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talanta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talanta期刊投稿

talanta投稿是需要作者的邮箱的,但是不需要所有邮箱,投稿需要邮箱的目的是当你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可以发邮件通知你,所以只要把常用的邮箱告知即可。

talanta翻译是《塔兰塔》。“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4.162,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talanta投稿周期还是很长时间的,大概有的需要3个月。投稿以前已经了解过的,看起来人家的没那么长时间啊,不过我的这篇文章投的也真不是时候,投出去老外圣诞节放假, 现在又赶上咱们春节放假,肯定也耽误不少时间

talanta期刊投稿模板

Talanta《塔兰塔》 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2.09。

[1]责任者.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卷(16 ):页码. [2]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评价研究[J].煤矿机械,2008,卷(11):页码. [3]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财政监督[J].2008,卷(18):页码. [4]责任者.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J]. 铜业工程,2007,卷(1) :页码. [5]责任者.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国资,2007,卷(1):页码. [6]责任者.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卷(16):页码. [7]责任者.浅议集团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卷(8):页码. [8]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上海企业,2007,卷(8):页码. [9]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卷(20):页码. [10]责任者.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个小金库案例的评析(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福建:福建省会计学会,2007:起始页码. [11]孙永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3]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4]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福康,姚瑞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规范的参考文献,由于期刊文章的责任者和卷数你没有给出来,我只能做出标记,你自己完善一下,另外如果期刊只有期而没有卷数的,把卷字去掉即可.参看我的百度文档

只有一个数字的是起始页码,有的杂志则是前面一个数字,后面的可以省略和前面相同的数字,比如361-368就可以写成361-8,369-374可以写成369-74。

不同杂志的要求不一样的,这是和你所要投的杂志有关。

talanta期刊投稿格式

Talanta《塔兰塔》 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2.09。

[1]责任者.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卷(16 ):页码. [2]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评价研究[J].煤矿机械,2008,卷(11):页码. [3]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财政监督[J].2008,卷(18):页码. [4]责任者.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J]. 铜业工程,2007,卷(1) :页码. [5]责任者.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国资,2007,卷(1):页码. [6]责任者.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卷(16):页码. [7]责任者.浅议集团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卷(8):页码. [8]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上海企业,2007,卷(8):页码. [9]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卷(20):页码. [10]责任者.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个小金库案例的评析(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福建:福建省会计学会,2007:起始页码. [11]孙永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3]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4]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福康,姚瑞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规范的参考文献,由于期刊文章的责任者和卷数你没有给出来,我只能做出标记,你自己完善一下,另外如果期刊只有期而没有卷数的,把卷字去掉即可.参看我的百度文档

综述:talanta翻译是《塔兰塔》。“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2.09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期刊: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talanta投稿是需要作者的邮箱的,但是不需要所有邮箱,投稿需要邮箱的目的是当你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可以发邮件通知你,所以只要把常用的邮箱告知即可。

talanta翻译是《塔兰塔》。“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4.162,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talanta期刊投稿要求

talanta投稿是需要作者的邮箱的,但是不需要所有邮箱,投稿需要邮箱的目的是当你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可以发邮件通知你,所以只要把常用的邮箱告知即可。

talanta翻译是《塔兰塔》。“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4.162,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talanta投稿周期还是很长时间的,大概有的需要3个月。投稿以前已经了解过的,看起来人家的没那么长时间啊,不过我的这篇文章投的也真不是时候,投出去老外圣诞节放假, 现在又赶上咱们春节放假,肯定也耽误不少时间

综述:talanta翻译是《塔兰塔》。“Talanta”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为SCI收录核心刊源,目前其SCI影响因子为2.09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期刊: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在talanta上发表论文

