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甘肃高发奎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甘肃高发奎发表的论文

我认为这是因为该名博士的实力是很强的,他在校期间参加了6个项目的研究,而且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等等。

因为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非常的聪明,才能非常过人,虽然年纪非常的小,但是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获得了很多的比赛大奖,发表了重要的论文,同时也申请了发明专利,所以他能够入选是实至名归的。

1、首先登陆“中国知网”的官方网站。2、其次进入期刊大全后找到甘肃冶金杂志,点击选刊名。3、最后搜索发表过的论文,搜索后查询观看即可。

甘肃高发奎发表的学术论文

如果要报师范专业,最多线下十分左右,如果是非师范,那线下二十分应该可以! 理科最好的专业是土木工程

我觉得被录取可能性不大,你看吧,最低录取线都高你的分数4分,你也可以考虑报外省的学校啊,你的成绩可以报一个好点的二本的。下面的是我在网上搜到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至于专业选择,你一定要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来!对哪方面感兴趣就报哪方面的专业。录取批次2011 -- 505 457 -- 360 本科二批2010 -- 527 489 -- 205 本科二批2009 470 520 479 -- 285 本科二批2008 507 548 515 -- 169 本科二批2007 516 558 525 -- 225 本科二批2006 512 547 521 -- 219 本科二批2006 512 547 521 -- 219 本科二、三批2005 498 547 509 -- 400 本科二批编辑本段学校概况陇东学院坐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甘肃省教育厅管理。建校3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培养各类人才43000余名,为甘肃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心理测试、语音、计算机、旱作农业等16个综合实验室和教学中心,拥有接入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校园网络、英语调频广播电台和校内闭路电视系统等公共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16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2个,设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电子文献资源库和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学院现有教职工863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 54人,副教授142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85人,外籍教师4人。学校设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建有41个普通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此处现在是庆阳一中校区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崇德、卓异、敬业”的教风和“博学、慎思、自强”的学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奖励。学院设立了农业科学、教育科学、陇东文化、陇东民间艺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陇东资源生物、应用化学、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等11个研究所和科技推广中心,在语言学、敦煌学、陇东文化、老区历史、天体物理、生物技术、农作物育种、旱作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园艺以及陇东地区动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地科研项目32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地奖励189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录45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3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87部。有168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鉴定,其中有1个小麦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兰州大学等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选送优秀学生到兰州大学学习。实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洪堡州立大学、曼斯菲尔德大学等13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并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2010年我校留学学生获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院长奖。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立足陇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服务西部,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力争发展研究生教育,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始终不渝地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陇东大学。编辑本段学校历史陇东学院前身是创 陇东学院建于1978年12月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陇东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闫庆生 党委副书记、院长 郭维俊党委副书记 赵连印 党委委员、副院长 许尔忠党委委员、副院长 孙立峰党委委员、副院长 孙鸣超编辑本段机构设置党委部门1.纪委(监察处)2.党委办公室 设秘书科档案室3.组织部(党校、机关党总支) 陇东学院4、宣传部(统战部)行政部门5.院长办公室设行政科、秘书科、综合档案科、计划生育管理科、车辆管理科6.国际合作与交流处7.人事处(职改办、离退处)设人事科劳资科离退休管理科8.教务处 设办公室教务科教学科实践教学科 设备科教材科9.学生工作处 设学生科助学管理科10.招生就业处 设招生科就业指导科11.科学技术处 设科研管理科科技信息与推广科12.后勤处 设综合科校产管理科13.计划财务处设财务科预算科会计核算中心与财务科合署14.国有资产管理处 设国有资产管理科、设备科15.基建处 设办公室 施工管理科工程预算科16.审计处17.保卫处设办公室18.监察处群众团体19.工会 设办公室俱乐部20.团委 设办公室21.妇联教学单位22.历史文化学院 设办公室23.电气工程学院 设办公室24.化学化工学院 设办公室25.信息工程学院 设办公室26.农林科技学院学院 设办公室27.文学院 设办公室28.教育学院 设办公室29.政法学院 设办公室30.外国语学院 设办公室31.数学与统计学院 设办公室32.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设办公室33.体育学院 设办公室34.美术学院 设办公室35.音乐学院 设办公室36.土木工程学院 设办公室37.能源工程学院 设办公室38.经管学院 设办公室39.机械工程学院直属单位40继续教育学院 设办公室教学部教务部41.图书馆设办公室文献建设部信息技术部 书刊借阅一部 书刊借阅二部42.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办公室与学生科合署)学位办公室43.高等教育研究所 (办公室与教学科合署) 陇东学院44、科技推广中心 (办公室与科技信息与推广科合署)45.信息中心 设网络技术部广播电视部46、后勤服务公司 设办公室饮食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水电暖供应中心 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卫生所 污水处理厂47.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中心48.体委 设办公室49.学报编辑部编辑本段办学条件学院现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现有普通在校学生12606人,各类成人学生4503人。有继续教育学院、中文、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法经管、体育、美术、音乐、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农学、园林、生命科学、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8个教学院系,48个本科专业。设有农业科学、教育科学、陇东文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陇东资源生物、应用化学、园艺等7个研究所和科技与成果转化推广中心。学院教学设施完备。现有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心理测试、教育技术、旱作农业等7个综合实验室,建有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等校内教学实践场所和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建成了覆盖全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与Int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等主干网络联通。教学微机10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00多万元。建有图书情报网、英语教学无线传播系统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图书馆馆藏图书74万册,电子图书42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3000余种。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以甘肃招生为主,同时面向河北、江西、内蒙等23个省、市(区)招生。编辑本段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863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4人,副教授142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85人,外籍教师8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 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和“555创新人才工程”5 人;庆阳市科技功臣2人、庆阳市 “185”人才工程5人、庆阳市领军人才4人。学校设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建有41个普通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11310人,成人教育学生3815人。 陇东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崇德、卓异、敬业”的教风和“博学、慎思、自强”的学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奖励。编辑本段办学层次学院学术特色鲜明。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发表7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97部,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69部。尤其在教育科学、农业科学、陇东文化、老区历史、生物资源、语言文字、天体物理、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地科研项目328项,有79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33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成果获省教育厅奖励。其中有2项小麦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学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逐步确立 陇东学院了立足陇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坚持地方性,突出多科性的服务面向和发展定位,坚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了尊师、文明、勤奋、求实的优良校风,已发展成为陇东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师资和各类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培养合格初中师资及各类应用人才43000余名,为甘肃基础教育,尤其是陇东地区科教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新世纪,新学院,新形象,新征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举起二次创业的旗帜,提出了建设综合性陇东大学的宏伟目标,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四年的时间通过学院的合格评估验收,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再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陇东大学。编辑本段办学特色学院设立了农业科学、教育科学、陇东文化、陇东民间艺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陇东资源生物、应用化学、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等11个研究所和科技推广中心,在语言学、敦 陇东学院煌学、陇东文化、老区历史、天体物理、生物技术、农作物育种、旱作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园艺以及陇东地区动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地科研项目32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地奖励189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录45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3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87部。有168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鉴定,其中有1个小麦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奖励。