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电梯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

电梯论文发表期刊

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篇二 电梯PLC控制系统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电梯;PLC控制系统;程逻辑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梯是上下运输代步工具,而且在运行期间频繁的启动和停止,而电梯的负载量也有着显著的变化、在运行期间的转换。在无负载运行时,电梯的电机的负载降低到最少,而且可能出现自发电状态。当电梯在超出负载能力运行的时候,电梯电机的负载提升到最大,这个时候出现电动状态,这时候的电梯电机要求在正、反转,电动、发电运行。 一、电梯发展及控制 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出行运输设备,在高层建筑和重要机构电梯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微机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快速的推进,现在的电梯逐渐变成机电一体化形势下的高效电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开发商在新型楼房建设上加强了各种住宅楼房的硬件设施,而家用电梯也迅速的走入市场。 任何类别的电梯,其运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之一是电梯要有确定的运行方向,因此所有用来确定电梯运行方向的控制环节简称为定向环节。在所有电梯的整体控制系统中,与电梯的自动开 关门控制环节一样,定向环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PLC实现乘客电梯的控制,关键是怎样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节约PLC的输入输出端口,降低设计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软件资源简化控制程序,缩短PLC的扫描周期,提高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另外控制程序应尽量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合于开发各种楼层的控制需求。 二、PLC控制系统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也可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替代了以往继电器控制装置,程逻辑控制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持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程逻辑控制器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现在的程逻辑控制器不再只能逻辑控制,在伺服控制、事后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程逻辑控制器是集成了继电器控制原理演变出现的,早期的程逻辑控制器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程逻辑控制器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程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程序从开始运行基础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程逻辑控制器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程逻辑控制器,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程逻辑控制器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和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程逻辑控制器使用另外一个中央处理器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器。 现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按钮控制(AZ、AS)、信号控制(XH)、集选控制(JX)、并联控制(BL)、梯群控制(QK)、微机控制(W)这几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始着手去判断区分它们呢?笔者觉得可以借鉴C语言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即“if(条件表达式)语句1else语句2”的表达方式写个“程序”来分析判断。集选类和非集选类(信号、按钮)的主要区别在于集选能实现无司机操纵,而按钮、信号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只能在有司机操纵下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判断方法就是看能不能实现无司机操纵:在轿内任意登记一个楼层,然后人出轿厢,过一会看电梯是否自动关门去到指定楼层,如果是,就是有司机操纵,可以判断属于集选类,反之属于非集选类。用C语言表达即为if(有司机操纵=1)集选类控制else非集选类控制。 三、电梯PLC控制系统 电梯是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外部指示信号以及电梯本身指示来完成的,而且每次指令发出的同时是不固定的, PLC控制系统是人与电机配合式的控制系统,在人发出控制之命令的同时,PLC控制系统会迅速做出存储命令,之后经过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后发出指令。PLC控制系统在得到实际指令后,决定电梯的走向,在通过向变频器下达指令,变频器在得到PLC控制系统的指令后在对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当电梯电机启动后,速度迅速增至最大,控制可靠的动作,在到达命令临界点的时候,PLC控制系统传递出停止指令,变频器收到指令后已预先的指令把速度降低到慢行状态。 PLC控制系统从出现以及实际应用到至今,改变了以往老式继电器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推进;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如今的PLC控制系统在处理模拟量、数据计算、人机接口和组网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大提高,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梯控制系统采用PCL及程逻辑控制主板为基础。电梯的群控技术有集选控制和随机逻辑控制。电梯其运行性能、安全性能、乘坐舒适感、节能方面等均有一定的发展。为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所有的电梯都应该配备具有电梯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必须对电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控制运行要全面认识和掌握,才能做到对电梯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具有PLC控制系统的电梯必然是未来电梯也得主流趋势,在制造与实际应用方面充分的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而且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口高密度城市,民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子文,骆建华.电梯PLC控制策略及其程序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6(07). [2]黄轶,王丽莉,张智勇.基于SIMADYND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PLC改造[J].微计算机信息,2006(16). [3]叶予光,梁南丁.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4(06). 看了“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梯控制系统技术论文 2. 电梯技术论文 3. 电梯维修技术论文 4. 电梯职称论文发表 5. 电机及控制技术论文集

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题主是否想询问“电梯论文可以发哪些核心期刊”吗?中国电梯。该杂志是中国电梯协会会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主办。该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机械式停车场设备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学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行业管理、营销、资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电梯行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拓服务。

省级电梯类期刊

关于省级期刊分享如下:省级论文期刊,是指隶属省级级行政部门管理的期刊,即省级期刊。本文推荐几本。

省级期刊有《现代教育科学》、《中小学电教》、《华章》、《广西教育》、《语文天地》、《文理导航》、《都市家教》、《考试与评价》、《吉林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内蒙古教育》、《文教资料》、《时代教育》、《天津教育》等。

