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留学生论文发表小说

发布时间:

留学生论文发表小说

Charles Dickens The Haunted HouseThomas Hardy The Fiddler of the ReelsAnthony Trollope The Parson's Daughter of Oxney ColneD. H. Lawrence The Prussian OfficerRudyard Kipling The Phantom RickshawH. G. Wells Under the KnifeWilkie Collins The Dead HandSaki TobermoryRobert Louis Stevenson A Lodging for the NightM. R. James Oh, Whistle, and I'll Come to You, My LadJohn Galsworthy The Broken BootGissing The House of CobwebsEliot The Lifted Veil

写童话文学的。美人鱼的故事~有意思且通俗~写好给我们欣赏欣赏~

马克吐温的不错啊,也不长作品:《竞选州长》 《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顽童流浪记》(1884年) 《卡县名蛙》 《百万英镑》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三万元遗产》 《案中案》 《苦行记》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噬人事件》 《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 《田纳西的新闻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 《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889年)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访问》 《一个真实的故事》 《法国人大决斗》 《稀奇的经验》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他是否还在人间》 《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镀金时代》 《人的五大恩赐》 《傻子旅行》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少年维特之烦恼》此文短小又精悍,又关暗恋的事,是每个人都应该会有的经历,很适合,作者也非常有名滴。

留学论文发表小说

短篇小说可以写硕士论文。因为论文被录用了就代表文章予以拟发表。因为所有的学术期刊,不管是核心还是普刊,到最后都有一个主编终审环节,也就是在临出刊前,杂志社美编会把文章排版好,然后打印成小样,交由主编或编委会进行最终审核与校对。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者玛格丽特 米切尔的《飘》

小学生论文发表小说

1、你可以选择向出版社投稿或网上发表,不过直接向出版社投稿,出版机会会很少,除非你的小说写得很好,如果不是很好,建议在网上发表。2、小说阅读网这个写校园类的小说也是挺不错的 3、至于你写的校园类是否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就要看你的书名和内容能否让人关注了,如果你的内容非常好,那点击和推荐就会高,相反,如果书名和内容都得不到大量的人关注,那点击和推荐就会低。

当然可以啊!

可以的呀,写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是没有错的,写作这个东西不分年龄的,虽说这个年龄文笔还不成熟,但写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能做到不影响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支持你~~~

