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第一篇职称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第一篇职称论文发表时间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这个时间没有比较好的时候,平时有就可以发表,不要临时抱佛脚,那就太迟了。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如今评职称,基本中高级职称都需要发表职称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评职称论文发表时间,给大家参考。

【一】职称论文发表时间

一、职称论文发表期限长短不一,或者说有效期都不一样,主要是看两个职称等级之间的时间差。

我国职称评审文件中明确要求了,用来评中级职称的论文是不能再拿来评高级职称的。

比如说,2010年获得助理工程师,然后开始准备评中级职称,2015年评上中级工程师,然后开始准备高级工程师评审。

那2010年-2015年之间发表的论文只能用来评中级职称,这论文在评完中级职称后就无效了,不能再拿来留作评高级职称。

那这个论文是2011年发表的,那评职称的有效期就是4年,2013年发表的,有效期就是3年。

而2015年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后发表的论文,是可以用来评高级职称的。

二、具有时效性的职称论文容易过期。

有的人担心发表早了,会不会在评职称时时用不上,其实这个不用太过担心。

只要你的论文与要申报的职称等级要求的论文相符,且没有用来评过职称,那都是有效的。

需要担心的是,有时效性的论文

我们发表职称论文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时效性问题。

所以,我们发表论文时尽量选择时效性不强的选题。

三、数据库收录需要时间。

大多职称评审不仅要看到样刊,还需要数据库收录证明。

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时间,文章上网也需要时间,每个期刊基本都会被知网、万方、龙源等数据库收录,这个收录时间需要1-3个月。

有的单位需要数据收录证明,那在发表论文时一定要把数据库收录时间算进论文发表计划里。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58论文网建议大家发表论文提前一年的原因,尽量提前,不要拖后。

四、新旧刊物每年诞生停刊,核心期刊目录也在变化。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要注意一下刊物的变迁。

每年都有新刊物诞生,旧刊物停刊。

如果论文发表后评职称时刊物停刊了,论文就不能拿来评职称了。

还有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每四年变化一次,如果正好赶上目录变更的年份,千万要找一本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期刊发表,以防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剔除核心期刊目录而不能评职称。

【二】其实,论文的有效期,主要取决于职称评职的年限。

例如:论文是在拿到助工证后发表的,那,拿助工证的时间与到评中级职称年限这中间的时间段为论文的有效期,中级评副高、副高评正高,依此类推。

当您利用文章评完中级后,再评副高,此文章就不能再使用,需要发表新的`论文。

建议评职论文提前发表,因为,现在很多区域评审,不仅仅需要看到期刊,还需在权威数据库(万方、龙源、知网、维普)检索文章是否被收录,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时间,同样,文章上网也需要时间。

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数据,通常要在杂志出刊后的1-3个月内才会登录该期文章。

一般的登录过程是:杂志出刊后,杂志社向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递交光盘版的期刊数据,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会根据自身的更新速度将光盘数据录入系统。

因为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在1-3个月内才会登录完。

一般文章刊登发表后,3到5个月时间,文章才会被数据库全文收录。

所以,很多作者只考虑到文章刊登时间,而忽略了上网的时间。

因此翰林论文工作室建议大家,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打好提前量,论文发表在离评职称2-3年内比较好。

不过每个省市对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有所不同,具体还要是建议大家以当地的评审要求为准。

【三】职称论文的最佳准备时间

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知网、万方,龙源,数据的同时检查也逐渐成为了职称评审单位对“刊登作者学术成果”的刊物进行检测真伪的有效手段。

但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数据,通常要在杂志出刊后的1-3个月内才会登录该期文章。

所以,很多单位对职称评审中递交的期刊要求的时间提前了很多。

比如在17年上半年参加职称评审的,就有要求论文必须在16年12月份前发表,也有要求必须在17年4月份前发表。

其实都是在给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让录入时间,以便判断论文发表是否有效。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提前发表论文,才可以在职称评审中用得到。

而论文发表通常在投稿到出刊之间又需要1-3个月的时间。

比如现在投稿的文章,发表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份到年底12月份,这样发表的文章在明年的4月份的使用中就绝对没有问题。

而明年4月份的职称评审通知,通常是在当年出通知。

等作者收到通知再发表论文,通常就会错过了时间。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大家是评正高/副高,一般都要求发表在有一定分量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一般都会提前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已经把版面全部安排好(如现在是8月,很多核心期刊在现在8月就已经在安排明年2-3月的版面,有的甚至已经安排到明年6月及以后)所以,大家一定要早做准备。

综上,我们建议作者,如果是为职称发表论文,不妨至少提前半年以上投稿,提早做准备。

二、不同职称对职称论文的要求不同

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申请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自己投稿,这种情况一般耗时时间比较长,稿件处理慢,录用的机会也小;第二:直接找杂志社发表,稿件处理快,通过几率高,方便快捷!

