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生产管理论文如何发表

发布时间:

生产管理论文如何发表

这个题目大了点,不过你可以先从以下的几个问题入手:首先确定是什么公司。比如:跨国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因为目标不同,管理内容和方法大不一样。其次,是管理的宏观发面,还是微观宏观,比如: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战略。微观,比如:企业人事管理,企业的生产管理等。然后,根据文章的篇幅来决定文章涉及的内容。接着,决定研究的方法,既然你要学论文的话,基本上有两种方法:1.根据理论模型研究对象企业(这个要求你有数据支持)2.或者是案例研究。(对第一次写的人,这个可能更好一点)之后,资料搜集。对于案例研究,资料好找一些。对于第一种,常用的是问卷调查。到这步以后,基本上你的文章结构就基本成形了。因为不清楚你的具体要求,所以回答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如果你有具体的要求,或者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一起探讨!Good Luck!

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经济和精神双重效益。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篇1 试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 关键词: 建筑企业;主体;安全;责任 0 引言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要求“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下面,就如何落实建筑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想法。 1 我省、市(区)、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近几年来,我省、市(区)、县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大力实施错位发展、差异性竞争战略,强力推进“四大工程”,积极打造宜居、畅通、公园、平安、 文化 和健康。这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的时候,为此,我省内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全省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建设规模1300万m2,2009年达到3200万m2,2010年全区施工面积达6000万m2,创历史新高。建筑施工面积的不断扩大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 建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全省内建筑从业人员15万多人,绝大多数在"苦、脏、累、险"岗位作业,既是各类事故中容易伤害的群体,也是违章冒险作业的主要人群,在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被伤害总数的0.5%以上。 2 建筑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存在的几种类型 2.1 无知法盲型 依法履行建筑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首要职责。而一些建筑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法规要求,违法施工,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擅自将应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肢解发包或则将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定分包单位。 2.2 侥幸麻痹型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有效投入是建筑企业安全的基础保障。但一些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企业在安全设备设施保障和资金投入方面,能减则减,能少即少,导致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圆盘锯、钢筋机械、电焊机、 潜水 泵、手持电动工具等施工机具或陈旧老化,或带病运行,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没有严格按照“三同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执行,施工现场通道防护常常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边施工边完善,没有在施工前完成,无法有效保证施工时作业人员通行安全。 在安全专项费用上资金投入较少,目前全省安全文明施工 措施 费取费标准基本维持在每平米4~6元左右,而实际施工中2000目合格安全网价格就在40~90元一床,每平米价格就为4~9元,再加上脚手架、临边防护、灭火器材、安全防护水平网等等安全设施费用的投入,就远超过实际取费4~6元的标准,实际施工中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不足在我省是普遍现象。建筑企业在有限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下,就只能购买质量低劣及假冒产品,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天天赌运气。 2.3 管理混乱型 依法健全安全 规章制度 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而一些建筑企业负责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或安全管理机构有名无实。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常常不在施工现场,只安排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现场指导安全管理,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履行安全职责。 项目管理机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够情况时有发生,按现行规定一万平米以下至少须1人;1万~5万平米至少须2人;5万平米以上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专职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实际上很多5万平米以上工程没有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也不足3人,同时也没有按规定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职设置。不少施工企业的安全员在职不在岗,将安全证件放在工地,人不在工地,挂靠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少企业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或者制度陈旧老化,只是用来应付检查,不仅与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自己的生产实际脱节,安全管理混乱。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经济和精神双重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们有必要在企业生产中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一、前言 国际劳工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多万工人死于安全事故或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疾病,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安全生产问题是全世界的难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伤死亡率更是要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全国工伤事故将近16000起,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这个数目触目惊心,尽管与交通事故等 其它 事故相比,工伤死亡人数不算最多,当如果以万人死亡率来计算,工伤可以成为威胁我国人们人身安全的最重要杀手,其中又重要集中于煤炭、化工以及建筑行业,这些行业由于作业危险、生产过程中接触危险的材料、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人们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制定管理手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多、任务重,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多,导致很多制度建设跟不上,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工作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有的生产项目人员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岗位,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和人员安排造成很多安全生产难以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进项目进行,管理手册是将安全管理加以提升、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通过管理手册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将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目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术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方针、具体实施内容、应急救援、作业规范、规 范文 件等内容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将管理手册印制并发放到企业员工手中,方便各部门、项目组成员沟通。 2.设定目标管理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度,将考核对象具体化,项目内容细分化,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分发至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在项目小组定期会议上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为月度考核,与标准工资挂钩。各分厂、部门根据标准化建设项目的要求,分别拟定出本部门分解考核的细则,交给项目小组备案。由项目小组制定出各分厂、部门的评分表。为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根据辖区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利用奖励金建立激励制度,推进项目进展。如在当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辖区主管部门可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扣除项目投入经费后,企业可利用剩余的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按照各成员及部门贡献进行划分。除设置集体奖外,还可以设置部门突出贡献奖和个人突出贡献奖,以激励项目组成员和部门。 3.确立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而仅靠安全生产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推动项目开展的,往往造成行政管理和企业实施脱节,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实责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执行,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为保证责任落实,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将包含企业所有的部门代表,不单单只是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负责涉及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小组负责人负责会议的召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 4.监督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的科学研判,认真 总结 工作 经验 ,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作为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点的监测监控,落实人员和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格安全监管,严格安全执法,把处罚关口前移,对重大隐患盯住不放,加强督查,尤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物品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典型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遵守国家法令、严重违法、屡屡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严罚严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大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新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浓厚舆论氛围。按照安全生产装备最急、安监队伍最盼、安全监管最实用原则,加大安全监管装备的资金投入,切实防范事故的发,努力控制事故总量。 三、结语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长久以来,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不规范,很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都形同具文,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流于形式,有检查时注意几天,没有检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主要精力用于获得经营利润上。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以及 教育 培训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西员.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国钨业,2003,6. [2]宫万样,唐骏.安全生产标准化浅析,河北企业,2011(8). [3]__文.规范安全生产体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科技信息,2010,23. [4]李欣欣、谭连初.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探讨,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6) . [5]刘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理念精髓之我见,商情,2010,17. 猜你喜欢 1.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2.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3.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精选 4.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5. 安全管理论文发表范文

