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胡庚申发表的英语论文

发布时间:

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发表

一、英语独词句的类别划分 英语独词句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式上由一个词构成,而句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句子的语言单位,能独立地传递一种相对完整的信息,表达一个独立的思想。英语独词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一般说来,可从功能、运用、词类这三方面对其进行一个基本分类。从功能上讲,英语独词句可分为应答型、疑问型、强调型和语句填充型四种类型。如: 1. A: She looked at him more closely. "Are you Quentin Hughes?" B::..Yup.(应答型) 2. A: John has been back from New York. B: when?(疑问型) 3. A: Could she pass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B: Definitely (Absolutely).(强调型) 4. A: You've made too many mistakes in your exercises. B: Eh.(语句填充型) 联系到实际运用,我们把英语独词句细分为标时间、方式、程度、祈使、感叹、逻辑关系等类型。例如: 5. A: When did you get back? B: Yesterday. (时间) 6. A: Where have you been? B: Library.(地点) 7. A: How did you come here? B: Riding(方式) 8. A: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1m tonight? B: Fantastic!(程度) 9. Stop!(otherwise I'll fire)(祈使) 10. Beautiful!(Excellent, Marvelous etc.)(感叹) 11. What did he want? "Dinner." "And…”(逻辑关系) "And this time he’s invited me to his apartment at Watergate." 就词类而言,几乎任何一种词类都可以以独词句的形式出现在语言交流之中,例如: 12. She briskly led him to the study, where Cale Caldwell, Jr. was waiting. "Coffee?"(名词) "I'd love some." 13. Suddenly Jim heard a sound from the river in front. "Help! Help…!”(动词) 14. (It's time for class) Quick!(形容词) 以上这些具休类别划分是相对的,分类的标准,因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多数英语独词句在归类上具有很大程度的交又性。只有在现实的语境中通过交流才能悉心领悟。 二、英语独词句的成因 英语独词句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语言的形成有其科学的、逻辑的一面,更有其习惯、非逻辑的一面。比如:A: "Flow are you?" B: "Fine!"。这里B的答语为什么不用"I'm fine!”?我们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习惯使然。在对英语同化现象(assimilation)进行探索的时候,语言学家发明了“省事理论”,俗称“懒人子理论”(the last of theory)。通过比较(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和一个相关的独词句),我们发现这一理论同样可对英语独词句的成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以上两种说法归根到底都是英语交流的经济性原则之具体体现,据此我们把英语独词句的成因归为省略飞替代、逻辑关系、套语、时效性等诸因素。 (一)省略 英语独词句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语句成分被省略所致,如上文例5中提到的‘`yesterday"。根据逻辑语义关系,完整的答语应为:"I got back yesterday"。显然,实际答语省略了"1 got back",但并未因此造成所要表达的语义失真。 (二)替代 替代与省略相似,但省略的结果是己知信息的部分直接保留,而替代后的英语独词句则是对已知信息部分的间接保留。形成英语独词句的替代主要是名词性替代(如用代词替代名词)和分句型替代(一个词代替的是一个句子),例如: 15. A: "John and Mary have been married, you know?" B: "They?,’(代词替代名词) 16.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when 1 need you, I have to ask one thing, Lydia, about Jimmye." "Yes?" (=What do you want to ask me?)(分句型替代) (三)套语(idiomatic expressions ) 套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其特殊的句法规则,其语义不是单个语义成分的简单相加。作为套语的英语独词句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对这种独词句.我们很难根据逻辑语义关系从句法形式上给以补充完整,如: bye, hello, thanks, morning, evening, cheers, toast, OK等等,类似的例子只有从词源学上或许能找到其原始的完整形式。“这些套语的运用主要不是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本 身也不包含多少实质信息,更主要的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用:建立或维系社会关系。”(丁煌,1999:65)。每个民族都有一套语言文化习俗,套语的运用是其中的一部分,把握好这类独词句对跨文化交际意义重大。(四) 时效性 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传递着一个完整的信息内涵。独词句与之不同,传递着这一信息的内涵的核心信息(也称信息核心),从而显示出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经济性。有时,交际者没有或根本不可能找到充裕时间把要传达的信息以完整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核心信息的传递方式一—独词句,这是交际过程的时效性要求。所以,凡落水者(讲英语的)求救时都无一例外地发出呼喊:"Help! "。同理,我们自然不难想到国际上通用的呼救信号选用独词句SOS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另一类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比赛中的解说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独词句的运用不全是话语成分省略的结果,而是在 一定场合下交际者非用不可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交际的直接需要。 (五)逻辑联系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赖斯(1981)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会话要进行下去,必须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relevance maxim),换句话说,话轮(speaking turns)与话轮之间必须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手段才能保持话语交流的延续性,也才符合交流者的思维倾向,会话中产生的独词句正是这种思维倾向的结果,比如: 17."Have you interviewed him?” "Sure, we told him to stay around the town, but he went back to his cult. I sent somebody down there to bring him up here and he starts screaming about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And?” “We left him here” 三、英语独词句的语用场(语用分析) 在交际过程中,独词句只传递核心信息,冗余信息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正确地识别词句所蕴涵的信息内容,必须紧紧地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独词句的语义识别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语境所涉及的因素甚多,有语言的、又有非语言的,如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对话时所用的语调以及交际发生时的时空背景等等。