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支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编辑本段人才培养陇东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 陇东学院、创新”的校风、“崇德、卓异、敬业”的教风和“博学、慎思、自强”的学风。学院立足陇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服务西部,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力争发展研究生教育,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始终不渝地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陇东大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050101历史学(师范类) 060101人文教育(师范类,地理和历史方向) 040107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030404法学 030101经济学 020101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110302英 语(师范类) 05020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070101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物理学(师范类)070201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与接口、C程序设计、应用软件、Fortran程序设计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师范类) 04031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电子信息工程080603化学(师范类) 070301应用化学 070302化学工程与工艺081101科学教育(师范类) 040108生物科学(师范类) 070401生物技术 0704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080605 陇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05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040104小学教育(师范类) 040105园 艺 090202食品科学与工程081401农 学 090101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03土木工程 080703工程管理 110104音乐学(师范类) 050401舞蹈学 050409美术学(师范类) 050406艺术设计 050408体育教育(师范类)040201编辑本段未来发展学校将立足陇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服务社会,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以教师教育为优势,以能源化工为特色,以生物农学为亮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陇东学院校区变迁整体搬迁完成后的新校区新校区图 最新百度地图陇东学院新校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兰州路,占地面积1100亩,现有在校学生12606多人,教职工863人,有农业科学、教育科学、陇东文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园艺等研究所以及科技与成果转化推广中心。新校区从2002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其中教学用房面积26.8万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道路、锅炉房、给排水系统、电视、电话系统、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 庆阳市体育场[1]新校区主要分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后勤服务区、集中绿化区、科技产业区等6大功能模块。建在我校的庆阳市体育场位于学院新校区西北角,用地面积8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20160个座位。名师名人闫庆生主要从事陇东地方史研究与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共发表各类论文近四十篇,其中《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研究》发表在《近代史研究》(2001.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贷》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1999.4)、《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问题研究》发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等国家级刊物上。合写专著《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1937—1945)》运用计量史学研究方法对边区经济史进行研究,数据全面详实、结论精确可信,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近年来陕甘宁边区史研究上的一大硕果。该成果荣获1998—1999年度“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一部合写专著《庆阳简史》是庆阳地方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史体专著,是一部了解陇东历史的重要参考书。该书荣获1999年度“甘肃省第六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郭维俊男,汉族,1957年4月生,甘肃定西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1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专业。曾任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兼任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机械研究与应用》杂志编委。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任命为陇东学院院长。1982年以来,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农业机械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先后承担《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农业机械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和参加完成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主参编教材2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力学,农业机械振动。简毓峰男,汉族,生于1957年11月,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学士。1997—1998年,在兰州大学区域经济研究生班深造。现任陇东学院科技处处长,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主任,农学系(农科所)研究员。兼任省农学会理事,《甘肃农村科技》编委,《陇东学院学报》编委,庆阳市专家顾问团成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作物育种与栽培、旱地农业、宏观农业等专业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与示范推广课题(项目)20余项,取得成果18项,获奖16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地(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次),二等奖5项(次),三等奖5项(次)。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4篇,获奖论文4篇。目前,在研课题3项。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入选甘肃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入选陇东学院首届学科带头人。刘建宁男,汉族,教授,1963年11月生于甘肃合水。1995年7月西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被聘为陇东学院化学系教授。现任陇东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陇东学院体委副主任。1995年7月至今,先后获《甘肃省教委高校科技进步奖》一次、《甘肃省教委青年教师成材奖》一次、《陇东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次。主持完成了甘肃省教委科研项目《含硫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金属配合物直接电化学合成》、《新型腙类试剂的合成及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先后在《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Turkish Journal of Chemistry》、《RARE METALS》、《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学报》、《化学学报》、《应用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卫生检验》、《兰州大学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等SCI、SCIE、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编辑本段马啸男,汉族,1966年生,甘肃西和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陇东学院学科带头人。现为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庆阳市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4、2006年连续评为陇东学院第三、四届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当选为陇东学院首届“我最喜欢的教师”。2010年评为首届“庆阳市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西北区域史、民族史、边疆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安徽史学》、《兰州大学学报》、《西藏研究》、《求索》、《新疆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西域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共发表各类论文70余篇。专著《左宗棠在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参编《西北通史》清代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任副主编;《庆阳通史》中卷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4月版;主编《<庆防记略>校释》(国家古籍整理项目),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曲涛曲涛(1960.6—),男,山西省运城市人,1976年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治系,获学士学位,曾任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主任、教授、陇东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有关陇东老区问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出版《陇东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走出困境—陇东老区现代农村经济研究》、《陇东老区政权史》、《陇东老区红军史》、《红色足迹---陇东老区重大事件述评》等学术著作,并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荣获199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三等奖,2002年甘肃省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姜双林姜双林,男,1963年12月20日出生,现任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系副主任,陇东资源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兼动物生物学教研室主任。1987年本科毕业分配到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任教;2004年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课程教学20年,先后承担生命科学系的《普通动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1年获学校第二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奖。2004年《普通生物学》课程获陇东学院精品课程奖,2006年主讲的《普通动物学》课程获甘肃省精品课程奖。 主持和参加完成省、市科研项目 6项。通过省级鉴定的科研项目4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在《昆虫学报》、 《动物学研究》、《蛛形学报》、《林业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 等国家级期刊发表23篇。硕士毕业论文《子午岭林区步甲(鞘翅目:步甲科)物种多样性与生境选择性研究》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并被“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编辑本段学院学报《陇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其前身是《庆阳师专学报》。《陇东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陇东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刊物。《陇东学院学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传承先进思想,繁荣科学文化”为办刊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办刊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 陇东学院《陇东学院学报》刊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及探析社会热点问题的具有学术创见与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为适应中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提出声明。《陇东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大16 开,128 页。双月15 日出版,1、3、4、6期为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