三、选择合适的期刊

由于晋升和评定职称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故而许多单位都对职称论文投递的期刊有着一定的要求和规定,所以我们在选择职称论文期刊的时候应该注意:

1、发表论文的用途。

发表论文是晋升职称?年底单位考核?还是学术交流及扬名?如果是晋升职称,期刊的品质毫无疑问是选择因素的重中之重,随便的发表一个品质一般的期刊,对晋升职称没有任何帮助,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

2、期刊的办刊方向。

如果您写的是药学方面的文章,那当然不能发表在主打妇产科的杂志上。

所以杂志的办刊方向、栏目内容等要与您的文章相符合才是完美的。

3、不能一味的追求版面费低的杂志。

国内医学期刊8000多种,每个杂志的品质,受欢迎程度,晋升打分认可度都是不同的,版面费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建议作者根据自己的发表用途及经济实力,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杂志。

而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

4、杂志的最新刊期。

如果您晋升职称,必须赶在报材料之前拿到杂志,部分省份还要求晋升前一年就要发表见刊;如果您年底考核,自然要赶在年底之前见刊。

还要考量杂志邮寄的时间以及快递邮寄过程的各种意外因素,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询问杂志当前的刊期,确保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见刊。

最后,提醒各位作者朋友们,因为地域及单位的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评什么样的职称,需要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能一概而论。

在写作论文前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对于评职称的明文要求,选择期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篇职称论文发表

您要是自己投杂志社的话只需要把论文投过去等通知付版面费了,要是找中介发表,流程就是先把文章发来看一下能否发表,可以的话,就先付30%定金,中介给送审,出通知后确认后付余款。这时候付了余款,杂志社就会安排您的稿子到时候就等着出刊发表了。

我大部分都是找靠谱的出版媒介进行协助。不怕笑话,我是基层专技人员,很多时候找不到发表的办法,自己写的论文,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通过,但是有发行单位跟我联系,有些迟疑当中发了自己第一篇职称需要的论文。发论文,首先要找靠谱的公司,然后说明你要发几篇,怎么发,发表要求啥的。可以自己投稿,自己投稿就是要知道论文的基本格式,记一下参考文献,实在写不了或者想偷懒的时候,可以交给给你发表论文的公司,一般会收一点写作费用。文章准备好之后,拿去投稿检查重复率,通过之后拿到录用通知,等3-6个月左右,期刊就出来了。帮我发论文编辑说过要有校对和排版,时间虽然长了点,但是比较安心说起来就是找靠谱的公司,安排好发表时间。评职称真的是我们奋斗在基层的同志的一个机会了,真的不想因为一篇论文又耽误一年两年的,我都提前一年半年联系发表。最后给点进来看到我的回答的朋友们一个祝福,希望都能顺顺利利的通过职称评审。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职称论文发表规定有哪些呢?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1.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问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问和空问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有的评审对象戏言:“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3.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扫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职称论文发表规定,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问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总之,只要记住小编所列的发表规定,按要求进行操作,发表职称论文就不是什么难事。

1.现在发表学术论文一般要求作者交一定的版面费给杂志社,除非是知名专家和学者。 2..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找相关刊物,一般来说,中级职称发国家级或者省级专业刊物或者相关刊物就可以,国家级刊物所需的版面费比省级刊物贵不了多少。 3.注意判别刊物的真假,可以先去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或者中国记者网查询,然后去诸如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浏览网、龙源期刊网等查询。 4.严防论文!一定要去杂志社验证对方的身份。 ~~~~百度 欣启论文网 你可以查一下,具体的东西你可以问他,比较耐心,同时也祝你发表成功!

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时间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 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李政道三十一岁、杨振宁三十五岁、丁肇中四十岁、李远哲五十岁、朱棣文四十九岁、崔琦五十九岁.http://诺贝尔奖光耀百年

出版时间跟你发表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区分开来,我的经验告诉我,早点发表会好些

发表时间就是录用通知书上的时间,也是见刊的时间。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徐涛第一篇论文发表时间

