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狂猎在格瑞米斯门口跟那个葛密斯塔对话一直对不上话的原因:没做进阶炼金学的任务。
一、巫师3:狂猎是巫师系列的新作,本作中的地图比巫师2要大35倍,总游戏时长高达100多小时,巫师3中白狼杰洛特可以跳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有多种旅行的方法,并且战斗更加快速。
《巫师3:狂猎》采用全新引擎redengine3打造,采取非线性叙事方式,打造一个开放的世界将比《巫师2》大40倍,世界规模甚至比《上古卷轴5:天际》还要大20%。玩家将在游戏中看到暴风雨的岛、被战争摧残的森林和庞大的黑暗奇幻都市,并且不需要等哪怕一秒钟的加载时间。游戏主角将是一个矛盾的英雄,他希望做好事,但却无法放下自己手中的剑。
二、巫师3狂猎进阶炼金任务做法
1、这是一个24级的支线任务,进阶炼金学。这个任务是跨地域的,不在第二章地图里,在第三章的群岛地图里。
2、任务获得位置:德鲁伊营地接的,拿到之后到山洞门口的房子里面拿配方,按照要求做一遍就成了。
3、任务进程:
来到酿酒厂,要找指南,有一本日志中写到,拿到麦芽浆之后放进小容器,点火,右拉杆,左拉杆,爬上梯子即可获得成品。
三、《巫师3》任务剧情解析
任务1:白果园杀完狮鹫后领赏,选择拿不拿钱对后续无任何影响。
任务2:在王宫和Voorhis将军聊关于二代剧情:
1、有关亚历安·拉·瓦雷,影响后面找丹德里恩几个女人任务的赛马部分,应该叫茉莉
2、罗契或者伊欧菲斯,差别仅限于后面去营地找罗契谈话部分
3、有关席儿·坦沙维耶,没杀的话后面召集女术士集会所任务会露个脸
4、有关雷索,没杀的话威伦一个老太婆任务会出现,帮他的话会在凯尔莫汗之战出现
任务3:进乌鸦堡见血腥男爵,之前在十字路口旅店碰到男爵手下
1、(和平)请他们喝酒,则可以直接进乌鸦堡
2、(敌对)杀了,则得重新找路进去,钻个水井
3、(中立)如果到乌鸦堡之前没去十字路口旅店,则进门或者交15块,或者找水井钻。
任务4:希里第一段回忆,杀狼王。和小朋友一起调查尸体那儿,如果全部调查后得出结论,则希里会涂正确的剑油。
没有调查关键部位(胸口,腿部,腹部),则会涂错误剑油(残物油),狼王会在战斗中变身
任务5:男爵流产女婴任务。开始前选择去着火的马厩救人之后会得到那个人的感谢和一点点金钱奖励。不救没影响,就直接见男爵和他打架。根据杀或不杀女婴,会有两条线。
1、不杀:男爵抱回家埋了,中间有两场妖灵的战斗。之后跟着家事妖精找到渔民一家得到男爵女儿信息。
2、杀了:弃婴会变怪物,打到半血会激怒,也会招妖灵和白狼打。杀死后取血找老巫医。之后老巫医会进行仪式找出渔民一家位置,白狼依旧在仪式过程中保护巫医。
之后小插曲,如果找到渔民后先去男爵,当同意帮他去找女儿后他会给白狼个女儿的娃娃玩偶,拿着娃娃再去城市找女儿,女儿对话会更emotional一些。
现代古琴十大名家之一 郑珉中,男,汉族,字从易,晚号南郭琴叟。1923年生于北京,原籍福建,寄籍四川华阳。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补助。1961年将自己收躲的瓷器57件及印押20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1946年以前在家塾读书,临习汉魏碑帖,并从林彦博、汪霭士学画,从王杏东、李浴星、管平湖学琴。1947年秋再从溥雪斋学习书画。1946年秋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与研究,曾任陈列组、历代艺术组、法书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1982年后,重点从事古琴、古砚的研究,先后发表专题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入研究室后,选择以古琴为专业进行研究,在二十年间发表了二十余篇琴论,对于古琴的产生与发展;古琴的断代与鉴定;古琴的制作与修复等方面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其中《论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兼及我国的宝琴、素琴问题》一文获故宫博物院优秀论文二等奖。在书法、绘画、古砚方面的论文也都是争鸣为主,起拨乱反正的作用。 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3年、1961年将自己收藏的瓷器57件及印押20件捐献故宫博物院。现代古琴十大名家之二 陈长林(1932.7-)福建省福州市人,电脑、古琴专荚冬曾发表有多篇电脑及古琴方面的学术论文。利用编程软件开发出MIDI古琴,将古琴与电脑结合,为古琴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古琴十大传承人中排名第二. 陈长林,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北美琴社顾问。少年时向两位闽派琴家、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习古琴。1951及1956年先后加入上海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向查阜西、吴景略、张子谦等著名琴家学习,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1958年以来已发掘(打谱)有《胡笳十八拍》等五十多首琴曲。1957年以来已发表有近二十篇古琴学术文章。多次出席海内外古琴演奏会及学术会议。“雨果公司”出版发行有陈长林古琴专辑CD《闽江琴韵》。现代古琴十大名家之三 吴钊,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荚冬古琴兼音乐史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后来,吴钊开始了他事业的高峰期。他的《中国古代音乐小史》经较大修改,并由同事刘东升增写了近代部分,以《中国音乐史略》的名称正式出版,其增订本于1994年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 吴钊,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古琴兼音乐史家。1953年从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198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1989年任该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该院博士生导师至今。2001年起任中国琴会会长兼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钢琴表演中身心的紧张与放松探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钢琴表演中身心的紧张与放松探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演出效果,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良好的掌控,不宜出现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的状态。本文对钢琴演奏中的紧张与放松情绪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演出中紧张与放松情绪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
钢琴演奏;紧张和放松;情绪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愈加繁荣,社会对艺术文化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钢琴作为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也逐渐成为不少人追求精神愉悦所关注的对象。但是不少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在演奏的时候没有调节好情绪,使得这些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没有实现理想中的效果,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的过程当中把握好演奏的张弛度,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将音乐中的情感抒发出来,进而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钢琴演奏除了受钢琴演奏者本身的演奏技巧影响外,还容易受到外界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环境给钢琴演奏者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演奏者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进而会导致演奏出现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对演奏时紧张与放松的情绪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掌控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实现更好的演出效果。
一、钢琴演奏中身体上的放松与紧张
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利用肢体动作来施展演奏技能,演奏者需要通过肢体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演奏当中,运用自身的演奏技巧将这些情绪更好地表达出来,进而实现声音与情感的高度契合。因此,在演奏过程当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演奏效果,就需要演奏者能够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能够将演奏曲目中的内容灵活地表现出来,同时在肢体的运用方面也要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演奏状态,发挥出最高的演出水平。
