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22年世界期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2年世界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次整改是在20年8月份,整改的主题是:查重。针对万方收录的期刊,凡发现相似比超过40%的论文一律下撤,如果某期刊三次或当月有5%的论文都不达标,那么将立即停止该刊在万方的收录权。关于查重,其实应该是作者投稿前自查的,如果作者连文章自身的原创性都保证不了,谈何发表呢?!很多杂志社在收稿的时候也会首先过一下查重,如果查重过关,直接毙掉。所以查重整改并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情。所以,上一次万方整改时,基本没有人受到影响。

22年12月出刊,万方期刊20年8月的问题:大部分刊物办刊不按要求,一味追求稿件量,所以被整改是正常的,迟早会有的,只不过可能是提前了而已。核心的话暂时不用担心太多。(核心本来就不太正常,以平常心对待就行)。

22年版面23年4到5月发表意思是,这篇论文是在22年的版面上发表,但是实际上是在23年的4月到5月之间发表的。这可能是因为论文在22年的某个时间点提交到刊物,但是由于审稿程序,编辑的修改等原因,最终在23年4月到5月发表。这种情况在学术期刊出版中并不少见,一般来说,论文在提交到刊物后,需要经过审稿、编辑的修改等流程,最终才能正式发表,而发表的时间可能比提交的时间要晚一些。

知网整改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现在万方也开始整改了,2020年果真是学术界的大震动年!目前我们尚未接到任何一个万方刊物关于整改的消息,不过既然官方文件已经下来了,我们还是要留个心眼。据文件显示,万方在对论文抽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期刊论文存有严重的抄袭现象。故对所收录的刊物进一步检测,凡发现相似比超过40%的论文一律下撤,并通报给编辑部。如果某期刊三次或当月有5%的论文都不达标,那么将立即停止该刊在万方的收录权。经常写论文、发论文的作者都知道,知网的刊物要求是比较高的,论文查重率在20%以内,个别可能会更高。我们发万方的刊物也会要求查重率的,所以收到这个通知,我们是不担心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发的那个刊物,有5%的论文都不合格,也是有可能停止收录的。虽然我们的文章可能是合格的,但是不能太麻痹太被动了,不管自己的文章怎么样,已经收录的最好先保存一下凭证,以免收到波及20年发文章确实不容易,上半年要防止文章被知网撤掉,下半年要担忧自己发的核心在不在下一届目录里,着实难。那么,下半年发文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ABOUT 普刊——1.注意查重。发普刊的话,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控制在15-20%即可,个别刊物可能会有特殊要求,根据刊物自身的要求控制一下查重即可。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论文查重可以说是投稿的第一道门槛,没有过查重直接就被pass了,初审都进不去的。确实没想到万方能因为查重的问题开始整顿期刊,有点摸不着头脑。2.注意篇幅。受知网整改的影响,大部分刊物现在都已经提高起发字版面,不达标的会被撤稿惩罚。相比上半年已经有不少期刊已经尝到苦头了。下半年发文章,一定要把质量、篇幅提上来。虽然长篇福不代表高质量,但是对文章质量的提升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帮助的。3.一定要早发!受知网整改的影响,很多刊物提高起发字符数,但是一个刊物它在国家出版署报备的页码有数,只能是缩减文章数量了。普刊一般都是提前2-3个月收稿的,8月收的稿子,刊期可能是10月的。但是,知网一出整改的这个政策,刊物只能通知已收稿的作者增加版面,如此一来,很多稿件刊期就会延后。那么,再收稿的文章刊期就更晚了。用刊期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多么可怖,明年评职称,有的心累了!

全世界一年发表论文

11.67万篇 9.8%详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2008年SC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科研机构均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分列前三名。 在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8年共收录中国论文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位列第二的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国内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位。2008年E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研究机构中有19家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金属所、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分列前三名。