华林证券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1. 绩效管理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路线一方面公司在新员工(主要是证券经纪人)入职前的几个月实习当中,没有给实习员工以任何的经济上的补助,包括奖金,交通补助,饭补等,而对于任何一位实习员工,吃食住行都是他们的基本需要,并且好多实习员工都是本科毕业生或者是刚毕业的员工,他们在经济上往往不是很有实力,这个时候公司却没有给予任何的补助,只有在实习员工开发到客户时才给予相应的提成。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员工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开发市场当中,这自然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另外一方面公司在实习员工入职前设置的门槛过高,不太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公司要求任何一位实习员工在入职前必须开发到三个有效户(市值一万元以上),这个要求无疑是比较高。对于那些刚要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他们没有深厚的社会关系,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再加上这个时候市场行情不是特别号,入市的人本身就少,对于他们来说,开发到一个有效户已经够难了,更不用说开发到三个有效户,这无疑是给实习员工设置高门槛,也给员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无法真正调动工作地积极性,员工也就不能以十分的热情来融入到开发客户过程当中。这也无形中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和参与度,实习员工也不能真正的融入到公司整个团队的市场开发业务当中。2. 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长期以来,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比如区域经理)往往忙于业务工作,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市场开发过程当中,同时呢,自己的部门员工或者团队员工也是遵循着一切用业绩说话的思想路线,把全部精力放在开发客户过程当中;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层管理人员疏于对自己的部门员工进行有效地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等管理工作,在任何一个业务部门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达任务指标来代替绩效管理,以考核来代替绩效管理的现象,使一线员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业务指导,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员工个人绩效目标的达成及业务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另外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公司部门任务指标以致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3.绩效管理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绩效考评和采用绩效工资这个也是公司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吧,而其实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但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就好比如公司在给见习客户经理和一些老客户经理进行一些绩效考评时,很多时候都是以业绩说话,没有业绩一切都免谈,公司给员工的一切薪水待遇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业绩上面,这种绩效管理明显没有完全考虑到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等其他方面。公司采用绩效工资,这个绩效工资是以绩效考评机制为基础,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激励措施来使用。不同的是,相对于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它更注重绩效和工资之间建立正式的联系,绩效管理的后端来讲,它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是,本公司实施绩效工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绩效与工资的关系如何确定,绩效如何考核,采用绩效工资的面有多大,对象应该是哪些,公司都很难把握。4. 绩效管理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 I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业务团队没有采用相应的评估考核方式 业务团队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创利期团队,培育期团队,特殊期团队,公司在这三种不同的业务团队,一直是采用单一的绩效考核模式,这个所谓的绩效考核方式就是以业绩为中心,公司在对这些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时,很多时候只有在员工开发到客户时才有可能进行一些必要绩效奖励,就好比如对培育期团队,要是团队里面的实习员工不能在实习期间开发到客户,则公司就对这些实习员工没有任何的绩效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无法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当然调动起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呢,这种绩效考核方式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倡导的绩效考核方式,因为它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客户为本,以客户为中心,这种考核方式有着比较强的功利色彩。II 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上,是通过营业部总经理、营销中心市场总监、部门正职、同事等多个角度,采取“自我述职+多角度考评打分”的方式,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评,这种考评方式不够全面,也不够科学,我们可以把公司的考核方式简化为以下三种类型:①上级考核下级②同事之间的相互考核③自我评价 这三种方式在考核中层管理人员上都能起到一定得考核效果,但是各个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在这个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上也需要一定的改进。5.绩效管理没有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绩效管理没有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帮助员工良好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很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士气低落,热情度不高,人员流失率也高。公司在要求很多见习客户经理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帮助员工解答职业困惑,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员工自己的职业倾向,从而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这种情况下对员工来说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没能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及自己的优劣势进行理性的分析,不利于员工筹划未来并及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公司来说员工没有清晰地职业生涯认识,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4.2华林证券公司绩效管理问题探讨1. 没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鉴于公司在资产规模不是特别大,在行业中只能算中等水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里面,要获取一定得市场竞争优势,需要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这个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借用现在的廉价劳动力这个人才市场优势,降低员工的薪水待遇及相关的补助奖励,这样便能大幅度的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增加市场收益,并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这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收益而不断在员工上面的薪水待遇降低成本,这无疑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在当今经济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无所不在,知识成为经济诸要素中的决定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而公司作为一个有效地经济组织,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就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而组织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这个层面上,公司应该把人才当做公司的第一资源;只有把公司的人才使用好了,才能使员工为公司本身开拓更多的市场,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以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伟大的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曾说:经营者的信任不在于改变人,而在于有效活用个人的长处以增强组织的工作效果。每个人心中都认为“我是与众不同的”,管理者用人时,就得考虑员工的个性、特长、价值观,以便有的放矢。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让每个管理者都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看作更为宝贵的财富;让每个员工都树立起这样的理念:我很棒,这里不能没有我!惟有如此,绩效管理才更有效。2 .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在这个信息时代,没有沟通是不可想象的.在某种程度上,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它贯穿了绩效管理循环的始终——制定绩效计划与目标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以提升绩效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包括a.沟通绩效理念b.绩效目标沟通c. 绩效过程沟通d.绩效结果沟通。 而绩效辅导这个阶段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也是绩效管理循环中耗时最长、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体现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 它强调员工与经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强调员工与经理人员之间形成绩效伙伴关系,共同完成绩效过程和绩效目标。这种员工的参与和绩效伙伴关系在绩效辅导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沟通。3. 绩效管理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绩效考评和采用绩效工资 在企业实践中,这是常犯的错误。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有效地绩效管理应该是从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绩效文化开始,结合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以及公司的发展总体目标确定个人工作计划、目标;然后才是绩效考评,而且这种绩效考评应该是经常性,制度性;考评结果作为激励和发展的依据。本公司却很多时候只是以员工的业绩说话,然后按照业绩不不同给予不同的绩效工资,这种绩效管理只是停留在绩效考评上,只是简单把绩效考评当做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既没有以以人为本的企业绩效文化作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员工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工作热情和参与度也都不会很高,也容易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绩效工资很多时候有一定得激励作用。绩效工资将重点放在工作效果上,这样无形中鼓励了员工的短期行为。为突出个人业绩,员工可能会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上,不利于团队文化的建设,造成员工之间的不和睦,理由有以下两条:1.绩效工资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破坏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员工之间会封锁信息,保守经验,甚至可能会争夺客户。对那些一定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有好的产出的企业,这种方法就不适用。 2.绩效工资鼓励员工追求高绩效。如果员工的绩效同组织(部门、公司)的利益不一致,就可能发生个人绩效提高,组织的绩效反而降低的情况,这时候这种方法就失去了价值。4. 绩效管理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在公司的绩效管理实践当中,建立一套全面有效地评估体系对公司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而公司之所以缺乏一套全面有效地评估考核体系,一方面是是因为公司在实际的运作中没有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基础、赢利能力来区别对待,导致一些培育期的业务团队在绩效考核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同时在分配资源上也难以达到激励和促进部门业务发展的的目的。这样不利于大团队的建设和组织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公司在给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采取上级评估下级也有一定得缺陷,因为频繁的日常接触,很容易使考核掺杂个人感情,损害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种考核方式会出现两个常见的问题:一是由于上级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容易引起下级的本能的防御、抵制。二是上级因怕影响与员工的关系而不愿考核或者敷衍了事。