钱文科,男,中共党员,旅游管理学士,旅游管理暨规划与开发硕士,现居上海。主要研究领域:旅游企业管理与运营,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旅游战略管理,旅游会展策划,旅游文化事件运营,旅游娱乐节庆管理。主要学术著作:专著《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3年海南出版社全国出版发行);《旅游市场营销超市化刍议》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旅游营销的新型运作模式》发表于《旅行社之友》;《旅游管理教学头脑风暴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外教学研究》;《奥运旅游研究》发表于《海南日报》2004年9月;若干小文杂见于各旅游专业刊物和相关媒体。

举世闻名的古都长安和三秦大地,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为西北大学历史、考古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条件。西北大学考古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南迁汉中城固时,历史系就成立了考古委员会,陆懋德教授等对张骞墓、樊哙墓等进行调查和发掘,发现“博望侯印”封泥和绿釉陶器座等一批珍贵文物,并发表了《发掘张骞墓前石刻报告书》。1939年,西北联大改名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成立了考古室,组织师生对汉中地区的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陆懋德教授等先后发表了《汉中各县诸葛武侯遗迹考》和《汉中地区的史前文化》等论文,周国亭发表了《勉县考古记实》等。这是西北大学最早的考古活动。1938年,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者之一黄文弼,到西北大学历史系任教授。1942年任历史系主任,开设了考古学、史前史等课程,并从事西北史地和考古学研究。1943年受西北大学委托第三次赴新疆考察,考察重点在教育文化及古迹古物等(他在1927至1930、1933年,参加了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发起的中瑞科学考察团,对以新疆为重点的西北文物进行了调查)。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罗布淖尔考古记》、《张骞通西域路线考》、《吐鲁番古代之文化与宗教》等专著和论文。1940年秋,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王子云任团长。对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的资料。1945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累年所得的各类文物、拓片、模型、石窟临摹、绘画、照片等资料100多种,计2000余件全部拨归国立西北大学,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与原有历史系考古室合并,成立了西北文物研究室,王子云随调西北大学任教授,并担任西北文物研究室主任。之后王子云等积极开展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调查研究,在西安郊区发现史前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在鱼化寨遗址获得一批陶、石、骨器等。著有《中国历代应用艺术图纲》、《西北史迹文物踏查纪实》、《汉唐陵墓图考》、《唐韦顼石椁发现记》、《古杜国考》等论著。此外,还举办有关金石拓片及汉唐陵墓艺术等专题展览,对历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47年5月,为推动西北地区文化古迹的研究,历史、边政两系学生成立了考古学会。组织会员利用星期日分赴市郊考察古迹,利用假期赴甘肃洮河流域考察石器时代遗址,并将考察之成果,精制成三集照片展出。1948年暑假,边政学系21位学生对甘肃、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文物古迹进行了4个多月的实习,实地考察了敦煌莫高窟、焉耆唐代古城、库车千佛洞等古迹。此外,还邀请著名学者裴文中作“北京人”和“渭河、洮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之新发现”等学术报告。1951年,陈直先生在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论”课。1954年,陈直受聘担任文物陈列室主任。1955年,北大考古专业应届毕业生李家翰先生被分配来校任教,为考古教学增添了新生力量。这一时期,武伯纶、刘士莪等组织历史系的师生参加了麦积山石窟勘察、新疆文物普查、西安白家口汉墓的发掘、咸阳底张湾北周隋唐墓发掘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积累了最初的田野考古经验,而且为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基于当时国家对文物考古人才的迫切需要,在郑振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冶秋(时任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和尹达(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等国家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领导的关心下,1956年,历史系首先在54、55级历史专业选出部分学生,成立考古班。其后设立了考古专门化,考古专业正式创立。同年成立了考古教研室,马长寿先生任主任,陈直先生任副主任,教师有刘士莪、李家翰等。“西大考古专业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陕西乃至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石兴邦:《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40周年贺文》,载《考古文物研究》第1页,三秦出版社,1996年)。从1956年开始,考古专业逐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考古教学除本校的几位老师(马长寿、陈直、刘士莪、李家瀚、贾德耀、蔡尔轨等)承担外,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郭宝钧、石兴邦、金学山、杨泓、郭仪孚、王伯洪、林寿晋、马得志等相继来校分段讲授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及考古技术课,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知名度很高的教师队伍,开始了较为系统的考古教学活动。时任校长侯外庐还邀请埃及开罗大学考古学家埃米尔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考古学家原田淑人教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梦家教授等作考古学术报告,在西北大学形成一股考古热。除了系统的考古学理论教育外,还十分重视田野考古实践教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考古专业师生先后参加了西安唐兴庆宫、铜川耀州窑等遗址的发掘。1958年,在蔡尔轨老师的率领下,考古班的学生参加了宝鸡北首岭遗址的第一次发掘。1960年,56级考古班学生参加了陕西彬县(今属长武县)下孟村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于庙底沟类型的地层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专业创立以来,曾琪、段浩然、黄碧芳、高建民、韩伟、韩保全、郭长江等先后留校任教,教师队伍不断壮大。1961年,考古专门化改称考古专业,但不久由于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而精简专业,考古专业被迫停止招生。考古教学活动处于停滞状态。1972年,考古专业恢复招生,考古教研室重建,陈直任主任,刘士莪任副主任。之后,王世和、戴彤心、段连勤、孔哲生、肖安顺等先后到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任教,考古专业的教师队伍得以重建。特别是有丰富田野考古工作经验的戴彤心、王世和的任教,使西北大学田野考古发掘教学与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73年,刘士莪、张洲与西北大学地质系共同发掘了韩城禹门口旧石器时代遗址。同年,刘士莪、王世和、段浩然、段连勤指导72级考古班学生参加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发掘。1974年,刘士莪等带领74级考古班部分学生,与北京大学、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作,发掘了周原凤雏和召陈建筑遗址、庄白青铜器窖藏和云塘制骨作坊遗址等。同年王世和、孔哲生等指导74级考古班学生,参加了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975年,贾正中带领74级考古班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上述发掘不仅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实践中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56年考古专门化以来,共培养了7届130名学生。他们后来成为我国各地考古学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和著名学者的优秀学生,在我国的文博考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时期考古专业的科学研究方面也产生了一批新的成果,促进了西北大学的文物研究。其中马长寿在20世纪60年代初撰写的《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充分利用碑刻文字资料,对关中古代部族的名类渊源、地域分布、姓氏变迁、婚姻关系、部族人融合等问题进行了考论。陈直著有《关中秦汉陶录》、《秦汉瓦当概述》等论著,其中《秦汉瓦当概述》一文对秦汉瓦当的文字书体及规格、断代及分期、制法及窑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至今对秦汉瓦当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7年恢复高考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考古专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奠定了考古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1980年以后,刘士莪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考古专业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发展。1986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成立了文博学院,增设了博物馆学专业,成立了文博教研室,王世和任主任。1989年,增设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1991~1994年,戴彤心任考古教研室主任。1994年起王建新任考古教研室主任。2002年,考古专业被评为陕西省首批普通高等院校名牌专业。2003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成立了考古学系(含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由王建新任主任。