省级期刊是相对于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而言的,是三大期刊级别之一,学术界以及职称评审机构把期刊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

省级机构主办是省级期刊,国家级机构主办的刊物是国家级期刊,而影响因子和权威性很高,入选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的是核心期刊。

由于利益的驱使,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假刊,无论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都必须是正规期刊,对于职称评定才会有效,正规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必须有备案,必须要有国际刊号也就是ISSN号,和国内统一刊号也就是CN刊号。

题主是否想询问“电梯论文可以发哪些核心期刊”吗?中国电梯。该杂志是中国电梯协会会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主办。该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机械式停车场设备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学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行业管理、营销、资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电梯行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拓服务。

电梯论文发表

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篇二 电梯PLC控制系统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电梯;PLC控制系统;程逻辑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梯是上下运输代步工具,而且在运行期间频繁的启动和停止,而电梯的负载量也有着显著的变化、在运行期间的转换。在无负载运行时,电梯的电机的负载降低到最少,而且可能出现自发电状态。当电梯在超出负载能力运行的时候,电梯电机的负载提升到最大,这个时候出现电动状态,这时候的电梯电机要求在正、反转,电动、发电运行。 一、电梯发展及控制 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出行运输设备,在高层建筑和重要机构电梯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微机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快速的推进,现在的电梯逐渐变成机电一体化形势下的高效电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开发商在新型楼房建设上加强了各种住宅楼房的硬件设施,而家用电梯也迅速的走入市场。 任何类别的电梯,其运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之一是电梯要有确定的运行方向,因此所有用来确定电梯运行方向的控制环节简称为定向环节。在所有电梯的整体控制系统中,与电梯的自动开 关门控制环节一样,定向环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PLC实现乘客电梯的控制,关键是怎样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节约PLC的输入输出端口,降低设计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软件资源简化控制程序,缩短PLC的扫描周期,提高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另外控制程序应尽量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合于开发各种楼层的控制需求。 二、PLC控制系统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也可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替代了以往继电器控制装置,程逻辑控制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持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程逻辑控制器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现在的程逻辑控制器不再只能逻辑控制,在伺服控制、事后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程逻辑控制器是集成了继电器控制原理演变出现的,早期的程逻辑控制器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程逻辑控制器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程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程序从开始运行基础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程逻辑控制器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程逻辑控制器,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程逻辑控制器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和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程逻辑控制器使用另外一个中央处理器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器。 现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按钮控制(AZ、AS)、信号控制(XH)、集选控制(JX)、并联控制(BL)、梯群控制(QK)、微机控制(W)这几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始着手去判断区分它们呢?笔者觉得可以借鉴C语言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即“if(条件表达式)语句1else语句2”的表达方式写个“程序”来分析判断。集选类和非集选类(信号、按钮)的主要区别在于集选能实现无司机操纵,而按钮、信号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只能在有司机操纵下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判断方法就是看能不能实现无司机操纵:在轿内任意登记一个楼层,然后人出轿厢,过一会看电梯是否自动关门去到指定楼层,如果是,就是有司机操纵,可以判断属于集选类,反之属于非集选类。用C语言表达即为if(有司机操纵=1)集选类控制else非集选类控制。 三、电梯PLC控制系统 电梯是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外部指示信号以及电梯本身指示来完成的,而且每次指令发出的同时是不固定的, PLC控制系统是人与电机配合式的控制系统,在人发出控制之命令的同时,PLC控制系统会迅速做出存储命令,之后经过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后发出指令。PLC控制系统在得到实际指令后,决定电梯的走向,在通过向变频器下达指令,变频器在得到PLC控制系统的指令后在对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当电梯电机启动后,速度迅速增至最大,控制可靠的动作,在到达命令临界点的时候,PLC控制系统传递出停止指令,变频器收到指令后已预先的指令把速度降低到慢行状态。 PLC控制系统从出现以及实际应用到至今,改变了以往老式继电器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推进;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如今的PLC控制系统在处理模拟量、数据计算、人机接口和组网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大提高,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梯控制系统采用PCL及程逻辑控制主板为基础。电梯的群控技术有集选控制和随机逻辑控制。电梯其运行性能、安全性能、乘坐舒适感、节能方面等均有一定的发展。为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所有的电梯都应该配备具有电梯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必须对电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控制运行要全面认识和掌握,才能做到对电梯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具有PLC控制系统的电梯必然是未来电梯也得主流趋势,在制造与实际应用方面充分的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而且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口高密度城市,民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子文,骆建华.电梯PLC控制策略及其程序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6(07). [2]黄轶,王丽莉,张智勇.基于SIMADYND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PLC改造[J].微计算机信息,2006(16). [3]叶予光,梁南丁.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4(06). 看了“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梯控制系统技术论文 2. 电梯技术论文 3. 电梯维修技术论文 4. 电梯职称论文发表 5. 电机及控制技术论文集