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公司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前,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公司没有让员工参与到评估自己的上级,没有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组织管理当中,这样员工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公司在评估中层管理人员的时候应该让员工参与评估,这样给了员工一个参与组织管理的机会。员工对于自己组织上级主管的授权、计划、组织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切身体会,因此能把上级主管的不足之处揭示出来,有利于主管工作方式的完善。同时呢,员工评价能使主管在行驶权利时有所制衡,可以有效地避免武断失误。此外,还有让专家来参与考评和客户来参加考评两种方式,综合以上数种考评方式,会使考评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客观的。5. 绩效管理没有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公司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没有将个人和组织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在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其实上级及相关人力资源经理可以和他们一起分析员工自己的优势劣势等,帮助其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这样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员工就可以更好的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在正确的自我定位的基础上,才可以设立更清晰更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 同时公司在与员工一起规划其职业生涯时,要注意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往一个方向发展。科学的绩效管理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向下进行层层分解,到部门到个人。对部门经理及员工的考核指标都是要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或当期重点工作任务来确定的,有效的目标是可衡量的,具体的,结果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的,在制定各层员工的个人目标时,要由其上级主管与被考核者共同协商一致,目标要切合实际,使员工可以通过努力能达到,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对于绩效差的情况,上级主管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及时对员工行为偏差或绩效指标的偏于组织战略的情况进行纠正,通过科学的管理使个人工作朝着组织发展的目标前进。 为何高薪留不住人才【案例】A公司是一家著名民营家电企业,公司老总一直对该公司在行业中颇具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引以为豪。他认为优厚的薪水必然会吸引和留住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依靠人才优势促进公司快速发展。但是十余名技术骨干员工的集体跳槽促使该公司老总认真思考原有的人力资源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分析】为什么高额薪酬留不住人才呢?A公司协同某咨询公司对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以及部分离职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结果显示:(1)虽然薪酬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A公司员工对经常加班加点的高强度劳动产生厌倦;(2)公司没有明显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导向,员工不知道为什么劳动,从而薪酬成为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3)市场竞争压力造成的公司内部紧张节奏,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时间或者忽视了与员工的沟通,员工感到不受重视,个人价值难以体现;(4)固定的工作岗位、重复的工作,缺少系统培训使员工感到个人能力很难提高,发展空间有限。通过调查分析,A公司老总认识到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收入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他们还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个人发展、他人的重视理解等,从而现实中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企业文化、薪资水平、工作内容、学习机会、发展前途、同事关系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如表所示)。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影响因素 内 容工作因素 工资总数;工资的公平性;相对竞争者的工资水平;未来预期收入(即股票增值收入,股票期权收入等);工作时数及换班制;工作条件;直接上司的管理技能;直接上司的人格因素;合作伙伴;工作的安全性;工作的意义;运用技术和能力的情况;职业生涯的发展机会;教育培训情况;企业文化;政策与规定生活因素 住房;交通;照看孩子;健康设施;闲暇活动;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受教育机会个人因素 生活方式;配偶调动;结婚;家庭成员生病或死亡;健康状况;开始自己的事业针对人力资源体系存在的问题,咨询公司建议A公司在保持其薪酬优势的同时,从多方面做工作留住人才。具体而言:一、 以激励机制留人1、薪酬机制。收入既是员工谋生的手段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薪酬成为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员工流动的最关键因素。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1998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待遇问题。A公司在继续保持薪酬优势的同时,初步建立动态的薪酬体系,既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把薪酬与员工的业绩挂钩。比如对销售人员把他们的收入与销售额挂钩,对研究开发人员把收入与研究成果挂钩。对企业高层经理,由于他们的努力程度既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又难以监督,因此在奖金、津贴等固定收入外,还应对他们实行经营者持股、尤其是股票期权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奖励。薪酬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机制,企业的任何主管都掌握着一个重要的奖励资源:赞扬和鼓励。通过对员工工作成就的肯定,对进步的鼓励,员工会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企业既可以通过仪式和盛典对优秀的员工个人、团队和部门进行表彰来鼓舞士气,更经常的是通过对员工日常成长的帮助和对进步的鼓励来激励他们。二、 以事业留人1、工作设计。对于许多员工来说,工作内容是决定工作满意度和影响流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工作内容对留住员工具有重要作用。职位的单调性、工作任务的重复性、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务的自主权和责任等都会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评价。一般而言,工作越具有挑战性、越需要创造性,员工享有的自主权越大,则他对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因此如果在职位设计时能考虑这些因素,就能相应提高员工对职位的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2、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协助员工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向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契机,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职务和工作职权等一系列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既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又有利于明确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使员工认识到他的发展是与企业的兴盛分不开的,从而把促进员工发挥潜能并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3、内部流动,竞聘上岗。虽然员工内部流动会带来一定成本,但是适度的流动可以满足员工求知、求新的愿望,避免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给员工带来的生理、心理劳疾和情绪,激发员工热情和动力,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投入感,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满足员工的流动需求,从而达到通过人才内流抵减人才外流的作用。A公司建立了空缺职务海报制度,出现的空缺职位向全体员工公布,优先在公司内部选拔人员,所有在原工作岗位满一年并且表现良好的员工均可参与选拔。同时A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竞争环境,“庸者下,能者上”,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和竞聘上岗以使优秀人才早日脱颖而出。三、 以感情留人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因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人及其需求,通过情感纽带留人并激励人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许多企业往往致力于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与技术,以适应讲求高效率、高竞争力的时代,而忽视了企业内管理沟通、情感交流的作用。A公司苦心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随着十余名骨干人员的离职几乎丧失殆尽,这就是一个教训。松下幸之助曾说:“要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听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说的就是感情沟通的重要作用。企业除了营建一个硬件设施先进完备的办公环境,还要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经常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如果各层主管能够关心和重视雇员,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上下级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多种渠道让员工的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参与决策、尤其是关系自身利益的决策中来(譬如实施绩效面谈),员工的工作意愿即被点燃,内在的活力与动力也将迸发出来。这既激励了员工,又留住了人。据此A公司在内部网(Intranet)上建立了BBS提供员工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空间,在各部门和子公司建立起经理接待日制度、意见反馈制度、合理化建议表彰制度。这样管理层就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并采取解决办法。四、 以企业文化留人通过企业文化留住人才是企业留人的最高境界。如果说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的躯体,人员是企业的血液,则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一个被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的基本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方式,使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矛盾,阻止大型企业内各个小部门的离心倾向。鉴于A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是空白,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咨询公司建议A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不空喊口号,而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来约束和激励员工,从而当共同的理念潜移默化的形成后,再把它诉诸文字形成企业宪法。从现存问题着手,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针对增强团队精神,加强沟通,体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因此绩效考核内容既包括员工的业绩,又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和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满意度指标,意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团队精神和客户满意意识的逐步形成;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公司为每个人度身定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并开通网上学院使每个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员工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并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逐步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在薪酬体系建设中,有意识地提高员工工资与公司业绩和部门业绩挂钩的比重,使员工感受到收入会随公司业绩而变化,旨在促进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责任感。痛定思痛,A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初步重塑起一个和谐而富有活力的组织,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渐渐地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盟,有几个离职的骨干员工也被“新的公司”打动重新回到了A公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不满意,可以在网上搜一搜,自己有侧重点的进行选择!祝顺!

