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人其实是一棵能走动的树,唯有抓紧土地,才能把握自己的呼吸;唯有仰望苍穹,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仰望时,莫忘脚下的土地;俯瞰时,心怀一片蓝天。 善于仰望,使目标明晰,让目光穿越现实的云层。司马迁虽遭刑辱,志于遗世之《史记》,终于流芳百世,千古称颂;孔明卧居茅庐而洞悉天下局势,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大展身手,助刘得蜀;曹雪芹家道中落,却给世人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如若没有司马迁痛彻心扉的劳苦,没有诸葛亮多年积蓄的辛劳,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汗水,何来践言遂志,流芳百世!仰望,得到的是美景,是向往后的“明志”;而善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才是仰望的根基,成功的垒土。 甘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奋斗的过程亦充满快乐,努力往往令人愉悦。滴水可以穿石,因为水看到的是顽石,所以才日复一日地冲击;珍珠出自河蚌的痛苦磨砺,磨砺时,河蚌就看到了愿景,所以才甘心忍受那锥心之痛。着眼于低处,脚踏实地,不应放弃对高处的憧憬,没有憧憬的奋斗是盲目的。
2月2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文联主席陈衍强在网上发表了一首诗歌《仰望天空》,其文如下: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析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陈衍强的头衔和光环。 云南省彝良县文联主席,曾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中国诗歌•突围年度诗人奖、云南《百家》文学奖、边疆文学大奖诗歌奖等多种奖项以及昭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市第二届名家等荣誉称号。 冠有这么多头衔的陈衍强,写出来的诗一定是好诗。 首先,他抓住了热点。 一是世人瞻目的在武汉为源头的新型冠状肺炎。 再是美国派出MQ-9“收割者”无人机,使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击毁了苏莱曼尼将军乘坐的一辆丰田亚洲龙轿车,造成将军当场死亡。 诗人的嗅觉和敏锐陈衍强够得上厉害,不愧于响当当的头衔。 每逢热点,文艺界都不会缺席。 陈衍强作为著名作家,著名诗人,赶上了。 每逢灾难,文艺界都会身先士卒。艺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遇难者的同情,表达对抗灾一线人员的崇敬,表达对祖国强大的自豪。 因此,大量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它们或歌颂,或感慨,或抒怀,悲天悯人之心令人崇敬。 譬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国之际,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湖北作家协会官方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更新,省内作家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全国各地作家也在行动。如林碑路人《武汉不哭,武汉加油》 晓吾写的平安祝福,《我是湖北人》 … 他们不是主席,甚至没有作家的冠名。有人说,灾难是人性最好的照妖镜。是人是鬼,一照便知。 与此同时,一些作家打着防疫抗疫的旗号,浑水摸鱼,写出一些令人气愤的作品。 回到陈衍强《仰望天空》。诗歌写得好不好,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他字里行间充满对湖北人的歧视,对遭受灾难同胞的排斥,甚至贬低,令人痛心。在全国同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疫的时刻,这种诗歌不仅仅是给疫区人民伤口撒盐,更是与全国抗疫大局唱反调。正如十名作家在联名信中所言,“此诗写作、发布于国难当头之际,视疫区百姓为洪水猛兽,可谓毫无半点人性,缺失应有的同情心和道德底线,更遑论一个作家、诗人应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大爱。”作品就是人品,好的作品应该有血有肉,充满情怀。!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应该与疫区人民感同身受。遗憾的是,陈衍强主席的这首小诗,却与此背道而驰。这是人性恶的集中体现,是陈衍强主席骨子里缺乏同理心的集中体现,是其试图通过国家灾难赚取个人流量的集中体现。这种体现不仅不负责任,而且道德败坏。这样的作品谈不上作品,只是个人赚取眼球的工具。敬畏生命,共同抗击灾难,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在全民群防群控顽强抗疫的节骨眼上,好的文艺作品能够留下芬芳,而垃圾作品则会伤害疫区人民的感情,继而伤害全国人民的感情。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出现在我身上,下一次就可能出现在你身上。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才能在遇到危难之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相反,调侃灾难,伤害疫区人民,只会被更多人唾弃。你看,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受痛苦,可所有的中国人,都很想为受病魔折磨的人,带去一点甜。而这份甜,又何止于物质呢?