PLC在电梯集选控制中的应用电梯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接线复杂,维修不便,难以满足现代电梯的控制要求,可编程控制器(PLC)能较好地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多用PLC来实现电梯的控制。在设计中首先介绍了PLC及电梯的概况,分析了电梯控制系统的要求,绘出了系统的框图,选择了三菱公司的FX2—80MR型的PLC,设计出了电梯各个部分的控制梯形图,并简要地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较好地实现了电梯集选控制的功能。可编程控制器(PLC)电梯集选控制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梯也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现代社会,电梯已像汽车、轮船一样,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早期的电梯采用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但由于电梯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使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的接线复杂,可能使用成百上千的各式各样的继电器,由很多导线用复杂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如果某个继电器损坏或者触点接触不良,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查找和排除故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较低。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编程软件易学易懂的梯形图语言、控制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等特点,现在的电梯控制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由于电梯的运行是根据楼层和轿厢的呼叫信号、行程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楼层和轿厢的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系统采用集选控制方式。这种电梯具有高度自动控制功能,可进行有/无司机驾驶,除了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轿厢命令登记,厅外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动掌握停站时间,自动应召服务,自动换向应答反向的厅外召唤等功能,能够将厅门外上下召唤信号、轿厢内的选层信号及各种专用信号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后,自动决定轿厢运行的各种状态。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崭新产品。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可编程控制器做了如下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使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可编程控制器采用易为工厂电气人员掌握的梯形图编程语言,能够实现对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还具有数学运算、数据处理、运动控制、模拟量PID控制,联网通信等功能。尤其是微处理器应用与可编程控制器后,因其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便宜,使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增强、工作速度加快、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成本下降。1.2PLC的特点(1)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 编程方法简单易学,使用方便(3) 功能完善,应用灵活(4) 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5)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6) 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7) 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1.3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编程器、电源组成。如图所示:CPU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者控制器,它主要由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输入输出模块(I/0)模块是联系外部现场和CPU模块的桥梁。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等执行器和其他的外部负载。可编程控制器有运行(RUN)和停止(STOP)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在运行状态,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控制器停机或者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除了执行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控制器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可编程控制器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几乎是同时完成的。在内部处理阶段,可编程控制器检查CPU模块内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将监控器复位,以及完成一些别的内部工作。在通信服务阶段,可编程控制器与别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当可编程控制器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执行以上的操作。处于运行状态时,还要执行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输出处理等阶段。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存储器中,设置了一片区域用来存放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状态,它们分别称为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积存器。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中别的编程元件也有对应的映像存储区,它们统称为元件映像寄存器。在输入处理阶段,可编程控制器把所有外部输入电路的接通/断开(ON/OFF)状态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在程序执行阶段,即使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状态也不会随之而变,输入信号变化了的状态只能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被读入。在输出处理阶段,CPU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0/1状态传送到输出锁存器。梯形图中某一输出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对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为“1”状态。信号经输出模块隔离和功率放大后,继电器型输出模块中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使外部负载通电工作。

题主是否想询问“电梯论文可以发哪些核心期刊”吗?中国电梯。该杂志是中国电梯协会会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主办。该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机械式停车场设备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学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行业管理、营销、资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电梯行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拓服务。

电梯论文发表网

题主是否想询问“电梯论文可以发哪些核心期刊”吗?中国电梯。该杂志是中国电梯协会会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主办。该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机械式停车场设备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学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行业管理、营销、资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电梯行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拓服务。

