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学初探》
摘 要: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作品中呈现的心理折射,分析文学和心理学的内在相互联系,探索在文学创作作中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和努力,深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控制人性刻画的方向和力度,打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心理折射;渗透;控制
通过文学作品窥探人性,领悟心理的奥妙是很多读者有过的体验;运用心理学的道理和法则构造文学作品的思想,丰富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情感,调整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也是很多作者有过的体验。文学心理学也渐渐走进了学术的视野,那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心理,如果将文学和心理学两门学问合二为一,如何将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结合,打造优秀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呢?笔者显出如下的浅见。
一、文学作品的心理折射
文学作品离不开描写人,也离不开描写心理。要探究文学心理学的奥妙,首先就要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心理的折射,下面选了唐诗宋词、一篇现代小说,两篇外国小说进行说明。
比较心理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由它可以带来压力、紧张、沮丧、嫉妒、兴奋等一系列的心理表现。崔颢曾在黄鹤楼作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这首诗时,写下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写惯了优美豪迈的诗歌的他竟然写下了这样四句平白的打油诗,个中的心理变化是很值得推敲的。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当看到崔颢这首浑然一体、意境高妙的作品时,比较之下,他很想超越,但又无法一时超越,紧张之下,压力使其生出“拳打脚踢”的字眼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游遍山水,经历世事的他的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并没有出现后世越发普遍的“文人相轻”,所以他坦率承认“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赞美是极为含蓄的,“在上头”可以理解为在我之上,也可以理解为普通地刻在黄鹤楼的上面;“道不得”可以理解为因为比不上而道不得,又可以理解为因为我眼前有景,心中有诗,只是为了谦让和成全崔颢,所以就不道了。而李白又是好胜的,这种暂时的无法超越他一直记在心上。所以后来,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就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的结构,风格、形式都与《登黄鹤楼》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内容表达和意境刻画上,李白处处显示要与崔颢不同,甚至要胜于他。当然哪一首更为优胜实在是难以判断的,因为很多诗歌的艺术价值实际是后人的挖掘和添加。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时空和世界观是胜于李白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历史感怀和人生观的;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蕴又明显要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蕴要丰富、立体,情感也更为高远。或者李白正是要超越,正是要不同,而任何的诗歌都是不完美的,于是他的用心只能造成前句的落败和后句的优胜。当然,这些微妙的心理、具体的心理是不是与事实相符,那就无法去验证了。
自信和自卑的心理贯穿于人的一生,自信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自卑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所有事都做不到。在唐诗宋词中,家国、身心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等引发了无数词人诗人的自信和自卑,在字里行间,我们好像都能看见他们的神采和愁容。岳飞的《满江红》,就集中体现了自信和自卑。词是这样写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的开头是自信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也许正是八千里路的征战,也许正是三十而立的功名,让他有了这份让人敬畏的自信;然而秦亏的陷害,金兵的强大,将士的伤亡都让他心力交瘁,也许他已发现自己的白发了,虽然他用“莫等闲”来激励了自己和他人一番,但“白了少年头”,“犹未雪”,“何时灭”,这些都透露出自卑;不过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于是就有了后来振聋发聩的自信――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收拾旧山河。虽然他的理想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也足令后人学习他人性的光辉了。唐代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诗句中的自信可以话是绝领风骚,而自卑也可以话是酸透人心的。我们可以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感受诗仙的豪迈,也可以在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中感受他与普通人一样的伤感自卑。我们可以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中感受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在他后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句中感受他的顾影自怜。实际上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透露着一丝改变社会的无奈,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能做的事的一点自卑感吧。
以下的文字摘自郭敬明的《小时代3.0》:
北京崭新的T3航站楼里,此刻有两个带着巨大到可以遮掉他们三分之二脸的墨镜巨星,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以他们两个完全目不斜视的气势来判断,足以让所有人相信他们是两个时尚的瞎子,所有人纷纷一脸同情(并困惑)地闪避开来,让他们两个端着星巴克的绿色咖啡纸杯冲向安检口。没错,他们两个就是顾里和Neil两姐弟。他们用准确的对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女瞎子说:“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飞机场,非要把自己搞得像个灯笼!这种只能用惨烈来形容的土红色简直就是一种光污染!难道北京人还嫌自己平时被沙尘暴和汽车尾气吹得不够沧桑么!”
