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
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个别年份,南、北赤道暖流逆流,使秘鲁沿岸气温变高,离岸风较弱,冷海水上泛得较少,海水温度较常年升高,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大量死亡。此时发生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因为靠近海边,秘鲁渔场的主要美食都是海鲜,最有名的有辣子鱼片、卤汁海鲜、巴马扇贝和鲜虾拼盘。当地特色甜食有紫玉米糊、利马鸡蛋点心、牛奶粥和佩帕夫人糖等。
饮料方面当地人推荐深色奇恰酒,还有世界著名的皮斯科酸酒,这是一种用皮斯科酒、秘鲁柠檬和糖制成的鸡尾酒。
秘鲁海岸拥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凤尾鱼是这里著名的特产。秘鲁寒流使水温下降,带来硝酸盐等营养物质,促使浮游生物等鱼类饵料大量繁殖,从而吸引800多种经济鱼类、尤其是鲥鱼等冷水鱼类在方圆二百海里的区域聚集。
1.俄罗斯 - 17,075,2002.加拿大 - 9,984,6703.中国 - 9,600,0004.美国 - 9,372,6155.巴西 - 8,511,9656.澳大利亚 - 7,686,8507.印度 - 2,981,9008.阿根廷 - 2,766,8909.哈萨克斯坦 - 2,727,30010.苏丹 - 2,505,81011.阿尔及利亚 - 2,381,74012.刚果民主共和国 - 2,345,41013.墨西哥 - 1,972,55014.沙特阿拉伯 - 1,960,58215.印度尼西亚 - 1,904,55616.利比亚 - 1,759,54017.伊朗 - 1,648,00018.蒙古 - 1,565,00019.秘鲁 - 1,285,22020.乍得 - 1,284,00021.尼日尔 - 1,267,00022.安哥拉 - 1,246,70023.马里 - 1,240,00024.南非 - 1,219,91225.哥伦比亚 - 1,138,91026.埃塞俄比亚 - 1,127,12727.玻利维亚 - 1,098,58028.毛里塔尼亚 - 1,030,70029.埃及 - 1,001,45030.坦桑尼亚 - 948,087
1、美国2015年人均GDP为46775美元,同年中国人均GDP为7540美元;中国基本上是美国的零头; 2、不看数字看实际:美国普通家庭年收入在3-6万美元之间,美国大部分地区的住房是带小花园的二层小楼,很多都是前面花园,后面有游泳池,还有车库;大部分美国工薪人口购买一栋这样的小楼只需要10年以内的收入,如果按家庭收入来算则只需要5-6年;反观中国目前的房价,不算北上广深,按照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中位数1.5万元每平方米计算,要买一套电梯公寓房(按100平方米算),一个三口之家在省会城市的收入按2万元计算,也需要8年以上,而且省会城市有多少能够税后拿一万工资的人呢? 3、美国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物价不高;在加州的华人超市猪肉价格约为3美元一磅,一磅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九两半,所以在美国吃肉简直不是事,相当于咱们也拿4000元工资而肉价3元一斤,排骨贵些也就是5美金一磅,日常 能穿出去的衣服、裤子超不过100美元,而在中国能够在三线城市穿出去的衣服大家可以想象需要300以上了吧?工业产品以汽车为例,美国在售的车型较贵的是8万以上的BBB(宾士宝马保时捷),本土的品牌高阶的像林肯、卡迪拉克介于5到10万美金,而大量日韩品牌车型(代步车)在10000美元到4万美元之间,有代表性的丰田卡罗拉售价1.3万美元(国内售价15万人民币),韩国起亚SORENTO越野车1.6万美元(国内价格32万人民币),同样一个月收入假设4000(不管美元还是人民币),购买索兰托中国需要80个月收入,美国只需要40个月收入;美国用车成本也很低,高速公路基本不收费,汽油价格大部分州为3-4美元一加仑(一加仑大约相当于3.6升),也就是人家一升油只要一美元多,而我们一升要6-7元,这也就是美国没有高铁的原因吧?油便宜机票也便宜,美国的国内航班也是很大众化,就像咱们出门坐动车一样门普及。
欧洲
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经济的计划,在当时欧洲虽然被战火摧毁,但是论科技,教育水平仍然是世界最强,从美国开发原子弹要英国的大力协助,而德国却能独立自主的研制就可以看出。而欧洲在得到贷款后发展飞速,大批的贸易订单使美国经济空前发达,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可以称霸世界。
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会比较容易.亲属移民美国通常都会批,只是时间问题. 看你个人情况了 1.家里有钱,有学历或者年龄小的(15-18岁)可以选择美国和加拿大,的确是现在的最好的不二选择 2.中等家庭,工薪阶层。年龄合适18-30岁,建议去澳洲读TAFE移民课程,2-4年移民,时间最短的可2年半之内移民;中等家庭,工薪阶层有高学历(最低三年大专或本科)建议去纽西兰读研究生,例如现在纽西兰移民回暖的一个代表性专案,IT研究生一年移民。 3.掌握稀有个别语种,家里生活条件中下,可以选择欧洲国家,例如法国,西班牙等,拿身份的时间比较长,偶然性也比较大
美国的程式设计师的生活状态: 1.唤醒时间5:00 AM -5:15 AM。 2.开始我的脚踏车,上大学6:00开始上课。(我在上午6点到上午8点之间接受两门程式设计课程) 3.从大学直接上班到9:00 AM。 4.上午9时至9时15分在我的办公桌前从tandoori dhaba订购早餐。 5.直到上午9:45我检查了我的电子邮件,松懈的JIRA仪表板。 6.上午10点 - 上午10点15分出席每日站立会议。 7.编写程式并在谷歌/堆叠溢位中进行搜寻,直至下午01:00。 8.午餐时间为01:00 PM - 02:00 PM。 9.回到办公桌,做同样的事情。7点至6点。 10.下午7:30 - 8:00离开办公室并到达家中。 11.在下午8点 - 晚上9点30分准备晚餐。 12.检视我的个人电子邮件,Linkedin个人资料,并进行研究直到晚上11:30。 13.准备课程计划直到上午12:30。(因为我明天早上必须上课。)有时我会检查学生的作业/答题纸。如果大学毕业,我会在这个时候阅读书籍和新闻。 14.上午12:30以后去睡觉。
要论经济实力的话,当属日本。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地区性军队,战后在美国的重点支援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日本多种和军事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是世界先进水平,有短期制造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军事主动性稍逊.
日本有效能一流的常规潜艇和驱逐舰,也通过从欧美购买了完整的舰载武器系统,海军战斗力是居亚洲首位的,其反潜力量更是世界数一数二。而日本的F15J+F2的战斗机组合,虽然不是三代机型中算优秀的,但是在亚洲,相对于中国空军实力接近的SU30+J10组合,日本总是早列装军队几年。有些人认为中国有弹道导弹和现成的核力量,如果美驻军退出日本,中日开战,中国可以短期摧毁日本,问题就是日本已经大规模引进美制爱国者系列防空-拦截导弹多年,而且现在已经获许生产爱国者3,而中国弹道导弹数量上是有限的,未必能穿透日本的防御系统。加上日本的防核攻击工程,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日本比较多的受制约的地方,因为在真正战略核心科技方面,日本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劣势,若一项有战斗力的武器需要大量引用欧美技术,造成过高成本,90坦克的失败,就是那样的道理。而日本自卫队近年缺少实战经验,也难以对他们的国产武器做出好的评估和提升。日本自身资源贫乏,如果日本继续没有海外控制资源的能力,一旦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反面对他们形成资源封锁,或者中国海军能达到那能力,他们的那支自卫队,就真的该考虑有没有自卫的能力了。 (2)要论综合实力的话,当属俄罗斯。 经济总量全球仍然第8.亚欧大陆战略防御性军队,技术基础好,但是工农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和封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中国也逐渐接近其水平。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但是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的铁腕手段加上务实的外交,俄罗斯国内局势近年已经明显好转,加上俄罗斯空军和陆军的强大实力,还有俄罗斯和美国匹敌的弹道导弹,(包括世界最优秀的战略导弹潜艇),还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库。 俄罗斯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还有南极洲。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通讯,交通等条件大为改善,各个地区都能十分便捷的相互联络,贸易,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如今经济想要摆脱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位置的发达国家基本不可能,因为这些国家操控著市场份额,行业标准,资源价格,技术规格,高阶装置等等,拥有着大量资金和庞大影响力,发展中国家想要避开这些国家独立发展是不可能的,除非像如今的朝鲜依赖中国输血半死不活的闭关锁国。 世界经济不是应不应该被发达国家主导的问题,而是在世界市场上,谁控制的份额多,影响力强,生产力大,那么市场就被谁控制,我们目前总的来说不是发达国家,但凭借强大的国力依旧可以成为操控世界经济的主要玩家。