你具体也没有说你的要求,以下给你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和内容,你可以作为参考,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10kV输电线接地故障仿真平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福佳商城1号楼电气照明设计 锦州6×200MW火电厂一期工程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微机无功补偿装置设计 60KV降压变电站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医疗呼叫系统设计 河东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10kV/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 范例: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电力系统中检测高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发现电气绝缘方面缺陷,介质损耗角的测量必不可少。介质损耗角是一项反映 高压电气设备 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介质损耗角的基本概念和其意义,简单分析了 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 的传统方法,详细介绍了测量介损角的数字测量方法——基波相位分离法。提出了一种非同步采样条件下采用基波相位分离法的补偿算法,即采用等时间间隔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同时对信号周期波动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基于该算法合理配置测量系统的硬件实现方案。采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研制开发的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VIEW,对其进行仿真和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增加较少运算量的同时提高了介质损耗角的测量精度。开发出的测量系统很好的实现了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角的在线检测,它突破了传统检测方法在数据处理、显示等方面的限制,并具备很高的智能度和性价比。 关键词:介质损耗角;虚拟仪器;labVIEW;非同步采样算法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easurement system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Abstract :It is indispensable to measure the dielectric loss angle in the process of measuring the working security of electric equipment and discovering the defect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in the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The dielectric lo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eflect the insulated property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 digital method called fundamental harmonic phase separation of 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is analyzed. An algorithm for fundamental harmonic phase separation under asynchronous sampling is gave tha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were sampled by equal time intervals and errors caused by the signal period fluctuation were compensated.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for a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lgorithm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is simulated and tested by 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 which is invented by NI co.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ests show that measuring system invented implement measurement of electric capacity equipment on line. It breaks the limit of handling and showing data in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which has higher intelligent ability and ratio between property and price. Key words: dielectric loss angle; virtual instruments; LabVIEW ; asynchronous sampling 1 绪论 1.1 电气设备的绝缘故障及其危害性 电气设备是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元件,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1]。无论是大型关键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还是小型设备如电力电容器、绝缘子等,一旦发生失效,必将引起局部甚至全部地区的停电。而导致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其绝缘性能的劣化。绝缘劣化有很多原因,不仅电应力可引起绝缘劣化,导致绝缘故障,而且机械力或热的作用,或者和电场的共同作用,最终也会发展为绝缘性故障。例如,变压器短路故障产生的巨大电磁力会引起绕组变形,使绝缘受损而导致发生匝间击穿;变压器内局部过热可导致油温上升,使绝缘过热而发生裂解,最后发展为放电性绝缘故障。鉴于绝缘故障在电力故障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电力运行部门历来十分重视电气设备的绝缘监督。 1.2 目前在线监测绝缘状况在国内外发展及趋势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先开发监测和诊断技术,成立了庞大的故障研究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即已使用可燃气体总量(TCG)检测装置,来测定变压器储油柜油面上的自由气体,以判断变压器的绝缘状态,但这种装置对潜伏性故障无能为力。针对这一局限性,日本等国研究使用气相色谱仪,在分析自由气体的同时,分析油中溶解气体,有利于发现早期故障。但其主要缺点是要取油样,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分析,试验时间长,故不能在线连续监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能使油中气体分离的高分子塑料渗透膜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在线连续监测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的在线监测技术发展也很快,特别是电容性设备绝缘监测和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线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省电力部门都研制了电容性设备的监测装置,主要监测电力设备的介质损耗、电容值、三相不平衡电流[2]。