男瞎子说:“你可以让自己把这个颜色想象成卡地亚的盒子,也许会让你好受一些。”
女瞎子又说:“而且他们那几条环线修得简直就是有毛病,整个北京堵得跟什么一样,停车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多,我能够在车上化出一个完整的妆来!所以我非常困惑,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上班时间觉得没有精神,他们明明可以在来的路上睡到自然醒!” 男瞎子又说:“……算了,你想想他们的地铁……”
女瞎子继续说:“他们还有甲流!”
男瞎子补充道:“之前不是还闹过‘非典’么?”
……
――为什么他们两个没有在机场被北京人民当场打死至今也是一个谜。
上文中对墨镜明星、星巴克、所有人的同情(并困惑)的描写反映了作者一种内心阴影和地域记忆的折射,也预示着作者企图以平民视觉讨好读者的目的,更深层次也有一种大众叛逆心理和掩饰性的蔑视。
两人的对话内容从谈论北京机场的环境、北京的天气和堵车到流行性疾病,显示作者企图把握社会的最新脉络,讨好读者的目的,显示了他挑战权威的信心,但他的成长似乎充满了善良的爱,所以对于人物内心的一种分裂式的渲染有点不到位。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他早年也写过一本书《枯枝败叶》,被认为是《百年孤独》式的早期作品。从这两本小说中可以窥探一下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
以下是《枯枝败叶》的一段:我想到了瘦骨嶙峋、又干又瘪的雷薇卡太太。从衣着到眼神,她活像一个幽灵。她坐在电风扇前,纱窗在她脸上投下晦暗的阴影。火车在最后的弯道那里消失时,雷薇卡太太探着身子把脑袋伸向风扇。燠热的天气和胸中的积怨折磨着她。她心中的风车翼正如风扇的叶片一样飞快地旋转着(然而转的方向恰好相反)。她一生都被生活琐事紧紧缠住,只听她嘟嘟囔囔地说:“到处都有魔鬼捣乱。”说完,她不仅打了个冷战。
用心中的风车翼的相反方向旋转、在炎热的天气打冷战,将不如意归咎为魔鬼的捣乱来描写人物内心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敏感、善良和善于观察生活。
以下是《百年孤独》的一段:雷贝卡又开始吃土,她第一次这么做多半是出于好奇,以为讨厌的味道将是对付诱惑力的良药。实际上,她立刻就把泥土吐了出来。但她烦恼不堪,就继续自己的尝试,逐渐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癖好。她把土装在衣兜里,一面教女伴们最难的针脚,一面跟她们议论各种各样的男人,说是值不得为他们去大吃泥土和石灰,同时却怀着既愉快又痛苦的模糊感觉,悄悄地把一撮撮泥土吃掉了。
用吃泥土、谈论男人、教针脚、痛苦而愉快的感觉来形容人物内心的本质、疯狂、混乱和悲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精确体验、悲悯和智慧。
从两段都是描写人物内心冲突的文字所反映的作者心理变化,就是越发地成熟、越发的聪慧和慈悲。作者越来越能把握和捕捉复杂内心变化的细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作者会取得伟大的成功。
二、文学与心理的联系
瑞典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切文学的创作者都是怀着简单或复杂,稳定或变化的心理在创作文学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创作者的心理,阅读者的心理和普遍的人类心理(人性)。所以,文学与心理学其实是互相渗透,互相贯穿,互相作用,互相支持的学科关系,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就更为明显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学科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哲宏教授对文学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更开创性地在其博士方向增加了文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写了一系列心理学小说。
有趣的是,荣格作为心理学家,他认为作品中个人的东西越多,也就越不成其为艺术。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个人色彩在艺术中是一种局限甚至是―种罪孽。艺术创作和艺术效用的奥秘,只有回归到“神秘共享”的状态中才能发现,即回归到经验的这样一种高度,在这一高度上,人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整体生活着,个人的祸福无关紧要,只有整个人类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的和非个人性质的,但同时又丝毫不影响它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而按笔者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脱离创作者的心理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从上文的文学作品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或者它需要时间、阅历和智慧才能做到。普遍的人性需要有一种分裂式的强有力心理控制。如果文学作品中过多地呈现了创作者的心理,确实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扰。好像读先锋派的一些诗人的诗歌,一些明显针对阅读心理的热门小说都会有这种疑惑。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或者也是像金字塔型的,两者稳定在大众文化层,形成多面台体;两者拔尖在精英文化层,形成多棱椎体。对于文学和心理学互相影响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平视视界的理解和宽容,仰视视界的欣赏和共鸣。