亚洲的伊拉克,周边的国家都比较乱套,都想当执政者,都在不停的械斗。 非洲的几个国家也都这样。卢安达大屠杀就是民族矛盾。
中国国花--蕙兰、白芷(未定) 台湾区花--梅花 香港区花--紫荆花 澳门区花--莲花 朝鲜国花--朝鲜杜鹃(金达来) 韩国国花--木槿 日本国花--樱花、菊花 寮国国花--鸡蛋花 缅甸国花--龙船花 泰国国花--素馨、睡莲 马来西亚国花--扶桑 印度尼西亚国花--毛茉莉 新加坡国花--万带兰 菲律宾国花--毛茉莉 印度国花--荷花、菩提树 尼泊尔国花--杜鹃花 不丹国花--蓝花绿绒蒿 孟加拉国花--睡莲 斯里兰卡国花--睡莲 阿富汉国花--郁金香 巴基斯坦国花--素馨 伊朗国花--大马士革月季 伊拉克国花--月季(红)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花--孔雀、百日草 叶门国花--咖啡 叙利亚国花--月季 黎巴嫩国花--雪松 以色列国国花--银莲花、油橄榄 土耳其国花--郁金香 欧洲 挪威国花--欧石楠 瑞典国花--欧洲白蜡 芬兰国花--铃兰 丹麦国花--冬青 俄罗斯国花--向日葵 波兰国花--三色堇 捷克--椴树 斯洛伐克国花--石竹、玫瑰 德国国花--矢车菊 塞尔维亚国花--桃花 克罗埃西亚国花--天竺葵 马其顿国花--矢车菊 匈牙利国花--郁金香 罗马尼亚国花--狗蔷薇 保加利亚国花--玫瑰、突厥蔷薇 英国国花--玫瑰 爱尔兰国花--白车轴草 法国国花--鸢尾 荷兰国花--郁金香 比利时国花--虞美人、杜鹃花 卢森堡 国花--月季 摩纳哥国花--石竹 西班牙国花--香石竹 葡萄牙国花--雁来红、薰衣草 瑞士国花--火绒草 奥地利国花--火绒草 义大利国花--雏菊、月季 圣马利诺国花--仙客来 马耳他国花--矢车菊 希腊国花--油橄榄、老鼠? 北美洲 加拿大国花--糖槭 美国国花--月季 墨西哥国花--大丽花、仙人掌 瓜地马拉国花--爪哇木棉 萨尔瓦多国花--丝兰 宏都拉斯国花--香石竹 尼加拉瓜国花--百合(姜黄色) 哥斯大黎加国花--卡特兰 古巴国花--姜花、百合 牙买加国花--愈疮木 海地国花--刺葵 多明尼加共和国国花--桃花心木 南美洲 哥伦比亚国花--卡特兰、咖啡 厄瓜多国花--白兰花 秘鲁国花--金鸡纳树、向日葵 玻利维亚国花--向日葵 巴西国花--卡特兰、毛蟹爪莲 智利国花--野百合 阿根延国花--刺桐 乌拉圭国花--商陆、山楂 大洋洲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桉树 纽西兰国花--桫椤、四翅槐 斐济国花--扶桑 非洲 埃及国花--睡莲 利比亚国花--石榴 突尼西亚国花--素馨 阿尔及利亚国花--夹竹桃、鸢尾 摩洛哥国花--月季、香石竹 塞内加尔国花--猴面包树 赖比瑞亚国花--胡椒 迦纳国花--海枣 苏丹国花--扶桑 坦尚尼亚国花--丁香、月季 加彭国花--火焰树 尚比亚国花--叶子花 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旅人蕉 塞席尔国花--凤尾兰 辛巴威国花--嘉兰
分析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是微观经济学深化和发展的结果,是国外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些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取得成果最丰厚的领域之一。1996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与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的接轨。但是,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与国内的产业经济学相比,无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还是在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西方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它的发展轨迹怎样,主要内容有哪些?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地位在西方,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或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 Stigler)198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起初,它只是从供给角度研究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并不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斯蒂格勒,1968);70年代后才逐渐完善,当今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性经济学科。西方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的含义是什么?一般认为,“产业”指的是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集合,“产业”与“市场”是同意语。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局部市场,而不是广义的一般市场。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在西方,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泰勒尔(1988)说,“我想避免给这一学科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因为它的边界并不明确。产业经济学的确始于厂商结构和行为的研究,……但是,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比经营战略更丰富”,“研究产业组织就是研究市场运行”。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获诺奖的公告中则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1996)在牛津大学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的导言中认为,“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可见,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事实上也难以统一定义。一般认为,这门学科是以市场(或产业)这一层次为研究对象,从同一市场中各厂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厂商行为及其后果的(潘振民,1996)。我觉得,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是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是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围绕产业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无非有两条:一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一是单个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协调。这一点,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产业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两相比较,微观经济学相对侧重基本经济理论,而产业经济学则侧重实际应用。不过,产业经济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泰勒尔,1988)。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于立等,2000)。