李恒德在国际上最早进行铍单晶塑性形变研究并阐明了铍的脆性机制和本质。对中国核反应堆用铸管的轧制工艺和氢化物分布关系,核燃料微芯试制以及带电粒子束辐射效应的早期和中国的核材料教育事业都努力作出了贡献。他是中最早开拓离子束材料改性新领域的专家之一,在中国最早领导开展离子注入金属材料改性研究,并首先指导研制成具有特色的离子束界面混合的模拟程序。他主持参加了中国第一台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的研制并利用它开展了一系列单质膜和纳米多层膜研究。李恒德在中国首次利用溶胶沉淀法研制出UO2燃料微球,并利用带电粒子束研究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曾深入研究堆用锆合金包壳管中氢化物取向分布和轧制工艺及织构的关系,为在实际生产中防止锆管脆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控制基础。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在离子束材料改性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专著2本。1989年以来又领导开展了天然生物材料及结构仿生研究。曾获国家级或省部委级奖励四项,发表不同研究方向上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近百篇。 重要科技成果:1. 磷酸钙系生物矿物及其仿生制备,教育部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2002,360-02-10020168-01,冯庆玲。2. C-N膜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教育部科技成果,第二完成人,2002,360-02-10020167-02,冯庆玲。3. 固体薄膜中分形生长的研究,国家科技成果,第五完成人,1995,053274.4. 离子束材料相互作用:非晶化、准晶、分形及氮化物的形成,国家科委科技成果,第二完成人,1991,007099,柳百新。5. 载能离子束与金属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国家科委科技成果,第四完成人,1990,002785,柳百新。 发明专利成果:1. 用于骨修复的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2002,CN1338315,崔福斋,张伟,冯庆玲,李恒德,蔡强,第四发明人。2. 纳米相钙磷盐/胶原/高分子骨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2001,CN1325734,崔福斋,张曙明,廖素三,冯庆玲,李恒德,第五发明人。3. 离子注入方法改善钴铬薄膜的磁性,1989,CN1031440,柳百新,李健,李恒德,第三发明人。 期刊论文 A.核材料:1. Twinning in Beryllium, H.T. Lee(李恒德), 1952, Research in Progress, JOM,Feb., 1952.2. Deformation of Beryllium Single Crystals at 25 to 500ºC, 1956,H.T. Lee(李恒德), R.M. Brick, Trans, ASM, 48 (1956) 1103.3. Zr-4管加工工艺和氢化物取向分布研究,《李恒德科技活动生涯》:29-68,2001,科学出版社。4. A study of void swelling in electron radiated metals by HVEM, Zhuoyong Zhao, Jilu Fu, Jiguang Sun, Hengde Li , Proceeding 11th. Congress on Electron Microscopy, Kyoto, 1986.5. 核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986,李恒德;离子注入和材料的表面改性,李恒德,124,科学出版社,1986。B.离子束及材料相互作用及应用:1. Som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Metal Implantations, H.T. Li, P.S. Liu, S.C. Chang, H.C. Lu, H.H. Wang, K. Tao, J. of Nucl. Instr. Meth., 182/183, (1981) 915. 2nd IBMM Conference (1980).2. Some Practical Aspects of N+ Implantations Various Steels Related to Wearing, Kun Yu, Hengde Li, Xiaozhong Zhang, Jiahe Tian, Nuclear Instr. and Meth. 209/210, 1063-1070 (1983).3. Studies of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Prepared by Ion Beam-Assisted Deposition. Hengde Li , He Xiaoming, Bull. Mater. Sci., 17 (1994) 7, 1415 (India).4. 载能束对材料的表面改造作用,李恒德,新型材料与科学,科学出版社:133。5. Modification of Trib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Metals after N+ Implantation, Fuzhai Cui, Hengde Li, Xiaozhong Zhang, Nucl. Instru. & Meth. 209/210 (1983) 881.6. Reverse Sequence of Formation of Titanium Nitrides by Nitrogen Implantation, X. Zhou, H.K. Dong, H.D. Li, B.X. Liu, J. of Applied Phys., 63 (1988) 10: 4942.7. Formation of Noble-Metal Nitrides by N+ Implantation, X. Zhou, H.D. Li, B.X. Li, Nucl. Instr. & Methods, B39: 583.1989.8. Bonding 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DLC Films Synthesized by Dual-Ion-Beam Sputtering, Xiaoming He, Wenzhi Li, Hengde Li, Vacuum, 45 (1994) 9: 977.9. Hardness Measurement of Thin Films: Separation from Composite Hardness, J.L. He, W.Z. Li, H.D. Li, Appl. Phy. Lett., 69 (1996) 1402.10. Nano-indentation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of properties of nanosca on the TiC/Mo Multilayers deposited by 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 technique , Jing Wang, Wenzhi Li, Hengde Li, 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128-129 (2000) 161-165.C. 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1.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Biomineralized Bivalvia Shells, L.J. Huang, H.D. Li, MRS Symp. Proc., 174 (1990) 101.2. Observation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in the Growth of a Biomineralized Calcium Carbonate, L.J. Huang, H.D. Li , Biochemical and Biophys. Res. Communications, 176 (1991) 654.3. Micro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arly External Callus after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Human Long-bones, H.B. Wen, F.Z. Cui, Q.L. Feng, X.D. Zhu, H.D. Li, 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 114 (1995) 2: 115.4. Observation of Damage Morphologies in Nacre During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R.Z. Wang, H.B. Wen, F.Z. Cui, H.B. Zhang, H.D.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0 (1995) 9: 2299.5. Nacre, pearlite and Micro-assembly of Metal Carbide/Metal Multilayers, H.D. Li, F.Z. Cui, W.Z. Li, C.L. Ma, Q.L. Feng, 生体材料(日本, in English), 14 (1996) 1: 29.6. Comparison of Wear Resistance of Ion Implanted Surgical Ti6A14V with Other Alloys, Jianqiang Zhang, Xiaozhong Zhang, Zintang Guo, Hengde Li, MRS Symp. Proc. 55, (1986) 229.7.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Titanium with EDTA to Induce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of Hydroxyapatite, C.B. Mao, H.D. Li, F.Z. Cui, Q.L. Feng, C.L. Ma, J. Mater. Chem., 9 (1999) 2573.8. Oriented Growth of Phosphates on Polycrystalline Titanium in a Process Mimicking Biomineralization, C.B. Mao, F.Z. Cui, C.L. Ma, Q.L. Feng, H.T. Li, J. Crystal Growth, 206 (1999) 308.9. Crystal Orientation Regulation in Ostrich Eggshells, Q.L. Feng, X. Zhu, H.D. Li, T.N. Kim,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33 (2001).10. 