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级。在恶性肿瘤领域的最顶级期刊《癌症发现》(《Cancer Discovery》)发表,在线发表仅4天时间,专业下载量超过1000次,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度排名前7%的顶级论文,引发全球性关注,因此是最顶级杂志档次。以张嘉涛、刘思旸、刘思阳三位年轻博士为主要作者。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肯定有,因为烟中含有很10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份,虽然每天一只不多,不过如果长期吃的话日积月累也会有很大危害的
即使每天一根烟,同样严重危害健康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由英国癌症研究所和伦敦大学Wolfson预防医学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关于吸烟的调查结果,对涉及近700万人的55篇论文分析发现,抽烟会显著增加人们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与抽烟量关系不大。每天抽20支烟会使男性增加127%的冠心病风险,使女性增加295%的冠心病风险。但每天就算只抽一支烟也仍旧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也就是说,每天吸一支烟带来的冠心病风险是每天吸20支烟的一半左右一直以来的研究指出,80%的肺癌都与吸烟有关。吸烟量与肺癌风险的增加是成线性相关的。但即便每天只吸一根烟,患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非常高。据统计,与吸烟相关的死亡案例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占到了近一半,而死于肺癌的人群也将近半数。而显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吸烟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吸烟没有“安全线”,要想解除吸烟对于健康的影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完全戒烟。/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0f14a00fbefb43166c22dfa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0f14a00fbefb43166c22dfa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0f14a00fbefb43166c22dfaa"/>拓展资料吸烟有危害,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有组织生物体只要还有生命迹象就必须要呼吸,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吸烟的人,每天都能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而经常吸烟的人,却享受不到大自然的恩惠,吸入的不是新鲜空气,而是被烟雾污染的有毒气体。烟叶里含有毒质烟碱,也叫尼古丁。1克重的烟碱能毒死300只兔或500只老鼠。如果给人注射50毫克烟碱,就会致死。吸烟对呼吸道危害最大,很容易引起喉头炎、气管炎,肺气肿等咳嗽病。吸烟的时候烟从口入,经过喉咙、气管、支气管、进入血液里。吸烟会让男性丢失Y染色体,增加患癌风险。 [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吸烟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baike.baidu.com/item/%E5%90%B8%E7%83%9F/1423975?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吸烟">百度百科-吸烟
1.1 来稿请寄电子版或一式两份打印稿(该刊不接收手稿),图版、照片不要用复印件,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如稿件曾投它刊,作者应先向该刊说明情况并向它刊申请撤稿,以避免“一稿多投”事件发生。一旦查出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尝该刊经济损失。1.2 该刊亦接受国外或国际合作研究的英文稿件。对英文稿件的要求同中文稿件,应附有中文题目、作者及单位、中文详细摘要及关键词。1.3 编辑部在收到来稿后一般在6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在6个月后如仍未接到该刊录用通知,则可改投它刊。1.4 该刊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稿件一经录用,所有版本的版权即由作者转让给该刊,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1.5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该刊可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应征求作者同意。1.6 来稿一经刊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一次性向作者支付以上版本的稿酬,赠送当期本刊1册及印刷版抽印本30份。
看你是要做什么?一般杂志也是有分普刊与核心的,普刊像《医学信息》,《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当代医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核心的《西部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实用癌症杂志》,看你个人的需要
没有在核心期刊目录当中。如果需要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在期刊之家 的医学期刊库下了解其他适合期刊。
实用癌症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快捷分类:医学医药卫生综合出版地区:江西国际刊号:1001-5930国内刊号:36-1101/R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0.453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只属于普刊!核心癌症期刊可以在学术杂志网查看发表!