例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学等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不少;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还有公司治理结构、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国际企业管理以及公司理财学等;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甚至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如果追根溯源,那么,产业经济学的源头是比较久远的,一直可以追索到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乃至亚当·斯密的有关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机制的论述(洪银兴,1998)。但是,一般认为,马歇尔开始的新古典经济学说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源头。20年代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等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为以后产业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并为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他们被推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此后,克拉克(J.M.Clark,1940)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因此,一般论述产业经济学发展历史的论著很少提到以上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经济学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30年代,至今只有大约70年的历史。如果以1970年为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或者说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梅森(E.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范式。SCP范式源于梅森和30年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吸纳了张伯伦的学术观点。但是明确形成SCP范式体系的却要归功于梅森的学生贝恩在理论方面的创造性工作。30年代,张伯伦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3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形成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并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了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并于1939年出版了美国主要产业在1935年的市场集中度资料。40~60年代,哈佛大学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其中,贝恩成为这方面的学术权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59年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它首先提出了“结构——绩效”的范式,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随后的20多年间一直被国外大学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科书。谢勒(Schever)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一书,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这也是SCP范式发展的第二阶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一阶段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1958年由海弗里鲍尔(R.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中。哈佛学派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从这一阶段起,产业经济学就已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被人们广泛接受,影响了整个一代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当然,这一时期,在哈佛学派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孕育和存在着其他的产业经济学流派,只是影响有限而已。例如,同在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勒1964年所著的《寡头垄断理论》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与SCP范式不同的另一种研究范式的典范;而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很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也很活跃(卡布尔,1994)。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哈佛学派的主流产业经济学理论创立以来,一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这样,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就分化成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代表主流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新产业组织学”;一条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崛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鲍莫尔(Baumol)等人;后者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兹恩(Y.Brozen)组成的芝加哥学派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后SCP”流派,引人注目的是以科斯(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阶段中,产业经济学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主要来自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根基的缺陷不断暴露,需要完善;二是以前对产业组织研究不屑一顾的一流经济理论家70年代以后对此问题开始发生兴趣,不断加入研究的行列,弥补了产业组织研究理论性的不足;三是现代博弈论(game theory)方法的运用,成为策略性分析的标准工具,给这一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泰勒尔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它比传统的产业经济学更关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例如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间关系,以及合同与组织间关系等问题,是近十年来国外大学最权威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的形式出了一期研究成果选集,汇集了80年代的主要成果。另外,1990年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选》,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经济学家们重新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一批新的理论成果大量出现,使人们对市场上和企业中“会发生什么”有了无法比拟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与实证研究者的“长城”崩塌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理论研究者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卡布尔(J.Cable)1994年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一书,全面综述了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NextPage]三、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下面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1.4%。