2004年,成立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并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成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建立了考古技术与文物修复实验室,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的条件。2005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组成的“砖石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基地”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成立了文化遗产学院,进一步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建成了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文物考古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在教学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考古教研室就组织编印了《原始社会考古》、《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等系列教材和参考图录,邀请苏秉琦、安志敏、李学勤、张光直、田边昭三等著名学者先后来校讲学。1994年开始,考古专业的课程体系做了较大的调整,新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中国考古学通论”,传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五代考古、宋元明考古等7门课程成为方向性的专题课。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田野考古学、考古技术课程的教学。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支持下,建立了十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逐步建立了由课程实习与综合实习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形成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特色。2003年,对教学内容又进行了改革,修改制定了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加强了重点课程的建设。赵丛苍教授主持的《科技考古学概论》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张宏彦教授主持的《史前考古学》(2004年)被列入陕西省精品课程,有“中国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新石器时代考古”、“隋唐考古”等课程被列入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赵丛苍、张宏彦、钱耀鹏教授编写的教材《科技考古学概论》、《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教材建设计划,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2003年)、《科技考古学概论》(2006年)教材。1993年9月,王世和教授主持的“考古专业电化辅助教学体系的建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王建新、张宏彦、钱耀鹏等的“考古专业教学实践的改革”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钱耀鹏教授获西北大学第一届教案展评(新石器时代考古)一等奖;2003年,钱耀鹏教授获西北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奖二等奖;2004年张宏彦教授获西北大学第二届教案展评(中国考古学通论)一等奖, 2004年张宏彦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2005年张宏彦编著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年来考古专业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强调“三个重视”,即重视专业基础教学,重视知识视野拓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物考古高级专门人才。从1977年至2006年,考古专业连续招收本科生27届(含2届专升本班),毕业571人;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0届,毕业获得学位者83人。从1985年开始,招收博物馆专业、文博专业专科生10届共250人。毕业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广东、海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贵州、四川、重庆等20多个省区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其中陕西地区文物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的业务人员90%以上、西北地区70%以上均是我校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或已担任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职务,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及各省区文博考古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业务骨干。此外,多年来还承担了陕西省和国家文物局的培训工作,培训了文物干部数百人。特别是2003、2005、2006年先后承办了三期全国省级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文物考古研究所所级领导73人。在科学研究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考古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及西北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配合田野考古教学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物考古研究,形成了若干稳定的研究方向,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取得了显著成就。1980年,戴彤心、张洲指导77级考古班,主持发掘了陕西华县梓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处仰韶文化早期墓地和客省庄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等。1981年戴彤心、肖安顺带领78级学生参加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秦宫殿遗址的发掘。1982年,王世和、张宏彦指导79级考古班,主持发掘了陕西商县紫荆遗址。发现了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客省庄文化的大量遗迹、遗物。1983年戴彤心、段浩然带领80级考古班学生参加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遗址的发掘。1984~1987、1991、1993年,王世和、张宏彦、王建新、钱耀鹏等主持发掘了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发现了大量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早期的遗迹、遗物。先后有81级、84级、90级考古班和双学位班、85级文博班、陕西省有关县市的文物干部、外国留学生等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案板遗址的考古发掘实习或培训,成为20世纪80年代培训学生最多的考古实习基地。1985年,刘士莪等主持发掘了西安老牛坡遗址(含许家寺地点),至1989年,共发掘了六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和商代的墓地、车马坑、建筑基址等一批十分重要的遗迹、遗物。先后有83级、86级考古班和部分研究生在此进行了考古实习,取得了教学与科研双丰收。1985年,戴彤心、张洲、王维坤等指导82级考古班发掘了陕西宝鸡石嘴头遗址。发现了龙山时代窑洞式居址和大量的陶、石、玉、骨器等。1988年,戴彤心和傅勇等,率领85级考古班发掘了青海化隆县四更卡拉遗址,为研究卡约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1990年,王世和、张宏彦、钱耀鹏带领87级考古班学生和日本留学生加藤隆也,参加长安北塬(风雷仪表厂)汉、北周、隋、唐墓的发掘。同年,刘士莪、赵丛苍指导88级考古班首次发掘了陕西城固宝山遗址。至2001年,宝山遗址共发掘了3次,发现有大量商时期的烧烤坑、建筑基址、墓葬等,为探索汉中地区巴蜀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1991年,赵丛苍、张克平指导89级考古班部分学生,发掘了新疆维丄吾丄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柴窝堡遗址和拜城县克孜尔墓地。1993年,戴彤心、段浩然、冉万里率领部分学生首次发掘了校园内的唐太平坊和实际寺遗址。之后,累积历年发掘和收集的校园文物,在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内设立了校园考古陈列室,成为西北大学的一个特色和亮点。1994、1995年,王建新、冉万里、指导91、92级考古班发掘了河南渑池班村遗址和山西垣曲古城镇遗址,并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在班村遗址开展了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6年,王世和、赵丛苍、王维坤、张宏彦、周晓陆、冉万里、刘瑞俊等指导93级考古班发掘了西北大学桃园校区唐崇化坊遗址,出土了唐代“踏步”、唐三彩等大量遗物。从1997年开始,考古专业开始承担国家基本建设重大考古发掘与科研项目。1997年由陈洪海、刘瑞俊主持发掘了河南小浪底水库区盐东遗址。1997至2004年先后由王建新、张宏彦、赵丛苍、钱耀鹏、陈洪海、冉万里、刘瑞俊主持发掘了重庆长江三峡水库区万州中坝子、上中坝、余家河、白河沟遗址,巫溪河坪遗址的发掘与研究。2006年,由陈洪海、冉万里主持发掘了南水北调河北涞水县西水北遗址,河南镇平县姚寨遗址。从2000年开始,考古专业启动西北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调查研究计划。2000~2002年,王建新、刘瑞俊等与新疆、甘肃两省区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西北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试掘了甘肃安西潘家庄遗址、敦煌西土沟遗址。2003年,王建新主持了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新疆东部及甘肃西北部秦汉时期遗迹的考古调查”,调查新疆哈密马鬃山区的相关遗存。2003年,钱耀鹏、陈洪海率领2000级考古班部分学生,参加了新疆伊犁尼勒克吉林台库区、特克斯恰卜其海库区古代游牧民族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战国至汉代游牧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同年,赵丛苍带领2000级考古班部分学生,发掘了甘肃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早期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由王建新主持,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部分研究生参加,发掘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发现了祭祀高台、居址、墓葬等一批重要遗迹,在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2003年,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西北大学考古学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启动了“古豳地区域考古研究”项目,钱耀鹏等对陕西彬县、旬邑、淳化一带的古遗址进行了调查。