要想在演奏过程当中实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可以先从手指控制开始,确保手指能够在演奏过程当中做到紧张与放松的自由切换。如在演奏哈农的过程中,要保持手指放松的状态,尽可能地让手指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以放松的状态触碰琴键,发出声音。演奏者可以利用慢速练习方法观察自身手指的运动状态,在演奏过程当中适度地调整放松和紧张的状态,从而找到一个放松的舒适程度。在演奏准备阶段,对手指进行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可以避免手指因紧张而过度用力的情况出现,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触键状态。在指尖触碰琴键的过程当中,关节也要同时发力,这样才能让指尖更好地触碰到对应的琴键。只有合理调节手指紧张和放松的状态,演奏者才能够精湛地演奏出钢琴曲目。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除了手指的紧张与放松外,手腕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手腕的灵活程度直接决定了演奏者是否可以完美地演奏出钢琴曲目,良好的手腕控制可以让整个演奏锦上添花,让弹奏出来的音色更加动人。只有灵活地调整紧张与放松的状态,才能更加自如地进行演奏,发挥出乐器的潜力,从而实现更完美的演出。
在演奏不同曲目的时候,演奏者要结合自身对曲目特点的理解,利用手指和手腕的配合进行不同方式的演奏。由于钢琴演奏过程中可能需要弹奏跨度较大的音,只通过手指的调节是无法完成演奏的,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对手腕的灵活运用来进行演奏。因此,手指与手腕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好的演出效果。除此之外,在利用手臂运动来弹奏的时候,要保持手指与手腕的放松,要让手指与手腕拥有一个较好的灵活度和弹性,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演奏。利用手臂运动来弹奏时,要注意对手臂力量的控制,这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当中能够协调好上肢,从而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营造理想的现场演奏气氛。关于上肢紧张与放松状态的调节,需要演奏者在日常的演奏训练当中,重视曲目内容与肢体的配合,让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够在演奏过程当中实现适度的放松与紧张,从而保持一个高水平的演奏状态,更好地表达曲目的感情。
二、钢琴演奏中心理上的放松与紧张
除了肢体状态对钢琴演奏的影响以外,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演出效果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与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演奏者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在不同场合下都能完美地应对演出,发挥出应有的演出水平。演奏者如果没有适应现场的演出环境,就会影响自身演奏技能的发挥,从而没有办法实现自身最高水平的演出。所以,演奏者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主动关注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钢琴演奏训练过程当中应该选择符合自身实力水平的曲目,不宜选择过分简单或过分困难的曲目,应该逐渐地将自身练习曲目的难度慢慢提高,这样可以让演奏者循序渐进地学会如何提高自身演奏时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在进行曲目练习的时候,演奏者还可以根据曲目的内容展开分析。在深入地了解练习曲目后,进一步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最终实现更好的演奏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演奏者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更加夯实的'基础,让自身逐渐地成长。同时,演奏者还要结合合理的练习计划,强调科学的训练频率,让自己能够在适度的练习范围内,不断地提高自我,提升自身演奏曲目的音色效果,提高对于曲目的把控能力和专注力,最终实现钢琴演奏与情感的互相融合。
三、钢琴演奏中的建议、策略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紧张与放松的状态会使得整场演出展现出不一样的演出效果。要想在钢琴演奏中拥有更加良好的表现,演奏者就需要能够很好地调节紧张与放松的状态。演奏者可以通过下列不同的方式训练情绪的调节。
(一)在钢琴练习时有意识地对情绪进行训练
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对自身情绪的把握和调节,要拥有基本的心理调控能力。钢琴演奏之前,需要做好演奏准备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应对演奏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也有利于稳定自身的心态,在演奏中做到镇定自如,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演奏曲目本身上,也就更能够将自身的情感集中到演奏当中,在演奏中真正做到人琴合一。其次,在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要注重对上肢的训练。要在训练过程当中适当地增加一些手臂放松的训练,同时也要对情绪进行适当的调整,强化自身在演奏时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样才能够在演奏时缓解自身由于环境造成的紧张与焦虑。最后,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要持续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尽可能地将感情与情绪融入到演奏的曲目中去,这样才能够完全沉浸在曲目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当中。除此之外,演奏者还需要在每场演出之后进行相关的演奏总结,对整场演奏进行自我反思,肯定自我表现好的地方,并找出不足加以弥补。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演奏者最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方法,使自己稳定在一个最佳的演奏情绪中。
(二)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技能水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直接增强钢琴演奏者的自信心和现场表现能力,同时过硬的专业水平也能够让演奏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各种临场突发状况。如果演奏者没有经过系统正式的训练,在技能水平上没有达到演出的标准,那么就不能够很好地根据曲目的内容进行演奏,从而难免会出现一些指法不流畅、情绪表达不充分的情况,这又会催生一些紧张的负面情绪,让整场演出效果不佳。所以,钢琴演奏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日常练习的时候,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充分地学习和掌握各种钢琴弹奏技巧,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演奏的流畅。此外,由于钢琴对手部灵活程度要求较高,钢琴演奏者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手指的灵活训练,这样才能够在演奏钢琴时利用灵活的手指做出一些技巧动作,也让身体与手部实现良好的配合。演奏者要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积极挖掘和学习演奏的方式和技巧,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学习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术水平。
(三)强化自身心理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但要有高超的演奏技能,还需要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演奏者才能维持心态的稳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影响到演出的效果,从而能够应对演奏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出前就做好演出的相关准备工作,从而更加轻松地应对演出,保证演出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演奏训练过程当中,演奏者要注意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干扰训练来强化自身在演奏时的心理素质,帮助自己自如地调节情绪。除此之外,钢琴演奏者也应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演奏的状态,确保能够在正常演出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情绪表达。
四、结语
综上,情绪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初学者还是大师,在钢琴的演奏上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把控。只有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演奏者才能够带来一场完美的演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完完全全地放松,而是应该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合理紧张的范围内,确保自己能够自然地演出。
参考文献
[1]孟梦.浅谈“自然的紧张”一钢琴演奏的放松理论[J].音 乐时空。2016,000(007): 109-110.