只有悉心体会,才能完整把握独词句的语用意义。比如:作为一个孤立词,“Yes”的意义众所周知,是一个表示“认可、赞同”的词语,但作为一个独词句,其语用含义千差万别。请看下例: 18. After a few minutes’ contemplation Graham said quietly, "An...” "Yes?" "When you went to Italy…?" "Yes?" "With Benny...” " Yes?" 根据提供的语言背景,第一个“Yes”可解释为“What do you want to say?”;第二个“Yes”相当于“When you went to Italy? "and "Anything else.";第三个‘`Yes”大致等于“„anything more to say"。 从“Yes”的语用场我们观察到另外一个社交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越高,使用独词句的频率越高。例如: 19. "But I could like to discuss Jimmyes's death and how it might relate to the committee's investigation. I suggested to Macloon …Naturally, I'm willing to-" "Compromise?” "Well, to change my mind if there's some good reason that I've missed" 相反,交际双方素昧平生,交谈时冗余信息的使用便增加,独词句的使用频率降低。 英语属分析性语言,语调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对于同一语音串(sequence of sounds)/ wi: a: frindz/,用升调读出和用降调读出大不相同。前者表示疑问、怀疑:We are friends? 后者陈述一个事实:We are friends.英语独词句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例如: 20. A:" Marry!” B:" Mum, I'm here in my bedroom.根据语境不同,这里Mary可以是1) Many=Where you are, Marry?)2) Marry (=Come on, Marry! )3) Marry (=Would you be here with me?)。 一般说来,在正式文体或书面语中,独词句使用频率较低,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独词句使用频率较高。因为正式文体和书面语所推崇的是信息内容的完整性;而非正式文体和Cl语则强调信息传递的精炼、快捷,信息交流的经济性原则占主导地位。 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语言的普遍性。世界各国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礼仪习俗,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完整句完全让位于独词句。比如基督教徒在祷告时都异口同声..teen!..(=5o be it!诚心所愿!):在酒席上,众人举杯:Cheers (toast, bottom, etc.)。 语言交流成为现实,必须满足一个基本的前提—保持交流渠道畅通,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总是很难达到协调一致,客观上势必造成言语中断,感到无话可说或难以启齿.这是语言于思维的不同步所致。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际者不是以无声的停顿(silence)来填充话轮空缺,而是代之于一种特殊的独词句,如前所述,我们称之为“填充型独词句”(语言学上称paralinguistic elements),上面的例4是其中的一例,类似的例子还有:表示犹豫不决的“well”,“er”等。表示斥责或不赖烦的“ tut-tut",表示讨厌和惊讶的"gosh", "whoosh”以及说漏了嘴的“whoops”等等。在怡当的场合讲最恰当的话,这是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也是社交的一个基本要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独词句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加大交际的成功系数;相反,若运用不当(过多或过频运用)则对交际起阻碍作用。 四、结语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Bloomfield说:“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最大自由形式’(the maximal free form)单个词((word)是‘最小的自由形式’(the minimal free form)" (Bloomfield, 1993:12动。以上所描述的英语独词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但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著述几乎还是空白。本文仅就自己教学、研究积累的资料对英语独词句作了一些初步探讨。许多具体问题,如英语独词句的语义识别、英语独词句与单个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英语独词句的成因的进一步探讨都有待于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How to Do Thing with Word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105-109. [2] Bloomfield, L. Language[M].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Inc, 1933. 123. [3]Grice, H.P.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A]. in Cole, P. Ed. Radical Pragmatics. Academic Press, 1981. 183-198. [4] Lyons, J. Semantics[M].Vol. 1-2. Cambridge U.P., 1983. 106-112. [5] S. C. Levenso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mgman, 1983. 106-112. [6]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98-106. [7]Julian Barlles. Before She Met Me[M]. Cambridge U.P., 1965. [8]丁煌.交际信息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l0]胡庚申.涉外外语:言语表达策略技巧[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1]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12]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余祥越,男,湖北恩施人,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及应用语言学、语用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胡庚申,北京清华大学外语系国际交流语用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学人。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对外交流与外语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CCTV)教育节目部特邀主讲、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文科发展组组长、外语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暨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香港国际交流中心顾问等职。