2004年,陈洪海、刘瑞俊、陈靓老师指导2001级考古班学生发掘了陕西旬邑下魏洛遗址,发现了一批龙山时代窑洞式居址和陶窑,其中新发现了可能专用于烧制石灰的窑址。2006年,钱耀鹏、魏女指导2003级考古班学生,主持发掘了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现了先周时期的聚落和大批极具特色的蛇纹陶器。对于研究先周文化的形成及与北方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资料。2004年,考古学系师生参加了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国家博物馆联合实施的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对甘肃东部礼县一带的古遗址进行了调查。2005年,王建新、赵丛苍、陈靓老师主持,指导2002级考古班学生发掘的甘肃礼县西山遗址,获得了大量墓葬、祭祀遗迹等早期秦文化的考古资料。2005年,在多年对汉水上游城固宝山遗址和城洋青铜器研究的基础上,由西北大学、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启动了汉水上游先秦时期文化调查研究项目,赵丛苍主持进行了前期的调查工作。在上述考古发掘、调查的基础上,近十年来,考古专业的学术研究一直保持着旺盛势头,在中国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隋唐考古、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文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考古学报》、《民族研究》、《考古》、《文物》、《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5部、译著2部。其中,刘士莪教授的《老牛坡》、王世和、张宏彦教授等的《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王建新教授等的《慈善寺与麟溪桥》、赵丛苍教授的《城固宝山遗址发掘报告》等集中反映了考古专业近年来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的重要收获。此外,王建新教授的《东北亚的青铜器文化》、王维坤教授的《中日古代都城与文物交流研究》、戴南海、张懋镕教授等的《文物鉴定秘要》、张懋镕教授的《中国青铜器真伪鉴别》、周晓陆教授的《秦封泥集》、赵丛苍教授的《中国古代玉器》、钱耀鹏教授的《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等和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大量研究论文,集中反映了考古专业在中国史前考古、周秦汉唐考古和文物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体现了专业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显著的学术特色。其中王世和、张宏彦等的《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钱耀鹏的《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获2003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建新的《慈善寺与麟溪桥》、《东北亚系青铜剑分类研究》获2004年陕西省第七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赵丛苍的《城固宝山》获2004年陕西省第七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高级会计论文发表甘肃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要求。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搜:高级会计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必须搜够11位。否则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11位电话号码=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谐音好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谐音好记)=要吾拔-山起腰-拔吾就拔腰(准确但不好记)。搜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具体文件政策,搜:高级职称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必须搜够11位。否则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具体政策可把“职称”换成“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即搜:高级经济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审计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统计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政工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工程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教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副主任医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农经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农艺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畜牧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兽医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水产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副研究员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等。考评难度从小到大是:高级经济师(最简单)、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最难)。证书都有用。如果聘用,涨工资。如果不聘用,可用证书包油条,防止油沾手。不能再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州职称论文大学,全国太出名了,都被假冒了。只能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论文职称热线,永远无法假冒。全国最权威的职称论文辅导、免费期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论文热线。翻到58页后,是总结的经验教训。一、大道至简、职称不难。二、对照评审条件找差距。三、业绩技巧。四、不符合评审条件也可能合格。五、2012年后,关系的作用几乎是零。发现规律:搜任何论文问题答案、免费期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有两个办法,都是搜后翻到58页后。一、11位电话号码在后,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注意必须搜够11位。否则不但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下同)、高级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取消+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价格+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其他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收费标准+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价格+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期刊杂志+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发表+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怎么写+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三大网站+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任何问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论文快速见刊+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二、11位电话号码在前,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论文热线、前同即11位号码+高级职称论文、前同+高级职称论文取消、(前同即11位号码)高级职称论文价格、(前同)高级经济师论文、(前同)高级会计师论文、(前同)其他职称论文。以高级经济师为例,搜:高级经济师任何问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把【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都能找到答案。如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取消+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考试用书+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评审业绩成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等。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答案。以高级职称论文为例,搜:高级职称论文的要求+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价格+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有效期+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期刊+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答辩+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其他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搜:任何省任何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如搜:河南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山东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必须搜:问题+11位(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否则会搜到假冒。