全世界每年的论比这个你怎么探讨的

中科院每年都有统计,会出两本书,可以自己去买

一年发20多篇的,大部分是灌水的。没效果的,也没啥作用,要有创新点才行的

每年世界发表的论文数

基本特征关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到目前为止还难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这一新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有以下几个基本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高度综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出现了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列宁全集》第20卷189页),如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已经渗透到考古、勘探的领域,探明古代地下遗址和地下宝藏的准确位置和容量。此外,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经济领域,出现了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二是多学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综合性科学。诸如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科学涉及的面很广,以海洋科学为例,涉及到气象、水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由于交叉科学的产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也不是单项的技术革命,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群。三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了边缘科学。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等。这些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正就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247页)。事实证明,许多生物、化学现象,由于与物理学结合,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因而使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基础理论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增加极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已达到12.5%。据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500万篇,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包括新知识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从新技术革命八大技术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来看,据美国《电子科学》杂志介绍,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一年间,世界上就在电子技术领域作出了39项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为300天计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一项电子技术发明,如果把其它七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发现和创造计算在内,我们面临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来计算,而将以时、分、秒来计算。二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比如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电动机的使用,经过65年,从原子核裂变理论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弹只经过了6年,晶体管3年,激光不到一年。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设备和产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据资料介绍,大约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设备和产品被更新。其中电子设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更快,比如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不足33年时间就经历了五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化所谓科学技术计量化,是指数学方法进入到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被卓有成效地应用于一向被人认为与数学无关的领域,带来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数学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数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生产,使生产科学化。因此,这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相比,特点更加明显:从体力的解放到脑力的解放;从单项技术革命发展到了多项技术和综合技术的革命;从利用第一自然资源为主发展到了创造第二资源为主;从征服地球发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间。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的革命。

多个大国重器接连取得突破:“天问”一号距地球已超1000万公里,“玉兔”二号再刷行驶里程纪录,“鲲龙”海上首飞,新成员“领雁”首飞...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不断书写着新历史。

观人类科技发展史,需求是拉动科技创新的最大动力,科技创新只有同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市场,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空间和场景,同时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进入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阶段,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紧迫需求。这是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近年来,高铁、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的快速发展,主要就是发挥了我国市场的巨大优势,从而实现了后来居上,跨越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据有关统计,近年来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学位授予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2016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8000万人,约占美国人口四分之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在800万左右,相当于以色列、瑞典、瑞士等国家的总人口。

同时,中国拥有比较强烈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每天诞生的初创企业达到1万多家,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的企业,正在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国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和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同时科研成果质量也不断提升,科学和工程出版物“被引论文前1%的文章数量占比”已超过1%,仅次于美国1.8%左右,居世界第二位。

有多少 毕业生就有多少论文

这个还真查不出来,毕竟那些统计一般是搜集的正规世界级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统计,但不同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家级期刊,这就无法统计了。不过有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了约2万篇科研论文,到2008年,这一数字剧增至11.2万篇;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由26.5万篇增至34万篇。由此应该可以大致地推断世界上的数据。

全世界每年发表的论文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1)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2)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生产供人类利用的产品的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3)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术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4)新能源技术主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多方面探寻发展新能源的途径。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等。(5)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通常指人类研究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航天等内容。空间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集成,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6)海洋技术包括进行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方面。基本特征关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到目前为止还难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这一新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有以下几个基本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高度综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出现了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列宁全集》第20卷189页),如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已经渗透到考古、勘探的领域,探明古代地下遗址和地下宝藏的准确位置和容量。此外,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经济领域,出现了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二是多学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综合性科学。诸如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科学涉及的面很广,以海洋科学为例,涉及到气象、水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由于交叉科学的产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也不是单项的技术革命,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群。三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了边缘科学。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等。这些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正就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247页)。事实证明,许多生物、化学现象,由于与物理学结合,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因而使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基础理论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增加极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已达到12.5%。据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500万篇,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包括新知识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从新技术革命八大技术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来看,据美国《电子科学》杂志介绍,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一年间,世界上就在电子技术领域作出了39项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为300天计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一项电子技术发明,如果把其它七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发现和创造计算在内,我们面临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来计算,而将以时、分、秒来计算。二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比如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电动机的使用,经过65年,从原子核裂变理论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弹只经过了6年,晶体管3年,激光不到一年。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设备和产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据资料介绍,大约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设备和产品被更新。其中电子设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更快,比如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不足33年时间就经历了五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化所谓科学技术计量化,是指数学方法进入到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被卓有成效地应用于一向被人认为与数学无关的领域,带来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数学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数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生产,使生产科学化。因此,这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相比,特点更加明显:从体力的解放到脑力的解放;从单项技术革命发展到了多项技术和综合技术的革命;从利用第一自然资源为主发展到了创造第二资源为主;从征服地球发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间。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的革命。