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关键词:儿童阅读能力;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和作文是儿童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要求作了如此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联想扩展能力。虽然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说明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它为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儿童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儿童文学已成为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文本。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极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或用饱蘸诗意的笔墨抒发自然人性的美妙,或用含蓄委婉的笔调抒写苦难人生之不幸,或用讽刺幽默的笔法揭示社会现实之污点。这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也是儿童学习成为“人”的通灵宝玉,就像赫尔岑所言:“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整整一所大学。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像在科学中,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是像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1〕既然儿童文学在儿童的阅读和成长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具有儿童文学素养和有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他需要探索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对教材中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上,也不会满足于借此教会学生文章的结构方法、中心的表达方式等等,应该自觉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努力探求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由表及里感受到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这三个层次明确告知我们,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识别语言符号,掌握信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提高儿童审美鉴赏能力;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发展儿童联想扩展能力。一、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与儿童的认知分析能力符号学将文学看成是一个由符号构造的精神世界。文学读解要寻绎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要寻绎文学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文学符号是文学意义和价值的载体。一般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其中词是符号,句子是符号链,由词和句子组成的讲话或文章是符号的集合体。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阐述关于语言的功能时认为:“当语言用来传达信息时,它的认知或指称功能就发生作用;当语言用来表明说话人或作家的情感态度时,它的表达情感的功能就显示出来。”〔2〕中国的汉字符号,兼有表形与表意的特点,从汉字的符号上可以看出外指的“物象”与内指的“意向”两个因素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索绪尔所推崇的——能指的感性与所指的抽象性的结合,在汉字中达到了高层次的完美实现。可是,书面语言是文字符号,本身不具形象性,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形象,要使儿童获得一种切实的审美体验。就如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园之花》曾说:“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式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3〕(20)换句话说,语言符号的抽象性质,使它所创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失去了直接可感性,儿童想要通过文本感受艺术形象,就必须用自己的认知和分析去融化语符,重构形象,使作者的经验、情感由凝固的物化形态,重新变化为流动的观念形态。按照心理学知识,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与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4〕而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教师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辞章学,喜欢从表达的角度研究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为了有效地捉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范本,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的阅读观念 (现代阅读观念着眼于快速而准确地从书面资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儿童透过儿童文学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的信息有主信息、副信息,全面发现这些信息,就能完成阅读的基本要求。如,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的表面信息是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它们借风筝和纸船分别祝对方快乐和幸福,于是它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松鼠和小熊都很难过。过了几天,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它飞来,它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而内在的信息是作者表现的是儿童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友谊。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任何儿童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在相互关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而“认知”就本质而言,始终旨在达到这个本质目的,即将特殊儿童文学作品归结到一般作品的法则和序列。所以,每一种“认知” 都具有这一特征:“它不单纯地摹写,而是体现出一种本原性的、赋予形式的力量。它不是被动地表示出某种事物在场这一单纯的事实,而是包含着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力量,通过这种能量,现象的单纯在场获得了一种确定的‘意义’,获得了特殊的、观念化的内容。”〔5〕那么,儿童在阅读了具有某一种类型特点的作品之后,在他们的“认知”领域中,必然会获得一种观念化了的程序。例如,完成了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后,可引导儿童去阅读叶圣陶的《小白船》。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将会发觉:在《小白船》中,表层信息是作者赞颂田野的美丽、多趣,展现的是“将来的田野”。《小白船》开头第一句话,“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就将我们引入优美平和的境地,在这片“将来的田野”里,各种生物都得以自由地舒展生命:“水面上有极细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拨喇……拨喇’好听极了。他们邀请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祥和、谐趣的田野风光中,鱼儿畅快地嬉戏游玩,伴随他们的是“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一条小白船载着天真无邪的孩子随风飘荡,任意东西,即使迷路了,也有善良的人来帮助。深层信息是“小孩儿”与鱼儿融洽相处,互不侵犯,共同营构优美、诗意的童话境界。这方天地里洋溢的是真、善和纯洁,表现着作家对理想、和谐、充满真诚与爱意的人生的追求。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儿童以作家创造和构建的文学意象为媒体,透过文字符号与该符号所表示的语义,掌握了文本要传达的表层、深层信息,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完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二、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与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读者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关于文学形象,卢卡契在《艺术与客观真实》曾指出:“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观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这里所说的“现实的画像”即文学形象。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作家的情感和生活形象(物象)的结合而创造的艺术形象,如,在《寄小读者》里,冰心饱含着她个人的或思念、或向往、或欣赏、或同情的各种情愫,而描绘的仪态万千的自然风光、金发碧眼的异国少年;其二是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并非直接由实体形象所构成,而是由接受主体的心理机制在一系列语言符号的刺激下幻化、再造而成。如,解读“丑小鸭”时,读者通过再造想象,实实在在会感受到:《丑小鸭》绝不仅仅限于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的某些现实,也绝对不仅限于作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单一象征。它最大程度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写出了所有曾经有过自卑而摆脱了自卑,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艰难的心路历程。由于儿童文学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学,所以,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依据。儿童在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间接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接受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但要领略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在情绪情感上打动儿童、感染儿童,需要儿童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有所感受和领悟。所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通过再现文学形象,发挥儿童的想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的反映能力。在这里,既有单纯的生理感觉因素,又有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7〕(232)从生理感觉因素上说,指的是审美主体的感觉能力,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特征怀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在审美实践中保持高度的敏感。例如,儿童听到节奏韵律鲜明的儿歌、看到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就可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舒适感,从而会更有兴趣地投到阅读中。