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绝症,幸运的话能活10年以上,而不幸的话,只能活5、6年。在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听说妻子被感染的情况下,他仍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30多天。他说:“我想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危机四伏之时,善恶总会显现的格外清晰。 最恶的是人心,最暖的,也是是心 一场疫情,人像百态。 最近,一直坚守在一线的钟南山再次接受采访: “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的。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说完这句话,老爷子难掩内心的心痛,哭了。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犹记得,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他还警告全国人民:“没事不要去武汉。” 可84岁的他自己,不还是拖着年迈的身躯,紧急搭上了去武汉的那趟列车吗?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善良的人,也从不缺少爱国者。 2020年的开端,因为新型病毒的爆发,天空都显得格外阴霾。 可我们团结的热血,也更加凝固。 是啊,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关呢? 98年的抗洪挺过来了,03年的非典挺过来了,08年的雪灾挺过来了,这次武汉也能挺过来。 当疫情我茫然不知时,有文友有艺人微信,关切之心,溢于言表。 没有可报的,只望妖疫过后,待到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等着去武汉赏樱花。 庚子鼠年立春夜有感
我羡慕搏击长空的苍鹰,它可以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我也羡慕遨游于深海中的巨鲨,它可以在蔚蓝的深海中与巨浪为舞,那泰山中的挑夫,也曾为我所羡,因为他们用铁肩挑起了责任,面对陡峭的山路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踏着山路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目标进发…… 我羡慕他们不畏困难的勇气,也羡慕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中间哪一个的胜利不是付出了一番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呢?他们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向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会一路平坦,但纵使遇到了悬崖峭壁,我们就要放弃了,就要停步不前了吗?不,当然不是.不敢去攀登,怎么会独揽山顶绝美的风景?停步不前就永远看不到山那边美好的风光.因此,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要去努力克服,要勇于克服困难,那么就让我们无所畏惧,不怕困难吧.有谁不渴望成功?有谁不渴望拥有响彻寰宇的声望?翻开历史的长卷,一位位的成功者跃然于纸上,轮椅上的海伦,身残的霍金,还有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当他们面对困难向他们发出的一次次挑战时,他们无所畏惧,坦然接受,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放弃,相反,他们却高昂着头,以顽强的斗志向困难发出一次又一次的强有劲的挑战!有谁能说当海伦的第一声话语不是对困难有力的反抗,又有谁能说霍金不是以对黑洞持之不懈的研究为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耳聋的贝多芬在心中奏响的不正是一曲曲因为战胜了困难而谱写出的胜利凯歌吗?他们用一次次顽强的战斗扼住了困难的喉咙,同时他们的胜利又一次地向我们昭示了:人要无所畏惧,不要向困难低头.在困难的面前,无数人向它发出了进攻,在一批批勇敢者的进攻下,困难被战胜了,被征服了,困难想战胜人类的美梦被一次又一次冰冷的击碎了!蓦然回首的时候,我看到了胜利者露出的笑颜,也看到他们在胜利的彼岸向我们招手,他们强劲的声音响彻云霄:人要无所畏惧,要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仰望天空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被狂风吹了整整一夜,除了散落在四周稀疏的几朵白云,只剩下彻底的蓝,蓝得那么干净,那么纯粹,那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像随手打翻的蓝墨水瓶,张狂地渲染着某种情绪。
坐在教室一隅的我,偷偷看着这窗外的蓝天,很想立即奔向一个无人的草地,躺下,随意伸开四肢,摆成“大”字形,然后肆意仰望蓝天。可现实中的我呢,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只得握着黑色水芯笔,不敢放下,也不能放下。也罢,就在窗前来一次“仰望”吧,与天空来一次心灵对话。
眯眼,抬头,凝神仰望。哦,天空中那几朵散淡的白云,在风的手中摇来摇去,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两朵、四朵、八朵……宛如一只只在在辽阔草原中自由嬉戏的绵羊,飘来飘去,放肆的奔跑,无忧无虑地玩耍。
呵,脖子有点酸了,眼也有点累了。我紧紧地握住笔,自语道:“这是第几张试卷了。哦,第六张了吧。”“那还有几张呢?”“嗯,至少还有5张吧。”哎,干脆把这些试卷都付之一炬吧,可我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吗?