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1.1%。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3.5%一3.75%,高于2月份的预测(2.5—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2.5%和3.5%,现在下调到2.2%和2.6%。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1.75%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13.6%,2002年第1季又下降6.2%。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2000年4%,2001年为2.5%),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1982年增长1.2%,“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0.1%。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1.5%左右,2003年可达2.9%,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1.2%。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0.9%,明年可达2.4%。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0.5%。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1.7%,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1.0%和0.8%。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5.2%。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1.3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4.7%,2003年为5.6%。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7%,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5.4%,2003年更将高达6.4%,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16.3%,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0.8%和1.7%。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1.5%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3.2%,对菲律宾比索下降2.5%。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1.5%、0.7%和1.7%,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0.1% 、2.9%、2.8%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82.7%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5.6%。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6.5%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经济形势是指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走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经济形势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预测》
摘 要:本文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预测了2017年的经济发展走势。首先阐述了上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的形势,并归纳出了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在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预算和展望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全球经济 形势 特点 预测
2015年的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迹象,全球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通货膨胀明显得到改善,公共债务水平稳定在正常的层次。同时,各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国际贸易水平增长滞缓,大宗产品的价格起伏不定。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整个世界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转向正常化水平的过渡时期。笔者预测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经济复苏的过程充满艰辛,经济指数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1)经济复苏缓慢,两极分化愈发严重。2015年,世界总体的经济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呈现缓慢提升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与专家的预期基本相差不大,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5%,和上一年的水平不相上下。以欧盟为代表的经济体的增速为2%,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有所提高,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仍不乐观,呈放缓趋势,以东盟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增长速度为4.5%,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渐萎缩。
(2)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地区差别比较大。2015年以来,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有所降低,劳动力市场趋于正常化,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欧洲地区的就业率稍有提升,总体失业率在11.5%左右,金砖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势呈比较乐观的趋势,但是各个国家的表现各不同。其中巴西的失业率最低,南非的失业率最高,达到25%。
(3)物价水平下降,有可能由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纵观2014年,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但到了2015年,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据世界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物价水平下降了0.7%,欧元区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形势也趋于正常,下降了大约0.6%,日本的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物价指数上涨了3.2%。