1. 刘振华,袁也晴,萧云备,谢京,张晓威,郝一昌,李晶,徐涛*,王晓峰.脂质代谢异常影响阴茎海绵体平滑肌ATP合酶表达的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9):705-708.2. Hao YC, Yu LP, Li Q, Zhang XW, Zhao YP, He PY, Xu T*, Wang XF. Effects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on human corpus cavernosum smooth muscle cell cytoskeletal organisation.Andrologia.2013,Apr;45(2):78-85.(IF 1.546)3. 刘振华,谢京,萧云备,张晓威,袁也晴,赵永平,张国喜,徐涛*,王晓峰.CMTM2改善环磷酰胺致转基因小鼠模型生殖毒性作用并影响StAR蛋白的表达.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19(3):210-213.4. Chunfang Zhang, Ting Hai, Luping Yu, Shijun Liu, Qing Li, XiaoweiZhang, Tao Xu*, Xiao-feng Wang*. Assoc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risk of Overactive Bladder and other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Female Nurses of China.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3, 32:254-260.(IF 2.958)5. Zhenhua Liu, Yunbei Xiao, Yeqing Yuan, Xiaowei Zhang, Caipeng Qin, Jing Xie, Yichang Hao, Tao Xu*, Xiaofeng Wang. Effects of oleic acid on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an integrin-linked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in 786-O renal cell carcinoma cells. Oncol lett. 2013,5(4):1395-1399.(IF 0.108)6. Chunfang Zhang, Luping Yu,Tao Xu*,Yichang Hao,Xiaowei Zhang,Zhenhua Liu, Yunbei Xiao,Xiaofeng Wang,Qiang Zeng*.Association of Dyslipidemia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A 1:2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2013,8(3):e59796,1-5.(IF 4.092)7. 谢京,萧云备,刘振华,秦彩鹏,李荷楠,徐涛,王晓峰.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MTM家族的表达及意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2):123-125.8. 袁佳奇,徐涛,张晓威,王晓峰.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代谢异常及生活质量的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1):88-94.9. Hailiang Yan,Tao Xu*,Hongfeng Zhao,Kuo-Chieh Lee,Hoau-Yan Wang,Yan Zhang. Isoflurane Increases Neuronal Cell Death Vulnerability by Downregulating miR-214.PLOS ONE,2013,8(2):e55276,1-10.(IF 4.092,共同第一作者)10. 袁也晴,萧云备,刘振华,张晓威,徐涛*,王晓峰.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24(6):625-628.(综述)11. 刘振华,萧云备,张晓威,谢京,徐涛,王晓峰.CMTM2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其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6):483-486.12. 萧云备,李晶,张晓威,刘振华,郁卫东,乔正国,牛屹东,徐涛,王晓峰.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对前列腺癌侵袭行为的影响.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2):943-946.13. 于路平,郝一昌,安超,徐涛,王晓峰.儿童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08):2012,33(08):573-575.14. Yuan JQ, Xu T, Zhang XW, Yu LP, Li Q, Liu SJ, Huang XB, Wang XF.Metabolic syndrome and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in metabolic complications of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Chin Med J. 2012 Oct;125(20):3725-9. (IF 0.983)15. Ye Chen,Xiaowei Zhang,Xiaowei Hu,Yanqing Deng,Jie Chen,Sen Li,Chunfang Zhang,Jia Wang,Zhenhua Liu,Yichang Hao,Yunbei Xiao,Jiaqi Yuan,Tao Xu,Xiaofeng Wang.The Potential Role of a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Urology.2012,79(6):1385-1389.(IF 2.428)16. 萧云备,谢京,张国喜,李晶,郝一昌,张晓威,刘振华,徐涛,王晓峰.CMTM5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3):195-199.17. Zhang Guoxi, Bai Wenjun, Xu Tao, Wang Xiaofeng.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files in Chinese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1,124(4):514-518.(IF 0.983)18. 袁佳奇,张晓威,徐涛,王晓峰.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异常.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4),468-472. (综述)19. 袁佳奇, 徐涛,张晓威,王晓峰.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睾丸恶变一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5),587-588.20. 安超,徐涛,王晓峰.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5),582-586.(综述)21. 李松珊,李晶,徐涛,王晓峰.雄激素与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205-209.22. 萧云备,乔正国,张晓威,刘振华,谢京,郝一昌,郁卫东,徐涛,王晓峰.新跨膜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4):496-499.23. 邓燕青,张春芳,李晓丹,王佳,耿紫娴,张晓威,徐涛,王晓峰.视觉模拟版IPSS评分表的应用评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10),691-694.24. 郝一昌,李清,何培英,徐涛,白文俊,王晓峰.siRNA敲减整合素连接酶影响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10),704-707.25. 陈晔,邓燕青,陈捷,李森,张春芳,王佳,徐涛,王晓峰.自我管理干预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9),643-646.26. 刘振华,徐涛,萧云备,张晓威,赵永平,王晓峰.组织芯片技术检测CMTM2在人睾丸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中国男科学杂志,2011,25(3),3-6.27. 萧云备,张晓威,牛屹东,徐涛.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科学,2010,27(6),55-58.28. Xiaowei Zhang,Jian Zhang,Jie Chen,Chunfang Zhang,Qing Li,Tao Xu,Xiaofeng Wang.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Nocturia and Nocturia-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Urol Int,2011;86:173-178.(IF 0.902)29. 张韬,徐涛,张小明,周冰莹.右肾囊性癌伴双下腔静脉一例.中华外科杂志,2010,12(4):1898.30. 刘士军,张晓威,张健,陈捷,张春芳,李清,徐涛,王晓峰.北京地区人群夜尿患病率风险因素及相关生活质量调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09):632-635.31. 李涛,王丹蕾,王兵,梁公文,李媛,张华,徐涛,刘玉兰.某三甲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及经验.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04):278-279.32. 胡卫国,王晓峰,徐涛,李建兴,陈亮,于澄钒,黄晓波. 纳米细菌大鼠肾结石模型初步建立及成石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4): 433-435.33. 徐涛,李晶,萧云备,刘振华,李清,王晓峰. CMTM5通过下调HER2抑制前列腺癌的肿瘤行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4):386-390.34. 李清,徐涛,何培英,郝一昌,王晓峰.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裸鼠前列腺癌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4):374-380.35. 海艇,徐涛,王晓峰.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在器官移植中的保护作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0,7(6),552-556.(综述)36. 刘振华,张晓威,徐涛,王晓峰.CMTM2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0,7(2):173-175.37. Xu Tao,Zhang Xiaowei,Qu Xing-ke, Ye Hai-yun, Huang Xiao-bo, Zhang Xiao-peng,Hou Shu-kun and Wang Xiao-feng.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B Vitamin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ournal of Urology,2008,179(3):1190-1194.