说明中国近年来投身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

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和教科书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职责是将学生的“碗”灌满。因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存在。学校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学生看老师的面孔,听老师说教,“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循环往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换取少数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结果造成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学效果越来越低,“差生”队伍越来越大,学生“碗”里的水始终不满。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究其原因,“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确实是难咎其责,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在现代中国,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教学的主流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论”仍旧是学生们最熟悉、最认同的教学模式。而现代教育理论则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并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这就要求变传统的“教师”为“导师”,变传统的“教学”为“导学”。教师应该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教师的教学也必须与学生的经验相一致,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使其终身享用。当今世界,知识急剧增长,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研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有新知识的论文已达1.3——1.4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近20年,每年形成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1750亿页。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鈡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在12万种科技图书中,自然科学图书有3万余种。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科学知识的每年增长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9.5%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的12.5%。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埃德加.富尔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高节奏、高科技、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21世纪,新的知识不断猛增,新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大,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换句话说,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学会生存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知识信息急剧增加地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基础学力。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绝不只是人类在某一阶段的事,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不断积累、日益发展、长期连续地过程。学习和工作将在人的一生中交替进行或者同时进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中指出:“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种教育理念随后很快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据悉,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均以此为参照,全力推动各自的教育改革。 终身教育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以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在知识社会里,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旧的知识不断更新,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复杂多变。要应付这些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更高的素养,能够迅速进入不同的知识领域,灵活地运用知识及创新地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学习,终身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授之以渔”,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适应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实现每个人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小鲤鱼跳龙门不小心跳偏了落在河岸上。正好一场大雨倾盆而至把它又冲回河里。 消息传开河族为之沸腾。有人邀请他做演讲,有人前来取经。请求他当场表演,让大家开眼界。小鲤鱼毫不犹豫答应了,潇洒地跳上了河岸。当天艳阳高照,奇迹并没有再度降临。小鲤鱼在沙土中挣扎跳腾一会儿,便一动也不动地躺在地上了。 人在利欲薰心与虚荣心作祟之下,很难清醒洞察自己。所谓“自知乃知识的基石”,谦逊为怀的人,能适时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修养自己,不迷失在掌声下,才是抓住了成长自己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如果它是我写的,自然地,我可能不会在世界上被找到。因此,我的发言并不奇怪。正是我们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它也已在论文中显示。黄金无处不在。碰巧我们的中国是一块巨大的黄金。人们关注他,因此作为中国人,无需大惊小怪。

世界科学论文年发表量

有多少 毕业生就有多少论文

基本特征关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到目前为止还难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这一新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有以下几个基本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高度综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出现了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列宁全集》第20卷189页),如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已经渗透到考古、勘探的领域,探明古代地下遗址和地下宝藏的准确位置和容量。此外,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经济领域,出现了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二是多学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综合性科学。诸如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科学涉及的面很广,以海洋科学为例,涉及到气象、水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由于交叉科学的产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也不是单项的技术革命,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群。三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了边缘科学。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等。这些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正就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247页)。事实证明,许多生物、化学现象,由于与物理学结合,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因而使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基础理论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增加极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已达到12.5%。据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500万篇,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包括新知识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从新技术革命八大技术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来看,据美国《电子科学》杂志介绍,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一年间,世界上就在电子技术领域作出了39项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为300天计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一项电子技术发明,如果把其它七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发现和创造计算在内,我们面临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来计算,而将以时、分、秒来计算。二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比如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电动机的使用,经过65年,从原子核裂变理论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弹只经过了6年,晶体管3年,激光不到一年。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设备和产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据资料介绍,大约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设备和产品被更新。其中电子设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更快,比如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不足33年时间就经历了五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化所谓科学技术计量化,是指数学方法进入到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被卓有成效地应用于一向被人认为与数学无关的领域,带来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数学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数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生产,使生产科学化。因此,这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相比,特点更加明显:从体力的解放到脑力的解放;从单项技术革命发展到了多项技术和综合技术的革命;从利用第一自然资源为主发展到了创造第二资源为主;从征服地球发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间。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的革命。

中科院每年都有统计,会出两本书,可以自己去买

通过论文集合网站webofscience查询某领域论文每年的发表数量。如果这个刊物同时被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收录,你可以登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库,查该刊物收录的文章篇数直接看刊物目录,同理,确定该刊物是某一个数据库收录,直接在该数据库查询即可。如果自己没办法登陆该期刊所在数据库,可以用刊物页码除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版面数,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概的篇数。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中国知网2014年更新的学术论文量,直接选择“从2014年到2014年”,截止今天,更新期刊2373640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