评审条件的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论文刊物要求。各省各系列高级职称论文一般要求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论文要求本专业,3000字以上,查重率10-30%,论文被知网、维普、万方任何一个网站收录。刊物要求公开发行,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能查到,是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详情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11位数字)论文热线,或搜:论文热线要我扒先起腰【八】我就扒腰(【八】不变,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必搜11位热线,否则会搜到假冒的),翻到百度、360、搜狗158页后,即可找到。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论文数量、期刊要求、具体要求。

一、论文数量: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一般需要发表二到三篇,论文字数要求一般在2000字以上。每个地区对论文字数要求不尽相同,大家在写论文前一定要先查看当地的评审要求。不能低于最低字数要求。需发表在有CN刊号、ISSN刊号、省部级以上的会计专业类正规期刊上。

二、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要想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必须先通过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并在成绩合格后的三年内进行申报评审。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执行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三、具体要求: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会计专业讲师资格,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后,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会计专业讲师资格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3年。

2、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后,取得会计师资格满3年,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后,取得会计师资格并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公开出版会计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参加编写省(部)级及以上会计行业法规的主要起草人。

地区

论文发表要求

上海

2 或 3 篇(其中一篇作为主送论文)

山西、辽宁、黑龙江

3 篇(需要在不同年度发表)

河南

3 篇

河北

国内核心报纸期刊或国外报纸期刊 2 篇以上;或国内非核心报纸期刊 3 篇以上;或省级报纸期刊 4 篇以上。

福建

至少发表 1 篇;(破格报名至少 3 篇)

安徽

2 篇以上(破格报名至少 4 篇)

江西、四川、海南、湖南、广东、山东、天津、宁夏、新疆、陕西、江苏、浙江、甘肃、吉林、湖南、青海、云南、西藏、内蒙古

发表 2 篇以上省级以上刊物

北京

1 篇(不要求发表);援疆申报人员免于论文答辩要求,直接申报参加评审。

1、内容及体裁

申报人提交的论文,应紧密结合自己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具有会计专业讲师资格以后,所从事的会计管理工作及专业特点,由本人独立撰写,应是研究类论文。

申报人中除少数人员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以外,一般都是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因此申报人撰写的论文应是工作研究类的论文。申报人论文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和发展趋势有独岛见解,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2、申报人撰写论文要避免以下现象

①论文的题目太大,而申报人的经历和视野有限;掌握和积累的材料有限,对相应的问题不熟悉,使论文对有关工作的研究,出现深入不下去或以偏概全的问题。

②论文不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只是泛泛的议论一些观点和问题,讲述众所周知的一些道理,或介绍申报人接触到的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文章中缺少本人对有关问题亲自实践和深入研究的内容。

③申报人把教材上、报刊上的文章或别人写过的东西大篇幅地抄袭、拼凑成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看不到申报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④申报人送交的论文,可以是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的,也可以是为申报职称专门撰写的'。但申报人撰写的宣传报道、会议发言稿、简报、资料介 绍、考察报告、项目报告、教材、毕业论文、经济技术类报告、译文等,参与编写的工作计划、章程、办法以及事务性、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方案等材料不能作为参加 评审的论文送交评审委员会。

总的来说,一定要注意避免写那些被无数人写过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工作写、题目要比较具体,我们称之为“工作研究型”的文章,这样的文章 会让专家感觉你下了功夫!另外选择杂志最好选择会计专业类杂志,一般来说各省的高评委都是本省的会计、审计专家,这些专家一般也是会计类杂志经常邀请撰稿 的对象,如果评审专家的文章也在你选择的杂志上发表过,那效果不言而喻!

发表论文甘肃为什么高

甘肃省评副高职称需满足以下条件:

1、年龄要求: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2、学历要求: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且学科专业要求与岗位职责相符。

3、工作年限要求:一般要求在岗满6年以上,其中3年以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4、岗位职责要求:应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有一定的技术贡献和业务发挥,承担过重要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有较高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5、学术成果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科技成果和论文发表,并应满足所在领域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和标准。

副高职称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通常是在工作岗位上,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能在一定领域或范围内担任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所取得的职称。

下面是副高职称的作用:

1、工资水平提升

在中国,职称和工资相挂钩,取得副高职称相当于拥有了更高的薪资水平。获得副高职称后,工资水平会得到提高,这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2、提升职业地位

副高职称是一种职业身份证明,获得副高职称可以帮助人们提升职业地位,扩大个人影响力和话语权。它也是评定职业素质的外部标准,能够证明个人职业能力和水平,增加个人的就业机会。

3、帮助更快地晋升

在许多行业中,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职称或资格,取得副高职称可以帮助员工更快地晋升。副高职称是晋升的一个必要条件,保持并提高职称等级,是员工在职业发展上的关键。

4、教育和培训机会

在许多行业中,副高职称也意味着教育和培训机会,获得这个职称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了解业内最新的学术进展和最新技术,使员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

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是一种代表国际水平的检索数据库。被SCI收录的期刊称为SCI期刊。要说怎么发表,就是写好你本专业的论文,然后你要知道并熟悉你那个专业的一些期刊,然后找一个适合你水平的期刊,投稿过去,然后等着消息就行了,通过了就等着发表,没有通过,继续修改继续再投稿。就是这么个流程。如果你着急发表,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看下,那边可以协助发表,但是主要是理工科的。如果文章质量比较高,建议你选择合适自己的期刊投稿试试。

发表SCI论文的难易程度因个人能力、研究领域、期刊选择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SCI论文发表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科学素养。同时,SCI期刊的发表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符合其发表要求和规范。一些研究领域的SCI期刊,例如医学、化学、生物等领域的SCI期刊,对文章的质量和发表要求非常高,因此这些领域的SCI论文发表相对困难。相反,某些其他领域的SCI期刊,例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SCI期刊,对文章的发表要求较为宽松,因此这些领域的SCI论文发表相对容易一些。此外,星科SCIER觉得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影响SCI论文发表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意味着该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频率较高,因此其发表要求也相对更加严格。