而从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上来说,是指审美主体在获得生理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调动起各种心理机能,并参照以往的审美心理积淀和感觉经验而作出的审美反应。例如,当儿童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由于审美感觉中积淀的阅读经验,使儿童对接触到的文学形象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这样,儿童会从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象征符号中迅速领会它所对应的内涵,所以看到狐狸、大灰狼、小白兔、老牛、猴子,他们会产生狡猾、凶狠、活泼、善良、聪明等相应的审美反应。其次,培养儿童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判断是对审美对象的美的特性进行分析、综合之后所得出的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而审美判断力则是指在这种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中所显示出来的审美水平与能力。〔7〕(232)如果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会调动主体的审美经验展开丰富的自由联想,将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与儿童主体的知、情、意对应起来,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营造意蕴深厚的审美境界。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于是我们需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儿童对作家创造的审美意象进行不断的审美判断练习,这将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审美判断能力。例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与主人伯姆泼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几次从危难中解救和保护了主人一家,对主人始终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泼利先生却嫌老房子旧了,要卖掉它,买幢新房子。老房子不愿离开主人,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种种鬼把戏吓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买主,然而引起了一对喜爱新奇的新婚夫妇的极大兴趣,非要买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出走。最后,伯姆泼利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回了老房子,并把老房子装饰一新,决心永远与忠诚的老房子为伴。如果儿童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他们就会在对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的形象进行再现、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判断出作品的蕴含:作者借助童话这一文体,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再次,提升儿童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是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审美特性作进一步认识、分析和把握的一个审美过程。〔7〕(233)审美理解也是对事物审美特性进行深入和强化的认识与把握过程,是审美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由个别性把握经由特殊性把握,再到普遍性把握的飞跃过程。从这一层面进行思索,可以发觉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从作品中的各种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入手,然后对各种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内部的联系作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积累某类事物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不断提高审美理解力。例如,儿童在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时,他们发现这个童话描写的是“快乐王子”为了关心帮助穷人而献出了自己所有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又由于同情曾帮助过他的小燕子,悲痛得铅心爆裂而最后被毁,而其内涵却是“快乐王子”为爱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由这个文本作为范例,然后引导儿童阅读更多的童话,儿童会领悟到童话生动的形象与离奇情节的背后,常能引发人们思考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如,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美与丑的辨别、正义与邪恶的根源等隐藏着的蕴含。席勒曾经指出:“审美的教养使一切事物服从美的法则,并且在它给予外部生命的形式中显现内在的生命。”〔8〕由此可见,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类似的阅读,那么儿童会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感受中渗透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直接进入到文学作品的哲理性认识和本质性把握的层面。三、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与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文学蕴含层面,是指文本所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它是宗白华所说的“最高灵境”层次,也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的哲学内涵。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是对文学作品蕴含的阐述。在西方,但丁早就指出,文学具有四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可见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应当是意义确定的和完结的,而应当是意义含蓄的,这样可以满足读者的阐释欲望。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当然也讲究文学的蕴含。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适合少年阅读的儿童小说,其内蕴存在于特定的小说话语体系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例如,曹文轩的《古堡》,表层描写两个少年对一座传说中的古堡的寻觅,深层告诉儿童在一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要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不畏艰险、不惮前驱的探索精神。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召唤着儿童充分调动其联想、想象能力,逐渐走进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层面。阅读期待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曾说:“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9〕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文学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主要因素构成文学读者的统觉背景,即是阅读期待视野,读者正是立足于这一统觉背景去选择作品、破译语符来和作家对话的。在这儿,读者是接受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面对儿童文学文本,儿童读者当然可以而且必须以自己的想象去将其具体化,去进行再创造。如果再用姚斯的话来说就是:“文学作品并非对于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队总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10〕接受美学的这些观点,实际上强调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再创造性质。儿童在阅读作品时,不是对作品作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是在阅读(或听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能有所感受和领悟。因此儿童文学阅读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和理性色彩,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况且少年儿童的心理有其共性:即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青少年最富于想象、青少年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创造的特色。”〔11〕于是,面对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个性独特的儿童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面对汤素兰的童话,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童话形象;面对着儿童诗歌,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所以,在儿童的阅读期待中,要抓住儿童想象丰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阅读回味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回味是读解的一种精神反刍形式,是一种回溯性的心理活动。〔3〕(171)儿童文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甚至它的一两句有意思的话,儿童诗歌中某种意境、某一佳句、某一关键字眼都可能给儿童读者留下阅读回味。之所以产生阅读回味,是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他们对作品中的场景、情节、人物、内涵可能一时难以有豁然领悟的感受,需要在对作品的反顾中重新整理,逐渐得以领会。而回味的过程,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触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回味《和时间赛跑》这一篇文章时,让儿童在进一步体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与珍惜时间有关的格言;也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讲讲珍惜时间的小故事;或让学生用画笔描绘珍惜时间的画面。这一过程用故事、音乐或画面来渲染气氛,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文学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同时,这一过程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参考文献:〔1〕〔俄〕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2〕〔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4.〔3〕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5〕〔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8.209.〔6〕〔匈牙利〕卢卡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429.〔7〕黄健.文学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7.〔9〕〔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40.〔10〕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69.〔11〕北师大公共课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62. 参考资料:

学生论文发表小说

短篇小说可以写硕士论文。因为论文被录用了就代表文章予以拟发表。因为所有的学术期刊,不管是核心还是普刊,到最后都有一个主编终审环节,也就是在临出刊前,杂志社美编会把文章排版好,然后打印成小样,交由主编或编委会进行最终审核与校对。

个人认为如果是自己写的小说,80%机率是的,但很难说,要看查重那数据库的尿性,有时你写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可是那段有一半以上的字和某文章某段有相同就重复了。我写的就这样,除非你写的题材或者内容很偏,基本没人写过。

文学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那文学学术论文要如何发表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的方法,谢谢你的阅读。 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 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 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 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 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 关于文学的学术论文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结合 摘要: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逐渐的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慢慢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文学与传统的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与传统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和体系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必将和传统的文学一样,成文文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现状的比较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结合两个方面来对进行了探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口头形式的文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人们发明了造纸术,传统的文学逐渐取代了口头文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文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网络文学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网络文学从外表看上去只是对写作的形式进行了改变,其实这是在文学领域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现状的比较 网络文学为文学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网络文学的写作改变了以前一个人写作的模式,变成了一个集体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写作和修改。但是,归根结底网络文学还是一种文学,它与传统的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并不是由二者不同的文学特征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不同的载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比较实际上是构建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传播载体之上。 (一)存在方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的比较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变,主要从文本形式、文类界限和文本载体方面进行比较。 (1)文本形式的不同 对于传统文学的文本形式大都是由线性平面的文本结构构成。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尽管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等手法,但是受到媒介的三维空间的限制,其文本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大的限制了传统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的文本形式是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在阅读的时候显示出超线性或多线性,既由刚线性结构转变为线性结构,又线性结构转变为链接性结构,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的结构。 (2)文类界限的不同 在传统的文学类型中,有诗歌、散文、剧本和小说,生活实录和文学创作、虚构文学和纪实文学、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都非常的明确。当我们在欣赏一个传统的文学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楚的分辨出这篇文章是哪一种的体裁。但是在网络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文学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中,我们很难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因为这些文学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糊不清,应用传统的文学分类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归类。 (3)文本载体的不同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报纸、杂志和书本等载体呈现出来,它们摆放在书架或者书桌上面,构成了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网络文学则是是电子符号呈现在电脑上,传输在网络之上。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开放性。 (二)创作模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的不同主要是从构思方式和创作手段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构思方式的比较 传统文学的创作是一个人进行的,它的构思是基于个人的艺术思维,主要表现出作者一个人的生命感悟和生命的体验,不断为传统文学的内容而寻找新的形式,用整体的艺术来施展个人潜在的艺术价值,为作品的形成创造出审美原创的艺术基础。而网络文学的构思方式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构思方式,网络文学的写作是随意的,不需要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网络文学就是第一时间记录下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真实的感受,只是简简单单的写下个人的喜、怒、哀、乐,写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一些事物的看法,不是因为写文章而去思考。 (2)创作手段的变化 在传统文学创作的时,作者是通过笔在纸上一字一字的写作出来,然后在对其进行修改。而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作者只需要在键盘上输入或者是用交互语言的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这种创作手段的变迁,使得作者创作起来更加的具有效率,创作的环境更加的舒适。 (三)传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文学是以书面材料为载体进行传播。 传统文学的传播途径属于单方向的,传播模式只是作者——传播载体——读者。对此,有人就认为:“在这里作者是核心元素,对作品内容具有极大的控制能力,而读者只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思维来进行阅读和品味。 (2)网络文学具有双向交流的特性。 网络文学信息的传播是双方向的,它的传播模式是作者——载体——读者——作者(或者是其他的读者)。在一般的情况认为,读者得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时,才会更容易的去进行阅读和交流。在网络文学中文章的作者和读者可以互换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作品再被创作的过程,将作品的创作变成了一种欣赏。 (四)语言的比较 网络文学在存在方式、创作模式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必将会对语言带来一定的变化。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它的语言突破了传统语言的束缚,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 传统的文学特别注重文学语言的情感性,常常通过气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来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为了丰富作品中的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作者往往会对某些故事情节进行长篇的叙述。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的阅读和传播,网络文学的作品其语言往往追求简单、直观、形象的表达形式。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需要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学中的语言的描述,在读者的脑海中会勾勒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但是网络文学语言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色彩,程序化的语言模块取代了个人的色彩,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的生动形象。 作为一种新的 文学形式而出现, 网络文学的出现适应时代的 发展。它最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在文坛中还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的根深蒂固,但是与传统的文学相比其还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文学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们更好的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力会与日俱增,传统的 写作与网络写作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文学的优势逐渐的表现出来,网络文学有压倒传统文学的趋势。但是,它们归根结底都是属于文学,它们只有在相互弥补和完善中才能共同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正在慢慢的结合,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一)开发工具的结合 在传统的文学模式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是在一张桌子上拿着笔慢慢的进行文学的创作,在种创作模式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在现在的写作过程中是作者 应用电脑和网络的写作方式,无论你是在家里、郊外或者是公交车上都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和修改。当文学作品创作完需要 发表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将 文学作品发送到相关出版社的网站或者邮箱当中,彻底代替了以前通过邮信的方式来发表文章,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安全性。美国信息传播学家保罗·利文森曾经说过:“个人计算机以及它对书写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书写缺陷的补救媒介。”在开发工具这方面,传统文学的作者在应用网络文学 工作方式的模式,是对开发工具方式的结合。 (二)发布方式的逐渐结合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发布方式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将两种文学的发布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两家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传统文学作者在将自己的作品发布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微博和网站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建立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来与读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得每一个作家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发布中心”和“出版社”;一些网络文学的作者也应用传统的文学发布模式,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作品的同时,也 联系相关的出版社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出书卖和报纸进行连载,网络文学的作者借用传统的文学评价的标准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要求,以获得传统文学界的肯定,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的文学,文学作品的发布方式的改变都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思维观念的逐渐结合 网络文学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逐渐的成熟起来,也认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和劣势,应该努力学习其他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传统的文学进行学习,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水平。在这段时期内,传统的文学也逐渐认识到了网络文学的本质,对网络文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习网络文学的优势,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文学的评价标准方面,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也正在逐渐的结合,对于传统文学它的受众面很窄,影响力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传统文学的作者往往认为凡是发表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精品。但是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后,他们看到只要是面向大众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的达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普及的作用。所以在传统文学在创作和发布传播工具方面,以及反映 社会新气象和新的生态 环境等方面,大力向网络文学靠近。 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但是想要将网络文学融入到传统的文学中,让传统文学完全容纳网络文学,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例如一些生命力很强、具有深刻内涵小说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之后,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传统文学虽然根深蒂固,但是也经不起时间的磨损,它的劣势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网络文学为弥补传统文学的缺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网络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为传统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者逐渐的结合为读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并不是意味着文坛的破裂,实际上是各个板块之间的紧密互动。一方面,商业出版社将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自然的结合在一起,网络文学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通过出版社出版,传统的文学又可以通过网上付费的模式在线阅读。传统文学逐渐的结合网络,在创作上频繁的交流,作者之间不断的研讨和培训,两种写作方式展开积极的对话,寻找更多的关联点。 三、结语: 从根本上来讲,网络文学就是对传统文学的一场改革。对于这场改革传统文学领域的大多数作家对网络文学还不是非常的了解,我们必须对网络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优势和长处。这场文学的改革异常的盛大,意义注定重大,有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高潮,为中国当代文学开辟了崭新的时代。 看了“如何发表文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发表 2. 本科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学术论文的心得 4.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5. 大学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短篇小说小学生发表论文