(IF 4.053)38. Xu Tao, Haering C, Lau CK, Obed A, Ma J, Doenecke A, Scherer MN, Schnitzbauer AA, Fan ST, Schlitt HJ, Tsui TY.Targeting of interleukin-10 is superior to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 with human immunoglobulin G(1)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allograft deteriorat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J Gene Med.2008,10:1315-1323.(IF 3.544)39. 李清,白文俊,徐涛,王晓峰.藻酸双酯钠所致阴茎异常勃起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国性科学.2009,18(11),9-11.40. 李清,徐涛,王晓峰.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机制.中华肿瘤杂志,2009,31(12):904-907.41. 邹咏心,耿紫娴,王佳,徐涛.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9):971-973.42. 徐涛,张晓鹏,王晓峰.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3):263-268.43. 李清,白文俊,徐涛,许克新,王晓峰.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5),53-56.44. 张健,王晓峰,徐涛.夜尿与生活质量.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7):744-746.45. 杨力,李建国,张万蕾,何宝华,徐涛,李清.BALB/c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种植模型的超声应用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3):266-268.46. 秦峰,徐涛,王晓峰.肾上腺素α1受体亚型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2):148-152.47. 郝一昌,何培英,徐涛,王晓峰.整合素连接激酶与肿瘤.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9,6(2):177-180.48. 杨力,张万蕾,何宝华,徐涛,李建国.高频超声监测裸鼠前列腺原位种植肿瘤模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2),188-190.49. 梁公文,王兵,张华,徐涛,李佳,荆珊,王丹蕾,李媛,刘玉兰.基于线性视觉模拟标尺的评审方法在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中的应用及其对照分析.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21(6),343-344.50. 李清,徐涛,郝一昌,马丽萍,王晓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癌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6),481-483.51. 徐涛,王晓峰,黄晓波,白文俊,侯树坤,朱积川.前列腺癌合并膀胱癌4例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1):34-35.52. 李清,徐涛,白文俊,许克新,王晓峰.青少年男性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临床医学.2008,15(6),856-857.53. 何保华,徐涛,张万蕾,杨力,李清,王晓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裸鼠前列腺种植肿瘤中的应用.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27-30.54. 李清,徐涛,许克新,何培英,王晓峰.血红素加氧酶-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4):298-302.55. 徐涛,王晓峰,黄晓波等.盆腔脂肪增多症两例兄弟患者报道及文献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4):355-360.56. 王晓峰,徐涛.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临床外科杂志,2007,15(2):89-91.57. 张晓鹏,徐涛,刘丽丽,白文俊,王晓峰.转移体内迟发过敏反应检测法改进及对心脏移植大鼠免疫状态的评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s33-38.58. 陈育红,王书杰,贾晋松,徐涛,江滨.重组活化Ⅶ因子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一例.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59. 徐涛,张小东,王晓峰,黄晓波,张晓鹏,侯树坤.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充盈性膀胱测压参数的重测信度评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5):304-306.60. 徐涛,王晓峰,曲星珂,叶海云,张晓鹏,黄晓波,侯树坤.诱导HO-1表达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0):1093-1098.61. 邓燕青,徐涛,祖丽安,李银雪,张海燕,王晓峰,王佳,赵雪丽.肾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专用量表的制订及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12(21):7-10.62. 徐涛,王晓峰,曲星珂,叶海云,黄晓波,张晓鹏,侯树坤.B族维生素在肾移植受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内皮功能异常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4):940-943.63. 徐涛,王晓峰,董霄松,曲星珂,叶海云,黄晓波,韩芳,侯树坤.肾移植后重症肺炎17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72-674.64. 郭长勇,王晓峰,许克新,董建强,黄晓波,刘士军,徐涛,叶海云.多沙唑嗪对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3):273-277.65. 叶海云,杨波,曲星珂,徐涛,黄晓波,王晓峰.SARS 和肾移植患者大剂量应用激素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比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988-989.66. Xu Tao,Wang Xiaofeng,Hou Shukun,et al.Study of PSA,PSMA and hK2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64-168.67. 徐涛,王晓峰,黄晓波,张小东,曲星珂,叶海云.前列腺癌患者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4例报告.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222.68. Xu Tao,Chen Xi,Wang Xiaofeng,Huang Xiaobo,Qu Xing ke,Ye Haiyun,Zhang Xiaodong,Hou Shukun,Zhu Jichuan.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in monitoring of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rats,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117(10):1552-1557.(IF 0.561)69. 徐涛,张小东,王晓峰,侯树坤,朱积川,黄晓波,单诗山.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诊断中的价值.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5):331-333.70. 徐涛,王晓峰,曲星珂等.应用电子顺磁技术研究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一氧化氮水平及变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1):742-745.71. Tsui TY, Wu X, Lau CK, Ho DW, Xu T, Siu YT, Fan ST.Prevention of chronic deterioration of heart allograft by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mediated heme oxygenase-1 gene transfer.Circulation,2003, 107(20):2623-9.(IF 11.164)72. 黄晓波,曹成,徐涛,高健,王晓峰.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9):617-619.73. 黄晓波,王晓峰,徐涛,曹成.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3):177.74. 徐涛,张小东,王晓峰,侯树坤,朱积川,黄晓波.经直肠超声检查指标预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疗效的价值.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5):324-326.75. Xu Tao,Wang Xiaofeng,Hou Shukun,et al.Effect of castration on risk factors for arteriosclerosis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115(9):1336-1340.(IF 0.182)76. 曲星珂,侯树坤,王晓峰,顾永鹏,徐涛.9例女性尿瘘的病因及治疗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2,3(1):42-44.77. 张小东,徐涛,王晓峰,侯树坤,朱积川.前列腺假定圆面积比在评价膀胱出口梗阻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5):273-275.78. 张小东,刘大为,徐涛,张波,王晓峰,朱积川,侯树坤.家族性睾丸肿瘤(附二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38-39.79. 侯树坤,徐涛.前列腺癌骨转移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治疗对策.实用肿瘤杂志,2002,17(1):217-219.80. 徐涛,王晓峰,侯树坤,朱积川,张小东,黄晓波.双侧睾丸切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中华外科杂志,2001,39(9):698-701.81. 徐涛,王晓峰,侯树坤,朱积川,张小东,黄晓波.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2):733-735.82. 黄晓波,朱积川,王晓峰,杨宗于,曲星珂,白文俊,刘士军,许清泉,徐涛,许克新.系列化理论教学辅导与量化实习工作任务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2000,(4):45-47.83. 白文俊,王晓峰,朱积川,侯树坤,张小东,曲星珂,刘士军,姜辉,许克新,徐涛.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合并症[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1):38-39.