天空还是那么蓝。呼吸着微风中送来的味道,心也一点点温润起来。恍然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那天真烂漫的童年,那无限快乐的少年……现在总觉得快乐似乎已远离了我,孤独却与我如影随形。这时我想:在蓝色天空的那边,是否也有一群和我一样整天忙忙碌碌的小孩;他们是和我一样每天挑灯夜战,还是在床上舒舒服服地躺着?哦,应该是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吧,也或许是在篮球场上尽情地打球。
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飞舞着,而我的心却像在做一道永远无法求解的方程。也许我应该出去走一走了,去拥抱一下蓝天,去晒晒发霉的心情,给自己一个阳光灿烂的微笑。
夜晚是神秘而又美丽的。我喜欢夜晚,喜欢夜晚的星,夜晚的月,以及那迷人的黑色。白昼也为我所爱:那金灿灿的阳光,碧蓝的天空以及那总感觉悠闲自在和无所事事的浮云,皆为我所爱。所以,在悠闲的日子,不妨仰望天空,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天空。
听说在你想哭的时候,抬头,45°角仰望天空,泪水会回流。依我看,那些泪水会回流的人大概是被这天空的大气磅礴所震撼住了吧。因此,他/她不再感到悲伤。
我喜欢仰望天空,却不是“哭的人”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名为“成长的烦恼”的'东西总是有存在的意义的,而我,也自然被这“成长的烦恼”所困扰:比如,今天数学又考砸了啦,又被老师、家长骂了啦,被同学笑话啦……诸如此类,多不胜数。所以,仰望天空的习惯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必都知道了。但这只是其一。
其二,在悠闲的日子里也不乏仰望天空,就像开头说的,我被这大自然的美所折服。天空使我明白世界之大。妄想一步登天的人都是愚蠢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步登天的事例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韩信,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当年受胯下之辱,穷的要一个老太太接济他,给口饭吃,到后来他被封了王。他曾经也是想要一步登天的人啊,而后失败终于悟出:只有从头做起,才能获得成功。先苦后甜,必不可少。
有一个人曾经说过:“我没有触碰到天上的云彩,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只是我没有拼尽全力。”触碰天空也是我的梦想,我只有时不时的仰望天空,才能知道我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是不是只有一座桥的距离或是整个银河系?仰望天空告诉我,我的梦想到底是真的虚无缥缈的梦,还是只要我努力尝试着踮一踮脚,伸一伸手就能实现的……
看着天空中那些鲜活的生命,如鸟鹰等,又何尝不能让我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对于那些一味抱怨的人,高尔基送你们一句话:“不要感叹生活的痛苦。”
你不曾想到,一个简单的动作——仰望天空,会给你如此多的感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仰望天空,向往理想的翅膀。飞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我们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
世间万物的无穷无尽,每一种的存在都有意义。花儿因绿叶而芬芳;鸟儿因蓝天而自由;星星因黑夜而闪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努力的攀岩,就没有成功的喜悦。一起到达顶峰,站得更高,看的越远,距天空更近,离梦想更近。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好比一座山峰,只有不断的进取,不断地攀岩,才能进步。
王之涣的《登鹤雀楼》我们都不陌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我们都懂,但谁能真正猜想出它的含义?站得越高,了解的越多。井底之蛙的故事是可笑的,那些只能藏匿或躲避在阴影下,角落里的人,永远不懂得高处的美丽。
站起来,去跨越,去挑战。其实我离天空很近。
人生就像攀岩,有的人在前半段很努力地攀岩,当他们到达一半的路程时,他们不会再向上,停在原地,回看他后面的美丽风景;有的人他们虽然爬的慢,但他们很努力,一直很坚持,累了,就停下来歇息,然后再去攀岩。终于,他们赢了,他们登上了顶峰,体验到了很多。“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态已悄然落入他们的心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苦难的背后就是彩虹,就是成功。勇敢的攀登,站得更高,伸出手,天空就像被我们托着。仰望天空,放飞梦想,他离我们很近。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仰望天空,理想的天空下,我们一起飞翔。
从小,我就有一个爱好,喜欢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望头顶上的那片天。
仰望天空,时而有飞鸟掠过,它们队列整齐,振翅强健有力。每当此时,往往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幻想着自己也能插上由梦想编织的翅膀,去探寻那远方的天空。
年轻的心,渴望不平凡,故而时常受到远方的诱惑,但愿有一天,他的眼睛可以定格在天空的尽头。
仰望天空,那是在夜里,苍穹中布满了熠熠生辉的钻石,那是天空以他的博大收留的灵魂。这些调皮地闪烁着的精灵,曾引起过多少人的遐想啊!至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用确切的数字描述它们,照理说,每一颗星应该都再平凡不过。可是,为什么人们一代代地更替,却没有人会忘记它们呢?那是因为每一颗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来散发自己的光芒。
这满天的繁星,就好比大地上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力争上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太阳和月亮,于是大多数人就成了星星,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散发自己的光芒。夜空因满天繁星而美丽,世界因无数不懈奋斗的平凡者而美丽。
仰望天空,他也不是永远都晴空万里,厚实的乌云翻滚着,像一张大棉被,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突然,云层被扭曲的树枝撕破了,“轰——”,听,那是勇士面对敌阵时英勇不屈的战嚎,他伴随着瓢泼的大雨一起深深地铭刻在了广阔的大地上。那是一片多么瑰丽而又别具一格的景致啊,它让我的心也如此时的天空一般风起云涌。
在每一片生命的天空里,都曾有过电闪雷鸣的景象吧!可是又有谁会把它当成别样的风景去欣赏呢?唯有强者!