三、现代文学如何与心理学结合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必须注意目的和使命的平衡,注意心理和技巧的平衡。如果说写作是很单纯的,也许会为很多人向往。但实际上,水看上去很单纯,但其实也有很多杂质。所以,笔者并不鼓励过分地单一强调目的或者使命,单一地追求心理本质或者写作技巧。
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的结合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持久力,写作经常会绕过自己的灵魂,如果在写作一部作品时,能不时停下来审视一下,看看其中明显或不明显的心理折射,会对下一步的写作有一个较好的领悟基础。但创作者的心理如果是比较敏感的,那又会很容易否定自己的写作和改变下一步的写作方向、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结果是写作会戛然而止或是一事无成。所以,控制力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上文中,李白审视过自己的诗歌,那会不会觉得羞愧而不再写诗呢,马尔克斯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高了很多而止步于艰苦的写作呢。现代文学创作中,笔者都遇到过刚提到的这种心理假设状况,所以笔者的写作也一直是兜兜转转的,面向大众而快速改变,遭遇挫折而朝秦暮楚,有所领悟而空虚无为,这些都是写作的双面刃。文学是一项事业,一步一台价地上,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融化和造化,一定能够在聪慧的创作者的努力下,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思履.唐诗宋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2] 郭敬明.小时代3.0:刺金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百年孤独[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1.
[4] 加西亚?马尔克斯,刘习良,笋季英.枯枝败叶[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
[5]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谢晓健.荣格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论文2000字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学初探》
摘 要: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作品中呈现的心理折射,分析文学和心理学的内在相互联系,探索在文学创作作中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和努力,深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控制人性刻画的方向和力度,打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心理折射;渗透;控制
通过文学作品窥探人性,领悟心理的奥妙是很多读者有过的体验;运用心理学的道理和法则构造文学作品的思想,丰富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情感,调整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也是很多作者有过的体验。文学心理学也渐渐走进了学术的视野,那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心理,如果将文学和心理学两门学问合二为一,如何将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结合,打造优秀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呢?笔者显出如下的浅见。
一、文学作品的心理折射
文学作品离不开描写人,也离不开描写心理。要探究文学心理学的奥妙,首先就要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心理的折射,下面选了唐诗宋词、一篇现代小说,两篇外国小说进行说明。
比较心理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由它可以带来压力、紧张、沮丧、嫉妒、兴奋等一系列的心理表现。崔颢曾在黄鹤楼作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这首诗时,写下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写惯了优美豪迈的诗歌的他竟然写下了这样四句平白的打油诗,个中的心理变化是很值得推敲的。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当看到崔颢这首浑然一体、意境高妙的作品时,比较之下,他很想超越,但又无法一时超越,紧张之下,压力使其生出“拳打脚踢”的字眼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游遍山水,经历世事的他的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并没有出现后世越发普遍的“文人相轻”,所以他坦率承认“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赞美是极为含蓄的,“在上头”可以理解为在我之上,也可以理解为普通地刻在黄鹤楼的上面;“道不得”可以理解为因为比不上而道不得,又可以理解为因为我眼前有景,心中有诗,只是为了谦让和成全崔颢,所以就不道了。