生产管理论文发表

我们有必要在企业生产中推行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下面是我整理了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摘 要: 企业管理 面临诸多问题,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管理企业生产和发展规模,甚至生存问题都将受到制约。本文阐述了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 措施 ,并对我国准备进行生产模式更新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弊端 措施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企业的生产背景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人员素质的比不同和企业领导的 思维方式 不同,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千差万别。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

一、在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寻在问题及弊端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3、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问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如何更新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面对新形势,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该生产方式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

2、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3、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丁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 方法 、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 规章制度 、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在管理模式更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差别比较大。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 操作系统 ;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 安全;管理;生产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针对认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有计划地进行组织、策划等活动,最终达到人与机器、与物料装置,与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高含量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原则,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会不安全,可能会频繁出事故,这样一来,不单单会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挫败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弥补事故损失,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随着安全事故警钟的一次次敲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也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要保障生产资料和物质财产不受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保障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会收到侵害,同时,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通过研究本文我们明白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很重大,同时也了解了我国企业的目前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隐患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社会而言,其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某个家庭的成员因为生产方面的事故而变成了残废或者死亡,都将会对这个家庭造成重创,一名员工的伤亡将会对其父母及其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的损失对其造成心灵的创伤,进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社会而言是其赋予的神圣使命,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3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展现了我国对生产力和劳动者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如今,在国际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大浪潮,其自身也开始由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过这样的一番脱胎换骨,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很多体制改革,比如下岗分流、机构合并等等,这样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经济挑战,但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加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要想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将行政措施、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三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不是很乐观,总体看来,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不少的困惑,比如理论知识还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也还有待加强。许多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整改,而且有些整改过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出现,比如在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发生已36万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近8万人,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85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重,事故频繁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对安全装置的增多和安全规范的加强,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零事故生产。 4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完善的工程理论,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机器装置还有工作环境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安全可控”的理想局面。 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对一些规范标准的学习。将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别人的经验教训相结合起来,比如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实际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不断的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4.1 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他对于促进企业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事故安全隐患,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但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才可以将安全检查制度完善起来,这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各个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①领导的不重视:在平常安全检查时,并没有认真组织,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是只注重形势,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敷衍了事,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②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在某些企业中,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实施不够熟悉,这样就给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带来了困难; ③检查表面化:一般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都会事先安排好检查日期和专案,在检查结束后,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④检查方式实施难:按照规章制度来说,每次检查应该从领导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现场,从纪律到装置,都要进行统一的检查,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实施; ⑤整改不及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往往并没有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同样的问题在每次检查时都会重复出现。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检查中所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应该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分工合作,分层负责,真正做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4.2 完善安全教育体制 安全教育,主要还是对人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企业对安全教育投入的多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目前,许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经营机制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安全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远远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通过对近几年工伤事故的统计,80%的事故都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很多都是人为因素所导致,对企业来说,对安全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企业安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导致员工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可以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及时有效的采取安全技术和-卫生措施,这些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措施;②保障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保护装置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好多装置形同摆设,往往是检查时期开,但检查完之后就关,虽然这样可能会降低管理成本,但是却也极大的增多了安全隐患;③如有故障,保修不及时,很多优良的安全保障装置,由于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装置故障,但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与恢复,这就削弱了安全设施的保障作用。 很多企业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把完善的教育制度提到日程,这样就会导致员工的不重视,那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就无从谈起,要想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创造优良的劳动条件,优良的劳动条件,必须要通过新技术、新装置、新工艺的逐步完成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子化、程式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产环境中,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努力完善安全教育机制,从而可以将安全检查的意义真正发挥出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踏上正轨,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不断改造落后的装置和生产工艺,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回圈的轨道,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式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好,安全生产的状况就好,安全隐患就少。为了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对各级人员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这三者混淆不清,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无从落实。通过与各个级别安全负责人的沟通,要明确他们每人的工作任务,以便准确做好奖惩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这是企业得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 小结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安全生产管理做不到位的话,不但影响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同时法律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③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还有很大的漏洞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者而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巨集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深远、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孔振平.浅谈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J].安全,2000,06. [2]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3]孔振平.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之我见[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11. [4]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06. [5]闻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9. [6]姚伟民.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7,29. [7]李静波.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质量,2003,07. [8]姚莉娜.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与企业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02. [9]孙润民.引入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思想的探索.陕西水利,2007,05. [10] ***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消费导刊,2007,10. 篇2 论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安全落实 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低水平。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缺少集中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及其安全责任、安全机构设定、安全设施装置管理、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交叉作业和承包租凭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许多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各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消除,以致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3、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从业人员及其亲属没有安全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的安全高于一切。各级人民 *** 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连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各级人民 *** 和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4、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很多地方 *** 和生产经营单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加以对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不惜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心存侥幸心理,减少甚至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降低短期成本,追求长期利润。而一旦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除了人员死亡之外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其代价往往要等于或大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成本,最终厂毁人亡,得不偿失。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找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第一责任职责,对每个作业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加强安全形势教育 加强对上级档案的学习,看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对身边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刻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排查治理。 3加强安全设施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员工的安全也就得到可靠的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规范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了,材料消耗少了,返工少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回圈的过程;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试通过,且持证上岗。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各种特种作业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5查询 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存在危险的施工作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员工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当我们真正做到这几条,何愁安全生产工作落不到实处。 二、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不树立,、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络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5.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对待每项下级汇报的安全隐患,大力排查各项安全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6.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 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从小事入手,狠抓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管理机制,从全盘考虑各项工作的安全细则。 总结 安全管理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建设,确保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做好以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安全目标,制订安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发展,只有真正的将安全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安全无小事,从细微入手,从细节狠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为明天的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生产管理是每个生产型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稳定收益的关健,做好生产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应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论文关键字: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采购工程师麦尔斯,因注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功能分析,即“为什么要采购这种物品”,“到底需要他们的那些功能”,因此成功地解决了战时稀缺物品的代用品问题,不仅满足了生产、保证了供应,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最后,这种功能分析的 方法 发展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 经验 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论文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三、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地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地重大保证。

四、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 措施 ,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三)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四)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 企业管理 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面向未来、刻苦顽强、坚忍不拔、开拓前进的人们。

参考文献

1、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信息系统匹配度研究安胜敏天津大学2008-06-01

2、面向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及建议张璐天津大学2014-06-01

论文导读: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同时,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同时,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事故率依然居高不下,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尤为重要。

下面就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作一下分析:

1.市场不规范,影响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建筑市场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在查处力度上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市场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然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

2.建筑企业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少,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设,建筑企业过份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第二、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使得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和环境。建设工程的作业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工程进展,作业人员所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第三、施工企业与项目部分离,使安全措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个施工企业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与项目部通常是分离状态。这种分离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但是,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应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往往被忽视。

第四、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作业现场限制、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劳动对象规模大且高空作业多,以及工人经常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第五、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达不到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这些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

3.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根据现状,许多项目经理实质上是项目利润的主要受益人,有时项目经理比公司还更加追逐利润,更加忽视安全。造成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 教育 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未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付给施工单位必要的管理费和规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等。

4.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生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现场是这些务工者主要选择场所。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 安全教育 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5.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不完善

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当前建筑工程市场逐步规范,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正在完善。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我们除了要继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外,还要从源头做起,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1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

从招标投标开始把关,采取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正确界定合理成本价,避免无序竞争。参照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的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不得作为优惠条件和挪作他用,由专门部门负责。加大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追究力度,明确其不良行为在安全事故中的连带责任,抑制目前存在的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项目发包等不良行为和不顾科学生产程序,一味追求施工进度的现象。