从国内外发展状况的总体来看,目前多数监测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今后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是: (1)多功能多参数的综合监测和诊断,即同时监测能反映其电气设备绝缘多个特征 参数。 (2)对电站或变电站的整个电气设备实行集中监测和诊断,形成一套完整的分布式 在线监测系统。 (3)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4)在不断积累监测数据和诊断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工神经 网络专家系统,实现绝缘诊断的自动化。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1 绪论………………………………………………………………….………..……..……..1 1.1 电气设备的绝缘故障及其危害性……………………………………………………. 1 1.2 在线监测绝缘状况在国内外的发展及趋势……………………………………………1 1.3 介质损耗及介质损耗角…………………………………………………………………2 1.3.1 介质损耗的概念…………………………………………………………………. 2 1.3.2 介质损耗的基本形式…………………………………………………………… .2 1.3.3介质损耗角………………………………………………………………………..2 1.4介质损耗检测的意义及其注意问题.…………………….……………………………3 2 虚拟仪器简介 5 2.1虚拟仪器概述…………………………………………………………………………...5 2.2 虚拟仪器的特点 5 2.3 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 6 2.4 虚拟仪器的分类……………………………………………………………………….6 2.5 虚拟仪器的应用 8 2.6 虚拟仪器技术的三个组成部分……………………………………………………….8 2.7 虚拟仪器技术的四大优势. ………………………………………………………….9 3 LABVIEW开发平台 11 3.1 LABVIEW 的发展 11 3.2 LABVIEW的结构 11 3.3 LabVIEW的优势……………………………………………………………………..13 4 介质损耗检测方法 15 4.1 电桥法 15 4.2 伏安法 16 4.3 自由轴法 17 4.4 相位差法 17 4.5 过零点电压比较法…………………………………………………………………..18 4.6 基波相位分离法……………………………………………………………………..19 4.7 介质损耗角的异频检测……………………………………………………………..20 5 基于基波相位分离法的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 21 6基于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的在线检测VI设计 23 6.1 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23 6.2 虚拟正弦电压、电流信号设计 24 6.3 波形采样和测量模块 27 6.4 公式运算模块 28 6.5 程序线路连接图 29 6.6介质损耗角的仿真测量 32 7 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的设计……………………………………….……………. 33 7.1 系统的总体结构……………………………………………………………………. 33 7.2 信号采集……………………………………………………………………………. 33 7.3 信号处理……………………………………………………………………………. 33 7.4信号传输与通信…………………………………………………………………….. 34 7.5数据分析与判断和数据显示………………………………………..……..…….. 34 结论………….……….……………………………………………………………….……..35 致谢………………………….………….…………………………………….……………..36 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1]王昌长,李福棋,高胜友.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6. [2]屠志健,张一尘.电气绝缘与过电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14. [3]叶逢春,丁晖.虚拟介质损耗角在线检测仪的研制[J].西北电力技术,2001,18(1):8-11. [4]M.A.akhmametev and S.M.Kazakov.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DIELECRIC CONTANT AND LOSS ANGLE OVERA CONTINUOUS PREQUENCY RANGE[J]. Izvestiya VUZ.Fizika.1969(5):15-20. [5]张宪起.虚拟仪器在自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通讯.2006,24(2):12-17. [6]白格平,杨文丽.高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测量方法分析[J].洛阳师专学报,1999,18(2):29-35. [7]马为民,吴维韩.电源谐波对介质损耗测量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7(1):12-17. [8]陈楷,胡志坚,王卉,张承学.介损角的非同步采样算法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2004,28(18):58-61. [9]王瑞明,董连文,曹庆文.电容型设备介损检测仪的设计[J].高压电器,2003,39(3) 42-44. [10]张宏群.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在线测试仪[J].仪器仪表用户,2003,10(4):21-22. [11]曹会国.基于虚拟仪器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37-138. [12]高育芳,张茂青.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网谐波测试系统[J].检验检测,2007,5(1):35-37. [13]钟凡亮,严国萍.LabVIEW平台下的测试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5(1):138-140. [14]侯跃谦,李慧,石玉祥.虚拟仪器在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4):29-31. 作者点评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基波相位分离法可以有效的消除直流分量和谐波分量的影响,得到基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 (2)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很好的解决了基波相位分离法对于被测信号必须是采样信号周期的整数倍的苛刻要求,在增加较少运算量的同时提高的测量精度。 (3)利用NI公司开发的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可以实现这个算法,不仅提高了仪器的智能化程度和测试性能,还方便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以上内容均摘自 因字数限制,只能给你复制这么多,其余的你自己去看吧,网址也都告诉你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这家网站的信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从这里下载的。祝你好运!!!!!!1