[2]向杨.论钢琴演奏中心理情绪的紧张与放松[J] .音乐时空, 2015,000(022):91.
[3]吴铮玉钢琴演奏中的紧张与放松研究[J]艺术品鉴, 2017,000(03X):251.
[4]李霄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放松[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8):1.
教 授(按汉语拼音排序):蒋立平 苏 斌副教授(按汉语拼音排序): 陈 勤 田 园 王 健 祝炼坪 匡 昉陈泱泱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陈泱泱,女,湖南长沙人。钢琴系讲师。1988年考入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1994年进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1998年获学士学位,并留钢琴系任教。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乌克兰钢琴家芭波娃卡琳娜教授、苏霍姆尼诺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等。2003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著名旅法钢琴家许忠。曾于1998年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曾于2001年及2002年先后两次赴法国参加枫丹白露艺术夏令营的钢琴大师班学习。所担任课程由钢琴主科,数码钢琴机体课。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曾赴北京为我院参加“第二届全国长笛比赛”的选手担任伴奏;代表学院赴天津参加“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钢琴艺术指导研讨会”;为竹笛大师詹永明先生的独奏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等。还经常参加钢琴系举办的一系列专场音乐会,如参加钢琴家许忠与钢琴系教师四手联弹专场音乐会;举办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年专场双钢琴音乐会等。陈勤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陈勤,男,汉族,钢琴系副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1989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9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陈婉教授,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名外国钢琴专家,如:加拿大钢琴家舒尔茨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曾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演出。在教学中成绩显著,学生在德国“威斯巴登”国际比赛、全国“星海杯”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等获得奖项。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如《黄钟》、《江汉大学学报》、《湖北教育》等。参与完成了院科研项目《麦克道威尔练习曲》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多次参与湖北省钢琴辅导丛书诠释的编写工作。曾获第二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园丁奖,中法咪多比赛园丁奖, “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园丁奖等。胡杨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胡杨(1973——),男,汉族,硕士,副教授,钢琴系主科教研室主任。198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姚敬庄副教授(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1999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作曲家彭志敏教授和钢琴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蒋立平副教授,2002年获音乐学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至2005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进修,随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人民艺术家V.杰涅索夫教授和A.瓦西里耶娃教授学习。在校期间曾先后随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R.彼得洛维奇,美国钢琴家S.赫波特博士等外国专家学习钢琴演奏,2002、2005年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科研成果有:《俄罗斯现代钢琴艺术研究》,2005年4月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撰写论文:《作为完整系统的肖邦前奏曲OP.28及艺术特色》发表在《黄钟》2000年《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发表在《黄钟》200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学简论》发表在《黄钟》2005年《四季——在俄罗斯留学的日子》发表在《黄钟》2005年立平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女,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钢琴学会副会长。湖北民族学院名誉教授。曾担任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赛委副主任、评委;担任香港TOYAMA亚洲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担任上海“大剧院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65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评委(华东、华中赛区)。担任第八届、第十届“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一届、第二届鼓浪屿全国少年钢琴比赛评委等。曾负责完成了《双钢琴演奏技术与教材建设研究》的院级科研项目;曾参与完成了《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省级科研项目;现正主持《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曾在《黄钟》、《音乐探索》、《天籁》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注重培养钢琴学生的立体思维的能力》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一等奖;《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钢琴学习中音乐分析的重要性》;《论巴赫三套世俗性钢琴组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论斯特拉文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风格》;《论钢琴演奏中的层次问题》等。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合著)。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曾应邀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曾率学生赴日参加“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曾获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蒲公英”全国钢琴比赛园丁奖等。匡昉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匡昉,女,生于1968年,自幼随外祖母柯央教授学习钢琴。1980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86年以优异成绩直升大学本科。1988~1989年考入加拿大钢琴教育家威廉·舒尔茨教授专家班学习。199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硕士学位,师从蒋振瑞教授、赵德义教授。1996年进入专家班,得到白俄罗斯钢琴家尤什克维奇·列奥尼特·彼得路维奇教授的悉心指导。1997年5月成功举办了毕业独奏音乐会,同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工作之余,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如:《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结构感觉》、《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论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音色联想》、《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关于采用钢琴专业“小组课”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等。巍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罗巍,女,汉族,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钢琴学会会员。2003年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与理论系,师从钢琴教授A.吉利斯基和钢琴教育家E.卡娃连卡教授,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敖德萨国家音乐研究院“吉利尔斯”钢琴比赛优秀奖。2003年代表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参加在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钢琴重奏比赛,获第二名。2003年五月被授予乌克兰国家钢琴演奏专业“演奏家”称号。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并多次担任钢琴艺术指导。现担任钢琴系主科教学工作。鲁晓玲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鲁晓玲(1980——),女,汉族,钢琴系手风琴专业讲师。1999年从天津音乐学院键盘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2001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03年获音乐学专业手风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进修。曾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王域平教授,莫斯科师范大学V.罗金教授,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国际手风琴大师Lips教授。曾在1998年成都“美视”杯国际手风琴大赛中获青年组第二名,国内赛青年组一等奖;在2002年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演奏特殊才艺奖”。1999年作为国内最早的巴扬(键钮式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者赴德国参加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得专家好评。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参与专业音响资料的录制工作。论文《手风琴复调作品演奏中的风箱处理》发表在《黄钟》2003年第1期。苏斌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男,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1972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陈婉教授;1978-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修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杨峻教授;1983-1988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理论专业;1987-198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学习钢琴艺术指导、总谱读法,同年考入YAMAHA株式会社上海音乐学院高级电子琴师资训练班,随日本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日野正雄先生学习;1996、1998连续两年在白俄罗斯钢琴专家班学习;1999年在瑞士爵士乐专家班学习。曾负责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双钢琴演奏技术及教材建设研究》、《特殊节奏训练》的院级项目和《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其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在《钢琴艺术》、《黄钟》、《音乐探索》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罗季翁.谢德林25首前奏曲的构思特点与演奏风格》;《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论总谱读法中的移调弹奏技术》;《钢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的若干问题》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二等奖。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曾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优秀演奏奖;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2005“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创作的钢琴曲《木偶进行曲》获“全国首届少年儿童钢琴作品评奖”二等奖。田园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女,汉族,钢琴系副教授、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1990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乌克兰钢琴家,布加耶夫斯基教授、苏霍姆尼偌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教授等。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多次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各种类型的器乐比赛,并使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先后多次为来汉举办音乐会的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器乐演奏家担任艺术指导。