为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 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先后开展了脑出血患者的抗凝血酶治疗、重症脑梗塞的溶栓及抗凝治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开展了瘫痪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七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出版专著两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编辑本段医院荣誉“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全省百佳医院” “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白衣天使爱心捐助“全市消费者满意单位” “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省文明服务优胜单位” “全省卫生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卫生系统文明单位” “全省县以上医院行风民主评议先进单位” “花园式医院” …………

唐农教授医学著作论文发表

1984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本科专业,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2002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2001年11月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现任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5年4月临时主持学校党委工作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广西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广西中医药大学 的邮编为530200,该校地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五合大道13号,是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二、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025人,外聘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85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3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西终身教授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桂派中医大师”15人、广西名老中医24人、广西名中医91人,省级创新团队7个。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 个。2015年以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完全认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连续8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以及唐农教授提创的“中医阴阳本体学说”,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中医“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6项,省部级项目178项,厅局级项目633项。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6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出版科技专著62部,发表科技论文352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7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 广西中医药大学 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医疗卫生技术协作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近年来,学校利用中药药效筛选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等系列技术平台,学校先后为区内外25个省区的100多家医药企业、科研院所或个人提供技术服务,完成了上百个中医药品种的处方论证、毒理试验、药效筛选与评价等研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学校还提供原料检测、中药质量真伪优劣评价,中药农药残留等技术服务,长期与广西各医药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行质量标准、成分提取、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从而建立起中医药科技服务平台。 仁心智力服务广西新发展。学校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文件,帮助玉林市编制《中国南方药都(玉林)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近5年来,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与200多家基层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在广西基层医院推广适宜新技术,指导、培训基层人员近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专家博士大型义诊及学术交流服务团”,深入全区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于2016年2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建成使用后,壮医药等民族医药“简、便、廉、验”的诊疗特色将更加惠及壮乡百姓,学校壮、瑶等民族医药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设施最完善的老年公寓,是国家民政部“全国养老社会化示范单位”“全国模范养老机构”和全国“最佳养老机构”。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研究基地,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校对壮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为核心的壮医学理论体系,挖掘整理了一批以壮医药线点灸为代表的临床诊疗技术,创立了壮药质量标准体系,先后编撰、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壮医药学术专著与教材。“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在仙葫校区建设中,以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和特色化为总体要求,把仙葫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校园。走进 广西中医药大学 仙葫校区,警醒中医学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晨钟暮鼓楼校门,建有张仲景雕像的医圣广场、仲景大道,教学楼前大草坪广场南侧的中医历史文化长廊,校道两侧的文化石镌刻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图书馆大门两侧有大型壁画《岐黄论医》《杏坛讲学》,教学楼里有《医学生誓言》和名医名家的励志格言、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宣传画,还有神农谷、药师山、神农阁等中医药文化景观建筑,将渊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西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一、广西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广西中医药大学 有2个校区,分别是仙葫、明秀2个校区。二、广西中医药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广西中医药大学 地址: 仙葫校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 明秀校区: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东路179号 总占地面积1301.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三、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 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 广西中医药大学 ,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025人,外聘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85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3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西终身教授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桂派中医大师”15人、广西名老中医24人、广西名中医91人,省级创新团队7个。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 个。2015年以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完全认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连续8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以及唐农教授提创的“中医阴阳本体学说”,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中医“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6项,省部级项目178项,厅局级项目633项。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6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出版科技专著62部,发表科技论文352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7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