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篇二 电梯PLC控制系统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电梯;PLC控制系统;程逻辑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梯是上下运输代步工具,而且在运行期间频繁的启动和停止,而电梯的负载量也有着显著的变化、在运行期间的转换。在无负载运行时,电梯的电机的负载降低到最少,而且可能出现自发电状态。当电梯在超出负载能力运行的时候,电梯电机的负载提升到最大,这个时候出现电动状态,这时候的电梯电机要求在正、反转,电动、发电运行。 一、电梯发展及控制 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出行运输设备,在高层建筑和重要机构电梯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微机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快速的推进,现在的电梯逐渐变成机电一体化形势下的高效电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开发商在新型楼房建设上加强了各种住宅楼房的硬件设施,而家用电梯也迅速的走入市场。 任何类别的电梯,其运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之一是电梯要有确定的运行方向,因此所有用来确定电梯运行方向的控制环节简称为定向环节。在所有电梯的整体控制系统中,与电梯的自动开 关门控制环节一样,定向环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PLC实现乘客电梯的控制,关键是怎样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节约PLC的输入输出端口,降低设计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软件资源简化控制程序,缩短PLC的扫描周期,提高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另外控制程序应尽量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合于开发各种楼层的控制需求。 二、PLC控制系统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也可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替代了以往继电器控制装置,程逻辑控制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持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程逻辑控制器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现在的程逻辑控制器不再只能逻辑控制,在伺服控制、事后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程逻辑控制器是集成了继电器控制原理演变出现的,早期的程逻辑控制器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程逻辑控制器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程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程序从开始运行基础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程逻辑控制器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程逻辑控制器,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程逻辑控制器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和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程逻辑控制器使用另外一个中央处理器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器。 现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按钮控制(AZ、AS)、信号控制(XH)、集选控制(JX)、并联控制(BL)、梯群控制(QK)、微机控制(W)这几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始着手去判断区分它们呢?笔者觉得可以借鉴C语言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即“if(条件表达式)语句1else语句2”的表达方式写个“程序”来分析判断。集选类和非集选类(信号、按钮)的主要区别在于集选能实现无司机操纵,而按钮、信号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只能在有司机操纵下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判断方法就是看能不能实现无司机操纵:在轿内任意登记一个楼层,然后人出轿厢,过一会看电梯是否自动关门去到指定楼层,如果是,就是有司机操纵,可以判断属于集选类,反之属于非集选类。用C语言表达即为if(有司机操纵=1)集选类控制else非集选类控制。 三、电梯PLC控制系统 电梯是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外部指示信号以及电梯本身指示来完成的,而且每次指令发出的同时是不固定的, PLC控制系统是人与电机配合式的控制系统,在人发出控制之命令的同时,PLC控制系统会迅速做出存储命令,之后经过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后发出指令。PLC控制系统在得到实际指令后,决定电梯的走向,在通过向变频器下达指令,变频器在得到PLC控制系统的指令后在对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当电梯电机启动后,速度迅速增至最大,控制可靠的动作,在到达命令临界点的时候,PLC控制系统传递出停止指令,变频器收到指令后已预先的指令把速度降低到慢行状态。 PLC控制系统从出现以及实际应用到至今,改变了以往老式继电器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推进;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如今的PLC控制系统在处理模拟量、数据计算、人机接口和组网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大提高,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梯控制系统采用PCL及程逻辑控制主板为基础。电梯的群控技术有集选控制和随机逻辑控制。电梯其运行性能、安全性能、乘坐舒适感、节能方面等均有一定的发展。为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所有的电梯都应该配备具有电梯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必须对电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控制运行要全面认识和掌握,才能做到对电梯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具有PLC控制系统的电梯必然是未来电梯也得主流趋势,在制造与实际应用方面充分的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而且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口高密度城市,民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子文,骆建华.电梯PLC控制策略及其程序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6(07). [2]黄轶,王丽莉,张智勇.基于SIMADYND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PLC改造[J].微计算机信息,2006(16). [3]叶予光,梁南丁.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4(06). 看了“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梯控制系统技术论文 2. 电梯技术论文 3. 电梯维修技术论文 4. 电梯职称论文发表 5. 电机及控制技术论文集