可以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肿瘤学核心期刊等查找《癌症》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办,美国LANDES出版社协办的核心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2月,月刊,大16开,112页,进口铜版纸彩印,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致力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性期刊。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肿瘤防治研究的医、教、研工作者,肿瘤学边缘学科的学者,以及医学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开设栏目:快速报道、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技术与方法、综述、个案报告、简讯等栏目。
cancer discovery》杂志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所属分类: SCI期刊 > 医学期刊名称:cancer discovery版需权归芝士回格答网小站或决原作者所代有期刊名缩写:CANCER DISCOV国际刊号:2159-8274后得次活头她际验,称铁。2021年影响因子/JCR分区:39.397/Q1出版国家或地区:美国出版年份:2011一们还料她决,回证集连始严。年文章数:83是否OA开放访问:No官方网站:cancerdiscovery.aacrjournals.org/投稿网址:cd.msubmit.net/cgi-bin/main.plex
据了解,《cancer discovery》杂志虽没有CNS那么有名,但在癌症领域也是顶级期刊了,其研究数据相当优秀。
cancerdiscovery杂志属于高级档次,这是非常知名的杂志品牌。
1.1 基本要求:文稿应选题新颖,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用字及标点准确规范。1.2 排版格式:来稿请用word排版1.5倍行距、小4号字。稿件内容排列顺序(论著类)依次为中文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和单位所在地、邮编;英文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和单位所在地英译名、邮编;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同时,请在稿件后附页介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姓名、性别、籍贯(△△省△△市/县人)、最高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和详细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单位、住宅和传真等)及E-mail地址。1.3 投稿方式:该刊只接受网站投稿,点击“作者中心”自行网上注册投稿,注册后请记住用户名与密码,以便以后自行查询稿件进度。1.4 来稿须将第一作者单位推荐信,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真实性与保密性的审查。若为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用脚注形式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786)。请寄:250117,山东省济南市济兖路440号,《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勿寄个人)。1.5 该刊编辑部保留对来稿编辑责任范围内的删修权。1.6 如作者在网上投稿2个月内欲改投他刊时,敬请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以免发生一稿两用的非正常现象。1.7 来稿同时需交付稿件处理费60元。决定采用后即通知第一作者交付发表版面费。出刊后赠当期杂志2册。1.8 关于英文投稿: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提高本刊的英文载文量,自2011年起鼓励作者英文投稿,投稿经审理符合该刊发表要求后,优先给予发表。英文来稿请添加相应的中文摘要。
1.1 来稿请尽量通过E-mail投稿,并附清晰的图、表、照片和作者单位审查推荐信扫描件(必须注明投该刊及不一稿两投)若用打印件投稿请用四号字、1.5倍行距打印,标点符号要占一格,一式两份,请自留底稿。请注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号码及电子信箱,同时附作者单位审查推荐信。1.2 该刊收稿后即寄发收稿通知单告知论文编号,经审稿确定不录用,则寄发退稿单。凡通知单后三个月未获退修或刊用通知,系仍在审阅中。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1.3 该刊刊出的文章需收发表费,刊登后酌付稿酬(已包括印刷版、电子和网络版)。并赠送当年杂志1卷。该刊所载论文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道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刊登之后著作版权、网络信息转播权归本刊所有,否则请作者另外来函声明。作者文责自负,该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和适当删节。1.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70号《中国癌症杂志》编辑部,邮政编号:200032。
这个杂志很难发表,一般都是石沉大海,有个肿瘤方面的核心期刊比较好发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发表挺快的, 十几天就有回复是否录用, 你可以投去看看。《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投稿Email:满意请采纳
国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主要数据库国外:SCI,PubMed,PubMedCentral,CA,AJ,EMBASE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2号 北京肿瘤医院邮编:100142
经常食用乳制品与某些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但重要的是,乳制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来源,仅根据该研究的结果减少乳制品消费是不科学的。
可信,毕竟是北大研究出的结论。北大的研究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喝牛奶也需要适量,不能过度饮用。
由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及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在中国成年人群当中,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群患肝癌和乳腺癌风险有显著增加状况。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多摄入50克乳制品,患肝癌风险增加12%,患乳腺癌风险增加17%。研究还表明乳制品摄入量与肝癌、淋巴癌、乳腺癌和总体存在发病关系,与其他癌症没有关联。
这一研究结果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一研究十分可信,大家在生活中应减少乳制品摄入,也有网友认为这并不能证明喝牛奶与患癌之间的关联。
这一研究结果是由多方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出来的,而且针对的是人们一直在追捧的牛奶。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甚至会引发一部分生产厂家的敌意。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一研究是可信的,生活中经常喝牛奶,或许真的会增加国人肝癌和乳腺癌风险。这一研究提出了这方面的关联,并作出了一定科学验证,能够对生活中部分人群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可是我同样觉得这一研究在现阶段并没有太多参考意义,一方面是由于这一研究成果被大众看到的概率并不高,仅少部分人知悉,这一报道没有太多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现在已经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国人生活习惯很难被改变。除非未来能够有确切研究结果证明双方间有关联,否则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并不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各类习惯未来货都将被颠覆。可是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一切之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改变自身生活状态。少数人信或不信这一科研结果,意义其实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