仰望天空,天空中究竟写着什么?是对梦想的无限渴望?是对平凡之美的感叹?还是面对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的勇气?事实上,天空上什么都没写,那些东西,都写在人们的心里。
写在我们自己的天空里。
1.写好论文,然后找一个比较合适你文章的刊物投稿,然后等待结果,审核通过了就等着发表就行了。2.如果觉得自己投稿速度慢,或者想找人帮忙修改并快速发表,可以找淘淘论文网这样的机构发表,优点就是速度快1-2个月就能发表,缺点就是费用略贵。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最近有些想法,想写篇论文,大学生发表论文一些什么社也要收钱吗?
发表论文注意事项(1)合理选刊是发表论文的关键,一般核心期刊最难发表,国家级期刊次之,省级最简单。根据中高级职称论文的发表要求,小编建议大家评中级职称选省级期刊,评高级职称选国家级期刊,评行业内最高职称发核心期刊。(2)我们投稿的论文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杂志社的审核要求,如果文章被退回,但附有修改建议,可以按照要求修改以后继续投稿。如果直接被拒绝,可以重新写文章投稿,或者去别的期刊投稿。(3)无论是什么专业的论文,除了专业性以外,论文主题一定更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能写负能量的文章。(4)要想顺利发表一篇论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专业性强,且和工作岗位相关;写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严格按照投稿期刊的格式。建议大家在写作之前多读一些专业文献和范文,了解更多的专业术语和写作要求。(5)投稿之前,一定要咨询好论文发表周期。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为2-3个月,但有的期刊比较热门,投稿人多,可能排到4个月以后,如果时间充裕还好说,如果错过了评职称时间就悔之晚矣。(6)在发表论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期刊,例如增刊、电子期刊、内部期刊等,这些期刊是不能用于职称评审的。此外,还有一些假刊也要注意。大家在投稿之前可以去国家新闻总署的官网上查询真伪。发表论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买本杂志根据杂志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自己投稿,一种是自己找个靠谱的代理机构去代理投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方式的利弊,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下合适的投稿方式,自己投稿的利弊:好处就是省钱,只需要给杂志社出版面费就可以,需要出版面费就说明文章要发表了,不用担心投出去的钱白费了。但是弊端也是有的,第一,杂志社的审稿时间很长而且都是来稿不退,使作者的等待时间也很长,也不知道稿件是否被录用,很可能就错过了评职称交材料的时间。第二,杂志社的审稿比较严格,一般都是三次审核,文章质量要保证好才能通过审稿。第三,杂志社的编辑审稿量很大,有时候可能会看不到某些稿件,如果自己的稿件没有被看到,写的再好也无济于事。第四,投稿要自己选择期刊,但是就自己对杂志的了解来说,可供自己选择的期刊并不多,所以自己投的稿件很可能不符合杂志社的办刊宗旨,这样的稿件也不会通过的。找代理投稿的好处:第一,就是快速,最快的一个月左右,比自己投稿要省时间多了。选定了刊物就可以向客服咨询什么时候能发表,看能不能赶在自己交评职称的材料之前发表。这样心里就有底了。第二,网站会根据作者的文章给作者推荐合适的期刊,这样就不会投稿无路了。第三,网站和杂志社都是有合作的,可能有些杂志只在网站征稿不对外征稿,这样的话只能通过网站在这个期刊上发表文章了。第四,文章能通过网站的审核也就能通过杂志社的审核,就能顺利发表了,如果能发表,网站人员会及时通知作者发表的时间,这样作者心里就不再茫然了。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想要发表论文的话,那你就发表这么背,但是你想要发表论文的话,对方不一定会接受你的论文,因为你的论文要足够优秀才可以。
我的航天技术论文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进步。再有,载人航天的发展能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些国家已经在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准备建造太空工厂,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另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那么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开发矿藏呢?这是科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为类似载人登月等许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最后,载人航天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使用载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侦察和监视任务;灵活部署、修理和组装大型军用卫星;安全而连续地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还能作为特殊武器的试验场。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上的航天员就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第1次、2次海湾战期间,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对战区进行了大量观测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已将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包括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以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编辑本段]概述应用于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电子与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电子系统是重要的系统之一。[编辑本段]组成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各种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和这些电子系统有关的电子理论和技术有通信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天线、检测理论和技术、编码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而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它们的发展使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进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实时处理更大量数据的能力,进而使飞机的性能(机动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飞行、自动着陆等)大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学探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侦察预警等)日益扩大。[编辑本段]特点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基本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稀薄的。人们知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00千米,而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本身却是变化多端的。