5.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生产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二是明确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三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四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五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提高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得到巩固,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3加强监理人员安全职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实现安全监理、监督互补,彻底解决监管不力和缺位问题。细化监理安全责任,并在审查施工企业相关资格、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文明措施费使用计划、现场防护、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检查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等方面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的监管作用。

5.4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及施工许可证时应按照中标承诺中人员保证体系进行登记把关。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应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健全上述保证体系,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施工企业各有关人员安全责任是否履行,如发现违法违规,不履行安全责任,坚决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安全通病问题实行专项整治。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推行项目负责人安全扣分制;超过分值,进行强制培训,降低项目负责人资格等级,直至取消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处罚企业时,同时处罚项目负责人;政府对企业上交罚款情况定期汇总公示;通报批评企业与工程的同时,也要通报批评项目负责人甚至总监理工程师。

5.5加强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成分和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而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要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重视安全生产,不断学习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大安全管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操作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针对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充分利用民工学校等教学资源,对建筑工人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安全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大力组建多工种、多专业劳务分包企业,使建筑企业结构分类更趋合理,真正形成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级分工模式。项目部可定期开展经常性施工事故实例讲解,消除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或班组长的“成功经验”误导;加强对安全储备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使“要人人安全”转变为“人人要求安全的自觉行为。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督体制、安全信息建设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少;工人素质较低,安全保护意识差;施工安全管

理不规范、不严格。而工程建设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难度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要从整顿建筑市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理职责、加强行政监督、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基于ERP的家具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周宏威东北林业大学2006-05-01

2、现代造船模式下的造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研究岳卫宏武汉理工大学2011-10-01

生产管理学论文发表

生产管理是每个生产型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稳定收益的关健,做好生产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应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论文关键字: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采购工程师麦尔斯,因注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功能分析,即“为什么要采购这种物品”,“到底需要他们的那些功能”,因此成功地解决了战时稀缺物品的代用品问题,不仅满足了生产、保证了供应,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最后,这种功能分析的 方法 发展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 经验 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论文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三、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地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地重大保证。

四、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 措施 ,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三)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四)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 企业管理 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面向未来、刻苦顽强、坚忍不拔、开拓前进的人们。

参考文献

1、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信息系统匹配度研究安胜敏天津大学2008-06-01

2、面向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及建议张璐天津大学2014-06-01

论文导读: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同时,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同时,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事故率依然居高不下,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尤为重要。

下面就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作一下分析:

1.市场不规范,影响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建筑市场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在查处力度上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市场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然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

2.建筑企业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少,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设,建筑企业过份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第二、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使得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和环境。建设工程的作业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工程进展,作业人员所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第三、施工企业与项目部分离,使安全措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个施工企业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与项目部通常是分离状态。这种分离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但是,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应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往往被忽视。

第四、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作业现场限制、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劳动对象规模大且高空作业多,以及工人经常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第五、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达不到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这些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

3.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根据现状,许多项目经理实质上是项目利润的主要受益人,有时项目经理比公司还更加追逐利润,更加忽视安全。造成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 教育 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未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付给施工单位必要的管理费和规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等。

4.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生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现场是这些务工者主要选择场所。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 安全教育 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5.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不完善

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当前建筑工程市场逐步规范,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正在完善。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我们除了要继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外,还要从源头做起,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1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

从招标投标开始把关,采取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正确界定合理成本价,避免无序竞争。参照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的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不得作为优惠条件和挪作他用,由专门部门负责。加大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追究力度,明确其不良行为在安全事故中的连带责任,抑制目前存在的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项目发包等不良行为和不顾科学生产程序,一味追求施工进度的现象。

5.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生产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二是明确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三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四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五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提高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得到巩固,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3加强监理人员安全职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实现安全监理、监督互补,彻底解决监管不力和缺位问题。细化监理安全责任,并在审查施工企业相关资格、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文明措施费使用计划、现场防护、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检查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等方面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的监管作用。

5.4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及施工许可证时应按照中标承诺中人员保证体系进行登记把关。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应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健全上述保证体系,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施工企业各有关人员安全责任是否履行,如发现违法违规,不履行安全责任,坚决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安全通病问题实行专项整治。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推行项目负责人安全扣分制;超过分值,进行强制培训,降低项目负责人资格等级,直至取消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处罚企业时,同时处罚项目负责人;政府对企业上交罚款情况定期汇总公示;通报批评企业与工程的同时,也要通报批评项目负责人甚至总监理工程师。

5.5加强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成分和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而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要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重视安全生产,不断学习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大安全管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操作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针对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充分利用民工学校等教学资源,对建筑工人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安全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大力组建多工种、多专业劳务分包企业,使建筑企业结构分类更趋合理,真正形成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级分工模式。项目部可定期开展经常性施工事故实例讲解,消除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或班组长的“成功经验”误导;加强对安全储备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使“要人人安全”转变为“人人要求安全的自觉行为。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督体制、安全信息建设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少;工人素质较低,安全保护意识差;施工安全管

理不规范、不严格。而工程建设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难度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要从整顿建筑市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理职责、加强行政监督、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基于ERP的家具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周宏威东北林业大学2006-05-01