⑴ 2020年甘肃职称评审条件有哪些

中级、(副高)高级各有不同的评审条件,找本专业对应的职称文件通知,自己找不到的可以找人资部门看看是否有。

⑵ 副高级的评审条件有哪些

、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47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 研究生毕业要满八年 本科毕业要满十年 大专毕业要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⑶ 2020年甘肃高级工程师评审申请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符合以下要求: (1)研究生毕业需满八年; (2)本科毕业需满十年; (3)大专毕业需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及以上,并具备相关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⑷ 甘肃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甘肃工程类职称分为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工程师)副高级职称和高级职称。 评审条件是 (一)、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47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 研究生毕业要满八年 本科毕业要满十年 大专毕业要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二)工程师 (中级职称):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省职改办各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关于工程师的任职条件, 研究生毕业要满三年 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要满五年 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要满七年,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 同时任助理工程师满四年,并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三)助理工程师:申报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要有工程类专业毕业证,且中专毕业要满五年,大专毕业要满三年、本科毕业要满一年。 常见误区 现在常见的评审职称多以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和中级职称(工程师)为主,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是各省通用的证书,所以评审条件也是以各省人社厅下发文件为依据,甘肃省中级职称评审条件是要求初级职称满四年,有很多朋友只是看到了中级职称评审条件是本科毕业满五年,大专毕业满七年,并未注意到还是需要初级职称的,并不是说比如本科毕业五年就可以直接评审中级了。

⑸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根据《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基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第六条 品德条件标准。

拥护中国 *** 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任现职以来品德考核必须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并在单位公示。

第十条 专业能力。

(一)正高级教师

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学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基层教育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高级教师

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是基层公认的业务骨干。

第十一条 教育教学能力。

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不要求专业一致),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研究能力强,身心健康,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其中,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正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培养指导至少3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二条 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

(一)正高级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并任高级教师满5年。

2、大学专科毕业,在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25年,并任高级教师满5年。

(二)高级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并任一级教师满5年。

2、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在县以下基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分别满20年、25年,并任一级教师满5年。

第十三条 胜任工作能力。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申报正高级教师须至少有一次优秀)以上,连续考核合格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及以上。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者,不得申报:

(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未结束或受处分在处分期内的。

(二)上次评委会评审未通过,又未取得新业绩的。

(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

第十四条 知识更新能力。

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每年的学习任务。

第十五条 学术水平能力。

对论文不做限制性要求,可用工作总结、教案或讲课等代替答辩。

第十六条 帮扶经历。

基层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1年以上的经历;教育教学研究、服务机构人员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调研、指导累计1年以上的经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担任驻村干部、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等的时限,计入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第十七条 对外交往、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做要求,鼓励人才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形式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公文处理等基本操作。

(5)甘肃省评审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考核认定高级职称

第二十一条评委会考核认定。对扎根基层时间长、任职时间长、贡献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达到第十八条1项以上条件标准,由评委会以个人述职、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方式考核认定

(一)正高级教师

1、基层工作满30年,在乡村学校任高级教师满10年或在州、县(区、市)学校任高级教师满15年

2、受聘为国家学术刊物编委3年以上或担任全国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5年以上的。

(二)高级教师

1、基层工作满25年, 在乡村学校任一级教师满10年或在州、县(区、市)学校任一级教师满15年的。

2、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乡村工作满5年、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均合格且有1次优秀的。

3、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主编3年以上或担任全省本专业学会正、副秘书长5年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考核认定或直接聘用。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州、县(区、市)属单位工作满1年后,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认定高级教师;在乡村工作的可直接聘用(任)高级教师。

⑹ 甘肃省初级职称评审条件

《初来级实务》这门重点章自节主要是资产,财务报告。资产这章一般要占至少25%以上,一定要重点准备。其他的也要尽量熟悉、理解。很多人考初级往往就是一两分决定了是否考过的。2,《经济法基捶这门没什么捷径,主要就是记

⑺ 甘肃省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职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甘肃地区的高级职称申报的材料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中级职称证、原件复印件。 2、高级职称申报表。 3、各类高级职称所要求的成绩证明(如计算机、英语) 4、部分要求学位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5、所发表的行业论文(要注意要求的级别,省部级以上或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 6、同行评议表 7、各类获奖证明 8、其它要求的材料

⑻ 甘肃省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职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甘肃来地区的高级职称申自报的材料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中级职称证、原件复印件。 2、高级职称申报表。 3、各类高级职称所要求的成绩证明(如计算机、英语) 4、部分要求学位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5、所发表的行业论文(要注意要求的级别,省部级以上或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 6、同行评议表 7、各类获奖证明 8、其它要求的材料

⑼ 甘肃工程师证书评审条件是什么

(一)、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研究生毕业满八年,本科毕业满十年或大专毕业满二十年,同时任工程师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二)工程师 :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省职改办各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关于工程师的任职条件,研究生毕业满三年,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七年,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同时任助理工程师满四年,并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报送材料及份数 (一)、高级工程师 1、表格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点此下载)一式三份、《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简表》(点此下载)一式二十五份、主要业绩成果缩印件一式二十五份; 2、业绩成果: (1)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2)证书原件:学历证书(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证书; (3)个人成果鉴定、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或文件等相关材料; 3、年度考核:担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或“合格”以上; 4、单位公示报告及职业道德证明材料; 5、档案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一份(注明:档案所在单位及同意评审字样)。 (二)、中级工程师 1、表格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点此下载)一式三份、《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简表》(点此下载)一式二十五份; 2、业绩成果:学历证书(中专以上学历)、助理职称证书; 3、论文原件或工作总结1份; 4、单位公示报告及职业道德证明材料; 5、档案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一份(注明:档案所在单位及同意评审字样)。

甘肃高级职称发表论文

甘肃省中小学评高级职称论文字数有要求。甘肃省中小学评高级职称学校联系“中国知网”查重,查重报告审核无误后,加盖学校公章,上传职称信息系统。论文要分项上传刊物的封面、主办单位页、目录页、正文等,外文须上传中文译文。