胡庚申发表的英语论文

1姚远,郑进保,张惠民,汪季贤·科技学术期刊撰稿指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2 孙娴柔·谈谈写作英语科技论文·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4~7 3 胡庚申·怎样进行国际交流·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112~114 4 Sherman T A, Johnson S S. Modern Technical Writ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5:204~207 [1]. 刘赤符. 毕业论文写作新论[J]. 阅读与写作, 2004,(11) [2]. 梁栋材 ,黄星明 ,李玉田. 师专文科专业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政教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谈起[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7,(01) [3]. 方有林,吴爱玉,吴进学,孔燕妮. 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 上海教育, 2002,(13) [4]. 裴显生. 为毕业论文写作导航——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01) [5]. 郭晓彦. 毕业论文写作所感[J]. 天津电大学报, 1999,(02) [6]. 高原. 谈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J]. 阅读与写作, 2005,(11) [7]. 阳姣丽. 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及指导[J]. 文教资料, 2005,(24) [8]. 徐素端. 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87,(01) [9]. 黄金旺. 毕业论文创新[J]. 湖北招生考试, 2003,(02) [10]. 周晓斌,钟瑶.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2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很多大学生都无从下笔,在这里我直接送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 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A.Giles1900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

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awl.They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pears.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题目太大,很难详细找.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 ★ (如果上不去,换 )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胡庚申英语论文发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很多大学生都无从下笔,在这里我直接送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 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A.Giles1900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

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awl.They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pears.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二 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 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1. 贾尔斯 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 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4.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

商务英语要求准确完整、清楚简洁,但模糊语言的适当使用,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欢迎大家阅读!

1.翻译力求专业化

这主要是由于商务英语涉及的是贸易、商务、营销财务等理论和实物都很强,呈现出的语言专业性也强。

对于一些比较熟悉的、经常要求用到的商务英语词汇的缩略词,如:提单bill of lading——B/L,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WB,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等等;有一些是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devaluation (货币)贬值等的常用词汇;还有一些是在商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的词汇,consolidated debt 合并债务,TPL(第三方物流),cyber-payment (电子支付),这些新词丰富了商务英语的内容。

2. 翻译内容准确严谨

翻译实际上就是把信息以不同的语言再现出来,因此从事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也要关注商务英语的翻译忠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双方明确地了解到其中的要求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沟通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显而易见的是商务英语中出现的数字的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一旦翻译者出现疏忽就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把源语言用准确、忠实的信息用目标语言所

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获得与原文内容相等的信息,也就是信息等值。

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词准确、概念清晰,特别是单位和数码要精确,与其他的语言表达形式相比,商务英语更加注重内容的 准确和忠实,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翻译达到使用的目的。

1. 擅长使用专业术语

这主要是由于商务英语涉及的是贸易、商务、营销财务等理论和实物都很强,呈现出的语言专业性也强。

对于一些比较熟悉的、经常要求用到的商务英语词汇的缩略词,如:提单bill of lading——B/L,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WB,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等等;有一些是 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devaluation (货币)贬值等的'常用词汇;还有一些是在商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的词汇,consolidated debt 合并债务,TPL(第三方物流),cyber-payment (电子支付),这些新词丰富了商务英语的内容。

2. 内容严谨结构复杂

用词要准确严谨,词语的意义与其使用的语境密切相连,并与其存在的文化息息相关。

语境不同,词汇的意义也有差别。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数码与单位要精确’,要忠实、准确地将源语言的信息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做到原文读者获得的信息与译文读者获得的信息内涵相等。

商务英语中为了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往往多使用被动句"这与汉语的表达大不相同$因此" 英语被动句在译成汉语时不存在现成的对应表达方式"而需要依据汉语的习惯用法"从丰富的句式和辅助词语中挑选一些适当的手段来表现出原文的被动含义。

3. 涉猎广范,具有实用性

商务英语的语言形式、词汇、以及内容等方面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对专业词汇的精确使用是商务语言在词汇使用上的最大特点商务英语翻译常用技巧商务英语翻译常用技巧。

例如:sole license(排他性许可证)和exclusive license(独占性许可证),两者各有精确的含义,不能随意交换使用。

前者表示在许可证交易中,技术受让方在协议有效期间,在协定的地区内,对许可证项下的技术具有独占权,不许授予第三方,只许在规定地区内使用该技术和出售该产品的许可证;而后者则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使用许可证协议受该地域内的任何第三方,就连许可人自己也不得在该地区使用该项技术(胡庚申,2001:154)。

又如:anti-dumping measures (反倾销措施),quota-free products (非配额生产)investment in non-productive projects (非生产性投资),clearance sale (清仓削价销售),closed cargo (列入表定运费的货物)等等。

4. 常使用缩略词

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译名、概念、术语等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

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不统一的译名必然造成误解,使读者对译文不知所云。

作为一名商务译者,对相关专业知识要有相当的了解,才不至于误译,给有关双方造成纠纷和损失。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使用商务专业术语,缩略语及出现在不同领域中的专业新词语。

胡庚申英语论文怎么发表

首先选定期刊,然后里面会有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格式然后一般要准备发给编辑的内容,highlight,摘要,图片摘要,正文,支撑材料,作者信息,推荐审稿人等。然后登录期刊首页,根据要求一项一项填写就可以了

SCI论文写作思维及写作建议:

SCI论文的写作是纯英文式,我们也应持英文的思维来写作。如果拿中文的思维来写作,那么会导致审稿人看不懂我们的文章。看不懂就欣赏不了我们的文章,那麽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如何转化英文的思维逻辑进行写作是很关键的。接下来小编告诉大家一些在SCI写作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英语论文用词要地道化

所谓的地道化其实就是要多用地道的英文用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搜集一些类似的国外高级刊物的英语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找到要表达相似意思的英文句子,使用它的句型。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更适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也能让外国人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容易被SCI检索。

第二、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如果你写的论文是生物医学类的论文,就要投稿到相关的生物期刊上,而不是化工类的刊物上。

第三、注重论文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就如同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一样。文题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如果我们把他的印象破坏了,那么后面我们的论文写的再好,在他心中也是被打了折。同样,对摘要的要求也是。外国人更注重创新,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点,就不要怕不会被外文收录。还有一句话我还记忆忧新:"做很少人做的研究领域,做难的研究领域"。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被录用。

第四、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 永远应该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帮助你科研的工具。

第五、SCI论文结论与方法的写作

论文结论就是结合前言、背景和论文里的论点做的一个总结,可以根据论文中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对策分析、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展望。也可以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等等,也应包括众多的边界条件的,使用主要设备和仪器。对相关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做一个总结。