(4)贸易低速增长。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分析来看,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幅度为3.1%,国际贸易收支总体趋于平衡。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预测,世界投资总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额增长幅度较大,增长30%以上。
二、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特点
(1)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溢出效应。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4年10月29日决定停止进行资产购买,这也标志着从2008年11月至今的非常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这项 措施 从外溢效应上给予其他经济体巨大的压力。首先,其他经济体因为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造成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产生了外逃,导致本来就脆弱的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货币发生贬值。其次,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增添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2)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产生分化。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并且进入了升息通道,但是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却背道而驰,这些发达经济体仍然采取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且这种新兴的经济体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的相关组织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在新型的市场经济体下,其平均年增长率从2010年的7.5%过渡到了2014年的4.4%。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导致了多年间的超低利率环境逐渐消失。此外,由于非常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增速放缓,以往大宗商品的繁荣时期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各国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丰厚期随着时间而渐渐降低,政府所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潜能不断减弱。最后,这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开放周期发生改变,趋向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了外界环境恶化的挑战。
(3)原油价格因多种因素发生暴跌。能源供给的增加以及需求的疲软是导致原油价格发生暴跌的直接原因。一些能源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速逐渐放缓,美国也因为油气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了对于原油的进口,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中的能源需求量减少。并且,沙特以及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大国最近也维持和增加了产量。西方国家为了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而不断打压油价,油气在美国与欧佩克以及沙特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升息预期和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的政策导致了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涨,这些因素都对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全球债务不断上升和对巩固复苏造成了威胁。根据日内瓦的世界经济 报告 数据指出:2013年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内的全球总负债占据着全球居民总收入的比例高达215%。债务水平高的企业需要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但是总体的全球利率水平较低和借款成本的降低也加速了债务的累积。目前,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了低增长、低膨胀以及与高负债的“有毒结合”,而且这个趋势也在不断积累扩大。
三、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
与去年相比,2017年全球的经济能够大幅发展的概率较低,而经济增速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或者有小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增幅在3.3%至3.8%之间。对2017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进行展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程度以及其严重性。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渐趋向平稳,若发生通胀抬头,2017年上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加大加息的概率。欧日在美国银根收紧的同时也会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这种背道而驰的宏观政策会导致多种效应,最为显著的是汇率发生波动。美元的升值总体上对于欧日出口复苏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导致欧日的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了欧日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毫无疑问,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全球资本和资产价格的大规模波动。
(2)欧洲国家经济所能摆脱低估的可能性。欧洲央行为了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问题中,在2014年11月注册1万亿欧元用来购买资产支持债券以及担保债券,与此同时该资产负债也增加到了3万亿欧元的峰值。此外,欧洲央行也决定将再融资的利率维持在0.05%的较低水平。这种大规模并且长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防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也为经济的长期增长留下了隐患。如果实体经济缺乏有力的增长支撑以及投资,欧洲经济可能会再次发生衰退。
(3)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范围、力度和成效。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落实。2014年5月,印度新莫迪上台后随即启动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中印两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直接决定它们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续增长局面。同时,巴西、俄罗斯经济颓势能否得到遏制,亦会对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带来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荣文.国际贸易风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 卢新德.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亚太,2013(05).