比如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其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在赤道地区为17000米,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为11000米,在地球两极地区则为7000-8000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围内,包含了大气总量的一半,而整个对流层,大约占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称为同温层(实际情况是:在25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温层顶,气温约升至-43至-33℃)。同温层的气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该层大气离地球表面较远,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其顶部存在着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等。同温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大约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弱。在这一层大气内,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所以又叫作平流层。另外,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第四,工作时限不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
有本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你们才七百字啊?我们让写三千字
同学,你不要这么直接好吧,我也是在那上课的,也是上网搜就行了,唉,,,木有办法。哈哈。。。这个老师应该会让咱们过吧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你们才七百字啊?我们让写三千字
航空航天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包括了航空、航天、航空航天材料、气动力学、卫星导航等多个方向。如果您想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发表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 技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状态,因此您可以尝试关注最新的技术研究进展,例如新型材料、新型发动机、新型航空器等等,撰写相关的论文或者文章。2. 工程实践:除了理论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也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您可以通过对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分析,撰写相关的实践性文章和报告。3. 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领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您可以关注国家政策的动向,撰写相关的分析和评价文章。4. 国际合作和竞争: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全球化的领域,各个国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非常激烈。您可以关注不同国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动态,撰写相关的分析和评论文章。需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比较专业和复杂的领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才能够撰写相关的文章。如果您对于该领域比较感兴趣,建议您可以从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开始,积累经验和背景,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知道你是航院的,也知道你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咱不能恁直接是不
同学,你不要这么直接好吧,我也是在那上课的,也是上网搜就行了,唉,,,木有办法。哈哈。。。这个老师应该会让咱们过吧
航空航天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包括了航空、航天、航空航天材料、气动力学、卫星导航等多个方向。如果您想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发表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 技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状态,因此您可以尝试关注最新的技术研究进展,例如新型材料、新型发动机、新型航空器等等,撰写相关的论文或者文章。2. 工程实践:除了理论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也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您可以通过对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分析,撰写相关的实践性文章和报告。3. 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领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您可以关注国家政策的动向,撰写相关的分析和评价文章。4. 国际合作和竞争: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全球化的领域,各个国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非常激烈。您可以关注不同国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动态,撰写相关的分析和评论文章。需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比较专业和复杂的领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才能够撰写相关的文章。如果您对于该领域比较感兴趣,建议您可以从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开始,积累经验和背景,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航空航天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涉及到航空工程、航空电子、航空材料、航空制造、空间技术等多个方向。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热门的方向:1. 航空制造: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航空制造业也在不断壮大。航空制造方向涉及到机身、发动机、附件、座舱等多个方面,需要掌握航空材料、加工工艺、制造工艺等知识。2. 航空电子:航空电子是航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航空电子方向需要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知识。3. 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卫星、火箭、空间站等。空间技术方向需要掌握航天器设计、发射技术、空间探测技术等知识。以上三个方向都是航空航天领域比较热门的方向,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发表文章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选择相应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文章撰写。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