1.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 银奖.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4年.2.采动诱发围岩突冒突涌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等奖. 2014年.3.岩石破坏失稳机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 2009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9, 9.4.岩石破坏渗流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08, 6.5.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数值试验. 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国务院学位奖励办公室). 2008, 46.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数值试验. 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 Rocha Award 2006亚洲区优秀博士论文(国际岩石力学协会). 2005,9 1.Xu Tao, Ranjith P.G., Wasantha P.L.P., Zhao J., Tang C.A., Zhu W.C. Influence of the geometry of partially-spanning join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rittle rock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Engineering Geology, 2013. 167: 134-147.(SCIE收录,Q1区,EI收录)2.Xu Tao, He Zhujie, Tang Chun-an, Zhu Wancheng, P.G. Ranjith. Width effect in interface debonding of FRP plate bonded to concrete.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2014, 93: 30-41.(SCIE收录,Q1区,EI收录)3.Xu Tao, Tang CA, Zhao J., Li L.C., Heap M. Modeling of time-dependent rheological behavior in heterogeneous brittle rock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2, 189(3):1781-1796.(SCIE收录,Q1区,EI收录)4.Xu Tao, Xu Qiang, Deng Maolin, Ma Tianhui, Yang Tianhong, Tang Chun-an.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rock creep induced slide: a case study of Wulong slope in Chongqing,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4, 72(6): 2111-2128.(SCIE收录,Q2区,EI收录)5.Xu Tao, Xu Qiang, Chun-an Tang, Ranjith P.G. The evolution of rock failure with discontinuities due to shear creep. Acta Geotechnica, 2013, 8(6):567-581.(SCIE收录,Q1区,EI收录)6.Xu Tao, Zhao Gaofeng, Tang Chun-an, Ranjith P.G. Modeling of transverse thermal cracking of FRP bars embedded in concrete. 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 39(4): 2621-2629.(SCIE收录,Q3区,EI收录)7.Xu Tao, Tang CA., Zhao J. Modeling of rheological deformation of inhomogeneous rock and associated time-dependent response of tu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2, 12(2):147-159.(SCIE收录,Q3区, EI收录)8.Xu Tao, Zhang Yongbin, Liang Z.Z., Tang CA., Zhao J. Parallel computation for debonding process of externally FRP plated concre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1, 38(6):803-823.(SCIE收录,Q3区,EI收录)9.Xu Tao, Tang CA, Yang T.H., Zhu W.C., Liu J.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in underground collie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6, 43(6): 905-919.(SCIE收录,Q1区,EI收录)10.Heap M, Xu Tao, Chen Chong-feng. The influence of vesicle/bubble size on the brittle strength of volcanic rocks and magmas.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2014, 76:856-871.(SCIE收录,Q1区,EI收录)11.Yang T.H., Xu Tao, Liu H.Y., Zhang C.M., Wang S.Y., Rui Y.Q., Shen L.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rock mass and effects o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slopes. Rock Mechanics & Rock Engineering, 2013.(SCIE收录,Q2区,EI收录)12.Yang T.H., Xu Tao, Shi B.M., Yu Q.X., Tang C.A. Stress-damage-flow coupl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essure relief coal bed methane in deep coal se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1, 86(4):357-366.(SCIE收录,Q1区,EI收录)