在国内多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王健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王健,男,汉族,1961年3月生,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专家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委员。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艺术中心任教,多名学生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多名学生在不同层次钢琴比赛中获奖,如:匡力 2001年11月参加日本第七届国际高中生钢琴比赛获复赛奖;2002年参加香港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国内选拔获第二名;香港决赛获第四名;除教学工作以外,还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为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选手江明、丁平、黄灏、李大新等担任钢琴伴奏,曾获“最佳伴奏奖”。先后为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歌唱家来汉举办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周小燕教授来汉举办声乐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1996年9月—1997年12月,先后随白俄罗斯和美国钢琴专家班学习。1997年12月,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领队赴香港参加钢琴比赛。2001年11月,随武汉市外事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和交流。2003年1月—2004年5月,赴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钢琴系攻读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师从著名钢琴家亚历山大·盖茨教授学习钢琴演奏及教学法,师从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威廉·肖可夫教授学习歌剧艺术指导,为国际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在加拿大举办歌剧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2004年5月,在多伦多赫利孔山音乐厅举办了毕业音乐会,当地《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多篇论文在《黄钟》、《琴童》等刊物发表,编著《钢琴音乐教程》(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发行)、担任湖北省《钢琴考级教程》副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策划和监制《钢琴考级CD》(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发行)。吴怡青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吴怡青,讲师。自幼师从陈婉教授学习钢琴,1989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95年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师从钢琴教育家、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院士、香港钢琴教师协会主席、驻院艺术家黄懿伦女士,1999年赴新加坡学习,2000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优秀海外留学生奖学金,赴该校随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Stephen.Savage教授深造,主修钢琴,并副修钢琴教学和重奏。留学期间,先后获演奏文凭、深造演奏文凭、音乐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学位后深造文凭。2003年回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2006年评为讲师。曾独自完成了院科研课题《古键琴课程的设立与教材编写》,同时在国内音乐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古键琴选修课》。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新编数码钢琴教程》,在《黄钟》杂志上发表论文《羽管键琴演奏之强弱表现》。曾多次参与各种音乐会演出,合作举办钢琴音乐会;指导多名学生在“贝多芬钢琴大赛香港总决赛”、“舒曼钢琴大赛”、“莫扎特钢琴大赛”等比赛上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张林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张林,女,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199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陈婉教授、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美国钢琴家桑德拉·赫伯特博士、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彼得罗维奇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参加各种钢琴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所教学生在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TOYAMA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雅菲德”钢琴比赛等赛事中获得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意象之意象》、《让手指去歌唱》等多篇论文。张莹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张莹,女,硕士,中共党员,出生于1978年12月。现为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兼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本科,2001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张有成教授和钱仁平教授,同时还接受许忠先生的指导。200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自工作以来,承担钢琴系本科、附中、附小钢琴专业教学任务,并一直兼管本系学生工作,同时还应邀参加各类演出。科研成果有:《巴赫〈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的版本及形态研究》,2005年4月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音乐考试学研究与实验。另担任湖北省钢琴协会公关部部长,参与《钢琴考级教程》编委和演奏录音工作。祝炼萍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女,汉族,1982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跟随国内外六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学习。1991年获文化部、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联合颁发的“优秀伴奏奖”。2002年随“东方交响乐团”出访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剧院”等参加新年音乐会演出。参与中、外民歌精选伴奏带的录制、主编钢琴教材两套、发表论文多篇。所授学生分别在德国“威斯巴顿国际钢琴比赛”、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贝多芬钢琴大赛”、“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及全国“海之曼杯”、“星海杯”等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为大专院校培养了许多教师,多名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留学。 曾担任“第十二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评委,多次获全国、香港钢琴大赛“优秀教师奖”及“园丁奖”。
鸣人打败了奥特曼帮助了路飞顺利当上羊村村长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第2期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巴金”笔名的由来《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巴金的编辑思想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朱雯与赛珍珠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黄裳谈巴金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巴金《鸟的天堂》赏析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 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来没有模仿别的作家——无论前辈还是同辈的风格。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在文学道路上挑选了自己的路线”。(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谈到巴金的创作方法,他曾指出:“巴金作品中梦想永远赶在事件进程的前面,但是其出发点一直是生活的现实。梦想是积极作用于读者的工具”。(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 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 作为学者,彼得罗夫特别注意解剖作品思想内容的情节和形象的分析。遗憾的是,教学压力和身体情况没能让他在1960—1980年代把其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写成专著。 彼得罗夫巴金研究的追随者是莫斯科大学尼果里斯卡娅教授。“文革”期间,当巴老的命运不明的时候,她正在下功夫写《巴金创作概况》,该书于1976年在莫斯科出版。(注:尼果里斯卡娅《巴金创作概况》第103页,莫斯科:莫斯科国立大学出版社,1976年。)专著的形式允许尼果里斯卡娅更详细地分析巴金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她连续不断地将巴金的创作放在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框架中。比如,她经常拿巴金与曹雪芹、鲁迅、屠格涅夫、契诃夫作比较。特别成功的是尼果里斯卡娅对巴金艺术手法的考虑。不过,与此同时,她在材料的处理方面颇失平衡。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的重要作品,如《家》、《雾》、《雨》、《电》、《火》、《寒夜》等,而差不多忽视了巴金其他的著作,如《春》、《秋》、《死去的太阳》、《海底梦》、《雪》、《新生》等。巴金处女作《灭亡》的分析仅占了一页。也就是说,尼果里斯卡娅专著的发表虽然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没完成全面研究巴金1920—1960年代创作生涯的任务。理所当然的是,因先后顺序的原因,这本书也未能涉及巴金晚年的散文,如《随想录》系列。 对《随想录》内容、巴金英勇精神、其承认错误勇气的妥当评价,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索罗金教授1991年写的《遥远历程的路标》的序言中才出现。索罗金认为巴金一直保留着下列的核心特点:“……作家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对解除人类所受的各种社会和精神上的奴隶枷锁的痴心”。(注:索罗金《遥远历程的路标》,《巴金选集》第5页,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991年。)该序言在回顾巴金创作历程的同时,特别重视作家世界观的演变。 1990年代苏联解体和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极负面的影响。巴金研究也不例外。13年内俄罗斯没发表任何有关这位中国文坛巨匠的文学遗产的研究。 巴金研究新的推动来自巴金先生诞辰100周年。2004年6月22—26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支持下,举办了纪念巴金百岁的《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共有来自世界7国的50位学者与会。 研讨会前出版了一本对巴金伟大人格和独特才华表示亲切敬意的论文集。 该研讨会由圣彼得堡大学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题为《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的学术报告开幕。报告中,谢列布利雅科夫提到了巴金创作的道德基础,也考虑了作家世界观的哲学和文学来源。他满怀信心地表示:“21世纪巴金的作品仍然会打开精神顿悟、崇高理想、纯洁意图之世界,它们符合当代读者的道德要求,富有深刻的美感乐趣”。(注:谢列布利雅科夫《在追求善良和正义的道路上》,《远东文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第15页,圣彼得堡:和平玫瑰出版社,2004年。)谢列布利雅科夫也认识巴金先生。他跟彼得罗夫一样,1957年11月在列宁格勒第一次与巴金会面。然后1959年8—9 月几次于上海见面。1984年11月他最后一次访问了巴金的家。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捷罗霍夫丘夫教授题为《当代中国文学中巴金的传统》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反应。学者将巴金及其同代作家曾面临的挑战与当代文学面临的问题作比较,如对待外国文学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巴金先生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周期无疑有极大的价值。其实上述论文并不是这位著名学者研究巴金的第一次探索。早在1983年捷罗霍夫丘夫在苏联主导的汉学刊物《远东研究》上业已发表了题为《巴金——爱国主义作家》的论文。(注:捷罗霍夫丘夫《巴金——爱国主义作家》,《远东研究》1983年第4期。)该文章就俄国文学对巴金创作和世界观的影响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也对美国学者奥尔伽·浪在《巴金及其创作》中对巴老人生哲学的结论表示不同意见。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扎哈洛娃教授的论文叫做《巴金散文》。她研究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并评估了巴金对推动散文发展的贡献。除此以外,扎哈洛娃还以题材给巴金所写的散文作了分类。 2004年10月,圣彼得堡俄中友协于圣彼得堡友谊宫举行了纪念巴金诞辰100周年的晚会。