生物与材料(第100次香山会议特邀报告),1999,李恒德,《科学前沿及未来》,第4卷,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D. 纳米材料及其它1.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Structured Material Based on Tin Oxide, Yude Wang, Chunlai Ma, Xiaodan Sun, Hengde Li,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49 (2001) 171-178.2. Meso-structured Tin Oxide as Sensitive Material for C2H5OH Sensor, Yude Wang, Chunlai Ma, Xiaodan Sun, Hengde Li,Talanta, 57(5),875-882, 2002.3.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s Synthesized in a Binary Water-ether Solvent System, Qiang Cai, Yi Geng, Xiang Zhao, Hengde Li,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108 (2008) 1-3: 123-135.4. Achievement of Thick Mesoporous TiO2 Crystalline Films by One-step dip-coating Approach. Wei Chen, Yi Geng, Xiaodan Sun, Qiang Cai, Hengde Li, D. Weng,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111(2008) 1-3: 219.5. Gel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Several Kinds of Particles Used in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Yi Geng,Xiaodan Sun, Qiang Cai, Yantao Shi, Hengde Li, Rare Metals. 25 (2006) 6, Suppl. 1, 201.6. Bio and Molecular Chemistry Pave New Areas for Material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Hengde Li, Journal of Material Education, 26 (2006) 1-2: 115-120.7. Patterning of Nano-structured Cuprous Oxide by Surfactant-assisted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Jia Li, Yu Shi, Qiang Cai ,Qianyao Sun, Hengde Li, Crystal Growth & Design, 8 (2008) 8: 2652-2659.8. Materials research in China, Lian Zhou, Hengde Li, Changxu Shi, Nature Materials, 7 (2008) 8: 603-605.9. 生物科学给材料科学发展带来的机遇,2002,李恒德,毛传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前沿》,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0. 李恒德,中国历史上的钢铁冶金技术,1951,李恒德,自然科学,17 (1951) 591。 专业著作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李恒德编写的专业著作共15部,最近情况如下: 专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上卷)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下卷)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上册)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下册)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上卷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下卷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上、下卷) 师昌绪,李恒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前沿 李恒德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辞典 李恒德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8月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辞典 李恒德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 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8,2008-F-214-2-01-R03,崔福斋。2. 高密度封装的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8,98-071,马莒生。3. 载能束材料科学的若干基础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998,98-070,柳百新。4. 离子束辅助沉积类金刚石等硬质膜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996,97-059,贺小明。5. 多功能离子束增强沉积实验装置,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1992,机-3-022-04,李文治。6. 多功能离子束增强沉积实验装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1992,91-03604,李文治。7. 固体薄膜中的分形生长,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1990,90-04505,柳百新。8. 钛板和钛镀层彩色画,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第六完成人,章开琏。 2009年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 Fellow终生会员”称号2000年获ISI Citation Classic Award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奖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可以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著名的短语Publish or perish。就是说,研究人员发表文章是硬道理,只有快速而持续在某些专业领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学术界占领高地,并且让自己走得更远。而无论大家如何评价学术论文发表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学术圈实质上的游戏规则一直没有太大改变:对研究人员来说发表论文是硬通货,是他们获得职位、争取资源、赢得荣誉的重要途经和手段。目前杂志数量爆发式增长,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自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给学术的评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于是乎评估人员只好依赖于期刊的质量指标来评定研究质量。比如汤普森的影响因子就是为了将这个复杂而微妙的判定简化为一个数字,当然这也是目前业内使用广泛的指标。理论上影响因子似乎是期刊所发表研究的质量,但这一假设目前却越来越受到质疑。学术圈的人都深切体会到一篇文章能否在某个期刊终发表出来,除了科学质量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我们一直在告诫学生,一篇稿件在写作风格上、突出重点上和表达上些微的差别就可能影响杂志的接收情况。那么,这究竟只是老道的论文作者的感觉,还是不同期刊上文章的表达真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呢?如果这些差别真的存在,那么是否就表明影响因子真的与科学质量以外的东西有关呢,而作者是否可以通过改善一些相对简单的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他们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会呢?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中,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们必须尽可能地发表更多的论文,也希望大限度地争取在好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Brady Neiles及其同事在近一期的Bulletin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撰文分析了不同影响因子期刊中发表的论文,他指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作者如果要让他们的稿件脱颖而出,改善写作的风格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而有力的科学写作手段也可看作是某种程度的推销和讲故事,作者必须找到如何创造性地讲故事并清晰地表达这些发现的重要性。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