第一篇代数论文发表时间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采用我的吧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采用我的吧 回答者: 101403301 | 二级 | 2011-1-24 19:57 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喜泪沾裳。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丢下了优厚的薪俸、汽车和洋房,怀着一腔热诚,携全家,登上一艘轮船于1950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中填上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对华罗庚来说是个难忘的字眼,而对别人来说又是个费解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着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惨淡经营,艰难谋生。华罗庚15岁那年,毕业于金坛县初中,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由于家庭贫寒,交不起饭费,只念了1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老师当上了金坛县中学的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把华罗庚请到学校当会计兼做事务工作。从此,华罗庚更忙起来了。他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这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事务之后,华罗庚也不忘学习数学,因此,他的数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华罗庚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杂志,名叫《学艺》,在这本杂志的第7卷10号上刊登了一篇由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华罗庚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与思考,华罗庚发现文章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能不能写文章批评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华罗庚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回答:“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校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译者。他的一席话给华罗庚以很大的鼓励。于是华罗庚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经王校长过目与修改后,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于1930年发表了。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重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金坛县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惊。他看出了华罗庚的才华,马上写信到金坛中学,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接到信后,再三考虑: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长让他在金坛县初中教补习班,由于有人向上告状说王校长任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员(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不得不辞去校长职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家境贫寒,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接到华罗庚的回信后,这位求贤若渴的“伯乐”又写信去催。信中说:如果你不来,我将亲自去金坛拜访你。华罗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来信,从中得知其邀请的真切与诚意,觉得自己实在不能辜负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亲出面借了路费,应邀到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当上了一名助理员。主要职务是管理数学系的图书、收发公文、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这样,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听课。由于熊教授的安排与指导,华罗庚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学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用4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语,并能达到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另外,他还自修了德文,特别是他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他写的3篇论文,先后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的教师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不久,在清华大学的教授会议上决定让他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任清华大学的教师。可见,华罗庚的成才主要是由于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华罗庚在给中学生谈学习数学时说过:“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他还说:“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练习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华罗庚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才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自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 1936年熊庆来教授又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华罗庚回到日本铁蹄下灾难深重的祖国,由熊庆来教授推荐当上了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当时的他年仅28岁。在西南联大期间,华罗庚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一家住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子中的两间小厢楼里,厢楼下是猪栏、牛圈,卫生环境可想而知。华罗庚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蹭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华罗庚虽然居住在这样的厢楼中,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还是勤奋努力,不断地耕耘,用3年时间写出了一部数学手稿,名为《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写完《堆垒素数论》后,自然打算出版成书。于是他又把中文稿译成英文稿,并把中文稿寄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但是,中央研究院不但未能给予出版,还把手稿弄丢了。这对华罗庚是一个莫大的打击,3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怎么不使他心疼呢!后来,华罗庚把手头的一份《堆垒素数论》英文稿寄到当时苏联的维诺格拉托夫院士那里,终于由苏联把英文稿译成俄文稿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后《堆垒素数论》(俄文版)又被译成中文,在自己的祖国出版了。像《堆垒素数论》先在别国出版,后在国内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属于罕见的现象。 华罗庚一共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却成了蜚声中外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披露了这一成功的秘诀。他提出的“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的箴言是值得后人永志不忘的。这位开拓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巨人,逝世前的遗愿竟是“甚盼尸体能对革命有用,俟墙可作人梯,跨沟可作人桥。”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邓小平: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几乎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关注倾慕的目光。自负的日本人,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称道两位数学奇才:一位是祖冲之,一位便是陈景润。他们由衷地在这两位中华俊杰面前顶礼膜拜。 1975年,正值“文革”动乱之际,邓小平同志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力排众议,以挽狂澜于既倒的扭转乾坤之势,重整山河。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日子里,这位伟人犀利深邃的目光,同样没有忘记给处于逆境之中的陈景润投去深情的一瞥。面对着恶毒攻击陈景润等科学家“走白专道路”的一派胡言,邓小平拍案而起,斥责:“什么白专道路,总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强!”当他了解到陈景润顽强拼搏的传奇式经历和出类拔萃的业绩后,无限感慨地说:像陈景润这样的“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陈景润,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数学家,堪称时代的楷模,世纪的丰碑。这位数学巨星,尽管已经去世一年多了,然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便是一页历史。陈景润是旷世奇才,然而,沿着他的足迹,我们却可以清晰地倾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可以鲜活地领略到岁月风雨的凉热,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奋斗的艰难和壮美。倘若说,人生是一部教科书,那么,陈景润的一生,便是足以让世世代代皆可细细揣摩、咀嚼、吮吸以至于奉为典范的一部长卷,一部宏篇巨著。