《浅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与经济改革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问题,有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二是当前改革情况。
关键字:经济形势 发展前景 体制改革 宏观调控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可喜的变化,总的形势比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年最高增长率曾达14%以上。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从1993年下半年起开始实行宏观控制,速度随之下滑,每年差不多回落一个百分点,到1999年最低只有7.1%。2000年以来,已经扭转了这种减速运行的局面,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2%,比上年全年高一个多百分点。
2.国内需求全面回升。针对连续几年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假日天数。实行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需求的回升。2000年1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历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加快了4.9个百分点。
3.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2000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一11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增长30.1%,进口增长37.4%,分别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0多个百分点。4.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1一11月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7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增长了1.4倍,亏损下降16.3%。
5.通货紧缩局面有了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增加。从1997年下半年起,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消费价格绝对水平下降,1998年为1.8%,1999年为1.6%。2000年已基本扭转了这种趋势,1一11月转为上升0.2%。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前三季比上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4%。
上述情况,不仅证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而且标志着我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不足之处是,目前的经济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响较大,有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为此,我们决定在第四季度增发500亿元国债,以继续扩大投资和内需,促进市场旺销;加之国际经济看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基数较低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8%,比上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左右。到2000年底,第九个五年计划可以全面完成,达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8%,国内生产总值全年达到1万亿美元,每人平均超过800美元的既定目标。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中国经济将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规模向前发展。
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在行政管理权限上放放收收,调整隶属关系,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但由于 方法 不对头,没有取得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经过 总结 经验 ,才认识到主要应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看清了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提出来要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逐步扩大市场的比重,缩小计划的比重,这才使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前进。但是,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或者商品经济,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改革也就不可能迈出很大的步子。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此以前,不少同志还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但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样,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才把这个理论问题最终突破,明确提出来,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很不容易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干些什么?党的十四大规定得很明确,主要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从现在来看,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市场,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能成其为市场经济。而且这种市场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而是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全面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市场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说是在经济改革中取得的最大的进展,商品市场现在已基本建立了。因为有没有市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价格,即价格究竟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市场根据供求关系来浮动。由国家来规定,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一个模拟市场,所以不能单纯以有没有东西卖来作为衡量市场的标准。过去较长时期甚至最困难时期也有东西卖,有的地方甚至摆得琳琅满目,但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模拟市场,因为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变化是相当大的。如消费品价格,在改革开放以前,95%以上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现在95%以上已变为由市场决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采购价格,过去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计划规定,现在大约80%(有说85%)以上由市场决定。这说明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当然,价格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放开,任何国家也没有百分之百放开,有少数价格如公用设施。能源价格等一般仍应由国家控制,但在管理方式上要作一些改变。
要素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现在看来差距都还很大。资金市场衡量标准是看利率(包括汇率)是否放开,现在看还没有。劳动力市场衡量标准是就业和工资是否由市场决定,这方面目前有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就业和工资基本上已经市场化了,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还没有走上市场。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是非常根本的。有了市场,但市场是否能很好地运转,取决于市场运行的主体,即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能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是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已基本上相适应,所以发展得很快,发展得很好,而且是当前经济的最主要的增长点;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至今还不相适应,尽管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困难还很大,已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影响整个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宏观管理。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或者说是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另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采取直接调控的办法。搞市场经济就不能采取直接调控了,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有一部分带强制性的,也只能采取法律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财政、税收、特别是金融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展较慢。主要是政府本身的改革,精简机构。职能转换进展比较缓慢。
第四个方面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的分配,说是按劳分配,但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铁饭碗,大锅饭,没有大多的差别现在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又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益对,有可能分配,没有效益就没有东西分配。同时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管理等也要参加分配。这些方面目前正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能不能达到合理分配、公平分配、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群众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方面过去做得不够,现在正在推进。
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改革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正因为改革取得进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比如市场这个环节,商品市场的建立进展后面貌改变不了,而且还影响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影响金融体制和劳动体制的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制和股份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实质是一部分要转让和退出;一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有了这些指示精神,完全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从现在进展情况看,调整所有制结构快一些,真正按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慢一些,因为对怎样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包括:如何做到股权多元化,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制衡机制等,还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和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能还有个探索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即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换。