儿童 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别。它是指由成年人创作的,以未成年人为受众的文学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加强策略

摘要:从高校小学 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内部报刊,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创作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 的发展与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儿童文学》等刊物的发行量之大就可以看出来。但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纳入小学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的学生将要承担起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从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创作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相关高校教师对大学“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三是民族资源与地方资源发掘不够;四是缺乏儿童文学作品的刊发阵地。 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实践

目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心落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上,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轨迹与各种文体介绍三方面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于儿童文学创作这一块则相对忽视。事实上,如果不深入了解儿童并尝试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教育就很难摆脱成人思维模式,难以根除“成人幻想”的痕迹。别林斯基《新年礼物:霍夫曼的两篇童话和伊利涅依爷爷的童话》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孩子们不需要什么辩证法的结论和证据,不需要逻辑上的首尾一致,他需要的是形象、色彩和声响。儿童不喜爱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多么强烈地追求一切富有幻想性的东西,他们是何等贪婪入迷地听取关于死人、鬼魂和妖魔的 故事 。这一切说明什么呢?说明对无穷事物的需求,说明对生活奥秘的预感,说明开始具有审美感;而所有这一切暂时都还只能在一种思想模糊而色彩鲜艳为特点的特殊事物中为自己求得满足。”[2]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实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尝试,可以促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思维来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自己以“童心”来进行儿童文学创作。这样走向小学教育岗位,进行儿童文学教育,就会更加贴近孩子们。如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通过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切实的了解到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接近儿童的心理。如河池学院韦梦玲的童话《水晶球》、陆晓婷的童话《“小尾巴”小小》、莫雪鸿的童话《智慧的小公主》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①,不仅强化了对大学课堂所学儿童文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知识,还增进了未来小学教师与儿童心智的“磨合”,为以后高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

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师范生总是要走向讲台的,要想提高儿童文学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提前积累 经验 ,进入角色。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要一起成长。学生的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实习,加强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带队指导、巡视指导等方式,加强对一线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了解与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将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使得儿童文学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而言,我们在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做了许多思考与尝试。比如有针对性地展开儿童文学教学,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我们的学生就有选择性地找一些主人公比较勇敢地 童话故事 来讲给他们。正好有学生创作童话《“小尾巴”小小》,讲述了一只名叫小小的可爱的小猴子,从胆子小到变得机智勇敢的过程。这类故事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启发。又如进行开放式的儿童文学教育,让小学生也“参与”到儿童文学故事、童话的教学,对同一个故事、童话,让小学生“定制”自己喜欢的结尾,或者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学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点评与引导,培养小学生的 想象力 ,加强审美教育。如我们的实习生在讲授洪汛涛《神笔马良》时,将《假如》这一诗歌结合起来,并进行开放式的结尾创作,让每一位孩子通过这个 句子 来写自己的愿望。这样在近乎游戏的教学中,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老师的诱导下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如在教学实践中,贴近小学生的情感与生活,选取他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 黑板报 、 手抄报 等形式发表原创性的儿童文学创作,这种“身边的故事”在小学生中的德育教育与审美教育中效果很好。如黎茵茵同学根据其在宜州市第一小学中的见闻创作的儿童小说《回答专业户》,就选取课堂上的真实一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得到这个班级小学生的喜爱。另外,对于孩子接受儿童文学的梯度也要有所考虑。低年级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简单些的、认知性的歌谣,如儿歌《数角》:“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三头牛,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牛犊没长角!一张桌,四只角,两张桌,八只角,三张桌,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圆桌没有角!”而高年级的孩子更重乐趣性,故事情节上也要求更加复杂些。对此,我们可以适当的扩充阅读,如曹文轩《草房子》、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高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与成长的动力,找到纯真愿望的寄托。