电梯行业论文发表期刊

比较好解决,直接搜《机电专业工程师发表论文期刊》有很多内容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的。至于好,级别越高越好,但是也要根据你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

有本电气工程 你看行不行吧

《建筑机械化》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机械、建设机械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采购、使用、维修人士,占总读者的71%;工程建设机械的科研、生产、营销及管理人士,约占总读者的29%。《建筑机械化》杂志定期向以下单位定向赠阅发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全国建设机械用户委、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租赁分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各会员单位,并在重大行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期间大量分发派送。 建筑机械化发展历程1980年,时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化,推广科技成果,经原国家建工总局批准,一本以报道工程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于1980年10月创刊了。杂志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主办,至今经历了季刊——双月刊——月刊——双月刊——月刊的曲折发展过程,1984~1993年(总第14至103 期)为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会刊;1993年9月起(总第104期后)成为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的会刊,1999年度和2001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大事记”清楚地记录了杂志的发展历程。《建筑机械化》以报道机械化施工技术、建设机械设计研究、使用维修及行业动态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0年创刊以来,她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而成长,对推进我国建筑机械化事业,促进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连接工程建设机械生产企业和用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作为媒体也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国机械化施工和建机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建设部领导侯捷、叶如棠、干志坚、谭庆涟、周干峙、许溶烈等同志都曾为本刊题词,对杂志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从1981年在烟台组建第一届编委会起,到2001年召开六届一次编委会,共召开了11次编委会。历届编委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撰写稿件,贡献力量。创刊23年来,杂志内容不断丰富,报道容量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6月底,共编辑出版了165期,发表各类文章2988篇,平均每期18.1篇。传播技术信息 引导发展潮流《建筑机械化》与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机械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机械行业颇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自创刊之日起,《建筑机械化》杂志就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努力促进建筑机械化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开辟了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使用维修、科学管理、方针政策、用户之声、革新改造、试验检测以及动态信息等诸多栏目;文章中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具体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机械设计制造又有施工机械管用养修,既有专项施工技术的论证又有高新技术的探讨,既有国内的经验也有国外的信息。随着杂志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栏目不断调整和增减,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努力起到传播行业技术信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创刊初期,“加速发展建筑机械化”(1980年创刊号)、“建筑机械化要为改造和发展建筑业服务”(1981年3期)等文章对建筑机械化的定义、实施措施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建筑机械化的概念。1981年本刊最早报道了对住宅建筑开展机械化施工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又率先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成套技术,实践证明这些论点的提出和报道是及时的、基本正确的,对促进机械化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机械化》对许多重大工程的机械化施工作了报道,如“宝钢工程混凝土泵送施工”(1982年3期)、“深圳国贸大厦的机械化施工”(1985年3期)、“从国贸工程看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性”(1991年4期)、“东方广场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2000年6期)等文章,对组织机械化施工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对有代表性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进行了推广介绍,及时报道了滑模、爬模、混凝土泵送等新工艺及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地下连续墙、液压整体提升等新技术,如“大跨度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施工新工艺”(1983年2期)、 “上海大剧院钢屋架整体提升工程”(1997年3期)等文章,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速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杂志也真正体现了“化”的特点,为促进我国建筑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机械化》杂志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建筑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叶片的设计”(1984年2、3期)、“液压挖掘装载机作业装置设计研究”(1985年9、10期)、“塔机产品的组合设计与制造”(1991年2期)等文章为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重视产品发展战略研究”(1988年10期)、“我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发展”(2000年6期)、“透视中国装载机市场”(2003年2期)等文章指出了国内建筑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19届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上的塔式起重机”(1980年创刊号)、“意大利塔机概况”(1985年1期)、“第21届慕尼黑国际建筑设备和建材机械博览会”(1987年3、4期)、 “点击Bauma 2001博览会”(2001年4期)等文章及时介绍了国外建筑机械各个时期的最新发展,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借鉴。通过管用养修栏目,报道了建筑机械各种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维修工艺,并请专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同时从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对各个时期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刊登了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的文章,对提高我国施工企业设备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机械化》同时还是主办单位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对外的一个窗口,多年来及时报道了研究分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产品,多次发表分院科技人员的研究论文,扩大了分院在社会上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1986年第4期、1996年第 5期分别编辑出版了庆祝建筑机械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的专辑。发挥会刊特色 推动行业进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建筑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开拓了新的领域。《建筑机械化》正是诞生于此时,她经历并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发展。1984年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1991年改称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成立后,《建筑机械化》即成为该会会刊。杂志当时在宣传、研讨和交流我国机械化施工的经验,特别是对施工技术、建设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建筑机械制造厂家产品开发沟通信息、当好参谋;针对我国采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兴建的一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进行了报道和技术交流;积极宣传行业协会工作,在传递信息、宣传报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建筑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并逐步走上综合机械化的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成就完全证明创办《建筑机械化》并多年持续报道建筑机械化的重要历史意义,更加表明行业领导和科技人员对我国建筑机械化在认识上的提高(见1997年4期)。根据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起设立“电梯技术”专栏,5年间发表相关论文89篇,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发展,也为1990年分刊出《中国电梯》杂志奠定了基础。1989年10月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成立后, 为促进建设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建筑机械化》杂志1993年成为该用户委的会刊。杂志的报道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质量管理栏目,并加强了用户之声、产品厂商栏目;积极配合用户委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进行相关宣传;除了及时报道中国质协的有关精神和建机用户委的会议、活动之外,1990~2002年共15次报道用户委当年对建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的结果,既为用户选购优质产品起到推荐和参考作用,也使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的企业增强了信心,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用户满意企业的重点宣传报道,“用户的满意、柳工的方向”(2002年4期)、“追求卓越品质、实施满意服务”(2002年5期)以及“与时俱进励楚天”(2003年2期)等彩页报道展现了柳工、常林等知名企业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实践。