现在,大家对机构精简都比较重视,但职能转换很不理想,往往是变了一种形式来控制企业,控制经济。比如过去搞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控制,现在这方面确实是少了,指令性计划已不多了。但不少地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想方设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审批项目,干什么都要经过他审批。这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深圳对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大多数审批项目都已取消。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还是活不起来。而且审批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透明度更差,可能带来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会更多。所以,职能转换一定要彻底,绝不能改头换面,把原来的计划权变成审批权。第四个方面就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最突出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不快,已经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因为国企改革必然要进行职工下岗分流,但又没有人“兜底”。当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也不小,如中央去年就公布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很好,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保障基金欠账无法解决。据说这笔欠账至少有3万亿元,要解决困难确实不小。但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必须想办法抓紧解决这个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1.4%。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1.1%。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3.5%一3.75%,高于2月份的预测(2.5—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2.5%和3.5%,现在下调到2.2%和2.6%。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1.75%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13.6%,2002年第1季又下降6.2%。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2000年4%,2001年为2.5%),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1982年增长1.2%,“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0.1%。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1.5%左右,2003年可达2.9%,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1.2%。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0.9%,明年可达2.4%。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0.5%。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1.7%,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1.0%和0.8%。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5.2%。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1.3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4.7%,2003年为5.6%。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7%,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5.4%,2003年更将高达6.4%,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16.3%,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0.8%和1.7%。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1.5%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3.2%,对菲律宾比索下降2.5%。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1.5%、0.7%和1.7%,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0.1% 、2.9%、2.8%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82.7%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5.6%。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6.5%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著。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21世纪前1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下,世界经济调整的完成,将使各国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要素的最佳组合。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1)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调整将推动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者的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因利用了这次经济调整的契机,不同程度地将高科技、信息和知识作为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其发展将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个世纪前15年内,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源于高科技,信息和知识在投资、贸易和生产等领域的高度应用。 (2)下一轮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继续加剧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对于“边缘化”国家来说,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1971年制订了最初的最不发达国家标准,到1994年进行了5次修订。伴随着每一次修订,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标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1971年时有25个),分布在非洲(33国)、亚洲(9国)、美洲(1国)和大洋洲(5国)。 上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未来15年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消除贫困,缓和不平衡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 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未来15年里将形成机制化。不仅区域经济合作圈内部,贸易壁垒将极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区域经济合作圈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也将得到极大发展。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基本潮流。 在贸易自由化潮流下,发达国家是主要获利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本国市场与本国工业将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强有力的冲击。 从总体趋势上说,贸易自由化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贸易因此将得到迅速发展。但应当指出,一些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将会制造出一些新的贸易壁垒,从而对贸易自由化形成障碍。当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还未来得及处理如何将其国内经济政策适应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发达国家已把更多的新议题,列入世贸组织新的议事日程中去了,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例如,贸易与环境保护,贸易与劳工标准以及贸易与竞争政策等等类似的“新贸易问题”,都已列入了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这些问题以抵制“生态倾销”、“社会倾销”及“不公平竞争”为借口,必然会给21世纪的国际贸易带来新的障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阻力,从而也给未来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几多变数。 (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 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的中坚,高新技术产品将不断涌现并成为未来15年内重要的贸易内容。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经合组织成员,高科技产业在制造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当显著。 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来源于美国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出口的总额的40%,下一世纪这个比例还将有更大的增加。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以中国为例,高新技术产业今后几年内也将保持高速增长,据估计全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在2000年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2010年可能达到6万亿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业的强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加,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而且,其产品生产的扩大会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急剧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形成严峻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机遇。 (四)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 (1)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将在未来获得长足发展的知识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与传统工业不同,传统工业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因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15年里,生产、贸易和消费的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将遵循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即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资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生产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配合。在此基础上,绿色消费将成为潮流,绿色贸易将顺应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而得到极大发展。 (2)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奋斗,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迈向工业化的目标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正在迅速与发达国家趋同,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将发挥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表示,与会各国将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届时将出现一个约4.7亿人口的大市场。尽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受到沉重打击,但从目前情况看,东盟已从打击中复苏,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也必定是贸易大国争夺的重要市场。 虽然上述发展中国家(地区)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同等地位,但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大大促进其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逐步发展,一部分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必定会成为未来国际贸易重要的推动力量。 (五)资本将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经过对90年代两次重大金融危机(墨西哥危机与亚洲危机)的反思,各国的金融改革将逐步完成,从而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高科技、信息、知识为内容的国际分工,也将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快速流动。资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动,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20世纪。未来15年里,欧元可望确立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并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完)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1.4%。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1.1%。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3.5%一3.75%,高于2月份的预测(2.5—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2.5%和3.5%,现在下调到2.2%和2.6%。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1.75%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13.6%,2002年第1季又下降6.2%。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2000年4%,2001年为2.5%),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1982年增长1.2%,“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0.1%。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1.5%左右,2003年可达2.9%,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1.2%。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0.9%,明年可达2.4%。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0.5%。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1.7%,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1.0%和0.8%。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5.2%。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1.3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4.7%,2003年为5.6%。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7%,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5.4%,2003年更将高达6.4%,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16.3%,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0.8%和1.7%。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1.5%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3.2%,对菲律宾比索下降2.5%。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1.5%、0.7%和1.7%,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0.1% 、2.9%、2.8%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82.7%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5.6%。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6.5%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p.33-36.Peter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Vol.42 , No.1, 1978.Robert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企业研究,国家经济类核心期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这几个经济类的核心期刊都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在学术能力是比较弱的,对于论文的发表能力也是需要有待提高的;以上这几个期刊都是比较好发表的,而且他们的通过率都是很高的。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比如作者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没有把握好时间,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近两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很多作者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影响更加明显,所以超过返修时间期限还是比较常见的。无论是主管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超期限作者都不要过于担心,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向杂志社说明超期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语气诚恳,大多数杂志社在这一点上不会难为作者,对于超期限的问题大多也都是予以理解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超期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期过长的话就不大好办了。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常用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给编辑一个合理的解释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原则上相当于退稿。如作者及时地向编辑写信说明了延期的合理理由,一般是没事的。即超过截止日期提交的sci修改稿也是被受理的,并不会因为延期被直接拒稿。
经济学论文是用来阐述经济问题、提示经济规律、公布经济研究成果的论述文章。它是人们从事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也是进行经济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撰写经济学毕业论文可参考的期刊有很多,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而定。可参考的期刊举例如下: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CN11-1081/F
《世界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CN11-1138/F
《经济学》(季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N 11-6010/F
《中国工业经济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CN11-3536/F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CN11-1087/F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CN11-1268/F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CN11-1078/F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CN11-1262/F
《 经济科学 》 北京大学 CN11-1564/F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 CN31-1139/F
《财经研究 》 上海财经大学 CN31-1012/F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CN11-3586/F
《财贸经济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CN11-1166/F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CN11-3799/F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CN12-1028/F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CN11-1132/F
《农业经济问题 》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CN11-1323/F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CN11-1517/F
阅读他人的文献,一定要注明文献出处。很多学生不愿意引用他人的文献,以为若如此则自己的论文就无新意。有三个原因要求我们引用了他人的文献就必须给出文献的出处:
一是,引用他人的文献、引用的质量和水平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而且是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证明,这是“利己主义”的要求。
二是,尊重和致谢他人对你的贡献,这是职业道德和利他主义的要求。
三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方便,告诉他们研究这类问题,可以参考那些文献,这也是职业道德和利他主义的要求。
经济类核心期刊众多,对于作者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经济类核心期刊,毕竟不同学校对核心期刊要求不同,具体通过率还要根据作者论文质量、期刊发文量等,期刊杂志社会根据择优录取。以下是我通过知网查询的最新经济核心期刊,为您分享部分经济核心期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不明白可直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