SCI文章是很多学术研究者的一道障碍,除了拥有以上的一些英文写作思维,以下是要给到大家的一些写作指导建议。

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 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 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曾经抱怨, 个别国内学者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 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 学》(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 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 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 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被退稿了怎么办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 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 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 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 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 最近一位年轻学者 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 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 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 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它杂志.但是作者 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它杂志是不应受 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 我们接 触过的一位学者的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 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 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 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 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 保证论文英语表述正确妥当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 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 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 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 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 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 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 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 Martin 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 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 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 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 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二,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总体原则(3C):Correct (正确),Clear (清楚);Concise (简洁). 1 论文题名 1.1 基本要求 (1) 准确 (Accuracy).题名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名既不能过于 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烦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如果题名中无吸引读者的信息,或 写得不堪理解.为确保题名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 "rapid","new"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 (2) 简洁 (Brevity).题名需用词简短,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题名最好 不超过10 ~ 12个单词,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 不要用2 行(超过2行有可能会削弱读者的印象).在内容层次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难以简短 化,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 9839),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阐明作用,可 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清楚(Clarity).题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 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 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1995,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 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 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 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 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 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1.2 题名的句法结构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如果出现动词,多为分词或动名词形式.由于陈述句易使题 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同时一般也显得不简洁,因此,大部分编辑和学者都认为题名不应由陈 述句构成.由于题名比句子简短,并且无需主,谓,宾,因此词序就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 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真实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可使人误解为"猴子使用了补体 结合技术".应改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补体结合技术从猴体分离抗体". 2 摘要 2.1 基本要求 (1) 确保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D,适当强调研究中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 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2) 使用短而简单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 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3) 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 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 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 (4) 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 符号. 2.2 摘要写作的时态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 原则: (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 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 (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 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2.3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 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 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 "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 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3 引言 3.1 基本要求 (1) 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 度. (2) 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 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 (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3) 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 读论文. (4) 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 (5) 适当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 可采用类似如下的表达:To the author's knowledge...;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Until recently, there is som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等等. 3.2 写作要点与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 (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 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 (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 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4. 材料和方法 4.1 写作要点 (1)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对于实验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 通用名,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国家的人所熟悉专门名称. (2)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应遵循的原则是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 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 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 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 (3) 力求语法正确,描述准确.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因此通常需 要采用很简洁的语言,故使用精确的英语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 有: (a)不要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如:"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显然,the organism不能来determine 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显然,the bacteria不会来completed the study. (b)在简洁表达的同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其中的语法没有错误,但6 months的婴儿能表达informed consent (c)如果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能采用,在引用文献时提及一下具体的方法如:"cells were broken by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不够清楚,应改为:"cells were broken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 4.2 时态与语态的运用 (1)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4,5]. (3) 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 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 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如下: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5 研究结果 5.1 写作要点 (1) 可根据需要建议建议作者是否合并"结果"(Result)与"讨论"(Discussion). (2) 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 积到论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而不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般性数 据. (3) 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在正文中 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的表述,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 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切忌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忽略叙述其趋势, 意义以及相关推论. (4) 适当解释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如果论文中还包括独立的"讨论"章节,应将对 于研究结果的详细讨论留到该部分,但"结果"中应该提及必要的解释,以便让读者能清楚地了 解作者此次研究结果意义或重要性. (5) 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洁,清楚.避免使用冗长的词汇或句子来介绍或解释图表.为简 洁,清楚起见,不要把图表的序号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应在句子中指出图表所揭示的结论,并 把图表的序号放入括号中.例如"Figure 1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不如"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 at all time points hecked (Figure 1)".又如,"It is clearly shown in Table 1 that 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不发"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 (Table 1)." 5.2 时态的运用 (1) 即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 (4) 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 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6 讨论 6.1 基本内 "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 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因此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 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 如果没有的 话,为什么 (2) 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是否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互一 致;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 (3) 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 (4) 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 (5) 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 应用. 6.2 写作要点 (1)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 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 (2) 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 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 义时,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 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 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 的句子. (4) 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 "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 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 "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 度. 6.3 时态的运用 (1) 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如: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2) 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 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如: In the first series of trials,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yields agree well. (3) 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 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如:The data reported here sugges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7 结论 通常情况下,有关结论的内容都包括在"结果与讨论"或"讨论"中,但有时也可将"结论"单独列为 一节.在"结论"中作者应清楚,简洁地叙述自己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结 果,结果的重要蕴含,对结果的说明或认识等.应注意的是,撰写结论时不应涉及前文不曾指 出的新事实,也不能在结论中重复论文中其他章节中的句子,或者叙述其他不重要或与自己研 究没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以故意把结论拉长. 三,英文科研文章常见语言技巧 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比如: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little attention... little work... little data little research or few studies few investigations... few researchers... few attempts... or no none of these studies has (have) been less done on ... focused on attempted to conducted investigated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records) has (have) failed to consider ignored misinterpreted neglected to overestimated, underestimated misleaded thus, these previus results are inconclisive, misleading, unsatisfactory, questionable, controversial.. Uncertainties (discrepancies) still exist ... 这种引导一般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一种新方向.如果研究的方法以及方向和前人一样,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强调自己工作的作用: However, data is still scarce rare less accurate there is still dearth of We need to aim to have to provide more documents data records studies increase the dataset Further studies are still necessary... essential... 为了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一般还要在However之前介绍自己研究问题的反方面,另一 方面等等,比如: 1)时间问题 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时间上比较新,你就可以大量提及对时间较老的问题的研究及重要性, 然后说(However),对时间尺度比较新的问题研究不足 2)物性及研究手段问题 如果你要应用一种新手段或者研究方向,你可以提出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以及物质性质, 然后说对你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研究甚少. 3)研究区域问题 首先总结相邻区域或者其它区域的研究,然后强调这一区域研究不足. 4)不确定性 虽然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但是目前有两种或者更多种的观点,这种uncertanties, ambiguities,值得进一步澄清. 5)提出自己的假设来验证. 如果自己的研究完全是新的,没有前人的工作进行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自信地 说,根据提出的过程,存在这种可能的结果,本文就是要证实这种结果. We aim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reliability) of the ... It is hoped that the qutestion will be resolved (fall away) with our proposed method (approach). 提出自己的观点 We aim to This paper reports on provides results extends the method..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we will also discuss... 圈定自己的研究范围 前言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告诉读者包括(reviewer)你的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果处理不好, reviewer会提出严厉的建议,比如你没有考虑某种可能性,某种研究手段等等.为了减少这种 争论,在前言的结尾你就要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范围: 1)时间尺度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涉及比较长的时序,你可以明确地提出本文只关心这一时间范围的问题. We preliminarily focus on the older (younger)... 或者有两种时间尺度的问题 (long-term and short term),你可以说两者都重要,但是本文 只涉及其中一种. 2) 研究区域的问题 和时间问题一样,明确提出你只关心这一地区 最后的圆场 在前言的最后,还可以总结性地提出,这一研究对其它研究的帮助.或者说, further studies on ... will be summarized in our nextstudy (or elsewhere) 总之,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把思路集中到你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减少争论(arguments).关于词 汇以及常用结构,要经常总结,多读多模仿才能融会贯通. 怎样提出观点 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很重要.不合适的句子通常会遭到reviewer的置 疑. a)如果观点不是这篇文章最新提出的,通常要用We confirm that... b)对于自己很自信的观点,可用We believe that... c)在更通常的情况下,由数据推断出一定的结论,用Results indicate, infer, suggest, imply that... d) 在及其特别的情况才可以用We put forward (discover, observe..) .. "for the first time". 来强调自己的创新. e) 如果自己对所提出的观点不完全肯定,可用 We tentatively put forward (interrprete this to..) / The results may be due to (caused by) attributed to rsulted from./. This is probably a consequence of It seems that .. can account for (interpret) this../ It is pisible that it stem from... 连接词与逻辑 写英文论文最常见的一个毛病就是文章的逻辑不清楚.解决的方法有: 1)句子上下要有连贯 不能让句子之间独立,常见的连接词语有, However, also, in addition, consequently, afterwards, moreover, Furthermore, further, although, unlike, in contrast, Similarly, Unfortunately, alternatively, parallel results, In order to, despite, For example,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thus, therefore... 用好这些连接词,能够使观点表达得有层次,更加明确. 比如,如果叙述有时间顺序的事件或者文献, 最早的文献可用AA advocated it for the first time. 接下来,可用Then BB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再接下来,可用Afterwards, CC.. 如果还有,可用More recent studies by DD.. 如果叙述两种观点,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AA pput forward that... In contrast, BB believe or Unlike AA, BB suggest or On the contrary (表明前面的观点错误,如果只是表明两种对立的观点,用in contrast), BB.. 如果两种观点相近,可用 AA suggest Similarily, alternatively, BB.. or