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喜泪沾裳。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丢下了优厚的薪俸、汽车和洋房,怀着一腔热诚,携全家,登上一艘轮船于1950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中填上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对华罗庚来说是个难忘的字眼,而对别人来说又是个费解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着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惨淡经营,艰难谋生。华罗庚15岁那年,毕业于金坛县初中,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由于家庭贫寒,交不起饭费,只念了1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老师当上了金坛县中学的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把华罗庚请到学校当会计兼做事务工作。从此,华罗庚更忙起来了。他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这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事务之后,华罗庚也不忘学习数学,因此,他的数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华罗庚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杂志,名叫《学艺》,在这本杂志的第7卷10号上刊登了一篇由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华罗庚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与思考,华罗庚发现文章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能不能写文章批评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华罗庚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回答:“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校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译者。他的一席话给华罗庚以很大的鼓励。于是华罗庚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经王校长过目与修改后,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于1930年发表了。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重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金坛县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惊。他看出了华罗庚的才华,马上写信到金坛中学,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接到信后,再三考虑: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长让他在金坛县初中教补习班,由于有人向上告状说王校长任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员(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不得不辞去校长职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家境贫寒,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接到华罗庚的回信后,这位求贤若渴的“伯乐”又写信去催。信中说:如果你不来,我将亲自去金坛拜访你。华罗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来信,从中得知其邀请的真切与诚意,觉得自己实在不能辜负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亲出面借了路费,应邀到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当上了一名助理员。主要职务是管理数学系的图书、收发公文、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这样,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听课。由于熊教授的安排与指导,华罗庚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学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用4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语,并能达到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另外,他还自修了德文,特别是他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他写的3篇论文,先后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的教师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不久,在清华大学的教授会议上决定让他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任清华大学的教师。可见,华罗庚的成才主要是由于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华罗庚在给中学生谈学习数学时说过:“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他还说:“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练习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华罗庚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才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自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 1936年熊庆来教授又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华罗庚回到日本铁蹄下灾难深重的祖国,由熊庆来教授推荐当上了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当时的他年仅28岁。在西南联大期间,华罗庚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一家住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子中的两间小厢楼里,厢楼下是猪栏、牛圈,卫生环境可想而知。华罗庚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蹭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华罗庚虽然居住在这样的厢楼中,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还是勤奋努力,不断地耕耘,用3年时间写出了一部数学手稿,名为《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写完《堆垒素数论》后,自然打算出版成书。于是他又把中文稿译成英文稿,并把中文稿寄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但是,中央研究院不但未能给予出版,还把手稿弄丢了。这对华罗庚是一个莫大的打击,3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怎么不使他心疼呢!后来,华罗庚把手头的一份《堆垒素数论》英文稿寄到当时苏联的维诺格拉托夫院士那里,终于由苏联把英文稿译成俄文稿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后《堆垒素数论》(俄文版)又被译成中文,在自己的祖国出版了。像《堆垒素数论》先在别国出版,后在国内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属于罕见的现象。 华罗庚一共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却成了蜚声中外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披露了这一成功的秘诀。他提出的“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的箴言是值得后人永志不忘的。这位开拓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巨人,逝世前的遗愿竟是“甚盼尸体能对革命有用,俟墙可作人梯,跨沟可作人桥。”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邓小平: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几乎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关注倾慕的目光。自负的日本人,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称道两位数学奇才:一位是祖冲之,一位便是陈景润。