而李白又是好胜的,这种暂时的无法超越他一直记在心上。所以后来,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就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的结构,风格、形式都与《登黄鹤楼》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内容表达和意境刻画上,李白处处显示要与崔颢不同,甚至要胜于他。当然哪一首更为优胜实在是难以判断的,因为很多诗歌的艺术价值实际是后人的挖掘和添加。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时空和世界观是胜于李白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历史感怀和人生观的;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蕴又明显要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蕴要丰富、立体,情感也更为高远。或者李白正是要超越,正是要不同,而任何的诗歌都是不完美的,于是他的用心只能造成前句的落败和后句的优胜。当然,这些微妙的心理、具体的心理是不是与事实相符,那就无法去验证了。
自信和自卑的心理贯穿于人的一生,自信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自卑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所有事都做不到。在唐诗宋词中,家国、身心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等引发了无数词人诗人的自信和自卑,在字里行间,我们好像都能看见他们的神采和愁容。岳飞的《满江红》,就集中体现了自信和自卑。词是这样写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的开头是自信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也许正是八千里路的征战,也许正是三十而立的功名,让他有了这份让人敬畏的自信;然而秦亏的陷害,金兵的强大,将士的伤亡都让他心力交瘁,也许他已发现自己的白发了,虽然他用“莫等闲”来激励了自己和他人一番,但“白了少年头”,“犹未雪”,“何时灭”,这些都透露出自卑;不过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于是就有了后来振聋发聩的自信――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收拾旧山河。虽然他的理想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也足令后人学习他人性的光辉了。唐代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诗句中的自信可以话是绝领风骚,而自卑也可以话是酸透人心的。我们可以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感受诗仙的豪迈,也可以在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中感受他与普通人一样的伤感自卑。我们可以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中感受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在他后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句中感受他的顾影自怜。实际上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透露着一丝改变社会的无奈,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能做的事的一点自卑感吧。
以下的文字摘自郭敬明的《小时代3.0》:
北京崭新的T3航站楼里,此刻有两个带着巨大到可以遮掉他们三分之二脸的墨镜巨星,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以他们两个完全目不斜视的气势来判断,足以让所有人相信他们是两个时尚的瞎子,所有人纷纷一脸同情(并困惑)地闪避开来,让他们两个端着星巴克的绿色咖啡纸杯冲向安检口。没错,他们两个就是顾里和Neil两姐弟。他们用准确的对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女瞎子说:“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飞机场,非要把自己搞得像个灯笼!这种只能用惨烈来形容的土红色简直就是一种光污染!难道北京人还嫌自己平时被沙尘暴和汽车尾气吹得不够沧桑么!”
男瞎子说:“你可以让自己把这个颜色想象成卡地亚的盒子,也许会让你好受一些。”
女瞎子又说:“而且他们那几条环线修得简直就是有毛病,整个北京堵得跟什么一样,停车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多,我能够在车上化出一个完整的妆来!所以我非常困惑,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上班时间觉得没有精神,他们明明可以在来的路上睡到自然醒!” 男瞎子又说:“……算了,你想想他们的地铁……”
女瞎子继续说:“他们还有甲流!”
男瞎子补充道:“之前不是还闹过‘非典’么?”