三、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地方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河池学院所在的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民间传唱的很多山歌本身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资源,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很多故事、歌谣包含着向善、求真的积极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亲近感,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容易产生认同感,是很好的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大力挖掘与利用。在这方面,宜州市做了很好的尝试,多次举行“山歌传承进校园”活动。如宜州市第二小学,将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融入教学,通过“山歌唱孝道”,如“父母恩德重于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师恩母恩不可分,都是爱我一样深;老师教我为人道,父母教我报母恩”,将民间的、传统的山歌资源挖掘出来,既弘扬了地方山歌文化,又潜移默化地进行孝道感恩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团队,应该注重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对此,我们准备带领学生进行采风,在此基础上专门开设“桂西北山歌”,选取适合儿童心智的歌谣与民间 传说 、少数民族传说等,如宜州刘三姐歌谣、都安瑶族《密洛陀古歌》、罗城仫佬族《凤凰山》、《垦王山》、《鸳鸯石》等少数民族神话传说进入课堂教学。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因族制宜,拓展第二课堂,进行儿童文学教学。

四、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内部报刊

建立这一专门的“报刊”,可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一些学生的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得不到交流。尽管一些高校有自己的文学社,创办了一些社团刊物,如河池学院的如“南楼丹霞”、“空谷”等,这些社团刊物偶尔也刊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目前尽管还不是专门的儿童文学交流阵地,将来可以加大在这方面的力度,以此为特色,打造品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河池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交流平台,形成以高校为中心,以实习学生为纽带,以各个小学为辐射点的儿童文学创作、批评、交流机制。一方面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各小学孩子们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刊登起来,及时见报,这对学生与“小作者”们都将是极大地鼓舞;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孩子们的参与,真正地让孩子们成为儿童文学的主体,参与到创作、欣赏之中,这将有利于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培养。

总之,在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在课程教学的层面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力度,做了些初步的思考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邓琴•加强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学界,2010(6).

[2]周忠和•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M].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 语文知识 ,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 语文教材 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 寓言故事 、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 散文 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227-227.

天使.comA版:天使纯爱篇、浪漫心水篇、天使心动篇、麻辣冤家篇、\天使街169号、摩登天使泡泡场、漫游啦啦船--天使号!、NANA家族、Girl life进修馆 天使A版B版:天使迷迭香、花痴撒哈哟、泡泡酸果屋、绿光十二夜、占占魔法运、FUN4活动区、Idol星人气、公主美神殿、影像映视厅、Star&Fan泡泡Club 天使B版梦刻版: 天使梦刻版式『征文类型』 1、浪漫校园 2、表现多姿多彩的青春和个性化的青春爱情 3、古今传奇 4、偶像同人 5、动漫 6、奇幻悬疑 7、恐怖惊悚 『稿件要求』 短篇:8000字——13000字 中篇:5——7万字 长篇:8——15万字 原创首发,40——120元/千字(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作品)请自留底稿,来稿不退。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姓名、QQ)以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联系到你!信件投稿:湖南长沙第169号邮政信箱《天使.COM》组稿处 邮编:410013 PS:信封上一定要注明:“王牌集中培训营” 主题为:“王牌集中培训营”。 邮箱投递:小洛:(主要负责:A版) 菜心JJ:(主要负责:B版) 伽伽砣:洋葱心,陌生人(主要负责:梦刻版) 左丘:(主要负责:漫天使、魔幻志) PS:一篇稿件只能投递一个小编的邮箱里,不能多投,多投无效。其次,以上4个是专门的投稿邮箱,其余投稿邮箱均为冒充,请读者们要注意!!最天使也可以的,和天使.con属于一个系列