1、不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写英文句子。2、套用老外的写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写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要性,第2段对基本背景知识的介绍,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问题。讨论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3、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要求来排版(可以参考投稿须知的要求和该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样,这样编辑认为你是认真对待的)。4、避免使用首次发现,该研究特别有意义的语句(老外喜欢你陈述事实,是不是首次发现由别人说了算,有没有意义需要时间来检验)。5、首页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写清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数要求,一般50个字符以下。首页是否要求标明全文字符数(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页是否要求提供关键词(Key words),现在很多杂志在正式出版的时候是看不到关键词的,他多数目的是为了编辑好选择审稿专家。6、摘要是否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有字数限制。7、注意参考文献(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杂志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开的(Unpublished data)数据。8、是否引用了较多著名杂志的文章为参考文献(大家看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多数也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也就是说你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就尽量不要引用低档杂志的文章,这是一条潜规则)。9、引用了几篇该杂志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有的杂志有明确要求要引几篇,有的没有要求,但是编辑在还是喜欢你多引他们杂志的文章)。10、写完后最好先找一个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中国人修改第1次(这样能纠正明显写作错误和表达,又明白你的写作意思),然后再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学医的,这样能够纠正一些微小错误和表达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revision of our

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胡庚申

语用学 社会语言学 二语习得研究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语料库语言学 二外 认知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外语教学方法论 外语课程设置理论 高级翻译理论 语音学与音系学 语言学基础 跨文化交际学 句法学 我们学校就是开设了这些课 因学校而异 但是大部分应该是都开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为基础英语和高阶英语◆ 课程属性 一、基础英语:基础英语为必修课,将分为听说、读译、写作三种课型进行课堂分级教学,除此之外, 每周还将安排适当在线辅导(具体安排参见课表)。 二、高阶英语:高阶英语为必修选修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兴趣所在及英语水平从提供的7门选修课中任选一门◆ 评价与免修机制 一、基础英语考试将采取分类、分次通过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即:考试将分为听说(满分40分,24分通过,听力部分通过后需加试口试)、读译(满分80分,48分通过)和写作(满分30分,18分通过)三部分。入学时的分班考试即为首次基础英语考试。考生如果达到合格分数则被视为提前通过。提前通过者将免修该基础课程部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一门合适的高阶英语必修选修课(限选一门/人)。 二、高阶英语评价方法由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自定(请参阅必修选修课课程描述)。◆ 基础英语课程描述 听说课程描述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开设的英语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及日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将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能。课程将兼顾学生听说两种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将采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材:以《博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主(第五、六册,杨凤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朗文英语听说教程》等教材为辅。 三、评价方法: 听力总成绩=笔试 + 平时成绩 笔试(40分): 题型为:A. 多项选择(对话)9分;B. 多项选择(短文)6分;C. 听写填空15分(业绩考试);D. 实景英语15分。 口试(10分): 随堂或单独组织。 读译课程描述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为英语必修课,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阅读能力为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在语境中认知词汇的能力与翻译能力。此外,本课程将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现代思潮的窗口。课程将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教材:《英语新思维:研究生英语读译教程》,毛大威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三、评价方法:读译总成绩=笔试 + 平时成绩笔试(80分),题型为:A. 阅读理解(5-6篇文章,多项选择题)30分;B. 完型填空10分;C. 英译汉20分;D. 汉译英20分。 写作课程描述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英语文章写作谋篇布局的规律,为日后的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期间写papers),在专业方面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向国际会议投稿)或就业(工作需要)等做准备。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托福”考试中综合写作(Integrated Writing)、独立写作(Independent Writing)以及“雅思”考试写作Task Two中议论文的成绩。本课特色:杜绝模板,鼓励创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注:课程时间为一个学年,实行单、双周上课制。二、教材:自编教材。三、评价方法: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 平时成绩笔试(30分,命题作文)。◆ 高阶英语课程描述 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英语(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毛大威 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的相关知识、语言环境与交际技能。学生将运用所学英语练习包括会议往来书信、论文讲稿撰写、宣读等相应的交际技能。二、课程描述:本课程为一学期的实践课。学习期间,学生了解熟悉有关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的一般知识、会议流程、论文宣读等环节;熟悉和实践这些环节中英语的特点和运用。知识点:1. 国际会议的基础知识2. 会前准备工作3. 会议的组织4. 会议论文的准备5. 论文宣讲稿的准备6. 论文宣讲7. 会议问答8. 会后相关工作三、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学生将通过撰写模拟小型国际会议论文宣讲稿,完成课堂作业并通过自己组织一次小型模拟会议来熟悉实践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相关流程与技能。四、教材名称: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胡庚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五、评价方法:总成绩=模拟论文宣讲稿40% + 小型模拟会议相关组织工作30%。(以团队为单位)+随堂作业30%修读条件:已通过听力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英语交际口语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晋升以及对外交流等做准备。此外,对准备参加“托福”口语考试及“雅思”口语考试的考生也有帮助。为了给每位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课堂口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两人对练、多人合练、游戏、角色扮演、即兴对话等。所提供的口语话题数量可观且覆盖面广。二、教材:《大学英语交际口语教程》(A Course-book of College English for Oral Communication),李争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校园内宏途书店有售。三、评价方法:口试。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50%(含出勤和课堂参与)+ 期末口试成绩占50%。 修读条件:能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思想活跃,乐于交谈,但对自己的发音、用词或流利程度等方面不够满意,渴望继续提高者。每班限选30人。 西方文化英语影视视听说(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杨凤珍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将融语言和文化为一体,以西方文化专题片、英语电影为载体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多彩的学习、运用英语语言的平台;开启“暸望”西方文化的多视角窗口。