2、现代造船模式下的造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研究岳卫宏武汉理工大学2011-10-01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 安全;管理;生产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针对认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有计划地进行组织、策划等活动,最终达到人与机器、与物料装置,与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高含量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原则,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会不安全,可能会频繁出事故,这样一来,不单单会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挫败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弥补事故损失,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随着安全事故警钟的一次次敲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也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要保障生产资料和物质财产不受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保障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会收到侵害,同时,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通过研究本文我们明白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很重大,同时也了解了我国企业的目前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隐患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社会而言,其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某个家庭的成员因为生产方面的事故而变成了残废或者死亡,都将会对这个家庭造成重创,一名员工的伤亡将会对其父母及其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的损失对其造成心灵的创伤,进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社会而言是其赋予的神圣使命,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3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展现了我国对生产力和劳动者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如今,在国际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大浪潮,其自身也开始由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过这样的一番脱胎换骨,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很多体制改革,比如下岗分流、机构合并等等,这样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经济挑战,但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加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要想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将行政措施、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三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不是很乐观,总体看来,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不少的困惑,比如理论知识还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也还有待加强。许多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整改,而且有些整改过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出现,比如在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发生已36万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近8万人,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85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重,事故频繁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对安全装置的增多和安全规范的加强,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零事故生产。 4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完善的工程理论,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机器装置还有工作环境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安全可控”的理想局面。 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对一些规范标准的学习。将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别人的经验教训相结合起来,比如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实际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不断的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4.1 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他对于促进企业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事故安全隐患,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但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才可以将安全检查制度完善起来,这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各个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①领导的不重视:在平常安全检查时,并没有认真组织,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是只注重形势,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敷衍了事,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②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在某些企业中,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实施不够熟悉,这样就给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带来了困难; ③检查表面化:一般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都会事先安排好检查日期和专案,在检查结束后,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④检查方式实施难:按照规章制度来说,每次检查应该从领导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现场,从纪律到装置,都要进行统一的检查,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实施; ⑤整改不及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往往并没有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同样的问题在每次检查时都会重复出现。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检查中所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应该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分工合作,分层负责,真正做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4.2 完善安全教育体制 安全教育,主要还是对人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企业对安全教育投入的多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目前,许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经营机制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安全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远远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通过对近几年工伤事故的统计,80%的事故都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很多都是人为因素所导致,对企业来说,对安全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企业安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导致员工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可以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及时有效的采取安全技术和-卫生措施,这些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措施;②保障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保护装置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好多装置形同摆设,往往是检查时期开,但检查完之后就关,虽然这样可能会降低管理成本,但是却也极大的增多了安全隐患;③如有故障,保修不及时,很多优良的安全保障装置,由于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装置故障,但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与恢复,这就削弱了安全设施的保障作用。 很多企业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把完善的教育制度提到日程,这样就会导致员工的不重视,那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就无从谈起,要想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创造优良的劳动条件,优良的劳动条件,必须要通过新技术、新装置、新工艺的逐步完成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子化、程式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产环境中,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努力完善安全教育机制,从而可以将安全检查的意义真正发挥出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踏上正轨,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不断改造落后的装置和生产工艺,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回圈的轨道,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式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好,安全生产的状况就好,安全隐患就少。为了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对各级人员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这三者混淆不清,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无从落实。通过与各个级别安全负责人的沟通,要明确他们每人的工作任务,以便准确做好奖惩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这是企业得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 小结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安全生产管理做不到位的话,不但影响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同时法律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③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还有很大的漏洞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者而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巨集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深远、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孔振平.浅谈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J].安全,2000,06. [2]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3]孔振平.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之我见[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11. [4]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06. [5]闻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9. [6]姚伟民.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7,29. [7]李静波.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质量,2003,07. [8]姚莉娜.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与企业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02. [9]孙润民.引入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思想的探索.陕西水利,2007,05. [10] ***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消费导刊,2007,10. 篇2 论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安全落实 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低水平。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缺少集中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及其安全责任、安全机构设定、安全设施装置管理、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交叉作业和承包租凭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许多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各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消除,以致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3、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从业人员及其亲属没有安全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的安全高于一切。各级人民 *** 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连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各级人民 *** 和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4、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很多地方 *** 和生产经营单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加以对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不惜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心存侥幸心理,减少甚至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降低短期成本,追求长期利润。而一旦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除了人员死亡之外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其代价往往要等于或大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成本,最终厂毁人亡,得不偿失。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找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第一责任职责,对每个作业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加强安全形势教育 加强对上级档案的学习,看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对身边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刻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排查治理。 3加强安全设施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员工的安全也就得到可靠的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规范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了,材料消耗少了,返工少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回圈的过程;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试通过,且持证上岗。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各种特种作业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5查询 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存在危险的施工作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员工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当我们真正做到这几条,何愁安全生产工作落不到实处。 二、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不树立,、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络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5.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对待每项下级汇报的安全隐患,大力排查各项安全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6.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 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从小事入手,狠抓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管理机制,从全盘考虑各项工作的安全细则。 总结 安全管理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建设,确保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做好以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安全目标,制订安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发展,只有真正的将安全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安全无小事,从细微入手,从细节狠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为明天的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发表生产管理方面论文

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经济和精神双重效益。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篇1 试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 关键词: 建筑企业;主体;安全;责任 0 引言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要求“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下面,就如何落实建筑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想法。 1 我省、市(区)、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近几年来,我省、市(区)、县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大力实施错位发展、差异性竞争战略,强力推进“四大工程”,积极打造宜居、畅通、公园、平安、 文化 和健康。这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的时候,为此,我省内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全省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建设规模1300万m2,2009年达到3200万m2,2010年全区施工面积达6000万m2,创历史新高。建筑施工面积的不断扩大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 建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全省内建筑从业人员15万多人,绝大多数在"苦、脏、累、险"岗位作业,既是各类事故中容易伤害的群体,也是违章冒险作业的主要人群,在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被伤害总数的0.5%以上。 2 建筑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存在的几种类型 2.1 无知法盲型 依法履行建筑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首要职责。而一些建筑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法规要求,违法施工,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擅自将应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肢解发包或则将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定分包单位。 2.2 侥幸麻痹型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有效投入是建筑企业安全的基础保障。但一些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企业在安全设备设施保障和资金投入方面,能减则减,能少即少,导致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圆盘锯、钢筋机械、电焊机、 潜水 泵、手持电动工具等施工机具或陈旧老化,或带病运行,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没有严格按照“三同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执行,施工现场通道防护常常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边施工边完善,没有在施工前完成,无法有效保证施工时作业人员通行安全。 在安全专项费用上资金投入较少,目前全省安全文明施工 措施 费取费标准基本维持在每平米4~6元左右,而实际施工中2000目合格安全网价格就在40~90元一床,每平米价格就为4~9元,再加上脚手架、临边防护、灭火器材、安全防护水平网等等安全设施费用的投入,就远超过实际取费4~6元的标准,实际施工中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不足在我省是普遍现象。建筑企业在有限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下,就只能购买质量低劣及假冒产品,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天天赌运气。 2.3 管理混乱型 依法健全安全 规章制度 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而一些建筑企业负责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或安全管理机构有名无实。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常常不在施工现场,只安排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现场指导安全管理,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履行安全职责。 项目管理机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够情况时有发生,按现行规定一万平米以下至少须1人;1万~5万平米至少须2人;5万平米以上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专职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实际上很多5万平米以上工程没有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也不足3人,同时也没有按规定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职设置。不少施工企业的安全员在职不在岗,将安全证件放在工地,人不在工地,挂靠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少企业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或者制度陈旧老化,只是用来应付检查,不仅与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自己的生产实际脱节,安全管理混乱。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经济和精神双重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们有必要在企业生产中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一、前言 国际劳工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多万工人死于安全事故或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疾病,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安全生产问题是全世界的难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伤死亡率更是要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全国工伤事故将近16000起,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这个数目触目惊心,尽管与交通事故等 其它 事故相比,工伤死亡人数不算最多,当如果以万人死亡率来计算,工伤可以成为威胁我国人们人身安全的最重要杀手,其中又重要集中于煤炭、化工以及建筑行业,这些行业由于作业危险、生产过程中接触危险的材料、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人们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制定管理手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多、任务重,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多,导致很多制度建设跟不上,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工作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有的生产项目人员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岗位,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和人员安排造成很多安全生产难以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进项目进行,管理手册是将安全管理加以提升、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通过管理手册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将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目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术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方针、具体实施内容、应急救援、作业规范、规 范文 件等内容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将管理手册印制并发放到企业员工手中,方便各部门、项目组成员沟通。 2.设定目标管理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度,将考核对象具体化,项目内容细分化,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分发至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在项目小组定期会议上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为月度考核,与标准工资挂钩。各分厂、部门根据标准化建设项目的要求,分别拟定出本部门分解考核的细则,交给项目小组备案。由项目小组制定出各分厂、部门的评分表。为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根据辖区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利用奖励金建立激励制度,推进项目进展。如在当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辖区主管部门可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扣除项目投入经费后,企业可利用剩余的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按照各成员及部门贡献进行划分。除设置集体奖外,还可以设置部门突出贡献奖和个人突出贡献奖,以激励项目组成员和部门。 3.确立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而仅靠安全生产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推动项目开展的,往往造成行政管理和企业实施脱节,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实责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执行,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为保证责任落实,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将包含企业所有的部门代表,不单单只是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负责涉及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小组负责人负责会议的召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 4.监督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的科学研判,认真 总结 工作 经验 ,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作为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点的监测监控,落实人员和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格安全监管,严格安全执法,把处罚关口前移,对重大隐患盯住不放,加强督查,尤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物品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典型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遵守国家法令、严重违法、屡屡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严罚严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大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新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浓厚舆论氛围。按照安全生产装备最急、安监队伍最盼、安全监管最实用原则,加大安全监管装备的资金投入,切实防范事故的发,努力控制事故总量。 三、结语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长久以来,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不规范,很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都形同具文,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流于形式,有检查时注意几天,没有检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主要精力用于获得经营利润上。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以及 教育 培训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西员.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国钨业,2003,6. [2]宫万样,唐骏.安全生产标准化浅析,河北企业,2011(8). [3]__文.规范安全生产体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科技信息,2010,23. [4]李欣欣、谭连初.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探讨,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6) . [5]刘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理念精髓之我见,商情,2010,17. 猜你喜欢 1.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2.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3.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精选 4.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5. 安全管理论文发表范文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我整理了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同时结合山东方明药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际,重点论述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产企业现场管理定置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于保证生产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的高效率、有秩序进行, 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现场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生产现场管理同时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可信赖度,和企业可协作水平。