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关键词:儿童阅读能力;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和作文是儿童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要求作了如此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联想扩展能力。虽然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说明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它为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儿童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儿童文学已成为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文本。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极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或用饱蘸诗意的笔墨抒发自然人性的美妙,或用含蓄委婉的笔调抒写苦难人生之不幸,或用讽刺幽默的笔法揭示社会现实之污点。这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也是儿童学习成为“人”的通灵宝玉,就像赫尔岑所言:“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整整一所大学。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像在科学中,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是像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1〕既然儿童文学在儿童的阅读和成长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具有儿童文学素养和有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他需要探索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对教材中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上,也不会满足于借此教会学生文章的结构方法、中心的表达方式等等,应该自觉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努力探求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由表及里感受到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这三个层次明确告知我们,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识别语言符号,掌握信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提高儿童审美鉴赏能力;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发展儿童联想扩展能力。一、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与儿童的认知分析能力符号学将文学看成是一个由符号构造的精神世界。文学读解要寻绎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要寻绎文学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文学符号是文学意义和价值的载体。一般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其中词是符号,句子是符号链,由词和句子组成的讲话或文章是符号的集合体。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阐述关于语言的功能时认为:“当语言用来传达信息时,它的认知或指称功能就发生作用;当语言用来表明说话人或作家的情感态度时,它的表达情感的功能就显示出来。”〔2〕中国的汉字符号,兼有表形与表意的特点,从汉字的符号上可以看出外指的“物象”与内指的“意向”两个因素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索绪尔所推崇的——能指的感性与所指的抽象性的结合,在汉字中达到了高层次的完美实现。可是,书面语言是文字符号,本身不具形象性,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形象,要使儿童获得一种切实的审美体验。就如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园之花》曾说:“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式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3〕(20)换句话说,语言符号的抽象性质,使它所创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失去了直接可感性,儿童想要通过文本感受艺术形象,就必须用自己的认知和分析去融化语符,重构形象,使作者的经验、情感由凝固的物化形态,重新变化为流动的观念形态。按照心理学知识,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与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4〕而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教师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辞章学,喜欢从表达的角度研究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为了有效地捉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范本,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的阅读观念 (现代阅读观念着眼于快速而准确地从书面资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儿童透过儿童文学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的信息有主信息、副信息,全面发现这些信息,就能完成阅读的基本要求。如,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的表面信息是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它们借风筝和纸船分别祝对方快乐和幸福,于是它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松鼠和小熊都很难过。过了几天,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它飞来,它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而内在的信息是作者表现的是儿童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友谊。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任何儿童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在相互关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而“认知”就本质而言,始终旨在达到这个本质目的,即将特殊儿童文学作品归结到一般作品的法则和序列。所以,每一种“认知” 都具有这一特征:“它不单纯地摹写,而是体现出一种本原性的、赋予形式的力量。它不是被动地表示出某种事物在场这一单纯的事实,而是包含着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力量,通过这种能量,现象的单纯在场获得了一种确定的‘意义’,获得了特殊的、观念化的内容。”〔5〕那么,儿童在阅读了具有某一种类型特点的作品之后,在他们的“认知”领域中,必然会获得一种观念化了的程序。例如,完成了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后,可引导儿童去阅读叶圣陶的《小白船》。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将会发觉:在《小白船》中,表层信息是作者赞颂田野的美丽、多趣,展现的是“将来的田野”。《小白船》开头第一句话,“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就将我们引入优美平和的境地,在这片“将来的田野”里,各种生物都得以自由地舒展生命:“水面上有极细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拨喇……拨喇’好听极了。他们邀请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祥和、谐趣的田野风光中,鱼儿畅快地嬉戏游玩,伴随他们的是“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一条小白船载着天真无邪的孩子随风飘荡,任意东西,即使迷路了,也有善良的人来帮助。深层信息是“小孩儿”与鱼儿融洽相处,互不侵犯,共同营构优美、诗意的童话境界。这方天地里洋溢的是真、善和纯洁,表现着作家对理想、和谐、充满真诚与爱意的人生的追求。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儿童以作家创造和构建的文学意象为媒体,透过文字符号与该符号所表示的语义,掌握了文本要传达的表层、深层信息,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完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二、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与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读者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关于文学形象,卢卡契在《艺术与客观真实》曾指出:“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观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这里所说的“现实的画像”即文学形象。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作家的情感和生活形象(物象)的结合而创造的艺术形象,如,在《寄小读者》里,冰心饱含着她个人的或思念、或向往、或欣赏、或同情的各种情愫,而描绘的仪态万千的自然风光、金发碧眼的异国少年;其二是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并非直接由实体形象所构成,而是由接受主体的心理机制在一系列语言符号的刺激下幻化、再造而成。如,解读“丑小鸭”时,读者通过再造想象,实实在在会感受到:《丑小鸭》绝不仅仅限于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的某些现实,也绝对不仅限于作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单一象征。它最大程度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写出了所有曾经有过自卑而摆脱了自卑,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艰难的心路历程。由于儿童文学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学,所以,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依据。儿童在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间接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接受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但要领略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在情绪情感上打动儿童、感染儿童,需要儿童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有所感受和领悟。所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通过再现文学形象,发挥儿童的想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的反映能力。在这里,既有单纯的生理感觉因素,又有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7〕(232)从生理感觉因素上说,指的是审美主体的感觉能力,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特征怀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在审美实践中保持高度的敏感。例如,儿童听到节奏韵律鲜明的儿歌、看到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就可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舒适感,从而会更有兴趣地投到阅读中。