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开阔文化视野,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为今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内容:根据硕士生的实际英语认知水平,课程将把西方文化欣赏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相结合,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具体课程内容如下:1、文化专题赏析。该模块由两部分组成:1)国际著名广播公司制作的视听节目;2)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文字介绍及根据视听内容设计的各种练习。初步安排如下:英国文化(3次);法国文化(2次);希腊罗马文化(2次);德国和奥地利文化(2次);美国文化(3次);加拿大文化(1次);南美文化(1 次);澳大利亚文化(2次)。实际教学中的时间视情况略作调整。文化专题部分为课程的主打内容。2、英语电影欣赏。该部分由两个任务构成1)电影欣赏;2)读后感的撰写。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教师将引领学生对碟片内容学习、理解、内化。教学采用互动式,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自主学习也是学好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体会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英语,加深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四、教材: 《英语西方文化影视教程》。该教材由北师大外文学院的徐汝舟教授主编,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五、评价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笔试(闭卷)。 修读条件: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需提前通过听力单项考试。每班限选30人。 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马磊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概况,鼓励学生阅读英语原著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力、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基础上还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还将邀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士与学生交流。二、课程内容: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文化欣赏和异域生活实践介绍相结合,课程不但包含中外文化差异比较,同时也包括口语技能的训练,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课程将介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概况。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者提供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法:总成绩=出席10%+课堂参与讨论20%+小组口头报告30%+期末纸介报告50%。 修读条件:已通过读译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 英语实用口语交流(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苏健 讲师一、课程描述: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以期经过系统有效的训练,提高学习者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方式,为学习者进行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二、教材:自选教材三、评价方法:总成绩 = 平时成绩50%(含出勤和课堂参与)+ 期末口试50% 修读条件:凡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善于交谈并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者均可选修本课程。 三一口语(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江素侠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以基础口语训练为起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引进的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GESE)考试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使学习的内容、考试的要求及评价标准都达到与国际接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在真实的交际中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逻辑性较强的、流利的发言,以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二、课程内容:1. 口语技能训练;2. 等级口语训练;3. 影视角色模仿秀。三、教学方式:以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互动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使用流利的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展现个人魅力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式:总成绩=50%(课堂参与)+ 50%(期末口试) 修读条件:限选30人。 英语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必修选修课)授课教师:郭乙瑶 副教授一、课程建设目标: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两个方面入手,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力和语言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目的。课程使用材料将选择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他们提供感受经典、瞻仰大家风范的机会,以期激发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重温历史、触摸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二、课程内容: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文学欣赏和语言教学充分结合,课程不但包含文学类赏析内容,同时也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包括必要的文学史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小说阅读与赏析2. 电影文学赏析3. 诗歌阅读与赏析4. 文学理论篇章阅读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者提供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四、教材:自选教材五、评价方法:笔试(开卷)。总成绩=课堂参与50%+期末50%。 修读条件:已通过读译考试的同学方可选择此课程(限选30人)。 ◆ 网络辅助学习一、课程描述:由研究生教研室建设的《北师大研究生课后学习网》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网上丰富的栏目将为研究生提供以学术英语为主的多种辅助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读译、听说、写作等相关技能的辅导。学生还可通过论坛栏目与教师交流。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利用网上教师为他们精选的材料继续进行自主学习。部分网上栏目:精品教材 英美经典文选 高级阅读指导 文献阅读 翻译技巧指南 听力技巧指导 学术讲座 新闻报道 影视精选 口语训练 写作指南 论文写作 写作错误分析 国际交往礼仪 国际会议知识 国外大学申请 中外文化差异

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

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多样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各放异彩。中国璀璨的文化若想迈进舞台中心,必经翻译架起之长桥,因为“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对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化(cultures)进行重新定位(relocation)”。(王宁,2013:5)在定位过程中,翻译通过能动性的干预助推本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即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主导性。然而,多数翻译理论和术语均来自西方学界,中国翻译话语却近乎“失声”,“西强我弱”的局面导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被误读、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初衷相悖。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传统译论、国内翻译名家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虽然近百年来为西方翻译理论所冲击,但鉴于中西语言的极大差异,对中国文化外译具有较之西方理论更强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中国翻译理论、中国译者的自我主体性意识和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国翻译话语的重构策略,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建立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