……
――为什么他们两个没有在机场被北京人民当场打死至今也是一个谜。
上文中对墨镜明星、星巴克、所有人的同情(并困惑)的描写反映了作者一种内心阴影和地域记忆的折射,也预示着作者企图以平民视觉讨好读者的目的,更深层次也有一种大众叛逆心理和掩饰性的蔑视。
两人的对话内容从谈论北京机场的环境、北京的天气和堵车到流行性疾病,显示作者企图把握社会的最新脉络,讨好读者的目的,显示了他挑战权威的信心,但他的成长似乎充满了善良的爱,所以对于人物内心的一种分裂式的渲染有点不到位。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他早年也写过一本书《枯枝败叶》,被认为是《百年孤独》式的早期作品。从这两本小说中可以窥探一下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
以下是《枯枝败叶》的一段:我想到了瘦骨嶙峋、又干又瘪的雷薇卡太太。从衣着到眼神,她活像一个幽灵。她坐在电风扇前,纱窗在她脸上投下晦暗的阴影。火车在最后的弯道那里消失时,雷薇卡太太探着身子把脑袋伸向风扇。燠热的天气和胸中的积怨折磨着她。她心中的风车翼正如风扇的叶片一样飞快地旋转着(然而转的方向恰好相反)。她一生都被生活琐事紧紧缠住,只听她嘟嘟囔囔地说:“到处都有魔鬼捣乱。”说完,她不仅打了个冷战。
用心中的风车翼的相反方向旋转、在炎热的天气打冷战,将不如意归咎为魔鬼的捣乱来描写人物内心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敏感、善良和善于观察生活。
以下是《百年孤独》的一段:雷贝卡又开始吃土,她第一次这么做多半是出于好奇,以为讨厌的味道将是对付诱惑力的良药。实际上,她立刻就把泥土吐了出来。但她烦恼不堪,就继续自己的尝试,逐渐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癖好。她把土装在衣兜里,一面教女伴们最难的针脚,一面跟她们议论各种各样的男人,说是值不得为他们去大吃泥土和石灰,同时却怀着既愉快又痛苦的模糊感觉,悄悄地把一撮撮泥土吃掉了。
用吃泥土、谈论男人、教针脚、痛苦而愉快的感觉来形容人物内心的本质、疯狂、混乱和悲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精确体验、悲悯和智慧。
从两段都是描写人物内心冲突的文字所反映的作者心理变化,就是越发地成熟、越发的聪慧和慈悲。作者越来越能把握和捕捉复杂内心变化的细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作者会取得伟大的成功。
二、文学与心理的联系
瑞典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切文学的创作者都是怀着简单或复杂,稳定或变化的心理在创作文学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创作者的心理,阅读者的心理和普遍的人类心理(人性)。所以,文学与心理学其实是互相渗透,互相贯穿,互相作用,互相支持的学科关系,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就更为明显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学科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哲宏教授对文学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更开创性地在其博士方向增加了文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写了一系列心理学小说。
有趣的是,荣格作为心理学家,他认为作品中个人的东西越多,也就越不成其为艺术。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个人色彩在艺术中是一种局限甚至是―种罪孽。艺术创作和艺术效用的奥秘,只有回归到“神秘共享”的状态中才能发现,即回归到经验的这样一种高度,在这一高度上,人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整体生活着,个人的祸福无关紧要,只有整个人类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的和非个人性质的,但同时又丝毫不影响它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而按笔者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脱离创作者的心理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从上文的文学作品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或者它需要时间、阅历和智慧才能做到。普遍的人性需要有一种分裂式的强有力心理控制。如果文学作品中过多地呈现了创作者的心理,确实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扰。好像读先锋派的一些诗人的诗歌,一些明显针对阅读心理的热门小说都会有这种疑惑。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或者也是像金字塔型的,两者稳定在大众文化层,形成多面台体;两者拔尖在精英文化层,形成多棱椎体。对于文学和心理学互相影响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平视视界的理解和宽容,仰视视界的欣赏和共鸣。
三、现代文学如何与心理学结合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必须注意目的和使命的平衡,注意心理和技巧的平衡。如果说写作是很单纯的,也许会为很多人向往。但实际上,水看上去很单纯,但其实也有很多杂质。所以,笔者并不鼓励过分地单一强调目的或者使命,单一地追求心理本质或者写作技巧。
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的结合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持久力,写作经常会绕过自己的灵魂,如果在写作一部作品时,能不时停下来审视一下,看看其中明显或不明显的心理折射,会对下一步的写作有一个较好的领悟基础。但创作者的心理如果是比较敏感的,那又会很容易否定自己的写作和改变下一步的写作方向、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结果是写作会戛然而止或是一事无成。所以,控制力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上文中,李白审视过自己的诗歌,那会不会觉得羞愧而不再写诗呢,马尔克斯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高了很多而止步于艰苦的写作呢。现代文学创作中,笔者都遇到过刚提到的这种心理假设状况,所以笔者的写作也一直是兜兜转转的,面向大众而快速改变,遭遇挫折而朝秦暮楚,有所领悟而空虚无为,这些都是写作的双面刃。文学是一项事业,一步一台价地上,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融化和造化,一定能够在聪慧的创作者的努力下,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思履.唐诗宋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2] 郭敬明.小时代3.0:刺金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百年孤独[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1.