而从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上来说,是指审美主体在获得生理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调动起各种心理机能,并参照以往的审美心理积淀和感觉经验而作出的审美反应。例如,当儿童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由于审美感觉中积淀的阅读经验,使儿童对接触到的文学形象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这样,儿童会从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象征符号中迅速领会它所对应的内涵,所以看到狐狸、大灰狼、小白兔、老牛、猴子,他们会产生狡猾、凶狠、活泼、善良、聪明等相应的审美反应。其次,培养儿童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判断是对审美对象的美的特性进行分析、综合之后所得出的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而审美判断力则是指在这种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中所显示出来的审美水平与能力。〔7〕(232)如果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会调动主体的审美经验展开丰富的自由联想,将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与儿童主体的知、情、意对应起来,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营造意蕴深厚的审美境界。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于是我们需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儿童对作家创造的审美意象进行不断的审美判断练习,这将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审美判断能力。例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与主人伯姆泼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几次从危难中解救和保护了主人一家,对主人始终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泼利先生却嫌老房子旧了,要卖掉它,买幢新房子。老房子不愿离开主人,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种种鬼把戏吓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买主,然而引起了一对喜爱新奇的新婚夫妇的极大兴趣,非要买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出走。最后,伯姆泼利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回了老房子,并把老房子装饰一新,决心永远与忠诚的老房子为伴。如果儿童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他们就会在对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的形象进行再现、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判断出作品的蕴含:作者借助童话这一文体,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再次,提升儿童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是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审美特性作进一步认识、分析和把握的一个审美过程。〔7〕(233)审美理解也是对事物审美特性进行深入和强化的认识与把握过程,是审美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由个别性把握经由特殊性把握,再到普遍性把握的飞跃过程。从这一层面进行思索,可以发觉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从作品中的各种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入手,然后对各种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内部的联系作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积累某类事物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不断提高审美理解力。例如,儿童在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时,他们发现这个童话描写的是“快乐王子”为了关心帮助穷人而献出了自己所有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又由于同情曾帮助过他的小燕子,悲痛得铅心爆裂而最后被毁,而其内涵却是“快乐王子”为爱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由这个文本作为范例,然后引导儿童阅读更多的童话,儿童会领悟到童话生动的形象与离奇情节的背后,常能引发人们思考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如,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美与丑的辨别、正义与邪恶的根源等隐藏着的蕴含。席勒曾经指出:“审美的教养使一切事物服从美的法则,并且在它给予外部生命的形式中显现内在的生命。”〔8〕由此可见,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类似的阅读,那么儿童会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感受中渗透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直接进入到文学作品的哲理性认识和本质性把握的层面。三、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与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文学蕴含层面,是指文本所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它是宗白华所说的“最高灵境”层次,也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的哲学内涵。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是对文学作品蕴含的阐述。在西方,但丁早就指出,文学具有四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可见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应当是意义确定的和完结的,而应当是意义含蓄的,这样可以满足读者的阐释欲望。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当然也讲究文学的蕴含。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适合少年阅读的儿童小说,其内蕴存在于特定的小说话语体系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例如,曹文轩的《古堡》,表层描写两个少年对一座传说中的古堡的寻觅,深层告诉儿童在一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要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不畏艰险、不惮前驱的探索精神。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召唤着儿童充分调动其联想、想象能力,逐渐走进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层面。阅读期待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曾说:“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9〕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文学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主要因素构成文学读者的统觉背景,即是阅读期待视野,读者正是立足于这一统觉背景去选择作品、破译语符来和作家对话的。在这儿,读者是接受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面对儿童文学文本,儿童读者当然可以而且必须以自己的想象去将其具体化,去进行再创造。如果再用姚斯的话来说就是:“文学作品并非对于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队总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10〕接受美学的这些观点,实际上强调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再创造性质。儿童在阅读作品时,不是对作品作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是在阅读(或听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能有所感受和领悟。因此儿童文学阅读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和理性色彩,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况且少年儿童的心理有其共性:即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青少年最富于想象、青少年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创造的特色。”〔11〕于是,面对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个性独特的儿童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面对汤素兰的童话,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童话形象;面对着儿童诗歌,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所以,在儿童的阅读期待中,要抓住儿童想象丰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阅读回味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回味是读解的一种精神反刍形式,是一种回溯性的心理活动。〔3〕(171)儿童文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甚至它的一两句有意思的话,儿童诗歌中某种意境、某一佳句、某一关键字眼都可能给儿童读者留下阅读回味。之所以产生阅读回味,是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他们对作品中的场景、情节、人物、内涵可能一时难以有豁然领悟的感受,需要在对作品的反顾中重新整理,逐渐得以领会。而回味的过程,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触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回味《和时间赛跑》这一篇文章时,让儿童在进一步体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与珍惜时间有关的格言;也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讲讲珍惜时间的小故事;或让学生用画笔描绘珍惜时间的画面。这一过程用故事、音乐或画面来渲染气氛,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文学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同时,这一过程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参考文献:〔1〕〔俄〕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2〕〔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4.〔3〕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5〕〔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8.209.〔6〕〔匈牙利〕卢卡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429.〔7〕黄健.文学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7.〔9〕〔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40.〔10〕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69.〔11〕北师大公共课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62.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