一、中国话语与中国翻译话语

“话语”的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即人类语言现象中的“言语”维度。随后,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意义进行多视角解读,其概念也得到延伸。米歇尔·福柯便是其中一员,其话语观从社会学维度探讨了话语的权力属性:话语是人们必争的权力。“张佩瑶(Cheung,2009:223)曾认为,翻译话语是指‘作者表达的任何有关翻译的观念、想法和理论化的文本(包括译作),具体涉及翻译操作模式、动因研究、原则与方法、翻译的哲理、知识论、本体论和阐释学,同时它强调权力与知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耿强,2020:7)由此可见,话语和翻译话语都有权力属性。

中国翻译话语涵盖翻译话语应有之意,但也有别于西方翻译话语。中国翻译话语基于中国翻译实践,立足于中国文化,解决中国翻译问题,满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正确建立中国国际形象需求;既有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对西方译论的甄别与吸收,使其符合中国翻译实际,从而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

二、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云杉,2010:4-8)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曾是世界文明的代表,但鸦片战争的炮火遮住了中国文化的耀眼光芒,西学东渐使一些国人一味盲目尊崇西方思想,对本土文化妄自菲薄。加之囿于西方话语的主导地位和中国话语的边缘化地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频繁出现被误读、曲解的现象。若想摆脱“西方塑造中国”的谬论,必须建设文化自信,其核心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话语,翻译则起到桥梁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做支撑,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此,重构中国翻译话语迫在眉睫。

三、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离不开对传统译论的继承,也不能少了翻译研究者理论的创新,更不能脱离开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而孤立进行。

(一)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

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虽非翻译强国,但堪称翻译大国。众多学者在中国翻译实践中积淀了很多翻译思想、理论、标准、原则、方法等,这些传统译论可谓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基石。从支谦佛经翻译的“文质”到严复的“信、达、雅”等,这些传统译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文章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同时,绝大多数传统译论来源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国翻译话语重构应重新阐释传统译论,形成历史与传统的相互观照。这样,中国翻译话语才会具有独特的个性、一定的自信和自豪,以及明确的文化身份。

潘文国(2016)认为,中国正处于“大变局”中,中国翻译学术研究必须实现转向,其中最根本的是要重新建立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自信,从中国关注出发,变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打破西方翻译话语领跑的局面。因此,许多中国翻译研究者在整理国故、筛选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也注重理论创新,涌现了一批原创性的翻译理论话语,如“谢天振的译介学、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黄忠廉的变译论、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傅敬民的应用翻译学、陈东成的大易翻译学、任东升的国家翻译学”。(耿强,2020:8-9)

“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话语权。”(潘文国,2012:5-11)“中国翻译理论唯有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方能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之窗,也才能为中国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姜燕,2015:116)

(二)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

福柯的话语权力属性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认同和接受绝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主动译介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期间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取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与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译者应明确他们是中国文化外译的主体译者。汉学家在译介中国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能够完全浸润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并客观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少之又少。因此,中国译者必须有担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重任的主体性意识。

其次,中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增强主体性意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飞速发展,都离不开中国译者对所译介材料的精心筛选。选材既要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又要与译者的文化取向、审美情趣等相契合,选材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能让选材和译者最相适切。

译者的翻译立足点和视角决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目标的达成度,也充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译文完全保留原文本中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主动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改变一百年来的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不再迎合西方读者或以译语读者接受为翻译的终极目标,而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译文中凸显中国优秀文化,适度扬弃糟粕文化,让世界重新正确认识中国。

在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其实也是逐步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过程。语言必然刻有本民族历史及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感、观点和态度的自我表现的印记。译者在翻译这一语言活动中,自然或有意识地在译语中留下或彰显译者文化身份及本土民族语言的独特印记,从而奠定了译本在异质文化中的文化地位,增强了翻译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了国家的文化沟通与传播能力。

(三)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人对自己的灿烂文化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实现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为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必须是中国文化中最本质、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而文化典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因此,做好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一个有效路径。中国文化典籍中众多的传统思想核心词、传统文论核心词、历史文化关键词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带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独有的特质。这些词语的首译和定译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也是话语权争夺的过程。同时,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为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提供了实践基础,“真正适合中国翻译需求的翻译理论只能建立在中国自身的翻译实践和文化传统之上。”(潘文国,2016:10)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需要话语权来构建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翻译话语是为之架起的一座桥梁。树立文化自信,重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使中国翻译话语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与西方翻译话语对话,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树立良好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2]耿强.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内涵与意义[J].上海翻译2020,(3):7-11.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 [J]红旗文稿,2010,(16):4-8.

[4]刘建珠,穆雷.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划界[J]上海翻译2017.(2):1-5.

[5]潘文国.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J]外语界,2016.,(1):6-11.

[6]潘文国.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1):1-7.

[7]姜燕文化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本土特色翻译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5,(6):116-11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