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师评职称未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评职称未发表的论文

基层副高级职称主要针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只要达到条件就可以了:获得中级职称两年以上,中专生学历,长期在农村工作累计20年以上,或者专科生学历,长期在农村工作累计16年以上,或者本科生,长期在农村工作累计12年以上,或者研究生以上学历,获得中级职称二年。达到这个条件,可以直接取得基层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不需要什么条件。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10条意见,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三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简单称之为“三不”,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和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可直接一句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进行奖励。我觉得这既是对近年来高校种种论文造假的回应,也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论文发的一些论文高产大户的一些警示。

不可以。不能使用别人的未发表论文进行送审,这样做存在抄袭的风险,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诚信原则。应使用自己的原创性论文进行送审,确保文章的独创性和质量。同时,也要注意论文是否符合高级职称评审的要求和标准。

不行。。。评职称必须有论文发表才行。。获奖证书需要在“全国科教创新网”查询,上面有他们的联系邮箱。

教师评职称的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小学教师的评职称论文范文篇2 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待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引言 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贯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方针的根本。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应该以培育学生体育素能为本,从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手,为加深小学体育教学发展。 二、关于体育学习困难 从概念上来说,“学习困难”又可以说是“学习障碍”,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困难生,是排除身体障碍、智能障碍以外,各方面发育正常,但却仍然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恐惧体育,难以跨越这个坎。在教师一定的技能指导下,也会克服学习困难,达到预期效果,其可塑性强。体育,应该被赋予活跃、快乐、运动的象征,但在小学阶段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大量存在?教师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科学的指导,为体育教学作出贡献呢?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点。 三、探究体育学习困难现象的发生 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户外进行的对体育基础素能培育的过程。学习的主体相对于 其它 科目来说,更大程度的倾向了学生。学生的主观因素是影响体育素能发展的关键,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重要因素,教学方式不当将直接导致学生体育素能不达标。接下来就从师生两个角度分析体育学习困难现象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在教学 经验 的引导下,造成学生体育学习困难通常是由体育意识不强、意志力贫瘠、个人自卑情绪与体育学习的焦虑这四个大致因素引起的。体育意识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意识力发展还不够,往往还意识不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主观上相对明确的体育学习动机;其次,多数小学生意志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强烈克服困难的欲望,当遇到有难度的体育动作时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像小学四年级的跳山羊活动中,部分女生根本不敢尝试,更谈不上挑战;再者,学生自卑情绪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优势,会一定程度夸大自身的缺点,从而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最后,学生体育学习的其它焦虑主要是体育活动与课程学习上的矛盾。在应试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压力加大,会产生体育耽误学习的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活动不如课程学习重要,这就导致了体育学习不达标。 (2)教师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心理偏差。尤其是在一些实习教师或年轻教师身上,他们认识不到整体教学的意义。往往会偏重于对体育优等生的关照而忽视会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指导,这就导致一个整体中体育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另外,教师的实际要求过高或者自身能力差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在乡镇等相对偏远的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不够,不能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状况,脱离现实制定相对完美的教学计划。再加上体育示范如果不标准,就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流失,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恐惧等消极情绪。 四、加强小学体育困难生发展 学习困难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双方向的,所以其改进 措施 也应该是多样的。针对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大教学力度,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体育教学整体能力。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能有助于通过科学的任务完成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设行为目标,比如在投篮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篮框是行为目标,肩上投篮投中是最终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有序的活动中找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同时一定难度的目标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学习信念。 (2)建立积极的评价体制 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心理负担相对较大,积极的评价机制最终目的就是在言语、关怀上对其作出激励。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尝试,突破心理防卫,消除课堂上的恐惧与不安,并积极对学生进行目标调整与指引。像在跳山羊活动中,女生的心理压力要大于男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女生的鼓励。通过简明的语言或举止来帮助学生完成活动,消除女生的不安情绪。 (3)发挥小组合作教学,带动体育氛围 通过小组机制发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中少不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爱玩”天性,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体育学习的价值,发现体育课程的意义。同时,借助分组练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班级意识,树立起责任观念。 五、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面对体育困难的学生,绝不容许忽视。这部分学生是带动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发现小学困难学生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措施,为体育教学开拓新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1.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2.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3. 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总结范文 4.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例 5.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教师评评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教师评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具体如下:教师评职称一般名额充裕都是单位自己评,如果名额有限基本都是省上评,具体刊物要求是省部级以上的正规期刊就行,这里面主要确认的就是收录网站的要求,因为收录网站决定期刊价格。比如龙源和期刊网收录的期刊,费用在500元左右,出刊快,周期1-2个月。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期刊:《语文课内外》、《好家长》、《读与写》、《考试周刊》等期刊杂志。一般的评职称论文发表要求:1、期刊的级别教师发表论文的刊物是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一般评职称文件中都会写到,省级以上,或者国家级的要求。如果规定的是省级以上的,那么国家级和省级是都可以发表的。一般版面费国家级都是大于省级的。2、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期刊一般都是在开始的地方解说到,必须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才可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3、CN和ISSN双刊号很多地方是要是必须双刊号的。4、被哪个网站收录检索文章发表后不但给作者邮寄样刊以外,文章还是需要上网可查的,而且有的还得下载检索页,来放在自己评职称的档案中。一般上网的网址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这些网站很权威的,是专门为收录杂志的论文文章而建立存在的。

教师职称论文的评审

中小学教师高级教师评审论文要求 (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师,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以上,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或提交县级以上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教案1篇以上(附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书面证明),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 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或提交中心校(学区)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教案1篇以上(附相应书面证明),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 (二)教学研究机构人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 不难看出,教师职称评审对著作也是十分看重的,除了著作,其实教师也可以考虑教材的编写,这些都是主要的教研成果形式,教师首先还是要参考本校的具体文件要求,看看本校认可哪种形式,按照要求准备即可,教师职称评审对教研成果的考核一直都是重头戏,尤其是高级教师的评审就更是如此了,教研能力是教师必备能力,因此,教研成果的准备需要教师朋友下一番大力气了,能尽早积累的要尽早积累

1,教师职称评审流程的五大步骤是:

2,审阅审查相关评审材料审阅审查的主要是教师个人发表的论文刊物材料、教师个人获奖材料、教师的思想政治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个人的学历学位相关证书、以及日常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教学成果报告等材料。

3,专业组(学科组)对所负责的教师进行评审,提出初步评审意见。如果获得一致通过的意见,则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评定。

4,评审委员根据审查情况与评议组的意见,进行不记名投票

5,评委会组织人社部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一般通过评审的教师名单还需要被相关部门,以接受群众的监督

6,所以公示完成,人社部门进行行文公布,就可以发放相关职称合格证书。

根据级别地区划分的,一般是知网、万方、维普收录的教育类期刊即可。

教师评职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