1.2对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障等工作的促进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改善生产现场秩序,消除“跑、冒、滴、漏”等不良生产因素,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等工作提供助力,进而推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

2.1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2.2群众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操作和完成.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参与管理. 实行自我控制。

2.3开放性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一切管理活动应以现场人员看得见、摸得着为开展原则。与现场生产密切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 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3.生产现场中常见的问题

3.1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3.1.1员工对现场管理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误读管理制度执行力,生产现场管理相关文件朝令夕改,坚持执行的可能性不大;第二、觉得整理整顿要花好长时间,中看不中用,简直就是浪费;第三、认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效益不明显,不能直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

3.1.2对“定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操作、维修等各项工作用品及工具不用时乱扔乱放、只求方便,不但现场混乱不堪,还经常导致工具丢失和其他安全事故。

3.1.3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认为原有的就是对的,一张不恰当放置的较小型设备甚至都能原地摆放几年都没人对它提出质疑或者纠正意见。

3.2现场的问题

3.2.1员工进厂仪容不整、纪律松弛、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

3.2.2设备布局不合理,机器保养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作过程交叉影响,物流不畅,物料搬运距离增加,无效劳动增多;机器保养不当包括思想不重视、不到瘫痪不维修,进而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2.3工具、器具杂乱放置,用到哪里丢到哪里。由于工具、量具随意乱丢,使用和归还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仅容易造成工具或量具的损坏和丢失,难以保证其精度和性能,而且寻找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秩序和进度。

3.2.4物料随意堆放,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原材料、半成品等各种物料随意堆放,甚至占用工位、过道等生产运作空间,既造成现场压抑的感觉,又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导致不能对不同种物料实施有效控制,给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3.2.5管理不到位,生产秩序混乱。生产运作无计划、无标准、所涉层序责任不明确,或者是有计划但大部分因客观因素“流产”、有标准却不执行、有分工却相互推诿,经常性的无效劳动和无故停工,导致生产运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和安全生产事故频繁等。这些问题在各个企业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举措

4.1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现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要素,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 因此,必须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生产现场环境, 另外, 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每个职工的所长, 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4.2设备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 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修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测,以使生产现场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为保证生产活动的高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使生产现场设备始终处于良好、高效的运转状态。具体讲,可实行设备承包挂牌,要求做到: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符合技术要求,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和正常生产。

4.3定置管理

可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设计绘制各种工序的定置管理图,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保证物品、工具、材料等分别按照定置管理图的要求位置摆放,工作场地整齐规范,界区明显,道路畅通,布局合理。定制管理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利用空间、方便操作、运输距离短及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使生产现场的人、物、场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4.4走动管理

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还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实效,有利于提高职工士气。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一线,实行“走动管理”,以增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保障生产现场的地位和自主权在公司重大发展决策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树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观点,急一线所急、帮一线所需,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5标准管理

可进行作业分析,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所谓作业分析,就是在流程工序分析的基础上, 对工作地或工作岗位的全部作业因素(作业目的、方法、环境等) 进行分析。作业分析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即对作业者的一系列行为作分析研究,同时,应运用岗位作业分析原理制定岗位工作(操作)标准,明确规定岗位的工作目标、操作程序、操作时间和岗位人员定额等岗位参数。以此为指导,确保人员、设备及物料等生产因素的高度协调。为保证该项工作的贯彻实施,管理者还应结合实际,制定配套考核制度。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搞好现场管理必须整体规划,有步骤、有主有次的稳步推进,必须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组织机构调整、技术改造规划等生产因素紧密结合,把生产现场管理纳入企业升级等整体规划中去,用企业的升级带动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

岳振华(1978-),汉族,山东菏泽人,助理工程师,2007年就职于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先后从事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稳定性研究定工作,现任该集团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