该活动吸引了不少学汉语的大中学生以及热爱中国文学的人士。晚会上圣彼得堡大学司格林教授和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发表了讲话。后者充满感情地向观众介绍了他几次与巴金的会见和这位伟大作家的命运。 据我看,俄罗斯汉学目前面临着难得的研究巴金的机遇。原因在于:第一,俄罗斯巴金研究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二,时间确认了巴金遗产的不朽的文学价值;第三,中国出版了巴金全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不全的问题;第四,经中国学者的努力,20年来发现并发表了许多有关巴金生活和创作的材料,如巴金的书信等;第五,文坛和文学研究的非政治化提供了做出更客观、更灵活评价的机会。 在俄罗斯汉学教育中,比如在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对巴金作品的认识是汉学家培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长达1年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 巴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巴金的创作被评为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和历史特点的革新路线。巴金代表作《家》为学生必读之书。本科中国文学毕业考试中只有10个涉及现代文学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巴金的创作。再加上,文学翻译课程就是从翻译巴金作品即中篇《雾》和长篇《家》开始。巴金清清楚楚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的外貌和大自然的描写成为培养高级翻译家的上乘教材。除此以外,自1954年起一直到现在,巴金创作研究是我校大学生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常见题目。比如最近3年来, 圣大学生在巴金创作的不同问题上写了3篇学士论文和7篇年级论文。这一切让人相信俄罗斯巴金研究和巴金文学翻译肯定会有生力军。 得知巴老走了,心里就有了不同感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巴金一直爱俄罗斯,俄罗斯也一直爱、并且永远会爱巴金。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第2期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巴金”笔名的由来《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巴金的编辑思想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朱雯与赛珍珠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黄裳谈巴金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巴金《鸟的天堂》赏析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
齐奥尔科夫斯基
动物医学改革创新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本文是对动物医学改革创新的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结合动物医学专业情况 ,阐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途径 ,认为实践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质 ,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更多动物医学论文发表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动物医学论文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2.1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课程为主,临床实验操作为辅。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从事具体临床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课程不多,且基本都是实验室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全面结合的渠道较少;受专业特点的制约,不能进行成批量的或长时间的实习而导致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2.2考核方法不完善。
考试模式还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临床动手能力。没有实施考教分离。
2.3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专业课程都是综合性学科,它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要懂临床生产实际等知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中国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使得本科生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3.1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依照目前状况,动物医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理论为主导的,与课程相结合的临床实践课不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3.1.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教学的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能用为度,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1.1.1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并体现职能技能的培养。单一课程知识讲授不够合理,不仅会造成“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学科的联系,而且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动物医学专业素质的需要、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动物医学服务社会畜牧业生产的内容展开。
3.1.1.2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按照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学年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积极推行工作和学习结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模拟的强化训练,专业的实训时间在一年左右,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实践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3.1.1.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实施中以质量保证为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病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病例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病例导入,引出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主要做法是结合课堂内容,选取相关病例,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组织讨论,提出并阐述自己的防治观点,学生讨论热烈,运用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PPT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解决黑板板书中不便、费时等问题。利用校园网搞好辅助教学,增加网上课件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随时上网学习本专业课程。利用学院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课堂+实验室”、“课堂+实践基地”、“教学+公司”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暑期、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校内实践基地、养殖场实践实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之时即能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3.3考试模式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3.3.1更新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建立以“生产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始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是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现在动物医学本科生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3.3.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3.3.3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是只限于笔试,还采取了临床实际操作考试、生产场站生产知识考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课堂作业、自立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例如在《兽医产科学》这门课中采用这样的考试方式,学生自评占5%,实验室操作占10%,教师平时考评占10%,临床实际操作占30%,生产场站占20%(校内、校外各10%),期末卷面成绩占25%。全面衡量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3.3.4加大考试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了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大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3.4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从教,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要强化教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3.4.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建立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轮流参加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国外留学生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或送出培养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教师的培养。
3.4.2坚持专兼职互补的方针。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教授、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优化教师素质队伍结构。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本专业90%以上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
3.5建设实习、实训课程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领导决定了实习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本专业重点加强了临床诊断、临床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农场和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实习生产实践的需要。
4.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
4.1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动物医学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在校学习了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第一时间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
4.2就业竞争实力增强。
本专业近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4.3社会评价好。
通过对部分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07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显示,评价“较好以上”为98.5%,“称职以上”为100%,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9.8%。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毕业之后即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他们思想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善于钻研,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动手能力强;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强,诚实可信。