以上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用户委会刊的特色。从表1《建筑机械化》历年发表文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关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达16%以上,面向设备基层用户的管用养修的文章数量约占 20.6%,有关反映建机产品质量的用户之声和质量管理的文章数量约占10%,向用户推荐优质产品的产品厂商栏目约占6.3%,这些文章均加强了制造厂商与用户间的信息沟通和产销合作。此外产品设计研究和综述讨论也是本刊的重点栏目,文章数量分别占23.6% 和6.4%,说明了建机制造厂商对杂志的重视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翻开创刊之初的几期《建筑机械化》杂志,可能难免有些面对“文物”的感觉。然后依次浏览历年的一二期杂志,除了感叹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主办单位和编辑人员倾注的大量努力和心血。如今的杂志从包装印刷等外貌上已经很难找到往昔的影子了。《建筑机械化》刚问世时,除了封面、封底双色胶版印刷外,全部由普通新闻纸铅印,是一本16K小册子。1985年封面改铜板纸彩色印刷,此后杂志的面貌不断更新,印刷质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工作也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自1992年第6期起告别铅印使用计算机排版,1999年起杂志全面改版扩版。进入新世纪后,杂志包装印刷更加精美,2002年杂志封面进行了CIS形象设计,刊名更加突出、醒目,并增加了彩页文章,增加了采编报道(本刊特稿栏目)。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杂志编辑出版过程充分重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1983年《建筑机械化》被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年被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正式入编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库(光盘版),以利于通过CNKI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向社会、行业提供服务;2000年正式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为此我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2000年第4期正式对入库的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识、结构、编排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实现了标准化,为本刊在国家级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了重要保证。2002年《建筑机械化》杂志网站正式开通,扩大了杂志宣传与交流的渠道。广告经营是《建筑机械化》杂志的主要经济来源,1984年研究所启动科研体制改革后编辑部实行经济承包,到1990年实行全承包,杂志的办刊经费已经完全自行解决。此后广告数量成倍增加,营业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发表广告幅数由1992年的63幅(彩色34幅、黑白29幅)增长到2002年的372幅(彩色266幅、黑白106幅),广告营业额也增加了近十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 1996年被河北省广告协会评为“重信誉创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20余年来,《建筑机械化》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进步,为促进建设机械与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对杂志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同心协力把杂志办得更好,为社会、行业、企业、用户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篇二 电梯PLC控制系统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电梯;PLC控制系统;程逻辑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梯是上下运输代步工具,而且在运行期间频繁的启动和停止,而电梯的负载量也有着显著的变化、在运行期间的转换。在无负载运行时,电梯的电机的负载降低到最少,而且可能出现自发电状态。当电梯在超出负载能力运行的时候,电梯电机的负载提升到最大,这个时候出现电动状态,这时候的电梯电机要求在正、反转,电动、发电运行。 一、电梯发展及控制 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出行运输设备,在高层建筑和重要机构电梯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微机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快速的推进,现在的电梯逐渐变成机电一体化形势下的高效电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开发商在新型楼房建设上加强了各种住宅楼房的硬件设施,而家用电梯也迅速的走入市场。 任何类别的电梯,其运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之一是电梯要有确定的运行方向,因此所有用来确定电梯运行方向的控制环节简称为定向环节。在所有电梯的整体控制系统中,与电梯的自动开 关门控制环节一样,定向环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PLC实现乘客电梯的控制,关键是怎样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节约PLC的输入输出端口,降低设计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软件资源简化控制程序,缩短PLC的扫描周期,提高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另外控制程序应尽量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合于开发各种楼层的控制需求。 二、PLC控制系统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也可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替代了以往继电器控制装置,程逻辑控制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持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程逻辑控制器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现在的程逻辑控制器不再只能逻辑控制,在伺服控制、事后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程逻辑控制器是集成了继电器控制原理演变出现的,早期的程逻辑控制器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程逻辑控制器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程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程序从开始运行基础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程逻辑控制器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程逻辑控制器,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程逻辑控制器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和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大型程逻辑控制器使用另外一个中央处理器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把计算结果送给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器。 现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按钮控制(AZ、AS)、信号控制(XH)、集选控制(JX)、并联控制(BL)、梯群控制(QK)、微机控制(W)这几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始着手去判断区分它们呢?笔者觉得可以借鉴C语言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即“if(条件表达式)语句1else语句2”的表达方式写个“程序”来分析判断。集选类和非集选类(信号、按钮)的主要区别在于集选能实现无司机操纵,而按钮、信号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只能在有司机操纵下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判断方法就是看能不能实现无司机操纵:在轿内任意登记一个楼层,然后人出轿厢,过一会看电梯是否自动关门去到指定楼层,如果是,就是有司机操纵,可以判断属于集选类,反之属于非集选类。用C语言表达即为if(有司机操纵=1)集选类控制else非集选类控制。 三、电梯PLC控制系统 电梯是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外部指示信号以及电梯本身指示来完成的,而且每次指令发出的同时是不固定的, PLC控制系统是人与电机配合式的控制系统,在人发出控制之命令的同时,PLC控制系统会迅速做出存储命令,之后经过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后发出指令。PLC控制系统在得到实际指令后,决定电梯的走向,在通过向变频器下达指令,变频器在得到PLC控制系统的指令后在对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当电梯电机启动后,速度迅速增至最大,控制可靠的动作,在到达命令临界点的时候,PLC控制系统传递出停止指令,变频器收到指令后已预先的指令把速度降低到慢行状态。 PLC控制系统从出现以及实际应用到至今,改变了以往老式继电器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推进;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如今的PLC控制系统在处理模拟量、数据计算、人机接口和组网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大提高,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梯控制系统采用PCL及程逻辑控制主板为基础。电梯的群控技术有集选控制和随机逻辑控制。电梯其运行性能、安全性能、乘坐舒适感、节能方面等均有一定的发展。为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所有的电梯都应该配备具有电梯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必须对电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控制运行要全面认识和掌握,才能做到对电梯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具有PLC控制系统的电梯必然是未来电梯也得主流趋势,在制造与实际应用方面充分的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而且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口高密度城市,民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也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而电梯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所以在电梯质量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含量,其中安全指数和稳定指数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子文,骆建华.电梯PLC控制策略及其程序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6(07). [2]黄轶,王丽莉,张智勇.基于SIMADYND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PLC改造[J].微计算机信息,2006(16). [3]叶予光,梁南丁.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4(06). 看了“电梯控制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梯控制系统技术论文 2. 电梯技术论文 3. 电梯维修技术论文 4. 电梯职称论文发表 5. 电机及控制技术论文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