甘肃日报跟教学搭不上吧。最好是教育类的才行哦。。

甘肃省正高级必须有核心期刊论文的。

申报高级职称是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具有权威性,对你评职称很有帮助,所以甘肃省正高级必须有核心期刊论文的。

正高级评审条件:

正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以及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取得较高价值的科技成果。

⑴ 2020年甘肃职称评审条件有哪些

中级、(副高)高级各有不同的评审条件,找本专业对应的职称文件通知,自己找不到的可以找人资部门看看是否有。

⑵ 副高级的评审条件有哪些

、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47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 研究生毕业要满八年 本科毕业要满十年 大专毕业要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⑶ 2020年甘肃高级工程师评审申请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符合以下要求: (1)研究生毕业需满八年; (2)本科毕业需满十年; (3)大专毕业需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及以上,并具备相关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⑷ 甘肃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甘肃工程类职称分为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工程师)副高级职称和高级职称。 评审条件是 (一)、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47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 研究生毕业要满八年 本科毕业要满十年 大专毕业要满二十年 同时任工程师要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二)工程师 (中级职称):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省职改办各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关于工程师的任职条件, 研究生毕业要满三年 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要满五年 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要满七年,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 同时任助理工程师满四年,并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三)助理工程师:申报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要有工程类专业毕业证,且中专毕业要满五年,大专毕业要满三年、本科毕业要满一年。 常见误区 现在常见的评审职称多以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和中级职称(工程师)为主,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是各省通用的证书,所以评审条件也是以各省人社厅下发文件为依据,甘肃省中级职称评审条件是要求初级职称满四年,有很多朋友只是看到了中级职称评审条件是本科毕业满五年,大专毕业满七年,并未注意到还是需要初级职称的,并不是说比如本科毕业五年就可以直接评审中级了。

⑸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根据《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基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第六条 品德条件标准。

拥护中国 *** 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任现职以来品德考核必须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并在单位公示。

第十条 专业能力。

(一)正高级教师

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学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基层教育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高级教师

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是基层公认的业务骨干。

第十一条 教育教学能力。

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不要求专业一致),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研究能力强,身心健康,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其中,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正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培养指导至少3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二条 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

(一)正高级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并任高级教师满5年。

2、大学专科毕业,在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25年,并任高级教师满5年。

(二)高级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并任一级教师满5年。

2、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在县以下基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分别满20年、25年,并任一级教师满5年。

第十三条 胜任工作能力。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申报正高级教师须至少有一次优秀)以上,连续考核合格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及以上。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者,不得申报:

(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未结束或受处分在处分期内的。

(二)上次评委会评审未通过,又未取得新业绩的。

(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

第十四条 知识更新能力。

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每年的学习任务。

第十五条 学术水平能力。

对论文不做限制性要求,可用工作总结、教案或讲课等代替答辩。

第十六条 帮扶经历。

基层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1年以上的经历;教育教学研究、服务机构人员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调研、指导累计1年以上的经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担任驻村干部、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等的时限,计入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第十七条 对外交往、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做要求,鼓励人才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形式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公文处理等基本操作。

(5)甘肃省评审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考核认定高级职称

第二十一条评委会考核认定。对扎根基层时间长、任职时间长、贡献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达到第十八条1项以上条件标准,由评委会以个人述职、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方式考核认定

(一)正高级教师

1、基层工作满30年,在乡村学校任高级教师满10年或在州、县(区、市)学校任高级教师满15年

2、受聘为国家学术刊物编委3年以上或担任全国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5年以上的。

(二)高级教师

1、基层工作满25年, 在乡村学校任一级教师满10年或在州、县(区、市)学校任一级教师满15年的。

2、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乡村工作满5年、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均合格且有1次优秀的。

3、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主编3年以上或担任全省本专业学会正、副秘书长5年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考核认定或直接聘用。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州、县(区、市)属单位工作满1年后,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认定高级教师;在乡村工作的可直接聘用(任)高级教师。

⑹ 甘肃省初级职称评审条件

《初来级实务》这门重点章自节主要是资产,财务报告。资产这章一般要占至少25%以上,一定要重点准备。其他的也要尽量熟悉、理解。很多人考初级往往就是一两分决定了是否考过的。2,《经济法基捶这门没什么捷径,主要就是记

⑺ 甘肃省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职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甘肃地区的高级职称申报的材料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中级职称证、原件复印件。 2、高级职称申报表。 3、各类高级职称所要求的成绩证明(如计算机、英语) 4、部分要求学位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5、所发表的行业论文(要注意要求的级别,省部级以上或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 6、同行评议表 7、各类获奖证明 8、其它要求的材料

⑻ 甘肃省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职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甘肃来地区的高级职称申自报的材料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中级职称证、原件复印件。 2、高级职称申报表。 3、各类高级职称所要求的成绩证明(如计算机、英语) 4、部分要求学位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5、所发表的行业论文(要注意要求的级别,省部级以上或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 6、同行评议表 7、各类获奖证明 8、其它要求的材料

⑼ 甘肃工程师证书评审条件是什么

(一)、高级工程师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研究生毕业满八年,本科毕业满十年或大专毕业满二十年,同时任工程师满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二)工程师 :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省职改办各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关于工程师的任职条件,研究生毕业满三年,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大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七年,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同时任助理工程师满四年,并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报送材料及份数 (一)、高级工程师 1、表格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点此下载)一式三份、《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简表》(点此下载)一式二十五份、主要业绩成果缩印件一式二十五份; 2、业绩成果: (1)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2)证书原件:学历证书(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证书; (3)个人成果鉴定、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或文件等相关材料; 3、年度考核:担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或“合格”以上; 4、单位公示报告及职业道德证明材料; 5、档案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一份(注明:档案所在单位及同意评审字样)。 (二)、中级工程师 1、表格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点此下载)一式三份、《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简表》(点此下载)一式二十五份; 2、业绩成果:学历证书(中专以上学历)、助理职称证书; 3、论文原件或工作总结1份; 4、单位公示报告及职业道德证明材料; 5、档案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一份(注明:档案所在单位及同意评审字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