总之,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从事具体动物医学业务工作的能力,精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精通业务、勤奋向上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赖新生,男,1955年9 月出生,福建武平县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委,国家级教育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法灸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针灸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安徽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香港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师公会客座教授,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专项专家,《中国临床康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编委。赖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传统针刺补泻手法;谨审针灸适应症,强调辨证施针并护正气于施治;重视子午流注针法,率先倡导子午流注灸法;擅长针灸治疗哮喘和脑病。既熟谙中医经典的精髓,又熟悉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并掌握相关的先进科学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从事针灸机理研究,对于中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智力障碍型脑病的神经生物学、免疫学机理有较丰富的积累和经验;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智力结构、智力因子的分析以及与大脑学习、记忆调节关系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较深造诣;率先在国内开展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厅局、校级科研课题共十余项,他主持的“针刺治疗弱智儿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针灸治疗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颞部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阳虚模型微量元素与助阳方药调节作用”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微循环与部分中老年病症关系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副作用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赖教授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课题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主编《岭南针灸经验集》、《针灸时间治疗学概论》、《三针疗法》、《实用中医新方新药手册》、《常见病的针灸治疗》、《实用针灸脑病学》《针灸处方学》等书,副主编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等多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培养博、硕士生共72人。多次应邀赴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讲学及作学术交流。曾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首届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千百十工程优秀指导老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柴铁劬,男,1964年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教授,针灸博士,属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高教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198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199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针灸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1991年后曾在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系统进行了针灸学专业全部专业课的教学,教学生动,知识广博,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主要从事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康复等课程的教学和门诊工作,擅长以针灸治疗成人抑郁症、儿童多动症等行为异常类疾病,脑瘫等儿童脑病,致力于中西医多种手段在康复临床领域的应用。重视古典针刺手法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针、灸、药三者应密切结合,不可偏废,继承重于创新。喜书画、擅篆刻、涉猎广泛,强调研究生培养应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修身重于研术,静心渐悟,厚积薄发。已培养多届针灸临床专业研究生。主持国家科技部子课题二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灸对脑瘫幼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研究》一项、《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二项、校级课题二项,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二项。主持《靳三针疗法》等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四项,《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国家级教材主编一部,副主编二部,主编《儿童多动症》《火针》《针灸门诊系列丛书》等专著十多部,公开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庄礼兴,男,广东省普宁市人,1955年10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生导师,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辑,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编委,庄礼兴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针灸临床的建设与发展,在针灸临床上积累有丰富的经验。他主要致力针灸治疗脑病的研究,临床上治疗中风、癫痫、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有独到的见解,对难治性癫痫的中西医、针灸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擅长于埋线疗法、补泻手法治疗难治性脑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开展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炎等疾病。对针灸戒毒、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也有深入的研究,疗效颇佳。庄礼兴教授主要致力于针灸临床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及完成的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的“穴位埋药线治疗癫痫全面性发作”、“ 改良天灸止喘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计划项目 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级课题6项。主编《中风病治疗与护理》、《中医食疗》、《中医家庭保健按摩》、《 食疗本草》等著作6部,参编有《针灸治疗学》、《针灸学、推拿学》、《现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学》、《岭南针灸经验集》、《现代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等教材及著作1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指导博士生23人,硕士生17人。长期从事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各类留学生等不同专业各层次的《针灸治疗学》、《神经病学》教学,曾到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讲演,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曾获2006学校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对研究生的带教能够因材施教,有很好的研究生带教经验。参加编写及录制的“《中国针灸学》大型系列录像教材”获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和美国针灸学会(AAA)联合颁发的金奖。 李万瑶教授:女,广东五华县人,1954年10月生。属中医学科中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针灸原理研究室教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198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198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80年代末曾到日本旭川医科大学合作研究针灸镇痛的作用一年多,探讨针灸在麻醉领域的镇痛作用。基本掌握英语、日语,可以进行交流。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主讲过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刺法灸法学、中医针灸专业英语等课程。参加讲授了实验针灸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经选、理疗学等课程。主持了针刀临床应用及蜜蜂与人类健康的选修课程,能因材施教,教学评估优秀。坚持中医临床针灸治疗,擅长于用针灸及蜂针治疗各种痛证及痿证、风湿病,总结了耳穴防治近视、针灸治疗闭经、针刺辅助麻醉的镇痛效量,蜂针治疗规律,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等,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曾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外用皮肤局麻中药制剂的研制”;广东省中医管理局的课题“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的制作“经外奇穴的定位及临床应用”,荣获2001年度优秀中医药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现主持有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蜂针治疗痹证诊疗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善于对特种针灸方法的研究,主持了多期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蜂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学习班。主持完成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主编了《现代针灸临床集验》、《中医食疗保健》、《蜂针疗法》、《现代穴位疗法大全》等,参编《针灸治疗老年病》、《针灸推拿学》、《刺法灸法学导读》等书。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医、针灸学的学术交流,受到好评。已指导过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热心于研究生培养工作,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主张谦虚谨慎,学习进取,互帮互学、治病救人。 许能贵,男,安徽来安县人,1964年8月生,医学博士,研究员,针灸推拿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针刺研究》、《新中医》杂志编委。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科研方面一直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对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率先开展针刺对脑缺血后大脑功能重组和脑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独立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子课题1项(副组长)、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研究国家和省部级科研1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临床方面擅长运用针灸药物结合治疗中风、痴呆、面瘫、各种痛证及其它内科疑难杂症,熟练应用传统和现代针灸手法治疗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主讲过《针灸治疗学》、《针灸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基础与临床》等课程,为国内外培养了一批合格的针灸专业人才。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省杰出青年中医、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该导师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师德高尚,业绩突出,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该导师现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张宏,男, 籍贯广东省大埔县,1960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香港大学中医(针灸)研究生课程校外评审专家、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新中医》编委。自1982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疗本科至今,已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已25年,其间获得针灸学硕士学位、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有着基层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和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具有坚实的中医针灸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宏教授为广东省精品课程——《针灸学》课程负责人,主讲《针灸学》、《刺法灸法学》课程,注重因才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主持和参与了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在专业建设、课程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大学教学成果奖3项。在临床医疗上,重视经络辨证,擅长针药结合治疗五官疾病、颈肩腰腿痛、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以及针灸防治亚健康。