[4] 加西亚?马尔克斯,刘习良,笋季英.枯枝败叶[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
[5]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谢晓健.荣格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论文2000字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是卡特尔。
一、卡特尔简介
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是20世纪初美国应用心理学先驱,是最早将心理学研究结果统计量化的心理学家,全世界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而纯属心理学的教授。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市,逝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卡斯市。
二、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
1、《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是1890年卡特尔发表于《心灵》杂志上。这篇论文首创了“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个术语,还由高尔顿加上了一篇附录表示支持。卡特尔所谓心理测验的含义很广,不单指智力测验,而是包括对人的一切能力的测验。
2、在该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又说:“心理测验若有一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增加不少。”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三、科特尔的主要贡献
卡特尔采用测验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个别差异,使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科学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推动的中心,也使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此外,他的兴趣在于编辑及出版,并且推动了许多科学社群与组织。
]郝老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心理方面的文章,出版《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等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在社会上及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心理测验与测量》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表的著名论文。
卡特尔(J.M.Catell),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测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890年在《心理》则之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文学中。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J.M.Cattell)占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与德国,师从冯特(W.Wundt)。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往来甚密,深受其影响。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区别: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在“动词”意义上使用。
心理测量着重在数量化方面,通常是采用数字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定量描述和确定的过程。实际上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总体而言,测验是一种工具,而测量则是制作和使用这种工具的过程。因此,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一些。心理测量的方法除了心理测验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观察、面谈、作品分析、个案研究等。
专著:《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论文:社会剧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郝滨,第二届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心理师的觉察力提高与加强自我支持》,郝滨,费俊峰,李建军,中国首届完型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催眠技能对心理师的自我支持》,郝滨,第21届IFP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
1.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 《心理学报》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2.中国临床心理学
面向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他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等)工作人员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是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3.心理学探新
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开展各应用领域的探索、创新和开发,推动我国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心...
感觉外文期刊多。中文的不知道。
自1995年至今接收发表文章90余篇,主要发表在SCI、SSCI、EI和中文《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神经解剖学》等核心检索期刊,其他中英文论文、国际和国内会议论文20篇以上。2010年发表文章⒈Zhang Xuemin *,Chang Liu,& Langlang Wang et al.,Effects of Violent and Non-violent Computer Video Games 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Aggression,Journal of Software,2010,5⑼,1014-1021.⒉Zhang Xuemin *,Yang Bin,& Li Yongna,Effect of Action Video Games on Players’ Cognition,Problem Solv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Simulation Training,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ICHL2010),6248,439-452.⒊ Shen Jiliang,Lin Chongde,Zhang Xuemin *,Zhao Xia,& Qingyun Niu,Knowledge Structu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Based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cus on Classroom Teaching,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ICHL2010),6248,137-148.⒋Li Yingdi,Zhang Xuemin*,Song Yan,& Feng Qing,Components and sequential changes i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induced by gaze orientation processing using a reflective attention cue paradigm,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0,5(xx),In Press.⒌李迎娣,张学民*,不同类型提示线索提示效应大小的比较,心理科学,2010,33⑶,627-630.⒍张学民*,申继亮,宋艳,牛青云,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特点和规律,2010,217⑴,51-56..⒎2009年发表文章 1、 Zhang,Xuemin*,Ming Yan,& Liao Yangang.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on a multiple-object tracking task,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9,109⑶,747-756.⒉ Song Yan,Sun Li,Wang You,Zhang Xuemin,Kang Jing,Ma Xiaoli,Yang Bin,Guan Yijie,Ding Yulong.The effect of short-term training on cardinal and oblique 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 An ERP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010,75,241-248⒊ Zhang,Xuemin*,Li Y N,Bai S Y,ZHeng Y Q.,Effect of Pre-cue and Post-cue on Compound Stimuli Global/Local Processing: An ERP Stud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4⑾,941-946.⒋ Zhang,Xuemin*,Bin Yang,et al,Learning from video game: A study of video game play on problem-solving,Lecture Not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5678,772–779,2009.⒌ 张学民*,刘冰,鲁学明,多目标追踪任务中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200,41⑽,922−931.⒍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心理学报,2009,41⑿,1228-1236 .⒎ 张学民*,李永娜,高原,视觉选择注意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2009-09 25⑸: 582-586.⒏ 廖彦罡,张学民*,葛春林,排球运动员观察运动情景图片的眼动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⑵,133-137⒐ 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国外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国内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外国教育研究,2009,36⑼,7-21.⒑ 张学民*,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思想理论教育,2009,12,20-25.