发表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安全期刊> 、中国安全生产杂志、安全管理咨询电子期刊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务。下面我整理了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供你参考。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一 1加强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良好服务机电技术管理作为煤矿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使机电技术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就要切实加强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从管理观念入手。应牢固树立“机电为生产服务”的观念,保证机电设备按时到矿和各工作面的设备正常衔接,从而实现机电系统能力的最大化和设备配置的最优化。 (2)从管理实际入手。应针对每个工作面的设备准备,拟定工程网络图,并在地面进行配套安装和调试。 (3)从管理目标入手。考虑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煤矿机电技术基础管理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同时还要从管理实际入手,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同时还要从管理目标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并将管理目标与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在一起,使机电技术管理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保障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既关系到机电设备的管理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机电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只有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较高的现场安装质量,是实现机电安全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机电设备安装操作规范。在安装每一台设备时,应要求安装单位提前制定出完整的设备安装作业规程,并经主管工程师进行严格审批,把设备安装质量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增加质量检查程序,保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安装质量的目的。 (3)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安全性的检查。为了保证安全性要求,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重点对安装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行检查,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和抢修考虑到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在机电技术管理中,只有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才能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维护和抢修,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为了有效解决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消除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故障报警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同时应按照机电设备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满足机电设备的使用要求。 (2)建立领导管理责任制。应落实机电设备各级领导的包片、包机责任制,实行定期上岗巡回检查制度;将机电设备管理与领导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效果,促进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机电设备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建立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应加强对现场机电设备的检查,即:对机电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对电气设备实行双测双绘、开盖检查管理。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机电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就要从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几个方面出发,保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二 安全生产 责任当先 摘要:市场 经济 条件下, 企业 经营 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经常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越来越感觉到安全生产才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增加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调动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关键词:安全生产 企业 责任 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大前提。和谐社会、民生为重;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生命至上,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正是体现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更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可持续 发展 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用 科学 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 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因此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安全 法律 、法规的迫切需要 要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安全法律、法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从而增强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工作既做到分工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党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有效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企业管理者有义务将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风险是企业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证安全就要求参与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操作者都精心操作。实践证明,哪个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齐全、落实扎实,工作认真细致,事故隐患处理及时、彻底,哪个企业就能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或少出事故,反之则事故层出不穷。 (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有一个安全的氛围,这就是向安全要效益。利用强制的手段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 规律 。任何企业的安全管理都要经过生产 组织和加工的过程,而落实安全监督,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是市场经济下 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责任制的落实促进了安全意识的提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安全意识的提高又保证了责任制的实施,这就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解决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品种增加,生产工艺逐渐复杂,规章制度若未及时修订,就可能造成部分作业无章可循,使得基础管理滑坡,从而无法规范员工作业行为。而在安监部门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安全责任落实不严格,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安全隐患整治不彻底,极易导致安全问题,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治理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规定了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纵横交错,系统全面的安全生产目标体系,从而使各级各部门、人员的安全目标的实现来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 (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体现 生产的一切过程都是通过人来执行和实施完成的,所以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就决定了安全生产,由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宏观管理到具体生产活动中,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应负的职责,以此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二、如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思想认识到位,保证安全责任的落实 落实责任制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把 企业 的风险分解到每个人的头上,提高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而全力去提高 工作质量。 1. 安全生产能不能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要树立“抓不好安全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抓不好安全工作不是合格的领导”的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身体力行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 2. 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为原则,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格局和氛围。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要结合企业 发展 要求,调整 管理思路,转变传统的监督职能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并对其活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切实改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落实责任制也是企业从严治厂的一种手段,但这仅是一个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内因就是要求人人都必须建立起安全生产这种意识。它是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在因素。为此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解决人的问题,即一个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 所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使人人都建立这种第一安全责任者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从强制化管理向主动管理的一个必由之路。 (二)用系统的、严格的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没有安全保障的企业,效益无从谈起。任何一项工作之前首先要讲安全。具体地讲就是要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劳动者的责任落实就是从事有效的安全生产活动,管理者的责任也落实就是制定实施 科学 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有序的生产。 1. 建立层层负责制。一是落实好领导负责制,坚持“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具体的领导责任。二是实行部门分管负责制,加强专业指导、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三是实行岗位专业负责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 2. 将责任追究到位。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发生各类事故,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本单位制定的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三)强化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监督 要保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就要突出安全工作的严肃性、管理者的权威性和落地有声的果断性。因此,要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加强把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纳入安全工作惯例。 1. 要建立全员性的安全监督 网络 ,人人成为安全工作的监督员。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和治理整顿,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扎实工作、超前防范,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定期 组织安排各类安全大检查,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隐患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对安全工作搞得较差的单位要责成有关部门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安监部门的作用,要经常听取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对他们的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和监督,使他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尽职尽责。 (四)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完善安全生产奖罚机制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从各部门、各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考核管理办法,逐月考核和工资待遇挂钩,在考核中结果和过程必须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确实发挥作用。要完善奖罚机制,要突出重奖重罚的原则,要定期开展考核评比,通过奖罚机制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去搞好安全生产,达到降低事故频率,减少 经济 损失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因此建立和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是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保证 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企业的责任。一个企业也只有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三 浅议企业安全生产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性行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建筑企业也正按照市场的要求数量在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人员流动较大且人员素质参差补齐,施工条件多变,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等特点使得建筑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也提醒我们加强安全生产刻不容缓。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加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它不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得建筑行业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促进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建筑行业生产的商品是我们居民日常生活无法离开的,它们奠定了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是一个高危险、难防范的企业,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建筑行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甚至还有重大恶性事故发生,这些都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国正进行前所未有的基本建设,根据《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企业从业人数已达到了5136.29万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建筑行业的企业效益大部分来自施工现场,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十分不健全,使得建筑施工限产的安全系数一直不高,这些来自施工现场的诸多因素应经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建筑企业较差的安全管状况造成了企业生产速率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甚至影响工程周期和工程质量水平。这些不足应经严重阻碍了国家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损失。 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企业资质不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根据我国建设部公布的近年来的安全监督检查统计情况分析,我国的建筑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一些施工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观念都比较淡薄,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大部分态度消极或者认为安全生产及时被动应付上级检查,实际领导人把安全生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开会上,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落实。 2、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建筑企业缺乏基本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完善的制度。主要责任主体领导没有做好工作,责任未具体到个人,似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了漏洞。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专门资金投入不足,有的企业虽然有投入但是大部分被挪作他用,这样造成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设施不足以及人员防护用品质量不够甚至不配备防护用品,至于安全意外保险等措施更无从谈起。 4、安全生产教育缺乏。因为建筑行业的高劳动强度和生产生活条件,在我国从事建筑施工的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务工人员,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新工人在进入施工现场前,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和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相关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以便能保证安全生产,只有接受了教育并通过考核的才能正式上岗。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根部不进行这项工作,造成了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科学知识缺乏,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保护的意识的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较淡薄。 5、缺乏事故应急方案。一些企业没有在施工之前制定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处理不当,现场人员不能科学合理镇定的处理,使得发生的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的甚至会造成二次伤害。 6、安全监管人员水平低,排查不到位。虽然很多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来保证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但是这些人很多并没有国家要求的相关资质和知识水平,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过度重视安全帽没戴等小细节却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对策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在高度重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那么,建筑施工企业该从什么方面入手呢?首先,施工企业应该立足安全生产管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次,企业内部应该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各方面的损失。我认为,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企业是事故多发行业,但事实上很多的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护建筑施工工人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只要企业的政策和管理者能以这一根本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各级操作人员能从被动到主动的执行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那么很多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企业应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根据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各项目部下达安全生产木匾责任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计划、落实责任人和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3、夯实基础,强化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公路施工企业要以强化措施、落实培训、加大投入为抓手,有效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安全部署科学化,而是安全措施精细化。 4、制定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于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于责任人要实施惩罚,对于安全生产做的好的队伍要及时奖励,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是安全生产不再是空谈。 5、完善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体系和教育体系。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只有做好了在施工现场工作的人员的工作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施工的安全,为此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并且要结合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的现状,采取生动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要做到培训不间断,教育不间断和考核不间断的三不间断。 四、结论 建筑企业安全建设并不是一朝形成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是反复总结,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建筑企业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并保证其实施。施工企业要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目标化、标准化和多样化做起,努力打造“零”事故的平安企业,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1.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2. 安全论文范文6篇 3.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大全 4.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6篇(2) 5. 安全生产论文精彩范文 6. 安全生产监管论文范文3篇 7. 安全生产征文范文3篇 8. 安全论文范文600字3篇

《中国安全生产报》、《劳动保护》、《中国安全生产杂志》、《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中国安全生产》、《现代职业安全》、《安全生产与监督》等国家和地方安全报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