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5项,在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针灸防治亚健康和应激损伤、针灸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及针刺手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已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 伦新,男,海南省海口市人,1964年11月4日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耳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87年毕业后长期主讲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主干课程,每年教学任务约350课时和招收研究生2-3名,曾赴东南亚等地讲学和应诊。坚持在第一附院针灸科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主要以针药治疗脑病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及实验为研究方向,部份证实了针刺疗法对VD患者的智能及活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探讨了针刺治疗的效果及其对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主持部、省、校级课题各1项,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主编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主编医学专著7部,第一作者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7篇,教学论文11篇,合著论文10篇。 张正,女,博士,副教授。1972年1月出生于哈尔滨市, 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1997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6月获得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脑病的机理研究,近几年主持了省科委课题“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1项,以及“针刺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突触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项,获得校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国临床康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和《中医临床诊断全书》论著2部,参与编写研究生及七年制教材《中西医结合诊断学》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细胞生物学》,协助指导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1名。 张全明,男,生于1964年10月,甘肃天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博士;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师从中国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郑魁山教授;靳三针、郑氏传统针法学术传人。现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郑氏针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主席。曾多次应邀到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研究;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研究;在学术上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靳瑞教授;致力于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弱智、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神经性耳聋、孤独症、儿童行为及情绪障碍、学习无能症、中风偏瘫等各种脑源性疾病。继承了郑氏家传针法及郑魁山教授临床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运用传统的热补凉泻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各种顽固性疼痛、震颤麻痹症等疑难病症,效果显著。主持完成国家卫生部招标课题“耳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成果奖。共同完成“靳三针治疗脑病的系列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九部。 余瑾,男,35岁,籍贯:广东郁南,出生:1972年11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副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广东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秘书长,副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科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教研工作,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深入进修现代康复医学,致力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各种疾病,擅长应用以中医康复为主体的综合康复技术,突出针灸经络、精神心理、传统体育运动、睡眠起居、饮食药膳等全面康复特色,在身心疾病、老年疾病和睡眠障碍等方面成果较突出。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有关论著5部;招收硕士研究生数名,在国内中医康复界具有一定学识地位和影响力。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多次应邀做为主讲嘉宾参与境外中医养生类学术讲座。 李敏,女,贵州省贵阳人,1974年7月出生,现任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专业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是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学习记忆调节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排名第四),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排名第二),另外参加多项校级教学课题。在《中国针灸》、《中华中医药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针灸脑病治疗学》等专著编写(编委)。在教学方面擅长运用英语讲授中医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学,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和七年制学生中医英语主讲教师,此外还担任国外留学生的针灸推拿学课堂讲授和临床带教工作。该导师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师德高尚,具有中医和英语复合知识结构,双语教学经验丰富。
截止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9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3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 秦小云女,汉族,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首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担任广西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西医学” 编委和“华夏医学”编委。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1项,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课题各2项;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 冯丽华,女,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系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筹)教务处副处长、柳石校区教务办公室主任。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28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兼任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学(内科护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电教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西医学职业教育研究会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教研会会长、卫生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柳州市教师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5项卫生厅、教育厅的教改科研课题,参与13项;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2项,全国电教协会教学课件一等奖1项、教育厅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临床、教改、科研论文38篇;主编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及校级教改教材1部,参编(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2010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7、2009、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柳州市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05年)、柳州市“1+1”民族职业教育之星“优秀导师”(2010年)“柳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6年)等称号。 吴文其,男,教授,临床医学系主任。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我校及附属医院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带头人,皮肤性病学学科带头人。我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负责人; 2009年带领临床实训中心获得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11年带领临床医学专业获得自治区高校急需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和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三项,已经全部结题。现参与省厅级课题研究6项,担任多本教材主编或副主编。2011年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唐荣兰,女,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下乡插队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广西医学院77级医疗系,1983年1月毕业分配来校工作至今。1990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高级讲师,同年确认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1996年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半年,2004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课题研究一年,并受聘为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副导师。现任医学院影像口腔检验系主任,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任教以来承担了护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检验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医免疫学检验》、《医学遗传学基础》、《临床免疫学》等学科教学。先后主持了城市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电子游戏室的卫生学调查、瓜子细菌污染状况分析、市售调味食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柳州市血清学标志阴性急性肝炎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检测及序列分析,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主持的区卫生厅立项课题1项已经结题, 现正主持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二次,国家级会议四次。《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或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工作者和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称号。 黎卫文,男,1992年7月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2003年获副教授职称。2006年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兼计算机教研室主任。1994年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1999年起同时从事数字校园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实践研究。多年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校率先实行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入新技术,加强和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2005以来,组织编印校级教材3套,主编并组织教师参编计算机基础规划教材3套共6本。重视教学改革、骨干培养和梯队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上升,曾多次名列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先后主讲全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8期,协助和指导校级网络课程建设32门。