有啊,心检3.0,关于心理检测的,成均教育出品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15年研究:“八五”“九五”“十五”35名心理学专家:22名博士、13名硕士共35名心理学专家参与研究91所实验学校20000万学生:参与量表的标准化工作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技巧,供大家参考:一、投稿要对路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果刊物是社科类的期刊,那么你发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其次还要了解刊物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有双月刊、季刊、月刊……有的作者可能认为出版周期是小事,是编辑部的事情,跟我们投稿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想就打错特错了,出版周期越长说明文章见刊的时间越长,文章的录用率可能会更低一些,如果是评职称用的话,一定要参考一下出版周期,这决定了你的准备时间.再次,了解刊物的栏目.栏目决定了刊物的发文方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栏目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你在发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栏目去投稿了,比较有针对性.二、栏目是变动的,比如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大部分刊物会出建国的专栏,你可以根据这个栏目进行专项写稿.变动的栏目一般都在年初的时候再刊物上做一个预告,如果你有意向投稿,一定要去关注一下,避免写出来的稿件与刊物方向不符,导致退稿.最后,在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二、注意把握时机论文发表就像是新闻报道,越新的选题越近的时间越容易被录用.但是学术期刊毕竟不是"日报",就出版周期而言,滞后性太强,你投稿的时候还是一个热点,等到出刊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话题度了.三、注意格式要规范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如果每一篇文章格式都是乱的,极不方便编辑审稿,如此一来,被退稿也是很常见的.建议一定要规范格式,另外如果有基金一定要带上,提高录用率.当然,这些并不是投稿被录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看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四、适当控制字数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五、讲究投稿策略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1、壹心理
壹心理致力于打造一个心理学平台,聚集国内新锐心理学人,输出健康、科学的心理学价值。在心理学中发现趣味,分享美好;为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在线解决方案,为心理机构提供展示、推广及服务平台;用有趣、有爱、实用的表达方式为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个人提供有价值的心理学服务。
2、心理学之家
心理学之家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向职业的心理学者提供有关心理学科学和行业方面有价值的和权威的信息。
通过心理学之家给政策决策者、研究人员、行业从业人员、媒体以及大众社会提供信息并为探索怎样才能使心理科学及其应用在全国范围改善人们的生活、改进心理卫生条件并促进心理学相关科研与应用资讯的高效传播,以促进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3、力比多学院
力比多学院是由武汉华心赛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在线学习的APP。用户使用力比多学院APP,通过观看免费的心理学科普及科研视频,在线学习心理学考研辅导课程、在线题库的练习题等方式,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
4、中国心理人才网
中国心理人才网始建于2007年11月,是国内第一家亦是最大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招聘求职的网络服务平台。截止2012年11月30日,中国心理人才网已注册有36000多心理学专业人才会员,其中心理学硕士、博士、留学生数量超过7000多名。
5、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心理学会是由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组织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团体会员。
呵呵,发表论文期刊的话,你可以登陆CNKI的网站去看看,查询一下。看你要发在何种级别上了。有国家核心和省级的期刊。国家核心的话比较难发,而且审核周期长。比如:《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国心理卫生杂志》等这些都是国家核心期刊,CSCD或CSSCI或CSCI这一类的。省一级的话主要是结合教育学的比较多,审核周期相对较快,但是需要交纳一些审核版面费用吧。比如:《教育前沿(理论版)》、《新课程研究》等因为我是做教育心理的,所以可能对本领域内比较了解,但是对环境和心理学所交叉的就不太了解了,呵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