他们由衷地在这两位中华俊杰面前顶礼膜拜。 1975年,正值“文革”动乱之际,邓小平同志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力排众议,以挽狂澜于既倒的扭转乾坤之势,重整山河。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日子里,这位伟人犀利深邃的目光,同样没有忘记给处于逆境之中的陈景润投去深情的一瞥。面对着恶毒攻击陈景润等科学家“走白专道路”的一派胡言,邓小平拍案而起,斥责:“什么白专道路,总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强!”当他了解到陈景润顽强拼搏的传奇式经历和出类拔萃的业绩后,无限感慨地说:像陈景润这样的“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陈景润,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数学家,堪称时代的楷模,世纪的丰碑。这位数学巨星,尽管已经去世一年多了,然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便是一页历史。陈景润是旷世奇才,然而,沿着他的足迹,我们却可以清晰地倾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可以鲜活地领略到岁月风雨的凉热,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奋斗的艰难和壮美。倘若说,人生是一部教科书,那么,陈景润的一生,便是足以让世世代代皆可细细揣摩、咀嚼、吮吸以至于奉为典范的一部长卷,一部宏篇巨著。 苏步青 贫寒出身的老数学家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 他认识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书看,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谈狐说鬼小孩子不容易懂的《聊斋志异》也被他翻阅了一二十遍。 振作读书发奋图强 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第二年,离他家乡10多里的水头镇,办起了一所中心小学,他的父亲把他转到那儿上课,老师讲书是用闽南话,苏步青上课是听得懂。可是由于家穷被老师看不起,有一次在作文时,苏步青认真的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老师却说他抄袭,后来问明老师仍不公正的批个“差”的分数,这损害了小苏步青的自尊心,以后他不听课,并尽情玩耍,当然这学年他又是考最后一名。 第三年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 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可是在初中二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得积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因此这想法影响苏步青。 “苏步青,我觉得你的历史和文学都学得挺好,可是我觉得你在学数学方面会有发展前途,今后应该多钻研数学,少看历史和诗词的书。”杨老师借给他看科学杂志,鼓励他学科学。 于是苏步青的读书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兴趣。他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 中学的校长洪彦远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最早去日本学习数学的二人之一。他兼教平面几何,听到杨老师讲他班上15岁的苏步青勤奋好学的事,对他关注起来,常在同学自修时过来看苏步青的作业本,每看一道题,就露出一丝笑容,有时频频点头。洪校长对几何教得极好,非常欣赏苏步青的解法。有一天,洪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了他一些学习及家庭情况之后,便觉得这孺子可教,而且可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便对他说:“我要调离学校,到教育部去工作。你毕业后可以到日本去学习,我一定帮助你。” 少年负笈赴东瀛 对于洪校长的鼓励及器重,苏步青很是感激,这使他更勤奋的读书及钻研数学。当年中国教育是实施中学四年制,苏步青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17岁时中学毕业了,他想起了洪校长的嘱咐,便写信给在教育部工作的洪彦远,表示想出国留学,可是却没有钱,想请他资助。过了不久,洪彦远就汇了200银元给他,并且勉励他为国争光。苏步青捧着白花花的巨款,激动地滚下热泪,洪校长的钱是“及时雨”,这是改变他一生的转折点。 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从上海驶往日本。洪校长寄了临别赠言几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为中华富强而奋发读书。”后来他回忆往事写了《外滩夜归》的诗句:“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 他说1919年时中国是列强所任意宰割、任意瓜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英、美、法、日、意、德大小列强等国皆在中国有租借地,在上海的外滩公园就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在黄浦江上停泊的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军舰。而他到日本去每次都从黄浦江进出,每逢冬天都看见南京路上有冻死的人,他坐在日本的海轮上想:“我们自己还不会造船,有一天我们自己能造轮船就好了!” 到日本后,他先去东京的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后由熟人介绍住进一个日本家庭。他向房东大娘学日本文时,不仅早上和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练习日语会话,并且晚上听她读报、讲故事,自己预习功课,准备投考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很快的他便掌握了初级的日本语言的能力了。 在异国为中国人争气 1920年2月,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举行招生考试,考生应该在3小时内做完24道题。而苏步青只用1小时就全部解决了。接着是口试,看看学生口头解答问题的能力,他都能应付自如。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当时许多中国人要进入校应花一年半到二年半去学日文和补习一些入学考试的科目,而苏步青却创下以3个月时间的准备就进入的新纪录。由于成绩优异,他拿到三次奖学金。 他在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又决定报考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该系招收9名学生,报考的却有90名之多,考试结果,中国留学生只有他一个人被录取,他的“微积分”和“解析几何”都得了一百分,是考生中的第一名。 他初进东北大学,有一次老师让他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做题目。老师留下题目就走了,他最初自以为了不起,一个人坐在没人敢坐的第一排。两个钟头,老师回来,首先看他的作业,一边看—边摇头:“什么东西?这根本不是数学。”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以前在工科大学学的数学是不严格的,不符合现代数学的精神。 他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读到三年级时,由于国内发生江浙战争,公费中断,生活无着。数学系系主任林鹤一每月从他的薪水取出40元给苏步青,并开玩笑说:“等你发了财还我。”后来又让他管理图书兼校对《东北数学杂志》。苏步青还卖报及送牛奶。 1931年获日本理学博士 林鹤一还介绍他到一位医科教授的家为其儿子补习数学。最后他还让出自己教的一门课让苏步青教,这在当时一些歧视中国人的教授中是一件荒谬的举动,在教授会审议时遇到反对,可是由于林鹤一的坚持,终于获得通过。当时日本报章曾登载此事并慨叹:“非帝国之臣民,却当了帝国大学的讲师。” 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在日本科学院院士然原松三郎辅导下,用英文写出第一篇代数的论文。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纪事》上,为中国人争光。 接着他进入大学的研究院深造,他的导师是曾留学德国的 田忠彦教授(Tadahiko Kubota)。这位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在他指导之下的4年,他连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结果在1931年得日本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老师是怎样训练他呢?老师对他要求严格,每周要他汇报学习情况,存在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这就使他能独立思考,及学会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难题,他解不出来,就去问 田老师。老师不直接给他答案,要他去看一本巨著沙尔门·菲德拉的《解析几何》,这书有三巨册共2000页。开始时苏步青觉得老师不肯给自己教导,心中有些不愉快,可是不得不去啃这书,两年后,他读完这本书,问题解决了,而他的基础踏实?/ca>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