2003年至今,先后获自治区级、校级、全国一级学会等先进(优秀)个人荣誉奖共13项,获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等奖励证书共21项,社会兼职4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4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4项。 杨燕初,男,分别毕业于广西柳州卫生学校、同济医科大学,2001年参加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继续教育学习。1975年参加专业技术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病理学教学及临床活检工作;1991年起任病理教研室主任,现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兼病理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柳州市医学会病理学组副主任;柳州市医疗事故鉴定病理学专家。从事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活检三十余年,较为扎实地掌握了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病理诊断技能。连续五年年均授课约250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认真备课,悉心指导,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将“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的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紧跟形势发展,改变“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多方面(临床活检、尸体剖验等)收集、整理、制作了实体教学标本,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着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在临床病理活检工作中,主持完成学校附院的临床活检工作和柳州市医疗纠纷剖验鉴定工作,为临床治疗和柳州市卫生行政管理、司法部门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极具参考作用的依据,工作业绩得到柳州市医疗卫生行业的认同。曾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第一作者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运用病理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多项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对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其课题《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研究》,该课题经专家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水平”结论。 叶琳,女,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参加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4年。具有教师资格和临床执业医师“双师”证书。中华医学会中医内科分会会员、柳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级“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卫生行业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先后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中医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学要点提示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均已公开出版。并注重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在省级以上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立项项目5项。 蓝琼丽,女,心理学教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柳石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行,学校心理健康学术带头人,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师,广西心理学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第,1990年曾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承担学校《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心理学教材4部。科研成果曾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和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经济问题》自1979年创刊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一直以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在经济理论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本刊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订阅《经济问题》,它将是您的良师益友,给你知识的启迪和思想的丰收。本刊也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同时投稿要注意一下问题: 1.本刊侧重编发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理论、数量经济学等方面的文稿。一般要求文稿有实证分析研究,理论逻辑性要强。 2.来稿要求: (1)所投稿件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创新性,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数据要可靠、要求逻辑严谨,文章通顺; (2)文稿一般要求字符8000-10000字符,论文标题在20字以内; (3)计量单位要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图片要清晰; (4)论文摘要要围绕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内容,结论写,不可写成内容提要; (5)文稿脚注一般为说明性的,参考文献一律放文后,按国家出版物有关规定正确书写,并表明序号,直接引用要表明页码; (6)文章标题,作者署名、单位及所在地区城市、论文摘要,关键词均要有中英文对照; (7)来稿要有:姓名、工作单位、出生年、籍贯、性别、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等个人信息,要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更多你可以去他们网上了解。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所写事项更明确、更单一。
(1)第一行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如“《××× ×》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或“×× ×编辑同志"。
(2)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或“你们好"。
(3)正文。正文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主要是介绍自己稿件的有关情况。一般应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表示对对方刊物、栏目的关注之情,并作出诚挚、中肯的评价,切忌措辞唐突或过分溢美之词。
②如实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
③写明投稿的缘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
④希望对方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
⑤希望对方采用稿件,并适当表达谢意。
⑥希望对方及时复信,表明是否采用稿件的明确态度。
(4)结尾。另起一行,写祝敬语,如“顺问编安"之类。
(5)署名和日期。
例如:
《××××》编辑部诸同志:
你们好!
贵刊是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经济理论刊物,我一直比较关注。
近来,“知识经济’’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经济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贵刊
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最早推出专栏,研讨这一专题,把热点问题的探讨引入较高的理论层次,功不可没。专栏所载的诸篇大作,我都仔细拜读过,受益颇多。
我也是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平时对“知识经济”这一专题也略有涉猎,通过社会考察实践也积累了一些资料。现根据自已的粗浅认识,写了《“知识经济”初探》一文,寄给你们。不顾汗颜,也想参与专栏讨论,以求抛砖引玉。不知是否够格入选?
拙文奉上,望诸位行家斧正,对此先致以诚挚的感谢。无论如何,还望你们拨冗及时回示,并请提出宝贵意见。
顺致
编安!
××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
×月×日
写投稿信应注意事项
(1)语言要简明扼要,把有关事项交待清楚即可。
(2)对对方刊物或栏目要评价中肯、适当,不可过分赞美讨好。
(3)语气要谦逊适度,既不可以势凌人、强行登载,也不可低声下气地乞求。
(4)行文中对自己的稿件要充满自信。表达意愿时,要态度诚恳,措辞得体。
经济研究期刊论文投稿要求
经济研究杂志
《经济研究》杂志,《经济研究》期刊杂志论文投稿要求?《经济研究》是一本入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创办于1955年。
经济研究论文投稿要求
1.经济研究编辑部目前只受理寄送来的纸面稿件(一式两份)。若所投稿件被编辑部决定进入匿名审稿流程,工作人员将及时与作者联系发送相关电子文本的事宜。
2.论文投稿稿件内容上请遵循以下要求:
(1)所投稿件应是作者自己完成的、以中文写作的原创性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包括其外文翻译作品,以下统称“相仿稿件”)未曾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公开发表或通知即将公开发表(以下统称“已发表”,应本编辑部特别邀请的除外)。请作者自觉避免出现“一稿多发”的情形。若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以在本刊发表为目的,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编辑部将视作者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
① 作者将自己的已发表的相仿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
② 在稿件寄送给编辑部后至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前,作者的相仿稿件已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③ 您所投稿的经济研究论文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以公开发表为目的,将相仿稿件寄送给其他报纸、期刊等的编辑部;
④ 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的相仿稿件也被其他报纸、期刊等通知即将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及其他编辑部完整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对于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经济研究》期刊将在十年内不发表其作品。
(2)《经济研究》期刊论文发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为防止身份冒用,请旁附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署名单位、通信地址(编辑部按此地址向作者寄送实体邮件)、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投稿查询密码、所受资助、致谢等信息全部列于与正文内容无关的首页。所列信息请务必清晰、完整、准确;如发生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正文内容中请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查询密码须是四位数字,由投稿人自行设定并在首页右上方注明(格式如“查询密码:####”)。未注明查询密码或所列信息不符合匿名审稿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可不作投稿登记。
(3)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不得超过五位;每位作者的署名单位不得超过两个;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包括署名通讯作者、署名顺序等)及署名单位不得变更,除非变更前后该稿件的全部相关署名作者向编辑部提供有亲笔签名的书面变更声明。
(4)请作者自觉注意正常引用已有研究成果(无论是否已发表,特别是外文文献)的原则,并保证研究的依据、过程及结果的真实性。《经济研究》期刊已发表的稿件,若被发现存在故意抄袭或造假等学术不端情况,《经济研究》期刊将撤消该稿件,并不再发表其作者的稿件。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要求正文中同时以中英文完整列出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其中,关键词3—5个;中文内容提要300字左右;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之后请另附JEL分类号。内容提要应包含以下内容: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关键的贡献等。精彩的内容提要有助于他人准确、快捷、完整地了解本研究的全部精髓,请作者精心斟酌。
3.请作者遵循《经济研究》期刊的写作规范。文法质量亦是《经济研究》期刊稿件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遵守写作规范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作者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压缩稿件全处理流程的时间。
4.《经济研究》期刊编辑部收到的各稿件,无论《经济研究》期刊发表与否,恕不返回给作者。请作者做好相关备份工作。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为了规范和加速稿件处理,要求稿件一律寄编辑部收,稿件中切勿夹带与稿件无关的物品,以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